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选择题

2022-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考英语选择题

中考非选择题命制“五味”谈

摘 要:近几年浙江省各地社会·思品中考试卷,非选择题的命制不断创新且日益成熟。这些试题切准时代脉搏,关注学生生活,突出能力考查,凸显乡土特色,力求答案生成,可谓时鲜味、生活味、思辨味、乡土味、生成味,五味共存,味味独特。赏析非选择题的“五味”特色,对提高中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有裨益。

关键词:中考;社会思品;非选择题;“五味”特色

综观近几年浙江省各地社会·思品中考试卷,非选择题的命制意蕴深厚、独具特色。笔者以2016年浙江省各地社会·思品中考试题为例,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与体会,希望對中考复习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依托时政热点,紧跟时代步伐,增加“时鲜味”

时政热点在历年中考试题命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中考命题者紧跟时代步伐,运用鲜活的时政热点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突出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热点热考”是本学科非选择题命制的一种常用方式,这类非选择题直接运用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使试题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如宁波市试卷第20题以 “精准扶贫”这一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编制了一道时代感十足的思想品德综合题。“热点冷考”是本学科非选择题命制的又一种方式,这类题隐性介入时政热点,具有冷中藏热的特点。如台州市试卷第26题采用三张卡片的形式,综合考查“辛亥革命”“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知识。这道试题看起来不热门,但细细揣摩,我们就会发现试题隐性介入了“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这一时政热点。

不管是“热点热考”还是“热点冷考”,智慧的命题者总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时政热点命制凸显时代特征的试题。这样的试题既体现了学科特色,又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可以断定,与知识点联系密切的时政热点一定会一如既往地走进2017年中考命题者的视野。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鲜活的时政热点、社会焦点引入课堂,寻找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比如,在复习“《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时候,可以引入“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这一时政热点;在复习“南昌起义”的时候,可以融合“2017年中国建军90周年”的时政热点。教师另一方面还要勤于利用时政热点设计模拟试题,让学生在充满时鲜味的试题中分析材料,思考问题,提高能力。

二、贴近学生实际,加强价值引导,充满“生活味”

中考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求,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比如,丽水市试卷第24题第2小题将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校园欺凌事件”引入试题,这既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也是对校园欺凌行为的一种无声鞭笞和震慑。又如,温州市试卷第21题借助漫画等相关材料,将“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这一不该有的困惑再次呈现出来,命题者的两个精心设问引领着学生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无形中唤醒了学生关爱生命的自觉。再如,衢州市试卷第24题以“百警联百校,禁毒校园行”为主题,设计了三个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无疑接受了一次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和依法自律、加强修养的必要性。

取自于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引发共鸣,激发兴趣,抒发真情实感,体现思想品德“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学科特色。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教师要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创设情境,与学生一起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体会成长的美好。比如,在复习“正确看待网络交往,学会理性地利用网络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这个考点时,教师一定要借助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事情,用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和弊,让学生感悟到“生活处处皆知识”的道理。

三、彰显能力立意,追求思维深度,突出“思辨味”

非选择题在追求时鲜味、生活味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导向。试题往往选取意蕴丰富的热点创设情境,科学地设计指向明确、逻辑严密的问题。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做到思考问题广泛深刻,回答问题全面辩证,让解题成为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如绍兴市试卷第25题第(1)问“根据材料分析史蒂芬孙的伟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学生在这道题上失分严重,主要原因是不能辩证地分析蒸汽机车发明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只能答出蒸汽机车带来的积极影响,即“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而忽视了蒸汽机车带来的消极作用,即“带来了环境污染”。 这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答题方式,正好暴露了学生逻辑思维不缜密的缺点。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教师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活基础知识,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分析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变式训练,促使他们深入思考问题,从繁杂的表面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再次,教师要督促学生分析错题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让学生自觉评价解题过程,辨别障碍,获得最佳答案。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周到而细密地考虑问题,提高思维的缜密性,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避免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等问题。

四、利用乡土资源,凸显地域特色,散发“乡土味”

翻阅2016年浙江省各地社会·思品中考试卷,我们总能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越来越多的乡土资源走进了试题。这类试题集地方性、知识性于一体,将知识融合在乡土资源之中。比如,2016年义乌中考与绍兴联合命题,但在“乡土”试题上义乌并未沿用绍兴试题,而是引入义乌地方课程资源,精心编制,独具特色。这道义乌乡土题以“货郎走四方、乡情暖万家”为题眼,分设“一方水土孕乡情”“一腔热血写春秋”“一份情怀系家园”三个板块,在浓浓的家乡味中巧妙地实现了地理、历史与现实等多角度命题的目标,不禁让人拍手叫绝。又如,嘉兴市试卷第24题以“桐乡羊毛衫时尚小镇入围浙江省特色小镇”为载体考查相关知识和能力,赋予试题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文化韵味。再如,湖州市试卷第23题以“湖州近代历史名人——陈其美”为载体,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事件,实现了“一个家乡人物命制一道中考试题”的目标。不难想象,学生看到家乡事,闻到家乡味,在紧张的考试氛围中定能倍感亲切,放松心情。

以乡土资源为背景材料命制试题,贴近当地实际,凸显地域特色,乡土气息浓厚,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增强了试题的亲和力。可以说,用乡土资源命制试题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而,教师要努力寻找地方资源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联系本地特色,把地方资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中考复习效率。例如,在复习“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时,教师可搜集家乡的政区图、地形图、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图表,让学生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家乡的自然环境特征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既熟悉了家乡,也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

五、注重知识整合,力求答案灵活,追求“生成味”

社会·思品学科考核范围包括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含时事政治)两个学科及地方课程部分内容,这势必增强学科的综合性,体现文科综合的考试特色。近几年浙江省各地社会·思品中考试卷既注重学科内的综合理解和分析,也体现跨学科的综合,答案的组织更是倾向于灵活生成。如绍兴市试卷第24题以“忆往昔,南海边响起春雷;看今朝,南中国再涌春潮”为主题,根据两则材料设计了两个问题。第(1)问:“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设置了哪些对外开放的‘试验田’?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它们成为‘试验田’的原因。”上述设问旨在考查九年级、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相关知识。第(2)问:“联系材料中的新景象,归纳泛珠三角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先行经验。”此题答案涉及到八、九年级思想品德和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此类试题答案的组织,令学生颇费思量,因为这些答案在教材中没有相应的完整表述,它们分散在各年级、各学科(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各单元、各课时中,学生必须根据材料和设问,把相关知识组织起来,形成生成性答案。

答案组织力求灵活生成,这也是中考试题的难度所在。这就需要教师督促学生熟练地掌握中考考点,并通过规范化训练加强解题指导,指导学生能准确地处理材料、设问和考点之间的关系,实现材料信息和考点知识的灵活转换。同时,学生也要克服死记硬背的做法,养成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努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力求生成准确、全面的答案。[□][◢]

作者:倪余君

第2篇:核心素养视域下思想政治中考备考策略选择探究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国教育领域新时期下在立德树人的高度上做出的必然选择,也是新一轮改革进入深化发展阶段的核心课题,更是全国各地中考考察的重点。教师在中考备考应该遵循立德树人的宗旨,并选择恰当的策略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完胜中考的同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想政治;中考备考策略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紧接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意见)稿》公布,意见稿列出了九大综合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至此,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为我国“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作出具体的回应。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思想政治中考试题,各地在试题命制方面都表现出对学科素养考察的要求,特别是广州市中考,命题组在中考年报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日常教学必须为学生应对现实生活、为其发展及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收获的不止是学科知识,更是核心能力的提高及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在中考备考中选择何种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决战中考的关键因素。

一、 在初中思想政治中考备考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所需的综合品质和关键能力,它是从“大素养”中提炼出来的核心要素,它意味着每个个体唯有掌握这种核心素养才能顺利解决问题并获得满意的自身体验。换一句话说,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養,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认识、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是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包括经济、政治、文化、道德、伦理、法制在内具体学科知识,更能引导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后形成良好行为规范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必然要求。

中考备考直指中考,它必须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的状态下追求最大的教学效果、必须综合利用各种策略与方法最大限度提升学生能力,最终使学生在中考达到自己最优水平。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中考指导思想“立足基础、考察能力、加强应用”,根据此指导思想,近几年中考,思想政治学科出现了考试内容生活化、能力要求层次化、思维模式开放化的特点。如果中考备考还停留在传统加班加点及题海战术中,不注重学生政治学科素养的培养,那将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复习,从而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及学科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 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阐述

1.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问题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先后掀起了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改革,80年代后期,各国或地区又开启了“标准为本”的教育改革,以保障最基本的基础教育质量。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能力观在逐步地发展,基于传统基本素养而发展起来的能力标准的局限性渐渐地暴露,能力的概念已然无法代表新时期的教育目标了,这也就催生了“核心素养”这一新概念。国际上已有的“核心素养”体系大致分为四大类:思维核心型、知识核心型、价值核心型和教育系统型。

(1) 成功生活取向:思维核心型

它的代表为经合组织OECD及其所属成员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以经合组织为例,它认为,要保障人的成功生活与健全社会建设,个体必须具备三大核心素养: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能自主行动。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它们还确定了核心素养内容体系

一级指标

能互动地使用工具

能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

能自主行动

二级指标

1. 互动使用语言、符号与文体的能力

1. 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1. 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

2. 互动使用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2. 合作的能力

2. 设计人生规划与个人计划的能力

3. 互动使用科技的能力

3. 管理与解决冲突的能力

3. 维护权利、利益、限制与需求的能力

(2) 终身学习取向:知识核心型

与经合组织不同,联合国教科文、欧盟等组织、国家的核心素养体系是以“终身学习”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它们在征求至少来自57个国家的500名代表意见后,确定了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七个学习领域。

(3) 个人发展取向:价值核心型

以新加坡为首的国家从个人发展角度作为核心素养构建的根本价值取向,它们认为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新框架,旨在培养自信的人、自主学习者、积极贡献者和热心公民。进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社会性意识、人际素养及自我决策等核心素养。

(4) 综合性取向:教育系统型

与前三者不同,美国所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蓝图,也被称为“21世纪学习体系”,它以核心素养为中轴,包括学习内容的科目与主题、学习结果的指标及强大的支持体系。它是内容知识、具体技能、专业智能与素养的融合。

2. 国内关于核心素养问题的研究

(1) 我国核心素养观雏形

核心素养概念是舶来品,自1997年经合组织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念和概念基础”项目始,素养这一概念正式形成并相继出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重要教育文件中。21世纪初,这一概念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其实早在20世纪初,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生活力、自动力和创造力为主要能力的“三力论”及“常能论”。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具有生活力、自动力和创造力及常能的“真善美的活人”,故从某种意义上说,陶行知先生的“三力论”及“常能论”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观,也是现代核心素养的雏形。

(2) 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确立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016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意见)稿》公布,意见稿列出了九大综合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为我国“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作出具体的回应。

(3) 我国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它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切实提高参与社会生活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

(4) 核心素养视域下思想政治中考备考策略选择

①情境模拟,使学生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在体验中引发政治认同,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

中考备考第一轮复习必须回归基础知识,依据标准来整合课本知识,这是中考复习的基础环节,是中考备考的第一战。传统中考复习的做法一般是教师带领学生重温知识,通过不断重现知识点来夯实基础知识,这样的做法能让学生熟记知识,却无法获得学生对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认同,也就无法在相应的题目中运用所学知识点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学生记住了学科知识,却没有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在第一轮复习中选用的备考策略是将所有考点分成几大专题,每个专题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引用知识来分析应对情境发生的事件,通过情境体验引发政治认同,从而使思想政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学法用法、依法保护自己这一专题内容为例,我设置了一个校园暴力的情境,让学生在面临这样的情境下做出自己的选择,是参与校园暴力、躲避校园暴力还是积极同校园暴力作斗争。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站在了躲避校园暴力队伍里,我要求他们用所学的知识来陈述自己的选择。后来同学们用法律特征、法律作用、犯罪特征及危害、未成人特殊保护和自我保护等多个知识,剖析躲避校园暴力并不能真正保护自己,要用正确的法律手段才能给青少年安全的成长环境。校园暴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每一个面临校园暴力的人都采用消极的躲避方法,使得校园暴力越演越烈,最终大部分人都难逃其危害。通过这一情境的设置,他们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同时牢固复习了几大知识板块。相信在中考及未来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将有自己的思考及在认真思考下的作出正确选择。

②合作互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观察社会的能力,在感知中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第二轮复习主调是“热点专题,综合提升”,这是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第二轮复习基本要求是结合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性,组织热点专题复习,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跨年级、跨板块重构。传统中考复习的做法一般是教师搜集挑选热点时事,将它汇编成题目,反复训练学生,增强学生对时事的熟悉程度和提高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这种做法的弊端是让学生形成单一机械的应对能力,一旦遇到新的时事材料和新的设问,就无法灵活应对。

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我在第二轮复习中选用的备考策略是将学生按不同学习层次进行合理搭配,让他们分小组进行互助合作学习。具体方式每次活动前我会将整合的知识板块、经过选取的时事资料和活动要求交到各小组手里,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我规定的范围内选取时事素材并将它们按要求编制成题目(这一举措在课前完成),他们将汇编好的题目交给我之后,我会将这些题目进行筛选和适当的修改,上课时再发放给各小组,小组的成员一起完成作答,最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评出最优小组。由于时事素材和题目、答案都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又因为引入竞争机制,学生兴趣极大、参与度极高,又由于小组成员都是不同层次学生搭配,所以成绩较好的学生会自动引导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效果比老师传授强多了,最重要是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观察社会的能力,在感知中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以下是学生小组活动的成果之一:

初三年级二班第一组自主命题:

材料一 为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于2016年6月发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材料二 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明顯提高。但从总体上来看,青少年法治教育仍存在着种种问题,近年来,媒体不断曝光的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事件,使得青少年法治教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问题:(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原因以及重要性。

(2)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对青少年的危害有哪些?作为青少年,我们又该如何对待此类事件?

(问题引领,使学生学会辩证思维方法,在碰撞中培养理性精神。)

第三轮复习的主调是“全真模拟、考前练兵”,这是中考冲刺环节,这轮复习是借助模拟试题,在应战前集中反复而细致地适应性训练,以强化课程目标,稳定学生心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审题、分析、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传统老师一般的做法就是题海战术。这种传统的复习方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但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更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换句话说这种复习的效果是短暂的,纯粹为了应付考试,对学生后续能力的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我在第三轮复习中选用的备考策略是将各地区中考模拟题按专题知识再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分类。但我没有单纯让学生进行大量题目训练,而是沿用第二轮复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老师整理好的各类型题目分发给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题目所需的知识点、答题技巧、答案找出来。接着,小组还必须根据这些题目的材料进行变式练习,也就是说各小组再根据这些题目的材料自己再设计出新的题目。最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分享,大家把所有的题目放在一起,分析各类题目相似及不同地方。这样,同学们就从一套题目中变化出千种面目来。通过这种问题的引领,学生不仅掌握了答题的方法,更重要是进行了逻辑思维的训练,并在思维碰撞中培养理性精神——能透过各种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指导,也是中考的命题依据。因此,中考备考应该遵循立德树人的宗旨,并通过情境活动体验、小组互动参与、问题引领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完胜中考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样才是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正确的备考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左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质为本课程·教材·教学,2016(2).

[2]吴庆才,康玉霞.核心素养:学科命题的导向标——基于核心素养下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分析,中学政史地,2016(9).

[3]周洪宇.核心素养中国表达: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DOI:10.16382/j.cnki.1000-5560,2017(1).

[4]谢旺明.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复习的应对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8).

作者:邱文璇

第3篇:中考英语单项选择题专项训练(001)

阶梯英语辅导班Step English Coaching Class

中考英语单项选择题专项训练(001)

()1.He made some mistakes in the test. He was not ________.

A.enough carefulB. enough carelessC. careful enoughD. careless enough ()2. Tom, you should ________ more attention to your pronunciation.A. payB. makeC. sendD. take ()3. If it ________ today, I’ll go swimming.

A. isn’t rainB. won’t rainC. doesn’t rainD. didn’t rain

()4.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ong?—It ________ very beautiful. I like it very much.A.smellsB. likesC. feelsD. sounds

()5. —Must I go there at once?—No, you ________.A.mustn’tB. needn’tC. can’tD. shouldn’t ()6. Do you like ________ interesting story he told you?A. aB. anC. theD.不填

()7. —What’s your father like?—He ________.

A.is tall and thinB. likes swimmingC. likes eating applesD. is 40 years old ()8.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my ________, so I can’t walk fast today.A. handsB. kneesC. teethD. mouth ()9. If it ________ tomorrow, we’ll go skating with you.

A. isn’t snowB. won’t snowC. doesn’t snowD. isn’t snowing ()10. Look! There are a lot of boys ________ football over there.A. are playingB. playingC. playD. to play

()11. A talk on Chinese history ________ in the school hall next week.A. is givenB. has been givenC. will be givenD. gives

()12. I can’t send e-mail on the Internet. Would you like to teach me ________ it?A. when to doB. how to doC. what to doD. where to do

()13. —My little sister ________ a bad cold since last week.—I’m sorry to hear that.A.hasB. hadC. is havingD. has had ()14. —Where’s Mom?—She ________ in the hall.

A.is shoppingB. goes shoppingC. was shopping D. went shopping ()15. —How soon will he be back from America?—________ a week.A.AtB. ForC. OnD. In

()16. My father wonders when personal computers ________.

A. are inventedB. were inventedC. inventedD. have invented ()17. We’ll have the football match tomorrow ________ it doesn’t rain.A. untilB. whileC. ifD. because ()18. —I have a lot of housework to do.

—You ________ do it now. Let’s do it together after dinner.A.mustn’tB. needn’tC. canD. should

()19. They like musicians ________ pla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A. whoB. whomC. whoseD. which

()20. —Where is Xiao Wang? I haven’t seen him for two days.—He ________ to London on business.

A.has beenB. is goingC. has goneD. Went

阶梯英语辅导班Step English Coaching Class

中考英语单项选择题专项训练(001)

()1.He made some mistakes in the test. He was not ________.

A.enough carefulB. enough carelessC. careful enoughD. careless enough ()2. Tom, you should ________ more attention to your pronunciation.A. payB. makeC. sendD. take ()3. If it ________ today, I’ll go swimming.

A. isn’t rainB. won’t rainC. doesn’t rainD. didn’t rain

()4.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ong?—It ________ very beautiful. I like it very much.A.smellsB. likesC. feelsD. sounds

()5. —Must I go there at once?—No, you ________.A.mustn’tB. needn’tC. can’tD. shouldn’t ()6. Do you like ________ interesting story he told you?A. aB. anC. theD.不填

()7. —What’s your father like?—He ________.

A.is tall and thinB. likes swimmingC. likes eating applesD. is 40 years old ()8.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my ________, so I can’t walk fast today.A. handsB. kneesC. teethD. mouth ()9. If it ________ tomorrow, we’ll go skating with you.

A. isn’t snowB. won’t snowC. doesn’t snowD. isn’t snowing ()10. Look! There are a lot of boys ________ football over there.A. are playingB. playingC. playD. to play

()11. A talk on Chinese history ________ in the school hall next week.A. is givenB. has been givenC. will be givenD. gives

()12. I can’t send e-mail on the Internet. Would you like to teach me ________ it?A. when to doB. how to doC. what to doD. where to do

()13. —My little sister ________ a bad cold since last week.—I’m sorry to hear that.A.hasB. hadC. is havingD. has had ()14. —Where’s Mom?—She ________ in the hall.

A.is shoppingB. goes shoppingC. was shopping D. went shopping ()15. —How soon will he be back from America?—________ a week.A.AtB. ForC. OnD. In

()16. My father wonders when personal computers ________.

A. are inventedB. were inventedC. inventedD. have invented ()17. We’ll have the football match tomorrow ________ it doesn’t rain.A. untilB. whileC. ifD. because ()18. —I have a lot of housework to do.

—You ________ do it now. Let’s do it together after dinner.A.mustn’tB. needn’tC. canD. should

()19. They like musicians ________ pla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A. whoB. whomC. whoseD. which

()20. —Where is Xiao Wang? I haven’t seen him for two days.—He ________ to London on business.

A.has beenB. is goingC. has goneD. Went

1~5 CACDB6~10 CABCB11~15 CBDAD16~20 BCBAC

第4篇:中考英语作文范文 选择职业

选择职业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Choosing an Occupation.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in Chinese:

1. 选择职业是一个人要面对的众多难题之一。

2. 需要花时间去选择职业。

3. 选择职业时可以向多人寻求建议和帮助。

Choosing an Occupat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a young person faces is

deciding what to do. There are some people, of course, who from the time they are six years old “know” that they want to be doctors or pilots or fire fighters, but the majority of us do not get around to making a decision about an occupation or career until somebody or something forces us to face the problem.

Choosing an occupation takes time, and 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you have to think about as you try to decide what you would like to do. You may find that you will have to take special courses to

qualify for a particular kind of work, or you may find out that you will need to get actual work experience to gain enough knowledge to qualify for a particular job.hxen.com

Fortunately,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you can turn to for advice and help in making your decision. At most schools, there are teachers who are professionally qualified to give you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job qualifications. And you can talk over your ideas with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who are always ready to listen and to offer suggestions.

第5篇:中考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剽悍漂泊骠勇虚无缥缈B.驾驭翁妪熨帖与会人员

C.干涸阖家弹劾放浪形骸D.囹圄揶揄觊觎卖官鬻爵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开放性题目给学生以极大地展示个性的空间的机会,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和答题要求,信马由缰,任意为文,结果导致失误。

B.一些明星言行无忌,而追星族们却对他们的不雅言行不以为然,依旧痴迷和疯狂,这透露出道德瓦解的隐患。

C.最近到内陆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D.在北纬30度线上,奇观绝景俯拾皆是,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南美的玛雅文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李白诗歌节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马鞍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诗歌吟诵到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节庆活动。

B.我们要加强对火箭的研究,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导弹等航天器都是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C.每朵花都有其独特的色彩,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灿烂,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都有自己的社会奉献。

D.目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要求各地各部门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措施。

4.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合理的顺序是()

①它们有时候是那样,有时候是这样,莫衷一是的模样②那种石库门弄堂是上海弄堂里最有权势之气的一种

③它们倒过来倒过去最终说的还是那一桩事,千人千面,又万众一心的④上海的弄堂是形式多样,声色各异的

⑤其实它们是万变不离其宗,形变神不变的

⑥它们带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遗传,有一副官邸的脸面,它们将森严壁垒全做在一扇门和一堵墙上

A.①④⑤③②⑥B.④①③⑤②⑥C.④①⑤③②⑥D.①④③⑤②⑥

第6篇:2013中考时政选择题

单选题

1.十七大以后的五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是

()

A.27.3万亿B.37.3万亿C.47.3万亿D.57.3万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新世纪新阶段阶段性特征C.新世纪时代特征D.新阶段阶段性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两个文明,两手抓”

C.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D.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制度“五基本”

4.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大要求,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是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改革开放D.公平正义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革开放 C.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D.公平公正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人民为本B.公平正义C.改革开放D.共同富裕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

A.改革开放B.公平正义C.共同富裕D.社会和谐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公平正义B.社会和谐C.改革开放D.和平发展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

A.公平正义B.改革开放C.社会和谐D.和平发展

10.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变到()

A.创新发展上来B.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C.绿色发展上来D.和平发展上来

11.十八大指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

A.深化改革B.扩大开放C.提高改革水平D.科学发展

12.十八大提出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B.发展多种经济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3.十八大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城乡一体化B.统筹城乡发展C.深化农村改革D.工业反哺农业

14.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

A.坚持党的领导B.加强依法治国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D.增强党和国家活力

1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C.发展文化产业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16.十八大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的新目标、新概念是()

A.建设美丽中国 B.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C.尊重自然D.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17.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是()

A.节约资源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C.限制开发D.降低消耗

多选题

1.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八大政治报告,大会主题是()

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道

C.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

D.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2.十八大报告关于十年成就明确提到的两个“世界第二位” 是()

A. 国内生产总值GDP世界第二B. 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

C.外汇储备世界第二D.科技创新水平世界第二

3.十七大以来我们推动和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主要表现在()

A.实现两岸全面双向“三通” B.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C.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D.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4.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重要意义在于()

A.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B.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C.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D.国际话语权和世界领导作用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5.十八大政治报告上提出,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

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十年,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主要靠的是()

A.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指导 B.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

C.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 D.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6.十八大政治报告上提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

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在于()

A.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D.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

新境界

7.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在于()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B.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8.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的新定位是()

A.第一要义是经济社会发展B.核心立场是以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概括而言,发展是指()

A.科学发展B.和谐发展C.和平发展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0.十八大政治报告强调要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

场,这是指()

A.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

B.尊重人民首创精神C.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D.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11.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最为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12..十八大报告政治指出:毛泽东第一代领导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主要贡献是

A.宝贵经验B.理论准备C.物质基础D.重要思想

13..十八大政治报告指出:邓小平第二代领导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主要贡献是

A.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十八大政治报告指出: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领导集体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主要贡献是()

A.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

C.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

D.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15.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国领导集体,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主要贡献是()

A.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C.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D.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6.十八大重申指出,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的根本成就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坚持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封闭僵化的老路B.改旗易帜的邪路 C.照搬照抄的死路D.拒绝改革的旧路

18.十八大重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19.十八大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

A.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

会主义生态文明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括而言,主要是指()

A.根本制度B.基本制度C.具体制度D.具体机制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制度的相互关系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D.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D.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2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的中国特色主要是指()

A.实践特色B.理论特色C.民族特色D.时代特色

24.十八大重申基本国情的重要判析是()

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D.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没有变

25.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两个一百年”是()

A.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国10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建军100年,成为世界第一强大国家

D.改革开放10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26.十八大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满自信主要是指()

A.道路自信B.理论自信C.旗帜自信D.制度自信

27.十八大提出,从22001100年到22002200年要实现“两个倍增”计划是()

A.国内生产总值倍增B.进出口贸易额倍增

C.外汇储备量倍增D.城乡居民收入倍增

28.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的新要求是()

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

入人心

C.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D.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

用体系初步建立

29.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具体是指()

A.新型工业化道路B.信息化道路

C.城镇化道路D.农业现代化道路

30.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正确处

理“四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是()

A.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B.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C.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相互协调D.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1.十八大指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使经济发展更多地()

A.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B.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C.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D. 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32.十八大指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质量和效益就要()

A.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B.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C.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D.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33.十八大强调,在当代中国,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是()

A.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B.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C.以科技创新发展为支撑D.以教育发展为基础

34.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主要有()

A.深化改革是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B.科技创新是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

心位置

C.结构调整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结构调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和发展

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D.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同时推

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5.十八大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开放型

经济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新要求主要是()

A.互利共赢B.多远平衡C.以质取胜D.安全高效

36.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B.调动人民积极性

C.维持团结稳定D.保证共产党长期执政

37.十八大提出,完善基层民主的重点是()

A.扩大有序参与B.推进信息公开

C.加强议事协商D.强化权力监督

38.十 八 大 提 出 , 依 法 治 国 理 政 的 基 本 方 式 , 主 要 包 括 ()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

39.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的目标,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政企分开B.政资分开C.政事分开D.政社分开

40.在中国特色行政体制改革中,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是()

A.职能科学B.结构优化C.廉洁高效D.人民满意

41.十八大要求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调指出,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是

保障人民的()

A. 知情权B. 参与权C. 表达权D. 监督权

4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各民族()

A.和睦相处B.和衷共济C.和谐发展D.和平共处

43.十八大提出,党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A.民族平等B.发展经济C.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D.共同繁荣发展

44.十八大提出,文化的重要作用主要有()

A.引领风尚B.教育人民C.服务社会D.推动发展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主要内容是()

A.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D.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

46.十八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措施是,(1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化、大众化,(2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33)深入开展爱国

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除此以外还有()

A.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倡导忠孝、仁勇、俭让、节义

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主要包括()

A.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B.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C.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D.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48.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

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概念是()

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D.改造自然

49.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是()

A.节约资源B.保护环境

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50.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节约优先B.保护优先C.自然恢复为主D.开发利用为主

5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原则是()

A.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B.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C.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D.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相互促进

52.十八大在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方面提出的主要政策目标有()

A.发展海洋经济B.保护海洋生态环境C.维护国家海洋权益D.建设海洋强国

53.在发展与安全的问题上,十八大指出,我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本导向是

A.国家核心安全B.我国的国际地位C.发展利益D.国家安全

54.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双重任务是()

A.机械化B.信息化C.电子化D.网络化

55.十八大提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

A.要和平不要战争B.要发展不要贫穷

C.要合作不要对抗D.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56.十八大提出,我国在外交和国际政治活动中坚持弘扬的基本精神是()

A.平等互信B.包容互鉴C.合作共赢D.相互依存

57.十八大提出的党建目标是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A.学习型B.服务型C.创新型D.改革型

单选答案

1.【C】、2.【A】、3.【C】、4.【A】、5.【B】、6.【D】、7.【B】、8.【B】、9.【D】

10.【B】、11.【A】、12.【D】、13.【A】 、14.【C】、15.【D】、16.【A】、17.【A】

多选答案

1.【ABCD】、2.【AB】、3.【ABCD】 、4.【ABC】、5.【BC】、6.【ABCD】、7.【ABCD】 、8.【ABCD】、 9.【ABC】、10.【ABCD】、11.【ABCD】、12.【ABC】、13.【ABCD】、

14.【ABCD】、15【ABCD】 、16【ABC】、 17.【AB】 、18.【BCD】、19 【ABCD】、20 【ABC】、21【ABCD】、22【AB】 、23 【ABCD】、 24【ABC】、

25 【AB】 、26【ABD】、27【AD】、 28 【ABCD】、29【ABCD】 、30 【ABCD】、

31 【ABCD】、32【ABCD】 、33【AB】、34 【ABCD】、35 【ABD】、36【AB】、37【ABCD】、38【ABCD】、39 【ABCD】、40【ABCD】、41【ABCD】、 42【ABC】、

43【CD】44【ABCD】、45 【ABCD】、46 【ABC】、47【ABCD】、48【ABC】、49【AB】、50【ABC】、51 【AB】、52【ABCD】、53【A】、54【AB】55【ABCD】 、56【ABC】、57 【ABC】

第7篇:中考非选择题集锦

三、身体力行·学会生活(12分)

18.热点连线:材料一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此举意味着,中国人将以崭新而生动的形式向宪法表达敬畏,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根据决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材料二 2015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这是立法法实施15年来首次修改。第二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全国人大常委法治工作委员会就立法修改与立法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法治”已然成为本的热词之一,然而,全民守法,人人信仰法治才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注入新的法治价值观,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更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权”在握】(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表明全国人大在行使什么权力?(2分) 答: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表明全国人大在行使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立法权。

【学以致“用”】(2)从材料中来看,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治国方略?实施这一治国方略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我国正在实施依法治国的治国战略(2分)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分) 【知“行”合一】(3)作为社会的一员,青少年应该怎样投身法治中国建设?(4分) 答:①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②学习和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

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维权④敢于同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4分,每点一分)

【言传身“教”】(4)材料一指出,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你参加过哪些形式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2分) 答: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法律知识竞赛等(任意两点2分)

四、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2. 材料一: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于 一九九〇年七月十五日)

材料二:2014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兰考调研时,听取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强调“焦裕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 简要概括什么是焦裕禄精神(两个方面即可,4分)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意思正确即可给分,一个1分,最高4分) (2) 作为凯里人,你打算如何继承弘扬焦裕禄精神?(三方面即可,6分

(2)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培养良好思想品质。③为凯里崛起积极建言献策,勇于承担责任。④学习英模事迹,激发爱国情感。⑤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⑥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展示凯里良好形象。⑦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⑧节约粮食,节约水电。⑨爱护环境,珍惜资源。⑩关注凯里发展,为凯里振兴贡献聪明才智。(一点2分,最高6分) (3)为什么说“焦裕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就是“群众路线”的践行,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集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体现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体现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体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是追求人生真善美的动力源泉;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是时代的呼唤和需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对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的客观需要。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4分)“微时代”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手机微信成为大众交流的平台。下面是八年级小陈同学微信朋友圈的部分内容:

“微生活”——今天我没去上课,躲在宿舍里玩游戏,结果被班主任“逮住”,真郁闷!玩玩而已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1)从法律的角度指出小陈的言行为什么是错误的。(1分) 小陈同学没有珍惜学习机会,没有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微调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网购商品在七天内科无理由退货。但据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规定期限内无理由退货遭到商家拒绝后,只有37.53%的人选择维权,其余的62.47%选择沉默。

(2)该调查数据说明了什么?(1分) 答:大部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比较淡薄。

“微新闻”——今年4月,段某因捡到一张写有密码的信用卡,将卡中的16500元取走,结果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听到这个结果时,段某后悔不已,他说:“我真不知道后果会这么严重……”

(3)段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他的经历对人们有何警示?(2分) 答:犯罪行为。警示:

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2、自觉抵制诱惑,对于法律禁止做的事坚决不做。

12、(6分)2013年11月8日,“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全国约1.7亿观众收看。生动讲述了吴林香、王芹秀、高雨欣等10位“最美孝心少年”孝敬长辈、阳光向上、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通过塑造孝心少年的最美形象,将传承美德、发现感动、践行“中国梦”的主题贯穿始终,充分挖掘了新时期孝心少年的榜样力量。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播出之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广泛赞誉。

(1)“孝心少年”自觉承担对父母家人的责任,对他们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2分) 答: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为什么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2分)

①“最美孝心少年”传承了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②弘扬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③自觉承担了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在奉献中延伸了生命的价值;④积聚、传播了正能量。

(3)孝心少年,感动你我;传递孝心,有你有我。请谈谈自己今后将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向最美孝心少年学习?

①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②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③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④不愚孝不盲从,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孝敬父母。(只要是孝敬父母长辈的均可)

13、(10分)具有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请运用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判断下列公民行为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 ①遵守公德顺口溜: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公共场所要安静,文明礼仪要谨记,花草树木要爱护……安全合格好公民。(2分)

①正确。理由:这是法律要求做的,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②开放办大运会,曾成为大运会筹办过程中鲜明的特色。一位市民给深圳市委领导写了一封信,希望场馆建设晚上不要施工,以免干扰人们休息,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2分)

正确。理由:公民行使权利时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

③春节期间,李某在闹市区燃放烟花爆竹,炸伤路人,引发火灾。(2分)

③错误。理由:这是法律禁止做的,对于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④小林在街边小店里买了双自己喜欢的名牌球鞋,回家后发现是冒牌货。小林向工商管理部门举报了该商店。(2分)

正确。理由: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

(2)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出的结论是(2分)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16、(3分)2014年春晚节目《时间都去哪儿了》一曲音落,勾起许多人对曾经时光的回忆。以下是中学生小明的往事片段。 【片段一】为了考上理想高中,上课认真听讲,作业独立完成,从不抄袭。

【片段二】在家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经常和父母交流生活学习中的困惑,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

【片段三】有一次上网查阅资料时,跳出一个不健康网站,马上关掉,还打了举报电话,受到老师表扬。 请回答:从小明的行为中你收获了什么?(答3点即可)

片段一:我们要对自己负责,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片段二:在家里要孝敬父母,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

片段三:网络交往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抗诱惑能力,做到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专题: 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11.传承美德 维护权益(9分)

材料一 2014年9月,据台湾警方通报,台湾强冠公司以低价购进地沟油并制成“全统香猪油”向下游食品厂商和消费者出售,仅2014年2月至8月间就售出782吨。2014年10月,浙江湖州警方查获用猪血、甲醇、工业明胶“炮制”的“毒鸭血”,重量超过1000公斤。

材料二 2015年1月10日,北京大学发表通报称,世界历史专业博士于某发表的论文存在严重抄袭行为,决定撤销其博士学位。 (1) 材料一中的“全统香猪油”和“毒鸭血”,会侵犯消费者的什么权利?(3分)面对“问题食品”,消费者应该怎么做?(3分)

答:权利: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3分)消费者:①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以免上当受骗。(1分)②如果购买了“问题食品”,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1分)③发现“问题食品”,及时向工商管理部门举报,让不法经营者显露原形、受到惩治。(1分)

(2) 材料二中于某的行为违背了哪一传统道德?我们应该怎样传承这一道德?(3分) 答:诚信。(1分)传承这一道德应该: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②坚持诚信守则:坚持实事求是;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站在长远利益一边;在情与法的冲突中,站在法律一边。③恪守信用,积极负责;言必行,行必果;在交往中遵守时间,按时赴约。

(1)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分)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有的同学认为:“宪法和我们学生关系不大,没有必要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理由:宪法和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①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③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可见,宪法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学习宪法、了解宪法、遵守宪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2分)

我们中学生应该自觉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观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13.走向生态文明(8分)

2、为了“响应2014贵阳共识”,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办? (1)国家:①确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②加快科技创新,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健全节能环保机制保护环境;③加强法制建设,落实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④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⑤加大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2)企业: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②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并进行技术改造,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3)个人(青少年):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

3、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说明了什么?

(1)是由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开发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资源形势相当严峻,要求建设生态文明。

(2)符合我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3)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性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4)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7、动员全社会都参与美丽中国建设,请提出你的建议。

(1)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把节能减排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日常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和方法;等。

(2)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开展家庭社区、青少年等节能减排专项行动;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3)政府机关带头节能减排:各级政府机关要将节能减排作为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细化管理措施,树立节约意识,践行节约行动,做节能减排的表率。

三、价值判断题:共6分(先判断,在括号内打上√或×,然后说明理由。每题判断1分,说理2分)

20、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所以现阶段必须以环境保护作为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

判断:( )理由: 判断:(× )理由: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但现阶段,我国各项工作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1、普通法是宪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是根据普通法制定的,是普通法的具体化。

判断:( )理由: 判断:( × )理由:宪法是普通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四、简答题:(共4个小题,22分)

22、材料一:加快推进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及其他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发展。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材料二:黔东南,一个山川秀美、民风古朴的地方,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黔东南州历史悠久,是“芦笙的故乡”“歌舞的海洋”,在这美丽的土地上,居住着30多个少数民族。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州。

问:(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中的 原则。(2分) 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2)请分别列举能代表黔东南州苗族、侗族的非物质文化各一例。(4分)

苗族:苗族飞歌、锦鸡舞、牯藏节等;侗族:侗族大歌

23、2011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阿里木10年前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毕节有不少穷困学生上不了学,阿里木便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8年来,积攒的几万元钱,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问:(1)从阿里木的义举中你知道“责任”是什么吗?(2分)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不应该做的某些事情

(2)请你谈谈主动承担责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4分)

①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②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早日变为美好的 【2012黄冈】

35、[弘扬精神再铸辉煌] 材料一2011年11月17日,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至此,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见上图),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跨入国际先进行列。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培养造就了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从航天精神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协作的凝聚力和昂扬奋发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在庆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万众一心,拼博奉献,满怀信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请联系并分析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受。

35(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之源。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条件下的集中体现。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弘扬创新精神。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

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3)“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成功,是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结果。我们青少年要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2012鸡西】29.【文化瑰宝】

2012年秋季,国家将正式启用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书法进课堂的认识。

(2)除书法外,如果你有机会学习一项传统文化,你会选择什么? (3)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 答案:29.(1)①有利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②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③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文化素质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⑥有利于陶冶学生性情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①国画②京剧③中医④中华武术⑤剪纸⑥唐诗宋词⑦古筝等(答出任意一项优秀传统文化即可)

(3)①保护本民族文化②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③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④认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⑤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⑥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012年厦门】30. 29.【文化瑰宝】

2012年秋季,国家将正式启用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 (1)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书法进课堂的认识。

(2)除书法外,如果你有机会学习一项传统文化,你会选择什么? (3)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 答案:29.(1)①有利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②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⑥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性情⑦有利于建设文化强国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例如,①国画②京剧③中医④中华武术⑤剪纸⑥唐诗宋词⑦古筝等(答出任意一项优秀传统文化即可)

(3) ①保护本民族文化②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③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④认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⑤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⑥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第8篇:中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选择题是基础知识的考察而且考查范围较广。历史能不能考高分,选择题很关键,错过10题以上你就别想高分了,高手都只错3~4题。如何做好中考历史选择题,请看下面的总结。

中考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或者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

选择题的解法最主要的有立定法、排除法等方法。

(1)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一般采用推理解答,排除不正确选项,找出正确选项,即为答案。

(2)排序型选择题。首先可采用逐个序号判断法解答,以时间先后,人物、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其次还可采用首尾判断法解答,找出最先(早、快)、最后(晚、慢),确定正确答案。

(3)比较型选择题。注意寻找比较点,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加以分析,确定答案。对事件性质、特征、作用等方面都可进行比较。

(4)因果型选择题。它首先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即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考查原因时,常见的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因、外因等。其次是由原因推断出结果或影响,即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一般要靠平时对历史知识的熟悉程度来定。所以注重平时掌握好历史史实,把握历史主体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论和认识,就很容易解答了。

(5)时空型选择题。它是在题干中设置一定的条件,要求选择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推算,包括公元纪年的推算和世纪的推算的识记,再现认知历史事件能力。一般注重平时熟练掌握,对重要历史年代、历史地图等时空概念的记忆,加强强化训练。

(6)最佳型选择题(又称程度选择题)。这类题难度较大,一般是从原因,性质、目的、作用等方面出题。其特点是提供的选项都有一定道理,但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称为最佳选项。它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阐释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高度概括能力。回答时注意依据题干要求,分析题干与选项之间的逻辑思维关系,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确定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另外,近几年来有命题者把“识图”、“材料”等题引入选择题,命题方式采取了“一拖N”试题,使该题型的考查目标延伸向情感价值观领域,2005年历史中考中这类情况的出现要引起大家注意。

*以上是由明师教育编辑整理

上一篇:银行金库门禁系统方案下一篇:营业员工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