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频次作用与二语习得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乔姆斯基“语言学习先天论”的淡出,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理论逐渐兴起,而频次作用也重新成为二语习得领域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许多新兴学科都开始承认,正所谓孰能生巧,频次在语言学习中起着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频次相关理论概述

2002年剑桥大学出版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杂志中,Ellis就频次作用及其对二语习得理论的启示进行了集中探讨,其主要观点阐述如下:

首先,语言学习以范例积累为基础,即学习者从存储在大脑里的无数范例中,抽象出以频率为导向的语言规律。这一观点,与教学中所提倡的“自下而上”学习模式颇为吻合,即通过学习实践归纳出一般结论,从实际的实例到抽象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学习者经过自我思考与创造,往往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其次,语言学习是一种联想学习。学习者通过分析语言输入的分布特征,在无数的语言表征之间进行联想、建立联系,从而总结语言规律。最后,Ellis强调频次对语言习得的重要作用。对某一语言项目的反复操练可以使语言知识强化,从而使学习者对知识体系形成长期记忆。正如同学习乐器一样,只有不断地重复练习,才能达到脱谱演奏、全神投入的效果。

3国内外实证研究概述

随着频次这一话题重新回归二语习得领域,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也开始慢慢展开。其中有关频次作用的研究,涉及到二语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

Jensen & Vinther(2003)对84名丹麦大学生进行重复三次的听力测试后,发现频次对学生的听力理解有积极作用。除了听力理解方面,国内的陈桦和孙欣平(2010)考察了听觉输入对英语韵律特征习得的影响, 发现反复的听力输入对学生韵律结构的掌握影响显著,而口语输出频次则不然。两项研究说明,输入的增加使得学习者关注的信息要点增加,使学习更加全面。

对于口头表达的层面, 研究者旨在探究频次对语言流利性、准确信、复杂性等方面是否有影响。许多研究者采用Nation(1989)4/3/2练习法来检测口语产出的流利度和准确度,普遍结果显示口语水平随着复述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有关频次与阅读的研究,通常会联想到Samuels(1979)提出“复读法”。受试者在重复阅读中,流畅度和理解率都有所提升。之后也有很多学者利用“复读法”进行实验研究,普遍发现频次可以提高阅读流畅度和理解率(Gorsuch & Taguchi, 2010;Taguchi,Takayasu-Maas & Gorsuch,2004)。

Charles(1990)曾指出写作具有循环和反复的特征 ,这一点其实与练习频次的作用颇为相似,研究中也发现重复写作确实对学生作文质量有帮助。例如Perin(2002)的研究中考察了练习频次和写作的关系。学生在两次重复写作之后,衡量写作的五项指标中有四项进步幅度明显,表明频次有益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些国内的学者也尝试探讨了频次与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周丹丹(2011)做了一项为期九周的实验,受试者分别在第一周、第三周和第九周围绕同一话题进行写作。测试结果表明,学生作文整体水平在三次重复写作中有明显进步。

据以上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 频次作用对二语习得各个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在外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频次作用的积极影响,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听、多练、多读、多写,在反复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更全面的掌握英语的各项技能。

4结语

简言之,相关理论与实验研究都显示,频次对二语习得的作用不可小觑。正如Ellis(2002)指出,要构建完整的二语习得理论,不能没有频次研究的一席之地。当然,学习语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都会影响语言的习得效果,而频次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子。至于如何有效地、最大程度的使其发挥作用,需要研究人员长期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摘要:频次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一直是语言研究者们热论的话题之一。本文从理论背景、实证研究等角度,分析梳理了频次作用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旨在探讨如何使频次在二语教学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频次作用,二语习得,教学

上一篇:石油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要素分析下一篇:浅议“90后”大学生的责任感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