信息安全工作要点

2022-04-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信息安全工作要点

2021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范文

2021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坚持全域xx全生命周期现代教育理念,前瞻谋划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深度拓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着力打造智慧教育治理平台,全面保障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突出“智慧教育”规划引领

(一)编制xx“智慧教育”实施规划。

贯彻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和对网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等,围绕智慧教育新基础、教育教学新变革、教育治理新模式、学校格局新样态、教师发展新需求、优质资源新供给、全生命周期教育新场景等,编制《加快发展智慧教育的实施方案》(暂定名),规划xx教育信息化十四五时期主要发展任务。以实践路径、政策机制等为重点,开展xx“智慧教育”重大课题专项研究。(责任单位:科技处,各处(室)、各直属单位。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编制教育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开展智慧教育新基建规划研究,以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等为重点,前瞻谋划全市教育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体系。编制《xx市中小学教育现代化装备标准》,明确十四五时期教育装备发展任务。(责任单位:市技装中心,科技处)

(三)推进数字教育供给服务体系规划研究。

以构建系统化、智能化、个性化优质教育资源和新型课程结构为重点,开展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建设研究,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等共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协同机制。(责任单位:科技处、市技装中心,学前处、普教处、高职处、终身与民办处、人事与教师处、市教科院)

二、推动“智慧教育”深度融合

(四)突出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深入推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支持各类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评价改革,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征集一批区域、学校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典型案例,遴选“十大特色案例”。(责任单位:普教处,科技处、市教科院、市技装中心)

(五)推进学习空间普及应用。

推动全市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普及,空间建设突出资源、数据、服务等优化整合,应用普及突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服务教师日常教学、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支持家校协同育人等关键要素。以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为重点,推广一批区域、学校的典型经验。(责任单位:科技处,普教处、市技装中心、市教科院)

(六)探索新技术规模化运用。

有序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试点和普及,加快推动IPV6规模部署,探索物联网在校园的有效应用,凝练区域有效实践方式向全市推广。支持5G示范校开展智慧教室、远程教育等新型应用。支持市属高校加强智能教学资源建设和中职学校优化产教融合教学环境,开展创客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STEAM教室等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责任单位:科技处,高职处、普教处、市技装中心)

(七)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

落实《xx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加快实现“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中心城区原则上完成70%及以上,郊区新城原则上完成50%及以上,将建设情况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责任单位:市技装中心,科技处、督导办)

(八)推动试点示范引领创新。

推动承担国家和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的常态化经验交流与成果推广。结合智慧教育区域“一平台一中心、一校一空间三库”和智慧教育学校“数据化、智能化、资源化、智慧化、场景化”要求,继续建设一批“智慧教育”区域(学校)。(责任单位:科技处,市教科院、市技装中心)

三、探索“智慧教育”精准治理

(九)建设xx教育数据中台。

加快建设“xx智慧教育云平台(第一期)”,建成学生、教师、学校、装备四大关键基础数据库及系列专题数据库,建立区域教育整体态势数据接入机制和教育领域数据共享体系,初步形成xx教育态势感知能力和辅助治理平台。建立教育类电子政务项目建设需求审核制度和项目技术方案审查制度。开展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和应用功能整合,消除数据孤岛。(责任单位:科技处、市技装中心,各处(室))

(十)探索建立基础数据标准规范。

遵循国家、省相关标准,研制xx市“中小学学校(机构)代码标准”“教育管理基础数据标准”“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接入标准”“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等,初步构建“市—区—校”教育基础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全市统一的教育数据标准应用、市级云平台接入规范管控等机制。(责任单位:科技处、市技装中心,各处(室))

(十一)创新发展智慧教育治理场景。

对标国内一流城市,研究基于大数据的校园安全态势感知、教师队伍发展评估、区域教育发展状况监测等智慧教育治理场景。探索建立多元化汇集学校、教师、学生等教学和管理数据的有效模式,健全跨区域、跨层级教育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发展“智慧招考”,以高考、中考组织保障应用场景为重点,整合相关部门、区域的信息资源,实现考情数据实时归集、融合与呈现,提升重要考试指挥能力。(责任单位:科技处、市技装中心,市教育考试院、市教科院、各处(室))

四、加强“智慧教育”优质供给

(十二)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

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支持各区域、学校建设特色化数字教育资源,推动开展各区域、学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融通汇聚,归集约1000个与教学体系配套的优质课程资源,遴选形成100个左右的精品资源。推动区域间、校际间协同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健全xx市域内“xx云教”主播学校、接收学校评估机制。推进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都市圈智慧教育交流合作。(责任单位:科技处,规划处、学前处、普教处、高职处、市技装中心、市教科院)

(十三)发展特色化教育在线服务。

依托“天府市民云”“蓉易办”“蓉易享”等统一平台,高质量提供教育缴费、中考成绩查询等服务,汇聚推送义务教育划片、入园入学政策等信息,对接全市“一网通办”要求,推进教育系统数据及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提供更多网络便民服务和行政审批应用。全面实行随迁子女入学网上一键办理。建立“全市民办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互联网监管校外培训机构第三方资金存管、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等。办好xx市民直播课堂。(责任单位:科技处,法规处、学前处、普教处、高职处、终身与民办处、市教育考试院)

五、提升“智慧教育”素养基础

(十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深入推进“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动整校提升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支持各区域在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时突出教师的深度协同,引导教师运用新技术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提升精准教学能力。(责任单位:人事与教师处,市技装中心、市教科院、科技处)

(十五)提升学生信息创新素养。

以课程和实践为核心,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广泛开展信息技术类综合实践课,深化培育学生的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素养。开展全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创客、机器人等信息化竞赛活动。(责任单位:科技处,普教处、市教科院、市技装中心)

六、强化“智慧教育”安全保障

(十六)落实网络安全重要部署。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国家网络安全“四个坚持”重要指示精神。强化网络安全统筹领导,市级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的组织领导、管理机制、建设策略等,指导各区域、各学校把网络安全和教育信息化统一推进。(责任单位:科技处,法规处、督导办、市技装中心)

(十七)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印发《xx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健全“市—县—校”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网络安全通报机制。深入推进网络安全进校园、进课堂,组织好教育系统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利用各类平台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责任单位:科技处,德育与宣传处、市技装中心)

(十八)加强网络安全重点防护。

严密部署并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要求,推进重要信息系统等保定级。开展全市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落实网络安全管理政策规定和密码应用相关要求。修订完善《全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分级实施制度化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开展各区域、学校选用教育移动应用(APP)规范治理,清理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教育移动应用,强化师生隐私保护、个人信息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工作。(责任处室:科技处,市技装中心)

第二篇: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为原则,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大力推动“四个提升”和“四个拓展”,办好网络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充分发挥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核心目标

一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加强对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完善顶层设计,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印发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

二是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引领作用,启动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引领行动和百区千校万课示范行动,支持设立5个以上“智慧教育示范区”,组建若干区域性、校际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共同体。出版教育信息化优秀案例集,在基础教育领域形成30个区域和60个学校示范案例。

三是基本形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通过资源体系实现对10个以上省份的资源服务全覆盖。开发完成362学时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并免费播发应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新增部级“优课”1万堂,有序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认定第二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00门以上。

四是全面开展网络学习空间普及行动,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新增1000万个。推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优秀地区40个和优秀学校200所。完成中小学、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1万人。

五是实施学生信息素养培育行动,探索建立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启动实施新周期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完成第二轮全国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和网络安全专题网络培训,全年培训3800人。

六是大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完成政务信息系统初步整合,实现教育基础数据的有序共享。研制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逐步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推动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进一步优化。

七是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接入和提速,接入带宽10M以上的中小学比例达到80%,多媒体教室占普通教室比例达到90%,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比例达到90%。通过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动,形成支持边远贫困地区薄弱学校联网和开展信息化教学、教研的模式及保障机制。

八是有序开展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有效提升以“三区三州”为重点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质量。推动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建设,建设7个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培训平台,开展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活动,以使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扶贫和网络扶贫的支撑作用充分显现。

九是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能力和防护水平。增设一批网络空间安全学位授权点,加快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步伐。网络安全预警预判、舆论引导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网络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夯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监测预警形成常态化。

三、重点任务

3.1做好教育信息化统筹部署

3.1.1.做好教育信息化统筹管理与指导。

加强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审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重要政策文件,组织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国务院有关“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宽带中国、网络扶贫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责任单位:科技司、相关业务司局)

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召开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研究部署重点工作。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围绕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责任单位:科技司)

印发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提升计划,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和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责任单位:基教司、科技司)

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适时开展检查。(责任单位:职成司)

3.2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

3.2.1.加快推进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

结合精准扶贫、宽带中国和贫困村信息化等工作,采取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农村学校互联网接入,进一步提升学校网络带宽。督促各地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中重点保障农村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投入。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开展“无线校园”建设,配备师生用教学终端。实施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动,在四川、云南、甘肃三省开展试点,免费安装卫星设备并联通网络,指导试点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责任单位:科技司、财务司、督导局、中央电教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3.2.2引导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

充分发挥地方与学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特色发展,开展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责任单位:科技司、基教司、职成司、高教司、中央电教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继续开展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完成第一批129所实验校的验收和第二批151所实验校的中期评估,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责任单位:职成司、中央电教馆)

国家开放大学在共建分部和中西部地区贫困县、“长征带”“三区三州”等地开展云教室三期建设。(责任单位:国家开放大学)

3.3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与供给服务

3.3.1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

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组织宣讲和指导,共建共治体系枢纽环境,组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继续推进体系试点,建立工作通报制度,组织推动各省完成省级体系规划并逐步形成省级体系,实现10个以上省级体系与国家体系枢纽环境的连通,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服务,提升学校师生普惠水平。完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移动端软件和电子白板(一体机)应用监测软件相关试验。(责任单位:科技司、中央电教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启动实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行动,面向新时代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宣传和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互动、开放、共享、规范为主要特征的资源观。加强更大范围的资源汇聚,将生活生产场景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促进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的开发应用转变。(责任单位:科技司、基教司、中央电教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3.3.2深化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完成小学五年级4个学科各1个版本的362个学时资源的重新开发和整合更新,并依据教学进度播发到农村中小学校免费应用。(责任单位:基教司、中央电教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学科双语教学资源建设,完成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初中物理、化学资源开发,包括课标及教材解析和知识讲解454节、教学设计和测试评价838套等内容,启动朝鲜语和彝语初中数学、物理、化学资源开发。(责任单位:民族司、人教社)

继续做好普通高中及统编“三科”的“人教数字教材”开发。推进义务教育“人教数字教材”在不同数字化教学环境下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责任单位:人教社)

3.3.3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资源建设。

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立项支持国家级资源库新建项目16个左右、升级改进项目3个左右,遴选一批国家级备选库,完成建设期满的国家级资源库项目验收。(责任单位:职成司)

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认定第二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00门以上。加快推进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平台上线运行,认定两批350个项目,形成支撑22个专业类的在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集成学习环境。(责任单位:高教司)

3.3.4.推进继续教育资源建设。

进一步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开放与在线教育联盟建设。大力推进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推动“求学圆梦行动”信息化服务平台面向农民工和社会成员开放优质网络学习资源。提高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质量与水平,探索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开放共享长效机制,扩大开放范围,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责任单位:职成司)

继续推动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学习课程、通识课程、五分钟课程、全媒体数字教材建设,完成“三农”特色课程、“助力计划”课程、“双语课程”等专项共建共享课程建设,继续推进精品课程、开放课程和在线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宣传和推广。(责任单位:国家开放大学)

3.3.5.推广中华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

加强“一带一路”多语种数据库建设,开发语言通服务平台。积极配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建设国家语言国情监测数据中心,大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测评信息化水平。加大“中华经典资源库”推广宣传力度,开通手机客户端,积极开展第五期项目建设。打造适合中文学习者和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爱好者的多功能、综合性网络和手机端学习平台。(责任单位:语用司、人教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语委)

完成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平台主体建设,并向社会全面提供服务。推动语言文字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切实进展。(责任单位:语信司、各地教育行政部门)

进一步优化网络孔子学院平台,以合作共享的形式吸纳全球优质教学资源,为广大汉语学习者提供更优质、便利的资源,实现注册学员数70万人。(责任单位:国家汉办)

3.4拓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广度与深度

3.4.1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普及应用。

实施网络学习空间普及行动,发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规范,印发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指导意见。开展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推广活动,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学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并开展应用优秀区域、优秀学校的评选和展示推广,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推动实现“一人一空间”。(责任单位:科技司、基教司、职成司、高教司、教师司、中央电教馆、国家开放大学)

继续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合作开展中小学、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计划全年培训职业院校校长1000人、骨干教师2000人,中小学校长2000人、骨干教师5000人。(责任单位:科技司、中央电教馆)

3.5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

3.5.1加强教育系统管理信息化统筹管理。

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数据管理相关标准规范。遴选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编发《2018年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集》。(责任单位:科技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相关业务司局)

研究制定教育部数据中心运维规程和教育部教育政务信息系统运维规程。完成教育部数据中心同城灾备中心集成建设,实现业务数据同城备份和关键业务双活。编制和发布《统一用户管理办法》等配套标准规范。完成“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责任单位:科技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相关业务司局)

在深入总结上海、浙江新高考录取平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改革试点省份实际,稳步开展新高考录取平台升级完善工作。推动国家教育考试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完善中国考试虚拟博物馆,开展国家题库2.0建设。(责任单位:学生司、基教司、考试中心)

3.5.2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落实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要求,制定教育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教育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初步实现教育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基础数据共享,通过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撑地方政务应用。研究制定教育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运行规划,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做好电子政务外网运维服务。(责任单位:科技司、规划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3.5.3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与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巩固完善电子政务内网二期建设成果,全面推动公文管理系统使用,基本实现公文无纸化。基本实现电子档案归档和档案在线查阅。(责任单位:办公厅、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开辟网上办事大厅,实现服务事项的分类导航和服务指南、办事入口的汇聚引导,方便人民群众办事、咨询。启动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尽快实现“一网通办”。(责任单位:办公厅、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3.5.4推进教育系统密码应用。

组织开展密码工作培训,做好密码使用管理,推进实施国产密码应用示范项目,做好分类指导,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落实好国产密码应用工作。(责任单位:办公厅、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3.6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

3.6.1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

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参与晒课教师超过100万人,征集遴选部级优课1万堂,提升广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结合网上“晒课”和“优课”推荐,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看课学课,以建立制度性的网络教研和名师工作室为工作抓手,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遍应用。深入推进“三个课堂”的应用,大力推广“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鼓励采取“同步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方式,帮助缺乏师资的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责任单位:基教司、中央电教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逐步形成创新课程体系。(责任单位:基教司、中央电教馆、人教社)

3.6.2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

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引领行动,支持在雄安新区等若干地方积极、条件具备的地区设立“智慧教育示范区”。(责任单位:科技司、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实施百区千校万课示范行动,针对支撑教育改革发展效果突出的应用模式进行培育和提炼,认定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区域、优秀学校和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并以多种形式扩大优秀成果的覆盖和影响,激发地方、学校、师生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的活力。(责任单位:科技司、相关业务司局、中央电教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试点,在全国选取10个左右地级市、20个左右县级市,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持续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出版优秀案例集,培育形成30个区域和60个学校示范案例。鼓励各地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创新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和应用模式。举办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活动,展示和宣传全国各地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案例。(责任单位:基教司、科技司、中央电教馆、人教社、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3.6.3持续做好教师和管理干部教育信息化培训。

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探索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支持教师决策、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实施新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设7个创新培训平台。集中面向“三区三州”等中西部深度贫困地区,采用对口帮扶形式,推动培训平台与中小学校“牵手”合作,探索基于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模式与创新路径,打造一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示范校。启动面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研究和面向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培养模式研究。推动各地根据实际需求,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举办教育大数据与教师管理信息化专题研修班。继续开展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责任单位:教师司、职成司、高教司、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继续举办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以新任教育厅局长为主,计划培训800人,完成第二轮全国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全员培训。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本地区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专题培训。(责任单位:科技司、人事司、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3.6.4培养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实施学生信息素养培育行动,组织开展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研究,探索建立适合国情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推动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责任单位:科技司、基教司、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等应用交流与推广活动,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师生信息素养。(责任单位:科技司、基教司、职成司、高教司、中央电教馆、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3.6.5推进网络思想政治与法治教育。

着力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和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建设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继续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责任单位:思政司)

加强普法网建设,加大优秀法治教育资源供给力度,不断扩大普法网覆盖面。继续开展第三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和法治知识竞赛活动,举办教育系统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活动和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优秀多媒体课件大赛。(责任单位:政法司)

3.7强化教育信息化支撑保障措施

3.7.1完善多元化教育信息化投入格局。

协调财政部加大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投入力度,并引导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责任单位:财务司、督导局)

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并按照财教〔2013〕342号、343号和财教〔2014〕47号文件要求,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应用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开支需求。(责任单位:科技司、财务司、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完善政府和市场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续签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推进与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合作,联合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在“三区三州”等地开展“送培到家”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捐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等系列活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责任单位:科技司、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3.7.2开展全国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

开展第三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督导报告。(责任单位:督导局、科技司)

3.7.3加强教育信息化专家团队和研究基地建设。

完成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换届,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教育管理信息化专家组等咨询机构的作用,支持开展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和标准规范研制,发布《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7)》,研制《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等。(责任单位:科技司、职成司)

加强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建设,指导教育信息化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展,以基地为依托凝聚专家队伍,广泛宣传并组织申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责任单位:科技司)

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状况调查研究,探索开展教育行为数据研究计划。研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信息化设备配备标准。继续深入推进未来学校的科研和实践探索。(责任单位:中国教科院、装备中心)

3.7.4拓展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深入落实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精神,推进实施《青岛宣言》和2030年教育议程,进一步落实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的教育信息化合作备忘录,深入开展相关领域国际合作,继续谋划并做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信托基金有关工作。推荐国内项目参评2018教育信息化哈马德国王奖。支持参与教育信息化相关国际会议和重大活动,加强与英特尔、微软、IBM等跨国公司合作,助力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责任单位:教科文秘书处、科技司、国际司)

3.7.5做好教育信息化宣传报道。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围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政策、重大部署和进展成效,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也进一步加大报道力度,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责任单位:科技司、新闻办、教育电视台、教育报刊社)

3.8提升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3.8.1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继续加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增设一批网络空间安全学位授权点。(责任单位:研究生司)

推动落实《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加强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建设,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探索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新思路、新体制和新机制,建设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增设一批网络安全相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责任单位:高教司)

3.8.2强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举办“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推进教育信息化”专题网络培训示范班,对各高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分管负责同志、职能处室负责同志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分管负责同志开展培训,共培训3000人。(责任单位:科技司、人事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会同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推进网络安全教育。研制《大学生网络素养指南》,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语言规范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深化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预警预判、舆论引导和应对处置能力,并联合网信、公安等部门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形成网络突发事件应对合力。(责任单位:思政司、新闻办)

3.8.3开展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

启动实施《构建全球化互联网治理体系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课题,以课题为纽带加强研究力量。督促有关研究平台,围绕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开展扎实深入的研究。(责任单位:社科司)

3.9提高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3.9.1健全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

加强党对网络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责任制度,明确主体责任,健全考核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出台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能力。(责任单位:科技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3.9.2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工作。

研究制定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基本要求、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制定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规则,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现场检查检测和安全评估。(责任单位:科技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3.9.3持续推进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监测预警。

健全网络安全威胁通报机制,优化监测服务流程,提高通报整改质量,强化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有序推进教育系统通用软件检测工作,建立常态化的通用软件检测机制。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预警机制,提高信息收集、分析、研判能力。(责任单位:科技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第三篇:舆情信息工作要点

一、上报舆情格式

1、文章内容格式:普通,字体:宋体,大小:small,

2、文章内容要有标题(加黑居中)标题后加(××区县) 如:

外媒关注习近平率团抵拉萨(浦口)

据《印度时报》7月17日报道,中国官员抵达西藏首府拉萨,参加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

新华社报道,由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率领的59人代表团抵达拉萨,参加一系列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

拉萨贡嘎机场悬挂着国旗和大幅标语“热烈欢迎中央代表团”。报道说,当地群众跳起藏族舞蹈,并向代表团成员敬献哈达,哈达是一种典型的用来表示敬意和祝贺的藏族白色丝巾。•••••

3、由于正文格式编辑有限,建议从网页下载后在文本文件(附件——记事本)中去格式,注意每段前空2格。

二、舆情搜集范围

根据省宣的关注点,和舆情工作特点,当前舆情搜集的范围主要有:

1、百度新闻,显示当前点击率最高的新闻条目,也是舆情焦点,特别关注对新闻的评论。

2、新华网,显示当前最具有权威的官方新闻条目,可以提供舆情的关注点,根据关注点寻找需要的舆情内容。很多时候新华时评本身就是篇不错舆情信息。

3、人民网,网友最为活跃,政论性文章最为密集的网站,舆情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特别是人民网舆情频道,本身就是舆情关注的焦点,此处的舆情分析文章是对一段时间舆情焦点的集中体现。人民网强国论坛也经常有媒体发布出来,但很有深度的文章。

4、新浪网,最强大的是普通网友的评论,往往和政府的观点最为不同,寻找群众的意见往往在此处比较多,但需要进行一定的归类整理和归纳,否则稍显凌乱。另外,新浪论坛有近期论坛热帖排行榜,也是寻找舆情焦点的好地方。

三、舆情内容选取

1、重点关注领导可能会关注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要政策

2、重点关注在群众中有争议,容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内容

3、重点关注宣传文化系统的重点内容,有时候也可以包括部分好的做法和经验介绍

四、采写技巧

1、实时留意QQ群的最新动态,已经发布的省宣和市宣用稿条目尽量避免出现重复,关注省宣和市宣舆情提示条目尽快按要求采写,积极参与省宣和市宣的约稿。

2、注意把新闻报道改为舆情,特别是标题,把新闻中的观点进行提炼,选择其中最具有代表、最具有倾向的观点作为标题。

3、上报时间关注时间节点,选取新闻发布不超过8小时的内容。

4、要加强独立分析和采写的分量。好的舆情信息不仅要有明确观点的标题,更要对标题观点进行论证。当然作为编写者尽量减少自身对此内容的主观判断,要在充分收集各方群众观点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判断舆情发展的趋势,对领导而言舆情信息最大的作用在于反映基层民众的真实想法,以及这些想法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于维稳所产生的影响,因此今后注重舆情的预判也是舆情信息工作发展趋势。

第四篇:体育宣传信息工作要点

2014年,全市体育宣传信息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让城市动起来”为目标,紧紧围绕十八届省运会备战参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品牌赛事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点工作,努力打造“民生体育、品牌体育、阳光体育”品牌,紧贴实际、紧贴生活、紧贴群众,不断丰富宣传报道内容,创新工作形式和载体,着力提升体育信息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构建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工作格局,为加快推进体育事业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舆论支持。

一、群众体育

1、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两报告一文件”中对体育工作的要求,大力宣传“民生体育,服务发展”的理念。及时反映体育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2、突出抓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宣传报道。跟踪报道体育场馆设施、组织建设等情况,大力宣传“10分钟体育健身圈”、街头嵌入式运动场、市(区)级全民健身中心等市民关心的公共体育设施布点、规划、建成情况,提升体育公共服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3、加强对全民健身“五进”工程的宣传报道。围绕体育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相关群体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等媒体的宣传辐射圈,重点宣传“谁是球王”、“科学健身社区行”等下基层、接地气的群众健身活动、培训及讲座。

4、继续做好全民健身体育节、元旦长跑、市民日、全民健身日等品牌活动的宣传报道。采取专题采访、集中报道、网上即时传播等方式,精心策划系列宣传报道。

5、开展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宣传,重点围绕各级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培训管理、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

二、竞技体育

1、突出抓好十八届省运会备战参赛的宣传报道。着重宣传我市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永不服输、无私奉献的体育精神,宣传报道备战参赛中好的做法、突出成绩、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等,号召全市体育人向优秀集体、先进人物学习。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看待成败得失。

2、加强竞技体育转型发展的宣传报道。着重对体教融合、市县(市、区)融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融合方面中的突出成绩、创新做法进行宣传报道,对体育艺术节比赛、教练员进校园、名校办名队、一校一品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3、抓好业余训练、竞技人才建设方面的宣传报道。对全市业训项目布局、苗子培养和输送,启动下一周期工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跟踪报道。对我市筹划2015年市第12届运动会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三、重大赛事

1、突出抓好2014年马拉松赛事宣传报道。大力宣传扬马的筹备、组织和比赛情况,重点对2014年创新做法、赛事亮点进行报道,提升扬马品牌影响力。组织对“城市跑不停”系列活动的宣传报道。

2、做好国际、国内赛事的宣传报道工作。重点对我市承办的各类赛事进行宣传报道,满足群众观赏高水平体育比赛的精神需求,拓展体育赛事对扬城群众生活的影响力与渗透力。

3、大力宣传“一县一品”工作。狠抓地域特色的品牌赛事宣传,扩大县(市、区)特色项目影响力,共同营造“一县一品”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四、体育产业

1、狠抓我市体育市场开发、场馆经营、赛事服务、社会培训等工作开展情况的宣传报道,对培育体育消费市场,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等进行重点报道。

2、对我市体育产业扶持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广泛宣传体育产业扶持政策。

3、做好行政机关对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检查与服务的宣传报道,重点对高危项目行政许可、职鉴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的好的做法、成效进行宣传报道。

4、深入开展我市全省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系列报道;加强对体育彩票网点建设、安全、监管、营销手段和公益性惠民工程的宣传报道。

五、能力作风建设

1、突出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报道。积极宣传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为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大力宣传我局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市委全会精神的举措、做法、效果,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做好体育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情况宣传报道。对法制教育、廉政教育等情况进行报道,广泛宣传当前的体育工作动态和发展趋势、体育工作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

4、开展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六五普法及文明单位(行业)创建等宣传报道,广泛宣传各类体育法律法规规章。

第五篇:统计信息科工作要点

2014年,全县人口计生规划工作要以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为核心,以完善目标考核、规范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信息统计准确率为着力点,确保全面完成2014年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一、全力以赴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

2014年市级以下人口计生、卫生机构将合并重组,同时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在抓好农村工作

的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原则,重点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流动人口聚集地的生育管理,确保出生人口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坚决制止出生政策内外错报和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虚报错报现象,确保主要指标的真实准确、适度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二、全力以赴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做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计划生育工作,关键是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强化服务意识,坚持巩固和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确保基层工作的落实。

(一)落实意见,规范基层基础工作

按照市人口计生委编发的《长治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进一步明确乡村两级工作责任,全力构建基层基础“十化”工作新模式,对乡村两级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任务要求、工作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完善计划生育宣传倡导、依法管理、群众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到规范落实。

(二)明确标准,规范基层台帐资料

乡村两级要准确、真实、及时地采集、审核、上报出生、死亡、新婚、怀孕、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有关数据,确保月报告单、基层台帐、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手机直报、部门信息和调查数据的一致。村、乡两级要规范填写、使用“四帐”(人口计生工作手册含月报告单、常住人口登记簿、已婚育龄妇女登记卡、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反馈单)、“八档”(综合类、依法管理类、优质服务类、宣传教育类、政策推动类、信息统计类、村民自治类、流动人口类)资料,做到资料项目齐全、内容完整、信息准确、填写规范、逻辑相符、月月整理、装订美观,保证乡村两级工作人员对基本数据清楚明了,掌握基本情况。

(三)完善机制,规范企业人口计生工作

要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督促辖区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企业全面落实属地管理、法人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制,配备人口计生工作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并及时更新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情况登记管理档案,按月上报信息,全面落实各项经常性工作。

三、全力以赴提升人口统计信息质量和应用水平

(一)着力抓好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审核、录入、变更等环节的工作,从源头上提升人口统计信息质量

村(社区、单位)级服务员要及时入户采集、审核、上报本辖区内人口计生变动信息;乡(镇、办)级人口计生办每月根据村(社区、单位)级上报信息,结合相关部门互通信息、出生实名登记信息、流动人口信息等对变更信息进行审核,一旦录入不得随意更改,对不在本乡(镇、办)的相关信息要详细记录,及时向县(市、区)提交;县(市、区)人口计生局每月对本地区动态信息进行一次全面核实,对不在本县(市、区)的相关信息要详细记录,及时向市级提交;继续加大对出生漏报、错报的考核权重,严肃查处恶意修改人口数据和弄虚作假行为,确保信息采集效率的提高、信息更新的及时性,确保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常住人口入库率、数据审核差错率和数据更新及时率达到省要求。

(二)着力抓好网格化建设,实现人口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全覆盖

对全县所有网格全部配齐网格员,并落实报酬。以每个网格作为一个服务管理单元,网格员一岗多责,负责所辖网格从信息采集到服务管理的各项事务,并配齐和使用客户端上报信息,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服务。做好摸底核查和数据核实补录,人口匹配率年内要达到95%以上,并做到数据全面、准确、变更及时。

(三)及时分析人口形势,服务领导决策

及时收集统计报表,核对相关信息,关注统计指标,确保人口计生相关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每季度对全员人口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基层人口计生工作态势,针对性对基层进行业务指导,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四、全力以赴完成市对县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一)做好年度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拟定和考核评估

结合市对县2014年目标管理责任书,拟定好2014年县对乡和履职部门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压缩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确保中央提出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

第六篇: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

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 咨询电话:0371-556511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办发〔2015〕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4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公众关切,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工作,强化制度机制和平台建设,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实效,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就业、财政审计、科技管理和项目经费、价格和收费、信用等领域信息公开,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同时,推进以下领域信息公开工作:

(一)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公开。进一步推进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下放以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等信息的公开。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的行政职权及其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运行流程、监督方式等信息。对于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均要发布服务指南,列明设定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基本流程、审批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审批决定证件、年检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进展情况、结果等信息均应公开。(国务院审改办牵头落实)

(二)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及时公开经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及报表,并对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情况以及举借债务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做好中央和地方部门预决算公开,积极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和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公开。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各级政府及部门预决算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的基础上,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逐步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对下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公开到具体项目,并公开分地区的税收返还、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京佳格言 第 1 页 共 4 页 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 河南京佳官网:henan.jingjia.org

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情况。“三公”经费决算公开应细化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以及“三公” 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及时完整公开政府采购项目信息、采购文件、中标或成交结果、采购合同、投诉处理结果等。按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有关规定,及时准确披露相关信息。(财政部牵头落实)

(三)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一是做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信息、保障性住房分配信息公开工作。定期公开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情况,及时公开推进工程质量治理行动的进展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二是做好土地供应计划、出让公告、成交公示和供应结果公开工作,重点公开棚户区改造用地供应计划、供地时序、宗地规划条件和土地使用要求。推进全国范围的征地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及时公开征地政策和征地信息。(国土资源部牵头落实)三是全面做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补助奖励政策和标准、初步评估结果、补偿方案、补偿标准、补偿结果等公开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

(四)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重点围绕铁路、城市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农林水、土地整治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领域的政府投资项目,推进审批、核准、备案等项目信息的公开,做好项目基本信息和招投标、重大设计变更、施工管理、合同履约、质量安全检查、资金管理、验收等项目实施信息的公开工作。(国务院相关部门分别落实)

(五)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公开。一是做好社会保险信息公开。定期向社会公开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待遇支付情况和水平,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和收益情况等信息。及时发布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诊疗项目范围、辅助器具目录等信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落实)二是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公开。重点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信息公开工作;实行救助实施过程公开,加大救助对象人数、救助标准、补助水平和资金支出等信息公开力度。(民政部牵头落实)三是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公开。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推动高校重点做好录取程序、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开高校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全面实行考试加分考生资格公示工作。推动高校制定财务公开制度,加大高校财务公开力度。(教育部牵头落实)四是深化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做好法定传染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公开,推动各类医疗机构健全信息公开目录,全面公开医疗服务、价格、收费等信息。(卫生计生委牵头落实)

(六)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做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整体运行情况、业绩考核结果等信息公开工作,加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革重组、负责人职务变动及招聘等信息公开力度。参照有关监督机构及上市公司监事会信息披露的做法,公开监事会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研究制定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指导意见,明确公开范围、内容、程序、工作要求等,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公开财务信息,推动各级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公开国有企业财务汇总信息。研究制定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公开工作指导意见。(国资委牵头落实)

(七)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进一步推进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污染感谢您将教辅资料的想法分享给我们:lxn@jingjia.org 第 2 页

共 4 页 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 河南京佳官网:henan.jingjia.org 物排放、污染源、建设项目环评等信息公开,做好环境重点监管对象名录和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公开工作。加大环境执法检查依据、内容、标准、程序和结果公开力度。公开群众举报投诉重点环境问题处理情况,违法违规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名单和处理、整改情况。加强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应对情况及调查结果。推进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公开,重点公开核电厂核与辐射安全审批信息和辐射环境质量信息。(环境保护部牵头落实)

(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做好食品药品重大监管政策信息、产生重大影响的食品药品典型案件,以及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药品监督抽验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发布网上非法售药整治等专项行动信息和保健食品消费警示信息。(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落实)

(九)推进社会组织、中介机构信息公开。加大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评估、年检结果、查处结果等信息公开力度。制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推动服务、收费等事项公开。建立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名称、经营地址、资质状况等基本信息,以及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收费标准,方便企业和公众选择。推动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民政部、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分别落实)

二、全面加强主动公开工作

(一)进一步拓展主动公开内容。对于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方面的信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依法依规做好公开工作。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政府信息进行梳理,进一步细化主动公开范围和公开目录,并动态更新。对制作形成或在履行职责中获取的政府信息,严格落实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依法依规明确公开属性,确定为依申请公开或不予公开的,应当说明理由。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都要按《条例》规定全面、准确、及时做好公开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数据公开,鼓励和推动企业、第三方机构、个人等对公共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应用。

(二)加大政策解读回应力度。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较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同步制定解读方案,加强议题设置,通过发布权威解读稿件、组织专家撰写解读文章等多种方式,及时做好科学解读,有效开展舆论引导。适应网络传播特点,更多运用图片、图表、图解、视频等可视化方式,增强政策解读效果。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重大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依法按程序第一时间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持续发布动态信息。回应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为群众提供客观、可感、可信的信息,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三)发挥各类信息公开平台和渠道作用。统筹运用新闻发言人、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政务微博微信发布信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扩大发布信息的受众面、提高影响力。特别要适应传播对象化分众化趋势以及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注重用户体验和信息需求,扩大政府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到达率。加强不同平台和渠道发布信息的衔接协调,确保公开内容准确、一致。

一个人学习的力量与成功的速度成正比!——京佳格言 第 3 页 共

4 页 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 河南京佳官网:henan.jingjia.org

三、强化依申请公开管理和服务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环节的制度规范。进一步拓展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和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为申请人提供便捷服务。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明确工作标准,做好现场解疑释惑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履行答复程序,制定统一规范的答复格式,推行申请答复文书的标准化文本,依法依规做好答复工作。探索建立依申请公开促进依法行政的机制,及时总结依申请公开工作中发现的依法行政方面的问题,加强跟踪调研,提出工作建议。及时梳理本单位本系统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按照申请内容、答复情况等进行分类管理,加强研究分析,促进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四、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各级行政机关年内要对本行政机关的公开指南进行复查,内容缺失或者更新不及时的,及时完善相关内容。做好信息公开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数据分析和运用。加强信息公开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在《条例》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充实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依申请公开工作详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数据、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等内容,并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展现。加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建设,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查。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制度,强化问责制度,定期开展社会调查评议,了解社情民意,不断改进公开工作。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举报办理工作制度,强化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责,对经举报查实的有关问题,要严格依据《条例》规定进行处理。地方和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在信息公开领域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优势,提高信息公开专业化、法制化水平。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队伍建设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听取公开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同时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分管公开工作。要理顺工作关系,减少职能交叉,加强专门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统筹做好信息公开、政策解读、舆情处置、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和政府公报等工作,并在经费、设备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把信息公开列入公务员培训科目,加大各级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本工作要点分解细化方案,明确分工,加强督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落实情况要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对本工作要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

感谢您将教辅资料的想法分享给我们:lxn@jingjia.org 第 4 页

共 4 页

上一篇:新学期教师工作计划下一篇:新员工转正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