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应合理运用

2023-0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颁布的一系列会计准则中都提到了谨慎性原则, 并对谨慎性原则有着本身的阐述。谨慎性原则肩负着确保企业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责任。本文则从谨慎性原则的概念入手, 分析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 以及运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1. 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1.1 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 又被称为稳健性原则, 或称保守主义和审慎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当会计事务中存在两种及以上的会计方法的前提下, 要避免影响最终结果尽量采取不会虚增企业资产, 虚报企业利润, 低报企业负债和费用的方法, 对企业财务现状进行合理的核算。

1.2 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

企业的发展进行中, 财务是很重要的。在财务管理中, 企业会计不可或缺。在企业会计中, 谨慎性原则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谨慎性原则既确保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避免了谎报虚报企业资产的现象, 保障了企业的资产安全, 让企业人员和各投资商放心, 又影响着企业各种经济决策的制定, 让企业管理者对公司的财务有个直观准确的认识, 便于他们处理企业日常事务。

2.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

2.1 固定资产折旧法

固定资产折旧法中主要包含了两类:平速折旧法和和加速折旧法。其中平速折旧法中又包含工作量法和平均年限法;相应的, 加速折旧法中包含了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在这些方法中, 建议企业选择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2.2 发出存货的计价法

企业采取成本核算法的时候, 谨慎的成本计算方法的采用必不可少。在企业会计中, 成本核算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方法, 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现今社会通货膨胀, 所以我国物价仍处于上升阶段, 这就要求企业要选择后进先出法, 使当期水平接近于本期成本, 这样做可以使企业期末的存货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也就相应降低了企业期末存货的价值, 企业的利润就会上涨。后进先出法很好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

2.3 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要求企业将所有可能会发生的让资产减值的活动全都提前计入损失的准备中, 这样可以使企业的财务更加真实、可靠, 充分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如下:

2.3.1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简单地说, 就是当短期投资的市价高于短期投资的成本时, 按成本计价;相反, 当短期投资的成本低于短期投资的市价时, 按市价计价。这种方法具有双重选择性, 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情况中生存, 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

2.3.2 坏账损失准备

计提坏账损失准备的范围被扩大, 企业可以自由选择适应的计提方法 (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 和计提比例, 可以使企业有效地掌握自己的坏账损失, 给了他们足够自由的空间来使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双重利益都得到保障。

2.3.3 存货跌价准备

这种要针对当今全球经济化的市场上, 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功能越来越多, 价钱也越来越便宜。如果按照以前一直的存货计价方法——历史成本计价法, 期末存货的价值就会减少, 不利于企业资金的调控, 将会出现各种虚假的会计信息来维护企业的发展, 这样就不符合谨慎性原则。所以, 现在普遍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期末存货的价值。

2.3.4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资产减值准备需要当存货的市价持续下跌, 或者企业的设备损坏、陈旧、长期闲置等原因使得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时候。

2.3.5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即长期停止三年内不会再次开工的在建工程, 可以计入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保证了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流转。

2.3.6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委托贷款要按照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 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收回的委托贷款的利息要停止计提并冲回已计提的利息, 计提减值准备的是可收回金额与当时委托贷款的本金的差额。

3.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人为因素增大

企业会计是操作者还是工作人员, 会计信息是否核实的准确,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3.2 会计政策的选择性强

国家出台了许多可以供企业自主选择的政策, 造成了会计政策的选择性非常大, 一旦选择不适应自己企业发展的相关会计政策, 就会造成企业的价值不真实状况。

3.3 谨慎性原则自身的倾向性

谨慎性原则自身有很强的倾向性, 很多时候会出现虽然本期利润稳定, 但后期利润上下浮动很大的现象。会计人员可以采用多种会计手段, 将企业暂时的财务状况进行隐蔽, 通过计提坏账准备, 冲销存货成本, 来实现企业表面的利润较大化。

4.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的运用中的对策

4.1 掌握好谨慎的程度

会计人员要知道自身企业中谨慎的程度, 过度谨慎或者缺乏谨慎都会造成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的现象, 所以, 需要会计人员选择适合企业的谨慎程度, 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4.2 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谨慎性原则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考验的是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所以, 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并不断挖掘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以丰厚的工资报酬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他们为公司效力。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近年来, 随着企业会计的迅速发展, 由于企业会计存在人为操作空间比较大的现实问题, 企业会计中出现了很多漏洞。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企业管理者加强了对企业会计的管理。只有真正运用了谨慎性这一原则, 才能更好地管理企业财务, 帮助企业发展。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会计信息,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振强.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应合理运用[J].财经界, 2014 (32) :230-230.

[2] 叶宽敏.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应合理运用分析[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1 (11) :256, 258.

[3] 李建军.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J].现代商业, 2013 (27) :208.

上一篇:化妆品包装检测项目与检验方法研究下一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内控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