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高校,全面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是高校主动适应国内外新形势,将反腐倡廉关口前移,增强学生党员廉洁意识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帮助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促进学生党员健康成长成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开展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

开展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党员廉洁意识,提高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1.1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也是高校学生党员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在大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学时期作为学生党员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将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深入开展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既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良好道德品质,也有利于在大学生中传递正能量、形成好风气。

1.2有益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党员作为优秀代表,将会成为各行各业的典型和楷模。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也关系到党在高校学生中的地位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大学生党员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廉洁教育,有利于促进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全面发展,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3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校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道德培育与滋养的沃土。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不仅要培养掌握现代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要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合格公民。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大学生党员作为其中的优秀分子和精英代表,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者和开拓者,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因此要严格对照“四讲四有”党员标准,即“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把它作为一面镜子、当作一把尺子,时时对照、常常反省,不断校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积极培育廉洁自律的觉悟和素质,这不仅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更会影响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如期顺利实现。

2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的现实困境

当前不少高校都开展了一些廉洁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健康茁壮成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大学生廉洁教育普遍没有区分层次,普通同学与学生党员大多同等对待,学生党员廉洁教育存在现实困境:一是对学生党员廉洁教育认识不够。不少师生认为,廉洁教育主要针对政府官员,学生党员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没有必要开展廉洁教育。二是廉洁教育内容系统性、规范性不够。学生党员廉洁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取舍随意性较大,缺乏长远规划和整体设计,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有待加强。三是廉洁教育对象层次不分明。没有科学区分不同年级专业学生党员特点,没有全面考虑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等不同对象层次,没有充分结合学生党员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往往采取“大帮轰”“一锅煮”的方式。四是廉洁教育方法陈旧呆板。组织学生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及上级精神,时常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生动性与趣味性,尤其是过程中缺少互动交流和实践体验环节,学生党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五是廉洁教育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监督考评、奖励惩处等手段,对诸如教育时间如何安排、教育内容如何选择、教育效果如何考评、考评结果如何运用这些事项,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也没有系统考核和检查。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全力增强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针对当前存在的现实困境,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其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成长规律,做到施受相宜,增强可接受性[1],增强教育实效性。

3.1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内容系统化

对高校学生党员开展廉洁教育,应该高标准、严要求,教育内容务求系统化。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大学生党员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高校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加强对大学生党员法律法规教育,培养遵纪守法意识,增强法制法纪观念,提高法律运用能力,促进合法实施行为,依法维护正当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带头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学法用法守法良好氛围的形成。二是加强诚信教育。要提高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的实效性,最根本的是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高校要坚持立足长远、统筹推进,从道德诚信的视角培养学生廉洁素养,深入开展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使他们将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将道德诚信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品质行为。三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廉洁教育要将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影响大学生党员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节点,坚持不懈地在校园生活、公共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四是要学习党章党规。组织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引导学生党员从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深刻教训,引导他们牢记党规党纪,树立崇高信念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处世的基准和底线,用实际行动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3.2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方式多样化

高校要根据学生党员廉洁教育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党员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成长规律及专业特点、年级差别、文化层次等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的渠道和路径,采取喜闻乐见、灵活多样、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一是集中理论教育。采取开设廉政党课,举办专题讲座,召开全体党员大会、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集中进行廉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二是主题活动教育。开展诸如廉洁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重温入党誓词、“诚信你我他”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党员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三是互动体验教育。采取现场参观、经验交流、影视评论等方式,把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通过参观教育基地、模拟革命场景等形式,让他们在互动体验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四是社会实践教育。建立校外教育基地,拓展廉洁教育载体,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到农村、部队、企业参观,鼓励他们参加带薪实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帮助别人、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增强修养、接受教育、坚定信念,做到理性认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个体意识与社会价值的融合[2]。五是案例警示教育。通过观看廉政教育录像、剖析贪污腐败案例等,对学生党员开展警示教育。六是岗位锻炼教育。划分学生党员责任区,建立学生党员示范岗,实行学生党员责任制,跟学生党员安排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接受历练、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七是新兴媒体教育。运用新兴媒体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学生党员“在线教育”,主动融合廉政教育信息,占据信息发布的制高点,发挥网络文化的引领作用[3],将廉洁教育的思想性、知识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增强广泛参与性和双向互动性。八是典型示范教育。通过橱窗、展板、电视、网络、微博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各行各业的廉洁典型,尤其是要积极挖掘学生中的廉洁模范,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校园里传递正能量。

3.3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层次差异化

高校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思想层次、不同学生群体的大学生对廉政文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政文化活动[1],要将做好廉洁教育工作的普遍要求,与不同层次学生党员具体情况结合起来,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方法开展教育。对低年级学生党员,重点加强行为养成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培养他们诚实守信准则、遵纪守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引导学生党员学会合作,做到以诚待人。教育学生党员学会“共处”,培育彼此宽容、相互尊重的精神,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对高年级学生党员,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洁从业教育。教育他们遵守职业道德,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明礼诚信、爱岗敬业、奋发有为。教育他们廉洁从业,鼓励他们立业担当。

3.4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保障规范化

要使学生党员廉洁教育工作有效有序推进,高校必须切实规范相关保障体系。一是组织机制保障。高校应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部、学生工作部、纪委监察处及其他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各自主要任务和具体职责。二是制度建设保障。完善学生党员廉洁教育制度,如《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工作规划》和《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考核办法》等。三是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要注重深入挖掘校内资源,广泛利用宣传橱窗、广播电视、校报校刊等载体优势,充分发挥廉洁典型带动作用,营造廉洁教育的良好氛围。四是基本条件保障。通过加强思政课堂、党校熔炉、社会实践及网络平台等阵地建设,增强学生党员廉洁教育时效性、学生参与性、双向互动性,提供“载体保障”;通过改善学习条件、订阅辅导资料、开展主题活动等,提供“财力保障”;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影响和教育学生党员,提高廉洁教育的质量,提供“人力保障”。

3.5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考评科学化

高校应对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估。一是进行理论测试。理论测试是基础层次,通过问卷、考试、竞赛等形式测试大学生党员对法律法规、党章党规、廉政理论的了解和运用情况,重点考察学生党员对教育内容是否了解掌握。二是考察现实表现。现实表现是基本表象,主要了解学生党员在政治立场、为人处世、学业成绩、工作态度、遵章守纪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重点考察学生党员对廉洁教育内容是否内化于心。三是评估作用发挥。作用发挥是最高要求,也是最终的衡量标准,科学评估学生党员在政治立场、学风建设、社会实践、安全稳定维护等过程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重点考察学生党员廉洁教育内容是否外延于行,产生扩散和倍增效应。

摘要:本文简要阐释了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客观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的现实困境,并就如何增强高校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

参考文献

[1] 魏文君.试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指导性原则[J].教育与职业,2009(6):91.

[2] 徐惠红,石佑.浅析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127.

[3] 白静.略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60.

上一篇:基层畜牧业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探索下一篇:湖南省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