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学习教育计划

2022-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开展一份新的工作或者任务之前,你是否会感到紧张和迷茫?而一份好的计划能为新的工作制定方向,更加胸有成竹。那么计划要如何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党风廉政学习教育计划》,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党风廉政学习教育计划

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

[摘 要] 本文强调要学习、借鉴《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简称NETP)》须首先认清教育技术的本质,接着对NETP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然后从五个方面论述了NETP内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之处,在此基础上,对NETP所提出的一个对教育领域意义最为重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命题——“要想显著提高教育的生产力,需要对教育系统实施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对中美两国学者关于“什么是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如何实施教育系统由技术支持的结构性变革”的途径方法与应对举措作了较深入的比较。特别是对NETP起草人未能正确认识“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内涵,也未能真正找到实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途径与方法的文化与思想根源——从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系统论”思想方法的认识这两个方面作了较全面的剖析。

[关键词] 教育技术;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连接式教学模式;学习的通用设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

[

[作者简介] 何克抗(1937—),男,广东省大埔县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小学教学改革试验和教育创新理论的研究。E-mail:hekkbnu@163.com。

一、引言——要学习、借鉴NETP

必须先认清教育技术的本质

2010年11月,在国际教育技术界(乃至整个国际教育界)发生一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事件:美国制定并颁布了最新一轮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该计划的标题为“改革美国教育:技术支持的学习”,其英文的原文是“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 2010”,我们可称之为《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简称NETP)》。在此之前,曾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标明于2010年3月5日发布的所谓《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只是该《计划》的草稿;在11月正式颁布时作了部分修改。[1]

众所周知,美国以科技立国,历来重视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强调要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自前总统克林顿在20世纪90年代初倡导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以来,历届美国总统始终不渝地遵循“要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此,从1996年开始,曾先后在2000年、2004年制定并颁布过《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010年11月所颁布的,是在奥巴马总统任期内的最新一轮《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从历次发布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内容看,它不是国家关于教育系统某个方面的发展计划(例如关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或是少数族裔教育的发展计划),也不是涉及教育系统某个组成要素的改革与提高的计划(例如关于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关于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改革、关于改进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业成绩,或是开发优质开放性教育资源的计划),而是关于国家各个方面的整个教育系统,并涉及教育系统中所有组成要素的最全面、最系统的教育发展计划。显然,这样的全国性的教育发展计划,其丰富内涵、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在我们国家只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能与之相比。

至于如此重要且系统、全面的全国性的教育发展计划,在美国为什么历来都是冠以“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名称,而在我们中国,“教育技术”却往往难登全国性教育发展计划(或全国性教育发展规划)的“大雅之堂”,其深层次原因当然可以从“美国是以科技立国”或是从“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去寻找,但是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应该与“人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包括教育部门的领导和教育界学者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普遍过于浮浅”密切相关——很多人都是把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只看作是改进教与学的一种手段、方法。有这种手段、方法要好一些,没有也无所谓,纯粹属于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没有能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改变将引起整个上层建筑(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意识形态……)的改变。而信息技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其内涵决不仅仅是能够改善和提高工作与生产效率的手段、程式与方法,它还是最先进、最活跃乃至最伟大的生产力的具体体现。

众所周知,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是运用技术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这里的“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物化技术中又分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既包括现代技术,也包括传统的技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教育技术中被用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以提高“三效”(效果、效率与效益)的最主要技术,当然就是代表当前最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换句话说,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所在。正因为如此,当今世界各国无一不把“教育信息化”(美国和西方则称之为“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可见,只有从“最先进、最伟大生产力的代表” 这一高度去认识信息技术,并从“运用信息技术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三效’”这一角度去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我们才能理解为何如此重要且系统、全面的全国性教育发展计划,在美国历来都会被冠以“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名称。而在我们国家,不少教育部门的领导和教育界学者却仍然只是把教育技术(或电化教育)看作是可有可无的手段、方法,教育技术工作者(或电化教育工作者)则被看成无足轻重的教辅人员——这种浅薄、无知的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我们国家最新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已有较大的提高,因为它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提高质量具有革命性影响”(尚有不足的是,这种提法只是在“规划纲要”的某一章节中出现,而未能在开头的“指导思想”部分作为整个规划纲要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提出来)。

二、NETP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的基本框架由八个部分组成:[2]

● 概要

● 前言

● 学习:从事与授权

● 评估:测量有关事项

● 教学:准备与连接

● 基础设施:随时随地都可使用

● 生产力:重新设计和改造

● 研发:创新与规模

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一)概要

概要中强调,教育是美国的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关键,也是全球经济竞争能力的关键;是美国人获得好工作和高收入的必由之路;它促进跨国界、跨文化的合作,它需要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在奥巴马政府领导下,教育已成为由两个明确目标驱动的紧迫任务。这两大目标是:

● 到2020年,将提高大学毕业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使具有两年或者四年学历的大学毕业生由现在只占41% 提高到60%。

● 到2020年,将缩小学业成绩差距,使所有学生在高中毕业后都能够为成功进入大学或职场做好准备。

为了在2020年之前达到上述两项目标,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提出应从四个方面去努力:

1. 改革美国教育

NETP呼吁要对整个美国的教育系统进行革命性的变革,而不是进化性的修修补补。

2. 倡导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

NETP提出了一种用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模型。该模型涉及“学习、评估、教学、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等五个关键领域,并提出了毎个关键领域应达到的目标和应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NETP所称“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五个关键领域,从其内涵及作用看,实际上相当于该学习模型的组成要素,所以在下面的论述中,我们也常常把这五个关键领域作为NETP所称“用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模型”的五个组成要素来加以剖析)。

3. 明确目标、提出相关建议

对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中所包含的“学习、评估、教学、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等五个要素的目标进行阐述,并为达到这些目标所应采取的行动提出相关建议。

4. 立即采取行动

为了保证本计划的成功实施,建议教育部对若干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或领域,尽快优先采取行动。

(二)前言

为了在2020年之前达到教育领域的上述两项目标,在概要中,是从“改革美国教育”、“实施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明确目标、提出相关建议”和“立即采取行动”等四个方面加以应对;在前言中,则进一步从政策法规与奖励、标准制定与评估、相关设施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去努力落实:

1. 各州应制定有关招聘和奖励的政策、法规,以留住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最需要他们的薄弱地区),并设法转变质量最差的学校。

2. 各州应制定、采用标准和评估办法,以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为成功进入大学、职场以及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做好准备。

3. 各州应建立教育数据库系统,以了解学生成长的足迹,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使他们知道应如何改进他们的教学工作。

4. 由奥巴马总统亲自发起“创新教育运动”,其目的是要提高美国学生对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简称STEM)”等学科的兴趣及学业成绩。该运动把联邦政府、龙头企业、各种基金会、非营利组织、科学和工程协会以及全国范围的青年汇集在一起,协同努力,以图达到下列目标:(1)提高学生的STEM方面的素养,使所有学生都能在STEM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批判性思考。(2)在下一个十年内,要使美国学生的学业成绩排名由国际上的中等水平移动到顶级。(3)要扩大弱势群体(包括女童和妇女)接受STEM教育的机会和就业的机会。

(三)学习:从事与授权

这一部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基本结构图式说明;第二,关于“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所涉及的第一个关键领域(即第一个组成要素)“学习”目标的表述、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以及与“学习”有关问题的认真思考(如上面的《概要》所述,“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涉及“学习、评估、教学、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等五个关键领域,或曰包含五个组成要素)。

关于“学习”这一要素,NETP对其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以及与人类学习有关的六个问题,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

目标:所有学习者都将具有在校内外从事正规和非正规学习的经验,从而使他们能为最终成为主动的、有创造性的、知识渊博的全球网络化社会的有道德参与者做好准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提出的具体行动建议有四项。

建议1:为反映21世纪专业知识和科技力量的所有内容领域,各州应继续修改、制定和采用标准及学习目标,以提高学习。

建议2:各州、各学区应开发并利用通过技术来体现学习科学设计原理的学习资源。

建议3:各州、各学区应开发并利用借助技术的灵活性和强大功能来实现所有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访问的学习资源。

建议4:利用学习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新进展来提高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领域的学习,并研发、采用和评估有可能使所有学习者在STEM学科领域达到优秀的新方法。

与人类学习有关的六个问题是:

(1)学习看起来应该是什么样的?(2)人们需要学习什么?(3)人们应如何学习?(4)人们在何时、何处学习?(5)谁需要学习?(6)为弱势群体服务。

(四)评估:测量有关事项

关于“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第二个关键领域(即第二个要素)——“评估”,NETP对其目标、为切实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以及与“评估”有关的六个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

目标:我们的各级教育系统将充分利用技术力量来测量有关事项和评估用于持续改进工作的数据。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提出的具体行动建议有五项:

建议1:各州、各学区应设计、开发并采用评估方法,使学生、教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及时得到有关学生学习的意见和可操作的反馈,以提高学业成绩和改进教学实践。

建议2:利用技术发展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的资质,以改进形成性和总结性这两种使用情况的评估材料和评估过程。

建议3:进行研究和开发,以探讨在评估复杂技能的情况下,如何将可用于吸引和激励学习者的各种学习方式(如模拟、协作环境、虚拟世界、游戏、认知指导等)嵌入到评估技术中。

建议4:进行研究和开发,探讨学习的通用设计如何能使所有学生有最佳的学习环境,以保证我们正在测评的内容确实是我们打算测量的,而不是学生为了对测评作出反应所显示出的其他能力。

建议5:修改实际举措、政策和法规,以保证所用评价模型能对正在进行学习的学生收集其数据并持续改进资源共享的同时,也能保护隐私与个人信息。

与评估有关的五个问题是:

(1)我们应该评估什么。(2)用技术支持综合能力的评价。(3)用技术评估改进学习的方式(包括课堂的学习评估、网上在线学习评估)。(4)如何用技术更好地支持评估与促进学习(用适应性评估促进差异学习,对学习采用更方便、有效的通用设计——UDL,利用技术开发新评估方法,利用技术为更广泛的参与提供反馈,利用技术减少应付考试现象)。(5)电子学习记录的应用前景。

(五)教学:准备与连接

关于“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第三个关键领域(第三个要素)——“教学”,NETP对其目标、为切实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四个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

目标:专业教育工作者将得到个性化的或团队中的技术支持,使他们能方便地访问数据、内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经验,从而激励他们能为所有学习者实施更有效的教学。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提出的具体行动建议有五项:

建议1:扩展教育工作者获得基于技术的内容、资源和工具的机会,使他们在需要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

建议2:利用社交网络技术和平台创建实践社区,以便为各类教师提供职业生涯中在其校内或校际间的个人学习机会(这些教师可以处于职前准备阶段、在职教育机构或是在某个专业团体中)。

建议3:要利用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网上的有效教学和网上的更好学习机会与选择(特别是在没有其他方式可以选择的情况下)。

建议4:为职前和在职教师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学习经验,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从而使他们能够设计出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评估和教学实践的各种引人注目的作业与活动。

建议5:要发展一支擅长于网上教学的师资力量。

与教学有关的四个问题是:

(1)连接教学的原则(参看后面第三部分的第二小节:关于“连接式教学模式”)。(2)供21世纪专业教育工作者使用的资源和工具(将学生与个性化学习资源连接,以激发学习;不仅可以与内容、专业知识连接,还可与网上的社区活动连接)。(3)培养新的教育工作者和持续的专业学习(可与示范性实践连接,可与其他的专家连接,建立职业生涯中的个人学习网络)。(4)连接教学在实现对所有学生“公平”中的作用(对学习型社会的支持,对技能性网上教学的不断增长需求的支持)。

(六)基础设施:与学习有关的人员、流程和技术

关于“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第四个关键领域(第四个要素)——“基础设施”,NETP对其目标、为切实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以及与“基础设施”有关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

目标:所有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只要他们需要,随时、随地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利用。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提出的具体行动建议有六项:

建议1:保证所有学生和教师都有足够的带宽访问因特网,以及在学校内部和外部的充分的无线连接。

建议2:确保每一位学生和教师都至少有一种因特网存取设备、相关软件及资源,以便用于研究、通信、多媒体内容创作和进行校内外的协作。

建议3:支持开发和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去促进创新,并为所有学习者创造机会,而且还要加快对基于技术的、新的开放性学习工具和课程的开发与采纳。

建议4:要使各州和地方教育机构具有不断更新学习所需基础设施的能力。

建议5:开发和使用关于“内容与学生学习数据”的互操作标准,以便于收集、共享资源,也便于收集、共享和分析数据,从而改进我们各级教育系统的决策。

建议6:开发和使用关于“财务数据”的互操作标准,以便通过数据来支持决策、促进生产力提高和持续改进各级教育系统的工作。

与基础设施有关的三个问题是:

(1)革命性变革的机遇。(2)对重大的挑战性问题加以分解(无处不在的宽带,为每个学生和教师提供接入设备)。(3)大力开发开放性教育资源(下一代的计算技术,云计算——可从“云”端提供的软件及服务,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中的软件服务框架,扩展性专业知识)。

(七)生产力: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控制成本

关于“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第五个关键领域(第五个要素)——“生产力”,NETP对其目标、为切实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以及与“生产力”有关的五个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

目标:我们的各级教育系统将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和体系结构,以便运用技术来提高学习成果,与此同时,使时间、金钱和人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提出的具体行动建议有四项:

建议1:制定并采用关于“教育生产力”和对“学习成果与成本”有更多相关性并给出更有意义度量的共同定义,与此同时要改进和管理成本及采购有关的政策与技术。

建议2:反思对我们教育体系作出的基本假设——该假设不允许利用技术去提高从我们组织的学生的当前实践开始的学习,教师只是围着学生的座位转,而不是作能力示范。

建议3:制定各州和各学区有关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指标(有效的度量)。

建议4:设计、实施和评估由技术驱动的方案及干预措施,保证学生的进步能持续地达到我们P-16教育体制的要求,并为进入高校和职场做好准备。

与生产力有关的五个问题是:

(1)要正确认识“生产力悖论”。(2)呼吁教育领导人采取行动。(3)要努力持续改进各级教育系统的工作(要测量与控制成本,要利用数据决策,要采用迭代的设计与开发方法,要改变对技术使用的衡量标准,要重新组织教与学,还要延长学习时间)。(4)要重新组织教与学。(5)要减少高中和高中后教育的障碍。

(八)研发:创新与规模

为了设计和实施有更高效率和更好效果的教育系统,NETP要求以服务大众为己任的组织机构,应在学习科学、技术与教育的交叉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3]

NETP敦促国家先进信息和数字技术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in Advanced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简称NCRAIDT)应特别关注在教育研究与发展领域具有挑战性的重大问题,并促进教育工作者、学校与地区的有关部门作为设计和研究的合作伙伴参与进来;要鼓励多学科的科研人员围绕相同的数据、利用可互操作的网络软件及服务一起协作研究。其独特的目标是要确定在教育领域关键性的研究和发展方面的挑战,并协调解决各学科研究人员之间专业知识的最佳结合。

NETP提出的教育领域最大挑战项目——为国家的整个教育系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实时集成管理系统,应能满足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对学习成果与成本、终端到终端、实时集成管理的要求。它包含下列四个子项(四个子系统):

1. 设计和验证一种集成系统——该系统能提供对难度可调节的学习经验的实时访问,能对所有学习者的优化学习进行帮助与指导,还能把多种自我提高功能结合在一起,使其通过与学习者的互动变得越来越有成效。

2. 设计和验证一种集成系统——该系统可以对21世纪跨学科的专门知识与能力的复杂方面进行有效、可靠的成本效益评估(不仅能设计出有效、可靠的评估方式,还能加以实施)。

3. 设计和验证一种综合方法——该方法可用于采集、汇总、挖掘和共享内容,促进学生的协作学习,还可用接近实时的方式以较好的财务成本效益,实现跨越多种学习平台和数据系统的综合应用。

4.确定并验证若干设计原则——这些原则可应用于具有较高效率和效能的、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网上学习系统,使利用该学习系统仅需花费传统教学中的一半时间和一半成本而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就可以等于或多于传统教学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三、NETP内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之处

由上节关于NETP(《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的介绍,不难看出,其内容涉及面很广,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很多,拣其要者,并结合我们中国的国情,我们觉得其中最值得学习与借鉴的有五个方面:

(一)关于“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

NETP提出的、用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模型,涉及“学习、评估、教学、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等五个关键领域(或曰:包含五个组成要素),而由上述组成NETP基本框架的八个部分可见,除第一部分《概要》、第二部分《前言》和第八部分的《研发:创新与规模》外,其余第三至第七部分的内容正好是关于这五个要素的顺序阐述,这表明“21世纪学习模型”是NETP的核心。事实上,在《概要》部分的《目标和建议》一节中,已经确认:NETP要向各州、各地区、联邦政府以及教育系统中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提出的“目标和建议”,正是围绕这五个要素而提出和展开的。

“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是因为该模型将技术完全融入“学习”过程,使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从而有可能使学习的成效产生较大的飞跃。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NETP提出的、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基本结构(见图1)。

图1描述了用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模型的结构特点,与传统的由一个教师以同样方式向所有学生传播相同信息的课堂教学相比较,该模式让学生处于中心地位,使他们能通过几个方面提供的灵活性来控制自己的学习。一套基于标准的核心概念与能力,形成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习的基础。但除此之外,学生和教师还可以对参与学习的多种方式进行选择:大组学习、小组学习,或是根据个人的目标、需求、兴趣来安排。

在此模型中,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环境以及能帮助理解和记忆内容的工具来实现技术支持的学习(例如,基于游戏的课程就利用了与游戏玩家教核心内容相类似的特点)。

在该模型中,技术提供远比在课堂上能得到的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连接到更为多样、更高质量的“教育专家库”(库内成员包括名师、家长、校外专家和课外指导者)。对有效学习的参与,可以为特定的学习者作出不同的安排(无论是学习进度还是学习需求都可因人而异),甚至可实现个性化的“按需学习”,即学习的进度、内容或主题都可量身定制,以便与每个学习者的兴趣以及他原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

以上介绍表明,由这种模型所提供的学习内容的丰富性与学习方式的灵活性,是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所无法比拟、无法想象的;有可能实现的“按需学习”,更是人类学习的最高境界、最高追求。所以,我们认为,“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既是NETP中的最核心内容,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之处。

(二)关于“连接式教学模式”

为了能利用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NETP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连接式教学模式”(A Model of Connected Teaching)。

所谓“连接式教学模式”是基于以下三项原则建立起来的全新教学模式:

1. 用连接取代隔离

在连接式教学模式中,连接取代了隔离,课堂教师可与网络充分连接,并可方便地利用各种仪器设施,使教师能以24/7方式(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随时都能够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学资源和利用分析性工具,从而使教师能够在数据、资源所提供依据及见解的基础上去进行教学。教师和他们的学生、专业内容、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系统完全连接在一起,使教师能够方便地管理和评估学生在校内外所从事的和学习有关的各种活动的经验。他们还被连接到能够提高自己教学实践的、拥有相关资源和本学科专门知识的网站,并引导他们成为学生日益喜欢采用的“自我导向型”(Self-Directed Learning)学习方式中的促进者与合作者。

2. 教学是一种团队活动而不再是个别教师的行为

任课教师除了像传统教学中那样,要在教室里组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以外,还要在因特网上建立学习社区。学习社区由以下各种人员及资源构成:任课教师的学生、学生的同龄人、该教师所在学校的同事、图书馆、课外活动、世界各地的相关学科专家、为学生提供校外服务的社区组织成员以及希望更多地参与孩子教育的家长,等等。

3. 偶发、低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被协作、连贯、持续的教师专业学习所取代

这是通过网上在线学习系统、点播课程及其他自我导向型等学习方式以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专门知识与专业技能来实现的。这是因为,利用这类专业学习方式,可以把更有效的面对面的课程及专题讨论会和有可能扩大机遇、内容无限丰富且触手可及的网上资源及在线学习结合在一起。

由于连接式教学模式遵循这三项原则,因而不仅在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还使教育系统能够在其他方式、方法难以采用的情况下,为广大教师提供对有效教学资源方便而快捷的访问,也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正是基于这些理由,我们认为“连接式教学”是比较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好经验。

(三)关于“学习的通用设计”

NETP认为,要想把学习经验提供给所有学习者,需要通用的设计。就像一个在建筑学领域(该领域涉及所有现代公共建筑物,包括学校)中创立的某个公用概念那样,应当设计成能够被每一个人理解和使用。在几十年研究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教育领域的通用设计原则,并被称为学习的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简称UDL)。UDL的原则反映了学生参与处理信息的方式。[4]这些原则可用来指导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料的开发,并用来指导评估。依据这些原则,教师还可通过改进对学习内容的访问、提供学习公平的机会,使不同的学习者都能提高学习的成效。

UDL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为让学生了解有效获取知识的途径及工具,应提供多种灵活的关于信息和知识的呈现方式,例如包括数字图书、专用软件和网站、文本到语音的应用程序以及屏幕阅读器等。

2. 为向学生展示他们所学到的内容,应提供与传统不同的、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例如包括在线的概念图、将语音转换成文本的程序等。

3. 为引起学习者多方面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学习并对他们提出适当挑战,应提供多种灵活的参与方式,包括为学习同样的能力应在不同的场景或内容中提供多项选择,或为增加合作的机会而提供多项选择,以及对几种不同学习支持策略所提供的选择等。

UDL的说法,自从在美国《高等教育机会法案》(2008年)中首次提出以来,由于它有较广泛的适用性,以及较坚实的在学习科学方面(包括认知与神经科学两方面)的理论基础,NETP确认,目前它已经在学习科学领域占居主导地位,并大力予以倡导。所以我们认为“学习的通用设计”,特别是UDL的上述三原则(即应关注与学习的动机、过程、内容、结果密切相关的呈现方式、表达方式、参与方式),对于我们的教育领域来说,确实具有较好的学习与借鉴意义。

(四)关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

NETP在《概要》部分谈到“人们需要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时明确指出,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和多媒体通信能力。NETP认为,这些能力素质是成为专家型学习者(Expert Learner)所必须的,如果我们要想让自己在整个生命历程中都能够适应迅速变化的世界,我们大家就都必须成为专家型学习者。换句话说,21世纪人才都必须是专家型学习者。

除此以外,由于当代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已经培育了一个竞争日益激烈又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并几乎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我们应如何工作,如何游戏,如何与家人、朋友、社区互动,以及如何学习的方式。所以在考虑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才符合21世纪人才的需要和应如何培养21世纪人才的能力素质时,NETP还强调应当特别关注21世纪人才成长的两个特殊背景:

一是“全球相互依存的背景”。全球相互依存的背景对于这一代学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因为今天的许多挑战,都必须依靠个人或国家之间的合作才能解决。NETP认为,美国对世界的领导,取决于对年轻一代的教育,要让他们懂得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上,只有通过跨国界、跨文化的协作方式才能解决当今的重大问题,并要努力学习和掌握解决这类重大问题的能力。

二是“校内外学习经验差异日益扩大的背景”。学生进行学习的途径、方式愈来愈多,不仅可以在校内的课堂和图书馆学习,还可在校外的社区、家庭或网上的学习共同体学习。通过校内和校外学习所获得的的经验有所不同,而且二者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学生在校外和课余时间利用电脑、移动设备和互联网主动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技能,以及创造他们各自有价值的学习经验。这样获取的知识、技能、经验,有许多是他们在学校的课堂上根本接触不到的。NETP认为,美国对世界的领导,取决于对年青一代的教育: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利用技术来进行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习(即校内的和校外的学习),并能够在这两种学习方式中有效地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有价值的学习经验。

能够从“专家型学习者”的角度来要求21世纪人才;能够特别关注21世纪人才成长的两个特殊背景,并能把对这两个特殊背景的关注和教育系统的重大责任联系起来——要求把对这两方面特殊背景的关注和与之相关的两种特殊能力素质的培养,作为对年青一代教育的重点。这是NETP的创新观点,也是在关于“21世纪人才培养”方面最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之处。

(五)关于“教育的新型研发模式”

如前所述,为了设计和实施有更高效率和更好效果的教育系统,NETP要求以服务大众为己任的组织机构,应在学习科学、技术与教育的交叉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5]NETP还特别敦促国家先进信息和数字技术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in Advanced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简称NCRAIDT)应当关注在教育研究与发展领域具有挑战性的重大问题,并促进教育工作者、学校与地区的有关部门作为设计和研究的合作伙伴参与进来;强调鼓励多学科的科研人员围绕相同的数据、利用可互操作的网络软件及服务一起协作研究。

为了探寻教育系统的研究机构如何能在多部门、多学科的科研人员的共同参与下,促进他们有效协作,尽快形成基本共识并找到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建立适合教育系统自身特点的创新研发模式,NETP借鉴了美国国防系统的一些宝贵经验。

例如,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简称DARPA)曾提供在该机构主持下,有众多研究部门参与的项目中、如何做到很快形成共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范例。DARPA代表国防部机构主持高风险/高增益的研究,但它是独立管理,而且工作人员是由来自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个人组成(这些人都是有关研究领域的专家)。DARPA项目的官员被赋予相当大的裁决权,无论是确定研究日程还是作出有关资金投放和形成研究体系结构的决定,最终都要由他们决定。

借鉴DARPA的经验,教育部所属的国家先进信息和数字技术研究中心(NCRAIDT)运用类似方式主持、实施项目。NCRAIDT招募最优秀的人才,鼓励高校和企业的研究人员积极参与(这些研究人员主要来自学习科学、信息技术与教育学等三个学科领域),并把他们汇集在一起,组织他们协作研究,以确定教育领域关键的发展新趋势和研究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应开发的高风险/高增益项目。这些项目的目标应当非常先进,可逐级递升且按创新思想而形成,然后再通过逆向作业确定,应从哪些方面去着手研发才有可能最快实现根本性突破。

正是通过这种新型的研发模式,NCRAIDT才能够较快速、准确地抓住教育领域最关键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并立即设计出可行方案,然后在各种教育环境中试验实施(而且是以周期性迭代方式试验实施,以使方案不断完善),以证明创新的方案、内容、工具和方法的可行性及其价值(这些创新的方案、内容、工具和方法都是利用可实现预期目标的有关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最新进展而形成的)。前面介绍过的美国教育领域的最大挑战项目——为整个国家的教育系统建立庞大的实时集成管理系统(含四个子系统),从该项目的提出、论证、研究方案形成,到试验的周期性迭代实施,其中每个环节都是按照这种研发模式完成的。可见,这种新型的教育研发模式确实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与合理性,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四、NETP提出教育领域最为

重大的命题及引发的思考

(一)NETP提出了教育领域一个意义最为重大的命题

《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为实现美国教育拟在2020年之前要达到的目标,分析、思考了教育领域从学习、评估、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到研发模式等许多方面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结合这些问题还提出了一些颇有创新思想又有重要价值的解决方案及对策。这些解决方案及对策不仅对于我们国家,也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具有学习与借鉴意义。

综观NETP的全部内容,我们认为,NETP所提出的教育领域意义最为重大的问题,并不是在上面第三部分所提到的最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五个方面(即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连接式教学模式、学习的通用设计、21世纪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新型研发模式),而是在NETP的第七部分《生产力:重新设计和改造》中,由于探讨“生产力悖论”这一令学术界原来深感困惑的问题而引出的一个全新的命题,这一命题的完整表述是: “教育部门可以从企业部门学习的经验是,如果想要看到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就需要进行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Fundamental Structural Changes),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我们简称之为“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命题)

为了理解这一命题的重大意义及其深远的影响,需要先从提出这一命题的背景说起。

众所周知,提高生产力是美国各部门大多数组织机构(无论是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机构)日常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经济如此紧缩的时代更是如此。然而,教育并没有吸纳其他行业经常用来提高生产力和控制成本的许多做法,也没有利用技术来加强这个领域。事实上,在过去30年中,美国在K–12教育领域为每名学生的实际开支增加了70%以上,而教育结果(产出)没有相应的改善。[6][7]NETP认为,在这方面,教育系统可以从其他部门的经验中学习到很多。

在20世纪的70年代和80年代,经济学家们时常为他们所称的“生产力悖论”感到困惑。企业部门在“技术将有助于使他们的工作完成得更快、更好”信念的支持下,迅速地采用了新技术。但是,当经济学家们想寻找确凿的数据来证明美国经济的每单位投资的产出是在增加时,他们两手空空而归。

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家们终于能够找到与技术有关的生产力得到显著提升的证据。[8]他们发现,当企业部门第一次引进技术时,往往是用技术去实现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的自动化,而不考虑这样做是否会有缺陷或导致效率降低。这样的应用就准确性和速率而言,可能有一些好处,但和获取技术、实施技术以及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所需要的成本和复杂性相比,这种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好处是不相称的。

直到2000年前后,经济学家们才作出新的结论,认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是由于通过技术实现结构创新(Structural Innovations),并使企业部门业务流程的彻底重新设计成为可能所导致的结果。[9]

通过回顾和总结近30年来企业部门应用技术的经验与教训,NETP最终确认:“教育系统可以从企业部门学习的经验是,如果想要看到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就需要进行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Fundamental Structural Changes),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

那么,“什么是教育系统的重大结构性变革”以及“如何才能实现这种重大的结构性变革”呢?

(二)NETP对“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认识及应对举措

1. NETP对“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认识

由于教育系统的产品是优质人才,教育生产力的显着提高,必须体现在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大批优质人才的培养上,而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NETP认为,“要想显著提高教育的生产力,就必须显著提高学习的效果”。这一点从NETP第七部分《生产力:重新设计和改造》的具体内容,即可一目了然地看出来。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不难从NETP全文的整体论述,特别是从NETP第七部分的有关论述中,直接找到关于“什么是教育系统的重大结构性变革”以及“如何实现这种结构性变革”的答案。

事实上,在NETP第七部分的“目标”中已经隐含地指出:所谓教育系统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就是要“重新设计各级教育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体系结构”,以便在此基础上运用技术来提高学习成果,使时间、金钱和人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这表明,“重新设计各级教育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体系结构”就是NETP对“什么是教育系统的重大结构性变革”这一命题作出的明确回答。

2. NETP为实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应对举措

NETP为实现教育系统的上述重大结构性变革(即“重新设计各级教育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体系结构”)而提出的应对举措,体现在NETP的第三至第七部分的有关论述中。如前所述,从NETP全文的整体结构看,其基本框架由八个部分组成。除了第一、第二部分的《概要》和《前言》以及第八部分《研发:创新与规模》以外,其余五个部分(即第三至第七部分)是NETP的核心内容。

这五个部分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开,这个主题就是“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如前所述,第三部分(即NETP核心内容的开始)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是关于“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基本结构图式;第二,是关于“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所涉及的第一个关键领域(即第一个组成要素)“学习”目标的表述、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以及与“学习”有关问题的认真思考。

第四至第七部分则依次对“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第二至第五个关键领域(即“评估”、“教学”、“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等)分别从各个关键领域(即组成要素)的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以及与各个要素有关的若干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NETP的核心内容之所以会围绕“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而展开,和上述NETP的基本观点——“要想显著提高教育的生产力,就必须显著提高学习的效果”——直接相关。正是因为NETP把学习效果的提高完全等同于教育生产力的提高,所以NETP的全部关注点就是“学习”和“学习效果的提高”;NETP的整体框架自然要从建构用技术支持的全新学习模型的图式及操作流程开始;NETP的主要内容也就必须围绕关于“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五个组成要素的内涵与实质、作用与功能,以及和各个要素有关的若干问题来依次展开论述。

以上分析清楚地表明,NETP对“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应对举措,就是力图通过倡导、实施一种全新的“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来达到显著提高学习效果(也就是显著提高教育生产力)的目标。而要想使这一目标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就要对“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五个组成要素逐个进行认真的分析,并设法将每个要素贯彻落实过程中所涉及的大量问题逐一加以解决才有可能。这也正是在第三至第七部分对“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五个组成要素依次展开论述的过程中,不仅要涉及每个要素的目标,还要涉及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以及与各个要素有关的若干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的原因所在。

(三)中国学者对“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命题的分析与思考

1. NETP为解决“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效不显”问题所作出的贡献与存在的缺陷

通过对《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的认真学习,确实有很大的收获,这不仅体现在本文第三部分所列举的“最值得学习与借鉴的五个方面”,更体现在NETP提出了如上所述的、教育领域意义最为重大的命题——“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命题。

这一命题的意义之所以最为重大,是因为人类社会自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逐渐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经济、军事、医疗等领域显著地提高了生产力,从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或部门(尤其是在工商企业部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成效不显,大多数仍是只停留在手段、方法的应用上,对于教育生产力的提升(大批优质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东西(而非必不可少的因素)。原因在哪里呢?

自上个世纪的90年代以来,国际上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大多数不得要领,或是无功而还。迄今为止,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往往都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或去定义整合的内涵、实质),因而都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与关键。只有NETP通过回顾和总结近30年来企业部门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与教训,才最终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效不显,其问题是出在:教育领域没有实施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只是将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进化式的修修补补”上,或是只关注了如何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总之,都没有触及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从而第一次提出了上述关于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命题。

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效不显”这个问题,近20年来一直困扰着教育技术界(乃至整个教育界),但是因为抓不住问题的本质与关键,所以始终找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途径与方法,从而造成世界各国多年来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成百上千亿元资金投入,得不到合理回报,甚至付诸东流。成千上万的教师未能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实现有效的整合,甚至成为浪费时间的盲目实践。由此可见,NETP能发现并提出上述“结构性变革”命题,从而为解决“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效不显”这个问题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其意义是何等重大,其影响将会何等深远!

但是,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还不等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就《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而言,虽然它发现并提出了上述具有重大意义与影响的“结构性变革”命题,因此NETP在这方面是有很大贡献的。不过,客观地说,由于NETP目前还没有能够正确认识“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真正内涵,更未能找到实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又让人感到深为惋惜与遗憾!

2. NETP未能正确认识“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内涵,也未找到实现相关变革的途径与方法的文化、思想根源

按理说《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是由美国当代一批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与教育技术方面的专家起草,对于“什么是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以及“如何才能实现这种结构性变革”应当有比较科学的认识、理解与判断。但是,由于这是前所未见的、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国际性难题,再加上西方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使得NETP在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上出现偏差,也在情理之中。我个人认为,NETP未能正确认识“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内涵,也未能找到实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途径与方法的文化、思想根源,主要有两方面:

(1)过分夸大“学习”的作用,以学习取代“教育”

认为学习是教育的上位概念,其内涵可以涵盖整个教育,这是西方学者历来的通病,也与西方历来“重学轻教”的传统文化有关。基于这种认识,目前西方教育界往往把学习抬到高于一切(乃至超越教育)的位置,我们觉得是不科学、不可取的,必须予以澄清。

对这种认识的典型描述如图2所示(教学过程是被包含在学习过程之中,是属于学习过程的子过程)。由于“教学”是有教师参与并有特定组织形式的教育活动,通常也称之为“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即是“学校教育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图2改画成图3。

由图3可见,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学习就是它的上位概念,学校教育只是学习的子范畴,因而可以合理地推断出以下结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全部功能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正是基于这种观点,NETP确认,“要想显著提高教育的生产力,就必须显著提高学习的效果”(这一点从NETP第七部分《生产力:重新设计和改造》的具体内容,即可一目了然地看出来)。也正是因为NETP把教育生产力的提高完全等同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所以NETP的全部关注点就是“学习”和“学习效果的提高”,NETP的整体框架自然要从建构21世纪全新学习模型开始,NETP的主要内容也就必须围绕关于“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五个组成要素来依次展开。

那么,“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全部功能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即以“学习”完全取代“教育”)这样一种观点到底对不对呢?表面看似乎有理,实际上却存在很大问题。

先从教育的功能看,学术界都公认教育有两大功能:[10]一是为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服务),二是为个体发展服务功能(促进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因为有社会服务功能,所以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这些社会属性包括:教育要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教育的目标、方针、政策要体现国家意志,教育制度、教育方式要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教育思想、教育内容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学习,尽管也有社会性(尤其是“协作式”学习),但一般认为并不直接承载像学校教育那么重的社会服务功能(或者说,这种功能还是要通过学校教育来体现)。可见,就“社会服务功能”而言,“教育”和“学习”是有很大区别的——不是后者包含前者,而是相反。另外,即使就“为个体发展服务”的功能而言,“教育”和“学习”二者也有不小差异。为了弄清这一点,还需要从“教育”和“学习”二者的定义与内涵说起。

关于教育的定义与内涵,可谓不胜枚举。在古今中外有关教育原理的专著、教材中,各有各的定义与说法。我们赞同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且有较大影响力的由叶澜教授在其《教育概论》中,通过总结前人经验、集各家之长而提出的定义:[11]“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而“教育”用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手段方法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曰“教”,即传递知识与经验,使学生增长知识能力与才干;二曰“育”,即由教师“组织和改善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使学生通过发现及创造以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以完成‘养育任务’,促使其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12]

关于学习的定义与内涵,也是五花八门——在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中,由于流派纷呈,各家学派对学习的定义和对内涵的阐述更是各唱各的调,有的甚至针锋相对。另外,“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学习,关注的主要是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机能,而学习主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对象的社会历史演变、学习活动所受到的各种社会激励或制约因素等,都被排除在心理学对学习的研究视野之外,而这些显然都是从教育学角度研究学习所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13]这表明,若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定义“学习”,其内涵可能会偏于狭窄。例如,目前《普通心理学》教科书为“学习”下的定义是:“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14]有的心理学家则把学习定义为:“经验的获得和积累或经验结构的建构过程。”[15]可见,心理学家们倾向于把“学习”仅仅看成个体的认知过程,认为学习只有认知属性。显然,这样一种关于学习的定义及内涵的理解是比较狭隘的。下面我们引用桑新民教授在综合各派见解基础上,从教育学角度对“学习”所作出的相对来说内涵最为宽泛的定义:“学习是人类个体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16]桑新民指出,该定义的内涵有三个要素:[17]

①人的学习既是个体化的活动又是社会性的活动;

②学习的内容是获取知识和经验;

③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个体身心获得发展。

将这一学习定义的内涵与上述教育定义的内涵作一比较,不难发现,二者的差异在两个方面:第一,活动性质不同。教育纯粹是社会性活动,而学习则可以是个体化活动,也可以是社会性活动。第二,活动的内容不同。学习活动的内容是获取知识和经验,而教育活动由于有“教”和“育”两种方式,从“教”的内容来说,是传递知识与经验(这一点和学习活动内容基本相同),但从“育”的内容来看,则是要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让学生通过亲身的直接经验去体验、去发现,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通常也把这一“育”的过程称之为“教师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过程”,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正是来源于这里)。显然这种“育”的内容是一般学习活动中不可能具有的(因为有关的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主题创设的,有关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组织的,而不是由学生自己创设和组织的),这正是“教育”和“学习”的不同之处,是二者的主要区别所在。

以上分析表明,NETP过分夸大“学习”的作用,甚至以学习完全取代“教育”是没有根据的,更不可能涉及教育系统自身的结构性问题。所以,基于这样的认识所制定出的国家教育改革计划,对于教育系统生产力的提高,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这样的改革计划未能触及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因而,将难以达到显著提高教育系统生产力的目标。

(2)缺乏“系统论”观点,未能真正用系统方法去分析教育系统问题

“结构”是系统的特性。任何系统都是由“要素”组成,但不是若干要素的简单组合与堆砌,而是若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这样的有机整体即是系统的结构。所以考虑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必须从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去分析,而不能只从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本身的性质、特点去分析。NETP关注的仅仅是组成系统的“要素”,而非要素之间的关系。

很清楚,NETP的核心内容就是:“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基本结构图式和该学习模型的五个组成要素;其主要关注点是每个要素自身的性质与特征、作用与功能,而非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此外,由于NETP分析的对象是“学习模型”,它所涉及的五个要素,是学习系统的组成要素而非教育系统的组成要素;尽管“学习”的内涵与“教育”的内涵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上面已经论证过——二者决非等同。

上述两方面的讨论表明,NETP只是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学习系统,并没有全面、深入地分析教育系统,而且所用的分析方法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NETP未能正确认识“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内涵,也未能真正找到实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也就不足为怪了。

3. 中国学者对“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认识及应对举措

(1)中西方学者有关“教育生产力”的不同观点

如上所述,NETP的核心内容之所以会围绕“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而展开,和NETP起草人的这样一种观点——“要想显著提高教育的生产力,就必须显著提高学习的效果”——直接相关。正是因为NETP把学习效果的提高完全等同于教育生产力的提高,所以它的全部关注点就是“学习”和“学习效果的提高”。而NETP起草人之所以会形成上述观点,则是基于有关“教育生产力”的下述认识:

由于教育系统的产品是优质人才,教育生产力的显着提高,必须体现在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大批优质人才的培养上;而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NETP认为,“要想显著提高教育的生产力,就必须显著提高学习的效果”(这一点从NETP第七部分《生产力:重新设计和改造》的具体内容,即可一目了然地看出来)。

而中国学者对于教育生产力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

由于教育系统的产品是优质人才,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必须体现在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大批优质人才的培养上,而人才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学校教育的质量,即学校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由NETP提出的“结构性变革”命题已经确认:“如果想要看到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就需要对教育系统进行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这就表明,要想通过技术的运用实现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或者说,通过技术实现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高,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对教育系统实施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而非进化式的修修补补。

由中、西方学者有关“教育生产力”的上述两种不同观点,不难看出,两者的主要分歧有二:

一是,影响教育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NETP起草人认为是“学习的效果”,因而NETP的主要关注点(即“立足点”——立论的基础)是“学习”,NETP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中国学者则认为是“学校教育的质量”,即学校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中国学者的主要关注点或立足点是“学校教育”。

二是,显著提高教育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在哪里?由于对影响教育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因素认识不同,二者用于显著提高教育生产力的途径、方法也就截然不同。NETP起草人认为,“要想显著提高教育的生产力,就必须显著提高学习的效果”,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方法就是:力图通过倡导、实施一种全新的“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来达到显著提高学习效果(也就是显著提高教育生产力)的目标。而要想使这一目标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就要对这种“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五个组成要素逐个进行认真的分析,并设法将每个要素贯彻落实过程中所涉及的大量问题逐一加以解决才有可能。这也正是在NETP的第三至第七部分中,对“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的五个组成要素依次展开论述的过程中,不仅要涉及每个要素的目标,还要涉及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以及与各个要素有关的若干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的依据所在。

中国学者,由于其立足点是“学校教育”,所以其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从“学校教育”入手;具体的途径、方法就是要对学校教育系统实施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而非进化式的修修补补。“要想通过技术的运用实现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或者说,通过技术实现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高),其根本途径(乃至唯一的途径)是要对教育系统实施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这原本是NETP通过回顾和总结30年来企业部门运用技术的经验与教训而发现的重大命题(关于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命题)。可是NETP起草人由于受西方“重学轻教”、总是以“学习”取代“教育”的传统文化影响,却令人遗憾地放弃了由这一重大命题所指引的正确思路及举措:不是设法通过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去找到显著提高教育生产力的途径与方法,而是“另辟蹊径”,通过倡导、实施一种全新的“用技术支持学习模型”来达到显著提高学习效果的目标(NETP起草人认为,这样也就达到了显著提高教育生产力的目标)。表面看,这种想法似乎有道理,殊不知,学习的效果并不完全等同于教育的效果(如上所述,“教育”具有“教”和“育”两方面的功能;“教”的功能与“学习”相近,而“育”的功能则是“学习”所不具有的)。可见,这样的“另辟蹊径”,实际上是误入歧途。

(2)中国学者对“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内涵的认识与理解

如前所述,NETP通过回顾和总结近30年来企业部门运用技术的经验与教训,已经发现并提出 “如果想要看到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就需要进行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这一重大命题,而且NETP还初步确认: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内涵就是指“重新设计各级教育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体系结构”。NETP起草人本应顺着这个方向,继续思考这样一种对“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内涵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深刻,然后在此基础上,去进一步探讨显著提高教育生产力的途径与方法——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但是很遗憾,由于NETP起草人受到以“学习”取代“教育”的错误观念影响,最终他们是企图从“学习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不是从“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来达到显著提高教育生产力的目标。NETP的核心内容之所以确立“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为主题,并紧紧围绕该学习模型的五个组成要素而展开,其根源盖出于此。加上NETP起草人除了以“学习”取代“教育”以外,还缺乏“系统论”观点——只从组成学习系统的各个“要素”本身的性质、特点去分析,而未能着重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去分析(系统的结构是由若干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而不是若干要素的简单组合与堆砌)。因而即使从“学习系统”的角度看,NETP所涉及的也并非是“结构性变革”,更遑论“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了。这表明,NETP虽然敏锐地发现并提出了教育系统必须进行结构性变革这一重大命题,但是却未能深入认识与理解“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内涵,更未能找到实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那么,“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确切内涵到底应该是什么呢?如上所述,中国学者认为,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必须体现在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大批优质人才的培养上,而人才的培养最终必须落实到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上(即学校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以这一基本认识为前提,再来看看下面的简单逻辑推理:

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众所周知,这也是除远程教育以外,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教学”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既然“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那么“教学结构”自然就应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既然“教学结构”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那么,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 自然就等同于实现了学校教育系统的最主要的“结构性变革”。这应是合乎逻辑的结论。

上述简单逻辑推理表明,“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确切内涵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

那么,“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又是指什么呢?在中国学者创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中,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给出的定义为(这一定义早在十年前就已正式给出):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这一定义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只有紧紧抓住这三个基本属性,才有可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才能真正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这三个基本属性并非平行、并列: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内容(所谓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的新型教学环境);整合的具体目标是要实现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其最终目标是要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将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而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实际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四要素)[18]的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上(所谓课堂教学系统就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从而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由此可见,“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将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若不紧紧抓住“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和建构新型教学结构”这个中心,是不会有成效的,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一条铁的定律,这也是中国人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发现的一条重要规律。不管是个人、社会、国家,谁要是忽视或违背了这一规律,都要付出代价,而且是非常沉重、高昂的代价。事实上,迄今为止,国际上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往往都是只从改变“教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定义整合的内涵(顶多是同时从改变“教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定义整合的内涵),只有我们中国学者的整合理论才从改变“教学结构”的高度去定义整合的内涵,并以此作为我们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指导思想。

简而言之,按照中国学者的观点,“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就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对于中国的国情来说,这种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就是要将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对于美国的国情来说,这种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则略有不同,要将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这才是问题的本质与关键所在,也是NETP最为关注且强烈希望实施的“结构性变革”,而又不知道如何去实施这种“结构性变革”的答案所在。

(3)中国学者实施“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思路及举措

对“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确切内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与理解以后,就能顺理成章地找到实施“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正确思路及举措。

由于教学系统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组成要素,所以教学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应当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教师与教学媒体、学生与教学内容、学生与教学媒体、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等六种关系。考虑到在这六种关系中,有些关系彼此有很强的相关性,若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对问题的分析与理解,例如“教师与教学内容”和“学生与教学内容”这两种关系就是如此,故可将它们结合成一种新的“师、生与教学内容”关系;类似地“教师与教学媒体”和“学生与教学媒体”也可结合成新的“师、生与教学媒体”关系。这样,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体现为“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教学内容”、“师、生与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等四种。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通过这四种传统关系的改变去促进整个教学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这正是中国学者实施“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基本思路及举措。

①改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坚持“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与“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来实现

传统的“以教为主”教学设计和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教学设计,都未能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关系,而是比较孤立地只强调教师这一方(以教师为中心)或者学生这一方(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与作用,因而都有其片面性。这种片面性所造成的弊端已是众所周知,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坚持“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与“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才有可能。我们认为,师生关系与师生地位、作用的改变是教学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核心),是具有最重大意义的变革。而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②改变传统的“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可通过有效运用组织教学内容的“宏策略”与“微策略”来实现

如上所述,“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包括“教师与教学内容”和“学生与教学内容”这两个方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这两方面的关系都要通过“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才能得到贯彻与落实。这里应当指出的是,目前在广大教师当中,比较重视的往往是适合课中(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使用的“教学传递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而被忽视的恰恰是课前使用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由于“教学内容组织策略”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认知特点,因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更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教学内容组织策略一般可分成“宏策略”和“微策略”两类。

经过学术界多年的努力,对于教学内容的组织,不论是在宏策略或微策略方面都已取得显著进展。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宏策略应推瑞奇鲁斯(Charles M.Reigeluth)在其细化理论(Elaboration Theory)中所提出的相关策略,[19]最受广大教师欢迎的微策略则属于梅瑞尔(David Merrill)在其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中所提出的相关策略。[20]

③改变传统的“师、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可通过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者之间的双向乃至多向互动来实现

“师、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在传统教学设计中的体现相对简单,除了录音带这种媒体常用于学生练习外语的听力以外,其余的教学媒体(不论是传统的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还是现代的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计算机),基本上都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直观教具。在这类应用场合,教师、学生与教学媒体之间是一种单向的线性传输关系,缺乏互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使“师、生与教学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由“线性”转变为“非线性”:信息在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者之间不能只是线性的单向传输,而是要有非线性的双向乃至多向互动——也就是要实现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这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④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可通过采用超链接方式组织数字化教学内容来实现

传统的教学内容不管是以纸介质为载体还是以视听媒介为载体,它们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教学内容在载体中都是按线性、顺序方式呈现。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由于多媒体和网络这类数字媒体已日益融入教材出版领域,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网络课程。在这种课程中,数字媒体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已经由“线性”转为“非线性”:教学内容在数字媒体中已不再是按线性、顺序的方式呈现,而是按非线性的、超链接方式组织;不是像传统教材那样,只能从第一章第一节开始按线性、顺序的方式阅读,而是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原有基础和个人爱好,从任意一个知识点开始,选择任意的分支、路径、顺序进行学习,并可在各个相关的知识点之间随意跳转,真正实现“按需学习”,因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每一位学习者自主探究与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能切实从上述四个方面去改变教学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传统关系,那么,课堂教学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就必然会发生,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将改变为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

五、结束语

应该说,通过教学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上述四种主要关系,去促进教学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是符合“系统论”观点的正确思路及举措,而且实践也证明,这些思路及举措确实能够使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但是,课堂教学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即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归根到底要靠一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策略来实现,这就要靠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新型“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而非传统的“以教为主”教学设计理论,也非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理论)来实现。此外,正如“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命题所强调的,为了能达到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教育系统要实施的结构性变革应当是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换句话说,上述结构性变革应当是在有信息技术支持的环境下实现,这就要涉及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有效整合以及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科教学理论能否与时俱进等问题。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不难明白:要想真正贯彻落实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命题,即要想通过信息技术支持环境下教学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来达到显著提高教育生产力的目标,光有上述四个方面促进教学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思路及举措是不够的,还应当有新型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和科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以及信息化环境下创新学科教学理论(例如创新的语文学科教学论、创新的英语学科教学论……)的支撑,才有可能。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在全国范围的十多个教改试验区内(其中多半是中西部较贫困的农村地区)开展了旨在大幅提高中小学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21]经过整整十年的实践、探索,现已取得显著成效,从而在全国(尤其是在农村教育领域)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这种能达到基础教育质量大幅提高(即教育生产力显著提高)目标的“跨越式试验”,正是在上述思想和上述几种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2] [DB/OL].http://www.ed.gov/technology/netp-2010.

[3] [5] Pea, R. & Lazowska, E. A Vision for LENS Centers: Learning Expeditions in Networked Systems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A].R. Pea, W. Wulf, S. W. Elliot & M. Darling (eds.). Planning for two Transformations in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Improving Learning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C].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3.

[4] Rose, D. H. & Meyer, A. Teaching Every Student in the Digital Age: 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R].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02.

[6]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NCES). 2004 Trends in Academic Progress: Three Decades of Student Performance[Z].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5.

[7]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NCES). Digest of Educational Statistics: 2008. Table 181. Total and Current Expenditures Per Pupil in Public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elected Years, 1919–20 through 2005–06[Z].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8.

[8] Brynjolfsson, E. & Hitt, L. M. Beyond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 Computers are the Catalyst for Bigger Changes[Z].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8.

[9] Black, S. E. & Lynch, L. M.The new Economy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Work[A].D.C. Jones (ed.).The Handbook of the New Economy[C].New York: Academic Press,2003.

[10] [11]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2] [13] 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4]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5] 姚梅林.学习规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16] [17] 桑新民.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18] 顾明远.教育技术学与二十一世纪的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1995,(8):38~41.

[19] C.M.Reigeluth, Insearch of a Better Way to Organize Instruction: The Elaboration Theory[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1979,(2).

[20] 庄为其,谢百治.电化教育与教学设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21] 何克抗,余胜泉,等.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2):5~18.

作者:何克抗

第2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同志们:

总局党组决定,召开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党风廉政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贺国强书记的工作报告,回顾总结2007年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研究部署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刚才,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好。下面,我代表总局党组作工作报告。

一、2007年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回顾

2007年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全国工商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年初全国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继续认真落实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总局党组《具体意见》,努力完成总局党组《2007年底前工作要点》确定的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工商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新的经验,特别是在“融入”和“拓展”上下工夫,将工商系统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工商行政管理中心工作中,拓展新的工作领域,有了重要突破。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切实加强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2007年,总局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认真研究贯彻落实措施,提出要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四个统一”,深入开展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广告专项整治、加强商标注册管理与行政保护、治理商业贿赂、打击传销、消费者权益保护、“红盾护农”等切实履行法定职责的专项行动。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商品准入制度、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要求扎实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建设政治上、业务上、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等新举措。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系统的努力。上述举措得到认真落实并取得了明显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工商机关党组织领导全系统广大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与各级工商行政管理纪检监察机构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密不可分!一是主要围绕工商机关在履行监管职能中,增强服务意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搞好服务,严格依法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推进监管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有力保证了科学发展观等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二是重点围绕工商机关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基层建设、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方面的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促进了工商干部队伍建设。

(二)反腐倡廉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以权力观教育为重点的廉洁从政教育深入人心。深入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权力观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将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促进了工商干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

——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发挥效力。一是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大力宣传工商系统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二是以陈良宇、郑筱萸等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为戒,开展警示教育。

——工商廉政文化建设蓬勃开展。在2006年总结推广山西省工商局等单位工商廉政文化建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7年,总局机关和全系统工商廉政文化建设蓬勃开展,逐步形成以“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为主题、以“五进”(进机关、进基层、进岗位、进家庭、进市场)和“五上”(上墙面、上桌面、上讲台、上舞台、上网络)为主要方式、又有工商机关特点的工商廉政文化,并向纵深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涌现出许多精品成果,河北、山西、上海、福建、广东、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市)工商局出版了工商廉政文化建设优秀作品集。在省(区、市)工商局推荐的基础上。总局在全系统建立了107个工商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系统已有97个工商机关被当地纪检监察机关确定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或教育基地,一些省、区、市纪检监察机关先后在内蒙古、安徽、山东、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区、市)的206個工商机关召开现场会,推广工商机关的经验。在工商廉政文化普遍开展基础上,组织山西等省(区、市)工商局研究初步提出建立工商职业道德规范的意见。

(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力度进一步加大。

——各级工商纪检监察机构切实履行职责,依纪依法查办案件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严肃查处工商系统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尤其是在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等方面的违纪违法案件。2007年,全系统共受理信访举报10516件,立案517件,结案581件。给予党纪处分94人,其中,警告22人,严重警告24人,撤销党内职务3人。留党察看7人。开除党籍38人;给予行政处分436人,其中,警告处分178人,记过112人,记大过58人。降级32人,撤职31人,开除公职25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21人。二是总结分析近两年来工商系统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特点、原因,认真查找工作、管理和制度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对策,重视发挥案件查处的治本功能。

——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取得实效。总局党组高度重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在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总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继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稳步推进专项治理。总局印发了在治理商业贿赂中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的指导意见,全系统在查办大要案件、拓展办案领域、创新办案模式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截至2007年111月底。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7432件,案值11.8亿元。其中。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商业贿赂案件8件。查处药品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案件613件,案值3,2亿元。其中,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商业贿赂案件2件。在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同时,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各级工商机关认真开展对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工作的

检查评估和“回头看”检查,配合检察机关查办涉及工商干部收受商业贿赂的案件。据初步统计,工商机关在自查自纠工作中共立案查处6起,其中,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5人。

(四)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收效良好。

——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纠正社会上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富有成效。各级工商机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重点围绕开展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医药纠风工作、市场价格调控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設等专项工作,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

——工商机关自身的政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一是贯彻落实全国纠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查找并切实解决工商机关在市场监管执法中,尤其是在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和行政收费等方面存在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二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通知精神。完成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自查工作,清理各类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8项。

(五)治本抓源头工作深入推进,取得新的成果。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在对总局原有的行政审批项目前三次清理之后,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第七次全体会议的部署,进行再次清理,由于相关法律的修订,总局上报并经国务院批准,在第四批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中。总局取消1项。对于保留的项目制定配套办法,规范审批程序,对取消项目的后续监管有了新的进展。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力推进。一是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在总结企业注册官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开展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试点工作方案,取得积极进展。为下一步开展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这项工作对于完善工商系统公务员管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工商干部队伍,将起到重要作用。二是大力推进干部交流,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总局机关最近进行了司处级领导干部交流,重点对在一个岗位工作时间较长和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岗位以及管理人财物的司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交流。14名正司级领导干部、13名副司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岗位交流;总局新提任的19名副司级领导干部中,有13名进行了单位交流:总局机关35名正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岗位交流。三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总局研究制定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管理设置方案,推进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一对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监督制度有了新内容。一是新建了对总局领导、总局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省级工商局主要领导干部及基层执法人员监督的配套制度。主要有:总局领导政务活动公开办法、总局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制度、省级工商局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汇报制度、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制度等。二是加强外事纪律监督,新建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因公出访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因私出国(境)管理暂行办法》。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制度进一步配套。新建的制度主要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

——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管理方式,加强预防腐败工作,提高了反腐倡廉建设的科技含量。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升级改造企业登记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登记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外商投资企业网上年检全国推行,内资企业网上名称核准、网上年检和网上登记范围进一步扩大:商标注册信息网上查询系统(网上公告和网上查询)继续完善,商标注册网上申请系统试用范围逐步扩大。在总局内资企业注册登记大厅、外资企业注册登记大厅和商标注册受理大厅三个“窗口”成功地开发建立服务质量评价系统,正在试运行。研究开发总局公平交易执法办案软件系统,推进全系统公平交易执法办案联网应用。总结推广北京、浙江、广东、广西等地工商机关开展电子监察的经验。

(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收到良好效果。

——已建立的内部监督制度继续发挥有效作用。近年来建立并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继续坚持,如:总局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总局重要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机制、总局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等,对总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资金分配使用情况、总局工程项目建设主要是招投标情况等加强监督。特别是在这次总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司处级干部交流、选拔任用工作中,通过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实施了全程监督。

——监督领域、监督方式有创新。一是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加强。去年建立的监督制度都,已顺利实施。2007年6月,总局机关和直属单位31位司局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一次集中时间向总局党组述职述廉。2007年7月。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座谈会上,8位省级工商局主要领导干部首次向总局党组述职述廉汇报。这两项举措,有力地强化了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行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在调研总结河北、贵州、广西、北京、宁夏等省(区、市)工商局及深圳、青岛市工商局等部分先期开展这项工作的单位经验的基础上,总局制定了《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接受监督,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实施意见(试行)》,并召开专题会议,在全系统部署开展试点工作。这项制度,既与总局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集中向总局党组述职述廉制度和省级工商局主要领导干部向总局党组述职述廉汇报制度相配套,又是加强社会各界对执法人员监督的创新和探索。目前,各省(区、市)工商局试点工作全面开展,进展顺利。其中,北京、河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市)工商局已经全面铺开。截至2008年1月底。全系统有10675个工商所开展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活动,占工商所总数的51.91%;有57689个工商所长、副所长及执法人员进行了述职述廉。实践证明,这项工作,有利于促进工商执法人员自律,有利于改善执法环境,有利于规范执法行为,有利于宣传工商执法形象,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总局党组提出的“四个统一”和建设“三个过硬”队伍的目标。地方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是支持、肯定的,基层工商机关、工商干部是积极、认真的,监管服务对象是赞成、欢迎的,已有明显效果。

——政务公开进一步深化,局务公开积极推进。一

是认真贯彻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内容。丰富政务公开形式,通过传统方式与电子政务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务公开内容拓展到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等依法应予公开的各项政务。政务公开形式扩展到包括设置政务公开栏、电子屏幕和电子触摸屏、专线咨询电话。印发办事指南手册。网上发布以及报刊、电台、电视台报道等多种实用有效的形式。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授予总局企业注册局“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单位”,授予北京市工商局“全国政务公开示范单位”。总局在全系统建立了80个政务公開示范点。二是江苏等省、市工商局在对外公开政务的基础上,又积极探索。在工商机关内部推行局务公开。总局在总结他们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总局机关局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把涉及总局干部职工切身利益、需要干部职工知晓或参与的具体事项,尤其是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人、财、物等重要事务作为重点公开内容,对重要决策、人事、财物和其他专项事务等干部职工关注的27项事务进行公开。充分保障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执法检查、执法督察继续推进。在全系统开展对《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有力推动了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为规范工商机关执法督察,在总结天津等省(区、市)工商局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研究,初步提出开展执法督察的指导意见。

一年来,全国工商系统认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初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工商行政管理中心工作中,拓展反腐倡廉工作领域,为工商机关实现总局党组提出的“四个统一”、推进“四化”建设、建设“三个过硬”队伍提供了重要保证,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人民群众对工商机关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工商形象继续稳步提升。在各地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组织的民主评议行风中,取得较好成绩,树立了良好工商形象,赢得社会广泛赞誉。2007年,全系统有15个省(区、市)工商局参加了当地的行风评议活动,截至目前,从已经产生的评议结果看。多数单位成绩优异,其中。吉林省、上海市、河南省工商局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辽宁、江西、青海、宁夏等省(区、市)工商局名列前茅。天津市、河北省、黑龙江省工商局由于前几年行评成绩优异,被列为“免评单位”。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工作还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有的单位,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还不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不深:全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工商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得不够好,反腐倡廉制度抓落实不够得力;少数工商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不公、乱收乱罚、以权谋私、失职渎职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等行为,违纪违法案件还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推进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2008年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工商机关恢复建制30周年。我们还将迎来北京奥运会。2008年又是工商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全国工商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要求。要着重把握党的十七大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我们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并紧密联系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落实好。

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还提出,今年要抓紧制订并实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总局作为中央纪委起草《工作规划》的联系单位,党组高度重视。2007年按照中央纪委的要求,委托总局落实《实施纲要》领导小组认真组织研究,党组审定,已向中央纪委上报了工商系统今后五年工作规划的建议。今年在中央正式下发《工作规划》后,总局党组将结合工商机关的实际,及时制定实施办法,认真抓好落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工商系统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

2008年,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的部署以及中央纪委关于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结合工商机关的特点,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精神,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在强化监管执法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保障和促进监管执法工作,为进一步实现总局党组提出的“四个统一”、推进“四化”建设、建设“三个过硬”队伍提供坚强保障。

(一)监督检查党的十七大重大决策部署在工商系统的执行情况,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工商系统纪检监察机构要认真贯彻党章的要求,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作为首要的任务,加强督促检查。为确保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全国工商系统得到深入贯彻落实提供政治保障。要在各级工商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的政治纪律教育,促进全系统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始终与党中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毫不动摇。要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执行纪律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

要加强对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确保党的十七大制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在工商系统得到正确贯彻落实。各级工商机关要按照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的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重点做好对市场价格调控政策执行情况、节能减排工作落实情况、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情况、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执行情况、房地产调控政策执行情况等五个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各级工商机关要认真落实总局工作会议部署的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各项工作。重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积极构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二是继续抓好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办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和医疗器械、非法行医及发布虚假违法医药广告等违法经营活动,切实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三是继续认真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以及利用合同、利用虚假信息坑农害农等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四是充分发挥“12315”行政执法体系的作用,提高消费维权整体工作水平。

认真履行职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有关工作。如:积极参与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依法做好有关企业的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吊销营业执照等工作。积极参与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的服务和收费行为工作,切实解决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在服务和收费中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问题。有关部门将出台规范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服务和收费行为的意见。我们要认真执行。

今年年初,我国部分地方遭受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各级工商机关党组织、党员干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入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工商系统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工商机关为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良好服务,并加强对下拨的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及捐助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专款专用。一经发现有贪污、私分、截留、挪用的,要从严处理。对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

要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比如:在行使行政审批权、行政处罚权和行政收费权过程中,存在的执法不到位、监管不力甚至失职渎职,以及粗暴执法、“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要坚决纠正。

进一步健全完善纠风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发生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部门,要追究有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有失职渎职甚至腐败行为的要从严惩处。支持、鼓励各级工商机关参加当地的行风评议工作,研究总结经验,及时指导解决存在的问题。带动全国工商系统的行风建设工作。

(三)严肃查办案件,坚决惩治腐败行为。

要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以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为重点,严厉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和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办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的案件。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队伍管理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案件,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

要进一步改进查办案件工作。完善办案机制。严格遵守办案纪律,正确依纪依法办案,提高办案质量。综合运用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手段,加大组织处理工作力度。通过解剖典型案例,认真分析发案原因,举一反三。吸取教训。查找漏洞,健全制度。充分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坚持案件报告制度,加强办案工作的上下沟通与联系。加大案件督办力度。完善工商机关与检察机关建立的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开展工商系统预防职务犯罪活动。

要继续积极参与治理商业贿赂。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工商机关的职能作用,继续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抓好商业贿赂大要案件的查处,加大督办指导力度。进一步拓展执法领域,明确重点领域和重点方面,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企业、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违法行为公示制度与黑名单制度,探索利用网络系统对企业、市场进行监管,对失信企业、市场依法查处,并将有关单位和个人不良行为记录在案。严肃查处工商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收受商业贿赂的行为。

(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结合工商机关作为行政执法机关的特点,以树立正确权力观为重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政从政、艰苦奋斗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工商干部良好的职业操守,牢固树立为民执法、廉洁执法、依法行政的执法理念。深入开展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尤其要大力宣传弘扬工商机关在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及其事迹。充分发挥反腐倡廉教育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总局机关党校、行政学院等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的重要内容。

深化工商廉政文化建设,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工商机关特点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工商廉政文化建设普遍开展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工商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已经建立的107个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的作用。总局将在群众性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在全系统征集工商廉政文化建设优秀作品加以宣传、推广。

坚持和完善对工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各级工商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制定、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严格执行总局“六项禁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带头依法行政、秉公执法的公开承诺》、县处级以上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规定等制度。总局机关各司局要继续严格落实已经制定的廉政守则、工作纪律。继续认真执行《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深入治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以及以赌博和交易等形式收受财物、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等问题:2.严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获取内幕消息进行股票交易:3.清理纠正领导干部在住房上以权谋私的问题,严禁领导干部超标准建房、多占住房、违规购买经济适用房,坚决处理领导干部违规违法收受房屋的问题:4.纠正和查处领导干部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其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等问题:5.治理领导干部违规插手招标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市场交易活动谋取私利的问题。

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不良风气,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严格控制修建楼堂馆所。在加强基础建设

中,既要保证必要的办公条件,又要纠正超标准超编制配备使用小汽车、违规新建和装修办公用房等行为。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认真做好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开展“小金库”专项清理。

在加强机关建设中,总局机关要走在前头,起示范带头作用。总局党组即将下发加强总局机关建设的有关文件,要认真抓好落实。

(五)深化改革与创新,着力推进制度建设。

要紧紧围绕对行使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和队伍管理权的有效规范与制约,坚持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创新制度建设及工作机制,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管理。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明确前置许可要求,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对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加强后续监管,防止管理脱节。

健全、完善、落实规范行政执法权的各项制度。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重申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执法。在全系统完成换发“工商行政执法证”。总局已出台的有关制度要认真落实,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研究制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督察的指导意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纪执法情况回访制度》等制度。总结、推广部分工商机关的经验。加强对行政执法中暂扣物资和罚没物品的管理。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探索、完善在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加强监督的有效做法。健全干部交流制度,加大交流力度,严肃交流纪律。建立,完善对干部进行经常性考察监督的制度,逐步建立干部廉政档案。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继续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执行公务卡制度。坚持重要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机制、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等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

积极推行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认真分析研究工商机关在行使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和队伍管理权,特别是管人管钱管物管项目的岗位、人员中容易发生问题、存在廉政风险的薄弱环节,进行廉政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总局机关各司局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健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结经验。逐步向全系统首先是各省(区、市)工商局推广。

(六)强化制约和监督,保证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

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行使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和队伍管理权特别是管人管钱管物管项目的岗位、人员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和任职廉政谈话等制度。坚持总局领導政务活动公开制度、总局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制度和省级工商局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汇报制度,加强省级及以下工商局党组(党委)对下级工商局党组(党委)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监督。

继续深化政务公开。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首先在总局和省(区、市)工商局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在推行行政执法信息公示的同时,加强行政执法公示。重点推行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收费结果公开。充分发挥总局企业注册局、北京市工商局等先进单位和示范点的示范带头作用。局务公开工作在总结交流部分省(区、市)工商局经验、总局机关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在全系统推广。积极探索党务公开。

继续推进电子政务,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网上审批、网上注册、网上年检、网上查询。推进电子监察,进一步完善并充分发挥总局内资企业注册登记大厅、外资企业注册登记大厅、商标注册服务大厅服务质量评价系统的作用,并向全系统推广。继续抓好公平交易执法联网与应用系统建设,积极推广应用。

全面推行基层工商行政执法人员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工作。认真总结交流试点经验。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和建议。研究完善、规范述职述廉方法,提高质量,在全系统全面推行。

继续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外部监督的作用,形成整体合力。主动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工商执法行为进行明查暗访。

(七)不断加强纪检监察机构自身建设,切实履行职责。

工商系统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干部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力量,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总局党组和各级工商机关党组织都十分重视、关心、爱护纪检监察干部,加强培养、交流、选拔、任用。我们一定要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更加努力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踏实的工作作风、更精湛的业务水平,切实履行好各项职责,不辜负工商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殷切期望。

一是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学习纪检监察业务,学习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和相关领域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驻总局纪检组监察局今年将在总局行政学院举办工商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

二是切实履行职责。要把加强监督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监督观念,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注重监督的实际效果。要积极主动协助所在部门党组(党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特点。组织协调反腐倡廉工作。

三是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思想方法和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人员素质和工作作风的与时俱进。要继续在“融入”、“拓展”上下功夫,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工商系统反腐倡廉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措施。

四是严格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处于反腐倡廉的第一线,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更要注意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记“两个务必”,带头践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秉公执纪,依法办事,严守纪律特别是办案纪律。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在监督别人的同时,带头遵纪守法,自觉接受工商系统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石见元

第3篇:卓越计划企业学习的实施研究

摘要:以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的实施为例,介绍了企业学习的总体安排、工作规程、企业学习方案、个人培养计划、过程管理及一些具体做法,分析了积极参与我校卓越计划企业学习培养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心态和动力,旨在通过多种途径联系合作企业,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学生到企业,将卓越计划企业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关键词:卓越计划;企业学习;中小企业;过程管理

一、前言

我校卓越计划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有两届学生毕业,一届进入企业学习。一年的企业学习安排从大三结束的暑假8月中开始,到大四毕业,时间跨度大,管理难度大。企业学习的实施是卓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难点,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各实施高校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另一方面需要组织实施各方不断学习、借鉴、探索与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学习阶段的实施,使卓越计划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卓越计划合作企业

1.如何联系卓越计划合作企业。企业资源缺乏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难题之一。我们作为教学型高校,长期以来,学校的工作重点是教学,与社会、企业联系较少、合作不多。卓越计划校企联合培养要求校企深度合作,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而企业都有自己的顾虑,他们主要追求经济利益,没有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法定义务,学生进入企业对企业来说是个负担,没有直接的好处,学生的人身安全、企业的安全生产等都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国家对企业培养卓越计划学生还没有配套政策、鼓励措施,企业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联系愿意接受卓越计划培养的企业成为实施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1]。

2.什么企业愿意接收卓越计划学生。卓越计划培养企业不能拉郎配,不能光凭关系和熟人。什么样的企业比较愿意接收卓越计划学生,企业是什么心态,其平衡点是卓越计划实施必须探究的深层问题。我校多年的实践发现,愿意接收卓越计划学生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他们成为了实质上的主力军。同时中小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卓越计划应该面向这种市场培养人才,输出人才。中小企业的需求和卓越计划的面向就是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契合点[2]。

我校机设专业参与卓越计划培养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70%多。本人联系的昆山佰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中小型民营企业,以设计生产非标自动化设备为主。2012年时企业规模不大,员工100人左右,产值约5000万。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攀升,招工难的出现,非标自动化设备需求大增,订单多、技术人员少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如何获得人才、培养适合本企业的人才是企业高层深思的问题。

3.接收卓越计划学生企业的动力。在人才市场,像昆山佰奥这样小的民营企业没有任何竞争优势,企业也缺乏与高校的交流沟通,甚至从没有参加过校园招聘会,没有应有的渠道了解高校、进入高校、获得人才。从学生来讲,由于认识和心理上的问题,一开始也很难接受、认同这种企业,特别是企业最需要的机械和电气专业的学生。因此,如何搭建起中小企业与高校、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有效沟通的渠道是解决人才供需之间矛盾的关键[3]。

由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昆山佰奥联系到人脉熟悉的母校,阐明了对大学生的迫切需求。其想法是学生先到企业实习,企业自己来培养上手快、认可企业文化、适合本企业的学生;实习期间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对待,包吃住、发生活补助。企业的想法和需求与当时我校正在进行的卓越计划不谋而合。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通过考察发现,该企业非常适合作为卓越计划实习企业,不但与我们机设专业完全对口,学生能有很好的学习锻炼机会,而且企业大量需要学生,也拓宽了学校的就业渠道及校企合作途径。几年的合作,先后有30多位机械、电气学生就业于昆山佰奥,企业因此不断壮大,产值从5000万增长到现在的15000万。对学校来说,这种积极性、主动性高的企业才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好企业;对学生来说,这种有市场、效益好,有活力、前景好的企业,才是学生愿意去学习、锻炼、就业的好企业。

三、双向选择落实学生

每年在学生进入企业前,学院要根据本专业当年学生数,在当年6月前完成联系和确定培养企业,签订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为确保卓越计划实施的连续性,在保持参与企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并充实一些优质企业,使培养企业群实现良性循环。三年来大部分企业一直与学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机设专业相对稳定的校企培养企业群,为卓越计划实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前,学生不了解实习企业,企业也不了解学生,如何在学生和企业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是实施卓越计划企业学习的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我们依据“学生申请、专业推荐、企业挑选、统筹安排”的原则,采用双向选择,即学生选企业,企业选学生的方式确定。具体做法是,首先企业介绍,由企业派代表或者委托学校老师进行;然后学生选企业,每个学生可以有3个企业志愿;第三步,企业选学生,企业派代表来校面试或学生将简历发给企业及校内指导老师来确定。在双向选择过程中,院卓越办和专业教研室进行协调平衡、统筹安排。

四、卓越计划企业学习工作环节和内容

卓越计划学生落实企业后,即进入企业学习阶段。我校卓越计划企业学习总体安排分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校内学习一周,安排在6学期末的第20周,集中进行安全教育等;企业学习安排在暑假的8月中旬到次年的5月1日,特殊情况学生最迟要在5月25日前返校,进行毕业设计资料整理、毕业答辩。

为了规范卓越计划学生企业学习过程,学校组织校企共同制定了《卓越计划企业学习工作规程》、《卓越计划实施专业企业学习方案》、《卓越计划企业学习个人培养计划》,使卓越计划企业学习的实施有了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其中《卓越计划企业学习工作规程》按时间顺序规定了学生的企业学习内容,如表1所示。

在企业学习总体安排的基础上,各专业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制订本专业的企业学习方案,确定学习内容。我院机设专业企业学习分7个模块进行。模块1和模块2为安全生产教育和企业文化学习,校内和企业各1周;模块3、4、5为轮岗学习6周,内容为“设备运行与维护、品质管理、生产管理、文件制订与管理、产品技术服务、产品装配、仓储与物流”,任选3项完成;模块6为定岗学习10周;模块7为企业课题的毕业设计。

即使同是机设专业的学生,由于实习企业的不同、实习岗位的不同其实习内容都会有差别。因此,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制订企业培养计划和个人培养计划,具体确定轮岗学习、定岗学习的项目和内容。个人培养计划内容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分模块实践环节学习计划》。《课程学习计划》依据不同企业的个性特点确定,如昆山佰奥设计主要用Solidworks软件,设备驱动大量使用气动元件,故课程学习内容为Solidworks设计软件培训和Festo气动系统培训。《分模块实践环节学习计划》与企业学习培养计划相一致。

五、卓越计划企业学习过程管理

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虽然学生在企业学习时间长,但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管理不能缺失。学校卓越办建立了企业学习QQ群,搭建起卓越学生与学校层面的信息沟通渠道;校内指导老师建立了自己指导学生的QQ群,保证了与学生信息沟通、问题处理以及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的及时性。

在企业学习期间学生要完成1个安全生产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报告、3个轮岗报告、1个定岗报告、以及26篇周记。周记要求手写,交企业导师评阅签字后,每周用照片的形式发给校内指导老师,作为学生平时考核及企业学习成绩的依据之一。轮岗报告要求每篇3000字以上,定岗报告要求8000字以上,由企业导师评阅签字及成绩评定后,用电子文档形式按时发给校内指导老师评阅和成绩评定。学生企业学习结束后,全部资料装订成册存档。

毕业设计全部采用企业实际课题,从第8学期开始,在企业实习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期间,要求实习企业适当减少学生的企业工作量,并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设计资料和条件。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在企业的有利条件,收集好实物样品、设计对象,按国标进行工程图设计。在校企双导师的督促指导下,学生在企业初步完成毕业设计主体,回校后再进行进一步修改整理,全面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六、结语

实践证明,我校卓越计划企业学生阶段的实施思路清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措施得力,从联系企业、落实学生,到制订制度、过程管理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卓越计划企业学习实施办法。通过扎扎实实推进校企合作,真刀真枪实施联合培养,不断改进完善培养过程,卓越计划这项改革工程在我校已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李力,杜轩,赵新泽.地方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企业学习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8):20-21.

[2]黎斌,谢荣生.以市场化的机制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J].赤峰学院学报,2012,28(5):228-229.

[3]王辉,浦剑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8-9.

作者:黄菊生 刘军安 蒋嵘

第4篇:党风廉政学习教育计划

坚持求真务实,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把反腐倡廉纳入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之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党风廉政学习教育计划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省纪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省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县纪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每个党员干部拒腐倡廉的意识,按照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纪检监察会议精神,以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和纪律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巩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以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教育在防治腐败中的基础性地位;以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水平。

二、总体要求

1、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行办高度重视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广泛动员,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并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责任分工落实到人。

2、坚持求真务实,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把反腐倡廉纳入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之中。

3、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有效形式,健全学习制度,保证人员、内容、时间、效果四到位。

4、以教育为契机,树立廉洁勤政的先进典型,在宣传教育期间,坚持正面宣教与警示教育相结合,以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感召力。

三、组织领导

1、局党组书记对党风廉政学习负责,全体党员要积极参加,带头学习。

2、办公室负责学习总体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准备学习材料,负责学习记录和考勤等组织工作。

四、具体安排

2-3月份: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结合落实全省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县纪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为全体干部职工上党课。

4-5月份:学习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6-7月份:学习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8-9月份:学习全省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县纪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

10-11月份: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12月份: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五、学习方法、时间和人员

(一)方法:

1、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2、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二)时间:2017年2月至12月

(三)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包括聘用人员)。

党风廉政学习教育计划二

为贯彻落实上级党风廉政建设和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保障“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特制订本工作计划。

一、加强教育,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1.制定完善学校政治学习制度,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进行有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负责人的教育活动,使教育落到实处。

2.组织党员教师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纳入政治思想学习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

3.落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学习教育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结合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开展反腐倡廉系列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党纪观念。

4.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权利观教育,通过案例解剖进行警示教育,把自律和他律、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5.学习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强党员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

6.落实党员干部教育制度。制定学校中心组成员学习制度,在学校中心组层面上进行先行教育。制定党员干部的学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警示教育制度等,每学期至少安排8次以上的集中学习教育,学习法律法规,传达上级文件精神,上党课等,建立和巩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思想意识,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的力度。完善《学校开展“廉洁教育进校园”活动的工作方案》,明确具体措施。

二、加强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根据区教育局党委对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和执行《xx小学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层层落实工作制度,坚持逐级负责,落实岗位责任。

2.学校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析会,对一阶段来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根据《xx小学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与责任分工》的规定,落实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其他工作实行一起部署、落实检查、考核和奖励的有效机制。

3.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衡量学校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选拔、任用、奖惩学校中层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教代会评议学校领导干部的方式来实现。

4.自觉严格落实学校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要求,自觉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工作不到位的,要通过民主生活会形式,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对违反纪律的,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三、加强检查,规范党员干部从政行为。

1.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纠四风要求。学校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尤其要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和纠四风要求。

2.打击赌博违法犯罪行为,继续采取措施,严禁和防范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等非法活动。

3.严禁违反不准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规定。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不得收取礼品等价值的物品。

4.严禁以各种名义用公款大吃大喝和高消费娱乐、公务活动中接待来宾,不用公款在社会上经营性饭店用餐;严禁开具虚假发票公款报销。

5.严格按照区教育局规定,严格遵守招生规定,不准擅自扩大招生计划,严禁在招生中利用职务和工作便利降低招生标准,私自特批未达到录取条件的学生入学以谋取利益的行为。严禁假借学校招生,私自收取“介绍费“等非法行为。

四、加强制度建设,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制度与客观实际相适应,堵塞制度中存在的漏洞;二是要健全完善抓落实的机制,把制度的健全完善与制度的执行落实作为一个整体来抓,建立执行制度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确保已经建立的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防止制度成为摆设;三是要增强领导干部执行制度的表率示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的意识,带头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做到行动先于群众,标准高于群众,要求严于群众;四是要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加强制度落实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要改于碰硬,违者必纠。

五、加强监督,杜绝源头上的腐败。

1.做好党务、校务公开工作,围绕把“眼皮底下”的办事公开工作抓好这个主题,强化工作任务的明确布置和执行落实要求。 2.制定《学校校务公开工作计划》、《学校党务公开工作计划》、《学校教代会工作计划》,把学校收费、招生事物、重大改革项目、财务管理、工程建设项目、大宗物资采购、教职工奖惩、干部人事工作、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领导干部重要事项的公开作为校务公开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强校务公开工作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落实校务公开工作各项任务,规范校务公开工作的内容与形式,增强校务公开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校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做到让群众放心、满意。

3.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财务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发挥教育系统“会计核算中心”的参谋、理财、监督等作用,切实加强财产物资的安全保管和合理使用,规范对学校财务的管理。建立健全学校的各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接受教代会的审核,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财务的管理与监督。

4.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坚持修缮建设项目招(议)标制度和小额采购报批审核制度,属政府采购项目的全部上报局采购小组,由局采购小组上报政府统一采购。制定《xx小学物品采购、验收制度》,落实物品采购制度。

5.把治理乱收费纳入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工作要求,严格实行“一费制”,坚持“一卡、两公开、四统一”(即收费卡、收费项目标准和收费使用情况两公开和收费时间、项目、标准、票据四统一)的收费制度,禁止以任何名目另外向学生收取费用的行为。

六、加强行风,杜绝职务犯罪现象。

1.加强学校教育行风建设,从教育入手,把“讲师德师风”作为行风建设的重点,制定和实施《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要求》,签订师德师风责任状,引导教师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抵制违反行风的不良行为。

2.落实学校“阳光服务”工作制度,热情接待来信、来访的学生家长,关注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实事求是地进行核查,确实解决学校或教师个人存在的问题,做到服务学生、服务学生家长。

3.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学校财务管理、招生入学工作、食堂管理、物品采购、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健全管理制度,层层负责,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

第5篇: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计划

车辆运用工程系党风廉政建设月学习教育计划

2013年,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教育大发展的一年。为加强我系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政从教的意识,现结合我系工作实际,制订我系党员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计划。

一、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与学习小组

为进一步学习各级各部门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会议与文件精神,我系特别设立了车辆运用工程系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王永浩任组长,胡祥卫任副组长,白秀秀、邹仁平、王新为组员。深入学习《党内监督条例》、《福山区“九不准”规定 》等。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1、一个季度至少安排理论学习一次,主要内容包括十八大文件精神、习近平、王岐山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讲话、《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理论、法规,开展经常性地党风、党纪教育。

2、强化廉洁自律工作。建立完善学校党政领导讲党课及反腐败形势教育制度。院系主要领导每年上一次廉政党课或作一次反腐倡形势报告;在学校党员中开展“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的党风廉政专题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

3、开展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不断强化教师的依法执教、廉洁从教自觉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教育政策法规,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出色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自觉参与社会风气的整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

要坚持把落实党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政治纪律认真贯彻执

行,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廉政建设中的责任。

1、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责任制规定的学校和领导干部、党员教师实行责任追究制。

2、严肃纪律,加大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2013年要结合全年工作重点,通过与教师谈心等形式,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上级部门交办的信访案件和群众的信访举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

3、认真开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把专题民主生活会与党纪党规学习教育、警示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使民主生活会真正达到相互理解、增强团结、统一认识、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坚持廉洁自律教育,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

1、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要严格遵守八项要求:一是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阳奉阴违,自行其事;二是要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三是要依法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四是要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五是要管理好配偶、子女及其身边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六是要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不任人唯亲,营私舞

弊;七是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贪图享受;八是要勤政为民,不脱离群众,与民争利。

2、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规范廉政行为。重点执行好以下几项规定:一是不准拖欠公款或利用职权将公款借给亲友;二是坚决反对和制止各种奢侈浪费行为;三是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准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四是禁止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学校重大事项的决定要集体研究;五是不准以各种名义用公款大吃大喝和高消费娱乐;六是不准以任何方式收礼送礼,不准接受教师、学生家长宴请和安排的旅游;七是不准借节假日和婚丧喜庆等事宜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八是严格执行采购管理办法。

3、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做到以好的党风带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为重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把转变工作作风落在实处。要带头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4、深入贯彻县委机关效能建设精神,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精简会议和文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兴学习、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学校和教育教学实际,为广大师生服务。

5、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干部、党员、教师、学生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崇廉憎腐,追求文明、进步、公正、公平、无私与袒荡,剔除私心杂念,树立一身正气,弘扬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

五、继续抓好行风建设工作,加大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

1、要进一步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完善师德评价考核制度,表彰优秀教师,树立先进典型,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

2、加强系部财务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对报账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有关制度,严格实行审计制度,规范采购行为。

3、进一步做好系部财务公开工作,不断加速系部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承担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任,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和责任目标的完成,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车辆运用工程系党总支

二○一三年四月

第6篇: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学习计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每个党员干部拒腐倡廉的意识,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和纪律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巩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为目标,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水平。

二、总体要求

(一)提高党员干部增强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我局高度重视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把党风廉政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责任分工落实到人。

(二)坚持求真务实,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把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纳入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之中。

(三)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保证廉政学习到位。

(四)以教育为契机,树立廉洁勤政的先进典型,在学习教育中,坚持正面学习与观看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感召力。

三、组织领导

(一)局党组书记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全体党员要积极参加,带头学习。

(二)办公室负责学习总体安排,准备学习材料,负责学习记录和考勤等组织工作。

(三)集中学习廉政知识树好典型,切实把廉政教育活动引向深入,互相监督,营造浓厚的廉洁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1.学习十九大精神

2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党章党规》等内容。

3.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有力。

方法:

1.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2.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3.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学习app、微信公众号、qq等方式完成。

第7篇:供销社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计划

供销社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县供销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干部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干部员工的拒腐防变能力,为我社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制定本学习教育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腐败的方针, 融入到供销社的各项工作之中,进一步改进机关干部作风,坚持改革创新,科学服务,促进

供销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步骤

按照《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规定和县委政府布署的总体工作目标,结合供销社实际,学习教育分步进行。

第一季度学习内容:

一、认真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宣传教育和学习计划。

二、认真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通知和《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第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省纪委八届四次全会、州六届三次党代会、州纪委六届四次全会、县十届二次党代会和纪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四、切实抓好县委新部署的学习任务。

第二季度学习内容:

一、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活动。

二、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江泽民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书。

三、继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四、积极参加县上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

五、学习其他相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资料。

六、切实抓好县委新部署的学习任务。

第三季度学习内容:

一、总结回顾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情况。

二、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证法》、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违反〈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政纪处理的暂行规定》和《公务员法》。

三、继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四、认真组织学习有关供销社改革政策文件,学习供销社各项规章制度。

五、认真推进社务公开、党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

六、切实抓好县委新部署的学习任务。

第四季度学习内容:

一、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观看党风廉政建设电教片、警示片。

二、组织开展党风廉政专题教育、正反典型教育。

三、认真总结督查供销社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的执行情况。

四、认真总结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布置下年工作。

五、认真考评一年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执行情况,推荐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六、个人写出党风廉政建设书面总结。

学习时间:每周五下午14:30为学习教育活动时间。

第8篇:2012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学习计划

***文体广电旅游局党风廉政建设

宣传教育学习计划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推进我局党风廉政建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提高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特制定2012年深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党政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深刻剖析党员干部腐败的思想根源和社会危害,总结教训,教育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主要内容

1、廉政教育

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进一步明确“52个不准”具体要求,规范党员干部的职务行为,不断提高自律意识。

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 “国发2号”文件精神,省十一届党代会精神,省、州、市2012年反腐倡廉建设会议的精神,*党办通[2012]21号文件精神,《廉政准则》,“四要是不准”,明确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及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

2、法纪教育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违反《廉政准则》规定的8个方面52项禁止性规定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适用的条款。

3、警示教育

以文化市场、广播电视、体育、旅游行业发生案件作为警示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全系统继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防范教育,通过案例分析,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从典型案例中受到教育,算好政治、经济、家庭、人生四笔帐,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4、预警教育

在元旦、春节、国庆、中秋等重大节日期间及有关时间节点,通过印发文件、会议宣传、专项通知、谈话提醒

等形式,及时重申有关廉政规定,提倡廉洁自律勤俭节约,筑牢反腐倡廉防线。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组织。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广泛动员,认真研究,周密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廉政教育活动。

2、突出重点,注重效果。党员干部要把握教育重点,丰富教育形式,力求教育效果。

3、加强检查,严格考核。党员干部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情况将列入2012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考核。

4、认真总结,及时反馈。各党员干部要及时反映教育活动情况的有关信息和动态,认真做好廉政教育工作总结。

第9篇:党风廉政学习教育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廉政建设的新规定,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力度,切实提高党风廉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特制定本制度。

第 条 本制度旨在努力建立学校党风廉政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切实发挥党风廉政教育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学习,促进干部的思想认识有新的提高、职业道德观念有新的转变、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有新的增强。

第二章 学习教育内容

第 条 党风廉政学习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育、反腐形势教育、党纪条规教育、警示教育和上级布置的专题教育。

第 条 政治理论教育主要包括《党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第 条 反腐形势教育主要包括各时期各级领导关于反腐倡廉理论的论述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讲话,各级纪委有关会议精神、国内反腐形势等内容。

第 条 党纪条规教育主要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制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纪律条规和各级纪委制定的纪律规定。

第 条 警示教育主要包括大要案的查处纪实,系统内外的典型腐败案例。

第三章 学习教育原则

第 条 学习教育必须联系实际,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坚持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相结合,督促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

第 条 学习教育要根据学校工作的特点,或者根据当前一段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出现的新的苗头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第 条 学习教育要坚持经常性,坚持寓教育于制度建设,寓教育于各项工作,寓教育于各项检查,纠建并举,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达到治本的目的。

第 条 学习教育要认真运用反腐倡廉教育的基本经验,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丰富廉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第 条 学习教育要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强大合力,共同营造领导干部带头学,一般干部自觉学的廉政教育学习氛围。

四、教育形式

第 条 坚持和完善校党委学习反腐倡廉理论制度,校党委每年至少有一次要以反腐倡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学习。

第 条 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纳入培训计划,每年最少一次利用半个工作日进行专门的廉政学习,可采取集中学习、自学、讨论、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

第 条 每年最少一次组织干部参加反腐倡廉教育考试测验,促进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效果。

第 条 大力开展示范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注意培养和树立内部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第 条 深化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切实启迪广大干部。不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剖析案件、参观反面现场或利用反面典型进行现身说法等形式开展教育。

第 条 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充实、完善反腐倡廉网页、专栏。

五、教育要求

第 条 校党委把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长抓不懈,警钟长鸣。

第 条 党风廉政建设要与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政治业务培训、党内监督教育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统一筹划。

第 条 坚持发挥领导班子带头引导作用,开展定期学习教育活动。

第 条 党风廉政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努力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去说明实际问题,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 附则

第 条 本制度自 年 月 日起执行,由党办负责解释。

上一篇:全面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下一篇:宾馆停业整顿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