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2023-0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发挥农村党员主体地位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

“党员主体地位”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关键词之一。“党员主体地位”的含义是:党员是党的事业和建设的主体,党员应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把“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集中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强调,在党的建设上仍属首次,它丰富和深化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科学论断的内涵。农村党员相对于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党员,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主体地位作用,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是当前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新课题。本文以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同建村党总支在发挥农村党员主体地位作用的实践为例,试图进行一些深入的理性思考。

一、同建村在发挥农村党员主体地位作用的具体实践

同建村位置在松江区叶榭镇东南部,位于奉贤、金山、松江三个区交界处,面积5.9平方公里,有30个村民小组,1102户人口,3675人,其中外来人口176Z名。党总支分老年、流动、企业和行政4个支部,共163名党员,村里以农业为主,有10余家企业。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发挥党员主体地位和作用的新途径、新模式。2006年以来,同建村党总支先后被评为松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同建村被评为上海市民主管理示范村、市级别文明村,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和村容村貌呈现出新局面。

1、加强理论培训。增强农村党员主体意识。

按照“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型党员”的要求,开展党员教育学习活动,提升党员主体意识。一是深化村中心组学习制度。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6天,规定每周六上午为中心组学习日。制定学习计划,确保“周有重点,月有专题,季有体会、评有等第”。采用“周学、月谈、季写”的学习模式,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细化党员教育制度。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党员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安排学习内容、时间和方式。对老年党员,进行学前辅导,充分利用电化教育形式,帮助其理解内容;对流动党员,充分利用节假日集体培训;对年老体弱的特殊党员,充分利用“帮学小组”定期上门送教、送学。三是规范村民学校制度。村党总支书记兼任校长,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常务副校长,日常管理由专人负责。办学内容包括时事教育、普法教育、科普教育、文体教育,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学习与参观考察、自办和外请相结合的办学方式,并积极探索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模式,建立党员远教超市,为党员教育打造了新平台。

2、落实党内民主,保障农村党员主体权利。

以“三个机制”建设为抓手,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建立党务公开机制,保障党员知情权。在全镇率先开展党务公开,设置公开栏、意见箱和回音壁等党务公开载体,增加党总支的透明度,扩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晓率。二是完善党员参与机制,保障党员的参与权。党总支将村委会工作措施、实事工程、集体房屋租赁、土地流转、新型农民培育的对象等内容,通过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老干部代表等参加的议事会制度,形成统一实施意见,最后通过听证会制度将上述工作一一落实,做到公平、透明和公正,充分体现了民主原则,受到广大村民的好评。三是规范干部测评机制,保障党员监督权。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广泛征求党员对党总支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党员干部之间的访谈、党政主要领导和一般党员干部之间访谈、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访谈。在此基础上,党总支每半年召开一次党支部大会,进行党员干部述职和测评。

3、搭建工作平台,提升农村党员主体地位。

积极有效整合党建资源,努力为提升农村党员主体地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确保全村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一是深化设岗定责制度。建立党建工作岗、政策宣传岗等11个岗位,每个岗位推荐2名岗位引领人,目前全村已有153名党员申报岗位,达到总数的95%,为党员服务群众提供了一个平台。如“扶贫帮困岗”引领人党员缪火军同志主动与村贫困户张兴天结对,在村小农场里辟出5亩土地,提供技术资金等,种植经济作物,使张兴天一家总收入二万余元,逐步走向富裕之路。另外每个上岗党员人手一份《党员岗位手册》,将岗位职责、履岗要求和完成情况一一记录在册,每季度召开会议听取意见建议,每年两次发放意见征询表和测评表,公布评议结果。二是建立完善党员诉求站。成立了村党员诉求站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员志愿者队伍,增设诉求栏、诉求信箱和诉求电话,畅通党员利益诉求渠道,深化党内关怀互助机制,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做到了“五个必访”、“两个坚持”,即:党员患病必访、党员家中发生重大事情必访、党员有思想情绪必访、党员未参加组织生活必访、党员外出回村必访;坚持每年对55周岁以上党员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坚持党员生日送上一张贺卡。三是推行“一、三、五”工作模式。“一”就是“村民一线工作法”,即政策在村民一线中宣传,干部在一线中服务,问题在村民一线中掌握,实事在村民一线中落实。“三”就是“三联系”,即村干部联系党小组长,党小组长联系党员,党员联系村民。“五”就是“五满意”,即强村富民,村民对发展满意;改善环境,村民对居住满意;丰富文化,村民对精神满意;解决民生,村民对生活满意;凝聚民心,村民对干部满意。

4、开展实践活动,真正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

为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村党总支把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开展“破陋习、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干部率先带头,积极倡导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移风易俗的良好风尚,普及率为100%,并在全镇推广此项活动。二是开展公开党员身份的亮牌活动。以党员家庭为单位,采用亮牌方式,公开党员身份,提出“亮党员身份,建和谐邻里”的具体要求,党员践行“一家有喜,大家分享;一家有难,大家相帮”承诺,和谐村组氛围,密切党群关系。三是开展“十星级党员”评选活动。以“政治坚定、组织生活、缴纳党费、带头致富、扶贫帮困、关心集体、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文明治家、弘扬正气”这10个方面作为“评星”标准,10颗星为优秀党员,8-9颗星为合格党员,6-7颗星为基本合格党员,5颗星以下为不合格党员。四是开展“星级文明家庭户”评选活动。以“遵纪守法、环境卫生、家庭和睦、邻里团结、计划生育、好学重教、勤劳致富、关心集体、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这10个方面为标准,具体有42项细化的评分指标,半年初评,一年总评,年终表彰。评选参与率98%。通过上述的实践活动,在全村中出现了“六多六少”的可喜风尚,即崇尚科学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讲和谐团结多了,闹矛盾纠纷少了;孝敬老人的多了,歧视、不赡养老人的少了;学技术、学文化多了,游手好闲、打架斗殴少了;劳动致富多了,违章乱纪少了;关心集体多了,损人利已少了,有效

促进了村风民风的根本好转。

二、同建村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是一个任重道远、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深入调研,同建村163名党员中目前比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约占三分之一,主要为行政支部的党员,成为贯彻各项政策的积极宣传者、率先带头者和积极实践者;较好发挥主体作用的约占三分之一,主要为老年党员,他们威信高、党性强,敢讲真话,乐于奉献;未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约占三分之一,主要为流动党员和企业党员,集中体现为不太容易联系,不太容易集中。尽管如此,同建村党总支在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尤其是一些首创性的探索,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1、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基础是培养主体意识。

农村党员最突出的特点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当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较浅。在同建村调研过程中,我们充分了解到,农村党员以前在党内民主上确实存在“不愿民主、不会民主、不敢民主”的所谓“三不”现象,但通过理论培训后,农村党员的主体意识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必须培养农村党员主体意识,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要注重引导,真学真用。党总支率先带头学、深入学,扎扎实实地学理论,深入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样向村民宣传解释的时候底气也更足了。二是要针对实际,确保实效。目前农村党员情况复杂,让他们参加培训I、提升主体意识,难度是很大的。只有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安排学习内容、时间和方式,要通过实际行动,让农村党员体会到党内民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三是关心关爱,激发活力。农村党员与广大村民的关系正如同种子和土壤一样,民主的种子能否发芽,农村党员的主体作用能否发挥,最终还是要改良土壤,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让村民提高文化素质和更新观念,才能逐步推动党员树立主体意识。

2、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重点是保障主体权利。

很长一段时间,某些地区和部门借口农村党员文化素质低或其他原因,忽视农村党员基本权利,甚至粗暴践踏农村党员权利,搞“家天下”、“一长制”,这往往是信访不断、基层不稳的主要原因。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必须保障农村党员的基本权利,增强农村党员的荣誉感。调研中发现,保障农村党员主体权利,首先必须保障知情权。2003年叶榭塘实施拓宽工程,同建村部分村民因土地镇保问题曾连续三年到区政府、市政府上访,成了令人头疼的“上访村”。为解决这个问题,村党总支一方面通过党务公开让村民了解实际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党员深入群众挨家挨户做工作,解开了村民心中的疙瘩,上访问题由此迎刃而解。其次,保障农村党员主体权利,必须保障参与权。实践证明,村民议事会、听证会很好地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该村退休党员老盛,平时爱“放炮”,在群众中很有影响,但自从成为党员议事会成员后,一有空就往村民家和村里两头跑,反过来成为村干部的“好帮手”。最后,保障农村党员的基本权利,必须要保障监督权。作为村委会党员干部,要怀着一颗“公心”,敢于接受党员和村民的监督。2007年5月,村里一名党员通过电子信箱向党总支反映享受镇保后村民土地收回和年终分配问题,党总支及时回复并张贴在老年活动室和回音壁上,接受党员和村民的监督。好钢不怕火炼,只要是一心为公,就不怕别人提缺点和错误。党总支通过自己的行动最终赢得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和好评,村党总支在党员和村民中的威信一天天提高了。

3、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关键是提升主体地位。

调研中发现,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的基本流程是:加强理论培训,发挥干部作用,发展党内民主,改进党内生活,维护党员权利,提升党员地位。其中的关键是通过强有力的抓手,真正使农村党员感到自己有地位、有施展拳脚的舞台。设岗定责制基本实现了党员渴望“有岗有责”、“有为有位”的愿望,这项规章制度配套完善,通过实践运作日益纯熟,为农村党员提供了服务群众、凸显主体地位的平台。党员诉求站是佛字桥居委会根据自己工作实践而形成的一项“创新动作”,同建村党总支进行了有益的借鉴,但并没有完全照搬照抄,他们还结合本村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发明“真、实、新”的工作方法,即在真情为党员提供服务上下功夫、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满足党员最新需求上下功夫,在人性化服务和人性化关怀上迈出了新步伐。“一、三、五”工作模式则为同建村根据自己的村情摸索出的工作方法,它既架起了党员和干部沟通的桥梁,更成为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的纽带。正如一位村民所说,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与我们村民的心贴得更近了。

4、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最终目的是真正取得实效。

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真正取得实效,最终还是要靠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来体现。实践证明,亮牌公开党员身份的活动,既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又鞭策党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村里一位退伍军人党员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大家都不知道我是党员,渐渐地自己也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了,自从亮出身份后,我时时处处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谁家有困难我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十星级党员”的评比标准涵盖了党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紧密结合农村党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从近几年来评比情况来看,要求非常严格,真正达到了弘扬先进、鞭策后进的实际效果。“星级文明家庭户”的评比标准既包含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又为农村习俗所普遍接受,而且细化多达42个小项,通过评比挂牌,确实对提升村民素质、建设乡风文明大有帮助。调查中发现,村里年轻人相亲、恋爱,双方也把各自的家庭是否评为“星级文明家庭”作为对方是否“靠得住”、“信得过”的重要指标。以前村民办丧事中吹吹打打、大肆铺张甚至请巫婆神汉的现象几乎绝迹。通过实践,村党总支切实感受到,抓好班子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坚强保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整体素质,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前提;关心党员的工作、生活,提高党员的主体地位,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责任编辑:周奕韵

作者:张大伟

第2篇: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党员思想建设探讨

【摘 要】党员的思想建设,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论文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党员思想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新形势下建设农村商业银行党员思想的策略进行了深度探究。此次探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农村商业银行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积极响应我国十九大提出的针对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的号召。

【關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党员思想;党员思想建设

1 引言

我国今年召开的十九大会议第一次将党的政治建设归纳进党的整体建设布局当中,着重强调了党员政治思想建设对党建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党员政治思想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商银行的发展,对农商银行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农商银行的发展,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表现,又是顺应我国城乡共同发展趋势的体现,使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获得升级。为此,文章提出的几点党员思想建设的策略,对促进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的进步具有理论性的意义,对提高我国农商银行整体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

2 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党员思想建设的重要性

党员的思想建设工作既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农商银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建工作是实现“四个全面”的重要前提。新形势下,国家对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加强党政建设有利于确保国家及党的思想政策方针得以有效实施,从而实现国家农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十九大明确指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建政治工作的基础,党建的政治工作应深入贯彻并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及基本政策,集中党的整体力量完成党员的思想建设工作[1]。党建工作的开展必须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解放思想,实现党政工作的思想路线与党员思想认知相统一。由此可见,加强农商银行党员的思想建设,有助于提高党员的政治核心素养,推动我国农商银行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党员思想的建设,对执行党的十九大规定的民主集中制和建立团结统一的党员集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党员思想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对党员思想建设的意识

我国部分农村商业银行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致使银行的各类量化指标明显。农村商业银行的部分领导层重视于将各类量化指标及任务量放在工作效益的首位,对于银行党建工作的各类量化指标较为忽略,致使农商银行领导层的党建工作意识薄弱,进而导致农商银行的党员及非党员缺乏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识。银行领导层对党建工作的忽视,直接导致党建工作的开展缺少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部分银行员工对党建工作的性质有所误解,认为党建工作中提供的相关岗位有虚无实,党建工作枯燥乏味,从而导致银行党建工作的用人选择出现问题。我国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的流动制度不利于用人岗位的变动,若负责党建工作的员工上岗后,便会很难再去尝试其他工作岗位了。

3.2 党组织管理制度相对混乱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党组织管理制度相对混乱,因各银行内部下属的基层网点间的业务人员流动过于频繁,极易导致党组织管理出现问题。银行内部各党员之间工作责任划分不明确,消息未能实现共享,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变动及更新不及时,经常容易导致党组织的管理工作混乱不堪。部分农商银行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党员思想政治的建设,银行的党员员工及非党员员工缺少对党建理论知识的学习,未能对党建工作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理解。农商银行党员的思想建设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关键,由于银行相关领导层将银行的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进而忽视了对银行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部分农商银行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使银行党员的党建知识学习无人监督,党员的学习热情较低,思想觉悟提升较慢。

4 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党员思想建设的策略

4.1 不断融入新的思想政治观念

一方面,农商银行为促进党员的思想建设,必须先从党员的工作特征入手,积极对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进行创新。跟随国家十九大的发展进度,积极开展“两学一做”的实践活动,鼓励银行党员员工及非党员员工学习我国的党章制度,并在活动中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的一系列党建工作的精神,坚持以“三严三实”对银行党员的思想及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党员员工及非党员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2]。另一方面,新形势下的农商银行发展应积极举办各类党建知识讲座,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党建活动,以此来提高农商银行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有利于培养党员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根据现阶段农商银行的发展状况分析,通过实践总结出的提升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的策略,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银行党员思想建设成果。农商银行的党员应明确“两学一做”学习本质内容,自觉遵守各种党章制度,自觉落实党的十九大中提出的党建精神,使自己成为优秀党员隊伍中的一员。

4.2 改变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作风

我国农商银行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作风的加强与改进,借助各种教育培训和活动宣传,指导党员员工和非党员员工建立积极的工作态度,使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党建工作形成良好风气。身为农商银行的领导阶层,必须起模范带头作用,时刻将中国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形象融于心中,深入贯彻落实银行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策略。与此同时,银行的相关领导层应建立健全党员的思想建设理论学习机制,定期对银行全体员工进行十九大思想政治精神的学习,积极引入十九大有关银行发展的最新政策。对于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应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理念。农商银行做好廉政工作,完善党员干部的廉政考核制度,定期安排党员干部进行廉政考核,经常组织党员进行廉政知识的学习,结合新形式下农村商业银行廉政的重要意义,进而实现净化行业作风的效果。

4.3 建立健全党组织的管理制度

为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顺应金融企业制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新形势下的农村商业银行应构建出与现代化金融企业制度相匹配的党建工作管理制度。新形势下的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从自身的角度与特征出发,设置符合自身发展的并具有完善的功能体系的灵活多变的党员建设管理制度,进而有效地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的质量水平。具体策略的实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应创设新的党政工作机构,并赋予其一定的党政建设职能。党建工作的职能一般包括组织协调的职能、调研的职能、综合考评的职能以及宣教的职能等。第二方面,党政工作机构成立之后,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党建机构责任分明,以避免因职责不清而产生的责任推诿的不良现象。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农商银行党员政治思想的建设应顺应我国经济及政治的发展趋势。依据十九大提出的最新党政思想建设的相关内容,加强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党员思想政治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党员及非党员的政治素养。当前我国新形势下农商银行的发展存在缺乏对党员思想建设的意识和党组织管理制度相对混乱的问题,对此,文章对农商银行党员思想建设提出了不断融入新的思想政治观念,改变党员思想政治的工作作风以及建立健全党组织的管理制度等策略,希望对农村商业银行党员思想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凌.浅谈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农技服务,2017,34(4):174-174.

【2】柯锋.关于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结合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7(6):231-232.

作者:屈夏清

第3篇: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常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压力趋紧,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政治稳定,必须加强建设。文章对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探析,分析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建设现状以及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建设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建设

一、引言

农村基层党员的思想素质直接决定着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显著分化,社会分层显现,体制急剧转型,利益和文化多元化,社会矛盾突出,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思想建设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果不去及时加强研究,不仅会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损党的形象和党的纯洁性,而且也会影响到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基层和整个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党组织的建设中,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是其中的基础。农村基层党建队伍是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广大农村基层群众贯彻党在农村设立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思想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思想建设的基础薄弱,不够牢固

一是物质基础的薄弱。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是农村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石,薄弱的农村经济导致党建工作投入经费不足,影响党组织活动的开展。经费是党组织建设的基础,由于上级政府对村级党组织建设投入经费比例过少,农村党组织建设多依靠自身收入建设,资金的无法到位导致党员活动室及配套設施无法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无法有效开展党员教育及其他活动,尤其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建设成为党组织建设忽略的方面。

二是党支部干部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农村党组织建设的火车头,也是农村党员思想建设的“精神领袖”。农村党组织干部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开展的有效性,也影响着农村党员思想建设的开展,党支部干部需要的是素质的提升,是带领党员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村级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驱,而农村地区由于普遍文化素质底蕴的薄弱导致部分党员干部素质不够,思想深度不够,理念高度不够,导致农村党员思想建设存在制约性矛盾。

三是党员后备力量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是当前农村党员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党员存在老龄化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青年优秀人才的缺乏,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导致党组织建设进入恶性循环,而老龄化的党员结构,在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工作方针等方面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严重滞后了党员思想建设的先进性,因此农村党组织后备力量不足成为农村党建发展的矛盾。

(二)思想建设的内容匮乏,不够科学

一是缺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文化是历史的传承、是一个民族崛起的底蕴、是中华民族伟大崛起和实现中国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文明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视程度不够,忽略对党员干部增强传统文化的熏陶,忽略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员和群众中的弘扬和发展,导致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我党在农村地区的意识形态建设。

二是党政理念学习不够深入。在党组织开展党员实践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虽然涉及、包含我国党政、方针、路线以及党政理念教育,但是存在面广欠深的矛盾,党支部在工作中往往重视工作量的完成,忽略了学会、学懂的精神要求。

三是欠缺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党政理论是党员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党员首先要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的党员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习惯于应试教导党的理论知识以完成“任务”,而缺乏党员本质的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在党员教育中集体主义观念教育欠缺,导致其集体主义观念意识淡薄,诸如在社会工作,乡村环境优化,精准扶贫方面参与度较低。

四是缺乏道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说:“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在农村基层党员中,有部分党员虽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向党靠拢,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路线,但是存在道德欠缺的现象,在党支部教育活动中也很少有党员思想道德建设,出现党与德分离的现象。

(三)思想建设的方式单一,不够丰富

一是思想建设方式的单一化。思想建设的方法方式是思想建设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有效的思想建设方式能够在思想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活跃的思想建设方式也对党员的积极投入性上具有吸引力,但是由于农村物质条件的约束,党员干部自身知识匮乏,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党员教育实践活动中方式单一,枯燥,方法简单,针对性较差。党员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积极性,主动性欠缺等问题。

二是思想建设过程缺乏有效落实。思想建设的过程是整个思想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思想建设过程切实得到落实是思想建设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也直接决定着思想建设的效果。全面从严治党在农村中开展以来,上级党组织虽制定各种措施和监督手段保证思想建设过程的落实到位,但是还是存在党组织在思想建设过程中的不到位的问题,如过程的不实施,教育活动证据多次利用等。

三是思想建设成果的信息反馈。这主要是指思想建设工作意见的收集和效果的信息反馈。信息的反馈是思想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思想建设工作方式方法,内容等改进的重要指标,对思想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党的教育活动之后缺少对工作后信息的收集工作,存在思想上的不重视和行为上的不作为,难以在实践中检验思想建设的有效性。

(四)思想建设的环境复杂,不够优化

一是农村的腐败问题。媒体报道的一些地方农村危房改造惠民资金被基层干部侵占的乱象,民生工程沦为“敛财工程”,凸显了基层贪腐的严重。部分党员干部失信于民,损害集体和群众利益,这造成思想建设环境的逐渐恶化,农村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二是宗族势力。农村基层的宗族势力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起着稳定社会,维系发展的功能,是影响当地社会生活的重要力量之一,对社会群体具有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农村宗族势力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逐渐变质,其负面作用逐渐显露。对抗基层政权,干扰正常工作;架空基层政权,实行宗族法治;操纵基层政权,影响组织建设等。严重干扰了农村基层的自治体系,不仅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恶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环境。

(五)思想建设的制度固化,不够完善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收入机制不合理,过低的工资报酬不利于调动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对于无绩效的普通党员来说,干好干坏都一样拿固定薪资,这样的薪资制度造成的弊端致使党员干部不会积极参与到农村发展和改革的事务中去,影响农村基层对于思想建设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其他农村工作的开展。

二是对党支部书记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合理。上级党组织对党支部书记的绩效考核标准包括党建工作,新农村建设、维稳工作,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民主评议六个方面,而在党组织建设考核中,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发展党员、党费收缴,党内学习,党组织设置,党风廉政,而缺少对普通党员思想建设进行制度性考核,来量化党支部书记思想建设工作效能,因此在农村党建中,村党支部书记往往忽略、侧轻党员思想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春燕,时圣玉.关于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思想建设问题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7(10).

[2]舒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2018(23).

[3]霍军亮.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思想建设探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02).

[4]佟磊.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问题、成因及思路创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03).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作者:张冰 牛肖晗 孙云轩

第4篇:提升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每当,我们村里面有关系到全村重大事件时,比如:全村农网改造,稻田平整,集资修路,招商引资,塘坝维修工程,改水、改厕、改厨工程,沼气池建造,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等等,我们村都会要召开全体党员、组长会议,而党员、组长在政策、制度、决策等,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每当,召开党员、组长会议的时候,我总有一些感触和思考:男党员多,女党员少;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却没几个等等。于是,我对全村党员队伍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认识和调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是,我也发现,农村党员队伍在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了党的先进性,损害了党的形象。

一、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4点:

1、党员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

农村党员占全村总人口的比例偏少,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农村女党员人数较少。

2、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不够明显:

农村的部分党员自身经济都有困难,不仅难以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自己还需别人的帮助。

3、针对于农村党员开展的基层党组织活动不够,以至于有的党员觉得自己跟群众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感觉不到自己身为党员的自豪感。

4、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一方面:农村没有切实采用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递交申请书后,没有及时对他们进行党史、党的性质、宗旨、目标和任务等内容的培训,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总体素质不高。

另一方面农村的封建思想、男权意识还根深蒂固,认为妇女只能在家做饭、干农活、带小孩,农村妇女很难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象。

二、我对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有以下几点:

1、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把握农村党员的学习规律,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前提。

首先要编撰通俗易懂的学习教材。农村党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在编撰教材时,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党员学习实际来进行,以便党员易学、易懂、易记。

其次改进和落实学习教育形式。要实现学习教育形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由单纯的灌输向上下互动转变。要大力推行讨论交流学习、结对帮扶学习、参观启发学习、远程教育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提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一个就是各级部门一定要督促这些学习、教育落到实处,杜绝形式主义。

三是要结合农村远程教育活动,加强对农村普通党员的培训,使广大党员受到党性教育、法制教育、科技教育,以增强其党性观念、法制观念和致富本领。

2、完善农村党员管理制度。

农村党员队伍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管理制度,但与新形势和新任务还不够适应,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首先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要根据农村实际,制定各个层次、各个类别不同工作性质农村党员先进性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建立一套易于操作、符合实际、效果明显的党员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把检查、考核、督促、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员管理的主要内容。

其次要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把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和优秀妇女、农村优秀分子、回乡优秀毕业生、退伍军人作为党员发展的培

养重点。农村一定要强化村民档案管理意识,通过建立档案、强化培训、实践锻炼等措施,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第5篇:对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存在的现状

目前,我乡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总体上是好的,绝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能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积极主动地培养党员发展对象,切实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增强了党在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但也有个别村组,出现了党员发展对象短缺的现象,难以找到合格的人员作为农村党员的发展对象。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结构不合理,缺乏干事创业的朝气。现有农民党员中存在着年龄偏老、文化偏低现象。据统计,我乡共有农民党员235人,其中35岁以下的46人,仅占19.57%;农民党员平均年龄为52岁,55岁以上农民党员104人,占44.25%。从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的120人,占51%。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使农民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党性观念淡薄,政治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1)理想信念动摇。一些农民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理想失落了,信念动摇了,不管“主义”,只管利益;不相信唯物主义,而信奉宗教、迷信,崇尚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政治信仰荡然无存。(2)思想道德滑坡。个别农民党员在脑子里完全淡忘了党员意识,基本上成了“党员不像党员”, 重利益轻理想,“党员不党员、只要能赚钱”,“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田地分到户、各走各的路”,“入党不入党、全靠自己闯”,实用主义、利己主义至上,片面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淡漠政治追求。完全 - 1 -

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3)责任感、使命感衰退。有的忘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丧失了以强村富民为己任的责任感,只要照顾,不履行党员义务,行动上的先进性日益减退,甚至在执行政策方面起反作用,造成坏影响。(4)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个别农民党员,不愿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甚至参加组织活动讲价钱,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对国家、集体和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

三是“双带”能力差,缺乏致富本领。不少农民党员与农村市场经济很不适应,想问题、做事情习惯于老一套,满足于“三餐一宿”,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安贫守穷;有的虽有致富的愿望,但缺乏新知识、新技术,苦于无门路,显得无能为力;有的面对农业结构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束手无策,无所适从。从调查的情况看,在农民党员中,家庭较为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约占农民党员总数的20%左右,相当一部分党员仍处于不前不后状态,甚至有的还是“扶贫”对象。偏远村组党员因受年龄、文化、自然条件等的制约,经济生活普遍不如当地非党群众,根本谈不上“带”的问题,基本上失去了感召力,党员在致富中的“带头”和“带领”作用成了空谈,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

四是优秀青年数量少,后备资源短缺。调查表明:不少农民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不高,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热情更为锐减,边远、经济落后村组尤为突出。就全乡的情况看,农民要求入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有下滑的趋势。部分小村达不到5名、大村达不到10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求,发展青年农民党员、选人难的情况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发展不平衡,分布不均的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党员队伍的质量和活力。党员发展几乎成了党员发展的“沼泽地”。

二、原因分析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客观环境的因素。一是历史原因所致。据统计,全乡农民党员中,“文革”前入党的有47名,占20%,而现在这批

党员正趋于高龄化。解放后至“文革”前这一时期,发展党员主要看重成份好、政治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文革”期间入党,则过分强调思想挂帅,政治领先,“知识越多越反动”,“越穷越革命”,致使这一时期入党的农民党员年龄老化和文化低有着明显“先天不足”的历史痕迹。二是大量人才外流。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思想比较开放的农村知识青年,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愿在村务农,纷纷外出务工经商、打工挣钱,离开土地,走出家门,到城市谋生求发展。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外流走了:如读书升学,考入大中专院校;外出打工经商;投亲靠友;参军当兵等。由于大量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劳力外出,而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不论年龄结构还是文化程度,都是农村劳动力中的佼佼者,是农村劳动力的精华。“现在从农村流动出来的大都是农村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人,或者可以将其称之为农村精英。”留下的大多是素质相对较差,缺乏打拼精神的青年。许多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本村较为优秀的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或经商,大量青壮年常年在外,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因而农村党员发展对象越来越难找,优秀分子越来越难选,出现了“提着灯笼也找不着”的局面。大批农村青年外流,给党员发展对象的培养选拔带来困难,入党积极分子偏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致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成为无源之水。党员发展难,尤其是发展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的青年更难。三是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基层党组织由于缺乏经济实力,既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又不能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好事,致使不少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向往党组织的热情大为减退。四是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讲实惠,不讲政治,想赚钱,不想入党,在政治追求上存在一些消极心态,认为 “入党吃亏”、“入党无用”、“入党不自由”等。五是发展党员优化结构的影响。在农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入党积极分子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部分优秀积极分子受发展党员优化结构的影响,形成长期列为积极分子不能发展局面,申请退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人员占有相

当比例。

(二)组织管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偏差。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加强农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农村以农为主,只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均迎刃而解,从而重农轻党,对农民党员的工作很少过问,无暇顾及。二是教育和管理滞后。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村组无论是对农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对普通群众的教育引导,普遍存在层次不分、方式方法单调、内容缺乏针对性的状况。在教育对象的层次上,男女老少、亦工亦农亦商“一锅煮”。在方式方法上,习惯于“集中上大课,开大会听报告”,读读报纸,念念文件,或者套用听课——讨论——总结“老三步曲”。在内容上,大都是“统一食谱”,千篇一律,不因人、因时、因需施教,出现供求不对路,学用脱节。管理上对如何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研究制订新的、分层分类的管理措施十分欠缺,比如:对流动农民党员、老党员、中青年党员、贫困党员等不同类型的党员管理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使管理流于形式。三是个别人为设阻。一些村党组织负责人妒贤嫉能,害怕优秀青年入党后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故意压制人才,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农民入党,有意设臵重重障碍,采取“拖、卡、压”等手段,将优秀青年农民拒之门外。这种人为设“卡”,堵塞了党员发展对象的重要源头,制约了整个队伍的优化。这也是造成党员发展对象短缺的重要原因。

(三)党员自身的因素。一些农民党员放松或忽视理论知识和文化科技知识的学习。有的认为,农民天生就是种田打工,学习既学不来粮食,又学不来经济,更学不饱肚子,视学习无用。有的自知文化水平低,但又认为年龄大,“庙修成来和尚老了”。有的对学农业科技知识还有点兴趣,而对政治理论根本打不起精神,长期“失学”。据调查,相当部分农民党员不知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是什么?分不清楚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区别。由于不重视学习,致使农民党员队伍“低、老、少、缺”的状况普遍存在,即“觉悟低、观念老、知识少、

技术缺”,面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步履维艰,甚至行为失范。

三、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针对农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改进队伍状况已刻不容缓。从当前的情况看,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第

一、改善结构,建立健全新机制。严格党员入口关,拓宽视野和渠道,把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吸收到党内来。制定规划,通过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高中文化补习,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参加自学等方式解决农民党员文化偏低问题。同时,强化年底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不走形式,对不合格的党员,及时作出严肃的处臵,疏通出口将其淘汰出党,使农民党员队伍始终保持肌体健康。

第二、提高素质,加强农民党员的学习教育。教育要突出重点,讲求方法,注重实效。教育内容上,着力解决好部分农民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薄、愚味落后、信奉封建迷信等问题;着力解决好一些农民党员政策法律水平低、应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功差、缺乏致富能力和本领问题。要丰富学习教育载体,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党员学习制度,使农民党员学习制度化;二是利用农村现代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使农民党员网上观看实用技术片,购臵、制作实用技术片,把好的实用技术片送到农民手中。建立党员远程教育科技示范点,通过以点代面、辐射周边,带动农民致富、快富,不断提高农民党员致富本领。三是强化“科技进村”活动,不断为农民党员送科技,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使农民党员不断提高科技致富能力。

第三、激励与约束手段并举,塑造农民党员的新形象。在激励方面,建立奉献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农民党员的政治地位,积极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给予老党员和贫困党员更多的帮助和关怀。约束方面,要建立以制度约束为基础、管理约束为重点、监督约束为保障的约束机制。要明确“两级组织、三个责任人”的职责,即明确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和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和村支书在党员队伍建设中的职

责;建立定期督查考核制度,并纳入党建目标考核中,实行每半年对乡镇党委党员队伍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作为评定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和支部书记是否称职的主要依据。

第四、构筑党支部坚强的堡垒,增强优化农民党员队伍结构的原动力。一要建设一个好的支部班子;二要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模范作用;三要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第五、建设高素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下降问题。一是强力实施党建带团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经常对广大青年团员进行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吸引优秀青年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尤其是农村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农村青年的思想实际,利用党员活动阵地,集中进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二是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积极分子在农村工作中的典型示范和引路作用,在工作中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进行培养锻炼,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党的先进性,加强对党的宗旨、党员标准的认识。三是各基层党组织要针对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状况,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把35岁以下一线青年农民作为教育培训重点,当作振兴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开展教育培训。同时党组织要指派素质高、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与他们结对子,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他们靠近党组织,特别要主动与致富能手,专业大户交朋友,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帮助他们早日加入党组织,壮大农村“双带”党员队伍。

第6篇:关于我乡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调查报告

上伍乡位于青县东南部,是典型的农业加工业型乡镇。近年来,乡党委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实施固本强基工作,农村党员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特别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发现,我乡农村党员队伍在改革的新形势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了党员先进性,损害了党的形象。现将主要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乡农村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全乡有党支部24个。其中农村支部15个,全乡共有农村党员人数663人,其中女党员31人占党员总数的4.7%。党员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党员105人,占15.8%,36-45岁的党员130人,占19.6%,46-54岁的党员101人,占15.2 %,55-59的党员105人,占15.8%,60岁以上的党员222人,占33.5%。文化结构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党员517人,占78%,高中、中专文化水平的党员135人,占20.4%,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党员11人,占1.7%。

二、我乡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及发挥作用状况

近年来,我乡广大农村党员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投身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在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学习和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之路等方面发挥了农村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较好的体现了农村党员的先进性。

1、带头转变思想观念。部分农村党员带头树立依托市场致富的观念、依靠科技致富的观念,带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时抓住机遇,闯出了新路。

2、带头学用科学技术。一大批农村党员带头树立“先富”观念,掌握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率先致富奔小康,并通过自己的示范,带领周围的群众致富。

3、带头勇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年来,我乡许多农村党员面向市场,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畜牧、水果等优势,发展复式种养,科学种田、科学种菜,面向城市服务生财,已经先富起来。这些“党员大户”利用他们致富的一技之长或多年闯荡市场的经验,当好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正确引导和帮助周边农户实现共同富裕。

4、模范履行党员义务,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大多数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表现较好,一旦组织安排了工作任务或遇到紧要时刻,如在防治非典、处臵突发事件的时候,他们的先进性就会体现出来,从总体上维护了党的形象。

三、我乡发展农村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党员队伍平均年龄偏大。一方面部分村党支部不能与时俱进地确定党员发展对象。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能按照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经济建设的新需要吸收社会各个方面的先进分子到党的队伍中来,致使党员发展难以突破党员老龄化的现状,我乡现有农村党员663人,其中35岁以上的558人,占到了84.2%。另一方面部分村党支部对发展党员工作存在错误观点。他们认为发展新党员会对自己的职位造成威胁,干脆不去发展党员。凡此种种原因,造成党员结构不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村内各项事业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大大阻碍了农村工作的开展。

二是农村党员文化水平总体偏低。部分村党支部对党员发展工作认识程度差,嫌麻烦、图省事,不愿按程序办事,直接影响了所发展党员的质量。全镇党员663人中,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2%,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不能为我镇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就拿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而言,现有农村党员大都停留在会使用、会操作远教设备的基础上,更有甚者根本教不会远程教育的

使用方法,没有真正起到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没有起到党员应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农村女性党员比例偏低。在农村发展党员过程中,由于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妇女党员发展比例偏少,直接造成农村党员队伍中性别比例不合理,农村妇女干部后继乏人等不良后果,制约了广大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我镇有妇女党员31人,仅占全体党员数的4.7%。

四是入党把关不严格。部分村党支部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之前,片面考虑其文化程度是不是高、是否能致富等表面现象,却忽略了表面现象背后是否有不合党章的行为,并没有严格考察其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和现实表现,从而使“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很容易使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混入党的队伍。部分村支部发展党员时受家庭利益和宗派势力的影响,无视党的组织原则,在确定入党人选时优亲厚友、拉帮结派,把发展党员作为自己扩大势力和延袭权势的途径,制造“党员家庭”、“党员团伙”。

出现以上问题胡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有时没有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我们虽制定了政策,发了文件,制度上了墙,文件发到了人手,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重视了抓经济建设,抓计划生育工作、抓社会治安工作而忽视了党的建设;重视了抓乡镇党员干部素质、抓党支部班子建设,而忽视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二是对农村党员疏于教育和管理。少数农村党支部不能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等,放松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忽略党员作用的发挥,村内工作既不向党员通报,更不向他们征求意见,使党员成了挂名党员,久而久之,作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逐渐淡漠,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逐渐失去感召力和号召力。少数村党支部对农民党员管理不力,缺乏必要的监督,使得一些农民党员利用手中的一些权力,以

权谋私,欺压群众,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使一些农民丧失了对党的信心。

三是放松了对青年农民的教育。当前,仍有个别村存在着党员活动无阵地,青年活动无场所,政治学习无资料,思想教育无人抓的现象,放松了对青年农民党员的基本知识教育,农村思想教育出现了“断档”,使一些青年农民思想较混乱,缺乏共产主义理想,认为共产主义遥远,入党吃亏,当党员规矩多、活动多、会议多、不自由、受约束,影响致富,少数青年农民对党认识片面,逐渐淡化了入党的愿望。四是发展农民党员的程序不够规范。少数基层党组织不能严格按程序办事,有的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上搞个人说了算,有的不经过一年的培养期就直接上报申请入党,有的在培养期内忽视培养教育,有的甚至不经过党支部大会就上报审批入党,从而导致少数乡村在发展党员中搞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了农民党员的质量。

四、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绝大多数基层党组织都能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农村特点的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但是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育管理缺乏科学性。受市场经济思想的影响,有的村党组织书记认为抓村务是“实”,抓党务是“虚”,不愿把精力放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未能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地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个别村未能很好地发展党员,新鲜血液得不到及时补充,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甚至出现党员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现象。二是教育管理缺乏连续性。有的村党组织平时不注重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不注意了解党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未能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等。有的村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没有得到较好落实,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党员教育管理缺少活动经费,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具体工

作一般是放在年终或检查时突击抓,学习文件、交流经验等工作均存在观望等待现象。

三是教育管理缺乏全面性。有的村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只重视在职党员,对分散不易联系的外出党员、农村无职党员往往很少顾及,有的甚至故意回避,工作落实不彻底,导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空挡,造成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偏向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

四是教育管理缺乏及时性。有的村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只注重解决党员思想上、行为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忽视了党员的思想品质、人生信仰、个人小节等方面存在的不易掌握或情节轻微的隐性问题,没有及时进行教育管理,致使个别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

五是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有的村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滞后,把教育管理等同于读书、念报、学文件等,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很少推心臵腹的进行思想交流,未能结合党员的具体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管理内容简单,方法呆板,学习效果不明显。

五、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创新表彰激励机制,优化党员利益导向。过去,对党员的考评履行义务是硬指标、激励是以精神奖励为主,忽视党员具有双重性,特别是忽视党员作为一个普通的生产消费者的本能需求,过分强调党员奉献特质。针对此种状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必须探索建立健全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党员表彰激励机制,真正让党员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和对等。

2、在强化责任上下功夫。健全责任网络,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年初签订的党建目标责任承诺书和年底述职内容,形成级级抓、层层管的良好格局。健全奖惩机制。要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宏观和指导性计划,对重点村、难点村单独下任务,重点推进。对完成指导性计划好的党委上级每年予以表彰。

3、不断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能力建设,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努力打造过硬的农村干部队伍。一是要坚持分级负责,分层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要注重典型引路。改进选人、用人办法,更新观念,采取多种形式选好配强有政治头脑、经济头脑、科学头脑和有组织领导能力、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能力的农村党支部书记。

4、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激发党员应有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提高党员的参与热情。党组织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党员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党内大事及有关文件要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及时向党员传达;对村上大事要主动找党员商议,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特别是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要建立激励机制,认真组织搞好“七·一”和年终评比,适当的时候组织党员到有政治意义、纪念意义的地方参观学习,或举办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增加党员之间的交流,联络感情,可增长党员见识,陶冶情操,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第7篇:农村无职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

农村无职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围绕这个目标抓好农村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特别是广大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我部组成调研组,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不同类别人员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对我县农村无职党员情况作了调研。

一、我县农村无职党员队伍的组成结构和基本现状的调查

经汇总统计,我县农村党员总数为名,其中,担任村干部、队组干部的共名,

占总数的.%;无职党员名,占总数的.%。在名无职党员中能够带头勤劳致富的有名,占.%;能关心集体事务、热心公益事业的有名,占.%;没有任何特长的有名,占.%。

经过我们的调查,我们认为,广大农村无职党员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能基本发挥表率作用,是推动农村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主要骨干力量,主要表现在: 首先,部分农村无职党员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或外出经商,成为农村致富的典范。在我县“双带”工程调查摸底中,我县已有多名无职党员创办了各类经济实体。他们敢为人先,他们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有前景的农业产业或外出经商,成为了农村致富的典范,为普通老百姓树立了榜样。而且,一部分无职党员在富裕起来之后,不忘乡亲,通过传授实用技术、致富经验等,热心帮助农民学习种养殖和市场经营,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带领一大批村民走

向了富裕,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其次,部分农村无职党员能心系集体,关心农村公益事业。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村无职党员,关心集体公益事业,在集资修路、发展集体经济、救助贫困户等方面带头捐款,处处体现与老百姓心连心,并根据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集体事务的研究和落实,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同时也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第三,大多数农村无职党员能以代表先进文化为己任,争做农村精神文明生活的榜样。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部分地区封建迷信和社会陋习也有所抬头,但大多数农村无职党员能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带领广大农民逐步树立起崇尚科学,破除旧传统、旧思想,树立讲民主、讲法制的新观念,在农民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年以来,

广大农村都是“各种各的地、各管各的田”,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场所和实现价值的舞台也有所减弱,而且,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无职党员的队伍建设带来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极少数无职党员已不适应时代要求,组织、党性观念淡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少数农村无职党员对这些变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产生了迷茫和误区。有的无职党员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讲经济效益,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什么事情都做好了;有的无职党员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无所寄托。 第二,一些农村无职党员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一些无职党员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无职党员,缺乏“带头富、带民富”的本领,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茫然不知所措,缺乏驾驭市场的能力,还习惯于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对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和技术,提高农业效益无从下手,不能起带头作

用,不能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第三,有的农村无职党员的家族观念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比较严重。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集体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是自己家族的利益和其它各种关系群体的利益,引起了群众的反感。有的无职党员头脑比较灵活,思想观念更新快,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致富手段也比较多,但他们只顾自己致富,没有按照党的宗旨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积极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表现得自私自利,没有起到模范作用。

二、加强农村无职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农村无职党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还是应当放在如何调动广大农村无职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如何顺时应势、创新载体、创新理念,使党员队伍建设不拘泥传统习惯,向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拓展。针对农村无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重新整合农村无职党员队伍力量,通过组织的重新设置和调整,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根据农村无职党员的分布情况和特点,重新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可以按照行业、年龄、专业等设置农村党组织,使具有相同特点的无职党员划归同一支部或党小组,从而提高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使组织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党组织在无职党员心中的威信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如我县洪蓝镇党委,在蒲塘村、三里亭村试点了按行业等,设置党支部、党小组,开展适合党员特点的活动,调动了部分党员的积极性。 第二,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激发无职党员的荣誉感。村党组织可以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和无职党员的特长、特点,推出勤劳致富、村务监督、财务监督、政治宣传、民事调解等岗位,由无职党员挑选,再由村民评定上岗,结合“七%26amp;;一”表彰活动,先考核,

后表彰。从而调动无职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村民中树立榜样,带动村里工作不断上水平。如我县东屏镇党委组织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比贡献”活动。在具体操作上,首先确定村务监督、计划生育监督、综合治理调解、勤劳致富、帮贫扶弱等个必设岗位,由广大无职党员对照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申报。也可在必设岗位之外,选报其他岗位。多人申报同一岗位的进行竞聘,也可由村党总支进行选聘,汇总后报镇党委审核,上岗党员由镇党委统一挂牌、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由村党总支每季度对上岗党员进行考核,对年底考核称职票不足%的上岗党员,第二年不再申报上岗。对考核优秀的党员上报镇党委,统一表彰。

第三,建立不合格党员“疏出”机制,畅通党员出口。建立一整套的不合格党员“疏出”机制,加大民主评议党员的力度,对那些政治思想观念淡薄、自私自利、

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无职党员加大“疏出”的力度,激发无职党员的紧迫感,让他们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纯洁农村党员队伍。我县东屏镇党委在今年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加大了对评议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劝退出党名,限期改正名。 第四,加强对无职党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化“双带”工程,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以镇为单位加强对无职党员的培训工作,要通过培训使农村无职党员掌握?门实用技术,使他们掌握科技致富的本领,成为农村带头致富的典范。进一步深化村干部“双带”工程,不断提高“双带”工程的影响力,将“双带”工程向无职党员拓展,充分发挥广大无职党员的积极性,带领更多的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务工经商,不断加快农民群众的致富进程。 第五,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身边人和身边事来教育广大农村无职党员。在深入学习李元龙同志先进事迹的

过程中,注意培养一批农村无职党员的优秀典型。注意发现这些更平凡的党员群体中的不平凡的事迹。加大对那些能处处体现党员先进性、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无职党员的宣传力度,树立广大无职党员同类人中的榜样,让他们学有具体的样板和标兵,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从而提升农村无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

第8篇: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分析

一、起因

1、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需要。当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有三方面因素:一方面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减少,党员队伍年龄呈老化趋势,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大量优秀人才未加入党的队伍,使党组织后备人才缺乏,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和能力。我镇有党员1488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344名,占23.2%,2000年全镇入党56名,2002年只有47名。第二方面党的影响面呈下降趋势,许多党员忙于生计,疲于奔波,经济利益凸显重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第三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滞后,形式、内容简单,各种宗教势力甚至FLG等邪教组织渗透加快,与党组织争夺群众,影响党的执政基础。

2、是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农村党员的制度,而且在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集中起来主要表现在党员的入口关难把,出口关难畅,制约力不强,面情党员、亲戚党员依然存在。党员管理较难,党员干部激励的多,制约的少,做多与做少,做与不做缺乏有效的监督。年底的民主评议也往往形式化,部分党员信仰退化,宗旨观念淡薄,不关心群众疾苦。有的思想空虚,精神不振,不思进取;有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对错误的东西不批评、不斗争,无故不参加党员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等。对尾巴党员、牢骚党员、三不党员缺乏约束机制。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按照区委要求,我镇正加快发展步伐,力争提前实现小康社会。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而党的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的保证作用,最终依赖于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一切需要我们党员适应时代要求,加强宗旨观念和党性教育,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保持先进性。

二、做法

这次调研活动于9月中旬在四个试点单位展开,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个村、一个企业、一个居民会、一个事业单位,共分调查摸底、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整改提高四个阶段,具体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为认真做好这次调研活动,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此我们专题分别召开了四个试点单位负责人和各支部党员动员会,讲清目的和意义,要求。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来统一思想、落实责任。镇党委主要领导和各联村、厂(单位)班子成员分别在动员会上讲了话,为顺利开展调研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其次,明确调研内容,我们调查不同党员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经济条件、工作岗位分布状况,排摸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党员思想现状和精神需求,重点是要客观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的主客观原因,找准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在如何增强教育管理针对性、有效性,增强党员责任意识,怎样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方面进行探索。

(二)调查摸底,分析党性。

1、座谈调查,走访摸底。首先在党员大会上下发了调查表格。内容涉及党员个人基本情况:包括职业、能力、年龄、文化、经济状况;第二部分是涉及本人对理想、信念的看法、党费交纳和党员基本义务履行方面情况。其次召开好五个层次座谈会,即支部书记和企业厂长、居民会负责人座谈会;普通党员座谈会;专业户或个体工商户座谈会;老年党员、困难党员座谈会;村民代表、企业职工、普通群众座谈会。再次进行走访谈话,对作用发挥先进和落后的党员;经济状况好和差党员及老年党员、流动党员进行个别走访、谈话,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内心真实思想,倾听他们的要求和呼声。

2、对照先进,剖析自我。试点单位党组织结合各自实际,利用各种载体,开展认真学习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如试点单位同岙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到嘉兴南湖参观红船,重温入党宣誓,唤醒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党员对照党章,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找原因,每人写一篇300—500字左右的自我剖析材料,开门见山,先剖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再提出整改措施和方向,尽力使每位党员从心灵上有所触动、有所收获。

(三)民主测评,落实整改。

各支部负责人和联村、厂(单位)干部认真走访了每位党员,进行交心谈心,加强思想上沟通。在充分准备基础上,召开民主生活会,大家敞开思想,坦诚相见,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既谈自己,又说别人,也对党组织提出合理建议,开展了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确保民主评议不走过场,然后进行民主评议,吸收部分村民代表、普通群众和单位职工参加人数一般在10名左右,填写党员民主测评表,当场收回。评议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档,将评议结果公开,并把意见反馈到个人,对评议先进党员要在精神和物质上进行奖励,对不合格党员根据情况作出劝退、警告等组织处理。对基本合格党员再进行一次谈话,听取整改意见,落实帮教对象和时间,从而纯洁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

三、调研结果分析

这次调查,对四个单位共发出问卷130份,占全镇党员数8.6%,收回117份,占90%。年龄在55岁以下63人,占53.8%,最大年龄79岁,最小23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3人,占36.8%,小学及以下文化54人,占46.2%,年收入3万以上21人,占18%,1万以下68人,占58%。

从调查情况看,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在区委的领导下,我镇的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党员队伍素质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一是党员的宗旨观念得到加强,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党员对共产主义信念坚定;8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信心。大多数认为党员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二是党员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调查显示,有91%的党员对中央“反腐倡廉”的力度和决心比较满意,有70%的党员一年参加组织6次以上,有95%以上党员认为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60.7%党员能坚持按月交纳党费。三是党员队伍素质有新的提高。党员普遍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认为党员自我修养很重要,党员不能信教的占80%。我镇坚持在党员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把党员管理工作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规范制度,注重实效,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还应重视存在的问题。

1、党员思想影响先进性体现。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党中未经过各级党校系统的培训。有的党员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很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对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在哪些方面认识模糊;有的党员对十五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大理解,甚至完全不理解;有的党员认为党的宗旨和宗教不矛盾,党员对自己所处行业职业道德满意度不高。这些情况表明,我镇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党员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2、党员的经济状况影响先进性的体现。调查中发现,个别私营企业党员对员工不够关心,职工应该得到的福利没有得到保障;有些农村、社区党员经济状况较一般群众差,在群众中缺乏号召力;有些老年党员生活困难,靠组织上照顾只是杯水车薪,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还有外出务工流动党员的增多,使组织上管理难度增加。

3、从严治党的力度不足,影响党员先进性体现。当前许多党员特别是老年党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治安相当关注,随着社会上落后现象、经济中的无序现象、党内的腐败现象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侵蚀着党的肌体,一些腐败案件的查获曝光,使部分党员产生错觉,认为这么多高官、大官都要犯罪,本人作为普通党员发挥作用有啥用。同时,社会治安的不尽人意,也导致部分党员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意,影响先进性体现。个别干部工作作风差、作风不实,不以身作则,不执行党的政策法规,也一定程度对党员产生负面影响。

4、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影响党员先进性体现。党要管党,关键是要逐步实现党员管理的科学化。这方面不适应表现在二方面。一方面党组织习惯于粗放管理,缺乏目的性、预见性、规范性,往往凭经验简单地看开了多少会,发展了多少党员,开展了多少活动,建立了多少制度。初级阶段的初级管理引发形式主义陋习,使党员管理仅仅停滞在浅层次管理上;另一方面党务干部素质不适应。由于部分同志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着“抓经济实惠多,抓党务麻烦多”的心态,应付差事,个别党务干部文化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跟不上,显得力不从心。

四、工作措施:

调查结果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让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1、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个体素质。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头脑,引导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须臾不可背离的理论依据,只有坚持这一理论指导,才能使党员管理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坚持每月一次党日活动的同时,可以让党员来轮流主持,一是变被动为主动去学习,二能提高综合能力和兴趣。

2、要找准载体,分类管理,凸现基层党员先进性。以党校为主阵地,对全镇党员实行针对性轮训,让各行业党员在各自的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首先是按年龄层次提出不同要求。老党员要凭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将党支部的决议向群众做好宣传,为组织分忧;协调解决

第9篇: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

调查与思考

张 化 强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强调:“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模范执行者,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培养一支素质高、本领强,在新农村建设中敢拼搏的党员队伍,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沙湾区调查,农村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参与不够。一些劳动力党员认为,新农村建设“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纷纷丢下妻儿老小外出打工,不但没有直接参与家乡新农村建设,反而把自己家庭留给当地党组织照顾。据不完全统计,沙湾区现有农村党员4355名,其中劳动力党员3919名。农村劳动力党员外出务工经商621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党员的15.8%。这些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党员远赴他乡打工,未能参与到原籍地新农村建设中去。二是能力所限出力不够。除去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外,留守在家的农村党员大部分属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和贫困党员。虽然他们能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缺本领、缺技术、缺信息、缺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作用发挥不大。三是怕担风险带头不够。一些农村党员小农思想严重,惯于过安稳日子,怕担风险,不敢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规模以上种养殖项目上。经调查显示,能够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以上种养殖业项目的农村党员仅有265名,占在家农村劳动力党员的9.4%。个别农村党员虽然尝试性地作过些投入,但由于规模较小、技术不过关、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失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敢搞种养殖业项目投入。

二、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不够的主要原因

(一)党员自身能力不强。据初步调查,沙湾区农村党员自身素质离新农村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年龄趋于“老”化。农村党员中,60岁以上1745名,占40.1%;59-36岁1954名,占44.9%;35岁以下656名,占15%。二是文化趋于“低”化。农村党员中,大专以上文化856名,只占19.7%;高中中专文化878名,占20.2%;初中及以下文化2621名,占60.1%。三是能力趋于“弱”化。大部分农村党员发展经济能力偏弱,能及时学习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约占30%。约有10%的农村党员处于贫困状况,根本没有农村发展的经济投入。四是思想趋于“淡”化。个别农村党员宗旨观念不强,怕自身经济项目发展起来后,他人跟着效仿抢市场,不愿意帮助他人发展经济。也有个别农村党员自身素质不高,“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二)基层组织建设不力。一是党支部管理松散。村党支部的松散式管理,导致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个别村党支部把党员管理权全权下放给党小组长,部分党小组长履职不到位,致使支部对党员情况不了解、去向不清楚。一些村党支部评先选优不民主,要么支部提名通过,要么按党小组分配名额,凭党小组长一句话,有的干脆在党小组长中产生,党员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了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二是支部对党员要求不高。个别村党支部对党员要求不高,认为农村党员要想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是不可能的,只要能过组织生活、能交纳党费、本人不违法乱纪、不给组织添更多的麻烦就行了。年终“双评”时“走过场”,把“评议会”开成“总结会”,对党员个人存在的问题不能开展严肃批评,碍于情面只讲成绩、提希望,没有把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作为“评议”内容,在个别村一些贫困党员甚至被评为“优秀”。三是支部发展“能人党员”力度不够。一些村党支部不注重在年轻人和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个别村党支部书记甚至怕失“位子”、丢“帽子”,要么不发展年轻能人党员,要么只发展亲戚、朋友、家族等“关系户”党员,有的甚至不发展党员,致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得不到有效改善,支部党员缺乏发展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三)乡镇党委重视不够。一是对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作用发挥的认识上有偏差。一些乡镇党委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乡镇政府的事,党员作用发挥好坏,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关系不大。一些乡镇政府则认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只要把上面的项目资金争取到位、把老百姓宣传发动好就行了,至于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怎样发挥作用、发挥哪些作用,都是村党支部的事,他们没必要过多的操心。二是对党员素质工程的投入上较薄弱。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党员的素质工程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必要的经费保障。一些乡镇认为,党员教育管理是花钱不见效的“亏本生意”,加之财政体制改革后,乡镇财政经费受到限制。因此,乡镇在党员素质工程投入上,除了区(县)划拨的党建经费外,自有经费不愿投入或“意思”性地投入“装门面”。基层党支部因缺乏经费而草草培训甚至不培训,导致农村党员素质能力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三是对党员在新农村建设素质能力的培训上欠力度。乡镇在抓农村党员素质能力培训上往往通过乡镇党委以会代训方式培训和依靠于村党支部自行培训。乡镇集中培训期次有限,普通农村党员参与率太低,只好将普通党员培训寄希望于村党支部;村党支部培训通常利用党员党日活动进行,同时由于授课人水平、能力所限,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方式简单,导致农村党员学无所获。

三、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系统工程。一是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农村党员能力素质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高素质强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乡镇党委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基础,区(县)委党校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补充。应在乡镇和区(县)委党校组建一支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可由乡镇和区(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具体落实一批对农村基层情况熟悉、文化程度高、政策理论水平强、讲演口才好的机关党员为乡镇党委党员培训专门教师和区(县)委党校“客座”教师。上级党委党校适时对乡镇党委和区(县)委党校师资力量进行“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提高其能力和水平。二是制定一个科学的培训方案。科学的培训方案是搞好农村党员新农村建设能力素质提升的基础。区(县)、乡镇、村结合本地新农村建设和党员实际,分别制定农村党员新农村建设专业知识教育培训五年规划、三年计划、方案,采取区(县)培训骨干、乡镇培训重点、村培训学员方式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培训。各级在实施农村党员培训时,事前要做好深入细致地走访调查,掌握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群众普遍关心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科学设臵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好培训。三是形成一种和谐的“学教”氛围。和谐的学习教育氛围是确保培训效果的基础。各级在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时,要改变以往的“理论灌输”和“以会代训”等传统方式,除有计划地开展集中培训外,可以组织开展党的农村政策宣讲会、新农村建设党员典型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和开办新农村建设“党员论坛”等,让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方式吸引党员,让农村党员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教育。对外出流动党员,可采取编发“手机短信党课”、邮寄学习资料、领导亲自“送学”上门和通过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上党课等形式进行教育。

(二)完善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体系。一是党建工作部署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衔”。区(县)委、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在制定党建工作目标时,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召开农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农村党建工作时,要挂上新农村建设“头衔”。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本地实际,着力解决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素质和能力方面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特别要把党员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作为重要课题,放到首要位臵进行落实。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对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及时调整和撤换工作不力、党员群众信任度低、考核不称职,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在返乡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和致富能人中定向定位培养年轻后备干部,适时把他们充实到村级班子。对一时无合适后备力量的村,实行跨村任职的办法予以解决。用好用活机关下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知识面广等优势,推动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党员发展,推行入党积极分子“社会评价”制,发挥乡镇机关“青年党支部”作用,杜绝支部书记说了算和只发展亲戚、朋友、家族等“关系户”党员或不发展党员现象发生,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党员队伍。三是党员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利用“党日活动”,抓好党员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严把党内民主生活会质量关,组织党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方位查找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民主生活会中查找的突出问题,支部要引导党员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畅通党员出口渠道,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发挥作用,经教育不改或整改无效果的不合格党员,要及时清除出党,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四是支部日常管理要体现新农村建设理念。把新农村建设理念贯穿于党内“三会一课”当中,把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灌输于党员脑海。建立支部班子联系贫困党员制度,从根本上关心贫困党员,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在抓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帮助他们找准发展项目、筹措发展资金,尽快脱贫致富,重树党员形象。建立定期走访慰问老弱病残制度,关心他们的生活、健康等状况,激励他们教育好家庭、子女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实行问题党员交心谈心制度,支部对新农村建设中有问题的党员进行交心谈心,了解他们作用发挥不够的主要原因,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参与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党员外出报告、专人联系、信息跟踪、定期汇报等,每年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基层党组织要召开外出返乡党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家乡新农村建设建议意见,动员他们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注重在年轻优秀外出党员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动员他们返乡竞选村干部,运用打工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健全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是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基层党建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初,区(县)委对乡镇党委、乡镇党委对村党支部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党建目标考核内容,进行量化管理。同时抓好平时工作督查,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和工作社会评价制度,确保党建责任人履职到位。二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区(县)按农村党员每年每人20元培训经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乡镇从自有经费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村党支部从村办公经费中列支部分用于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乡镇、村的县级领导干部和区(县)部门要积极为所联系乡镇、村解决党建工作的资金缺口问题。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吸引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加大社会治安软环境治理,杜绝黑恶势力和车匪路霸情况发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做好“支部+专合组织”工作,通过“党员农贷快车”,扶持现有在家党员搞好产业发展。争取国家相关新农村建设发展资金和扶持政策,出台产业发展项目奖励政策,激励外出党员返乡创业,积极投身家乡新农村建设。四是完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制度,各级党组织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营造争先进、学典型的良好氛围。区(县)建立50-100万元左右党内帮扶基金,出台新农村建设帮扶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发展经济,带头勤劳致富。区(县)级联系村部门发挥人才、政策、资金、项目等优势,指导帮助联系村党员进行产业调整,通过党员带头示范,推进“一村一品”特色农业。

(沙湾区委党校)

上一篇:群众路线教育长效机制下一篇:检测仪器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