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成都博物馆有感

2023-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参观成都博物馆有感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感言

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2班 石园园

去年暑假,我回成都后,正赶上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金沙太阳节”活动,于是我有幸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度过了一个令人愉快的下午。金沙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很大,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而且藏品及其丰富,展区布置得体,陈列井然有序,极具游览价值,令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对其特点进行一个简单介绍。

一、历史悠久

金沙遗址发现于2001年2月8日,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遗址分布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遗址内目前已发现祭祀区、宫殿区、墓葬区、居民生活区等,据考证,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文明以后古蜀文化的又一都邑所在,也是3000多年前成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社会功能强大

成都市区的摸底河自西向东从馆内流过,两岸的河岸风光构成了博物馆的横向景观轴;游客则从南自北依次参观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和陈列馆,而这条南北向的开放空间又构成了博物馆的纵向文化轴。环绕在博物馆建筑周围的,则是植被茂盛的园林区,游客在领略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可在林间小憩,感受自然之趣。整座博物馆以其合理的功能布局,充分实现了现代博物馆的各种社会功能。

三、布局合理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两大主体建筑为遗迹馆和陈列馆,都采用了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的冉冉升起。遗迹馆为近圆形,陈列馆为方形,一圆一方象征着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1、遗迹馆

遗迹馆为近圆形的全钢架建筑,由于发掘现场的泥土中还埋藏着金沙遗址90%的文物,因此,由15根钢柱支撑而成的巨大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考古发掘现场。遗迹馆中还修建了木质步道,通过步道可以走进考古发掘现场,近距离观看未出土的文物以及文物保护工作者对文物的现场保护。

遗迹馆主要由祭祀区、生活区、墓葬区构成。其中祭祀最为壮观。据说,在3000多年这里是古蜀金沙王国专用的祭祀活动场所,因此,置身于其中,你能不仅感受到泥土中尚未发掘的文物的气息,也能想象到3000多年前古蜀国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盛大。

2、陈列馆

陈列馆则由五大展厅组成,分别为:远古家园、王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解读金沙。

(1)远古家园

设置于陈列馆二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再现3000年前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

此展区的最大特色是采用了大型想象复原半景画。画中,碧野蓝天下的摸底河水淙淙流动,绿草丛中莺歌燕舞、万兽嬉戏,林荫掩映着古朴的民居,远处传来狩猎归来的欢声笑语。在这里,画布与实景相结合,声、光、电相结合,虚与实和谐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拉近了现实与过去的时空距离,也激起了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王都剪影

设置于二层东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为展示3000多年前古蜀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展区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使用不规则的“碎片拼接”形式,用不规则的展示岛的形式将不同内容进行串联,还原了古蜀金沙王国生产生活、手工业技术和丧葬习俗等各个方面,缓缓呈现出一幅幅金沙先民生产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

运用场景、实物、模型、沙盘、声光电等辅助手段,既使陈列空间丰富多彩,又让观众能在参观中不断获得新鲜感。

大型建筑基址 (3)天地不绝

设置于一层东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突出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内容主题,再现古蜀国宗教祭祀的恢宏,让现代人体会古人的精神世界。

其巧妙之处是:它在入口处用铁纱网分割出一条长长的通道,运用灯光营造出时空隧道的感觉,引领游客穿越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金沙。通道的尽头是金沙遗址出土文物“青铜立人像”的巨大投影,通道中响起的是金沙古老的乐器石罄的声音,让观众切身体会古蜀国祭祀活动的庄严和神圣。在展线设计上自由灵活,让观众在参观时可以随意选择。

(4)千载遗珍

设置于一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展示以“太阳神鸟”金饰为主的30余件金沙遗址出土的精华之最的文物。

展厅右侧环形空间内的图片展板将世界各地的出土文物与金沙文物进行了比较说明,成为第四展厅《千载遗珍》的合理外延。

并且还在展区为游客提供了几枚可自行使用的刻有金沙特色的纹饰的印章,可以印在纪念册上,供人留作纪念,极具趣味性。 (5)解读金沙

设置于底层西厅,面积约83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梳理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秦以前的发展脉络,让游客了解金沙遗址的来源和去向。利用中央沙盘展示了古蜀文明的分布区域及其与周边文化的紧密联系。

它在器物展示方面将精心制作、量身打造的大量辅助展具与灯光照明系统有机结合,兼顾了文物的艺术美感和展品安全。

同时,也可以帮组游客理清思绪,加深游客对各个展区的印象,强化教育功能。

四、自然环境优美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园林区以“自然之美,草野之趣”为设计理念,绿化覆盖率高达80%,是博物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园林区中,树木和植被根据不同的特点划分为不同区域。主要游览道路两旁栽种了四川盆地非常古老的树种银杏、水杉、针楠等;樱花林、桃花林、梨花林、芙蓉林、腊梅林等点缀在园区各处;竹林、灌木簇拥在博物馆建筑周围。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园林区一年四季随处可见繁花似锦的景象。春天,姹紫嫣红的花朵争奇斗艳;夏天,栀子花、白兰花清香四溢;秋天,银杏洒满金黄,芙蓉满枝,丹桂飘香;冬天,腊梅芬芳馥郁,红梅独绽枝头。美不胜收。

五、基础设施完善

拥有许多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如乌木林、西山水景广场、玉石之路、金沙剧场等。 同时它还拥有一个强大的后勤团队—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位于博物馆西北部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建筑风格肃静清幽,是对金沙遗址以及古蜀文明其它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进行

抢救、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场所。同时,这里也为博物馆展览提供更多、更新、更精美的艺术珍品,是博物馆功能的有效延伸。

六、文化产业发达

博物馆不仅拥有自己的剧场,还有自创的电影、音乐、舞蹈等文娱节目,文化产业很发达。

金沙剧场,位于博物馆西北角的金沙剧场,外观呈水晶皇冠状,又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是中国首部原创大型音乐剧《金沙》驻演场地。同时,被誉为“成都老百姓自己的文化沙龙”的金沙讲坛从2011年5月起入驻金沙剧场。金沙剧场还经常举办与金沙文化、古蜀文明相关联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文艺演出。

音乐剧《金沙》是由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广播电视局、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共同投巨资合力打造,由国内顶尖级曲作家三宝主创的中国首部原创音乐剧,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并称为成都第一文化名片,是观众了解成都历史、了解金沙的绝美途径。音乐剧《金沙》以金沙文化为背景,重现了古蜀国公主“金”和考古学家“沙”之间延续3000年的凄美爱恋。

《梦回金沙》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倾情打造的四维立体电影,将引领您穿越3000年时空,为您展开古蜀王朝由杜宇到开明的壮丽画卷,特技效果,动感震撼,深度体验,宛如身临其境。

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市区的金沙遗址路2号,交通便利,游客们可通过自驾或乘坐公交车等方便快捷地到达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还有专门停车场,数量充足,能满足游客需要。

综上而言:金沙遗址博物馆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展示与研究中心,也是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更是代表成都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景观,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博物馆。

通过这次的参观游览,我不仅获得了一场视觉盛宴的享受,还获得了心灵上的感悟,加强了对博物馆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这次参观加深了我对历史学习的领悟:历史并不是书本上那凝固的字体,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曾经发生过,正在发生的可以感知的事物,学习历史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而应付诸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历史。

第2篇:成都金沙博物馆参观笔记1000字

金沙博物馆参观笔记

今年春节,我回到了故乡成都。看到路边那带花纹的圆环标志,好像似曾相识——那正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啊!带着期待的心情,我便坐车前往了那里。

进入金沙遗址公园,圆形的遗迹馆映入眼帘。走进馆内,是一大片考古发掘的地点,土地上一个个正方形的深坑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从上面往下看,我仿佛望见考古工作者们当年辛勤工作的身影和他们挖掘到文物时的喜悦。指示牌上标明了各个重要文物的出土地点,我仿佛离那些神秘的古代文明又走进了一步。在一个“方块”里有一堆不起眼的土,原来,那里出土了数量极多的象牙,不过因为保护象牙的规定,采取了回填的措施。我站在那里,隔着那堆土,已经感受到了历史文物那股强大的魅力。

走进陈列馆,我们跨越时光的长河,轻轻叩响古蜀王国神秘的大门,3000年前的一段辉煌文明梦幻般地呈现在眼前。

第一展厅——远古家园。一个个古蜀人辛勤劳作、安居乐业的情景被真实地还原。他们住在简陋的泥砌房子里,端着陶罐,用石器耕种。沿着展厅,我们进入了原始人的世界,仿佛与他们生活在一起。

第二展厅——王都剪影。这里展出的,是出土的一个个当时的建筑碎片、生活用的器皿、各种工具。其中工具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古代人能够制造出如此实用的工具,是非常了不起的。严谨的建筑布局,规整的丧葬墓地,精湛的生产工具与手工制品。这一切,犹如一块块文明的碎片,拼接出一幅朦胧的古蜀社会的历史画卷。

第三展厅——天地不绝。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万物有灵,对自然神与祖先神充满了敬畏之情,常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旨在与天地神灵沟通,希望得庇佑。展厅以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内容为主题,再现古蜀国宗教祭祀的场景。其中展示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文物来彰显出这个古老王国曾经对宗教祭仪的重视。

第四展厅——千载遗珍。这个精心布置的展厅里陈列着金沙遗址出土的最为珍贵的文物。中央是最为著名的文物——“太阳神鸟”金饰。在玻璃展示柜里,这薄薄的一片圆环形金饰在灯光下闪闪发光,四只神鸟美丽而又神秘。围绕这件无价之宝的数件玉器、镀金铜器等,都十分美丽,向世人展现出金沙先民瑰丽奇幻的精神世界。

第五展厅——解读金沙。金沙遗址等遗迹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可是我们对此的了解还远远不足。古蜀文明来自哪里?它们去向何方,为何断代?究竟是谁铸就了这个文明?在这个展厅里,学者们搜寻的证据正渐渐地理清历史的来去缘由,以现有的遗迹证据,为我们解读这个神秘的文明。

此时此刻,参观完毕的我,心中依旧盘旋着这些问题。我虽身处现代,但是内心仿佛已经乘上时光飞船,来到这片古老土地上,与我的祖先们共同生长,见证古蜀文明历史的发展„„

第3篇:参观博物馆有感

简朴的物质生活 丰富的精神成果

——国庆假期访北京李大钊故居有感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驻足这幅悬挂在北京李大钊故居正屋墙上醒目的对联前,我浮想联翩。刚刚参观完北京李大钊故居,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大钊先生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身处大钊先生简朴的故居,感受他留下的丰富精神成果,使我对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境界油然起敬。

北京李大钊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位于北京新文化街文华胡同。如同众多的北京四合院一样,故居由坐北朝南正房一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南房一间组成,青砖红瓦,绿树鲜花,显得雅静肃穆。正房是客房和卧室,一张木桌,几把木椅子,一个普通的热炕,别无他物。西厢房是书房,摆设同样简朴。整个故居都体现着平淡无华、简单勤俭的风格。看着这些,我非常诧异,不禁在想:“难道当时身为北大教授,收入不菲,以”南陈北李“而著称于世的大钊先生就生活在这样俭朴的环境中吗?” 带着疑问,我阅读了李大钊生平简介,从中读出了答案:李大钊一生简朴,身为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主任兼任四所大学的教授,月收入达二百多银元,本可以过上宽敞富裕的生活,但生活却一直很拮据。因为,他将这二百多银元大半交纳了党费,又留下一部分来帮助并资助朋友,同事和进步青年……。与俭朴拮据的生活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故居居住的四年期间,他工作非常忙碌,孜孜不倦,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为革命事业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

参观故居使我受大极大的教育。大钊先生生活俭朴,精神富庶的境界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站在故居内矗立的党旗前,我感到情操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充足。

第4篇:参观博物馆有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澄城县博物馆。博物馆的讲解员认真、仔细的讲解了博物馆陈列的东西。让我们队关于未来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重新的了解。

博物馆的院子里陈列着720尊拴马桩,一口金代大铁钟,三尊石佛像。拴马桩是渭北农村富裕人家用以栓系骡马的石桩。立于稍门两侧,桩头以雕刻造型,既实用又美观。展区陈列拴马桩720尊。桩头雕刻多为单狮、单猴、双狮、人骑兽,也有多猴、狮猴、飞禽、大象、蟾蜍、寿桃。以及八蛮进宝。“送子娘娘”等多种形态。参观了拴马桩后,我感受到了古代的气息。我仿佛到了古代,看到了人们放牲口时,把牲口从拴马桩上解下来,将牲口带回时,又把牲口拴在拴马桩上的情景。

我来到二楼,看到了条形码、未来医疗、未来家居、未来出行、未来购物、智能家居、3D电影、手眼协调、食物金字塔、健康误区、窥视无穷、光的路径、心跳、认识脑、反应测试、豆瓣的旅行、美丽的辉光、磁铁与线圈、幻像、空中成像、旋转的银蛋、神秘的磁力、声驻波、声波看得见、光纤传输、激光竖琴、哪个滚得快、听话的小球、滚出直线、双曲线槽、最速降线、全息照片、雅各布天梯、对称脑型、椭圆焦点等。参观完这些后,我明白了很多的科学道理。

参观完博物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专心致志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愿望。

第5篇:参观博物馆有感

2011年3月19日星期六的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西苑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老师带着我们踏着和煦的春光来到了淮北市博物馆参观!

几经周折,我们来到了淮北市博物馆的大门口,那苍劲有力的“淮北市博物馆”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六个金色的大字便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于1977题写的。淮北市博物馆(又名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始建于2001年8月,2004年9月开馆,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10670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被誉为,淮北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淮北市博物馆是一座把煤文化与隋唐运河文化巧妙结合起来的建筑。象征着淮北这座煤炭城市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在历史长河中勇往直前,奔向光明的未来。其建筑风格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现代的节奏感。淮北市博物馆共设八个固定展厅:隋唐瓷器厅、汉画像石厅、十二大名人厅、运河遗韵厅、宋代瓷器厅、书画厅规划厅、古相贵珍厅,分别展出淮北地区出土文物和征集的全国名人字画,这些展品都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做出了积极的作用!

随后我们便跟随讲解员进入了展馆。首先我们参观的是淮北市博物馆的序厅,在这里我知道了淮北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

化遗存。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尔后,春秋宋国的别都,秦之泗水郡,西汉沛郡,东汉沛国的治所设于相城。现已在相城地区发现、清理古墓葬、古文化遗址数百处,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以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为世人所瞩目。

接着我们进入了淮北市博物馆的隋唐瓷器厅,内展出了很多瓷器,它们不仅精致优美,还有着很深的历史意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青釉刻花执壶和长沙窑青釉题诗执壶了。青釉刻花执壶高21.2厘米,口径8.8厘米,腹径12.6厘米,底径6.7厘米,它侈口,长颈,平沿,斜肩折收,弧腹,圈足,肩部饰有对称的一弯曲形长流和一条形把,上下分饰两道凹弦纹,中间刻花纹,腹部用坚纹分隔为四个区域,刻有对称的牡丹纹。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闪黄,是一件艺术珍品。长沙窑青釉题诗执壶高18.6厘米,口径9.6厘米,底径

9.4厘米厘米,它敞口,长颈,溜肩,瓜棱形筒腹,平底。肩部对称装一棱形短流和一长条形把,流下题一五言绝句诗:夕夕多长夜,一一二更初,田心思远客,门口问贞夫。通体施青釉,有着很深的历史意义。

随后我们进入了淮北市博物馆的心脏—运河厅内的码头遗址。这里以木刻画和古船遗址为展览重点,在这里我了解到了:1999年初,安徽省在改造宿永公路淮北市柳孜段时,陆续发现一些唐宋时期的文物,这引起了淮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立即向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报告。同年5月,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省考古所与淮

北市博物馆、濉溪县文管所组成联合发掘队进驻柳孜。经过多年的努力,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与专家的关注。先后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很深的历史价值,与其一起出土的文物也有很多,像巩县窑三足、磁州窑白釉黑花罐、寿州窑黑釉双系罐和三彩虎枕都是极佳的集艺术与历史为一体的珍贵文物,令世人和外国友人刮目相看、嗔目结舌!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汉画像石、宋代瓷器厅的精美产品,这些展品都带给了我们视觉得顶级享受。

这次的参观使我感受到了快乐,收获到了幸福。真是我打开眼界,增长知识。博物馆真是太棒了,我们的家乡真是太繁荣了,我们的祖国真是太伟大了!我爱历史,更爱我的祖国!

西苑中学七六班

孟祥升

2011年3月23日

第6篇:参观博物馆有感

今天组织开展了第一次班级活动,主要参观了上海博物馆。早上八点从学校出发到达目的地时正好开馆,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远远看去,形似一只青铜巨鼎。这只青铜巨鼎的造型就来源于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周青铜重器大克鼎,而大克鼎正是来源于著名收藏家潘达于先生的捐赠。 经过了安检进入到了馆内,一共四层, 一楼是大件的文物,青铜器和雕塑馆,放在一楼方便搬动。二楼是瓷器和陶器,三楼是古代书画展,四楼是古代生活用品器具展。内部的展览流线也是多种多样。青铜器展是双线的流线组织,由展墙相隔,大致为s形路线,一些重要展品单独放置在中央,成组成套的展品放在展墙里。雕塑馆则用片墙隔开。

古代瓷器艺术展览中展出的一件件精致的瓷器,无不体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古代瓷器艺术的魅力;佛造像的展示,演绎了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佛像的精彩故事。我们不仅欣赏了古代各时期的珍品,还了解了一些原本不太知道的知识,如陶器的主要制作方法啊,瓷器与陶器的区别啊,唐三彩的工艺啊,还看到了整个烧窑过程的模型。从主要瓷器的品种简介和实物观赏,真的使自己和同学们获益匪浅 。

上一篇: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下一篇:pwc面试题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