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的理论综述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中国会展业发展迅速, 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0%, 全国展会数量超过5000个, 展会面积超过5000万平方米, 会展产值超过1500亿元。同时, 会展业对于我国城市发展的作用也日益重要,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城市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环境, 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城市通过举办会议、展览、节事活动等会展形式实现其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等方面的聚集和交流。发展会展业有利于推动城市建设, 发展城市经济, 展示城市形象, 有利于城市提高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 也有利于带动城市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 在我国已有超过40个城市的政府把会展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城市政府如何发挥能动性来发展好会展业成为城市能否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城市政府通过其对会展事务的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等行为对会展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和支持。因此, 对城市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的理论进行了解与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一、会展业对城市影响的相关理论

1. 国外的相关研究

早在20世纪50年代, 就有国外学者对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研究。Ruckhers G (1951) 专门撰写著作研究会展业, 认为会展是能够促进国家和城市生产和发展贸易的经济模式, 同时能对其他方面及相关产业产生持久的影响。Klaus (1961) 研究了展览的意义以及展览的客户关系管理和绩效评估等内容, 从经济学和管理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展览和展览对城市等的影响力。Hugh&Chris (1991) 通过决策技术方法研究了如奥运会和世博会等大型展会如何抓住各个时间点的机会提高其对产业链上各个方面的影响。

随着会展业的迅速发展, 近年来有更多的国外学者对会展业对城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Kim等 (2003) 采用了投入—产出模型来研究会展业对经济的收入、产出、进口、税收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结果显示会展业是一个高产出的行业, 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进意义。Gursoy (2004) 通过大量访谈研究了会展业对城市凝聚力的影响, 发展举办会展有助于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Lee等 (2005) 分析了奥运会和世界杯等大型事件的案例, 发现会展业对城市经济能产生强力的推动作用, 同时对主办方城市能产生直接的国际影响和提高国际知名度, 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Paul (2012) 也研究了大型会展活动和事件对城市的影响, 认为会展业不仅对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 同时还能带动主办方城市包括交通、住宿、餐饮、零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Kima&Walker (2012) 通过研究发现大型会展活动能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等。除了积极影响, 有些学者认为会展也会对城市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如Prayag (2012) 等学者研究了伦敦奥运会, 认为奥运会对国家和主办城市的经济和环境等方面都同时存在着积极和消极影响。

2. 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会展业发展相较于国外而言起步较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国内学者开始研究会展, 其中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及相关产业的影响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如戴光全 (2005) 研究了发展会展业对城市旅游业的影响。涂成林等 (2011) 研究了会展业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为发展会展业对城市的经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对高要求的配套, 但反过来会展业又给城市的经济和产业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推动力。吴开军 (2013) 则从产业链视角对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战略联盟关系进行了研究。

二、城市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1. 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的学者把管理学、经济学的许多理论运用到会展管理和会展业的相关研究中, 来探讨会展业的发展和对策。其中如区位选择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区位选择理论主要研究活动在空间方面的分布、组织与优化, 如德国的经济地理学家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城市区位的中心地学说, 研究了城市商业的空间布局与经济的关系, 许多学者运用了该理论来研究城府在规划会展业时如何进行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 特别是会展场馆的区位选择。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是经济的增长一般是从“增长中心”逐渐传导到其他产业或部门, 许多学者运用该理论来研究会展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力, 认为要把会展业作为一个增长中心, 政府必须采取行为不断优化会展业的发展环境和加大对会展业的扶持力度。

国外许多学者对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行为进行了分类, 国外学术界根据政府在国家和城市会展业发展中所起到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力度的强弱, 将城市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分为政府推动型、市场主导型、协会推动型和政府与市场结合型。

2. 国内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的研究根据其侧重点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研究:

(1) 理论方面研究

许多国内学者对城市发展会展业过程中的政府行为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与探讨。如胡斌 (2004) 对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动力进行了分析, 探讨政府如何促进会展业发展。刘春济 (2004) 从政府和企业等角度研究了政府如何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来促进会展业发展。胥会云 (2005) 对政府主导会展业发展的利与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马媛等 (2006) 对我国会展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地方政府应采取的行为和措施。徐瑛等 (2007) 从会展行业的产业特征和发展要求及条件等方面思考, 研究了政府发展会展业时的角色定位及相应的管理操作职能。徐爱萍等 (2008) 对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失衡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同时根据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从政府管理的制度、战略、定位和范围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行为对策。杨国川等 (2009) 对政府对会展业的支持进行了国际比较, 分析了发达国家及地区成熟的经验, 提出我国政府如何支持会展业发展的理论框架。赵伯艳 (2011) 对城市会展业发展中的城府角色进行了探讨。周长春 (2013) 通过对政府主导的会展活动的特点等进行理论分析, 提出了大型会展活动中的政府行为过程模型。陈锋仪 (2008) 研究了政府主导型的会展模式, 分析了政府在城市会展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发展政府主导型会展模式的特点和意义。

(2) 实证研究方面

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 以某一品牌展会为对象来研究政府行为

随着我国会展业的迅速发展,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品牌展会, 许多学者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实证研究, 以期从这些品牌展会中提炼出政府行为的经验或教训, 为运营其他展会提供借鉴和参考。如古小松 (2009)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对象, 研究了政府如何建立有效机制及在环境等方面如何投入, 从而使品牌展会保持其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张志刚 (2009) 研究了广交会作为中国对外窗口之一的特殊使命, 从广交会发展的角度研究了政府展会的功效。刘民坤 (2013) 同样以广交会为例, 对会展活动对主办方城市的社会影响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林卉等 (2010) 以北京奥运会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为例, 发现若政府能采用先进的规制手段运用在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环境改善、交通引导、食品安全以及土地利用等方面, 则可以有效保障活动的开展。陈振达 (2012) 研究了在福建省石狮市举办的基于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 分析了展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基于海西战略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上海金融学院城市财政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2012) 以上海世博会为对象, 研究了政府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第二, 以某一城市为对象来研究政府行为

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在区域和城市之间的差异性, 不同地域和城市的会展业发展具有各自较为鲜明的特点, 因此国内学者较常于研究某一具体城市在发展会展业时的政府行为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其中对我国会展业发展较为繁荣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的城市研究较多。

对长三角城市主要以上海市、浙江省的杭州和义乌等城市, 以及江苏省的南京和无锡等城市为常见研究对象。如郭牧 (2008) 研究了义乌市在发展小商品会展经济时的政府行为, 分析了以义乌为例的我国中小城市发展会展经济的模式及政府在其中的主导行为与方式; (陈蔚, 2012) 研究了杭州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辜应康等 (2011) 通过把新加坡与杭州进行对比, 分析了两座城市在政府主导型会展业发展中的异同, 张丽 (2012) 从优化产业结构、扶持知名展览、培养专业会展人才、引入竞争机制等方面研究了政府在发展无锡会展业的行为对策, 李莉 (2014) 则着眼于上海市青浦区, 青浦区政府在办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现状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优化政府行为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对珠三角城市的研究常见于广州、东莞、深圳等城市。如赵苑等 (2001) 年以深圳会展中心选址的变迁为例, 研究了政府在城市大型公共设施的决策行为对会展业发展的影响。颜爱妮 (2009) 对广州政府在会展管理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广州政府发展会展业的对策。靳文敏等 (2012) 则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例研究了城市会展业的资金类政策的传播原因及政府采用资金类政策的影响因素。

对环渤海城市的研究以京津冀和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城市为主。如王春才等 (2014) 从北京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提出打造“亚洲会展之都”的目标出发, 分析北京政府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构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行为途径。张雨宜 (2014) 以天津市为例, 研究政府在推动会展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优化其路径。刘嫔 (2009) 和王冬梅 (2013) 这两位学者分别研究了辽东半岛的大连和沈阳会展业发展及政府行为;王瑛等 (2009) 年通过对山东青岛这一城市会展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青岛政府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行为对策。

随着中国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城市大力发展会展业, 其政府行为也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因此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詹晓丽 (2010) 以武汉为对象研究了会展业发展及政府行为, 徐茜 (2010) 则同样研究的是华中城市郑州, 通过对香港这座会展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为借鉴来研究郑州如何发挥政府作用引导会展业的发展。刘飞跃 (2010) 和徐金燕 (2010) 则都研究了长沙的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及相关对策。谢先娥 (2012) 研究了广西南宁这座城市的政府在发展会展业中所采取的产业政策及相关行为, 提出政府应加大对会展业发展的调控力度。宋然 (2013) 则研究了西南地区的会展城市成都在公益类展会运作模式上成都政府的行为与主导模式。

研究述评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城市会展业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研究来看, 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 因为会展业属于较为新兴的行业, 对其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国外学者首先把经济学、管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应用于会展业和政府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中, 同时也做了大量实证研究, 但国外的研究在空间上分布不均, 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地区和城市, 对发展中国家城市的研究不足。国内会展业相对国外而言起步较晚, 国内学者在国外学者研究基础上开始对我国会展业及政府行为进行了探讨, 并对许多品牌展会和会展城市进行了案例研究。但整体而言, 对城市会展业政府行为的研究仍有一些可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地方:一是现在的实证研究还是以某一展会或城市的案例为主, 较为缺乏对不同城市政府行为的比较分析;二是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基于对大量会展城市政府行为进行调研的实证数据与统计分析;三是较为缺乏对某一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等同一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政府行为的相关研究, 以期探讨区域发展会展业时不同城市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博弈。总之, 对城市会展业政府行为的研究仍可不断深入与探讨。

摘要:会展业具有影响面广和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特点, 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城市会展业发展中政府行为进行了理论综述, 探讨了国内外在会展业对城市影响和城市发展会展业政府行为方面的相关理论。

关键词:会展业,政府行为,理论综述

参考文献

[1] 刘民坤.会展活动对主办城市的社会影响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3.

[2] 陈靖.我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06) :69-74.

[3] 李莉.上海市青浦区会展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4.

上一篇: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愿景的环艺专业课程设计的思考下一篇:电力系统企业继电保护常见问题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