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夫妻事迹材料

2022-04-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好夫妻事迹材料

好媳妇、好婆婆事迹材料

马家村好媳妇代表王淑珍事迹材料

王淑珍,家住马家村大房东屯,今年58岁,与丈夫刘文科结婚30多年,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一边照顾公婆一边开创自己的事业,靠自己的努力开办了一个缫丝厂,多年来一家人是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受到邻里的广泛好评,被评为十星级文明家庭。

她公公至今已去逝十多年了,老人在世的时候,王淑珍就精心照料他,公公生病,脚上的皮肤溃烂得不成样子,帮他清洗脚上创面的时候,公公问她:“这伤口是不是有臭味啊,俺儿子进屋都说有一股儿味儿。”而她总是笑笑说:“不臭。”然而,怎么能不臭呢?但是臭也得忍着,不能表现出来让老人跟着心里难受,就这样她一直把公爹伺候到过世。

婆婆现在80多岁了,患直肠癌十年,初期经手术治疗,病情大有好转,生活基本能自理。但从2010年1月份到现在,她的病情又加重了,卧病在床,生活就不能自理了,大小便没有知觉,生活起居全靠她一个人照顾。王淑珍家开缫丝厂,每天早晨四点来钟就得为来上班的工人做早饭,但是每天她都坚持先给婆婆做早饭,煮两个好嚼又有营养的荷包蛋,然后用羹匙一口一口喂婆婆吃,看着婆婆吃饱了,在去给工人张罗饭菜。一天三顿饭,她都坚持先给婆婆喂饭,再给工人做饭,天天如此。

侍候老人不单单是给她一顿饭一件衣裳那么简单,最难的还是给老人擦洗,收拾屎尿。婆婆卧病在床,大小便根本就没有知觉,拉尿在裤子里那是常有的事,不但气味熏人,而且一收拾准的弄得满手都是屎尿的,最多一天她给婆婆擦过7次大便,她委屈的哭了,但她从来没有责备过婆婆,没少给她擦洗收拾,也没少喂过她一顿饭。她小姑子在庄河一家养老中心干活,她看她这样侍候老人太辛苦,心疼的对她说:“嫂子,老人不能吃太多,不运动,吸收不好,大便次数就会增多。”而她却觉得,跟婆婆生活在一起30多年了,从她嫁过来起就一直把她当母亲对待,跟她建立了很深的婆媳感情,要是少喂婆婆点饭吃,看她吃不饱,她就会很心疼,只要婆婆能吃饱饭,吃得好吃得开心,她心里就踏实了,多擦几次大便辛苦点又算得了什么呢?自从婆婆生活不能自理,她坚持每天都给她洗2-3次手,经常给她洗头、洗床单、换洗衣服,每天最少给她换尿不湿3次,费用达10多元钱。在她的照料下,婆婆卧病在床这么长时间,身上从没生过褥疮。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老人病时间长了,就不招儿孙待见了,但是她却觉得照顾婆婆越久,心里越是牵挂她,越是放不下。今年2月份,她姐姐因病去逝,她去姐姐 1 家帮忙料理后事,但是心里始终放不下婆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她不在家她怎么办呢,谁照顾她吃饭,谁照顾她大小便,能照顾得好吗?勉强在姐姐家住了一宿,第二天早晨一大早她就给她爱人打电话,问婆婆早晨怎么办,谁照顾她吃早饭,谁给她收拾屎尿?她爱人说她不在家他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她一听就更不放心了,马上让丈夫开车接她回家,给婆婆做饭收拾屎尿,收拾停当之后才去姐姐家帮忙。她爱人一共兄弟姊妹9人,他三哥看她很辛苦,要帮她雇一个保姆照顾婆婆,她没有答应,不是心疼钱,就是觉得老人跟她在一起那么长时间,就跟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她要用自己的孝心来回报她,悉心照料她,让她幸福的渡过自己的余生。

汉乡约保村好儿媳—曹素珍先进事迹材料

北汉乡约保村有位好儿媳叫曹素珍,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公婆,提起她人人赞不绝口。

曹素珍今年52岁,1980年嫁到约保村魏艳辉家。结婚不久,公公患上了哮喘病,经多次住院治疗效果不明显,后来回到家中需要他人伺候照顾,这重担就落在了曹素珍肩上。

当看到老人呼吸困难时,她就去寻医买药,给老人捶背。另外,曹素珍婆婆的身体一直欠佳,经常有病,而她的丈夫常年出外打工,于是,她就担负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除了为老人问医求药外,曹素珍也对老人的生活照顾地无微不至,老人的吃、穿都由她一手打理。1992年曹素珍公公病情加重,而且又患上肺心病,后来发展到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公公去世不久,婆婆又患上了脑梗塞,经过治疗后勉强可以走路,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为了帮助婆婆恢复,曹素珍经常搀扶着老人走路锻炼,不幸的是老人脑梗塞多次复发,到2002年严重到瘫痪在床上,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曹素珍开始担负起了给婆 2 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揉肩捶背,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曹素珍都从未落下过一次,也从未说过一句怨言。婆婆的手脚指甲都是灰指甲,很硬很臭,曹素珍每月都要给她修剪一次,修剪之前都先用温盐开水将婆婆的手或脚浸泡半个多小时,待指甲或趾甲软了后,她才用剪刀慢慢地、细心地一个一个的修剪。握剪刀的肌肉发红了、关节发肿了,她没叫苦,没说累,一如既往地重复着看似简单然而却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小事情,谱写着人间的至孝真情。

看着婆婆口齿不清,生活无法自理,难过又痛苦的样子,曹素珍心疼极了。她经常寻医问药,四处奔波,只要听说哪家医院能治婆婆的病,不管多远,她都想办法带婆婆去看。只要对婆婆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她都挖空心思买来给婆婆服用。

婆婆年轻时非常能干,如今半身不遂,起不了床,虽然有孝顺的儿媳侍候着,但看着她一天天消瘦下去,婆婆逐渐消沉,愁眉不展,茶饭不思。曹素珍看到婆婆这样,便与丈夫商量,发动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以及婆婆能谈得来的人,让他们跟婆婆谈心,帮她走出阴影。曹素珍还会把一天的趣闻趣事讲给婆婆听。婆婆失眠症发作时,她在身边一遍又一遍哼唱着婆婆爱听的小曲直至她入眠。周末,她还让孩子陪婆婆说话,给她讲笑话,让她开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婆婆终于又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长时间和睦相处,曹素珍同婆婆有了许多的相似之处,如一样的性格、相同的爱好、喜欢一样的颜色等。婆婆常对邻里说“这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气,我才有了这么个好媳妇,我这个大媳妇就是我的女儿啊!”几十年朝夕相处,她和婆婆从没红过脸,发生过争执。耳濡目染,孩子也争着孝顺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逢年过节或奶奶的生日都要给买上点小礼物。

3 曹素珍是这样理解“孝顺”的:花钱为老人买喜欢吃的、喜欢喝的、喜欢用的东西叫“孝”,让老人不怀疑、不生气、不担心叫“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曹素珍总让公公和婆婆吃得开开心心,穿得干干净净。

曹素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种大爱的意义。孝顺是一种储蓄,期限到了,总是能兑现的。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

曹素珍热爱生活、无私奉献,忠于爱情、勤俭持家,尊老敬老、任劳任怨,是一名好妻子、好儿媳,她为传承传统文化、创建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迎风而歌!

记农村好婆婆田如英先进事迹材料

田如英,1950年10月生,现生活在贤昌乡甲耳村铁冲,在家务农。与千千万万个天下母亲一样,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虽没有文化,但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与丈夫生活几十年来,操持家务,任劳任怨,特别是其丈夫刘光模担任甲耳村主任、支书后,田如英支持丈夫工作,当好贤内助,解决了丈夫的后顾之忧,与儿媳和睦相处,带领儿子、媳妇把家庭管理得紧紧有条,让刘光模更好、更放心去开展工作。 人们常说,世上的关系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但在田如英看来却不然,因为我与媳妇之间的关系是很和谐融洽的。我们之间与其说是婆媳关系,不如说是母女关系,因为田如英给予媳妇的关心与爱并不压于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她常常对儿子说:“刘增文啦,你得了个好妻子,我得了个好媳妇,你不准欺负她,要对她好一点,如果让我知道你有欺负她的地方,我一定不饶你。”她的这番话,儿媳听到了乐在心里,喜在脸上,为她们相敬如宾的婆媳关系奠定了基础,也增强了儿媳一心一意把持好家庭的信心。 2001年12月,其丈夫刘光模当选上甲耳村主任后,心情非常矛盾,又喜又忧,喜的是得到乡亲的信任,推选为全村当家人;忧的是顾了大家就得舍弃小家,最主要的是怕遭家庭的反对,没有家庭的支持什么事也干不了。考虑再三,决定召开家庭会讨论,会上他说:“今天选举,我被选为村委主任,今天召集大家开会讨论一下,去?(任职)还是不去?如果去了,在任职3年内就别希望我回家帮你们做什么事”。大家沉默寻思,最后田如英表态:“既然乡亲们信任你,选你为村主任,那你就放心去干,家里由我负责,你放心去吧,但是,去干就得干好,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重托”。得到老伴及儿子、儿媳的理解和支持,他全生心投入村委工作。丈夫在上任后地工作中,为联系工作方便,刘光模从2002年就佩带了手机,但由于甲耳地处都匀市与麻江县交界,大部分使用的是都匀信号,刘光模手机仅漫游费一项每月就达150元左右,每月话费达200元以上,最高时达620元,他月报酬不过180元,可是他并未向村委或上级要求报销过一分话费,全靠老伴田如英带领儿子和儿媳在家发展大棚蔬菜来供养。 田如英有一个孙子和一个 4 孙女,孙女刘淋从小得一场大病后,下肢残疾,不能走路去上学。为了不让丈夫及儿子和儿媳担心,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发展生产,田如英主动与丈夫商量,自己从家搬到村委会居住,一方面,照顾丈夫起居和为村“两委”其他成员搞后勤,却不收取村里任何费用,二是照顾其孙女刘淋上学,甲耳村委会距甲耳小学500米,每天孙女上学都由田如英背去背回,给孙女洗衣煮饭,但田如英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田如英与儿媳相敬如宾的关系及当好贤内助精神,在甲耳村成为了佳话,应不愧是一个好婆婆。

富山好婆婆嘎查单花先进事迹

单花是巴音镇富山嘎查村民,今年已经57岁。与千千万万个天下母亲一样,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虽没有文化,但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与丈夫生活几十年来,操持家务,任劳任怨。

自儿子结婚以来,婆媳关系相处融洽,全家5口人,大事小事基本全靠单花操持。大家难当,尽管单花识不了几个字,她的身上却具有家庭农妇的纯朴,她用自己的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都说找个好婆婆难,找一个既善良又纯朴的婆婆难上加难,但在单花的眼里,做个好婆婆并不难。用她自己的话说,儿子、媳妇、孙子都是自己的亲骨肉,都是一家人。十个指头不一般长,但咬咬哪个都疼在心上。

人们常说,婆婆和儿媳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铛铛响,不闹动静的。但是她觉的,这个事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咱真心实意待儿媳,当亲闺女待,就没有处不好的。比如象她家,儿子和儿媳妇在村里可以算得上是全村的的种田大户,一到农忙时间有时候连饭都顾不得吃,婆婆单花总是做好了饭然后送到田间地头,看着她吃完她才放心。单花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媳妇迈进门,就是咱家的人。她说,孩子们大了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我不缺胳膊不缺腿的,乘现在自己还能自食其力,多干一天是一天,多干一点是一点,只要能动弹就不要耽误他们的日子。

2008年3月份的一天晚上,儿媳突患重感冒,发高烧,作为老人,她着实不放心,当时儿子刚好不在,她急急忙忙联系村里的人,把儿媳送到医院,并连夜输上液。在儿 5 媳生病的日子里,虽说自己还患有关节炎,可她不分白天黑夜陪伴在媳妇身边,按时给她喂饭、吃药,换洗衣服,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儿媳很快康复了。每当提起这事,儿媳老觉的过意不去,说叫婆婆为自己操了这么多心,受了这么多累,就是自己的亲娘,也很难做到。单花说,人这一辈子,少不了沟沟坎坎,有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她什么也不图,只要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和和睦睦过日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也心甘情愿。更何况儿媳也是她的孩子,有着割不断的亲缘,真心实意疼她们,是一个婆婆起码的做人做长辈的道德标准。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事实证明她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儿媳妇对她们很孝顺,通情达理,逢年过节,都给老人买点补品,送件服装。特别是她有个头痛感冒,不愿动弹的时候,孩子们吓的不得了催她去医院,恐怕她出大毛病。想想这些,心里觉的挺踏实。

村里的妇女们聚在一起常说,没有单花,就没有婆媳关系这么融洽的好风气。在儿媳的嘴里却是:没有婆婆的以身示范和对我的影响,就没有我们这么和睦的一家子。

第二篇:抗疫最美夫妻先进事迹材料二

当前国内X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缓和,各方面情况都在好转,而X迄今仍保持着确诊、疑似双“零”的成就,这离不开幕后无数人默默地付出。相比当前国外疫情猛烈蔓延之势,可以直观感受到我国严丝合缝的防控工作起到的巨大作用,而参与这项波澜壮阔事业的每位个体,都是“功臣”。这其中X、X夫妻,为X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X作为我镇X站负责人,大家都认识。而他的爱人X,X医院医护工作者,可能大家都没那么熟悉了。X是中共党员、X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在正月初二至X义务来x村值勤点协助执勤点人员为过往人员测量体温,消毒,登记造册等工作,利用她的专业优势帮了大忙,很好地缓解了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的头几天大家对医护知识的匮乏。

而对X来说,在春节假期义务为X防疫工作作出贡献,这不仅是志愿行为,也是在用实际行动来支持丈夫的工作。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她也写过请战书要求支援X。后来虽然中医院另外一名同事被光荣地选中前往援鄂,她既羡慕也为同事牵挂,更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兢兢业业为群众们服务、救死扶伤,践行着身上的白大褂所体现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火是山林树木最大的威胁,一旦出现火情,则是生灵涂炭,青山不存;而X病毒也是如同烈火燎原之势,传播凶猛,戳害百姓,扰乱社会。X、X夫妻的工作一个是护林,一个是救民,但在这次X疫情阻击战中,他们携手站在了一起,极响应中央号召,听从组织指挥,奋勇冲锋一线,恪尽职守岗位,朝着一个目标,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很好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彰显了忠诚,为X的人民群众铸就了一堵难以逾越的“防火墙”。

第三篇:好家长事迹材料

我的儿子xx今年25岁,现在就读于吉林大学数学系研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的一点体会和家长们一起分享。在我看来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孩子是一张白纸,要看你怎样去书写,怎样写好他的完美一生,在我上学的时代是“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但是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我认为是“身体好,思想好,学习好。”我没有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当我婚后有了孩子以后,不仅给我的家庭带来快乐同时也带来责任,在孩子小的时候我着重孩快乐成长,正常入托,不提倡隔代教育,在孩子小的时候吉林不论有什么样的展出,展会,我都会带孩子去,不论他是否看懂都在潜移默化的增长知识,在孩子上高中前我们基本走完了国内的名牌大学。在这里我也可以给孩子家长们提供几个你该领孩子去的地方,首选吉林市博物馆,文庙,东市文化广场,北山公园,最该领孩子去的地方也是必须去的地方是吉林市图书馆,新华书店,以及各种书城。养成孩子喜欢学习的习惯,在孩子的教育投资方面是反比的,你前期投入越高,后期投入就越少,它是递减的,你到后来就越轻松,你前期投入越少后期投入就越高,它是递增的,小学择校花钱,重点初中考不上拿钱,高中拿钱,上大学拿钱,工作拿钱,由于我前期的投入,我的孩子上学择校都没用钱。

我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写作业时特别地慢,我们两口子就锻炼他的速度,用秒表掐时间,不管对错只要速度,然后在纠正错误,很快就提高了速度。小的时候我的孩子脾气有些急躁,我就给他报了个书法班,锻炼他的耐性,逐渐心气平和,好孩子是表扬出来,没有骂出来,我非常反对我身边的家长说:你看闫龙怎么怎么样,这样很刺激孩子。我会告诉他们你看闫龙爸爸是怎样做的,要多鼓励孩子。到了小五我儿子就进入了重点班,给上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样给孩子选一个好初中,我是这样选择的,我把各个初中有考文化课的学校都给孩子报名考试,看看我孩子的实力,最后的选择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孩子上初中第一选择条件是安全,离家近,然后看孩子哪科弱再选择班主任,我家住在泰山路我就给选择了一建子弟学校(现在的丰满区实验中学),当时我儿子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一建,学校是前10名免费,我只交了140元校服钱,当时我孩子的大部分同学都去了松花江中学,我孩子有点不舍,我也理解必竟同学六年,我告诉孩子这是暂时的,“你告诉你的同学,朋友三年后咱们一高中见”,我给孩子选择英语老师做班主任,入学的第一天我告诉儿子“现在你是一建子弟校的学生,你三年的在校学习生活要以能成为一建学生而感到骄傲,三年后一定要让一建子弟校因为有你而感到骄傲”,我孩子三年的初中生活我平均每学期二到三次到学校和老师面对面的沟通,家长会除外,平时的电话沟通随时,开家长会我很认真,笔,本必带,关掉手机,先听完班主任的家长会后,不急于和她沟通而是去我孩子的语文老师的班级(语文相对弱)和她聊孩子的情况,然后在回到班主任这里沟通,那时班主任这里其他家长已经都走了,你可以长时间的沟通,在平时和老师的沟通过程中,孩子的弱项,要经常沟通,强项一带而过。家长们知道考试是考谁吗,我告诉你是考学生,考老师,考家长,一张考卷我以100分为例子,孩子打了70分,丢掉那30分,是孩子丢10分,老师丢10分,家长丢10分。我们家里的分工非常明确,我在孩子放学前把饭菜做好,每天保证4个菜,两个熟菜,一个炝拌,一个拼盘,早晚一样,孩子回来先吃饭,然后学习,学习有我爱人负责,陪孩子写作业,不会的作业留下来明天到校问老师,不要留下隐患,这和一件新衣服是一个道理,一件衣服发现有疵点要及时织布,他还是一件好衣服,一但不理会变成了窟窿,这件衣服就废了,衣服你可以不要,那孩子呢,可想而知。

孩子的沟通能力是我在小学就开始培养,我告诉家长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知识再多长大后不会沟通也不行,列如每年的电影学院,音乐学院毕业生无数,好演员,好歌手多的很,为什么就那么几个有名,关键就是运用好知识与人沟通,我记得我孩子小学的时候不想和同桌坐一起,要我找老师帮他调坐,我教他怎么去和老师去沟通,自己解决。我同学有游戏碟我孩子想借,我就把我同学的单位,姓名告诉我的孩子,教他怎样组织语言,好借好还,做人讲诚信就可以了,其余自己去办。在初中还有面临一个重大问题,这一点好多家长不知道怎么解决那就是青春期问题。我告诉家长们青春期男孩就要由父亲来教育,女孩自然要由母亲来完成,我是慢慢的告诉孩子为什么脸上长疙瘩,为什么有射精,为什么看见异性就心跳,不要平凡手淫等等,我的孩子是在初三的时候开始和他班的女同学好的,因为到了初三学校有第三课时,放学很晚,我要去接他,可是他出了校门就和那个女同学往她的家方向走,我就默默的在后面,直到孩子和女同学分手后在我应该碰见孩子的地方与孩子一起回家,我一字不提。一直到班主任老师,还有我同事的媳妇和我说到此事,我还是没有提起此事,终于我爱人发现此事后,母子之间发生争吵,在这个问题上我与爱人有分歧,就此我们开了个家庭会议,我阐述我的观点,我记得当时的谈话是以我为主阐述的,我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第一句话开始我的阐述,“哪位少年不善衷情,哪位少女不善怀春”告诉我的爱人你十七八岁的时候没有对你班的X个异性产生好感吗,你有过,我也有过,孩子今天有也很正常,不要大惊小怪,现在孩子初三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关键时刻不能分心,但是要相信自己孩子。我对儿子我是这样说的:我非常高兴有女同学喜欢你,这说明我的儿子很优秀,谁都喜欢好样的,我也相信那个女孩也一定很不错,我相信我儿子的眼力,三年的初中生活不仅收获了知识,同时也收获了友情,一定要珍惜。你想想若干年后你有你的妻,[ 课件 ]她有她的夫你们同学在一起聚会的时候,回忆初中那段生活,那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呀,但是一定要尊重人家。至今我们家的窗台上还保留着那个女同学送给我儿子的工艺品。后来我儿子顺利地考上一高,那个女孩考入毓文,至今他们初中同学聚会也经常见面,都各自有自己的所爱。大多数家长在此问题上都不冷静,先是审孩子,骂孩子,然后找学校,在把对方找出来,把同学之间的好感,友谊定性为“搞对象”,弄的家里学校沸沸扬扬,我告诉你这样家长很愚蠢,你一下就断送了两个孩子的一生,多么的可怕呀。中考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是这样认为的,有条件的情况下孩子一定要上好高中,不仅对孩子学习有利,就是对他今后走上社会也有利。所以在报考高中的时候我就是吉林一高中,别无选择。最后我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580分)免费考入吉林市一高,完成了我们当时的承诺,“三年后咱们一高见”的诺言,我送给学校一面锦旗,现在应该还在学校会议室挂着。

到了高中我的心态开始了平静,因为吉林一高聚集了全市及外五县的尖子生,我的原则就是开心学习,到了高中我们几乎什么都不用管,只是做好后勤工作,孩子已经知道怎么学习,我每天还是给孩子做饭,风雨不误的早起,当时我还赡养双方老人,我母亲卧床,我岳母小脑萎缩,我不仅做个好父亲还要做个好儿子,其实也是给我的儿子做榜样的,儿子对我们两代老人都很孝顺,我也很满足,最后我儿子以664高考成绩提前被吉林大学数学系入取,到了吉林大学因为成绩优秀又被保研班入取,如今儿子研二,九月份将提前毕业直博,今后的道路还很长,他现在会自己计划他自己的人生道路,我已经跟不上他的思维,但是我永远是他的好朋友。

第四篇:好女儿事迹材料

好女儿>事迹材料

(一)

**同志是**平安财险公司一名业务主管。她作为一个儿媳,十多年来始终用孝心伺候公婆,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

**同志于92年结婚至今,一直和公婆生活,刚走进这个家庭时,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曾和公婆产生过矛盾和分歧,但她不计较,不记仇,象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照顾他们的起居,在说话的声音上尽量放低一些,用商量的口气、和言悦色地和他们开诚布公的交谈,经过一段时间心与心的交流,公婆彻底的接纳了她。15年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身体的左手和右手,感情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视她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说给她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同志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95年冬,**同志的公公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悲观厌世情绪严重,多次吞吃安眠药、触电自杀。最严重的一次是97年冬天,公公趁着家里人中午睡午觉的时候跑到厨房用菜刀将自己的喉管割开了四分之三,场景让人惨不忍睹。当时婆婆吓得手足无措,根本无法照顾公公,我的两个大姑姐,一个远在千里之外,一个正在生小孩。只有我和妯娌两个人轮流在公公身边看护。公公脾气暴躁,一心求死,拒绝治疗,不断用手拨掉输液管,推翻医疗器具,**同志只好日夜握着公公的手,怕公公再次拒绝治疗。在急症室半个月时间里,公公大小便从不吭声,裤子里又是屎又是尿,还不时从口中、鼻中咳出大量血块,好多次都喷到她的脸上和衣服上,只好换下来洗好晒干,并为公公擦洗身体。病房里的人以为她是公公的女儿,明白后都说:“这个老头,整天拉个脸子训斥人,只有儿媳来了才有笑脸。”因为喉管割开了,发不了音,**同志怕公公心里烦闷,就每天在纸上写字和公公交流,把每天家里高兴的事写给公公看,让他的心情逐渐开朗起来,用行动让老人发出了开心的笑。

在公公住院三十天后,**同志的爸爸因脑血栓也住进了医院,两个老人一个住在三楼一个在二楼,她只好轮流在二楼三楼来回跑。父亲全身不能动弹,大小便失禁,床单、裤子、被罩每天都换几次,每天必须把父亲和公公换下的衣服带回家,一遍又一遍的洗,这种日子持续了三个月,那时她总是闻着家里臭烘烘的,因此冬天不管多冷的天总要开窗通风。那年公公住院住了65天,父亲住了48天,**同志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成宿觉,吃过一次安稳饭,但从未对公婆有过抱怨,使过脸色。

公公出院后,精神变得特别呆滞、多疑和脆弱,对家中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稍不遂心就想死。为治病**同志和丈夫跑到石家庄、北京等各地求医问药,并在生活上处处小心谨慎,白天让婆婆寸步不离地看着公公。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得把剪子、菜刀、绳子之类的东西藏起来,家里电器开关也得关好,晚上睡觉也不敢关上房门,公公夜里上厕所时间长一点就赶紧出去看看,怕有丝毫闪失。由于公公被疾病困扰,对**同志产生了依赖性,不愿意她到外面吃饭、开会、旅游等。有一次,公司组织去香港旅游7天,**同志提前把家里吃的用的都买好了,可和公婆两人一商量,老人都哭了,他们不愿意她去,说她一去家里冷清,吃饭不香,最后**同志只好放弃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同志在公司担任业务经理,由于工作任务完成出色,多次荣获省市县奖励,公司每年都组织奖励人员到全国各地旅游,可她十多年来一次也没去过,但她从未后悔过。

98年,婆婆又患上了脑血栓,躺在医院里昏迷不醒,使原本脆弱的公公变得更加无助,他天天又哭又闹。当时**同志的女儿正上一年级,她只好每天接送孩子、伺候婆婆、看着公公,当她从医院回到家里看着愁眉不展、长吁短叹的公公,除了象哄小孩一样不停的安慰他,还从生活上关心备至,不让他感觉到婆婆不在家给他带来的不便。那几年**同志真是累得心力交瘁,但在公婆面前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始终让他们看见永远是快言快语,把笑挂在脸上的儿媳。

**同志的公公是一个很传统、很古板的人,他有一套作息、用餐时间,每个星期都要安排好哪天洗澡、那天洗衣服,无论刮风下雨,它必须按自己安排的程序去做。单说吃饭,公公坚持早上七点、中午12点、晚上五点半必须吃饭,如果这个时间有特殊原因吃不上饭,他就会暴跳如雷,又喊又闹。因为婆婆做过两次手术身体不好,丈夫上班又忙,**同志只好保证他一日三餐的吃饭时间,特别是中午和晚上,丈夫和孩子回来的相对晚些,中午一般是十二点半到家,她只好每天做五次饭,让公公吃完再做大家的饭。有时女儿不理解,认为爷爷也不上班,晚一点吃饭没关系,何必天天做五顿饭?**同志就耐心地对女儿讲,爷爷年纪大,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几十年,应该顺着他,何必在他老了的时候给他改了呢,不就是妈妈少呆一会儿的事吗!从这以后,女儿经常帮着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好女儿事迹材料

(二)

我叫**,今年37岁,是**区**街道**村妇代会主任。自一九九五年任职以来,已经在妇女岗位上工作了近十二年。在这十几年的工作中,即有艰辛的汗水,也有工作成功的喜悦,我更感到给我工作动力的是领导的支持,还有来自家庭对我巨大的支撑。

再苦再累也心甘我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全家相互关爱,老人爱护包容子女,我们做子女的更是对老人倾注了全部的爱心来孝敬老人。

我们这个家庭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却也有着不同于一般家庭的组合。我丈夫是姊妹七个当中唯一的男孩,我结婚时6个大姑姐中已出嫁4个,家中公公婆婆都已七十多岁了,同时还有一个单身的叔公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三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和六个大姑姐中的四个都住在本村。当时一看这个家庭,包括我的丈夫都说我们婚后也会和其他家庭一样和父母及叔公分家,一心来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婚后虽然公公婆婆及几个大姑姐也都提出过分家,但我想公公婆婆及叔公都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做为儿女的也不能光打算自己的,虽然他们嘴上也说我们上了年纪了,和你们年轻人生活在一起不方便。其实他们的内心还是愿意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于是,我就和丈夫商量:“不和公公婆婆及叔公分家,让老人们一起安度晚年吧,不要让老人有什么顾虑,他们一生特别不容易,把我们姊妹七个都抚养到各自成家立业后,自己也失去了劳动能力,不能让他们的晚年背上包袱,我们要让老人愉快的过好以后的生活。我们夫妻俩要更加努力的工作,赡养好老人”。随着我的女儿的出生,家里的负担更重了,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先给公公婆婆及叔公拿出早点,让他们吃,再做一家六口人的饭。为了帮助家里多挣些钱补贴家用,我养狐、卖鱼、摆菜摊,一天下来到了晚上腰酸背痛,丈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就对我说:“咱还是分开过吧,你看这样下去,就把你累坏了,况且分家后咱六个姐姐一定比现在更上心的来和咱们一起照顾三个老人的”。邻居碰到我时,也问我:“你们还没分家吗?现在的年轻人,哪有多少愿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多不方便呀!”。我说:“老人就养了他一个儿子,俗话说养儿就是防老的,再说就是分开了,老人有事不还得我们管吗?况且他六个姑家也都有公公婆婆及自己的事要做,不可能让她们多分心,再说你看看,三位老人整天的心情多好,而且在外边也是逢人便夸我家说了个好儿媳妇。再苦再累我也心甘,已经决定的事决不反悔”。我们对老人的无微不至的孝心,也得到了三位老人热心的回报。特别我的儿子出生后,可以说家里的负担更重了,白天还要把村里的工作做好,回家需要照顾老人,还得照顾好小的。三位老人看到我们这么劳累,也主动帮我带孩子。虽然我的婆婆身体不好,但只要身体允许也主动帮着做做饭,以最大的努力解除我的后顾之忧。老人们经常说:“孩子不要光想着家里的,工作也很重要,工作干不好,不光给领导添麻烦,更对不起全村老少爷们对我们的信任”,看到老人这样的胸怀,我心里也是觉得甜滋滋的。

任劳任怨系心家庭

十几年来我和三位老人及我自己的 小家庭共七口人始终生活在一起。六个大姑姐,这个今天来,那个明天到,有时也难免有些口舌是非,特别是我的公公脾气暴躁,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我为了处理好关系,从不与公公计较,并想办法与老人沟通,与几个大姑姐沟通,从思想上、生活上尽力地照顾他们。记得有一次村里有一个计划外怀孕的,为了做通工作让他们流产,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就是不听,后来夫妻二人一起跑到他的亲戚家藏了起来。计划生育是国策,又是我份内的工作,有时外出找他们,有时在他们亲戚家蹲守一晚上都不能回家。由于我不在家,孩子想找我一不小心把暖壶碰倒了,两只脚和手都烫去了皮。孩子痛的直哭,当我赶到医院时看到丈夫那怨恨的眼神,自己也感到因为工作让孩子受了这么大的痛苦。回家后,我公公也开始怨我说:“工作就那么重要,连回家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吗?你看孩子这样,要是你在家会有这样的事吗?”听到公公及家人的怨气,我自己把孩子抱在一边偷偷的掉眼泪,其实公婆一家人对我的工作是全心全意支持的,孩子烫成这样,哪个当爷爷奶奶的不心痛。我想我作为一个母亲更疼自己的儿子,但我什么都没说,只有心里默默的承受着痛苦。第二天公公主动对我说:“小贺,昨天我不应该这样怨你,你的工作我们也知道重要,就是一个孙子烫成那样,心痛,所以你不要往心里去,工作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孩子你放心,我们尽量照顾好”。>这就是我的家庭。由于我辛勤的工作,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也被选为区人大代表、三八红旗手等称号,2003年我的家庭也被评为“市级五好文明家庭”。面对这些我只想说:赡养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也有老的那一天。特别是看到有的家庭不赡养老人,家庭不团结,我想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的家庭也看到家庭和睦的好处,尽到一个作儿女的孝道,使我们的周围都来孝敬老人,尊敬老人,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第五篇:好女儿事迹材料

“在家做个好女儿,在校做个好老师”

——xx“好女儿”xx事迹材料

xx,1978年出生于xx村,xx镇中心小学教师。现把她的事迹简要介绍如下:

一、拥军拥属,支援国防建设

她家中兄妹两人,父母皆务农。1993年底,她哥哥应征入伍,在沈阳军区某部服役至今。当时,十八岁的哥哥已经是家中半个顶梁柱,哥哥入伍让家人无比的思念。尤其是当妈的,因为劳累和伤心,常常病痛缠身。懂事的她,擦干眼泪,知道用行动和成绩来安慰妈妈。她陪着妈妈下地干活,赶集卖菜。顺利的考上统招中专。一起入伍的兵都按时回家探家了,可是他们家却只收到了一张一张的喜报。快二十年了,哥哥的探家时间都不如平常军人两年探家时间多,父母从没有埋怨过一句,做妹妹的更不叫苦。在哥哥服役期间,她主动承担了照顾父母和家庭的责任,家中大大小小的事从不拖哥哥的后腿,免除哥哥的后顾之忧。就连哥哥自己回家举办婚礼,也是她帮父母操持准备。2002年夏,侄子需要照顾,她连忙送母亲去部队,她返回时,哥哥仍在执行着出队的军令。2010年,她嫂子因病在北京住院动手术,父母年事已高、哥哥正在执行任务,他们都无法去照顾。她主动拿出家里的积蓄,并请假照顾嫂子,直到康复出院。在她和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哥哥在部队多次荣立军功,中央电视台和多家新闻媒体对哥哥和所在团队的先进事迹多次进行宣传报道。2012年3月份,哥哥个人被评为全军“学雷锋标兵”、事业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让父母常引以为豪。

二、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

由于她父母都是农民,全靠种地吃饭,无其他收入,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差。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1995年学习成绩优秀的她,放弃考高中上大学的机会,而直接考入收费比较低的中等师范学校,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为供女儿上学,儿子上军校,她家中父母欠下很多债务,父母年事已高,已无力偿还。1998年她参加工作以后,把家中多年的债务慢慢还清,了却父母一大心事。由于劳累过度,母亲不幸患上颈椎骨刺、颈椎增生和肩周炎,严重的时候头晕、手麻、颈肩疼痛难忍,甚至连起床的力气都用不上。她没有着急,没有害怕,而是耐心的陪着妈妈看遍了附近所有的专业医生,并采用了各种偏方辅助治疗,劝导妈妈坚持吃中成药根治。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的病逐渐康复。为了预防病痛复发,她学习了按摩、刮痧,每当妈妈感到不舒服,女儿亲自上阵,总能手到病除。妈妈彻底摆脱了医药和病痛。有一次,下班回到家,妈妈说脚突然不敢站了。

她二话不说,放下包,给妈妈脱了鞋,脱了袜,把妈妈的脚捧在手心里,从脚趾开始,细心的一点点寻找病因,发现是脚底到小腿的一根筋络由于受凉和用力不当肿胀了。发现问题后,她一边开导妈妈不要担心,一边用心按摩。缕开了筋络,妈妈能站了。妈妈说:“该洗洗脚,再拿捏的。”女儿却笑了:“唉?洗脚哪有洗手方便呀!”她的善良和孝心也感动了丈夫,父母居住的房屋是七十年代建的的老房子,已不适宜居住。2009年,她和丈夫贷款为父母在本村购买了新楼房,并精心进行装修,购置了电器、家具等用品,让父母喜迁新居。2012年冬,为方便父母出行,她和丈夫又花3万余元为父母购置电动小汽车。现在,每月发了工资,她和丈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还贷款,第二件事就是给老人零花钱。

三、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工作业绩突出

她从小立志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1995年9月考入了xx师范学校,1997年在上学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8年她参加工作以来,通过自学,取得了大学文凭,并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她对教育事业更是无限热爱,关心、理解每一个孩子,从爱的角度对待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帮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帮助家长合理地与孩子沟通。有一天,她看到本班一个孤儿王某穿的凉鞋坏了,便悄悄的问她鞋号,买了双新鞋,挂在自己宿舍门口,让孩子悄悄去拿;还有个女孩尹某没有了母亲,她就常常关心她,看见她没有换洗的衣服,就悄悄送给她几件。很多家长遇到教育孩子的难题,都愿意来找她叙述,给她打电话,或者在网上留言。不论她多忙多累,不论吃饭还是休息,只要家长问到她,她都会不厌其烦的和家长一起分析问题,寻找原因,找到让家长和孩子都能接受的办法。在她的心里给予是快乐、助人是幸福、奉献是天职,心里装着别人,装着事业装着责任,在农村教学一线十几年如一日工作着。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她得到了领导、家长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xx希望工程园丁奖”、“xx电教优质课一等奖”、“xx科普先进个人”、“xx妇女儿童先进工作者”荣誉,从教期间并多次获得优秀教师

这就是她,一个好女儿,一名好教师。她用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谱写着一曲平实,动人的人生赞歌。

第六篇:好婆婆事迹材料

说说俺的好婆婆

俺的婆婆毕可兰今年76岁了,家住汪疃镇岭西村。与天下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虽没有文化,但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她几十年如一日地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在她的带动下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人们常说,世上的关系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在我们家却从来不必有这样的担心,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融洽的。我们之间与其说是婆媳关系,不如说是母女关系。刚结婚那会儿她常常对儿子说:“儿子呀,你得了个好妻子,我得了个好媳妇,你不准欺负她,要对她好一点,如果让我知道你有欺负她的地方,我一定不饶你。”她的这番话让我无意间听到了,我非常庆幸遇到这样一位好婆婆,这也为我们相敬如宾的婆媳关系奠定了基础,也增强了我 一心一意把持好家庭的信心。

妈妈是左邻右舍出了名的好婆婆。问起她对于如何做个好婆婆有些什么窍门时,她总说:“人和人之间总会有矛盾的,更何况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思想上又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平时咱也尽量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年轻人。”婆婆和我们相处近三十年从未红过脸。我们做错了,她婉转地说服,让你心悦诚服。儿子错了,她耐心批评及时化解。儿子和媳妇吵架时,她从不说儿媳妇不

对,总是从儿子身上找缺点。有这样的婆婆做榜样,我们家也极少发生矛盾,一家人生活的其乐融融。

妈妈勤劳善良赢得很多人的尊敬。他在照顾孙子孙女过程中的付出更令人佩服。从大孙女出生到小孙子上学,前后二十多年婆婆不分昼夜,事无巨细的承担起照顾晚辈的责任。有人问她,你有怨言吗?她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每个人都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相信我们的家庭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要学会爱周围所有的人,每个人都会生病、会有困难的时候,爱家人也就是爱自己。可她自己却从不愿麻烦儿女们,她说,孩子们大了,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干,我只要能动弹就不应耽误他们的时间,让他们把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我们眼里,她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婆婆。用她自己的话说,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同是一家人,十个指头不一般长但咬咬哪个都疼。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她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儿媳,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娶来儿媳,就是自己多了个闺女。儿媳都学会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她没有像其他的婆婆那样,媳妇进门后就安享晚年,而是全力帮助她,做好她的坚强后盾,帮助出谋划策,照顾孩子,一

刻也不得闲。

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儿媳谈心、解开她心中的疙瘩。

在村里谁家遇到农忙、红白喜事来请她帮忙,她都有求必应,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先去帮助别人,有的一干就是好几天,从不考虑过自己的得失。乡亲之间,妯娌之间,朋友之间,她发现谁家有病人就主动前去看望;有的生活上遇到困难,她尽力帮助;在村里,只要她遇上需要帮助的人,她从来不放过对他们的帮助。大家都说她是一个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热心人。邻里有难她总是热心帮助,村里有什么活动她也总是积极参加。她说参加集体活动不光是图个热闹和高兴,乡亲们聚在一起也是个交流感情和谐邻里的好机会。

她不光持家有方、教子有术,而且和邻里的关系处理得也很融洽。村里的人们说起她一个个都赞不绝口:那可是个大好人那,打着灯笼都难找。她从没和人吵过一次嘴,打过一次架,邻里谁有困难,她总是热心帮助。几十年来,她都默默地去帮助村里有困难的人,谁的孩子生病了,她急在心里、痛在心里。她常说:大家把关系处理好了比什么都好,

人生只有这么久,大家要珍惜缘分,干嘛非得活的疙疙瘩瘩的。村里的妇女们聚在一起常说,没有这个好婆婆,村里就没有婆媳关系这么融洽的好风气,就没有这么和谐的村庄。在儿媳的嘴里是:没有我婆婆的一身示范和对我们的影响,就没有我们这么和睦可亲的一大家子。

多年来,她通情达理,持家有方,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迹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的爱让她的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上一篇:行员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管理系统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