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荣我们学习的榜样

2023-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郑德荣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

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先进事迹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要引导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姜仕坤离开了,但他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四有”干部,为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党课,在他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与铭记。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期许,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作为一名干部,我们要时刻心系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追寻真理,高举信仰的旗帜。“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细数郑德荣的一生,他用毕生的实践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彰显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尚情操。他坚定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面对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诉求,他笔耕不辍,始终以过人的政治胆识、巨大的理论勇气去回应质疑,坚持用真理作为前行的坐标。对真理的渴求,让郑德荣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信念。

坚定信仰,努力拼搏进取。学习钟扬坚韧不拔的精神。钟扬一生在xz,一年行走三万多公里,在采集种子和教学的过程中条件险恶,,四千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追梦,四十万公里坎坷路程的跋涉,十七种高原反应的抗争。钟扬教授一生不为名,不图利,生活简朴作风优良,以先进的党性、优良的作风、高尚的追求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服务工作,以绿叶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

这7名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信念坚定、许党报国、为民造福的杰出楷模。我们要像他们那样对党绝对忠诚,始终爱党、信党、护党、为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2篇:学习郑德荣同志事迹心得:向郑德荣汲取信仰的力量

近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德荣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这个93岁的老人,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用生命书写了“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他的事迹和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学习他笃定信仰跟党走。郑德荣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他从不含糊,从不放松,从不动摇。他90多岁时,仍坚持过组织生活,并早早到场,曾有人在他这里说情打招呼,被他“铁面”回绝。作为新时期党员干部,要像郑德荣一样,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入脑入心,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学习他务实创新真追求。他始终把事业和视学视为生命,90多岁高龄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把学术创新作为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多项研究成果填补学术空白,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郑德荣提出了很多新论断,他以高深的学术造诣、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卓越的学术成就,成为中共党史研究的一面旗帜。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要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作为新时期党员干部,要昂扬奋斗,与时俱进,善作善为,让追求成为一种价值、一种境界,不断开拓党和人民事业新局面。

学习他无私奉献守初心。郑德荣无论工作多忙,也不管身体状态,他始终践行初心,做一名“红色理论的布道者”,从教67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淡泊名利,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贡献毕生精力。他不放弃任何一次传扬红色理论的机会,他讲学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即使是基层单位邀请授课,他也从不拒绝,用行动作马克思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的“辛勤园丁”。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学习郑德荣无私奉献、践行初心的高贵品质,把个人融入时代、融入社会,以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

第3篇: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学习郑德荣的“过”与“不过”

近日,各大媒体都刊登了《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党中央授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集中体现了这些党员干部是“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新时代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郑德荣生前曾为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党红色理论家。工作67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出版数十部学术著作和教材,主编的《毛泽东思想史稿》开创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他治学严谨、学高德馨,他严以律己、品行高洁。其精神品质体现在“过”与“不过”上。

素质“过硬”,信念永远“不过时”。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永远不过时,终生需坚守。 这一点从郑德荣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郑德荣终生从事党史研究,越研究“越觉得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学问,是一种真理。”;越研究越“捍卫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越研究越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郑德荣做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并积极捍卫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的历史,不允许他人有任何曲解和玷污。这一切,集中体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坚信者、一名革命理想信念的永远坚守者。“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更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我们要学习郑德荣一生不变的革命理想信念,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用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引导群众,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

治学“过真”,瑕疵永远“混不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严实是郑德荣严谨治学的鲜明特点和性格。因为认真严谨,郑德荣“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以至于有时学生在书店、图书馆找不到的资料,到老师家去找,十有八九可以找到,并且查找的资料大致在书架的哪个位置、哪本书籍中,甚至指出在书中的哪个部分;因为认真严谨,同样从事当时研究的孙子郑凯旋请其修改文章时,结果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见,数次修改后,仍不满意,就逐字逐句修改,边改边讲述相关党史内容。郑凯旋说,“学术上的任何瑕疵在爷爷那里都是混不过去的。” 郑德荣也常对学生说:“离开严谨求实,不能称其为科学。”我们要学习郑德荣这种过于“求真”、“较真”的治学态度,工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仅要求过得去,还的要求过得好、过得硬,让认真求实成我们党员干部学习教育、谋事干事、创新创业的“习惯”和品质,让一切瑕疵都不能“蒙混过关”。

家庭“过严”,歪门永远“通不过”。家庭关系家教家风,家风关乎党风政风。对于领导干部家庭建设,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郑德荣对家庭建设同样严格以求。郑德荣担任东北师大副校长期间,他的大女儿在外县医院工作,想调到东北师大校医院,郑德荣没有同意。他的儿媳妇想从企业考入学校财务处做会计,也被他一口拒绝。他说:“我要是安排了这件事,今后怎么要求别人,我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儿坎。”过不了心中的“坎”体现了郑德荣的公道正直、治家严格的清风正气,折射出郑德荣的奉公守纪、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党员干部当学习郑德荣这种“歪门邪道”通不过的大德大义,“六亲不认”的处事原则,秉公用权、公正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第4篇:向郑德荣学习的时代意义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范文大全

(可编辑)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向郑德荣学习的时代意义

向郑德荣学习的时代意义

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全党一定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近日,党中央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先进模范人物的高度重视,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做新时代不懈奋斗者、创造新时代光辉业绩的动员令。

郑德荣同志生于1926年1月,195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这位“红色理论家”,把信仰融入生命中,毕生追求、信仰马克思主义,毕生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这位“初心不渝者”,把忠诚刻在事业上,视学术为生命,视创新为使命,一生倾注党的理论研究事业,竖起党史研究的一面旗帜;这位“大爱筑梦人”,把真情洒在讲台上,用赤诚和汗水倾情投入党的教育事业,立起了学高德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馨、立德树人的标杆和典范……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使人受教育、令人受鼓舞、给人以启迪、催人以奋进。深入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锐意进取、拼搏奋斗,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郑德荣同志一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信仰追求的生动写照。郑德荣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将这一信仰贯穿长达67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事业。无论是政治风浪的考验,还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他追求真理的脚步从未停歇,即便受结肠癌病痛折磨都不放弃任何一次传扬红色理论的机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年届九旬仍信仰弥坚,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领域。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召开前夕,他多次拔掉氧气管,在病榻上向学生口述反复修改论文并入选理论研讨会,把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事业坚持到了生命最后一刻。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启示我们,坚定的信仰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心中有信仰,脚下才能有力量,才能炼就钢筋铁骨,排除万难、一往无前。当前,各种思潮纷纭复杂,不同价值观念交锋碰撞,党内“四个不纯”等问题依然存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郑德荣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挺起新时代的精神脊梁,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郑德荣同志一生不忘初心、对党忠诚、以身许党,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优秀政治品格的生动写照。郑德荣同志经历了民族的苦难,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转变,从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刻起,就立下了“用毕生所学为党和国家作贡献”的誓言,并用一生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的实际行动践行这一誓言。在面对“现在研究毛泽东思想还有用吗”等质疑中,他敢于举旗亮剑,有力澄清谬误。他时刻提醒自己也告诫学生,党史工作者是在为中国共产党写“红色家谱”,是为党做学问,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立场坚定、对党忠诚。在去世前,他对学生留下的最后一句完整的话是: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启示我们,不忘初心、对党忠诚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必须渗入骨髓、融入血脉,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的事业尽心尽力、鞠躬尽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守这个初心,实现这一使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郑德荣同志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爱党、信党、护党、为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郑德荣同志一生永久奋斗、持续勃发、勇攀高峰,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永葆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郑德荣同志一生钟爱他所追求的事业,退休之后依然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老骥伏枥,耄耋勃发,在他一生50多本著作和教材中,有40本是60岁后出的,80岁到90岁的10年间,光个人专著就有5部,承担国家项目3项,发表论文70余篇。仅2011年,他就发表14篇,这是一个中青年学者都难以企及的成果数量,也远超他规划的目标。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第二天,他就主动请缨为全校师生作宣讲报告,还抱病组织团队,申报了“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每次都在学生的搀扶下到会全程主持研讨。在生病住院期间,他怕影响思考,不到万不得已,拒绝吃止疼药,只为能够为党多写一篇、多做一些贡献。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启示我们,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必须永葆蓬勃朝气,强化担当作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是革命者,不能丧失了革命精神、革命斗志。非革命不足以成其事,无精神不足以发其新。新的长征路,是我们正在探索和开辟的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迈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开拓进取的劲头。走好新的长征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郑德荣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把革命者、奋斗者激扬起的精神伟力转化为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实践动力,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奋发有为,立起新的革命精神丰碑,取得新的伟大历史成就。

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郑德荣同志一生立德树人、诲人不倦、大爱铸魂,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爱岗敬业奉献的生动写照。郑德荣同志把教书育人作为所钟情“红色事业”的一部分,用理想、信念、知识、情感传道授业,是既为“经师”又为“人师”的典范。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身上,平均每周指导低年级博士生12学时以上,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依然定期给本科生作专题讲座。他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实行“读书、思考、讨论、答疑、交流”开放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前沿、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打好专业基础。他给博士生上的第一课不是讲授专业知识,而是明确政治标准,要求学生首先在政治上“举旗定向”、在理想信念上“壮骨补钙”,培养的49名博士,多人成为业界的领军人才。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启示我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是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职业操守,必须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用实践实干实效践行根本宗旨、实现人生价值。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能否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郑德荣同志敬业奉献的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立足岗位作贡献,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

郑德荣同志这一重大典型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吉林省曾涌现出李四光、蒋筑英、王大珩等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和先进典型,去年又推出“心有大我、至诚报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国”的“时代楷模”黄大年这一重大先进典型。在他们身上,既见信仰信念、又见人格风骨、更见家国情怀,彰显着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赤诚大爱,代表着吉林振兴发展的主流价值取向和深厚精神积淀,体现了吉林是一片正能量充盈、奋斗者井喷的热土,也是一片涵养爱党报国情怀、滋养拼搏进取精神的沃土。先进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生动的教科书。吉林省委高度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学习宣传郑德荣同志等先进典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有力举措,着力构建“因信仰而执着、因热爱而眷恋、因梦想而奋斗”的新时代吉林精神高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新使命的奋力担当者、新征程的自觉开拓者,凝聚起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7

第5篇:学习郑德荣事迹的心得体会

学郑德荣精神,做爱岗敬业的标杆。他鞠躬尽瘁,忠于职守。“人生的最大欣慰和快乐,一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二是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郑德荣看来,著书撰文和培养青年学生教师,都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乐以终身治学科研,悦以毕生授业解惑”就是郑德荣为工作、为祖国事业奉献一生的真是写照,也正是有了他这种拼搏精神,“中国梦”而不断加速。因此,我们无论是党员领导干部还是一名普通的工作者,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争做爱岗敬业的新标杆。

学郑德荣精神,做甘于奉献的标杆。“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通过努力奋斗,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郑德荣以身体力行的实践诠释了生命意义的更多可能。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成为众人眼中的“拼命三郎”,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郑德荣信念坚定,追求执着,学识广博,治学严谨,为人谦逊,人格高尚,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把创新融入学术,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这就是一个学者的一生,这就是一名党员的追求,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光芒!

第6篇:学习郑德荣事迹心得体会:学习郑德荣 做“四有”组工干部

5月3日,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德荣在长春病逝。一个93岁的老人,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读到他的故事,无不感到悲痛和惋惜。逝者已去,留给我们的是他不会磨灭的高尚品格和崇高信念,值得我们深思学习。

学习郑德荣,做“有信仰”的组工干部。“要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郑德荣同志最后的遗言,也是他93岁人生的真实写照。这一初心,贯穿他长达67年的学术研究历程,激励他为探索马克思主义真理潜心治学,指引他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为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作为组工干部,要坚定马列信仰,将马列主义根深于心,以最高的信仰指导工作实践。

学习郑德荣,做“有信念”的组工干部。作为一位“红色理论家”,郑德荣诠释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郑德荣的研究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连。他视学问为事业,视学术为生命。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勇于担当、敢于发声,有效回应质疑、澄清谬误。当代组工干部要像郑德荣一样,将信念与事业紧紧捆绑在一起,不畏缩、不动摇。

学习郑德荣,做“有风范”的组工干部。“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郑德荣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甘当人梯,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所得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培养了大批人才。很多学生都记得,他上的第一堂,不是讲学术,而是讲做人。他招生不问家庭背景,只看品德和才学。在教学过程中,他善于深入浅出,把高深的理论讲得入脑入心。什么是“师之大者、德之楷模”,郑德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出了答案。组工干部也要发扬师者风范,在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的同时要关心和帮助其他同事,不计较、不吝啬。

学习郑德荣,做“有品格”的组工干部。不论是担任东北师大副校长时严于律己,还是90多岁高龄依然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不辞辛劳奔走于各地宣讲党的理论,郑德荣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一颗红心始终为党的事业而搏动,践行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组工干部也要高标准、严要求,牢记为人民的宗旨,达到公而忘私的水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奋斗的征程永无止境。让我们学习、弘扬郑德荣同志的崇高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组工岗位上交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上一篇:热气球历险记下一篇:查摆问题整改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