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专业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技术专业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中药炮制技术是中医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产中药饮片的一门制药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作为我校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主修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必备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这种理念,尽量将理论知识精练,突出职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科学技术专业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摘要:该文以校本计算机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就业情况和存在专业能力不足进行分析,探索专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并进行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果,此为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专业能力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 ;培养

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带来广阔前景,但现实现象是我们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招聘单位也难招到满足其条件的计算机人才,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在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方面没有达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此,研究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具有现实的意义。

1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学生就业对口情况可以大概率反映学生专业能力,根据我院2013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来看,从事专业对口有50%左右,而从事与专业相近有20%多,还有小部分学生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而从学生参加应聘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对于部分专业理论不扎实、专业操作能力低的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困难,要费很大努力及周转才能找到一份工作。但对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况且选择机会也比较多。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毕业生专业能力是用人单位招聘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人单位非常的看重。因此,专业能力的培养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存在的不足

从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情况及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生都能掌握,甚至有一些学生还具有一定的程序开发能力,但与企业需求的专业能力的应用还是显得学生存在专业能力不足。

1)基本操作技能不熟练,专业操作能力不高。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够重视办公类软件、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缺少对其的操作和训练;而对系统安装与维护、硬件安装、网络组建、网络布线等方面实践也不够认真对待,动手能力不强,甚至个别学生制作不好网络水晶头,以至这部分学生应聘计算机软硬件销售公司时候没有办法录用。

2)分析程序能力及编写程序能力明显不足。由于学生平时少阅读程序,加上少上机调试和少编写代码,缺乏程序的分析和编程能力,导致实现程序功能时没有足够能力完成。

3)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不足。大部分学生由于专业技术不精,经验不够,有些学生仅停留在模仿课本例子的水平;有些学生在开发具有前后台程序时,只会进行前台界面设计,后台设计部分就不会了,或者在访问后台数据时却连接不上或访问出错,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总的来看就是其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不足。

3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具的专业能力

根据计算机专业培养人才类型的培养目标,从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去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是能力的表现和素质体现,是三者的基础。素质是工作的基本素质,具有的责任心。能力是核心,是人才特征的最突出表现,因此,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应着手培养具备的如下的专业能力。

1)有较强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能够熟悉软硬件安装及系统的维护,能组建网络、管理和维护等能力;

2)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应用能力;

3)具有较强的网络编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4)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5)较强的系统设计与开发以及维护能力。

概括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专业能力,分别是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分析思维能力、算法设计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

4 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从多方面对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进行探索和实践,从2010级和2011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看,成效是显著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有:

4.1 改革旧的教学体系,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

1)改革旧的课程体系结构,建立实用课程体系结构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将整个课程体系设置成五个模块,分别是“公共课”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其中“公共课”模块有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个模块。“专业课”模块又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模块。各模块的课程设置要体现该功能模块整个课程体系中所承担的培养任务。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体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等能力;公共选修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的能力,等方面的修养与能力;“专业学科基础课”模块是培养学生计算逻辑思维和学科基础知识等;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程序设计思想等;专业必修课模块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算法分析与设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能力;专业选修模块又设置“软件工程方向”及“网络工程”两个专业方向的不同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以便培养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实用的编程技术以及系统开发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就业需要打下坚实基础。实践课程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对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的技能以及加强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2)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扎实推进实践类课程教学

除了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外,我们还增加了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的比重,对应用型学科课程及专业课程都开设课程实验或课程设计,相对减少理论学时,加大学生对基本操作、综合设计类课程的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系统开发能力。

3)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要,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着重对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程序分析、设计等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除了更新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外,还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增加目前较流行软件开发工具,如C、C++、C#、ASP.NET、JAVA、JSP、J2EE、Android等开发语言,让学生学习以便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同时,我们还对课程设计中大项目,进行分小组完成,要求组内成员分任务合作完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2 培养学生扎实理论知识,为专业能力学习奠定基础

培养应用型专业能力人才,必须具有完整专业知识结构体系,那就必须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我们通过学科基础课模块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如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数学类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数学知识。通过专业基础课模块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如开设C++、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及算法分析与设计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分析、设计等步骤,并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来训练学生读写程序的能力。通过专业必修课模块的课程使学生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及步骤,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理论知识与综合设计能力,如开设软件工程、网站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编程等课程。

4.3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通过开设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综合实习、专业实习等环节加大对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的比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1)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基本操作能力是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包括办公软件、常用工具软件、硬件安装和系统的维护、局域网的组建、网络线制作及布线、网络的维护、常用图形处理和动画制作等使用能力,通过开设办公软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相应的课程和课程实习来培养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操作能力。

2)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算法分析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解决专业问题而采用算法;而编程能力是体现学生的编程能力强弱,良好的编程能力是作为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具备的。在校期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算法分析与设计能力、数据库的建立及编辑操作能力、模块化程序设计的理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能力、网络编程的能力、掌握C/S模式和B/S模式的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因此,我们通过开设如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JSP、ASP.NET等课程的实验及课程设计来训练学生实操能力。此外,我们组织学生参加每年的市级、省级软件设计大赛等,以便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与开发能力。

3)程序分析与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程序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课程设计和综合实习等实践课程,每个学期开设一至二门的课程设计或综合实习,除了要完成具体的程序设计外还要上交课程设计报告,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提高程序设计和开发能力外,同时也能提升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4)任务和项目驱动,培养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一个系统的设计和一个网站建立,这两门课程放到动态网页设计及网络数据库中进行,作为大作业考核学生开发程序的能力。经过10级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从学生毕业设计中看出这功效还是挺好的,学生综合开发系统能力显著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明显有所提高。

4.4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活动,校企合作可以做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局面,最近两年我系跟澳翔科技公司的合作,对学生进行Java、.NET、Android程序开发的培训,让学生参与项目的开发,学生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和系统开发流程等,学生专业能力明显提高,综合开发能力进一步的提升。

经过近两年实践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和途径等方面的培养学生是有效,能有效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

5 结束语

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需求,更多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开拓能力。我们经过了上述的方法和途径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专业技术有一定提升,但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技术普通应用,都要求我们时刻关注社会用人单位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完美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方法,以培养出适应用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学生。

参考文献 :

[1]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李春杰.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3] 吴庆涛.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4).

[4] 杨建良.试论信息技术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2).

作者:黄锦敬

第二篇: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课教学的思考

摘要:在計算机技术刚刚翻起浪潮的二十一世纪初期,很多的职业技术院校以及本科院校为吸引学生和长期发展都开设了很多有关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专业类课程。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革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类的课程在社会影响力方面逐渐减弱,而且新型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使得此类专业课程的进展受到阻碍。为突破瓶颈,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难,就业低的现象,实现计算机专业的长远发展,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思维,实现教学改革。

关键词: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思考

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市场目前已接近饱和,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市场硬性需求正在逐渐减少,由此一来,各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常年招生不足,男女比例差距大,使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招生和就业两个市场都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但是,近年来,新媒体兴起,适应新时代环境的计算机技术正在不断迸发出生机,各大高职院校应当看清现在的形式和走向,设定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任课教师应抛弃旧思想,与时俱进,共同促进计算机教学革命,使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新的生机。

一、从任课教师方面着手

(一)加强教师的学术研究和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理论的适应范围有限,很多的计算机技术仅适用于3-5年之内的范畴,超过这个范畴就会有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来取代。此外,计算机型号和产品更新也是一个源源不断的创新过程,产品一旦停止创新和更替就代表着将于时代脱轨,所以,不仅计算机产品会有不定的更新时间,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原理、理论知识都会随之增加、更新、改变。因此,这就对于从事计算机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提出了跟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更替自己大脑中的知识库,增加新知识的储存,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趋势。想要提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改革,教师就应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研究,时刻留意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和变化,加强对于计算机知识的研究,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学能力。只有在自身知识储备量充足,专业知识过硬的前提下,才能灵活的运用教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得游刃有余,吸引学生目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教学改革的前提。

(二)教师应当努力提升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校任职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任课教师都会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工作和集中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教职工做和计算机专业保持热情,关注计算机技术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产品动向,熟悉多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运行和操作方法,这些不仅是教师充实自身专业储备的基础,还是教师解答学生困惑的基础。其次,教师还应当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掌握灵活。在很多时候,教学工作需要很大的灵活性,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当有最新的计算机科研成果问世的时候或者有新的计算机理论的时候,教材是不能及时的进行更替的,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对教材的充分把握,引导学生学习,灵活的驾驭教材,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淘汰旧的教学体制

(一)提高创新意识,转变教学态度

科技是第一发展力,但是科技想要始终保持其先进性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科技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也是如此,根据计算机技术的新旧更替周期基本可以确定计算机技术的更替时间为3-5年,或者更早,因此,教师更应明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中,专业的稳定性是不可能长久不变的,这是其学科性质决定的,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不断变化着的。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教学知识,使得新旧知识混淆,就会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混乱,对于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进步都会造成阻碍。在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方面,不论是以小组为单位,还是团体教学,还是逐个教学展示等教学方法,都应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前提。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应以学生人人能听懂,人人会操作为基础,例如以往的投影展示操作教学、教师控机教学模式等都可以继续沿用。其次,要想进行教学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提高自学能力,时刻关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变化,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嗅觉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当今时代,是全媒体时代,网络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和互联网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资讯,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了解计算机知识,和科研信息。这样既能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丰富自己的见闻,同时,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也更加符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特点。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性质与其他学科的性质稍有不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更强,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动手能力,理论知识相对次要。因此,在以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往往采取一课一练或者一课多练的形式进行就学,要求学生掌握当堂课掌握的操作技能。但是这种就学方法相对零散化,学生学习之后如果不进行联系就会很容易忘记,导致以后在进行类似操作学习的时候出现衔接不畅等现象,给教学工作到来困难,也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应当教学方法着手,改变传统的一课一练的教学模式,改为单元型教学模式。在教材中往往会出现教学知识零散的现象,相似操作类型的教学任务有时会横跨多个单元,这要在上一步骤的教学任务过去多时之后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操作,很多学生会遗忘或者出现混乱的想象。因此,将多个相似的教学单元进行汇总,进行单元化模块教学,教学过程由浅入深,更能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该项操作步骤。

2.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虽然是面对的一整个班集体进行教学,但是也不能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习惯各有不同,教师应当注意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多询问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对于本单元学习的疑问和建议,及时修改教学方法,根据各个班级的不同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3.現阶段,很多的学科都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了一些调整,部分学科提出“教学方法生活化”的新型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相关情景相联系,教学时间内容更加贴近生活等形式来强化学生的理解,使教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让学生将学习与生活建立更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方式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也可以运用此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之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运用也无处不在,想要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生活、工作甚至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并非难事。因此,教师在举例或者布置操作作业时可以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加强印象。

(三)搭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每一个高校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需要依时依势而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实践教学内容是其中的一部分,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推动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成。在实践教学当中会设计有多种实验类型,以适应不同的课程要求,能够体现该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展现课程的实践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几部分。其一开设课程设计,分为独立和综合课程两种。其中独立课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包括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等方面。而综合课程则是与其他课程息息相关的,体现其共通性,如计算机原理综合课程。其二,开设课内实验,课内实验要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平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便在进行试验时提供理论支撑,培养学生课内实验的实践能力。其三,开设独立实验课,以实践为主导,老师进行技术指导,根据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的学习与社会化服务结合起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接受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等。因此,根据其专业性质的需要,专业要求更多的倾向于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操作作业为多。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再掀高潮,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有增长的趋势,因此,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社会化服务结合起来,多进行社团联合、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更能帮助学生熟悉操作步骤,存进教学革新。

(一)组织社团联合,校内服务等实践活动

在校期间,学校学生会自发组织各种的社团或组织,学生可以参加具有专业性质的计算机社,在社团内多为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或者计算机技术高超的学生,学生在课余时间还可以在社团中学习延伸知识,了解更多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寓教于乐,这也是一种增强学生操作技术的方法。其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加注重操作性,动手能力,教师或学生可以自发组织校内服务,利用周末或其他课余时间,在学校内建立固定摊点,帮助师生安装软件程序、调试系统、解决师生困惑或者进行简单的电脑维修工作,这样即可以帮助学校师生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传统的教学能让我们熟练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但疏于实践锻炼,以往在这种培养体系下毕业的学生很难再企事业单位中找到合适的岗位,甚至很难适应实践性强的社会工作,需要一段长时间的磨合,这对于应届生来说是很吃亏的。实践的作用显而易见,实践能让我们锻炼出一双巧手和灵机应变的头脑,并用实践得来的经验开疆拓土,开创属于自己的新世界。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所占比例,了解实践教学对于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发掘学生的研究兴趣等方面的作用。在计算机实践教学当中,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实验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老师可适当的提点,通过触类旁通让学生找到实验中的闪光点,提高其动手能力,使其养成正确而高效的试验方法。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站和计算机销售中心、软件开发公司等的小型合作活动,使学生更多的切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了解真正的计算机技术需求市场,感受计算机技术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身能力,还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意义和人们的需求,找准学习目标。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为学生提供工作实习的机会。教学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观念对师生、社会的影响,更在于重新唤起学生和社会对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信心。

(三)设置应用型课程,加强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

社会的发展超乎我们常人的预料,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地提高,不仅是知识水平,丰富的实践技能同样是硬性标准。要想单纯依靠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除了扎实的知识素养,还要确保自己能够了解把握行业的最新动态,接收行业的最新消息充实自身。应用型课程的设置要求培养复合型适应社会的标准化计算机人才,交流、公文写作能力、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水平这些都是标准化人才的必备技能。基于此,学校应尽可能较少一些公共课程的开设,或者是将一些不必要的课程进行整合集中授课,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安排更多的实践,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效率。

学校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新的课程设置时,还需要考虑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多的实习基地,校企培养模式虽然会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殊途同归,二者可相互借鉴交流,取长补短,保证学生有定向的实习去处。这样学生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去,巩固所学,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且招聘人才困难的处境。当然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也很重要,学校也需要加重视,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是学生能否成才的重要一环,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创建,提升其学术水平。

结论: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自发明以来,一直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着各种各样的便利,并一直为社会的发展助理,成为社会发展延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逐渐受到更多行业、人群的青睐。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是不变的号角,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应该相应时代的号召,及时的转变陈旧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前进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栋,曹睿卓,刘建勋. 基于研讨式教学的课程设计改革研究——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02):36-38.

[2]王育坚,孙悦,曾桐,等. 专业评估对促进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作用[J]. 计算机教育,2018(02):82-83.

[3]张红祥,海小娟,梁宏倩. 地方院校转型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与实践——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2):83-84.

[4]刘路路,范庆春,谢飞. 以“嵌入式”培养为特色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11):57-59.

[5]李攀,黄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GIS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 科技资讯,2017,15(20):172-173.

[6]申浩如,彭晓源,王震江,等. 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教学改革探索[J]. 昆明学院学报,2017,39(03):124-125.

作者简介:王萍,性别:女,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87年出生,学历:本科,职称: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NO:2017SJGLX636)。

作者:王萍

第三篇: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中药炮制技术实践考核的改革与探索

摘 要:中药炮制技术是中医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产中药饮片的一门制药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作为我校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主修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必备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这种理念,尽量将理论知识精练,突出职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从根本上提高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的中药炮制技能水平,加强对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的中药炮制技能考核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严格的考核,能够显示学生的真实技能水平。

关键词:高职 中药炮制技术 实践考核

本文通过探索研究,将传统的单一的技能考核改变成两站式的多元化技能考核,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炮制技能的热情,加强了带教老师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了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的技能综合水平,促进了教学相长,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真正地顶岗,彰显职业教育的优势。

1.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

学生的中药炮制技能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因此教师自己要具备过硬的中药炮制技术本领,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教师的中药炮制理论知识的把握尺度和实践技能的熟练程度决定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及考核成绩。

1.1编写教材提高业务能力

通过编写实践指导用书,教师需要大量地查阅相关书籍、总结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从网上下载大量有关资料、根据学校课程标准反复修改和整理,让教师在心理学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上、知识面的拓宽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1.2参观相关兄弟院校

积极组织与兄弟院校联谊,学习并借鉴各自的经验,交流各自的宝贵建议,分享各自的实践考核模式。促进兄弟院校相互进步,建立完善实践技能考核体系。

1.3利用假期深入企业实践

高职院校教师利用假期时间深入、了解中藥炮制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学习中药炮制专业在生产实习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教师在每学期的假期深入中药炮制企业实践,让教师的自身水平真正得到提高,这样中药炮制实践考核的质量也会随之提升。随着企业的理念和技术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案也要随之更改,实践考核内容和方式也要随时调整。

2.中药炮制技术实践技能考核的内容

2.1中药炮制技术实践技能考核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的中药炮制技能考核是体现学生的实践技能质量和管理实践教学重要环节,为了加大对学生中药炮制技能考核的力度,全面地评估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的成效,并迎合中药炮制企业的最新技术和理念,我校修改了对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的中药炮制技能考核的方式和内容,改革且建立了中药炮制技术两站式多元化的技能考核形式。经历了两学期的实践教学后,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技能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一线教师教学的责任心并为教师提供了教学信息,提高了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

2.2中药炮制技术两站式多元化的技能考核形式

2.2.1组织与管理

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在教研室主任的带领下,教研室各相关教师共同协助、组织并参与考核管理。

2.2.2考核人员要求

中药炮制技术两站式多元化的技能考核由教研室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作为主考,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考核人员,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聘请中药炮制企业的资深专家担任考官。每学期考核之际组织考核人员对考核方式、评分标准、分值分配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

2.2.3考核地点设置

校中药炮制实训中心实验室、实训车间等场所。

2.2.4考核时间

每学期结束前一周或前两周内完成。

3.中药炮制技术两站式多元化的技能考核实施过程

3.1参加考核的对象

开设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的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学生均为中药炮制技术两站式多元化的技能考核的对象。

3.2考核的实施过程

每站考核以“二对一”的模式来进行,也就是两名教师考核一名学生,每站的考核时间规定为10分钟左右。

3.2.1第一站考核

在校中药炮制实训中心实验室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有让学生认出自己所炮制过的中药材名称,说出中药材的炮制规格、操作要领及炮制作用。

3.2.2第二站考核

安排在实训车间考核,由学生自行抽签决定考核的中药材。在规定的时间内考核学生的操作规范性,使用辅料的准确性,炮制规格的标准性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评。

3.3.3考核评分原则

学生在考核结束后,考核教师当场给予评分,评分标准为:各站满分100分,各站得分大于60分小于90分者为合格,大于90分者为优秀;如果两站中有不合格的,须进行该站的补考。最终考核成绩以各站的考核成绩、实训报告成绩以及平时表现成绩来合理分配计算,实践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理论考试。

4.存在状问题与改革措施

4.1建立相对标准的考场

有一个良好的考核环境,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现在的校中药炮制实训中心实验室、实训车间都是租借的,与学校有一定的距离;这给每次组织和管理考核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新校区专门建设了校中药饮片厂并设立了仿真车间、仓库等,同时还会增添一整套完整教学设备。这些将给学生核带来较为理想的环境,今后以中药炮制工艺流程为主线——多站式多元化的考核形式进行考核,考核的质量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4.2组建高技能高水平的考核教师团队

中药炮制技术两站式多元化的技能考核质量的高低,与考核教师自身技能水平和责任心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资质高,实践技能过硬,在考核过程中能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学生考核的结果不尽人意,通过考核学生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考核的质量。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个别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或者自身的技能水平不足,没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或者出现送分的现象。因此考核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技能水平并加强考核培训。

作者:范晓东

第四篇: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外语课程教改探讨

[摘 要]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外语是结合专业知识而开设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涉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大量词汇、习惯表达等。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可以从授课重点、学习规律、授课方式的改革及教材建设方面对课程教与学的改革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采取专业外语与专业课的紧密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外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

英语是我们进行国际交流的一种语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外语是结合专业知识而开设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涉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大量词汇、习惯表达等。要想获取专业信息,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就需要与国内外专家进行更多的交流或参阅相关的专业文献。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领域的很多前沿文献和资料都是用英文书写的,因此懂得专业英语,能够精读专业方面的英文文献,才能及时了解国外的动态,吸取其先进经验。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专业英语是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掌握前沿知识的基础。然而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这门课程被当作一门边缘课程来看待,学生觉得不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兴趣不高。

笔者结合自己对专业外语的教学实践,分析本专业的专业外语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提高专业外语的教学效果,对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专业外语作为国内外专家交流的平台,是大学生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基础。专业外语是学生学完基础英语,掌握一定专业课程后开设的针对本专业的应用英语。为了达到应用效果,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词汇,区别单词在基础英语与专业外语中释义的差别,熟悉专业英语的语法特征以及习惯表达法,学生要在专业技术方面具有英语听、说、阅读、翻译、写作的能力。考虑到专业英语涉及内容的专业性,该课程一般由专业课教师担任。目前,本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1] [2]

(一)学生现状

当前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学,学生的基础外语词汇量掌握得不错,语法也精通,但是学生对专业外文参考文献却无法正确理解单词或短语的意思,因此其在进行外文资料的翻译时词不达意、错误百出。例如“fault”一词,在基础英语里是“错误”的意思,但在本专业却是“断层”的意思。

由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外语属于选修课,学生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加之语言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师资现状

本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对教师的英语能力、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的要求较高,是专业知识与外语的有机结合。基础英语教师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知识了解较少,无法用基础英语准确表达专业意思。目前,我院的专业外语教师一般由专业课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师虽然专业功底深厚,但对外语教学方法与规律知之甚少,且大部分专业外语教师均为年轻教师,流动性较大,因此专业外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三)教学内容现状

目前专业外语教材的建设落后于专业发展的需要,公开出版的教材较少且不具有通用性,有的教材内容落后,信息陈旧,没有涉及最新的专业技术。这些教材从内容广度与深度、词汇量的提供角度来看,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3] [4] [5]因此在专业外语教学时,教学内容一般由专业课教师选取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外语教材或文献,其内容较窄。

(四)教学方法现状

现在的教学形式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先背一些专业词汇,然后由教师或学生逐字逐句翻译原文,课堂上学生在书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一些生词的汉语解释,课后如果不及时复习就会生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仅仅停留在对文献的翻译与阅读上,而对专业外语与普通外语的不同语法特点、习惯表达、用词特点等翻译技巧涉及太少,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外语表达以及精读外文资料的目的。

对专业外语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调枯燥、学生习目标不清楚,造成了教与学的标准不清晰,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读懂专业资料,积累一定数量的专业外语词汇并能够将把中文文献翻译成较地道的外文,即外文资料的读写和翻译能力是该课程的主要任务。这需要教师在阅读和翻译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要掌握专业词汇的习惯表达。同时,为了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够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的报告,并能进行简单的学术交流,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

(一)教学内容建议

教材中涉及的知识较为基础,且教材、专著中的知识更新时间较长,而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则更能反映科学研究的前沿。因此,教师除讲授专业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可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教师在教授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外文知识以及表达方法后,可适当讲授最新发表的论文。教学内容要有循序渐进性、系统性、完整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学好专业外语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挑选一些经典的、涉猎内容广的、实用的论文进行讲授,让学生对学科的发展有一定认识,同时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为以后的研究方向做准备。

专业词汇是专业外语学习的基础,所以专业词汇的讲解与理解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外语中有大量特定的句型和习惯用法,掌握它们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词汇的学习有两种途径,一是让学生背单词,二是在学习文章与句子中学习单词,后者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用专业术语描述专业内容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建议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外语是基础外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因此,专业外语的教学有别于基础英语教学。教师应充分了解专业外语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术语、专业习惯表达,多读专业资料,通过专业外语来学习专业知识。

同时,考虑到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时数少的特点,在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标出其专业词汇的英语意思,以及个别习惯表达法,这不会耽误专业课的教学,但是能提高学生掌握理解专业词汇的效率。

关于学习专业词汇的建议:1.采用滚动循环的方式背单词,如第一天背十个单词,第二天复习前一天背的十个,再学习十个新单词,第三天复习第二天最新学的十个单词,再学习十个新的单词,以此类推。学习完一轮后,重新开始学习,直到完全掌握;2.在学习文章中学习单词,大声朗读课文,用过声音加强对新词的记忆。

关于增强读写能力及听说能力的建议:1.在课堂上以讨论、问答以及演讲、小组竞赛的方式活跃气氛,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对话,针对某个专业知识点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适当运用多媒体播放与专业相关的外文视频,增加学习的趣味性;3.让学生背诵几篇经典的文章,增加学生的语感;4.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性。

大学是每个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学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种种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兴趣之上。我们相信,在兴趣的驱动下,没有什么事情是干不好的。语言学习本来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如果在教师有心并且悉心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学生对专业语言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那么我们可以预见,这将极大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逐步与国际接轨。兴趣的建立在信心之上,我们可以从让学生记住一个单词、看懂一个句子、背会一个段落开始,逐步建立学生对专业外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结束语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外语是本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学生了解并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国际专家交流的基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外语基础。通过本文提出的专业外语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以及各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有限时间内定能达到专业外语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陈莉娜,贾国欣.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探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75-77.

[2] 孙伏.工科《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6):349-350.

[3] 宋怀庆.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建议[J].科技文汇,2009(1):166-168.

[4] 刘永光,朱靖.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176-177.

[5] 田海波,寇发荣.工科类专业外语教学模式[J].时代教育,2013(3):114-115.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唐文

第五篇: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探讨

摘要:高校毕业设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本文依据目前我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分析了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思路,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毕业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水质科学与技术;改革;探讨

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等基本理论,具有给排水系统工程规划设计、工业用水系统的水质净化与调节、废水处理与回用等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给排水管网系统工程设计、给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设计、水质监测与控制、废水深度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以及在相关企业从事生产运行管理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工科高校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本科教学阶段中,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学生由学校走上社会的关键时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目前,国内共有四所高校开设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分别是武汉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1]。我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5年经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审核研究,同意增列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通过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我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被社会公众认可,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是建设不久的新专业,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毕业设计也是我们亟须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论文对2015届本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思路。

一、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可以分为设计和论文两大类,设计类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给水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的设计计算;论文类有各种废水处理效果的试验研究、湿地微生物群落和氮磷含量研究、天然湖泊水环境质量研究及其他专题研究等,选题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因此,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可供选题的范围非常广泛。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届毕业生共37人,毕业设计题目分类、选题人数和所占比例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绝大多数是试验类题目,这些题目与本专业老师的科研课题是紧密相关的,课题内容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及自拟课题。设计类题目非常少,只有4位同学。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年有了第一届毕业生,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缺少相应的经验,这也是造成毕业设计选题种类不平衡的原因之一。从指导老师师资力量分析,水质科学与技术教研室是刚成立的,截至2014年12月分配毕业设计任务时,教研室内仅有4位老师。因此,37位学生有4位指导老师,每位老师平均指导9个学生,每位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偏多。2015年毕业设计共15周,进度计划总体框架为:第1~4周熟悉研究课题,完成英文文献翻译及开题报告;第5~13周进行毕业设计的主体内容研究,并撰写毕业论文;第14~15周教师评审和论文答辩。毕业设计期间,每周教师指导学生至少一次,检查目前进度及后期存在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指导教师按时填写指导日志,学生按时填写周进展。

二、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选题种类失衡。目前的毕业设计题目中绝大多数是试验类的,占81.1%,这些题目主要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紧密相关。我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部分专业教师为年轻的博士,参加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且缺乏工程实际经验,因此给学生选择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是与自己博士期间科研课题相关的,这些试验类的课题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这些题目缺少一定的工程应用背景,不能结合实际工程。因此毕业设计选题种类失衡,导致毕业设计没能很好地体现本专业的特色。

2.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足,指导环节薄弱。水质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目前共四名专职教师,2015届毕业生共37人,每位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人数在7~11人左右,虽然给每位学生也分配了第二指导教师,但主要的指导工作还是第一指导老师完成。指导教师在指导多名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要承担较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致使指导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3.学生精力投入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根据我校的教学计划,第8学期的1~16周为毕业设计时间,而这一阶段是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时期。目前,高校就业竞争激烈,对于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来说,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解决就业问题,还有些考研同学参加研究生复试,有些同学参加国家公务员或省公务员的考试,有些同学为了找工作而提前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占用了大量的毕业设计时间,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除了投入精力不足之外,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学生根据多年来无论毕业设计质量高低最后都能通过的现象,想当然地认为“毕业设计不卡人”,从而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同时指导教师也为学生求职着想,放宽对学生的要求,降低毕业设计难度。

4.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答辩有待加强。学校和学院近年来针对毕业设计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按照毕业设计管理规定中的执行,很多情况下指导日志和学生周进展的填写是应付工作,不能按时完成,采取后期集中补写。对毕业设计的初期、中期检查不够严格,未做好检查情况的反馈工作。

三、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思路

1.强化实践教学地位和选题的工程实践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正确认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对学生运用知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可将平时教学中的课程设计、课内实验或实验周中的相关实验课题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选定合适的设计题目,这样既可以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还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毕业设计题目与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他们可以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学能力完成毕业设计,给予他们信心。

2.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学校目前的教学进程中,毕业设计在大四下学期的1~16周,从我院很多年的毕业设计教学情况来看,16周的毕业设计偏长,设计内容安排不紧凑,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学生从一开始就不抓紧时间,散漫情绪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改掉,致使有些学生把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仅集中在最后6周,这样也会大大影响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完善过程管理、严格答辩程序。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是决定整个毕业设计工作成败的关键。毕业设计初期,教师出题结合课题、大学生创新、工程实践及应用等方面,严把出题关和选题关,做到因材施教,对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课题设计有所不同,尽可能地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能力,确保学生得到实际的锻炼。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随时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实验相关的药品是否到位,明确下阶段的任务,并按时填写指导日志,督促学生按时填写周进展。

学生答辩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从个人对课题工作的总体介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图纸的准确性、数量、质量)和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等方面给出学生的答辩成绩。答辩过程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对没有完成毕业设计或完成的毕业设计质量较差,将不允许其参加答辩。第二个环节是在答辩过程中,除考查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对于第一次答辩不及格的学生要求进行第二次答辩,第二次答辩后仍然不及格的学生,不予通过,要求其重修毕业设计。同时为督促在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学院组织低年级的本专业学生参加旁听,以利于低年级学生熟悉答辩流程,同时毕业设计不予通过的真实例子可也促进低年级学生认真学习,树立良好的风气。

四、结语

毕业设计是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训练,是高校本科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论文综合分析了我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地位、强调毕业设计课题的工程实践性、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完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严格答辩过程等一些改革思路,希望能不断提高我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旭,徐进.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讨[J].时代教育,2014,(19):11,15.

[2]郑珂.《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2009,(3):338-339.

作者:孙晓旭 徐进 关庆庆

上一篇:客户服务论文下一篇: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