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监测在小儿糖尿病伴肺炎患者病情评估中应用价值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这是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之中均普遍存在的现象, 糖尿病也因此得到全世界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糖尿病儿童是糖尿病患者的中一个特殊群体, 且通常容易被忽视, 但是糖尿病患儿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其身心健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儿童糖尿病多为I型糖尿病, 主要是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林春光表现为比较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但是由于儿童所处的特殊生理时期, 儿童糖尿病通常起病隐匿、不易被发现, 加之小儿机体的抵抗力较弱, 糖尿病患儿并发感染的几率较大,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肺部感染, 也就是常说的肺炎, 在得感冒、着凉等诱因下均有可能发生, 不仅印象患儿的身体健康, 也给患儿家庭的带来一定的生活负担以及经济负担[2]。小儿肺炎发病率高、累积器官多, 严重者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 且病情复杂、变化较快, 小儿由于年龄的影响对自身病情的表述也有一定的障碍, 这给临床病情的评估增加的难度。血清降钙素原是一项重要的炎性反应指标, 且其水平会随着感染的程度有所变化[3], 该研究将小儿糖尿病伴肺炎患儿不同病程以及健康小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比较, 为小儿肺炎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健康组27名, 男11名, 女16名, 年龄1~7岁, 平均年龄 (3.21±1.04) 岁;观察组27例, 男14例, 女13例, 年龄1~7岁, 平均年龄 (3.07±1.12) 岁。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入选的研究对象家长均知情同意并签字, 该研究中小儿糖尿病的诊断以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标准, 肺炎的诊断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为标准[4], 所入选的研究对象, 排除同时合并有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儿。

1.2 研究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该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27例小儿糖尿病伴肺炎的患者做为观察组, 随机抽取27名同期来该院健康体检小儿做为健康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儿肺炎急性期以及恢复期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急性期为小儿入院24 h内, 同时检测健康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对比。该研究中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划分主要是以患儿的临床表现为依据来划分的, 发病在7~10 d以内的, 患儿发热、咳嗽等症状明显, 定为处于急性期, 患儿发病在10 d以上的, 无发热症状, 咳嗽症状有所改善, 定为处于恢复期。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期与恢复期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分别为 (0.27±0.12) 、 (0.21±0.09) ng/m L, 均高于健康组的 (0.03±0.02) ng/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起病隐匿, 不易被家属发现, 患儿机体内的血糖水平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不仅适合细菌的繁殖与生长, 还对患儿机体的抵抗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致使患儿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 且患儿发生感染之后, 患儿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以及治愈能力下降导致感染扩延, 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而在患儿的感染疾病谱中, 肺炎是最常见的小儿感染性疾病[5]。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的炎症, 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以及药物等因素所致, 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均较高。而糖尿病合并肺炎的患儿无论是在病程以及临床症状上都会有所差异。普通的肺炎患儿在患病期间会表现为发热、咳嗽, 呼吸困难、哭闹、拒食等通常急性期为一周左右, 而合并糖尿病的肺炎患儿不仅表现出肺炎的临床症状, 还会有糖尿病的症状, 且患儿治愈所需要的时间较长, 患儿机体内的血糖水平也会影响医生对患儿肺炎病情的评估。目前, 对肺炎患儿的病情评估的主要依据有临川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血液生化学检查结果、临床症状, 将几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总结, 可以对患儿的病情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为医生继续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降钙素原是一种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的降钙素前肽。1993年, 有人提出[6], 机体内的降钙素原水平受机体内的病毒以及细菌的影响, 也就是说, 当机体感染病毒或是细菌之后, 机体内的降钙素原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经过大量的观察与研究发现, 当机体健康的时候, 机体内的降钙素原几乎是检测不到的, 但是, 当机体感染细菌或病毒的时候, 机体内的降钙素原水平或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这也是临床将机体降钙素原作为感染标志物的原因之一。而传统的确认机体感染的指标是靠体温以及机体的白细胞计数, 当体温高于38℃或是<36℃的时候, 机体内的白细胞计数大于12 000或是小于4 000, 可以诊断为感染。但是, 可以发现这种诊断感染的方式中, 是温度或白细胞计数达到一个特定的界限的时候才确定诊断, 而在达到这一界限的过程中, 是感染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感染发展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对其诊断, 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降钙素原的实质是蛋白质, 在病毒、细菌毒素产生的炎性刺激下, 其含量变化较大, 同时, 机体中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机体被病毒或细菌的感染的时候, 其含量水平几乎没有变化, 但是, 当机体受到病毒或细菌侵袭的时候, 其在机体内的水平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特性不仅可以用于感染的诊断, 也可用与疾病的转归评估, 这一性质导致患者在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时候机体内的降钙素原水平升高, 当机体内的病毒或细菌感染被控制的时候, 机体内的降钙素原水平会随之下降。前面已经提到过, 其在健康人的体内的含量极其微小, 几乎是检测不到的, 这在该实验的健康组儿童中也已经得到证实, 在该实验的健康组儿童中其含量仅为 (0.03±0.02) ng/m L, 而在感染患儿体内的含量却可以提高达到 (0.27±0.12) ng/m L, 其定量检测水平高达6倍的差异, 足见其对感染的敏感度, 正是由于其敏感性, 所以, 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具有快速、准确的特性。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医疗仪器、设备以及技术均随之更新, 无论是影像学还是实验室血液生化学的检查都随之进步, 尤其是血液生化学检测, 当机体被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入侵的时候, 机体会出现一系列反应来抵御外来物质以自我保护, 机体内的激素、炎性标记物等都会发生变化, 及使对于人类来讲是很微观的变化, 但是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 实验室检测结果会越来越精确。理想的细菌感染的生物学标志物应高具有以下条件: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于是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以及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 血清降钙素原则具备这一条件[7]。但是由于对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方式、研究人群等存在着敏感性上的个体差异, 所以, 不能完全根据血清降钙素原含量的高低来判定感染的严重程度。但是, 有实验研究表明, 血清降钙素原对病毒感染的敏感性较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低, 所以, 可以通过血清降钙素原的定量检测来判断患者的感染类型, 以便在患者的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出现之前及早的对患者进行治疗以达到防止感染扩散的目的。

综上所述, 合并糖尿病的小儿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复杂、病情变化快、病情迁延反复、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增加了难度, 血清降钙素原可以较早反应机体的炎性反应, 且其在机体内数值的变化是随着疾病的转归变化的, 对其进行监测有利于小儿糖尿病伴肺炎的患者疾病的诊断以及病情的评估。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监测在小儿糖尿病伴肺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该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27例小儿糖尿病伴肺炎的患者做为观察组, 随机抽取27名同期来该院健康体检小儿做为健康组。检测患儿肺炎急性期以及恢复期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同时检测健康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对比。结果 急性期与恢复期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分别为 (0.27±0.12) 、 (0.21±0.09) ng/m L, 均高于健康组的 (0.03±0.02) ng/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会虽则小儿肺炎伴糖尿病患儿的病程发展而变化, 在临床工作中可为小儿糖尿病伴肺炎的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小儿,肺炎,糖尿病,病情评估

参考文献

[1] 郝丽欣.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 (17) :152-153.

[2] 沈远征.血清降钙素原动态监测评估小儿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J].内科, 2017, 12 (1) :65-66.

[3] 缑梦帆, 窦冉, 刘娟.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6, 26 (6) :24-26.

[4] 张茂好.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6, 15 (10) :800-801.

[5] 丁琳, 翟素平.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 (23) :4569-4570.

[6] 陈虎, 融慧, 周数林.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小儿肺炎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15, 22 (6) :627-628.

[7] 陈小艳.小儿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 2012, 22 (2) :78.

上一篇:盐改来了市场洗牌在即下一篇:浅述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