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

2023-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一诗中的“秦王”指的是()

A.秦穆公 B.秦孝公 C.嬴政 D.秦二世

2.秦统一最重要的意义是 ()

A.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B.彻底摧毁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C.中国从此开始以统一为发展主流

D.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发展生产

3.下列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

C.使用圆形方孔钱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4.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官职有()

①丞相②郡守③太尉④御史大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5.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

C.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6.秦始皇下令焚书,其实质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秦始皇个性极其残暴

C.传统文化妨碍了秦始皇巩固统一国家的政权

D.秦朝的刑法非常残酷

7.“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暗指()

A.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B.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C.秦朝刑法残酷,社会动荡D.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8.下列历史事件与秦始皇无关的是()

A.灭六国统一天下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9.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货币国家统一铸造 B.盐铁国家垄断经营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休养生息

10.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民族和解B.发现和推荐人才

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边疆地区

11.“推恩令”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最主要的是()

A.省去了重新分封的麻烦

B.分割后的各小王国无力与中央抗衡

C.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感激皇帝

D.节省了政府开支

12.对一个生活在秦朝的人来说,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A.去甘肃修长城B.将2/

3C.D.

1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突出的积极作用应当是()

A.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思想中的正统地位

B.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C.巩固了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

D.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14.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其主要原因是()

A.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B.推行郡县制

C.发动大规模战争D.修筑长城

15.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的原因是()

A.匈奴放弃南下骚扰 B.昭君出塞

C.西汉政府无力与匈奴作战 D.西汉奉行平等的民族政策

16.“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这句话描写的是()

A.霍去病B.卫青C.张骞D.蒙恬

17.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开通丝绸之路 B.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开拓新的疆土 D.彻底打败匈奴

18.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A.没有实现其主观目的

B.完成了其既定任务

C.途中被匈奴扣留,没有到达西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19.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是()

A.咸阳 B.长安 C.杭州 D.苏州

20.以前,新疆地区不知道开凿水井,后来学会了凿井技术,并出现了独特的既用于灌溉又能解决生活用水的“坎儿井”,这种“坎儿井”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三国 D.唐朝

21.近有学者评道:“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反映汉武帝什么功绩?()

A.北伐匈奴安定边疆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削弱封国势力 D.强化监察制度

22.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蔡伦 B.华佗C.祖冲之 D.张仲景

23.在中国历史上有儒、佛、道三教共存之说,这种局面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

A.秦朝 B.西汉C.东汉 D.西晋

24.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25.司马迁说他《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说明其主要目的是()

A.搜罗天下奇闻 B.考查研究古今兴亡成败原因

C.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传名后世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材料二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六王毕,四海一”指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于何时?

(2)“戍卒叫”指什么事件?在何时何地提出了材料二中的口号?

(3)导致材料二中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意义? (4)材料二的事件失败以后,还有谁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斗争?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原因何在?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

28.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

(1)昭君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塞和亲的?

(2)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

(3)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

(4)从材料二来看,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5)这两段材料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

三、问答题

29.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材料中的“汉武”指的是汉武帝,汉武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请你用所学的知识简要地加以回答。

30.汉初“和亲”和汉元帝时的“和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初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东西半球图”,回答1~2题。 1.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大洲是 ( ) A.亚洲、大洋洲 B.欧洲、非洲 C.南、北美洲

D.大洋洲、南极洲 2.图中代号①所在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 有关右图四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大洲面积最大,且与B大洲陆上相邻 B.B大洲位于西半球,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C.C大洲与D大洲位于同一板块 D.D大洲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

4.全球分为七大洲,其中完全处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 ) A.欧洲、北美洲 B.欧洲、亚洲 C.非洲、大洋洲 D.北美洲、南美洲 5.下列哪个地理事物不是大洲的分界线:( ) A.苏伊士运河 B.乌拉尔河 C.巴拿马运河 D.马六甲海峡 6.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 A.亚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7.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8.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 B.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C.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 D.各个板块始终是静止不动的 9.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结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才逐渐分离,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这一学说被认为是 ( ) A.板块构造学说 B.地心说 C.同心说 D.大陆漂移说 10.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 ) ①气候变化 ② 人类活动 ③ 地壳的变动 ④ 海平面的升降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11.对于大陆漂移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是科学家在掌握大量科学证据的前提下提出的 B.仅仅是一种假说,永远不会被人类证实 C.它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D.是根据一次偶然发现而提出的,缺乏科学依据 12.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 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

海牛和鸵鸟 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13.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 14.根据板块运动的规律推测,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大西洋面积将扩大 ②地中海将会消失

③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将分离 ④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将发生碰撞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15.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 ) ( ) A.各占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海洋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四分之一陆地 1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

17.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8.全球最大的火山地震带是 ( ) A.东非裂谷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C.环太平洋沿岸地带 D.大西洋海底地震带

1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 A.台湾岛 B.格陵兰岛 C.马达加斯加岛 D.加里曼丹岛 20.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下列哪两大板块挤压形成的 ( ) A.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21.右图中字母C、E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为 ( ) A.岛屿、半岛 B.海峡、大洋 C.半岛、岛屿 D.大陆、岛屿

22.关于地球上大洲、大洋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 ) A.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欧洲面积最小

B.四大洋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它的面积近于其他三大洋面积的总和 C.四大洋是彼此相通的水体,七大洲是彼此不相连的陆地 D.赤道穿过的大洲自东向西依次有亚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23.平均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 A.亚洲、大洋洲B.南极洲、欧洲C.北美洲、欧洲D.亚洲、欧洲 24.按面积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大洲是 ( ) A.亚洲、北美洲、非洲、欧洲 B.亚洲、非洲、北美洲、南极洲 C.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 D.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

25.关于世界各洲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

B.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

C.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土耳其海峡 D.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 (每空1分,共50分。) 26.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表示的是东西半球还是南北半球 ,我国位于这两个半球上的 半球。 (2填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 大洲C 平原M 高原G 山脉T 盆地N 大洋A (3)大洲W 和南美洲的分界线E是 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D是 运河。 (4)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填名称),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填字母)。 (5)大洋B 到北冰洋的通道F是 海峡. 27.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C D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 ② ④

(3)赤道穿过________洲、非洲、________洲、南美洲。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填名称)。

(5)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________;最大的半岛是________。 2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l)世界上第一大岛位于________图。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 (3)东西半球中,陆地面积大的是________,南北半球中,海洋面积大的是________。

(4)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海陆分布有所不同,南极地区以_______为主,北极地区以________为主,

(5)A~D四个半球中,陆地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海洋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最能反映出南极洲大陆轮廓图像的是________。 29.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块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板块。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______________。 (4)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_______(扩张、缩小)。

(5)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 (6)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主要原因是_______板块和

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引起。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A 2.B 3.B 4.A 5.D 6.D 7.C 8.C 9.D 10.C 11.C 12.D 13.D 14.D 15.C 16.A 17.B 18.C 19.B 20.C 21.C 22.B 23.B 24.B 25.D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5分)(1)东西半球 东 (2)大洋洲 西西伯利亚平原 巴西高原 安第斯山脉 刚果盆地 印度洋 (3)北美洲 巴拿马 苏伊士 (4)北冰洋 K (5)太平洋 27.(12分)(1)亚洲 北美洲 非洲 南美洲 (2)太平洋 大西洋 北冰洋 (3)亚 大洋

(4)南极洲 (5)亚欧大陆 阿拉伯半岛

28.(10分)(1) B (2)赤道 20°W 160°E(3)东半球 南半球 (4)陆地 海洋 (5) B D D 29.(13分)(1)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2)太平洋 (3)火山、地震 (4)扩张 (5)南极洲 美洲 (6)亚欧 印度洋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1]

一、选择题(共40★,每小题2★)

1.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 A.夏 B.唐 C.周 D.秦

2.“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A.黄帝 B.夏启 C.秦始皇 D.孝文帝

3.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四兄弟的情况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回来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 D.老四年收入粮食1500斤,兄弟二人却经常挨饿

4.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的“秦王”是( )。 A.秦孝公 B.秦始皇 C.秦穆公 D.秦惠文王

5.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6.我国最早将货币统一圆形方孔钱的朝代是( )。 A.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7.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个“他”是指( )。 A.秦始皇 B.乾隆帝 C.唐太宗 D.汉武帝

8.历史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里的“沛公”是指( )。 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吴广

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 A.灭六国,统一中国 B.修筑长城 C.秦的暴政 D.秦末农民战争

10.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 A.颁布“推恩令” 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 D.商议开凿灵渠

11、“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汗和亲识见高”这里的胡指的是 A.蒙古族 B.鲜卑族 C.匈奴族 D.羌族

12、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的事件是 A.长平之战 B.昭君出塞 C.匈奴分为南北两部 D.漠北战役

13、如果沿着丝绸之路游览,你认为会看见那个著名的文化遗址 A.都江堰 B.龙门石窟 C.承德避暑山庄 D.敦煌莫高窟

14、下图讲述了一段汉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故事,它发生在 A.汉文帝时 B.汉明帝时 C.汉武帝时 D.汉元帝时

15、王之涣《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16、根据所学知识,说一下下列物品中从西域传入内地的是 A.丝绸 B.水稻 C.小麦 D.葡萄

17、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师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90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这种方法是 A.常服“麻沸散” B.经常饮酒 C.演练“五禽戏” D.病了就做手术

18、一个东汉地主会计算自家的田地面积,他的知识可能会来自下列那部书? A.《缀术》 B.《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 D.《道德经》

19、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古代印度,他最早传入我国的那一地区 A.东北地区 B.中原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20、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反映了秦朝的 A.雕塑艺术 B. 绘画艺术 C.冶铁技术 D.青铜技术

二、非选择题(共50★,21题21★ 22题14★ 23题15★ )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 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便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请回答:

⑴、前两句诗指的是什么事件?(5★) ⑵、后两句诗指的是什么事件?当时的皇帝是谁?(8★) ⑶、诗句的的作者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谈一下你的看法。(8★)

22、、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并回答问题(14★)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⑴、图一与图二相比有何主要变化?请说明原因。(5★) ⑵、这一变化有何意义?(3★) ⑶、从图一中看出,秦朝为管辖各个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2★) ⑷、从图一中可以看到秦长城,当时,秦朝修建长城的目的什么? ⑸、图一天下统一的局面是怎样实现的?(2★)

23、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今天的亚欧大陆桥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 读下图回答问题:

22、读下图并回答问题(15★) 请回答:

⑴、为什么把这条商路叫作丝绸之路?(3★) ⑵、从图中找出丝绸之路的出发点?这一地点是今天的什么地方?(2★) ⑶、你能举出今天古丝绸之路上闻名全国的两个商品品牌吗?(2★) ⑷、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它既是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又是连接亚欧大陆的纽带。你能分析一下它的意义吗?(3★) ⑸、西汉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远播欧、非。我们想沿着丝绸之路到达罗马,重温当时的繁荣,你能给我们设计一个理想的路线吗?(5★)

单元作业题3

一、 选择题

1——10:DCCBDADADD 11——20:CDDDBDCBBA

二、非选择题

21、⑴、汉武帝时派兵北击匈奴 ⑵、昭君出塞 汉元帝

⑶、赞许的态度。 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两族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22、⑴、图二比图一增加了西域地区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⑵、今新疆地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⑶、郡县制 ⑷、抵御匈奴 ⑸、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统一的秦王朝。 瓜、

23、⑴、因为这条商路运输最多的是丝和丝织品 ⑵、长安 陕西西安 ⑶、哈密吐鲁番葡萄 ⑷、有利于中国东西部、中国同中亚、欧洲一些国家的经济、文化、贸易交流,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创设了有力的周边环境。⑸、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或阳关—可走南北两道到达新疆喀什—葱岭—安息—罗马

第2篇:初一历史第三、四单元测试

中国古代史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个题2分,共50分)

1、图1是某校七年级(1)班小雨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与图中②对应的朝代是(

)

左图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注:“BC”公元前;“AD”公元后】

A.夏朝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其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三国

C.商朝、秦朝、隋朝

D.秦朝、春秋、三国

3、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4、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政府中分管监察的机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中书省

5、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B.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开辟丝绸之路 6“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 “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7.右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

)

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兵家学说

D.墨家学说

8、“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蔡伦改进造纸术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D.华伦发明麻沸散

9、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开通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置

10、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 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11、“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唱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C.昭君出塞 D.西域都护的设置

12、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C.华佗制成了“麻沸散”

D.《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13、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 A.秦始皇

B.孝文帝

C.汉武帝

D.汉文帝

14、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论语》

B.《离骚》

C.《史记》

D.《资治通鉴》

15、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

16、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

)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五胡内迁

D. 三国采取措施发展经济

17、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司马迁

D.祖冲之

18.某同学在预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B

C

D

19、下列人物和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郦道元--《齐民要术》B.贾思勰--《水经注》 C、王羲之--《兰亭序》D.司马光--《史记》

20、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 A.用汉姓

B.穿汉服

C.说汉话

D.与汉族通婚

21、下列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 A.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22、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则谜语,谜面是: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打一历史事件)。这则谜语的谜底应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昭君出塞

D.张骞出使西域

23、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24、.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③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

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

书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5.“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文中的记载是下列哪一人物的发明 A.华佗

B.蔡伦

C.贾思勰

D.郦道元

2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右图)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措施奠定了右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 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列举一项即可)。(3分)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右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3)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统一北方的政权是哪两个?(5分)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4)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6分)

(5)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巩固边疆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材料二

(2)上图为汉朝时开通的中外交通要道,请分别写出它的名称及起点。(4分)

(3)奉汉武帝之命,为开辟这条交通要道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2分)

(4)为了保护商旅往来,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4分)

材料三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边城宴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5)材料中的“胡”指的是哪一个民族?材料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这个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6)从上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主要有几种?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2分)

28、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道德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1)请从以下四个方面列举一项教科书上提到过的古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成就。(4分) 举世闻名的科学发明:

灿烂辉煌的书法绘画:

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

独特卓越的中医中药:

(2)我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这种在学术思想领域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叫什么?作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请回答:“秦皇”和“汉武”为加强思想控制,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又分别采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治理国家(4分)

第3篇:初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地理试题: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下图中字母所代表地理事物名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半岛B.海峡

C.岛屿D.群岛

2.南、北美洲位于()

A.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B.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

C.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D.大西洋与北冰洋之间

3.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就是大洲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C.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

4.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有利于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撤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据所学知识回答。

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时,应如何避震()

A.跳楼B.躲在窗下C.乘电梯下楼D.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下、桌下

5.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陆地面积为海洋面积的两倍多

B.全球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四大洋,它们彼此相通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均位于五个大洲之间

D.东半球上陆地大于海洋,北半球上海洋大于陆地

6.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A.大洋洲B.非洲C.南极洲D.南美洲

7.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

8.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的海是()

A.里海B.黑海C.地中海D.红海

9.下列各组地理事物,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

A.苏伊士运河、京杭运河B.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C.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D.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A.①B.②C.③D.④

11.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12.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D.全球气候的变化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读图“全球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24~25题。

13.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14.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B.澳大利亚

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D.太平洋中心地区

15.世界最大大洋和最小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A.太平洋、欧洲B.大西洋、大洋洲

C.太平洋、大洋洲D.太平洋、亚洲

16.关于大洲名称及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亚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的大洲

B.乙——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黑种人的故乡

C.丙——南美洲——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大洲

D.丁——北美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读图回答17-19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亚洲,世界上最大的洲B.②是南美洲

C.③是欧洲D.④是大洋洲,最小的大洲

18.这个半球是()

A.东半球B.西半球C.北半球D.南半球

19.ab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是()

A.20°W,160°EB.20°E,160°WC.60°W,120°ED.60°E,120°W

20.下列图表示北半球的是()

二、综合题

21.2008年12月26日下午13时45分,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启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航行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三亚启程进入的大洋是。

(2)索马里位于洲的东部,该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

(3)到达亚丁湾后,护航编队与位于三亚的总部联系,发现该地的时间与祖国时间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4)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及其沿岸地区;我军在途中见到许多向东航行的满载油轮,这些油轮最有可能到达的国家是。

2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名称

ABCDEFG

(2)写出数字代表的大洋名称

①②③④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经线e和经线f(写出经度度数)

(4)E与F之间的分界线a是运河。A与B之间的分界线b是运河。

(5>图中世界上两大地震带是、。

23.读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是:

A、___洲,B、____岛C、____海峡,D、____洋。

(2)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图中点,

C点连接了洋和洋。

(3)某航班按图中箭头方向飞行,其飞行方向是()

A.向南B.先向南再向北 C.向北D.先向北再向南

答案:

一选择题

1~5BACBD6~10CDCBA11~15CBCAC16~20BAAAB

二、综合题

21.1)太平洋2)非、苏伊士运河3)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造成4)波斯湾、日本

22.(1)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2)①印度洋②北冰洋③大西洋④太平洋(3)160°E20°W

23.(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运动张裂或挤压(3)交接火山地震(4)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太平洋

初中频道

第4篇:最新初一历史上册华夏之祖课堂测试题

要想学好历史就必须大量反复地做题,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初一历史上册华夏之祖课堂测试题,以供大家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被誉为华夏之祖的是

A.黄帝B.蚩尤

C.尧D.禹

2.黄帝、炎帝大败蚩尤的战役地点即今天的

A.北京B.河北涿鹿东南

C.河南洛阳D.河南荥阳

3.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

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分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4.下列属于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的是①建造宫室 ②制作衣裳 ③发明舟车 ④兴修水利 ⑤养蚕缫丝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5.如下图,此人的主要贡献是

A.发明人工取火B.发明文字

C.用蒸的方法制作熟食D.治理洪水

6.传说中的尧舜禹受到百姓的爱戴的原因是

①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②宽厚待人,以身作则③事业为主,与民共甘苦 ④实行民主⑤建立王朝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河姆渡文化B.炎帝部落

C.黄帝部落D.夏朝

8.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时间标志是

A.一万八千年B.七千年

C.四五千年D.公元前2070年

9.我们今天文字的发明者据传是

A.神农B.黄帝

C.嫘祖D.仓颉

10.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许多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的原因是

①拓展地盘,巩固本部落的地位 ②掠夺对方的人口和财产 ③显示本部落力量的强大④部落之间仇怨所致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我们经常听见这样的问题:你的生物怎么那么好啊?教教我诀窍吧?其实学习数学没有什么窍门。只要你多练习总会有收获的,希望小编的这篇七上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练习题(人教版),能够帮助到您!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山顶洞人D.女娲

2.北京人距今约

A.一百七十万年B.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C.一万八千年D.一万年

3.在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A.埃及B.巴比伦

C.印度D.中国

4.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山顶洞人D.女娲

5.“他们已会人工取火,还会捕鱼,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们属于哪一远古人类

A.元谋人B.北京人

C.山顶洞人D.女娲

6.在原始社会,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并且带有血缘关系的生活集体叫

A.原始人群B.氏族

C.远古人类D.国家

7.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

C.精制石器D.自然石块

8.我们现在发现的远古人类的遗物如门齿、头盖骨等是

A.深埋于地下的原物B.化石

C.经过加工的仿制品D.冷冻的真人

9.人类是由______进化而来的

A.狒狒B.大猩猩

C.类人猿D.普通猴子

10.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一些兽牙和磨光石珠,还发现一枚骨针,这说明

①山顶洞人以捕鱼为生 ②他们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③他们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④他们懂得爱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1.下列关于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他是传说中的英雄 ②他是黄河流域原始部落联盟首领 ③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④首创禅让制 ⑤被尊为华夏族祖先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12.构成原始社会“天下为公”局面的最基本原因是

A.人们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与消费

B.生产力极端低下

C.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氏族

D.没有战争,人们和睦相处

三、材料解析题

1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请回答:

(1)文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2)为什么说“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3)怎样理解“中华开国五千年”?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D 5.D 6.B

7.D 8.D 9.D 10.A 11.D 12.B

二、13.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三、14.(1)黄帝。(2)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国创造的文明最早,最辉煌,故有此说。(3)在中华文明史上,早在四五千年的炎黄时代,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如建造宫室,发明舟车,发明文字等,它标志着人类历史摆脱了野蛮蒙昧的时代,进入到了文明进步的新时代,故称“中华开国五千年”。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这篇初一历史上册华夏之祖课堂测试题可以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5篇:人教新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2013人教新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 时间:45分钟 ) 班级

姓名

评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1.请工整地把词语中注音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写在田字格中。

zhù蓄

chéng清

花枝召展

抖数精神

2.下面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这么大,或那么大。)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高高地挺立) 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指声音响亮明朗)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姿态优美)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处点粉色。

(

)

⑵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

) ⑶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

) ⑷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D.岚山的夏天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6.默写。

⑴《观沧海》中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日月的宏伟气象的诗句是

⑵《天净沙•秋思》中,直接由名词连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 ⑶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⑷欣赏下面两幅图片,按要求默写。

A.写出左图诗词的颔联:

。 B.最能反映右图内容的诗句是:

。 7.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

《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途径。” 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就“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中的一点,写出你的阅读体会。 作品:《繁星》《春水》《伊索寓言》《西游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所选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8-14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8.以上文字出自

所写的《济南的冬天》,他原名

,字

,代表作有:小说《

》和《

》、话剧《

》等。

9.在第(1)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10.第(3)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1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 由是

12.划线句A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水写的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13.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

,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如:

14.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

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5-18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5.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的图画,选段主要写的是草报春、

、风唱春、

。(分别用三个字概括)

16.“春风图”调动多种感官写景,请你用“‖”给此段来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层次。

17.语言品析。

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中“钻”换成“冒”行吗?为什么?

⑵“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18.古诗词中也有不少描绘春的诗句,请你积累两组写“春”的诗句。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2题。 秋日私语

我喜欢秋天。

当空气中夏的浮躁气息渐渐弥散,街上女人色彩艳丽的衣服变成驼黄色系时――我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秋的来临。秋和春不一样,她几乎是一下子就翩然而至的,让人们猝不及防地在棉麻的夏衣上罩上一层秋衫。

秋的到来,或许就是一阵不期而来的凉风,甚至是地上一片微微泛黄的树叶。

秋天的天空是可以直接从颜料管中撤出的钴蓝,抹在画布上,再添上几笔错落有致的芦苇,倒影的河水,就是自然的风景画。晚秋是最适合画山水的时候,当华美的叶子差不多落尽,露出生命清晰的脉络,于是用枯笔稍稍勾勒出她的生长方向,秋意也随之在笔尖流淌。

秋天还有一样很入画的东西――菊花。她开得蓬勃而大气,涌动着无穷的生命力,充满丰盈之美。野菊花更别有一番风致,雪白的花瓣托着金黄色的花芯,一簇簇迎风飘摇着。山里人家会收好野菊花,焙干制成菊花茶。于是就有了玻璃杯里上下漂浮的菊花茶,泡开的花瓣近乎透明,花香缓缓升腾起,萦绕着,布满了整个小屋。这时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秋天的声音是需要谛听的,它是一首温情的和弦。乡间的音乐在旷远的田野上萦绕,蛙儿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谷粒一颗颗饱满地坠落在土地上,泛起金色的涟漪。秋风起来了,沙沙地在吟唱,温柔地拂过。等到了秋雨敲打芭蕉的黄昏,点一盏橘黄的小灯,再摊上一叠素纸,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是秋日里难寻的浪漫。

秋天里还可以剥蟹煮酒呢。十月的螃蟹最鲜美。煮上一锅刚从河里捉来的蟹,在细细斩好姜末,制成姜米醋,家人就围坐在一起,蘸醋吃蟹,日子过得舒缓而惬意。灵巧的主妇还会做蟹黄汤包,蟹粉狮子头,蟹粉豆腐羹,让走出水乡的女儿都比别处的润泽许多。

喜欢秋天的理由还有许多。在云淡风清的日子里,我可以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线毛衣,感受着织物摩擦传给身体的温暖气息。再背上微微泛白的牛仔挎包,行走在秋天的白桦林。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林间裸露的大地上,用它中性的调子铺上和谐而又高贵的色泽。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年少时青涩的梦和遥远的童年都和这暮秋一起去之遥远了,只剩下洗尽铅华的脱俗之美……

19.第二段中说秋天往往“一下子就翩然而至”,“让人猝不及防”,这和春的来临不一样。那么春天来临具有怎样的特点?又有哪些标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答。

20.“我”喜欢秋天的理由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不少于4点) (1)

(2)

(3)

(4)

21.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妙处。

这时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22.末段中说:“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卷面评价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

(三)答案 第三单元

一、综合学习(30分) 1.(4分)贮 澄 招 擞 2.(4分)C 3.(4分)C 4.(4分)(1)拟人(2)拟人(3)反问(4)比喻 排比5.(4分)B 6.(6分)(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3)吹面不寒杨柳风(4)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每句0.5分,漏、错、倒、添一字,该句均不得分)7.(4分)不设统一答案,但如果没有扣住 “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中的任何一点分析, 不给分)

二、自主阅读(47分)

8.(3分)老舍 舒庆春 舍予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 9.(2分)狭窄 宽敞 10.(4分)济南的冬水

暖、绿、清、亮 11.(4分)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地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12.(4分)拟人 蓬勃的生机 13.(5分)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 空灵的蓝水晶 如:这是张小水墨画。 14.(3分)温晴 15.(4分)花争春 雨润春 16.(6分) ①‖②‖③④ 第一层: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温暖柔和;第二层: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的味道;第三层:从听觉角度写春风的乐音。17.(8分)(1)不行,“钻”生动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突出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包含着作者惊喜的感情。而“冒”则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拼命的挤劲。(2)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了春雨的细密和轻盈的特点。18.(4分)示例:(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三、拓展延伸(18分) 19.(4分)特点:从冬天开始孕育,来得缓慢。标志:小草发芽、杨柳吐絮、春燕南飞、春江水暖等。

20.(4分)秋天有钴蓝的天空。(2)有人画的菊花。(3)有温情的声音。(4)还可以剥蟹煮酒。

21.(6分)“抿”字活画了舍不得大口喝,只是品尝地呷一小口的情状。“吐”字写出了喝进菊花茶之后呼出一口气的无比惬意之感。“染”更写出了菊花与自己的呼吸都揉和在一起的温馨。这几个词称赞喝菊花茶时的忘我情态。

22.(4分)总结上文,以生动地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伟大母亲般的胸怀,赞美了秋天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四、卷面评价(5分)

根据学生的整张试卷的书写情况按优、良、差以5分、3分、1分给予评价。

第6篇:2015初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新人教

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3、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秦朝

4、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而早在东晋、南朝时,我国南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局面,这时南方人可以吃到的北方粮食品种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白菜

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7、与下列人物比较,范缜属于下列哪一类人物() A、王羲之、顾恺之 B、荀子、王充 C、祖冲之、郦道元 D、司马炎、孝文帝

8、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空前盛行 B、封建国家大分裂 C、民族出现大融合 D、国家稳定,经济迅速发展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

10、三国时期,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是() A、魏 B、蜀 C、吴 D、西晋

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的关系() A、绘画艺术的发展 B、佛教的盛行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相对稳定

12、有关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表述最恰当的是() A、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B、友好相处,不断融合 C、民族之间战争连绵 D、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

13、为我国农业生产提出因地制宜思想的著作是() A、《水经注》 B、《开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4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原因是() A、麻醉人民 B、发展石窟艺术 C、扩大寺院势力 D、维护封建统治

1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6、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诸葛亮 B、刘备 C、班固 D、孙权

17、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B、江南的初步开发 C、豪强地主势力的衰弱 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8、初后人尊称书圣的是() A、张旭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19、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它详细记录了钱国1000多条大小河流的走向,而且把水道流经地区的山麓、城镇、物产、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和历史传闻等,作了具体生动的记述。这本书是() A、《水经注》 B、《徐霞客游记》 C、《东方见闻录》 D、《资治通鉴》

20、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少个朝代在洛阳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以下政权中,曾经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①东汉 ②曹魏 ③北魏 ④西晋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1、根据所给的历史信息,写出有关名称: (1)、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___。

(2)、他是北朝的农学家,他的著作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成果。他是:___。

(3)、他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在周圆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___。

(4)、他是北朝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他是:___。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皇帝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除上述内容外,他还有哪些革命措施?

23、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大批北方移民南迁,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24、探究题

学习《三国鼎立》一课后,历史兴趣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派同学认为“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毫无积极意义,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另一派认为“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他们说的对吗? 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历史现象的?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考试卷 2015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卷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