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版教学计划

2023-0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八下语文版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八下语文版教学计划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戏剧单元,选编了老舍的《茶馆》(第一幕),沙叶新的《陈毅市长》(节选)和张天民等人的《开国大典》(节选)。学生已在八年级下学期学习过几篇戏剧,初步掌握了戏剧的有关常识,初步具备了赏析戏剧的能力。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格。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让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特点,理解作品内容,实现创造性阅读;通过品读剧中精彩的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特点及戏剧冲突。

二、单元设计思路

《茶馆》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效果,建议先教线索单一、情节集中的《陈毅市长》,后教《茶馆》。课堂教学可采用文献法、演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读、演、评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三、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知识。

2.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3.丰富人文素养。

四、课时分配

《陈毅市长》(节选)2课时,《茶馆》(节选)3课时,《开国大典》(节选)1课时。

(湖南资兴市教研室 雷林宙 湖南资兴市三中 李志清)

《陈毅市长》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陈毅市长》(节选)被选编在本单元第二课,鉴于本文故事情节集中、事件线索明晰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提到本单元的第一课来教。

2.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戏剧矛盾的焦点“齐仰之为拒绝陈毅来访设置难题”与“陈毅机智幽默地化解难题”设置问题,并顺着这个思路分析人物的性格,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兴趣。

3.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剧本的主旨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把语言品味列为教学重点。

4.学习目标:(1)了解《陈毅市长》的剧情,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2)了解陈毅同志崇高的思想境界,把握戏剧主旨。(3)体味本文个性化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和《陈毅市长》的创作背景。

2.通读课文,疏通生字新词。

(二)导入新课

通过解释“吃闭门羹”一词的含义导入课文:你有过吃闭门羹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面对的?其实,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陈毅同志在担任上海市长期间,也跟你一样吃过一次闭门羹。不过陈毅市长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不仅设法顺利地进了主人的门,达到了拜访的目的,还使自己的这段经历成为一段佳话,使他的形象更为光彩照人。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中就有一个片段正好反映了他的这段经历。今天,就让我们借助沙叶新的《陈毅市长》,一睹陈毅市长的风采吧。

(三)说说《陈毅市长》

请用下列格式说话:

(1)《陈毅市长》属于______类型的戏剧,它反映的是发生在_______背景下的故事,它是在_______的时候创作的。

(2)它的结构有________特色,获得过_________荣誉。

(四)说说生字新词

1.自由交流,其格式如下:我熟悉了________等字,但对课文中的___________等字不熟悉;我掌握了______等词,但对课文中的__________等词不了解。

2.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掌握不熟悉的生字新词。

(五)带着问题分角色朗读《陈毅市长》(片段)或自由朗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段话剧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齐仰之为拒绝陈毅来访设置了哪些难题?陈毅是怎样解决这些难题的?

3.陈毅是凭什么破解遇到的难题的?他是怎样把齐仰之请出山的?由此可以看出陈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从“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这个小条幅可以看出齐仰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人物性格分析

说话格式:从______看出陈毅有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从_________看出齐仰之有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七)品味语言

1.说说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1)(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这里?

(2)二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不少酸性……

(3)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4)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

2.齐仰之接电话时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副词是什么?这个词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起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陈毅市长》全剧。

(湖南资兴市三中李志清湖南资兴市东江实验中学谢华)

《茶馆》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1.以分角色朗读为突破口,了解戏剧主要内容,把握戏剧冲突和课文主旨。

2.通过自由品读分析人物性格,并体味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目标:(1)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2)了解剧中独特的戏剧冲突,把握这幕戏剧的主旨。(3)体味剧中精练而又个性化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戏剧吗?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一种融文学、雕塑、绘画和音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有着“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之美誉的话剧——《茶馆》,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

(二)资料助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并选取有价值的资料投影显示,全班共享。

2.老师补充介绍剧本第二幕和第三幕的剧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和精妙好词,并与同学交流词语积累情况。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分角色朗读部分课文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剧本写了哪些主要人物?在他们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

本幕剧所涉人物众多,出场人物仅有名有姓的就有二十多个,其中给人印象较深的人物有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康六,马五爷、黄胖子、庞太监;本幕剧的事件是纷繁的,写到的主要事件有:①马五爷施威;②康六卖女;③常四爷骂洋货;④鸽子之争;⑤秦仲义的实业救国;⑥秦庞交锋;⑦茶客对话;⑧常四爷被抓;⑨庞太监买妻。

(四)以人物姓名、职业(或身份)为要素列一个人物表(演剧表)。

(五)细读课文,分析戏剧冲突

1.这些人物之间产生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用“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的句式归纳。

示例:一方面是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另一方面却是82岁的卖耳勺的孤老沦落街头。

2.这些人物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各是怎样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写这么多事件呢?

(六)教师归纳总结

本剧反映矛盾冲突的方法比较特殊,而且它所反映的矛盾焦点不是人与人的,而是人与那个时代的,因此要从这个角度去分析。

老舍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性格的个性化语言。老舍追求“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总之,老舍戏剧语言含蓄深刻,极具个性化。下面就让我们来品味《茶馆》的语言特色。

(七)品味语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他的个性特征怎样,并说明这些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八)赏析潜台词

1.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请结合课文主旨思考。

2.分角色朗读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体会这些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并通过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三、拓展延伸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说他写这个戏的目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全剧分别截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揭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课外阅读《茶馆》全剧或观看音像资料。

(湖南资兴市三中李志清)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为自读课文。剧本通过生活中的四个平凡小事和感人细节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风范。通过表演和品读,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电影剧本与话剧文本的不同之处,学习通过小事来刻画人物的戏剧创作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组织全班同学认真预习课文,以竞争方式,选出四名导演,然后由导演分别组织四套班子,在研究剧情的基础上,分别演出课文节选的四个小故事。

(二)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东方红》。师:一曲《东方红》唱出了伟人毛泽东的伟大功绩。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了五星红旗,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电影《开国大典》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幕。

(三)演评剧本

1.四组同学表演毛泽东吃羊肉泡馍、宴请程潜、接待乡亲、与儿子交谈四个小故事。

2.组织评价

(1)这四组同学表演得很不错,下面请大家谈谈哪一组表演得更好一些。

(2)请几位演员及导演重点谈谈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及他们对剧本内容进行艺术处理的心得体会。(侧重于人物性格的把握、台词的处理。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地处理人物语言及动作表情,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点,获得情感体验。)

(四)品读故事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做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作者为何选择几件小事来刻画他?

(五)品读语言

1.假如你是导演,结合“圆明园废墟前”一段文字,谈谈你将如何设计人物活动的场景。

(引导学生紧扣文字,结合历史背景,想象画面,体会其丰富的内涵。还可设计一段毛泽东的心理活动描写。)

2.用同样的方法品读第146、147、149、150号镜头中的场景,感受电影剧本语言具有画面感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课前大家已经欣赏了这几出戏,刚才我们又互相作了交流。那么,这几出戏最打动我们的是什么呢?

小结:本文通过生活中一系列的平凡小事和感人细节来刻画毛泽东这一伟人形象,将普通与高尚、平凡与伟大和谐地统一在这个人物身上,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看到了毛泽东丰富感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情怀。电影剧本作为未来影视片的蓝图,其语言也有视觉造型的特点,具有画面感。

三、拓展延伸

1.课后观看电影《开国大典》,与同学交流观后感受。

2.课外多途径收集毛主席的个人资料,包括他的故事、诗词、名言,阅读《毛泽东传》,感受伟人魅力。

(湖南资兴市三中何玉梅袁赛怀)

作者:雷林宙 李志清 谢 华 何玉梅 袁赛怀

第2篇: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是:“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组成。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和均衡性,以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基础。但必修课程的内容毕竟有限,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程恰恰弥补了必修课程的不足,为高中生修习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更多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使学生通过有选择的学习,赢得个性化的发展。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从促进高中学生应用、审美、探究三方面能力的发展着眼,依据课程标准五个选修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的课程目标,设计、编写了十五种精彩纷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系列。该系列中的每本选修教材或侧重于实现应用、审美、探究三方面能力中的某一个目标,或将实现两个乃至三个方面能力的目标综合在一起,凸显了改革后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下面试看教材编者呕心沥血设计的良苦用心。

一、总说

语文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五个系列的十五个品种具体是(书名前加◎的是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材):

诗歌与散文系列

◎《唐宋诗词鉴赏》?摇?摇

◎《中外现代诗歌欣赏》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小说与戏剧系列

◎《〈红楼梦〉选读》

◎《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

◎《中外戏剧名作鉴赏》

◎《优秀电影作品欣赏》

新闻与传记系列

◎《新闻阅读与写作》

◎《中外优秀传记选读》

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写作基础》

◎《演讲与辩论》

◎《汉语学习与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系列

◎《〈论语〉选读》

《西方文化论著选读》

(一)编写原则

本套选修系列教材秉持的编写原则如下:

1.语言能力培养与对文本解读、鉴赏相结合。

2.阅读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

3.学习与评价相结合。

教材编者在忠实贯彻编写原则的同时,注意从教学实际出发,在落实选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以阅读原著为主要学习手段,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解读,体验阅读、评价和文学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陶冶情操,提高美学修养。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既避免把学习知识作为课程终极目标,又顾及语文能力和素质培养所需的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把理论知识的学习纳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中,在知识转化为能力与素养的过程和方法上下工夫。

3.基础性与学术性的关系。在每种选修模块的定位、选文、注释、练习设计等方面,既注意以必要的学术理论知识为支撑,又注意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和高中课程的基础性,避免学术化、专业化倾向,避免成为大学专业课或专

业基础课的浓缩本。

(二)分类及体例

从以上十五种教材可以看出,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编者充分发挥母语教育的优势,在大力开发本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如《〈论语〉选读》《唐宋诗词鉴赏》《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红楼梦〉选读》《汉语学习与应用》等;在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注意对人类优秀文化资源的开掘,如《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中外现代诗歌欣赏》《中外戏剧名作鉴赏》《中外优秀传记选读》《西方文化论著选读》等。

这十五种选修教材,根据拟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大类:

1.文学鉴赏类:有“诗歌与散文”系列的《唐宋诗词鉴赏》《中外现代诗歌鉴赏》《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有“小说与戏剧”系列的《〈红楼梦〉选读》《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中外戏剧名作鉴赏》《优秀电影作品欣赏》。这类实验教科书由于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学科特点和课程目标要求,因而构成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主体,堪称选修课的“正餐”。它们以文学鉴赏为主,突出文体特点和鉴赏方法,鉴赏与评价并行,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尝试,促进学生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发展。

这类教材体例一般由课文、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链接资料或参考资料构成。链接资料下的栏目通常有作者简介、作品背景材料、相关评论(前人或今人的代表性评论)、扩展阅读等。课程最后都设有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有的教材如《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红楼梦〉选读》《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等,还在课文后面设计了“初读印象”栏目,要求学生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写出读后的第一印象,意在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用心灵去阅读、感悟文本,初步梳理自身的感性体验。

2.语言应用类:有“新闻与传记”系列的《新闻阅读与写作》《中外优秀传记选读》;有“语言文字应用”系列的《汉语学习与应用》《写作基础》《演讲与辩论》。这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的实验教科书,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为选修课的“正餐”。由于侧重点有所不同,还可以细分为两小类:

一类理解与实践并重,如《新闻阅读与写作》《中外优秀传记选读》《汉语学习与应用》,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实用类或论述类文本,准确解读文本和筛选、处理信息,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语文应用的实践活动。课程一般由课文、练习(理解与应用)、扩展阅读构成,课程最后一般设有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

另一类更侧重于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如《写作基础》《演讲与辩论》,它们虽然看起来“读”和“写(活动)”并行,实际上有着明确的指向:“读”是为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训练服务的。课程通过范例的阅读、分析来介绍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着重训练写作和口语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应用水平。这类教材体例一般由案例(佳作)分析、技能训练、活动实施三部分构成。案例(佳作)分析部分精选若干典型案例或经典篇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案例或文本进行研究、探讨,从中获得体验和启示。技能训练和活动实施则从实际生活出发,或创设情境,或提供富于趣味性、启发性的材料,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就本课或本单元的技能要点进行训练,并注意过程的指导、方法的体验与运用;通过反复而有梯度的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及自身应变能力。

3.文化探究类:有“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的《〈论语〉选读》《西方文化论著选读》。语文教学从小学到高中,已逐渐培养和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文化论著研读”则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读活动,进一步提高对各类文化论著的研读能力。所谓“研读”,就是“研究性阅读”,它与学生过去已经学过的“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整体上看,“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它具有综合性、研究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人们自学和独立钻研、主动获取新知的重要手段。学生如能切实掌握研读的方法,提高研读的能力,就等于拿到了一把万能钥匙,可以随时打开人类文化宝库的大门,探求自己需要的各种文化科学知识。

这类体现选修课层次性的实验教科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或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堪称选修课的“风味佳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既是高中语文课改成果的体现,又是一种编写、出版实力的展示。这类教材特色鲜明、品位较高,估计除了学有余力或热心探讨文化问题的学生外,恐怕不会人人都有兴趣。它们学习的重点是文化思想内容的解读与探究,在研读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开阔文化视野,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探究能力。

这类教材体例一般由课文、课文解读(《〈论语〉选读》含文言练习)、链接资料及课程最后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构成。链接的资料更注意可读性、启发性,提供资料的着眼点更在乎“过程”,在乎“示范”,意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治学习惯和思维方式。

(三)文本

文本的选择一是力求做到经典与时代相结合,寓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于文本的采撷中,如《〈论语〉选读》等文言文本;二是注意可读性,现代文文本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三是注意选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品,努力反映文化的多样性。

1.文本富于典范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如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八大家散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体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高峰时期成就的唐宋诗词(《唐宋诗词鉴赏》),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最高典范《红楼梦》(《〈红楼梦〉选读》)。

《中外现代诗歌欣赏》中既有浪漫抒情经典,如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雪莱的《西风颂》、普希金的《致大海》、叶芝的《当你老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也有现代意味较浓的诗歌,如波德莱尔的《忧郁病》、艾略特的《荒原》节选、穆旦的《诗八首》等,还有一些短小精巧、情趣活泼的小诗,如弗罗斯特的《牧场》、福兰的《天籁》、卞之琳的《雨同我》等。

《中外戏剧名作鉴赏》精选了古今中外的戏剧珍品,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等主要戏剧门类,学生从中可以大体领略戏剧大千世界中不同流派作品的风格韵致。

《优秀电影作品欣赏》从历史地位、艺术成就、民族特色、地域分布及国际影响、可读性等方面综合考量,精选中外电影史上经典性的作品,所选篇目多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作品。

《中外优秀传记选读》从古今中外名人的长篇传记中,按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传主身份,精选出人物事迹或性格相对比较完整的片段,所选片段既能反映传主主要的性格和精神境界,又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可读性。

《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中既有近百年来外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如莫泊桑的《项链》、都德的《柏林之围》、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等,也有与学生成长心理相关的名作《长大成人》《阿拉比》《阿芒迪娜或两个花园》等。

《新闻阅读与写作》从浩如烟海的新闻材料中精选出了开阔学生眼界、适合学生阅读的,贴近社会生活、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获奖或有影响的新闻、通讯、评论等作品。

《汉语学习与应用》的课文,从贴近生活、贴近实践、激活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新视角,围绕“汉字与汉语”“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语句的功能和句式的选择”“文章的结构与风格”“文言与白话”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引领学生观察、分析各种语言现象,激发学生了解、运用语言规律的兴趣。

《写作基础》提供借鉴的范文主要是鲁迅、沈从文、钱钟书等名家佳作,也酌收了一点与学生写作程度相当的学生作文,让学生既能认清写作的高度,也能明确自己的起点。

《演讲与辩论》精选的演讲与辩论案例,或为名家或为典型或贴近学生生活,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启发其思考。

2.文本富于文化内涵,体现了人类进步思想的精华。

如《〈论语〉选读》的设计、编排大体分为哲学、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四个方面,对《论语》原文的选择,以代表性和可读性为原则。所谓代表性就是要求所选材料能够基本反映出孔子思想精华的概貌,对其中的消极方面,既要有所控制(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类即摒弃不选),又要有适当反映(如仍选入“樊迟请学稼”章)。在此基础上,注意多选那些带有一定形象性、较为具体可感的材料。这样的选择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了解与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其他如孔子重视伦理道德建设,重视正确人生态度的培养和高尚人格的塑造,对人生意义有着执著不懈的追求等,亦在文本中有足够的体现,这对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养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只要学习者具有完善自身的自觉意识,就会通过学习,对人生产生较为深刻的感悟。

《西方文化论著选读》的选文,秉持富于文化内涵、体现西方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鲜明特点,大体反映了西方文化的历史演变,从西方文化源头到启蒙思想的重要著作,兼及20世纪现代西方思想的代表结晶。所选原文均系名家翻译,权威或专业出版社出版,文字严谨、规范,文笔流畅。

3.注意选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国别的作品,体现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

如《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精选了“五四”以来近百年间,海内外不同作家、不同流派的代表性作品。既有针砭时弊、忧思家国的散文随笔,如鲁迅的《灯下漫笔》、余秋雨的《道士塔》,也有冷静、睿智的人生哲理散文,如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钱钟书的《论快乐》,还有以情动人的抒情篇章,如老舍的《我的母亲》、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等。

《中外现代诗歌欣赏》撷取了不同国别的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早期现代主义和20世纪西方现当代诗歌,以及中国现代新诗各个时期、风格各异的五十多位诗人的优秀诗作。

《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精选了欧、美、亚有关国家百多年来的名篇,多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现实主义名作,兼有一些反映青少年精神或心理成长历程的短篇名作。

4.选文编排具有开放性,既注意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联系,也给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余地,并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汉语学习与应用》的编排把语言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培养语感和探讨语理并重,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实践中学习语言,注意了与必修课以及学生以前学过的内容的结合,即让学生对已知的内容加深理解,显示了两个学习阶段的衔接,如在“文章的结构与风格”单元,以学生学过、熟知的《石壕吏》为例来谈篇章结构的逻辑性。在学习方式上提倡探究式的学习与考评,尽量采用自学与讨论的方法进行,如“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单元的一个课后练习活动,要求“全班同学两两分组阅读对方的作文,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的地方;如存在,向对方提出修改意见并说明理由”。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虽以八大家作品为主轴,但在一些课文后面以“扩展阅读”的形式,选录了唐宋至明清不同时期的部分散文精品。有兴趣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学生,结合以前所学,既可以对中国古代散文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又可以大略地看到八大家的传承和影响。

《唐宋诗词鉴赏》课文后面的“扩展阅读”和《中外现代诗歌欣赏》单元后面的“拓展诵读”均提供了与本课或本单元内容有关的诗作,它们既可以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外诵读,也可以供老师选择,作为备选课文来讲解。

二、分说

为叙述和理解方便,以下各册选修教材均以“模块”称呼,这样称呼也更符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原意。

(一)诗歌与散文系列

《唐宋诗词鉴赏》

1.宗旨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和词是这个诗歌王国里最为成熟和发达的两种样式。中国的诗词就是中国的文化,辉煌的唐宋诗词不仅是华夏民族美育和文学教育的经典,也是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本模块的设计、编排,将使学生在唐宋诗词的美好意境中,在领悟、学习中国诗人独到的民族审美眼光和独特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法中,享受快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性智慧。

2.编写体例

(1)课文。本模块由12课组成,其中唐宋诗7课、唐宋词5课,每课安排3首诗或词;各课大体按唐宋诗词的题材内容或情感倾向编排,兼顾了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重要作家作品。

(2)课后练习——“思考与练习”。一般设计3道习题。

(3)“相关链接”栏目。选取历代评论的精华,既有关于字词句的评点,又有对意境、写法、结构的分析,以旁批形式附在课文中。

(4)“扩展阅读”栏目。一般提供4首诗或词,供有兴趣的学生了解、诵读。

(5)“鉴赏知识”栏目。

(6)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

3.特色

(1)课文内容和数量的组合适中。在灿若星河的唐宋诗词中,编者选择的视野宽广,量的把握比较准确,精选出的21首诗、15首词(扩展阅读28首诗、20首词)既能基本反映唐宋诗词的面貌和成就,又能保证重点突出。

(2)“思考与练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注意从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延伸和拓展出发,设计活动指导。如:第3课“咏史怀古”课后第3题让学生“搜集课内外类似名句,以小组为单位举办一次名句接龙活动”;第4课“羁旅乡思”课后第3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想象体味‘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把自己的感受描述出来”;第7课“人生感慨”课后第3题“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试着撰写一副对联,把这种感受理解表达出来”;第8课“离情别绪”课后第3题让学生“围绕这些意象的运用搜集一些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它们在抒发和寄托主观情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3)“相关链接”栏目所摘引的相关评述具有权威性,比较准确地概括了课文的精妙之处,既有阅读价值,又有史料意义。

(4)“扩展阅读”栏目的设置,扩大了学生阅读视野,为本模块的教与学增加了弹性。

(5)“鉴赏知识”栏目简明实用,为学生鉴赏古代诗词作品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支撑。如诗体、平仄、对仗、意象、风格、词律、用典、诗词章法等文学鉴赏知识的介绍。

(6)插图、版面编排方式富于特色,版式生动活泼。

《中外现代诗歌欣赏》

1.宗旨

本模块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外现代诗歌的发展状况和主要诗人的创作面貌,了解现代新诗在形式、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激发他们对诗歌和文学的爱好,唤起和形成对诗歌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分为8个单元,精选中外代表性诗人的优秀诗作54首,其中用于课文38首,用于“拓展诵读”16首。

(1)以主题组元,每单元之前置一“导言”。导言主要介绍本单元所选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歌发展状况及特征,所选诗人及所属流派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2)课文。除个别诗人外,每位诗人选1首代表作或优秀诗作,并附诗人生平简介。

(3)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一般设计3道习题。

(4)“拓展诵读”栏目。提供与本单元所学内容有关的2首诗作,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外诵读,也可由老师选作课文讲解。

(5)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我最喜欢的一首诗’颁奖典礼”。

3.特色

(1)课文撷取、编排精当。中外现代诗歌以各自几个大的发展时期划分单元、排列顺序,入选作品多具典范性,大致勾勒出了中外现代诗歌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和艺术面貌。既有浪漫抒情的经典作品,也有现代意味浓厚的诗歌,还有一些精巧、活泼、富于情趣的小诗。

(2)“鉴赏与探究”的设计注意以诗歌语言品味、应用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鉴赏文本,把方法和技巧转化为语文能力。如第5课课后第2题:“文学和诗歌是‘承载记忆’的,不仅是个人的记忆,还承载了历史的记忆、民族的记忆,《壮士心》中写到了‘兵书’‘剑’‘铁衣’‘塞北’‘朔风’等意象,你能联想起哪些与之相关的古诗?”第31课《天籁》诗课后第1题:“《天籁》中‘滚动着它的空与冷’堪称绝唱,它的确是一种‘天籁’,写出了人在冬日星空下的那份难以言传的感受。读了这首诗,你是否清晰地听到了那种从冬夜结冰的路面上传来的声音,并有一种余音袅袅之感?”

(3)“拓展诵读”栏目扩大了师生“教”与“学”的视野,为本模块增加了拓展和选择的空间。

(4)本课程学习的总结性活动“‘我最喜欢的一首诗’颁奖典礼”,设计富于趣味性,在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中,巧妙地体现中外现代诗歌学习与评价的课程目标要求。

(5)版式灵活、大方。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1.宗旨

唐宋八大家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史的里程碑。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必修课中已经读过一些八大家的文章,本模块是这个基础上的阅读延伸。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八大家散文名篇的研读与鉴赏,进一步开阔古典文学阅读视野,提高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体验与审美观照,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的丰富意蕴,提高审美情趣,学会知人论世。

2.编写体例

(1)本模块分为6个单元,以一或两位作家的作品组元,每单元前设“单元介绍”。“单元介绍”简要介绍作家生平和所选篇目及其文章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2)课文。每单元3篇。

(3)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和“文言练习”2个栏目。一般各设计2道习题。

(4)“扩展阅读”。4篇,附在相关课文后面,如课文韩愈《祭十二郎文》后面的“扩展阅读”是袁枚的《祭妹文》。

(5)“相关链接”。提供作品的背景材料和唐宋以至明清近代一些文论家、鉴赏家对该篇作品的评论和鉴赏。

(6)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与研讨”。

(7)附录:知识性文章《唐宋散文》。

3.特色

(1)课文。全书立足于文本阅读鉴赏,选文稳妥,结构合理;按作家组织单元,重要作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各3篇,王安石、苏辙各2篇,苏洵、曾巩各1篇,选篇总体均衡;所选篇目(包括扩展阅读)均系众多选家、评论家所认可的名篇佳作,兼顾了不同的题材与体裁。

课文包括扩展阅读的文章注释较详。

(2)“单元介绍”简明扼要,大致概括作家成就,对选文略作点拨。

(3)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栏目设计既重视语言品味,也重视语言应用,如第9课《朋党论》第2题:“古人写文章喜欢‘依经立义’或引经据典。课文哪些地方是‘依经立义’,哪些地方是引经据典?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什么作用?”第11课《后赤壁赋》第1题:“课文的写景,向来为文评家所欣赏。摘出课文中写景的名句,说一说景物描写的特点,并与《前赤壁赋》所写景物作一比较。”

“文言练习”栏目设计或注意选取课文中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古今汉语的沟通和辨异;或选择与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的文段要求学生标点或翻译,在迁移阅读中加强积累并激活已学过的知识。

(4)“扩展阅读”所选文章与课文的题材或体式大体相似,使学生得以窥到八大家对后世的影响,并在比较、联系中提高阅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也为本模块“教”与“学”增加了拓展和选择的空间。

(5)“相关链接”栏目提供的资料较为丰富,所选资料信息多系权威评论,准确地概括了课文某些方面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精微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利用资料和信息进行思考或论说。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1.宗旨

使学生通过对中国现当代代表性散文的研读与鉴赏,提高文学修养,增强文字表达能力,丰富情感世界,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分为6个单元,以主题组元。每单元编选3篇课文。

(1)课文。精选“五四”以来近百年间海内外不同作家、不同流派的18篇代表性散文。既有针砭时弊、锋芒犀利的散文随笔,也有冷静、睿智的人生哲理散文,还有以情动人的抒情篇章。

(2)课后练习2个栏目:“初读印象”和“鉴赏与探究”。“鉴赏与探究”一般设计3道习题。

(3)参考资料。提供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体会和相关评论等资料。

(4)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编辑《散文报》”。

3.特色

(1)六个单元内容的编排,人文主题明确,且兼顾了散文写作方法的多样性和作家的代表性。

(2)课文具有典范性,适合高中生阅读。这些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代表性散文,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当代中国散文概貌,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3)课后练习。“初读印象”栏目要求学生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写出他们阅读的第一印象,这种调动学生经验和积累的创新设计,在阅读鉴赏中有积极的意义。“鉴赏与探究”注意以语言品味、应用为基础,在引导学生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把阅读与探究结合起来。如第11课《荷塘月色》课后第2题:“课文描绘景物,运用了通感(又叫‘移觉’,运用形象化的词语,把人的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种感官上)的修辞手法。品味下面两个句子,分别指出其感觉进行了怎样的转移,这种转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种方法在古诗词和现代名篇中屡见不鲜。试举出几例加以说明。”

(4)“参考资料”所提供的资料较为精当。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和相关评论,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这些资料不重结论而重启发,给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留下了空间。

(二)小说与戏剧系列

《〈红楼梦〉选读》

1.宗旨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典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本模块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这部古典名著,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进而把握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4个单元组成。

(1)课文。在保留核心情节的基础上,精选小说中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对话生动,场景精彩的12个片段作为课文,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能够体味到原著的精髓,领悟原著语言艺术的魅力。课文正文前有“提示”,帮助学生弄清这一节内容的来龙去脉,有时也对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点作提示性的说明。

(2)课后练习:“初读印象”和“鉴赏与探究”。“鉴赏与探究”一般设计三或四道习题。

(3)“链接资料”。提供了一些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曹雪芹同时代人的诗文及评论(如脂评)等,也有近现代学者、研究者的论述。

(4)“助读”。附于每个单元之后,对本单元课文涉及的小说艺术特点做了一些归纳,以使学生对这部名著的艺术特点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四个助读的副标题依次是“虚构、典型化”“题材、场景”“人物形象”“结构、谶语”。

(5)附录2篇。一篇题为“《红楼梦》续作与原著的落差”,另一篇名为“红学小词典”,介绍“红学”常识性资料。

(6)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我为红楼人物‘画像’”。

3.特色

(1)本模块的构思与设计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每篇课文前均有提示,帮助学生弄清楚课文的来龙去脉,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或艺术特征做提示性的说明,方便学生进入阅读。“鉴赏与探究”栏目设计的一些题目较具启发性,而且突出了艺术想象力的培养。如第2课《护官符》课后第3题:“‘护官符’一节原回目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读了这一回,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说‘贾雨村乱判葫芦案’,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你如何理解、评价门子‘被远远地充发了’这个情节?”再如第6课《宝黛之恋(下)》课后第3题:“‘试探’一节中,作者详尽描写了黛玉细微曲折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找出表现黛玉情感变化的语句。以第一人称把这些语句改写成一篇短文。”

(2)精心编选的课文符合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审美特点。节选课文以人物刻画为线索,突出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通过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能进一步体会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了解当时社会的生活概况,同时也对这部名著精湛的人物刻画艺术有比较全面的掌握。

(3)“链接资料”所链接的内容符合高中生的接受程度,以品评《红楼梦》人物为重心,兼及“红学”基本常识、趣闻、鉴赏方法等,文字平实易懂。

(4)插图精美,版式典雅、大方。

《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读》

1.宗旨

使学生通过对外国优秀短篇小说的研读,获得一个观察一定时期大千世界人与社会生活及文学风景的特殊窗口,在感受外面世界多姿多彩的同时,加深对人生、世界的认识与理解,陶冶、升华文学修养和情感情趣。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5个单元组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诗意化的标题。每单元前均安排有“小说的要素”栏目,简要介绍小说的艺术特性和欣赏小说的途径。

(1)课文。精选的10篇外国优秀短篇小说均系经典之作。

(2)课后练习2个栏目:“初读印象”和“品读·鉴赏”。“品读·鉴赏”一般设计三或四道习题。

(3)相关链接。提供作家介绍、作品创作背景、评述等方面的资料。

(4)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写小说·评小说”。

3.特色

(1)本模块编写重视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注重通过小说审美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生,了解文学发展。

(2)入选的10篇作品质量较高,并尽可能体现了题材、风格的多样化。从选文内容看,对高中生认识人生、了解社会、思考生命价值、提高审美修养具有借鉴作用;从分量上看,也较适合教学。

(3)教材结构合理。单元按主题编排,从“长大成人”“战地钟声”“热爱生命”“在水一方”直到“芸芸众生”,共5个单元,基本沿着人生成长的轨迹,满足学生成长期的心理需要,既考虑到题材与主题的相对一致,也兼顾到介绍小说要素等有关知识的需要。

(4)“初读印象”栏目突出了小说阅读的原初性和个人性。

“品读·鉴赏”能引导学生细读作品,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探究意识。如第5课《热爱生命》课后第2题:“‘他’和狼的生死相搏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你读这一部分时,哪一处描写让你感到最为震撼?反复阅读相关语句,梳理自己的感受,分析这‘震撼力’来自哪里。”再如第8课《烟雨霏霏的黎明》课后第3题:“小说中用大量笔墨写了库兹明和女主人奥尔迦的谈话。其中,库兹明说起他乘火车时的感受,并为此‘感到幸福’。当奥尔迦问究竟为什么事感到幸福,他好像一下子又说不清。请你揣测一下库兹明的内心想法,以第一人称写一段文字,替他作一个回答。”

(5)“相关链接”为学生提供了理解作品的广泛背景,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深化其对小说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理解。

《中外戏剧名作鉴赏》

1.宗旨

使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戏剧珍品的研读、鉴赏,了解戏剧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文化常识,学习欣赏中外戏剧的基本方法,领略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正确理解中外戏剧作品所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从中汲取思想和艺术营养,从而提高艺术欣赏品位,丰富精神生活。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4个单元组成。全书按主题组元,由中外古今7部戏剧的片段和1部独幕剧组成。

(1)课文8篇:中国古典戏剧2篇,现代戏剧2篇(含独幕剧);外国戏剧4篇。

(2)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根据剧作的题材、类型、内容、形式特点设计思考题,一般为3道习题。旨在探讨作品的人物、情节、语言、结构、风格等内容,使同学们在鉴赏探究中提高审美和认识社会、人生的能力。

(3)参考资料。或为背景材料,或为相关评论。

(4)“单元聚焦”:其中“体味与比较”栏目意在引发学生对中外剧作的内容与主题、形式特点、审美意蕴等方面的思考;而“戏剧小辞典”栏目意在结合每篇选文的特点,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戏剧知识,以助于解读作品。

(5)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编演戏剧”。

3.特色

本模块设计结合中外戏剧作品特点,呈现出重审美鉴赏、重比较研读两大特点。

(1)重审美鉴赏。选文文质兼美,既注重作品的经典性,又顾及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围绕课文的鉴赏、研读,安排了“剧情介绍”“鉴赏与探究”“参考资料”三个栏目。“剧情介绍”有利于学生在了解全剧概貌的基础上,精读理解教材所选片段。“鉴赏与探究”的设计和“参考资料”的选材,侧重于戏剧审美的要求,注重开掘剧本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如第2课《俄狄浦斯王》课后第2题:“潜台词指在人物的对白背后,隐藏着的想法和内心活动,是创造戏剧性的有力手段之一。找出第三场中伊俄卡斯忒的具有潜台词特点的对白,并谈谈你对这些台词的理解。”本课提供的参考资料即是《古代希腊悲剧》知识短文。

(2)重比较研读。单元按主题编排,古今中外7部戏剧作品片段和1部独幕剧,依作品的题材和主题,依次编为“人性价值的讴歌”“青春生命的咏叹”“社会人生意义的叩问”“寓庄于谐的现实讽喻”等4个单元。各单元均有中外戏剧作品,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在中外戏剧的比较、对照中了解作品。单元后面“单元聚焦”中的“体味与比较”栏目的设计有新意,重在对所选文本进行对照、比较,有利于学生结合课文解读戏剧作品,也有利于学生对多元文化进行鉴别。

(3)本模块注意与初中、高中必修课中戏剧内容的衔接,有利于拓展学生对戏剧艺术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4)全书配以适当的剧照或插图,版式较为美观。

《优秀电影作品欣赏》

1.宗旨

本模块以电影文学剧本阅读鉴赏为主要内容,旨在搭建文学与电影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对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直观、具体的了解。学生在品味剧本的语言魅力中,在了解、欣赏编剧的基本技巧和电影评论的基本要求中,在体会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相互转换、互为补充的妙趣中,学习撰写影评并进行电影文学的创作尝试;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编写体例

(1)课文。全书8课,共收入8部电影作品片段:中国影片5部,外国影片3部;每部电影作品选取约10段用作课文。

(2)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一般设计3道习题。

(3)参考资料“相关链接”。提供对所选电影作品的背景介绍和扩展阅读提示,包括片头介绍、主创人员介绍、有代表性的评论文章等。

(4)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撰写电影评论”。

(5)附录:《电影知识小词典》。

3.特色

本模块最突出的特色是,从电影艺术特点出发,寻求视觉艺术与语言艺术的最佳结合点。

(1)选文兼顾了经典性、代表性和电影艺术覆盖面;所选作品的片段,系每部电影作品中最具视觉震撼力的核心剧情。特别注意选取最精彩的场景描写片段和最生动的对话片段,作为学生阅读的基本材料。所选片段的篇幅较为适中,语言规范,符合教学要求。

(2)“鉴赏与探究”重在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对影片进行审美鉴赏,一些开放性、拓展性的练习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如第1课《十字街头》课后第2题:“在拍电影时,摄影机只能拍表象,故而创作者必须找到准确的表象,使观众能从中看到内在的东西。在影片最后一组镜头中‘四个人肩并着肩,大步向前走去。他们跨过路边的铁索,跨过马路,向前奔去。四人的背影渐渐隐没在雄壮、有力的进行曲中……’你觉得这组镜头有什么深刻含义?”第3题:“环境或场景在电影剧本中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在小说中则描写得较为具体,这是电影剧本与小说的重要区别。请用小说的语言来描写下列场景(要求:1.300字左右;2.二者任选其一)。1.外景,一条狭小阴暗的弄堂,卖馄饨的小贩和其他小贩挤在一处,叫卖声、吃喝声和锅碗碰撞声、闲聊争吵声混在一起,杂乱又不乏生气。2.内景,一间简陋的楼房,房间杂乱无章,引人注目的是板壁上挂着的四张镶在黑色镜框里的学士相片。”

再如第4课《英雄儿女》课后第3题:“片段精选1、2是影片的开场,三个主要人物在公路旁的弹坑边先后出场,并表明了彼此关系,王文清在看到王芳时惊疑的目光,为剧情的发展留下悬念;兄妹感情的亲密及父亲王复标的来信和照片也向观众做了交代。特殊时期的特殊环境,让几个特定角色同时出现在同一场合,显示了编剧的高明。请你也设计一个场景,让这三个人物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不期而遇,同时保留上述效果。”

(三)新闻与传记系列

《新闻阅读与写作》

1.宗旨

培养学生鉴别新闻媒介内容真伪优劣的能力,使他们主动抵御某些媒介的不良影响。介绍各种新闻报道、评论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训练学生参与和运用新闻媒介的基本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利用媒介发展自我、服务社会的能力。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内容分为2部分,5个单元。第一部分即第一单元,介绍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侧重于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培养辨析新闻内容真伪优劣的能力;第二部分即第二至第五单元,介绍新闻报道(消息、通讯、专访)评论体裁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侧重于培养新闻写作的基本技能。

(1)每单元编选2篇课文。课文由“作品阅读”和“技能训练”2部分组成。

(2)“作品阅读”后面的“讨论”栏目,侧重于新闻作品的阅读解析。“技能训练”后面的“练习”栏目,侧重于相关新闻写作基本技能的训练。

(3)每单元之后设计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单元活动”,由“要求与提示”“借鉴与参考”“展示与评析”3个栏目组成。

3.特色

本模块注重培养学生新闻写作的基本技能。

(1)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精选出用作课文的新闻、通讯、评论等作品,突出了时代精神,开阔了学生眼界,富有语文性。

(2)模块以新闻作品的阅读解析为基础,以新闻写作为重点,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教材通过“作品阅读”“单元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参与新闻的实践活动;有关知识介绍比较精要,能结合作品的解读、分析得出结论,易于为学生接受。

(3)每个单元活动都设计了“展示与评析”栏目,针对不同新闻体裁和单元活动要求设计评价项目和标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如第一单元“新闻的真实性”后面的单元活动“展示与评析”的栏目设计:“1.召开‘我看到的一次(场)xxx’主题班会,按照学号,抽取尾数为0、5的同学发布采访结果,全班同学进行观摩。2.按照学号,由尾数为1、3的同学对发布的采访成果进行评价。3.自愿组成评委会(发布者和评价者除外),对发布的新闻做出评价。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写作成文,向校报或本地报纸投稿。”

《中外优秀传记选读》

1.宗旨

通过中外古今优秀传记的研读,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获得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鉴赏能力,在学习传记知识、拓展阅读视野,以及研究传主的生平事迹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共7个单元,每单元编选2篇课文。

(1)主题组元。以一句名言提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2)传主生平简介:置于课文前(姓名、出生年月、主要经历、事迹等)。

(3)课后练习“阅读与探究”。一般三或四道习题。

(4)“相关链接”。提供比较阅读的相关传记的片段、作者写作的背景资料,推荐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评论或赏析文章。

(5)参考书目——“推荐阅读”。置于“相关链接”后,提供同一传主的不同传记书目,收入与本文有关的评论文章的书目。

3.特色

(1)编写风格平实:按照人文主题编排选文,突出传记阅读对学生的人生启示作用;每单元前的传记知识介绍和每篇课文前的传主生平简介,有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和本课传主有概要的了解;每篇课文后设计“阅读与探究”“相关链接”和“推荐阅读”三个栏目,结构简约明了。

(2)选文题材、体裁广泛,可读性强。课文各类传主的身份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并注意到选入女性传主。传记体裁包括了现代史传、文学传记、自传、回忆录、评传、古代传记等。

(3)“阅读与探究”栏目善于根据传记文体的特征设题,有助于文本研读,能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如第2课第4题:“每篇传记都是通过传主生平经历的真实事件,来表现传主精神品质的,但写法上不一定相同。请比较课文‘发表论文’与‘相关链接’中‘比赛’两个片段,说一说,两篇文章写法上有着怎样的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本栏目还注意安排一些品读文本语言、练习传记写作等语文活动,突出了传记作品所含的语文因素。

(4)教材所配插图、照片等十分多样,丰富了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形成了较鲜明的特色。

(四)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写作基础》

1.宗旨

本模块秉持“以读促写”的编写理念,通过提供切合实际的阅读、写作的体验与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其写作水平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6个单元组成。

(1)前五个单元分别就不同文体所需的五个方面的基础能力进行有侧重的综合训练,训练主题依次是“多角度的思考和描写”“细腻的感受和抒情”“真实、生动的记叙”“议论、说理”和“说明、阐释”。最后一个单元则是综合训练的全面总结,训练主题是“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2)各单元由“佳作品读”“单元写作”“个人写作成长档案”3个栏目组成。

(3)“佳作品读”栏目有4篇文章。每篇文章即是一个范例,让学生在品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好的表达方法。文章后面设置的“讨论·练笔”栏目,引导学生学习、借鉴范例,把他人的经验知识化为自己的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4)“单元写作”是本单元较为系统的写作训练。

(5)“个人写作成长档案”,用于回顾、交流学生作品,供学生及时总结写作实践中的成败得失,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写作能力成长历程的记录。

3.特色

(1)本模块坚持“取法乎上”,从“佳作品读”入手进行写作指导,操作性强,重点突出,阅读与训练的分量适中。

(2)重视说理性、评价性、鉴赏性文章的阅读,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写法上的经验知识和熟悉表达程序,通过让学生由为自己而写作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试举一例,“佳作品读”《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后面“讨论·练笔”:“一文章阐释了什么观点?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二文章第二段讲了‘从前有一人’的故事,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与全文是什么关系?它是否显得冗长?说一说你的看法。三仿照这篇文章的行文结构,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某种现象(或事理)的认识。四将来每个人都要走上工作岗位,设想有一个工作机会,写一封自荐信,或帮同学写一封推荐信。要求条理清楚,写明对这一职业的认识和自己(或他人)从事这一行业的优势。”

《汉语学习与应用》

1.宗旨

语文学习关键在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本模块的宗旨是在必修课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在应用中学习语言,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互相参照学习;树立正确的语言观,了解汉语的特点并热爱汉语;在阅读、写作中学会理性的积累。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5个单元(讲)组成。每一讲有以下栏目:

(1)课文:概括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2)“相关链接”。链接了一部分可供自学的补充材料(其中凡未注明出处的都是编者参考有关书籍编写的),供学生阅读、讨论。其中有些材料是对课文的直接补充,有些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同一个问题的阐发,还有一些是供讨论的其他意见。

(3)“理解与探究”。或提供新的语料激励实践,或提出新的观点启发讨论,有些要求个人实践,有些要求集体讨论,以加深理解和加大实践力度。

(4)附录:《简化字总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3.特色

(1)本模块由著名语言学家编写,各讲内容颇见专业实力:“相关链接”所选材料多为名家论述;书中多处,如关于“语感”和“语理”的发展、关于学习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关系,等等,对问题的考察和论述比较全面、深刻,显示了编写者的学术功底和专业修养,深得教材审定专家好评。

(2)全书提供给学生的信息量较大,思考范围较广。除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语感”“语理”之外,注意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究,以增强学生的语言探究意识和对语言文字问题的敏感性。

(3)正确处理了教学中的“提高与巩固”“知与会”“懂得与熟练”等关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演讲与辩论》

1.宗旨

新世纪对人才越来越高的期待中,包含着对口才素质不可或缺的需求(有的西方学者甚至将“舌头、美元、电脑”合称为国际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即将升入高校或走上社会的高中生,都面临着提高自身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交流技巧的任务。

本模块旨在强化教授语言表达、交流技巧,有效开展口头交际训练,以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口才的基础。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分为3个单元。第一、二单元分别对“演讲”和“辩论”进行专项训练。第三单元则进行综合训练。全书分为9课。每一课都预设一个主题,都有训练要点。每课由以下栏目构成:

(1)“案例分析”。提供演讲或辩论的案例,开阔学生眼界,启发思考。

(2)“技能演练”。对演讲或辩论的诸多技能择要予以讲解与演练。

(3)“活动实施”围绕本课训练要点,设计生动活泼的活动。

3.特色

(1)本模块特点是:①资料丰富;②技能实用;③活动可操作性强。

(2)材料丰富,分析简明,点评颇有启发性。全书编写遵循“实践性”原则,紧紧抓住演讲、辩论学习的主要内容,采用“案例—讨论”“参考实例—点评”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具体而典型的材料认识演讲和辩论的特点,了解其要领。

(3)全书以“演练主要目标—演练活动”和“活动提示—推荐题目”的设计,引领学生投入实践活动,活动设计细致,可操作性强。

(3)所选实例题材广泛,可读性强,内容积极健康。

(4)全书分量比较适中。

(五)文化论著研读系列

《〈论语〉选读》

1.宗旨

本模块旨在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以及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在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精神品格。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15课组成,大体分为哲学、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四个方面。

(1)课文。课文按主题编排,对《论语》原文的选择,以代表性和可读性为原则,所选材料能够基本反映孔子思想的概貌,并注意选取带有一定形象性、较为具体可感的材料。

(2)课后练习分为“课文解读”“文言练习”两个栏目。

(3)“相关链接”。围绕每课的主题,选取现当代学者对儒家思想和孔子其人的阐释评价,目的是开阔视野,启发思路。

(4)为称说和查检方便,《论语》的现代整理本一般都在每章前面编上了序号(如杨伯峻《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等)。本教材保留了这种序号,移到每章之末,并加上括号。

(5)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孔子与现代化’研讨会”。

(6)附录:《孔子年谱》《四书》。

3.特色

(1)选文生动可读,内容丰富,既有助于中学生对儒家传统文化的初步了解,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完成必修课的学习后继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全书设计的四个栏目(文选、课文解读、文言练习、相关链接)配置得当,体现了学习古代文化的规律。其中“相关链接”材料的选择注意与选文内容的联系,材料丰富,具有典范性。“文言练习”着力于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题目设计类型丰富,切实具体,反映了古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3)课文的译文规范流畅,注释确切可靠。

《西方文化论著选读》

1.宗旨

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辨析西方文化思想中的精华与糟粕,提取其适合学生阅读的合理内核。

通过对西方文化有代表性著作的研究性的涉猎和阅读,拓宽高中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使他们能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在促进高中生发展探究能力的同时,使他们能深入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成为21世纪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合格人才。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分为5个单元,以主题组元。每单元编选2篇课文。

(1)课文。所节选的篇目均系西方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选文富于文化内涵,体现了人类进步思想文化的精华;均系名家翻译、名社出版,文字严谨、规范,文笔流畅。

(2)课后练习栏目——“理解与探究”。一般设计4道习题。

(3)资料链接。本栏目细分为作者简介、作品背景材料、相关评论、对比阅读、趣味阅读等部分。

(4)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我眼中的外来文化”。

3.特色

(1)在注重经典性的同时,顾及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选文按照专题编排,使学生能对西方文化有初步的涉猎和粗略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外来文化,以批判的目光关注多元文化现象,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2)充分开掘名著的文化内涵,深化、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如为帮助学生加深阅读理解,除对选文加以比较详细的注释外,提供的资料注意可读性、启发性,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治学习惯和辩证思维方式。课后习题设计在开阔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也为其提高语文素养打下基础。如第1课《荷马史诗》的第2题:“《荷马史诗》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多种修辞手法反复来刻画人物形象,并由此形成了鲜明的语言特色,将课文中有双关、寓意、转折、暗示等作用的诗句、段落摘录出来,绘制一份表格加以分类后,品味、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第3题:“史诗是古代民间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在《荷马史诗》中,《奥德赛》与《伊利亚特》相比,神的参与度越来越低,也越来越平民化,人性内涵越来越丰富。请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的复杂情感的诗句,分析、体味其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与这种变化的关系。”

作者:史习江

第3篇:人教版与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单元的比较研究

摘要: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凭借和载体,也是教学能否顺利执行的一个关键,教材使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选编是语文教材编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材的文言文选文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提高高中语文教材的整体质量,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关键词:人教版;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比较

G633.3

一、人教版、语文版文言文范文系统的比较

我国语文教材的编排结构以“选文性”为主,一篇篇的选文按一定结构排列起来构成了语文教材的主体。正如朱绍禹先生所说:“自本世纪初迄今为止的全部语文教科书,无不是文章的集锦,这似乎已经定型化了。”现行语文教材仍是以选文为主体,“文选型”教材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典型特点。范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师生课堂言语交流的主要媒介,范文即模范之文,示范之文。“高中教科书额选文作用主要表现在事例作用、凭借作用、信息传递作用。”这就决定了范文的选取是非常值得关注和谨慎对待问题。

我们研究重点将从两版教材文言文选文编制的总数、作者及时代背景、体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探究两版教材文言文选文的异同与优劣,以期优化两套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编制。

1.选文篇目及数量的比较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认为:“文言文数量的观念是必须考虑的,没有数量是谈不上质量。” 所以,教材中文言文选文的数量是值得讨论研究的。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一共有79篇课文,其中文言文的数量是17篇,约占课文总数的21.5%。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共有101篇,文言文有20篇,约占课文总数的19.8%。在这两版教材中,有一篇中包含多个篇目的,我们是以实际篇目为准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教版与语文版文言文的篇目总数上相差不大,而且每年的学习篇目相差不大,比较稳定,但是,两版语文教材共同的文言文篇目只有9篇,分别是《鸿门宴》、《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寡人之于国也》(语文版叫《论民本》)、《劝学》、《师说》、《滕王阁序》、《逍遥游》(语文版叫《神游物外》)和《陈情表》。即使是相同篇目,两版教材在编排上也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滕王阁序》和《陈情表》两篇,人教版编排在必修五,语文版则选在了必修一中。

人教版选文力求既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适合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范例。选文大都是短小精美的名家名篇,关注多样文化,体现人文关怀。语文版选文开发了大量的新课文,既注意到选取名家名篇,也注意选取新人佳作,充分注意了多样性,重视体现多元文化,重视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

2.选文文体及年代的研究

两版语文教材选文文体都包含了记叙类散文、议论性散文、山水游记类散文、人物传记类和抒情散文,但是两版教材对于同一篇文章的文体归纳有所不同,比如:《赤壁赋》人教版将其归入了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语文版则将其归于抒情类散文。但是在也有不足之处:没有找到有代表性的杂记文,也没有找到典型的祭文和墓志铭。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数量虽然不少,但是过于集中在史传文和论说文方面而忽略了杂记文和应用文。而语文版虽有杂记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但是也没有典型的应用文,虽优于人教版,但仍有地方需要完善。

从选文的朝代来看,人教版选文的范围基本是从春秋到北宋,北宋之后都没有涉及,更多的选文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和汉代的作品。而语文版选文的范围则比较广,从春秋到明代,而主要篇目集中在春秋战国和唐宋时期的作品。两版语文教材都比较钟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

总之,两版语文教材文言文单元的编写,还是遵循了新课標的编写建议“教材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文质兼美,富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难以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高中文言文教材选编建议

1.选文编排方式

近年来,从传承文化的高度编选文言文教材已经成为了教材编者的共识。有编者先确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再根据主题来选择经典作品,在确定和选择文言文本时,一方面考虑这个主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代表性,对现代中学生有没有课程价值,另一方面考虑这个主题在文化经典中有没有相应的文本,是否适合中学生阅读。

(1)经典性

朱自清说“经典”指的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用文字写记下来的东西。被选入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被当做典范供学生学习的,因此,经典性是它追求的目标,也是语文教材编制的一条优良传统。朱绍禹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是所以书籍中最富有价值的一种,“它可能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接触的最重要的读物,它的力量可能影响着受教育者一生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文言文的选文必须对学生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使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真善美的境界,“教科书要……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经典性不仅要体现在内容上,还要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比如语言上,结构上的典型性,学生学生学习习得规范的文言语法结构和修辞方法以及表达技巧。“诸葛亮《出师表》的恳切陈辞,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清明脱俗,刘禹锡《陋室铭》的声情并茂,归有光《项脊轩志》的至情语言,都体现了这些珍品的独特的风貌。”

(2)时代性

和以往教科书选文原则相比,弘扬现代意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较新的标准。语文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在坚持“文质兼美”、“典范”这些标准的同时,的确还应该及时反映丰富的生活内容,这样才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文言文选文的“时代性”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注意时代的差距。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古今的不同之处。二是要减少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教材中选人经典的文言文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味地强调经典而忽视当今身处的时代背景,割裂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比如《逍遥游》是庄子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观点的注明篇章,其文雄奇、奇幻,善于夸张,多用比喻,汪洋肆意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创造性的艺术手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庄子想要逃避现实进入“无功”、“无名”、“无己”的精神世界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

三、结语

语文教科书编制的工作一直在进行着,而文言文选文更是教科书编制过程比较重要的环节。我们通过比较人教版和语文版高中必修语文教材,从中发现两个版本在选文数量、体裁及选文年代上各有优劣。通过对比研究,希望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取长补短,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文言文作品代表着我国灿烂的中华文明,应该引领学生进入文言文的精神世界。然而,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语文教科书编者值得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作者:陶沫

第4篇:语文版(八下)作文教案:改写《十五从军征》

改写《十五从军征》 【教学目的】

将《十五从军征》改写成一篇以记叙描写为主的记叙文,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细节突出,600字以上。

【教学流程】

一、关注诗人眼中景

问题启智——全诗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1、诗人眼中景物—阅读区间定位在4---8句诗

2、塑造的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3、景物特点———荒凉寂静 无人踪迹(塑造了哀景)

二、关注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情感的波动

1、战争结束后归途所想:家里有阿谁?

(家里还有人活着吗?谁活着?父母呢?兄妹呢?或者„„) 人物心情如何:道逢乡里人 (逢人便问,心急如焚)

2、回家所见:远望——松柏冢累累

近看——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人物心情如何: 悲伤 寂寞 孤独 无奈 (从军生活的苦衷无人倾诉,无人能够给他亲人般的安慰,诗人无语)

3、人物行动: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行为发泄内心的不平静,也只能自己煮饭)

人物心情如何: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思维一时停顿、内心受到巨大的打击)

4、与人物对话,寻找历史与现实对照产生的内心共鸣

思考:这个时候最易产生对往事的回忆,请你想像一下,人物可能想到的生活。 回忆离家时设宴送行的场景

5、情感高潮——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老泪纵横 茫然不知所措)

6、人生感悟:

为之垂泪,为之震撼,为之担忧(抒发了哀情)

三、范文引路

改写《十五从军征》

我是一个老兵,当年为了驱逐匈奴。我被迫告别父母,瞒着怀孕的妻子,卖掉了赖以耕地的黄牛买了兵器鞍马,就这样随军出征了。几十年的刀光剑影、金戈铁马,我看过无数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我像一具行尸走肉冲冲杀杀,在边关我一呆就是几十年。

现在,我老了,牵着一匹瘦弱的马,赶着回乡还是很高兴。心想:父母还在吧,妻子儿子都怎样了,孙子该有了吧。我想着回家,想着五亩良田,想着天伦之乐,我归心似箭。在前线多少个日日夜夜想念着的父母妻儿,我就要见到他们了。

走近家乡,家乡的山秃了许多,在秋天,落叶像黄蝴蝶一样飘着,翻过山头就可进村了但是村里变了,变得让我感到陌生。村里萧索破败毫无生气,几处颓垣断壁杂草丛生,这时一个面容枯蒿的男子牵着一头老牛从我面前走过,我兴奋地上前询问。多少年来不管我的头发掉了多少,白了多少,我的乡音依旧未改。男子听了出来,“哦,你是锁二叔,你家。在那山脚边。”我很激动:“哪儿!”“那儿有几棵松柏树的地方。”男子回答。我激动兴奋踉跄地奔过去,几十年的等待,今天要实现了,我几乎落下泪来。

哦,对就是那儿。陌生而又熟悉,在梦里魂牵梦绕了千万次,几十年前那个秋天月夜,我就是从这走出去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手,我好像在做梦,我又在想象在家中的情景,父母妻儿、儿媳妇„„我推开门,扑了进去。我有点害怕,很失望,我被眼前破败的景象吓呆了。野兔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残垣断壁间飞来飞去,院子里长满了和人一样高的杂草,井口残破不堪,布满青苔。我好像被人用棒子打破了头,昏昏沉沉,耳朵里嗡嗡地响。三座坟墓啊,我眼前直发黑,我的腿一点不听使唤,直发软,很重很重。乡里人告诉我一座是父亲的、一座是母亲的,一座是儿子的,我喊不出声,只是口中“啊„„啊„„!”内心疼痛万分。

原来,我走的第二年父亲死了,第三年母亲死了,第五年,儿子死了,妻子昵?乡里人说家都没有了,妻子还能呆下去吗?

我拖着一具空壳,走进家中,眼前又浮现出几十年前的景象,父母妻儿的音容笑貌就像在我眼前忽然出现。我坐在厨房的凳上,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在院子里扯一把野草野菜,找一个破锅生火做了一点汤饭,但我一点都吃不下,我一瘸一拐地出去,门前的青石板没变,树荫没变,小溪没变,物是人非,我端着饭菜望着天边的夕阳落下,金黄的夕阳映在墙上,黑夜的黑暗即将吞噬一切。我瘫坐在井口,是在沉思,又好像在回忆。我不知道饭菜能和谁分享。我的眼泪簌簌地流下浸湿我破旧的衣衫。

(改写《十五从军征》)

我只不过是一只兵卒,社会大棋盘上的一个小小的棋子,被棋手摆布一生。

——题记

前言

已亥年四月初,战争依然继续,老兵李轩宁实在走不动了。将军允许他告老还乡。——李轩宁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今年我已经八十岁了。再过三天就是我八十岁生日,能在我有生之年回家和家里人过这八十岁的生日,是我此生最后的梦想。 六十五年一个轮回。这么多年以来,南征北战,随着军队展转流离,风餐露宿;看花开花谢,冬去春来;在刀山剑海里冲过,在战火硝烟里走过,在死人堆里爬过,我根本记不清已经过了多少个年头。我的记忆中尽是战争和鲜血;多少神勇威武的将领死在烟火里,多少朝暮相处的战友倒在血泊中,我却一次次地死里逃生。看惯了硝烟,看惯了战争,看惯了撕杀,看惯了血泊,看惯了生死,也看透了我的一生。

我不知道是怎样回到大黄坡村的,更不知道是怎样回到阔别了六十五年的家中。父亲、母亲、大哥、大姐、三弟他们全在这里,但是没有人能告诉我,他们谁是谁?他们都躺在泥土下面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面容,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垒起来的坟墓荒草丛生。家里的院墙已经坍塌,野兔从家里探出头来,睁着发红的眼睛疑惑地盯着我的举动。推开摇摇欲坠的屋门,房梁上几只野鸡惊叫一声,煽动翅膀,噗噗地飞串出去,掀起滚滚尘埃。阳光斜照进来,投下了一道光柱。光柱下躺着几段断掉的凳脚,散了一地的发霉的稻草,几件扔在地上的破衣。一股陈腐的腥臭扑鼻而来„„在这一刹那,我几乎要晕掉,这就是我的家?!

在院子里弄来些野谷和野菜,架起炉火,煮饭充饥。猎猎篝火燃起,烟火中,往事历历在目:父亲、母亲、大哥、大姐、三弟„„如今,一切都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毁灭。夕阳西下,晚霞像一块巨大的血块在天地间凝结。整个村庄死了一样的宁静,听不到母亲的呼唤,也听不到战马的喧嚣。

人,要用一生的代价来明白生死之道:一生,只不过是社会大棋盘上的一个小小的棋子,注定被棋手摆布一生。

后记:

已亥年五月十七,也就是李轩宁生日那天,战争依然继续,村庄依然宁静。有人从弥驼河里把李轩宁捞上来,捞上来的时候,他已经死了。湿淋淋的尸体,肚子涨得老高。但是需要声明的是:没有人知道这天是他的生日,人们只知道今天是他的死祭。

四、作文训练题目:

将《十五从军征》改写成一篇记叙文,600字以上。

第5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2013—2014)

单位:板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教师: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板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朱琨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在籍学生66人,优生11人,合格49人,低分6人。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新课程理念,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语文知识,阅读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历次语文考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目前,本届学生已进入初中学习的冲刺阶段,他们能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语文学科成绩不够理想,有待在最后的总复习阶段得到全面的巩固和提高,争取在2014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教材分为三大块;整合优化单元、专题、名著推荐和阅读。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扩大了知识容量,增强了综合教学的整体效应,有利于全面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素养。

三、教学的总要求:

目标2014年中考,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入手,着重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的指导,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教改措施:

(一)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辑意图,理清教材的文化内涵,摆正形成性学习与终结性学习的关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教师在备课是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恰当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体,对全套教材进行宏观的把握,理出知识能力训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三)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中考新题型,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刊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五)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研组要与外界保持广泛密切的联系,适时引进高水平高质量的试卷,教师慎重选择试卷,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注意优生差生之间的平衡,力争教学质量的全面丰收。

(六)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针对中考作文要求,进行作文应试训练,侧重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亲身体验和真实情感。

五、教学进度表 时间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一周

一单元

了解戏剧的常识:戏剧的冲突,主题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戏剧语言的特点,掌握剧本写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写简单的小戏剧。

二单元

学会正确捕捉阅读信息,根据不同文体,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对文章进行分析,经过筛选,进行适当的归纳,掌握规律性的东西。

三单元

在读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在阅读中学会质疑,从而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对疑难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同时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辨认自我。在平常生活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二周

四单元

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操,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习古文中精辟的论证方法。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常见的古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

三周五单元

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评价,加深对作品的评价。学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有理、有据、有独特的感悟,并适当的形式加以表现。

四周、五周

语文基础知识训练 记叙文阅读训练

说明文训练

六周

议论文训练

古文训练

七周、八周 备考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本学期是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学期,学生即将面临着严峻的中考,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选拔考试,也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迎接好这次中考就成为本学期教学的一个中心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内化,即进行综合、应用、创新和中考思维的升华,把书本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要有一定的时间作强化训练,通过训练,锁定差距,然后提出弥补弥补差距的可操作性对策措施,千方百计缩小差距、消灭差距。实行纵向和横向的交叉复习,实现零距离的奋斗目标。在学生的处理上则分批分层地辅导和督促,让他们实现最佳的成长理想,实现取得好成绩的愿望。故特作如下计划:

一、本册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四篇议论性的散文。要求要仔细品味,找准散文的线索,把握其中心,真正体味它的“形散神聚”的特点。《家》应抓住三个比喻句,体会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进而理解作者对家的感悟,《石缝间的生命》应抓作者描绘三种生长期在石缝间的生命的句子和抒情的句子,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废墟上的召唤》应抓住作者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的词语,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更浩瀚的海》,应抓住七个场面和七个人物,来理解作者提示的七种不同人物的精神世界。总课时为14课时。

第二单元是诗词。要充分体会诗歌充沛的感情、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以及蕴含的哲理。要重视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口语交际能力和审美意识。总课时为12课时。

第三单元是序和跋,可分为记叙和议论两类。记叙文掌握文章的中心、刻画人物的方法、某一段落的表达方式、文章表现手法、某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议论文则要掌握文章的论点、论证的方法、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和对文章中具体内容的理解。学习时应在朗读中细细体会。总课时为12课时。

第四单元是小说,要求掌握小说的三要素、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和自然环境的铺衬作用。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语言的精炼、准确、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洞察能力、想象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总课时为14课时。

第五单元是说明文,都属科普类文章。要掌握说明的对象、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能概括段意和注意找段中的中心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课时为12课时。

第六、七单元是文言文单元。要求:

1、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

2、根据老师讲解的写作背景来感知课文,能够理解、体悟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

3、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默写、朗读、思考、积累。

4、让学生了解我们所遵循的做人的道理和古代哲人讲的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提高文化素养。总课时为28课时。

二、复习工作安排

1、作好复习前的动员准备工作,协调好与其它科目的关系,弄清各班级突出的不足,找准复习的重点。

2、五月份之前完成下册的语文教学工作,从六月份转入全面的复习工作。五月份则重于从面上进行复习,狠抓古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六月份则重于从纵向深入复习,依然是抓好古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

3、五月份进行一次摸底考。锁定差距,然后提出弥补弥补差距的可操作性对策措施,千方百计缩小差距。对得分率低的几块、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4、六月份进行四次强化训练式的考试,突出重点,抓不足,对难以把握的知识点,要从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则重于从方法上去把握知识。

5、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期分批进行辅导和督促。注重复习的效率,进行必要的考试技巧的训练。

6、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注重分类和积累,把书读薄;不能贪多,特别是在课外阅读方面,力求典型和精要,从方法上多给予指导。

第6篇:语文版七年级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3.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

4.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5.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2.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学生自主学习。

3.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2.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二.单元重点:

近代史上的几次侵华战争及所签条约

三、单元难点:

几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

五、 课时安排:

新授课5课时;复习单元测试3课时

第7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初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刘庆华 2010-2-20

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为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学习习惯的培养: 抓好常规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学情分析

共有

117名同学参加上学期的其末学习质量检测。成绩是:平均分为 62 分,及格率为 50%,学生成绩很不理想。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不能有效按新课程标准学习,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的环节,注重课堂的实效性。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和认真备课(注重备学情、注重备教材要有灵活性)为前提,我利用最短时间了解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分组。做好准备工作后,按照新课程标准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课堂教育教学。我将采取以下步骤来进行课堂教育教学:学生准备好工具书自主阅读扫清字词障碍(做积累),学会有感情地读课文,感悟文章的内涵,注重默读及其速度,揣摩词语在一定语境中的作用。随后结合课后习题及学生阅读中质疑而分组合作交流、展开课题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以交叉进行。从而把语文建构成培养方法与技能、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一学年的学习适应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必要地的多讲,而是以师生互动形式解决疑难,帮助指导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理清阅读思路为写作奠定准备知识与技能。同时不忽视与边缘学科拉手学习。

二、注重第二课堂活动,建构大语文教育教学。

课堂教育教学受时空限制而满足不了大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课堂教育教学也难免有所疏漏。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完成大语文的建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一种有效途径。具体采取如下措施:口语表诉一天的随想,限时1 --2分钟,由学生轮流讲和记录。结合综合学习做专题说话练习,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结合教导处和团队办的活动安排及本学科特点,利用主题班团会的时间及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时间举办相关演讲活动或根据教材提供的活动。跟相关学科一道开展一次大型知识竞赛活动。

三、作业的批改与辅导

精心地选取作业并按留语文作业的标准作到认真地保质保量地批改,并写上指明改正努力方向的鼓励性批语。在批辅作业中把好学生写字关。做好优秀生和学困生的辅导工作,优秀生学有余地,老师加大对他们阅读的质量辅导,既指导如何选取课外阅读对象,又要指导阅读方法。辅导他们如何写作出更加精美的文章。学困生基础差底子薄,适当地给予补基础甚至做好个别辅导,使之迎头赶上。无论对优秀生还是对学困生,都要做写作指导,主要是采取讲解如何写日记,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或“每日一练”。扩大语文课外阅读量。这样促进全班语言文学水平的提高。

四、德育工作融入课堂和课外活动中。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的基础的富有人文素养的学科,德育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因此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课堂上时刻挖掘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审美情趣。课外活动集中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理想信念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四有”“五爱”的社会主义小公民。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经过教育局的期末检测,我看到了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很不理想的。经过反思找到了原因,做如下改进措施。

1、加强文字书写的整洁和准确工作。严格要求学生的作业及练笔时文字书写工夫。力争在本学期此方面有根本改观。

2、加强课外阅读量及指导,提高阅读水平。仅仅靠一本教材是无法提高母语水平和语文素养的。利用我校的网络优势指导学生读书。

3、进一步培养学生动笔学习的习惯。如教会学生在书本上圈、点、批、注。养成预习时做笔记、课堂做笔记、课余时间整理笔记习惯。

4、作业布置形式。加强利用好学案等辅助资料,同时弱化课后习题的作业,而是把它作为直接练习,个别的可以布置书面作业。注重每日练笔。如此,即不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又提高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5、按洋思的“当日清”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我校增加了自习辅导课。切实地搞好“兵教兵”,形成人人是教师的局面。就会使出现满园春色的景象。

6、抓好综合实践课开展。本学期,我地区建立了网络,为此项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有利于大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实践工作的开展及客观条件因素的出现, 此计划必有不妥之处,届时将对本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其取得落实更有成效。

六、教学时间安排:

期中考试之前:教完第

一、

二、三五单元,

期中考试之后:教完第

四、六单元并复习全册内容 全期以18周教学时间计算,共90课时,其中

讲读课文16课计40课时,速读课文14课计20课时 口语交际7个计7课时 , 综合性学习3个3课时 写字安排6课时, 写作共安排7次14课

第8篇: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之余,有目的地学习新课改理论,以用于教学实践。平时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积累与运用。有意识地学习优秀课的成功的教学方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取得明年中考优异成绩及个人教学教研的质量和水平为目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平时对班级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特点的了解,尤其是通过对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暑假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析,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身上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还不是很理想,总觉得他们学习浮躁、被动,懒于记笔记、忽视书写、作文能力较差。111班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而112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比原来有所提高,相对同年级组的其他班级而言,两个班级的优秀率偏低,今后应设法减少低分人数,提高优秀人数。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要学完九年级上册部分内容,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5课。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

上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三、工作重点

1、要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尤其要强化集体备课。

2、要继续学习“有效教学”相关理论,反思自己,真正实现课堂有效。

3、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4、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阅读训练和记叙文体、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重视文言文的阅读与拓展。

四、具体措施

(一)要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尤其要强化集体备课。

要与备课组教师提前共同备课,优化“一案三单”的设计。对“导学预案”要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设计,要突出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环节设计,要严格按照“导学预案”中的时间设计安排教学环节,不得拖延时间;“问题训练单”要参考练习册设计,避免顾此失彼或重复训练;要突出梯度练习。

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重点和难点。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小组学习的合作精神,提倡互助互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要努力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要继续培养学生耐心阅读的习惯,掌握解题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文字表达。

要加强作文训练,讲练结合,要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中考押题作文训练卷”,争取写好记叙类文章,学会议论文体的写作。要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在班级张贴,以鼓励学生写“原创作文”。另外,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尝试互批互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要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时间培优辅差,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减少低分人数,力争整体提高。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作业的检查要及时,有效地杜绝学生不做、不交作业的现象;作业批改要准确、及时,要求学生一定要更正作业中的错误之处,知道错误原因,还要记住正确答案。

按学校的要求做好假期作业考试和月考的各项工作,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力求完善。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二)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信心。要了解课文中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描写方法、修辞方法和句子成分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的音形义,以此作为练习写字的内容之一;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读文言诗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积累并熟记常用文言字词意思和句式,能独立完成课外简单文言文的习题训练。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训。指导学生学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以便为中考打下良好基础。

(三)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

要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要使用读书“六字诀”阅读课文,养成圈画词句、疑难问题的习惯;上课要专心倾听他人发言,积极思考并参与发言,养成速记的习惯;要强化汉字和诗文的书写,养成正确、端正、清晰写字的习惯;要有耐心读书的习惯,使阅读与思考想结合;养成自觉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养成有疑难,设法解决而不逃避的习惯;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勤奋、有恒、认真、专心、团结、协作等学习的意志品质。

(四)钻研业务、参与教学教研活动

作为毕业班教师要切实加强中考试题的研究,加强针对性教学。

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参加校本培训,并完成校本教研手册中要求学习和研究的内容。要参加学校、教研组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要主动听取同科教师的课,多听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课,课后多与同事探讨交流,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深入学习韩立福的有效教学理论、《奈曼旗中小学“有效教学”操作规程》等。

要加强个人教学反思,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本学期要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方面进行探究,力争有所实效,并在学期末进行总结。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

一、班情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九一班,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两大共性问题:一是审题不细心,二是思维定势不懂变通;这两点也就是以后工作中我需要着重去纠正的学生学习陋习。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答案,而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怎么会想到应该这么去做。

再有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参差不齐的状况明显,关键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还不是十分自觉,此类学生平时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还有个别学生存在偏科现象,不理语文,有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因此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对于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的,需要重点教育和督促。

二、教材分析

近两年我省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还有附加题)。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重难点、关键点

复习重点:

1、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及其运用。

2、文言诗文的默写、理解。

3、现代文阅读的思路及其语言表述。

4、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复习难点:

1、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及其语言表述。

2、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3、复习关键点: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教学内容分析

(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

(二)、文言文部分。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做此类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作文部分。

“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五、教学模式

(一)新课模式

1、教师出示预习题

2、学生预习

3、小组讨论

4、教师点拨指导

5、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6、反馈练习

(二)复习课模式

1、明确复习内容、方法、时间

2、学生自主复习

3、小组交流检测

4、教师检测

六、学困生转化措施和名单

1、课堂监督

课堂上时刻注意学困生的“动向”,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多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多动口,体验到语文学习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使他们爱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并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继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2、课外辅导

学生们一般家里学校不是太远,一有时间,我就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找个别学困生谈谈心,询问一下“今天的课堂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并且可以个别辅导。

3、优生帮助

发挥优生的优势,利用“一帮一”或“几帮一”帮助学困生在学习上能取得较大的进步。向学困生介绍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小窍门等。

4、书籍开路

一些语文学困生非常喜欢看课外书。可以抓住他们的这一爱好,积极利用,使他们学语文。多找一些课外书或是在图书馆里借课外书拓宽他们的眼界、知识面。

5、多奖少罚

灵活采用奖惩机制,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奖励,并鼓励其再接再厉,继续进取。及时与学困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并希望和要求的错误可以忽略不计,或者进行诚恳的说服教育,而不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苛责。

6、家校联合

家长与学校一道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即使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上的波动情况。经常、定期家访,适时的给家长一些情报,让孩子在家里能得到表扬和肯定,以促进其转化。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3

一、班情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九一班,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两大共性问题:一是审题不细心,二是思维定势不懂变通;这两点也就是以后工作中我需要着重去纠正的学生学习陋习。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答案,而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怎么会想到应该这么去做。再有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参差不齐的状况明显,关键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还不是十分自觉,此类学生平时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还有个别学生存在偏科现象,不理语文,有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因此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对于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的,需要重点教育和督促。

二、教材分析

近两年我省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还有附加题)。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重难点、关键点

复习重点:

1、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及其运用。

2、文言诗文的默写、理解。

3、现代文阅读的思路及其语言表述。

4、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复习难点:

1、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及其语言表述。

2、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3、复习关键点: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教学内容分析

(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

(二)、文言文部分。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做此类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作文部分。

“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

我在本期主要担任20_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从八年级期末检测成绩来看,学生的成绩也很不理想。本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良好的语文习惯尚未养成,而且只有几个同学口语表达及写作能力较强。因此,如何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成了转变学风的关键。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

三、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2、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

全期共20教学周,每周5课时。

周次

具体安排(括号内为课时每课课时安排)

1——3

(15课时)

课文:《沁园春·雪》(2课时) 《雨说》(2)

《星星变奏曲》(1) 《外国诗两首》(2)

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2) 写作及讲评:3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及检测:2 名著导读:1

4——5

(10课时)

课文:《敬业与乐业》(2)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2) 《傅雷家书两则》(2) 《致女儿的信》(1)

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1) 写作及讲评:2

6

国庆长假

7——9

(15课时)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2

课文:《故乡》(3)《孤独之旅》(1)《我的叔叔于勒》(3) 《心声》(1) 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1

写作及讲评:2 复习:2

10——12

(15课时)

阶段测试:2 试卷讲解:2

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

《短文两篇》(2)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1 写作及讲评:2

13——15

(15课时)

课文:《智取生辰纲》(3)《杨修之死》(2)《范进中举》(3)

《香菱学诗》(1) 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2

写作及讲评:3 名著阅读初步交流:1

16——18

(15课时)

课文:《陈涉世家》(2)《唐睢不辱使命》(2)《隆中对》(2) 《出师表》(2) 《词五首》(2)

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1 写作及讲评:2

单元综合复习:2

19——20

(10课时)

课内外诗词背诵活动:1 名著阅读实践活动交流:2

以上计划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估计会提前两周左右完成教学进度,多留一些时间来进行期末总复习,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

一、总体要求

1.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思维能力型转变。

2.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4.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

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

二、具体措施

(一)关于阅读:

1.开放阅读,尽快学完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利用网络,浏览电子图书馆,将优秀文章印发给学生,共同学习探讨。

2.课堂尽量少讲,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生字词有作业,会注音、默写。

3.关于语感培养的设想:

a.诵读吟咏,感知语言神妙。

b.揣摩品味,领悟语言精髓。

c.探究规律,把握语言理趣。

d.强化实践,增进运用习惯。

(二)关于写作:

1.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写 。

2.改革作文评改方法:采取互评法。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口语交际教学:

普通话朗读及发言。一次普通话朗读比赛。若干次讨论课或实话实说课。以学习方法、学校生活、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社会公德等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主题。

(四)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1.硬笔书法作业:每日一篇,并督促学生学用结合,搞一次书法作品比赛。

2.手抄报:每月一期,搞一次展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3.流行音乐、影视作品讨论: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4.诗词抄背:——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五)、思想教育:

寓于阅读和听说训练之中,并通过艺术作品欣赏陶冶学生情操。逐步使学生的感情丰富、敏感、纯洁、高尚、充满正义感、爱憎分明。

(六)、教学评价:

平时多考,规模小,难度小,反馈快,以促进记忆为主要目的。

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其他各项语文活动,也应考评,记分或奖励。

做好学生学习动态观察资料的搜集整理。

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及时通知家长。

做好家访工作,尽可能降低学生流失率。

三、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34课时 略读课文:14课时 写作训练:21课时

口语交际:7课时 综合性学习:3课时 写字练习:2课时

课内阅读:18课时 复习测试:14课时 机动安排:7课时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9篇:语文版八上《教学相长》教案

《礼记·教学相长》教案

流渡中学 严庄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本文“旨”、“至”、“困”、“自反”、“自强”等重要字词;理解课文所论述的内容;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地朗读,养成古文语感;结合课文注解、查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以及句子翻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领会“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课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理解并翻译课文内容。

难点:对“旨”、“至”、“自反”、“自强”等字词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品简介(PPT展示)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

《学记》,《礼记》的其中一篇文章。该篇记录了秦汉以前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文章。

2.解题

提问: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教学相长”(板书)这四个字。追问,为什么这么读?

引导:“音随意转”,读音随着字的意思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让学生拿出字典查找“教”、“相”、“长”三个字,把三个字的读音及其重要义项记到笔记本上。教师进行讲解。

教:

jiao4①教育、教导:有教无类;②宗教:教父

jiao2①传授(把知识、技能传给别人):教书、教他写功课、教他跳舞

相:

xiang2①相互;②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

xiang4①外貌、外观;②辅佐、辅助;③仔细看

长:

chang2①长短、长度;②长处

zhang3①生;②生长;③年长;④增进、增长

明确读音。这个词的意思是,教与学二者相互促进。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二、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1、自主翻译,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词逐句翻译课文;

2、小组交流,学生以单元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解决疑难词句,再不会的问题板书提交全班解决;

3、课堂释疑,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上两步尚未理解的词句;

4、重点强调,通过大屏幕检查学生翻译效果,并强调重点词句。 【设计意图: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突出教学重点,并为下一步探究文章做好准备。】

三、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2、“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3、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设计意图:感知文章论点,理清文章思路,突破难点】

四、课堂检测、总结归纳

1、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2、翻译句子(见大屏幕)

3、你知道《学记》中的其他教育思想吗?

附:板书设计

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知 困 ————困惑,不理解

上一篇:干部作风建设相关制度下一篇:我和我的祖国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