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需求分析

2022-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人口占多数, 要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必须提升农村经济活力, 借助金融市场发展, 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因素, 农村经济要发展, 需要农村金融的持续输血。农村金融主要以降低农村宏观资源配置成本和微观交易成本的方式对农村经济增长做贡献。有金融专家表示, 多年来农村金融虽屡经改革但仍然问题重重, 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现在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 十分重视农村金融建设, 把“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作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并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这使农村金融制度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一、农村金融体系的供需分析

1. 农村金融制度供需与交易费用

经济学家科斯最早提出企业制度的存在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科斯认为, 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 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科斯指出:“《企业的性质》对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 已经明确地将交易费用概念引入经济分析中。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 我引入交易费用用来解释企业的出现, 仅此而已, 别无他图。”可见交易费用概念在制度起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农村经济具有先天的脆弱性, 农村交易条件的恶化和金融市场上交易费用的障碍, 这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所必须面对的大的既定的客户环境和发展环境。而在当前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下, 农村金融体系却无法面对和承受, 从成本—效益分析原则出发, 日益退出农村金融市场。金融先天的嫌贫爱富和日益凸显的马太效应在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彭兴韵 (2002) 指出金融发展中既存在外生约束又存在着内生约束。内生约束是指金融市场的贷款者甄别不同借款人的风险特征需要耗费的成本, 尤其是信息成本。笔者认为, 现行的农村金融制度下, 由于信贷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一系列问题, 最终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上高昂的交易费用, 这也应属于内生约束的范畴。如果不能有效突破内生约束, 农村金融制度的供给将很难满足其制度需求, 也很难发挥降低交易成本, 优化农村资源配置的作用。

2.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供需的博弈

近几年, 农村金融越来越受到学界和政府的重视, 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农村经济的制度建设, 农村经济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 农村经济货币化程度也日益提高, 这一改善的经济环境一方面强化了制度创新需求, 另一方面也为创新制度供给提供了条件。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需求起始于农村经济的需求。我国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以及我国促进乡镇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政策, 即农村金融制度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促进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与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引致了新的农村金融制度需求。

二、提高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 农村金融制度所暴露出的各种问题, 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传统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非农化”倾向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生存发展问题;农村金融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即内生约束问题;多方面表现出来的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错位与不足问题;金融制度供给难以对制度需求做出有效回应等问题都迫切需要得到解决。针对这些问题, 现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

1.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必须立足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农村金融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制度需求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农村金融结构只有和农村经济结构相呼应才能真正发挥金融的作用。所以, 农村金融制度供给也应从农村经济状况出发, 才能对制度需求做出有效回应, 最终达到制度供需平衡, 从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2.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必须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在个人、社会、政治成本和收益发生新变化的今天, 政府应该放弃对金融的过分垄断和干预, 让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供给为主逐步替代政府的强制性供给为主, 政府主要在制度设计上做好服务和监督, 通过努力探索宏观经济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监管政策的配合, 建立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扎实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完善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进而引导农村金融制度的建设。

3.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必须加快建设普惠性的服务机制

制度变迁中的具体机制创新主要包括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制度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包括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贴近农民农村农业的金融服务是金融工具创新的重要方面。在金融机构创新方面, 可以考虑组建农村租赁公司、农村贷款担保公司、农村信托公司与农户家庭理财公司等, 还可建立各种农业保险互助社及各类农业发展风险基金。值得注意的是, 必须将新设农村金融机构与现存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完善并有机结合, 根据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 促成新设的和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发挥协同效应。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金融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 农村金融一直是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 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农村金融制度变迁问题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农村金融的供需关系出发, 主要探求普惠金融服务在农村的需求, 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制度设计,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Economica, 1937 (4) :386-405

[2] 彭兴韵.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于金融自由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89-94

[3]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143-192

上一篇: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下一篇:物联网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