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基复合材料

2022-04-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种类与性能

摘要:金属基复合材料科学是一门相对较新的材料科学,仅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备是航天、航空、电子、汽车以及先进武器系统的迅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日益增高的性能要求,除了要求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外,还要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力地促进了先进复合材料的迅速发展。单一的金属、陶瓷、高分子等工程材料均难以满足这些迅速增长的性能要求。金属基复合材料正是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而诞生的。

关键词:金属;金属基复合材料;种类;性能特征;用途 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1.1按 增强体类型分

1.1.1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是指弥散的增强相以颗粒的形式存在,其颗粒直径和颗粒间距较大,一般大于1μm。

1.1.2层状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是指在韧性和成型性较好的金属基 材料中含有重复排列的高强度、高模量片层状 增强物的复合材料。片曾的间距是微观的,所以在正常比例下,材料按其结构组元看,可以认为是各向异性的和均匀的。

层状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大尺寸增强物的性能比较接近,而与晶须或纤维类小尺寸增强物的性能差别较大。因为增强物薄片在二维 方向上的尺寸相当于结构件的大小,因此增强物中的缺陷可以成为长度和构件相同的裂纹的核心。

由于薄片增强的强度不如纤维增强相高,因此层状结构复合材料的强度受到了限制。然而,在增强平面的各个方向上,薄片增强物对强度和模量都有增强,这与纤维单向增强的复合材料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1.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一维增强体根据其长度的不同可分为长纤维、短纤维和晶须。长纤维又叫 连续纤维,它对金属基体的增强方式可以以单项纤维、二维织物和三维织物存在,前者增强的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第二种材料在织物平面方向的力学性能与垂直该平面的方向不同,而后者的性能基本是个向同性的。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指以高性能的纤维为增强体,金属或他们的合金为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纤维是承受载荷的,纤维的加入不但大大改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也提高了耐温性能。

短纤维和晶须是比较随机均匀地分散在金属基体中,因而其性能在宏观上是各向同性的;在特殊条件下,短纤维也可以定向排列,如对材料进行二次加工(挤压)就可达到。

当韧性金属基体用高强度脆性纤维增强时,基体的屈服和塑性流动是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特征,但纤维对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强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1.2按基体类型分

主要有铝基、镁基、锌基、铜基、钛基、镍基、耐热金属基、金属间化合物基等复合材料。目前以铝基、镁基、钛基、镍基复合材料发展较为成熟,已在航天、航空、电子、汽车等工业中应用。在这里主要介绍这几种材料 1.2.1铝基复合材料

这是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应用最广的一种。由于铝合金基体为面心立方结构,因此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再加之它所具有的易加工性、工程可靠性及价格低廉等优点,为其在工程上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制造铝基复合材料时通常并不是使用纯铝而是铝合金。这主要是由于铝合金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1.2.2镍基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是以镍及镍合金为基体制造的。由于镍的高温性能优良,因此这种复合材料主要是用于制作高温下工作的零部件。人们研制镍基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希望用它来制造燃气轮机的叶片,从而进一步提高燃气轮机的工作温度。但目前由于制造工艺及可靠性等问题尚未解决,所以还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1.2.3钛基复合材料

钛比任何其他的结构材料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此外,钛在中温时比铝合金能更好地保持其强度。因此,对飞机结构来说,当速度从亚音速提高到超音速时,钛 比铝合金显示出了更大的优越性。随着速度进一步的加快,还需要改变飞机的结构设计,采用更细长的机翼和其他翼型,为此需要高刚度的材料。而纤维增强钛恰好可以满足这种对材料刚度的要求。钛 基 复合材料中最常用的增强体是硼纤维,这是由于钛与硼的热膨胀系数比较接近。 1.2.4镁 基 复合材料

以陶瓷颗粒、纤维或晶须作为增强体,可制成 镁基 复合材料,集超轻、高比刚度、高比强度于一身,该类材料比铝基复合材料更轻,具有更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将使航空航天方面的优选材料。 1.3按用途分

1.3.1结构复合材料

主要用作承力结构,它基本上有增强体和基体组成,它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尺寸稳定、耐热等特点。用于制造各种航天、航空、电子、汽车、先进武器系统等高性能构建。 1.3.2功能复合材料

是指除力学性能外还有其他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这些性能包括电、磁、热、声、力学(指阻尼、摩擦)等。该材料用于电子、仪器、汽车、航天、航空、武器等。

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主要有纤维、晶须和颗粒,这些增强体主要是无机物(陶瓷) 和金属。无机纤维主要有碳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氮化硅纤维等。金属纤维主要有铍、钢、不锈钢和钨纤维等。用于增强金属复合材料的颗粒主要是无机非金属颗粒,主要包括石墨、碳化硅、氧化铝、碳化硅、碳化钛、碳化硼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所选用金属或合金基体和增强物的特性、含量、分布等。通过优化组合可以既具有金属特性,又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热、耐磨等综合性能。

其主要性能有以下几点: 1.高比强度、比模量 2.导热、导电性能好

3.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 4.良好的高温性能 5.良好的耐磨性

6.良好的断裂韧性和抗疲劳性能 7.不吸潮、不老化、气密性好 3.结束语

总之,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耐磨性、高温性能,较低的热膨胀系数,高的尺寸稳定性等优点,它在航天、航空、电子、汽车、轮船、先进武器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二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

展望

学院:萍乡学院 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 学号:13461001 姓名:蒋家桐

摘 要 综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基复合 涂层的进展,包括其性能、现有品种、制备工艺、应用情况. 同时报道了目前本领域研究存在的问 题,如:力学问题、界面问题、热疲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发展前景. 关键词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复合涂层材料,界面,热疲劳,功能梯度材料

随着近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材料不断提出多方面的性能要求,推动着材料向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比韧性、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等多方面发展[1 ] . 复合材料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材料当前面临的问题,推进了材料的进展.金属基复合材料(MMC) 是以金属、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含有增强成分的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提高用材强度、弹性模量和减轻重量的需要,它在60 年代末才有了较快的发展,是复合材料一个新的分支. 目前尚远不如高聚物复合材料那样成熟,但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比高聚物基复合材料耐温性有所提高,同时具有弹性模量高、韧性与耐冲击性好、对温度改变的敏感性很小、较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无高分子复合材料常见的老化现象等特点,成为用于宇航、航空等尖端科技的理想结构材料. 1 进展情况

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基本上可分为纤维增强和颗粒增强两大类,所用的基体包括Al , Mg ,Ti 等轻金属及其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等,也有少量以钢、铜、镍、钴、铅等为基体. 增强 纤维主要有碳及石墨纤维、碳化硅纤维、硼纤维、氧化铝纤维等,增强颗粒有碳化硅、氧化铝、硼

化物和碳化物等. 用以上的各种基体和增强体虽可组成大量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品种,但实际上 只有极少几种有应用前景,多数仍处在研究开发阶段,甚至也有不少品种目前尚看不到其应用 前景[2 ] . 1. 1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高温性能好、比强度、比模量高、导电、导热性好等优 点,而成为复合材料的主要类型. 1. 2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由于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存在上述缺点,从而未能得以大规模工业应用,只有美国、

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用于军事工业. 为此,近年来国际上又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颗粒增强金属 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上. 这一类金属基复合材料与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相比制备工艺简单, 成本低,可采用常规金属加工设备来制造,这样有利于其开发和应用. 可见,颗粒增强金属基复 合材料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 金属基颗粒复合材料通常是作为耐磨、耐热、耐蚀、高强度材料开发的,目前用于颗粒增强 复合材料的颗粒有数十种,常用的有石墨、SiC、SiO2 、TiC、BN、α- Al2O3 、TiO2 、WC ,它们大多是无机化合物. 目前已有铝基、钼基、钢基、Fe 基、Co 基、Ni 基、Mg 基等颗粒复合. 但随着宇航事业的发展,高温耐热金属基复合材料,如以铜、钼、镍、钴等为基体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池野等[4 ]对Al2O3 颗粒增强纯铝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Al2O3 颗粒体积分数增加,强度不断上升. 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并且具有原材料成本低廉,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的特点而受到重视. Hosking 等[5 ]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l2O3 或SiC 颗粒的体积分数增加,不但塑性下降,而且强度也下降. 在AlCoCo 、金属陶瓷等. 由于WCCo 复合材料进行了热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结果指出其机理主要是WC 粒与Co 粘结相之间的热膨胀系数有很大差异,而引起高应力,导致裂纹萌生与扩展,疲劳裂纹优在WCCo 相界上扩展. 明文龙[18 ]等在研究Ti (C ,N) 基金属陶瓷热疲劳性能时也提出了热疲劳裂纹具有沿相界面开裂的特征. 对于涂层材料,尽管它发展较晚,但也有人对其热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 彭其凤等[19 ]对激光敷陶瓷涂层的热疲劳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陶瓷与钢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及陶瓷内部微小裂纹的应力集中是陶瓷涂层热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 W. C. REVELOS 等[20 ] ,N. Czech 等[21 ]和刘北兴等[22 ]则认为在热疲劳过程中,随循环上限温度升高,循环数增加,热疲劳抗力明显降低.目前对热疲劳性能的研究多采用试验法.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数值分析技术的发展,用有限元模拟热疲劳过程的力学行为已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23 ] ,但热疲劳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力学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弹性力学问题,又有塑性力学、热力学问题,而涂层材料的热疲劳问题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复杂化. 所以目前对涂层材料热疲劳的研究多限定在定性分析,对其力学行为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 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由上述可知,金属基复合材料要在未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并列入规模生产品种的行列,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但是由于它性能优势的存在,是有明确发展前景的.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颗粒和短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是有生命力的,并已在汽车工业等方面初步获得应用. 随着涂层技术的发展,利用先进的涂层制作方法,如热喷涂、等离子喷焊、激光熔敷等,以金属基复合材料作为涂层材料,在钢或其它金属表面制成涂层,用以提高材料的表面强度,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提高性能与节材方面达到很好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对于涂层材料需指出的是,由于涂层与基体之间存在一个性能突变的界面,尤其是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难以得到足够的结合强度,并在高温下内外温差较大的使用环境中,界面处易产生很大的热应力而引起涂层的剥落. 这也是引起热疲劳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功能梯度薄膜的研究,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功能梯度薄膜材料就是使成分、组织、性能从基体到表面呈无界面连续变化,这一材料具有表面改性技术的优点和功能梯度材料的特殊性能,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信经过艰苦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金属基复合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的一个分支,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众多材料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Latanish R M. Corrosion Science Corrion Engineering and Advanced Technologies. CORROSION SCIENCE , 1995 ,51 (4) : 270~283 2 肯尼思. G. 克雷德,金属基复合材料.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 3 风仪. 纤维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机械工程材料,Fcb. 1995 4 池野进等. 轻金属(目) . 1987 :37 (6) 5 Singer A R E et al. Powder Metall , 1985 ,28 (2) :72 6 苏莹. 非连续物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1996 (2) :6~8 7 Hunt M. 高温金属基复合材料. 国外金属材料,1991 ,4 :8~10 8 林化春,丁润刚. 镍基合金- 碳化铬复合涂层显微组织和相结构分析. 金属热处理学报,1996 (6) :55~58 9 Stefanescu D M. Key Eng Mater , 1993 ,79 - 80 :74 10 谢国宏. 材料工程,1994 (12) :5

第三篇:树脂基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

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工艺性、高的比强度、高的比模量、低的密度、抗疲劳性、减震性、耐腐蚀性、良好的介电性能、较低的热导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在军事工业中,对促进武器装备的轻量化、小型化和高性能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与许多材料相比具有独特的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器、医药、建材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随着复合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正凭借它本身固有的轻质高强、成型方便、不易腐蚀、质感美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字:树脂基复合材料,材料性能,应用领域

一、前言

复合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至于人们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复合材料工业水平看成衡量其科技与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1]。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纤维为增强剂、以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所用的纤维有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模量聚乙烯纤维等,所采用的基体主要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等有机材料。其中热固性树脂是以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为主;热塑性树脂是指具有线型或分枝型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各向异性(短切纤维复合材料等显各向同性);不均质或结构组织质地的不连续性;呈粘弹性;纤维体积含量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差异;影响质量因素多,材料性能多呈分散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优点如下:(1)密度小,约为钢的1/5,铝合金的1/2,且比强度和比模量高。这类材料既可制作结构件,又可用于功能件及结构功能件。(2)抗疲劳性好: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的疲劳极限是其拉伸强度的20~50%,CF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疲劳极限是其拉伸强度的70~80%;(3)减震性好;(4)过载安全性好;(5)具有多种功能,如:耐烧蚀性好、有良好的耐摩擦性能、高度的电绝缘性能、优良的耐腐蚀性能、有特殊的光学、电学、磁学性能等;(6)成型工艺简单;(7)材料结构、性能具有可设计性。

以树脂基复合材料为代表的现代复合材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众所周知,树脂基复合材料首先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领域[2-3],而后向民用飞机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人类物质生活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主要应用领域,且研究投入越来越大。树脂基复合材料除在航空航天、国防科技领域应用外,其他行业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二、综述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有: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以及各种各样改性或共混基体。热塑性树脂可以溶解在溶剂中,也可以在加热时软化和熔融变成粘性液体,冷却后又变硬。热固性树脂只能一次加热和成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固化,形成不熔和不溶解的网状交联型高分子化合物,因此不能再生。随着复合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优越的性能和特点将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将简介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2.1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目前以热固性树脂为主。早在40年代,在战斗机、轰炸机上就开始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作雷达罩。60年代美国在F-

4、F-11等军用飞机上采用了硼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作方向舵、水平安定面、机翼后缘、舵门等。在导弹制造方面,50年代后期美国中程潜地导弹“北极星A-2”第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就采用了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缠绕制件,较钢质壳体轻27%;后来采用高性能的玻璃纤维代替普通玻璃纤维造“北极星A-3”,使壳体重量较钢制壳体轻50%,从而使“北极星A-3”导弹的射程由2700千米

增加到4500千米。70年代后采用芳香聚酰胺纤维代替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强度又大幅度提高,而重量减轻[4-6]。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飞机、导弹、卫星等结构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例如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弹体上的应用[7]。弹体是用于构成导弹外形 连接和安装弹上各部分系统且能承受各种载荷的整体结构。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做弹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导弹的结构质量、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导弹战术性能更重要的是,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有利于整体成形有复杂形状、光滑表面和气动外形流畅的弹体,可以形成金属壳体难飞航导弹,以达到的隐身性能。目前,国外巡航导弹在设计研制时,都特别重视大量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

2.2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韧性好,疲劳强度高,耐湿热性好,预浸料可以长期存放,可以重复成形,环境污染少等优点,使其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器、电子、建材、医药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PPO、PEEK、PPS、PSF等高性能热塑性树脂的开发得到快速发展,使得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其中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最为突出[8]。当前,世界汽车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轻量化和环保化。减轻汽车自重是降低汽车排放,提高燃烧效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汽车的自重每减少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为此,增加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中的使用量,便成为降低整车成本及其自重,增加汽车有效载荷的关键。

由于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断裂韧性、疲劳强度、耐热、耐腐蚀等性能好,以及可重复成型等优点,在飞机上也得到一定应用[9-10]。在航空工业中,树脂基复合材料用于制造飞机机翼、机身、鸭翼、平尾和发动机外涵道;在航天领域,树脂基复合材料不仅是方向舵、雷达、进气道的重要材料,而且可以制造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绝热壳体,也可用作发动机喷管的烧蚀防热材料。近年来研制的新型氰酸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耐湿性强、微波介电性能佳、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用于制作宇航结构件、飞机的主次承力结构件和雷达天线罩。美国F-22飞机热塑性复合材料使用量大于1%,其它民用飞机上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使用量则更多。

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优点,使其在军事领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枪用材料、弹用材料、以及地面车辆、火炮、舰船等部分零部件用材料。另外,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建筑行业,产品有管件阀门、管道、百叶窗等部件;在机械工业方面,产品有水泵叶轮、轴承、滚轮、电机风扇、发动机冷却风扇空气滤清器、音响零件等;在油田领域,近年来,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油田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用于扶正器的玻纤增强PA材料年消耗量近万吨[11-13]。另外,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电子、能源、生物医学、体育运动器材、船舶制造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三、展望

树脂基复合材料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决定了人们将继续重视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树脂基体的发展趋势是继续提高耐热和耐湿热性,以满足战机导弹超声速巡航及未来用材需求,目标是在可成型大型复杂构件的前提下,基体的湿态耐热进一步提高。在开发高性能增强纤维,如纳米材料的同时,主要通过基体增韧,继续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韧性。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向着高性能化方向发展,旨在追求高的减重效率。重视制造技术研究、生产改造和综合配套。开发材料设计及制备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对产品设计和成型工艺进行优化,提高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并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14]。制约复合材料扩大应用,特别是在民用领域应用的主要障碍仍是成本太高,因此降低成本是当务之急。复合材料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创新力度,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努力降低

原材料成本,开拓新的应用领域;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立足自主开发,同时积极引进技术和资金,在科技攻关、项目建设、装置规模上要力求与国际接轨,以推动我国复合材料工业全面、快速、健康地发展。

随着飞行器向高空高速无人化智能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国外预计在下一代飞机上复合材料将扮演主角[15]。树脂基复合材料对于导弹、战机屏蔽或衰减雷达波或红外特征,提高自身生存和空防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现战机、导弹轻量化、快速反应能力、精确打击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其用量已成为战机 导弹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不断发展更新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并在能源电子汽车建筑桥梁环境和船舶等领域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高性能树脂基体及其改性是我门树脂行业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努力做好这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

随着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使用经验进一步积累,低成本技术的发展,高效新结构的发展以及应用效能的提高,未来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将变得更加广泛。

四、参考文献

1苏航,郑水蓉,孙曼灵,陈晓明等.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热固性树脂,2011,04:54-57. 2吴良义,罗兰,温晓蒙等.热固性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其工业进展[J].热固性树脂,2008,23(z1):22-31. 3沈军,谢怀勤.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与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16(5):737-740. 4肖德凯,张晓云,孙安垣. 热塑性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2007,02:15-21 5陶永亮,徐翔青. 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分析[J].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2,04:36-40.

6陈平,于祺,孙明,陆春. 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纤维复合材料,2005,02:52-57. 7黄晓艳,刘波.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巡航导弹与战机上的应用[J]. 飞航导弹,2011,08:87-92. 8马翠英,黄晖,王福生. 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J]. 汽车工艺与材料,2005,11:40-42. 9陈祥宝,张宝艳,邢丽英.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J]. 中国材料进展,2009,06:2-12. 10陈祥宝.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J]. 航空材料学报,2003,S1:198-204. 11张文毓.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新材料产业,2010,01:50-53. 12陈祥宝,张宝艳,邢丽英.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J]. 中国材料进展,2009,06:2-12. 13 Brouwer W D,van Herpt ECFC,Labordus A. Vacuum injection moulding for large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2003,34( 6) : 551- 558 14李明明,王晓洁,刘新东. 树脂基复合材料耐海水性能研究进展[J]. 玻璃钢/复合材料,2011,02:60-64. 15吴良义. 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扩展:航空、航天和民用航空先进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和市场预测[J]. 化工新型材料,2012,01:4-9+91. 16王兴刚,于洋,李树茂,王明寅. 先进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上的应用[J]. 纤维复合材料,2011,02:44-47. 17寇哲君 龙国荣 万建平 姚学锋 方岱宁.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变形研究进展[J].宇航材料工艺,2006(z1):7-11.

第四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复合机理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复合机理、制备、生产、

应用及发展前景

1.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复合机理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为基体与各种纤维复合的一类复合材料。陶瓷基体可为氮化硅、碳化硅等高温结构陶瓷。这些先进陶瓷具有耐高温、高强度和刚度、相对重量较轻、抗腐蚀等优异性能,其致命的弱点是具有脆性,处于应力状态时,会产生裂纹,甚至断裂导致材料失效。而采用高强度、高弹性的纤维与基体复合,则是提高陶瓷韧性和可靠性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纤维能阻止裂纹的扩展,从而得到有优良韧性的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1.1陶瓷基复合材料增强体

用于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品种很多,根据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1.1纤维类增强体

纤维类增强体有连续长纤维和短纤维。连续长纤维的连续长度均超过数百。纤维性能有方向性,一般沿轴向均有很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连续纤维中又分为单丝和束丝,碳(石墨)纤维、氧化铝纤维和碳化硅纤维(烧结法制)、碳化硅纤维是以500~12000根直径为5.6~14微米的细纤维组成束丝作为增强体使用。而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是以直径为95~140微米的单丝作为增强体使用。连续纤维制造成本高、性能高,主要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短纤维连续长度一般几十毫米,排列无方向性,一般采用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喷射成型制造。其性能一般比长纤维低。增强体纤维主要包括无机纤维和有机纤维。

1.1.2颗粒类增强体

颗粒类增强体主要是一些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热、耐磨。耐高温的陶瓷等无机非金属颗粒,主要有碳化硅、氧化铝、碳化钛、石墨。细金刚石、高岭土、滑石、碳酸钙等。主要还有一些金属和聚合物颗粒类增强体,后者主要有热塑性树脂粉末。

1.1.3晶须类增强体

晶须是在人工条件下制造出的细小单晶,一般呈棒状,其直径为0.2~1微米,长度为几十微米,由于其具有细小组织结构,缺陷少,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

1.1.4金属丝

用于复合材料的高强福、高模量金属丝增强物主要有铍丝、钢丝、不锈钢丝和钨丝等,金属丝一般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和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但前者比较多见。

1.1.5片状物增强体

用于复合材料的片状增强物主要是陶瓷薄片。将陶瓷薄片叠压起来形成的陶瓷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韧性。

1.2陶瓷基的界面及强韧化理论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弹性模量、热化学稳定性

等优异性能,被认为是推重比10以上航空发动机的理想耐高温结构材料。界面 作为陶瓷基复合材料重要的组成相,其细观结构、力学性能和失效规律直接影 响到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因此研究界面特性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1.2.1界面的粘结形式

(1)机械结合

(2)化学结合

陶瓷基复合材料往往在高温下制备,由于增强体与基体的原子扩散,在界面上更易形成固溶体和化合物。此时其界面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反应区,它与基体和增强体都能较好的结合,但通常是脆性的。

若增强体与基体在高温时不发生反应,那么在冷却下来时,陶瓷的收缩大于增强体,由此产生的径向压应力与界面剪切应力有关: =   ,为摩擦系数,一般取0.1~0.6。

1.2.2界面的作用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一方面应强到足以传递轴向载荷并具有高的横向强度;另一方面要弱到足以沿界面发生横向裂纹及裂纹偏转直到纤维的拔出。因此,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要有一个最佳的界面强度。强的界面粘结往往导致脆性破坏,裂纹在复合材料的任一部位形成并迅速扩展至复合材料的横截面,导致平面断裂。这是由于纤维的弹性模量不是大大高于基体,因此在断裂过程中,强界面结合不产生额外的能量消耗。若界面结合较弱,当基体中的裂纹扩展至纤维时,将导致界面脱粘,发生裂纹偏转、裂纹搭桥、纤维断裂以至于最后纤维拔出。所有这些过程都要吸收能量,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

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生产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粉体制备、增强体(纤维、晶须)制备和预处理,成型和烧结。

2.1粉体制备

粉体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陶瓷的性能,为了获得性能优良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出高纯、超细、组分均匀分布和无团聚的粉体是很关键的。

陶瓷粉体的制备主要可分为机械制粉和化学制粉两种。化学制粉可获得性能优良的高纯、超细、组分均匀的粉体,是一类很有前途的粉体制备方法。但是这类方法或需要较复杂的设备,或制备工艺要求严格,因而成本也较高。机械法制备多组分粉体工艺简单、产量大,但得到的粉体组分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当某种组分很少的时候,而且这种方法长会给粉体引入杂质。除此外,还可用物理法,即用蒸发-凝聚法。该方法是将金属原料加热到高温,使之汽化,然后急冷,凝聚成分体,该法可制备出超细的金属粉体。

2.2成型

有了良好的粉体,成型就成了获得高性能陶瓷复合材料的关键。坯体在成型中形成的缺陷会在烧成后显著的表现出来。一般成型后坯体的密度越高则烧成的收缩就越小,制品的尺寸精度越容易控制。陶瓷材料常用的成型方法有:

2.2.1模压成型

模压成型是将粉体填充到模具内部,通过单向或者双向加压,将粉料压成所需形状。

2.2.2等静压成型

一般等静压成型是指将粉料装入橡胶或塑料等可变形的容器中,密封后放入液压油或者水等流体介质中,加压获得所需坯体。

2.2.3热压铸成型

热压铸成型是将粉料与蜡(或其他有机高分子粘合剂)混合后,加热使蜡(或其他有机高分子粘合剂)熔化,是混合料具有一定流动性,然后将混合料加压注入模具,冷却后即可得到致密较结实的坯体。

2.2.4挤压成型

挤压成型就是利用压力把具有塑性的粉料通过模具挤出,模具的形状就是成型坯体的形状。

2.2.5轧模成型

轧模成型是将加入粘合剂的坯料放入相向滚动的压辊之间,使物料不断受到挤压得到薄膜状坯体的一种成型方法。

2.2.6注浆成型

注浆成型是基于多孔石膏模具能够吸收水分的物理特性,将陶瓷粉料配成具有流动性的泥浆,然后注入多孔模具内(主要为石膏模),水分在被模具(石膏)吸入后便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均匀泥层,脱水干燥过程中同时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坯体。

2.2.7流延法成型

一种陶瓷制品的成型方法,首先把粉碎好的粉料与有机塑化剂溶液按适当配比混合制成具有一定黏度的料浆,料浆从容器同流下,被刮刀以一定厚度刮压涂敷在专用基带上,经干燥、固化后从上剥下成为生坯带的薄膜,然后根据成品的尺寸和形状需要对生坯带作冲切、层合等加工处理,制成待烧结的毛坯成品。

2.2.8注射成型

陶瓷料粉与热塑性树脂等有机溶剂在注塑机加热料筒中塑化后,由柱塞或往复螺杆注射到闭合模具的模腔中形成制品的加工方法。

2.2.9泥浆渗透法

泥浆渗透法是先将陶瓷基体坯料制成泥浆,然后在室温使其渗入增强预制体,再干燥就得到所需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坯体。

2.3烧结

在高温下(低于熔点),陶瓷生坯固体颗粒的相互键联,晶粒长大,空隙(气孔)和晶界渐趋减少,通过物质的传递,其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具有某种显微结构的

致密多晶烧结体,这种现象称为烧结。陶瓷基复合材料基体常见烧结方法有普通烧结、热致密化方法、反应烧结、微波烧结和等离子烧结。

其中反应烧结是指粉末混合料中至少有两种组分相互发生反应的烧结。微波烧结是一种材料烧结工艺的新方法,它具有升温速度快、能源利用率高、加热效率高和安全卫生无污染等特点,并能提高产品的均匀性和成品率,改善被烧结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近年来已经成为材料烧结领域里新的研究热点。

2.4陶瓷基复合材料特殊的新型制备工艺

2.4.1熔体渗透

熔体渗透是指将复合材料基体加热到高温使其熔化成熔体,然后渗入增强物的预制体中,再冷却就得到所需的复合材料。

2.4.2化学气相渗透(CVI)

化学气相渗透(CVI)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将含挥发性金属化合物的气体在高温反应形成陶瓷固体沉积在增强剂预制体的空隙中,使预制体逐渐致密而形成陶瓷基复合材料。

2.4.3由有机聚合物合成

由有机聚合物可以合成SiC、Si3N4,并可作为基体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通常是将增强

体材料和陶瓷粉末与有机聚合物混合,然后进行成型烧结。

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韧性好,在要求质量轻的空间及高速切削的应用很有前景。

在军事上和空间应用上陶瓷基复合材料可做导弹的雷达罩,重返空间飞行器的天线窗和鼻锥,装甲,发动机零部件,专用燃烧炉内衬,轴承和喷嘴等。石英纤维增强二氧化硅,碳化硅增强二氧化硅,碳化钽增强石墨,碳化硼增强石墨,碳,碳化硅或氧化铝纤维增强玻璃等可用于上与上述目的。

陶瓷基复合材料耐蚀性优越,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作生体材料,也可用作制作内燃机零部件。 陶瓷件复合材料可做切削道具,如碳化硅晶须增强氧化铝刀具切削镍基合金,铸铁和钢的零件,不但使用寿命增加,而且进刀量和切削速度都可大大提高。

5陶瓷基复合材料现状与发展前景

复合材料所面临的问题是:怎样把不同的材料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某些性能得到加强,同时又把成本控制在市场可接受的范围。目前,只有少数CMC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大多数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从其具有的优异性能和研究状况来看,CMC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对CMC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一预测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5.1为了保证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可靠,除了从工艺上尽量保证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均一性及完整性之外,对材料性能的准确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无损探伤是一项急待开展的工作。

5.2由宏观复合形式向微观复合形式发展。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纤维、晶须补强复合材料

补强剂尺寸较大属于宏观复合。所谓微观复合就是均质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内部析出补强剂,(晶体)与剩余基体构成的原位复合材料或用纳米级补强剂补强的纳米复合材料。

5.3由结构复合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研究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基本上是结构复合型材料。将逐步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也就是复合材料既能满足力学性能的要求,同时还具有其他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能。

5.4从一元补强、双元混杂复合向多元混杂方向发展。用纤维、晶须或颗粒补强剂的陶瓷复合材料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二种补强剂双元混杂的复合材料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将会向多元混杂的方向发展。比如在混杂的纤维补强剂中还可以加入颗粒填料二种以上的纳米颗粒同时弥散的复合材料,多元混杂有可能制备出超强度、超韧性的高性能陶瓷材料。

5.5由复合材料的常规设计向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桂芳,张立同,成来飞等·二维石英纤维增多孔Si3N4-SiO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07,24(1):91-96·

[2] 张存满,徐政,许业文·弥散SiC颗粒增韧Al2O3基陶瓷的增韧机制分析[J]·硅酸盐通报,2001,20(5):47-50·

[3]孙康宁,尹衍升,李爱民.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尹衍升,李嘉.氧化锆陶瓷及其复合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张玉军,张伟儒.结构陶瓷材料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 周曦亚.复合材料.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4

[7] 张杏奎.新材料技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8] 甘永学.宇航材料工艺,1994;(5):1~5

[9] 林德春等.出国考察技术报告,1994;(2): 87

[10] 国防科技大学五0五教研室.无机材料学报,1986;1(1):329

[11] 杨淑金等.宇航材料工艺,1986;(5):26

[12] 赵稼祥.纤维复合材料,1996;(4):46~50

[13] 郭景坤、杨涵美、张玉峰、诸培南、黄世忠,材料科学进展,1993(2):179.

[14]孙康宁,尹衍升,李爱民.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5]尹衍升,李嘉.氧化锆陶瓷及其复合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6]张玉军,张伟儒.结构陶瓷材料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7]穆柏春等.陶瓷材料的强韧化[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第五篇: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是复合材料工业的发展基础和条件。随着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拓宽,复合材料工业得到迅速发镇,其老的成型工艺日臻完善,新的成型方法不断涌现,目前聚合物基符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已有20多种,并成功地用于工业生产,如: (1)手糊成型工艺--湿法铺层成型法; (2)喷射成型工艺;

(3)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技术(RTM技术); (4)袋压法(压力袋法)成型; (5)真空袋压成型; (6)热压罐成型技术; (7)液压釜法成型技术; (8)热膨胀模塑法成型技术; (9)夹层结构成型技术; (10)模压料生产工艺; (11)ZMC模压料注射技术; (12)模压成型工艺; (13)层合板生产技术; (14)卷制管成型技术; (15)纤维缠绕制品成型技术; (16)连续制板生产工艺; (17)浇铸成型技术; (18)拉挤成型工艺; (19)连续缠绕制管工艺; (20)编织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21)热塑性片状模塑料制造技术及冷模冲压成型工艺; (22)注射成型工艺; (23)挤出成型工艺; (24)离心浇铸制管成型工艺; (25)其它成型技术。 视所选用的树脂基体材料的不同,上述方法分别适用于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生产,有些工艺两者都适用。

复合材料制品成型工艺特点:与其它材料加工工艺相比,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1)材料制造与制品成型同时完成 一般情况下,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也就是制品的成型过程。材料的性能必须根据制品的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因此在造反材料、设计配比、确定纤维铺层和成型方法时,都必须满足制品的物化性能、结构形状和外观质量要求等。

(2)制品成型比较简便 一般热固性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成型前是流动液体,增强材料是柔软纤维或织物,因此,用这些材料生产复合材料制品,所需工序及设备要比其它 材料简单的多,对于某些制品仅需一套模具便能生产。 ◇ 成型工艺

层压及卷管成型工艺

1、层压成型工艺

层压成型是将预浸胶布按照产品形状和尺寸进行剪裁、叠加后,放入两个抛光的金属模具之间,加温加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工艺。它是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发展较早、也较成熟的一种成型方法。该工艺主要用于生产电绝缘板和印刷电路板材。现在,印刷电路板材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收音机、电视机、电话机和移动电话机、电脑产品、各类控制电路等所有需要平面集成电路的产品中。

层压工艺主要用于生产各种规格的复合材料板材,具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但一次性投资较大,适用于批量生产,并且只能生产板材,且规格受到设备的限制。

层压工艺过程大致包括:预浸胶布制备、胶布裁剪叠合、热压、冷却、脱模、加工、后处理等工序

2、卷管成型工艺

卷管成型工是用预浸胶布在卷管机上热卷成型的一种复合材料制品成型方法,其原理是借助卷管机上的热辊,将胶布软化,使胶布上的树脂熔融。在一定的张力作用下,辊筒在运转过程中,借助辊筒与芯模之间的摩擦力,将胶布连续卷到芯管上,直到要求的厚度,然后经冷辊冷却定型,从卷管机上取下,送入固化炉中固化。管材固化后,脱去芯模,即得复合材料卷管。

卷管成型按其上布方法的不同而可分为手工上布法和连续机械法两种。其基本过程是:首先清理各辊筒,然后将热辊加热到设定温度,调整好胶布张力。在压辊不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将引头布先在涂有脱模剂的管芯模上缠上约1圈,然后放下压辊,将引头布贴在热辊上,同时将胶布拉上,盖贴在引头布的加热部分,与引头布相搭接。引头布的长度约为800~1200mm,视管径而定,引头布与胶布的搭接长度,一般为150~250mm。在卷制厚壁管材时,可在卷制正常运行后,将芯模的旋转速度适当加快,在接近设计壁厚时再减慢转速,至达到设计厚度时,切断胶布。然后在保持压辊压力的情况下,继续使芯模旋转1~2圈。最后提升压辊,测量管坯外径,合格后,从卷管机上取出,送入固化炉中固化成型。

3、预浸胶布制备工艺

预浸胶布是生产复合材料层压板材、卷管和布带缠绕制品的半成品。

(1)原材料 预浸胶布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有增强材料(如玻璃布、石棉布、合成纤维布、玻璃纤维毡、石棉毡、碳纤维、芳纶纤维、石棉纸、牛皮等)和合成树脂(如酚醛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

(2)预浸胶布的制备工艺 预浸胶布的制备是使用经热处理或化学处理的玻璃布,经浸胶槽浸渍树脂胶液,通过刮胶装置和牵引装置控制胶布的树脂含量,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洪烤,使树脂由A阶转至B阶,从而得到所需的预浸胶布。通常将此过程称之为玻璃的浸胶。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简称RTM(Resin Transfer Molding)。RTM起始于50年代,是手糊成型工艺改进的一种闭模成型技术,可以生产出两面光的制品。在国外属于这一工艺范畴的还有树脂注射工艺(Resin Injection)和压力注射工艺(Pressure Infection)。 RTM的基本原理是将玻璃纤维增强材料铺放到闭模的模腔内,用压力将树脂胶液注入模腔,浸透玻纤增强材料,然后固化,脱模成型制品。

从上前的研究水平来看,RTM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将包括微机控制注射机组,增强材料预成型技术,低成本模具,快速树脂固化体系,工艺稳定性和适应性等。

RTM成型技术的特点:①可以制造两面光的制品;②成型效率高,适合于中等规模的玻璃钢产品生产(20000件/年以内);③RTM为闭模操作,不污染环境,不损害工人健康;④增强材料可以任意方向铺放,容易实现按制品受力状况例题铺放增强材料;⑤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少;⑥建厂投资少,上马快。

RTM技术适用范围很广,目前已广泛用于建筑、交通、电讯、卫生、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已开发的产品有:汽车壳体及部件、娱乐车构件、螺旋浆、8.5m长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天线罩、机器罩、浴盆、沐浴间、游泳池板、座椅、水箱、电话亭、电线杆、小型游艇等。

(1)RTM工艺及设备 成型工艺 RTM全部生产过程分11道工序,各工序的操作人员及工具、设备位置固定,模具由小车运送,依次经过每一道工序,实现流水作业。模具在流水线上的循环时间,基本上反映了制品的生产周期,小型制品一般只需十几分钟,大型制品的生产周期可以控制在1h以内完成。

成型设备 RTM成型设备主要是树脂压注机和模具。①树脂村注机 树脂压注机由树脂泵、注射枪组成。树脂泵是一组活塞式往复泵,最上端是一个空气动力泵。当压缩空气驱动空气泵活塞上下运动时,树脂泵将桶中树脂经过流量控制器、过滤器定量地抽入树脂贮存器,侧向杠杆使催化剂泵运动,将催化剂定量地抽至贮存器。压缩空气充入两个贮存器,产生与泵压力相反的缓冲力,保证树脂和催化剂能稳定的流向注射枪头。注射枪口后有一个静态紊流混合器,可使树脂和催化剂在无气状态下混合均匀,然后经枪口注入模具,混合器后面设计有清洗剂入口,它与一个有0.28MPa压力的溶剂罐相联,当机器使用完后,打开开关,溶剂自动喷出,将注射枪清洗干净。②模具 RTM模具分玻璃钢模、玻璃钢表面镀金属模和金属模3种。玻璃钢模具容易制造,价格较低,聚酯玻璃钢模具可使用2000次,环氧玻璃钢模具可使用4000次。表面镀金属的玻璃钢模具可使用10000次以上。金属模具在RTM工艺中很少使用,一般来讲,RTM的模具费仅为SMC的2%~16%。

(2)RTM原材料 RTM用的原材料有树脂体系、增强材料和填料。

树脂体系 RTM工艺用的树脂主要是不饱和聚酯树脂。

增强材料 一般RTM的增强材料主要是玻璃纤维,其含量为25%~45%(重量比);常用的增强材料有玻璃纤维连续毡、复合毡及方格布。

填料 填料对RTM工艺很重要,它不仅能降低成本,改善性能,而且能在树脂固化放热阶段吸收热量。常用的填料有氢氧化铝、玻璃微珠、碳酸钙、云母等。其用量为20%~40%。 ◇ 成型工艺

袋压法、热压罐法、液压釜法和热膨胀模塑法成型

袋压法、热压罐法、液压釜法和热膨胀模塑法统称为低压成型工艺。其成型过程是用手工铺叠方式,将增强材料和树脂(含预浸材料)按设计方向和顺序逐层铺放到模具上,达到规定厚度后,经加压、加热、固化、脱模、修整而获得制品。四种方法与手糊成型工艺的区别仅在于加压固化这道工序。因此,它们只是手糊成型工艺的改进,是为了提高制品的密实度和层间粘接强度。

以高强度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和环氧树脂为原材料,用低压成型方法制造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已广泛用于飞机、导弹、卫星和航天飞机。如飞机舱门、整流罩、机载雷达罩,支架、机翼、尾翼、隔板、壁板及隐形飞机等。 (1)袋压法

袋压成型是将手糊成型的未固化制品,通过橡胶袋或其它弹性材料向其施加气体或液体压力,使制品在压力下密实,固化。

袋压成型法的优点是:①产品两面光滑;②能适应聚酯、环氧和酚醛树脂;③产品重量比手糊高。

袋压成型分压力袋法和真空袋法2种:①压力袋法 压力袋法是将手糊成型未固化的制品放入一橡胶袋,固定好盖板,然后通入压缩空气或蒸汽(0.25~0.5MPa),使制品在热压条件下固化。②真空袋法 此法是将手糊成型未固化的制品,加盖一层橡胶膜,制品处于橡胶膜和模具之间,密封周边,抽真空(0.05~0.07MPa),使制品中的气泡和挥发物排除。真空袋成型法由于真空压力较小,故此法仅用于聚酯和环氧复合材料制品的湿法成型。 (2)热压釜和液压釜法

热压釜和液压釜法都是在金属容器内,通过压缩气体或液体对未固化的手糊制品加热、加压,使其固化成型的一种工艺。

热压釜法 热压釜是一个卧式金属压力容器,未固化的手糊制品,加上密封胶袋,抽真空,然后连同模具用小车推进热压釜内,通入蒸汽(压力为1.5~2.5MPa),并抽真空,对制品加压、加热,排出气泡,使其在热压条件下固化。它综合了压力袋法和真空袋法的优点,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高。热压釜法能够生产尺寸较大、形状复杂的高质量、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产品尺寸受热压釜限制,目前国内最大的热压釜直径为2.5m,长18m,已开发应用的产品有机翼、尾翼、卫星天线反射器,导弹再入体、机载夹层结构雷达罩等。此法的最大缺点是设备投资大,重量大,结构复杂,费用高等。

液压釜法 液压釜是一个密闭的压力容器,体积比热压釜小,直立放置,生产时通入压力热水,对未固化的手糊制品加热、加压,使其固化。液压釜的压力可达到2MPa或更高,温度为80~100℃。用油载体、热度可达200℃。此法生产的产品密实,周期短,液压釜法的缺点是设备投资较大。

(3)热膨胀模塑法

热膨胀模塑法是用于生产空腹、薄壁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的一种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采用不同膨胀系数的模具材料,利用其受热体积膨胀不同产生的挤压力,对制品施工压力。热膨胀模塑法的阳模是膨胀系数大的硅橡胶,阴模是膨胀系数小的金属材料,手糊未固化的制品放在阳模和阴模之间。加热时由于阳、阴模的膨胀系数不同,产生巨大的变形差异,使制品在热压下固化。 ◇ 成型工艺

喷射成型技术

喷射成型技术是手糊成型的改进,半机械化程度。喷射成型技术在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所占比例较大,如美国占9.1%,西欧占11.3%,日本占21%。目前国内用的喷射成型机主要是从美国进口。

(1)喷射成型工艺原理及优缺点

喷射成型工艺是将混有引发剂和促进剂的两种聚酯分别从喷枪两侧喷出,同时将切断的玻纤粗纱,由喷枪中心喷出,使其与树脂均匀混合,沉积到模具上,当沉积到一定厚度时,用辊轮压实,使纤维浸透树脂,排除气泡,固化后成制品。

喷射成型的优点:①用玻纤粗纱代替织物,可降低材料成本;②生产效率比手糊的高2~4倍;③产品整体性好,无接缝,层间剪切强度高,树脂含量高,抗腐蚀、耐渗漏性好;④可减少飞边,裁布屑及剩余胶液的消耗;⑤产品尺寸、形状不受限制。其缺点为:①树脂含量高,制品强度低;②产品只能做到单面光滑;③污染环境,有害工人健康。

喷射成型效率达15kg/min,故适合于大型船体制造。已广泛用于加工浴盆、机器外罩、整体卫生间,汽车车身构件及大型浮雕制品等。

(2)生产准备

场地 喷射成型场地除满足手糊工艺要求外,要特别注意环境排风。根据产品尺寸大小,操作间可建成密闭式,以节省能源。 材料准备 原材料主要是树脂(主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和无捻玻纤粗纱。

模具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清理、组装及涂脱模剂等。

喷射成型设备 喷射成型机分压力罐式和泵供式两种:①泵式供胶喷射成型机,是将树脂引发剂和促进剂分别由泵输送到静态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再由喷枪喷出,称为枪内混合型。其组成部分为气动控制系统、树脂泵、助剂泵、混合器、喷枪、纤维切割喷射器等。树脂泵和助剂泵由摇臂刚性连接,调节助剂泵在摇臂上的位置,可保证配料比例。在空压机作用下,树脂和助剂在混合器内均匀混合,经喷枪形成雾滴,与切断的纤维连续地喷射到模具表面。这种喷射机只有一个胶液喷枪,结构简单,重量轻,引发剂浪费少,但因系内混合,使完后要立即清洗,以防止喷射堵塞。②压力罐式供胶喷射机是将树脂胶液分别装在压力罐中,靠进入罐中的气体压力,使胶液进入喷枪连续喷出。安是由两个树脂罐、管道、阀门、喷枪、纤维切割喷射器、小车及支架组成。工作时,接通压缩空气气源,使压缩空气经过气水分离器进入树脂罐、玻纤切割器和喷枪,使树脂和玻璃纤维连续不断的由喷枪喷出,树脂雾化,玻纤分散,混合均匀后沉落到模具上。这种喷射机是树脂在喷枪外混合,故不易堵塞喷枪嘴。 (3)喷射成型工艺控制

喷射工艺参数选择:①树脂含量 喷射成型的制品中,树脂含量控制在60%左右。②喷雾压力 当树脂粘度为0.2Pa²s,树脂罐压力为0.05~0.15MPa时,雾化压力为0.3~0.55MPa,方能保证组分混合均匀。③喷枪夹角 不同夹角喷出来的树脂混合交距不同,一般选用20°夹角,喷枪与模具的距离为350~400mm。改变距离,要高速喷枪夹角,保证各组分在靠近模具表面处交集混合,防止胶液飞失。

喷射成型应注意事项:①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5±5)℃,过高,易引起喷枪堵塞;过低,混合不均匀,固化慢;②喷射机系统内不允许有水分存在,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③成型前,模具上先喷一层树脂,然后再喷树脂纤维混合层;④喷射成型前,先调整气压,控制树脂和玻纤含量;⑤喷枪要均匀移动,防止漏喷,不能走弧线,两行之间的重叠富庶小于1/3,要保证覆盖均匀和厚度均匀;⑥喷完一层后,立即用辊轮压实,要注意棱角和凹凸表面,保证每层压平,排出气泡,防止带起纤维造成毛刺;⑦每层喷完后,要进行检查,合格后再喷下一层;⑧最后一层要喷薄些,使表面光滑;⑨喷射机用完后要立即清洗,防止树脂固化,损坏设备。 ◇ 成型工艺

泡沫塑料夹层结构制造技术

(1)原材料 泡沫塑料夹层结构用的原材料分为面板(蒙皮)材料、夹芯材料和粘接剂。①面板材料 主要是用玻璃布和树脂制成的薄板,与蜂窝夹层结构面板用的材料相同。②粘接剂 面板和夹芯材料的粘接剂,主要取决于泡沫塑料种类,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不能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粘接。③泡沫夹芯材料 泡沫塑料的种类很多,其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树脂基体分,可分为:聚氯乙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酚醛,环氧及不饱和聚酯等热固性泡沫塑料等。另一种是近硬度分,可分为硬质、半硬质和软质三种。用泡沫塑料芯材生产夹层结构的最大优点是防寒、绝热,隔音性能好,质量轻,与蒙面粘接面大,能均匀传递荷载,抗冲击性能好等。

(2)泡沫塑料制造技术 生产泡沫塑料的发泡方法较多,有机械发泡法、惰性气体混溶减压发泡法、低沸点液体蒸发发泡法、发泡剂分解放气发泡法和原料组分相互反应放气发泡法等。①机械发泡法 利用强烈机械搅拌,将气体混入到聚合物溶液、乳液或悬浮液中,形成泡沫体,然后经固化而获得泡沫塑料。②惰性气体混溶减压发泡法 利用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无色、无臭、难与其它化学元素化合的原理,在高压下压入聚合物中,经升温、减压、使气体膨胀发泡。③低沸点液体蒸发发泡法 将低沸点液体压入聚合物中,然后加热聚合物,当聚合物软化、液体达到沸点时,借助液体气化产生的蒸气压力,使聚合物发泡成泡沫体。④化学发泡剂发泡法 借助发泡剂在热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气体,使聚合物体积膨胀,形成泡沫塑料。⑤原料化学反应发泡法 此法是利用能发泡的原料组分,相互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或氮气等使聚合物膨胀发泡成泡沫体。

(3)泡沫塑料夹层结构制造 泡沫塑料夹层结构的制造方法有:预制粘接法、现场浇注成型法和连续机械成型法三种。①预制粘接法 将蒙皮和泡沫塑料芯材分别制造,然后再将它们粘接成整体。预制成型法的优点是能适用各种泡沫塑料,工艺简单,不需要复杂机械设备等。其缺点是生产效率低,质量不易保证。②整体浇注成型法 先预制好夹层结构的外壳,然后将混合均匀的泡沫料浆浇入壳体内,经过发泡成型和固化处理,使泡沫涨满腔体,并和壳体粘接成一个整体结构。③连续成型法 适用于生产泡沫塑料夹层结构板材。 其它成型工艺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其它成型工艺,主要指离心成型工艺、浇铸成型工艺、弹性体贮存树脂成型工艺(ERM)、增强反应注射成型工艺(RRIM)等。

1、离心成型工艺

离心成型工艺在复合材料制品生产中,主要是用于制造管材(地埋管),它是将树脂、玻璃纤维和填料按一定比例和方法加入到旋转的模腔内,依靠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物料挤压密实,固化成型。

离心玻璃钢管分为压力管非压力管两类,其使用压力为0~18MPa。这种管的管径一般为φ400~φ2500mm,最大管径或达5m,以φ1200mm以上管径经济效果最佳,离心管的长度2~12m,一般为6 m。

离心玻璃钢管的优点很多,与普通玻璃钢管和混凝土管相比,它强度高、重量轻,防腐、耐磨(是石棉水泥管的5~10倍)、节能、耐久(50年以上)及综合工程造价低,特别是大口径管等;与缠绕加砂玻璃钢管相比,其最大特点是刚度大,成本低,管壁可以按其功能设计成多层结构。离心法制管质量稳定,原材料损耗少,其综合成本低于钢管。离心玻璃钢管可埋深15m,能随真空及外压。其缺点是内表面不够光滑,水力学特性比较差。

离心玻璃钢管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给水及排水工程干管,油田注水管、污水管、化工防腐管等。

(1)原材料

生产离心管的原材料有树脂、玻璃纤维及填料(粉状和粒状填料)等。

树脂 应用最广的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可根据使用条件和工艺要求选择树脂牌号和固化剂。

增强材料 主工是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玻纤制品有连续纤维毡、网格布及单向布等,制造异形断面制品时,可先将玻纤制成预制品,然后放入模内。

填料 填料的作是用增加制品的刚度、厚度、降低成本,填料的种类要根据使用要求选择,一般为石英砂、石英粉、辉绿岩粉等。 (2)工艺流程

离心制管的加料方法与缠绕成型工艺不同,加料系统是把树脂、纤维和填料的供料装置,统一安装在可往复运动的小车上。

(3)模具 离心法生产玻璃钢管的模具,主要是钢模,模具分整体式和拼装式两种:小于φ800mm管的模具,用整体式,大于φ800mm管的模具,可以用拼装式。

模具设计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防止旋转、震动过程中变形。模具由管身、封头、托轮箍组成。管身由钢板卷焊而成,小直径管身可用无缝钢管。封头的作用是增加管模端头的强度和防止物料外流。托轮箍的作用是支撑模具,传递旋转力,使模具在离心机上高速度旋转,模具的管身内表面必须平整,光滑,一般都要精加工和抛光,保证顺利脱模。

2、浇注成型工艺

浇注成型主要用于生产无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制品,如人造大理石,钮扣、包埋动、植物标本、工艺品、锚杆固定剂、装饰板等。

浇注成型比较简单,但要生产出优质产品,则需要熟练的操作技术。

(1)钮扣生产工艺

用聚酯树脂浇注的钮扣,具有硬度高,光泽好,耐磨、耐烫、耐干洗、花色品种多及价格低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已基本取代了有机玻璃钮扣,占钮扣市场80%以上。 生产钮扣的原料主要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剂(引发剂采用过氧化甲乙酮)和辅助材料(包括色浆、珠光粉、触变剂等)。

聚酯钮扣采用离心浇注式棒材浇注法生产,先制成板材或棒材,然后经切板、切棒制成钮扣,再经热处理、刮面、刮底、铣槽、打眼、抛光等工序制成钮扣。

(2)人造石材生产工艺

人造石材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填料制成的。由于所选用的填料不同,制成的人造石材分为人造大理石、人造玛瑙、人造花岗石和聚酯混凝土等。

生产人造石材的原材料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填料和颜料:①树脂 生产人造石材的树脂分面层和结构层两各,表面装饰层树脂要求收缩性小,有韧性、硬度好,耐热、耐磨、耐水等,同时要求易调色。辛戌二醇邻苯型树脂用于人造石材,辛戌二醇间苯型树脂用于生产卫生洁具。固化体系,常用过氧化甲乙酮、萘酸钴溶液。②填料 生产人造石材的填料有很多,生产人造大理石的填料是大理石粉,石英粉、白云石粉、碳酸钙粉等,生产人造花岗石的填料是用粒料级配,不同品种花岗石用不同色彩的粒料,生产人玛瑙的填料要有一定透明性,一般选用氢氧化铝或三氧化二铝等。③颜料 生产人造石材需要各色颜料,如制人造大理石或人造玛瑙浴盆,应选择耐热、耐水的色浆,制造装饰板及工艺品时,要选用耐光、耐水及耐久的颜料。 生产人造大理石、花岗石板材用的模具材料有玻璃钢、不锈钢、塑料、玻璃等。生产人造石板材的模板,要求表面平整,光泽、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经受生产过程中的热应力、搬运荷载及碰撞等。

3、弹性体贮树脂模塑成型技术

弹性体贮树脂模塑成型(Elastic Reservir Molding, ERM)是80年代在欧美出现的新工艺,它是用柔性材料(开孔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芯材并渗入树脂糊。这种渗有树脂糊的泡沫体留在成型好的ERM材料中间,泡沫体使ERM制成的产品密度降低,冲击强度和刚度提高,故可称为压制成型的夹层结构制品。

ERM与SMC一样,同属于模压成型的片状模塑料,只是由于ERM具有夹层结构的构造,给它带来优于SMC的特点:(1)重量轻:ERM比用毡和SMC制成的制品轻30%以上;(2)ERM制品的比刚度优于SMC、铝和钢制成的制品;(3)搞冲击强度高:在增强材料含量相同的条件下,ERM比SMC的抗冲击强度高很多;(4)物理力学性能高:在增强材料含量相同的条件下,ERM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优于SMC制品;(5)投资费用低:ERM成型机组比SMC机组简单,ERM制品成型压力比SMC制品低10倍左右,故生产ERM制品时可以采用低吨位压机和低强度材料模具,从而减少建投资。

ERM制品生产工艺分为ERM制造和ERM制品成型两个过程: (1)ERM生产工艺 ERM生产原材料为开孔聚氨酯泡沫塑料,各种纤维制品(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制成的短切毡、连续纤维毡、针织毡等)和各种热固性树脂。其生产过程如下:先在ERM机组上将调好的树脂糊浸渍开孔聚氨酯泡沫塑料,通过涂刮器将树脂糊涂到泡沫上,用压辊将树脂糊压挤到泡沫体的孔内,然后将两层泡沫复合到一起,最后在上下两个面铺放玻纤维毡或其它纤维制品,制成ERM夹层材料,切割成适宜的尺寸,用于压制成型或贮存。

(2)ERM制品生产工艺 ERM制品生产过程与其它热固性模压料(玻纤布或毡预浸料、SMC等)相比,需要在热压条件下固化成型,但成型压力比SMC小很多,大约是SMC成型压力的1/10,为0.5~0.7MPa。

ERM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汽车工业材料和轻质建筑复合材料工业。由于ERM具有夹层结构材料的特点,是适用于生产大型结构的组合部件,各种轻质板材,活动房屋、雷达罩,房门等。在汽车工业中的制品有行李车拖斗、盖板、仪表盘、保险杠、车门、底板等。

4、增强反应注射模塑技术

增强反应注射模塑工艺(Reinforced 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 RRIM)是利用高压冲击来混合两种单体物料及短纤维增强材料,并将其注射到模腔内,经快速固化反应形成制品的一种成型方法。如果不用增强材料,则称为反应注射模塑(Reaction Injection Moling, RIM)。采用连续纤维增强时,称为结构反应注射模塑(Structure 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 SRIM)。 RRIM的原材料分树脂体系和增强材料两类

(1)树脂体系 生产RRIM的树脂应滞如下要求:①必须由两种以上的单体组成;②单体在室温条件下能保持稳定;③粘度适当,容易用泵输送;④单体混合后,能快速固化;⑤固化反应不产生副产物。应用最多的是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环氧树脂。

(2)增强材料 常用的增强材料有玻璃纤维粉、玻璃纤维和玻璃微珠。为了增加增强材料与树脂的粘接强度,上述增强材料都采用增强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

RRIM的工艺特点:①产品设计自由度大,可以生产大尺寸部件;②成型压力低(0.35~0.7MPa),反应成型时,无模压应力,产品在模内发热量小;③制品收缩率低,尺寸稳定性好,因加有大量填料和增强材料,减少了树脂固化收缩;④制品镶嵌件工艺简便;⑤制品表面质量好,玻璃粉和玻璃微珠能提高制品耐磨性和耐热性;⑥生产设备简单,模具费用低,成型周期短,制品生产成本低。

RRIM制品的最大用户是汽车工为,可做汽车保险杠、仪表盘,高强度RRIM制品可以做汽车的结构材料、承载材料。由于其成型周期短,性能可设计,在电绝缘工程、防腐工程、机械仪表工业中代替工程塑料及高分子合金应用。

第六篇:强基惠民材料(范文)

2011年10月24日,林芝地区人社局工作队进驻墨脱县德兴乡文朗村。工作队结合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打下的群众基础,在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建议的基础上,按照“解决问题与长远发展两步走”的总体思路,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牢牢把握强基惠民活动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文朗村多年积压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村容村貌和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各项工作得到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可喜局面。

一、抓班子强队伍,夯实村级基层组织

地区人社局驻文朗村工作队提出“治软治散先治人,治人先治带头人”,要从根本上改变文朗村的落后面貌,关键是建立一个团结实干、富有战斗力的党支部班子。第一,配合德兴乡党委、政府健全基层组织。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根据文朗村两委班子实际情况,在文朗村安排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副乡长挂职文朗村的支部书记,同时配全充实了职能组织,由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以培养后备干部使村两委拧成一股绳。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工作队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按照“五个好”要求,协助村里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发展党员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村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等各项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促使文朗村村委会各项工作逐渐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第三,加强阵地建设。在文朗村原有会议室的基础上,工作队帮助村两委建起了党员活动室,按照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桌子、有凳子的“五有”标准,完善内部设施,加强硬件建设。第四,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队多次召开两委会,党员代表会,帮助党员干部提高综合素质。11月20日,工作队举行了为期3天的党员干部培训班。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与群众一道协商发展规划及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

二、强措施解难题,确保五项任务落到实处 地区人社局驻文朗村工作队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按照“以点带面、以整体工作化解局部矛盾”的思路推动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是多措并举,创建平安村庄。第一,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针对文朗村实际情况,联合乡政府制作了《矛盾纠纷排查表》,深入每户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及时疏理矛盾纠纷,力争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二,大力推进村务、财务公开,提高村务管理的透明度。财务不清是导致后进村的焦点问题,工作队邀请乡政府的人员参加,理清了村的财务,并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把债权、债务等开支帐目摆放桌面,及时张榜公布,让干部清白,群众明白。同时,工作队制定了夜询制度、设立意见箱,在处理群众的来访问题上,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共化解村里矛盾纠纷3起,配合德兴乡政府妥善处理了文朗村、德果村与德兴村3个村之间的牲畜放养纠纷。

二是集思广益,搞好土地调整和经济作物生产方式。由于该村近30年没有调整土地,造成了人地矛盾突出,成为全村的矛盾焦点。为解决土地问题,工作队广泛征求党员干部及群众意见,相继召开了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印发了《致文朗村全体村民的一封信》,户均一份,阐明了工作组的思路,动员全体群众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土地调整工作中来。制定了《〈文朗村2011年土地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方便群众反映情况,设立了1个意见箱,并公开了村情民意举报电话,在经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地调整方案》,方案确定后,为确保文朗村的所有村民都能平均分配到土地,工作队同村两委一道,冒着烈日连续奋斗了10多天的时间,对各户的土地进行实地丈量。

为改变文朗村作物种植单一这一现状,工作队结合文朗村气候、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在鼓励群众加大庭院经济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的基础上,鼓励群众尝试油菜种植、红薯种植和经济药物人工培育等,目前,经工作队多方努力,在文朗村选定了4户积极户进行示范建设。

三、找路子促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

为进一步巩固成果,促进发展,彻底摆脱文朗村后进局面,工作队多方奔跑,与村两委成员集思广益、寻求发展路子。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文朗村气候温和,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有多年种植蔬菜的习惯,工作队多次联系墨脱县农牧局专家举办科技培训2次,新发展蔬菜种植大棚200平方米,并将于近期新建一个蔬菜大棚,面积为250平方米,此项目建成后交由村妇委会进行统一经营管理。二是治理规划农田水利、塌陷地和网围栏建设。由于文朗村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塌陷农田地段较多,工作队多次组织群众对这些塌陷地段进行了治理,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三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队把村里的初中毕业生、劳动青年按特长、志向登记在表,经工作队多方与地区就业局、县人社局和部分施工队联系后,劳动服务输出8名劳动力。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工作队做的建筑施工培训,下一步,工作队计划在文朗村成立一支60人的建筑施工队。同时,工作队抓住道路村村通这一机遇,对村内主要干道进行了维修,村级硬化户户通工程也正工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四、多种形式搞调研,立足村情定规划

进驻文朗村以后,工作队本着下得来,蹲得住,摸得清的原则,不顾种种困难,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调研,采取深入困难农民家庭走访、召开村干部座谈会、个别谈话、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摸清了文朗村基本概况,征求到了该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工作队还特别挨家挨户进行了走访慰问,以便真正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疾苦,做到看清楚、听清楚、摸清楚。通过调研,初步确定了文朗村机耕道、文朗村网围栏、文朗村招待所、引水入户、经济作物种植(油菜、红薯等)和蔬菜种植大棚等6个项目,预计总投资55.48万元。结合文朗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工作队先后确定了野外猪圈大棚、村级太阳能路灯、垃圾处理场、生活排污系统等工程,目前,太阳能路灯建设工程已完工。

五、察民情促民和,切实为民解难造福

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取得成效的标准,察民情、惠民生、促民和,使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成为为民解难、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过程。一是抢救文朗村6旬病重老妇。工作队通过与县医院沟通协调,专门请来县医疗队为61岁的康珠拉姆老妇治疗肝硬化晚期腹水肿,解决了其治疗等各项医疗费。二是救助11岁重病小女孩。经入户交心谈心活动,工作队了解到文朗村11岁小女孩玉珍犯有重病,经多方检查治疗无果,在得到墨脱县医院和民政局的大力支持的基础上,更得到了墨脱县委书记刘革生的重视,亲自拿出9000元治疗费,解决了小女孩看病无费用的问题。目前,小女孩已送往地区人民医院进行再次检查治疗。三是帮扶5岁孤儿小男孩扎西尼玛。通过了解,文朗村现有孤儿2名,经多方联系后,落实了5岁孤儿的帮扶对象。四是献爱心送温暖。工作队以贡布节为契机,走访慰问了五保户、困难户和“三老”人员,共6户人家,共发放了慰问金和物品折合人民币2000元。五是捐药授艺。结合前期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所建的牲畜饲养场牲畜实际情况,工作队捐赠了4000多元的兽药,步行4个多小时到达牲畜饲养场,由具有丰富兽医知识的能手对文朗村兽医进行了现场培训指导。

六、抓规定动作,在突出特色自创动作上狠下功夫

结合工作队在基层建设年活动中的经验基础,根据文朗村生产生活、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在做好驻村工作日记、工作组月总结报告的基础之上,工作队在文朗村相继开展了村民夜访、高音喇叭致富、工作组帮扶入户、五比五看争创活动、青少年教育、感恩教育、再脱盲夜校班等活动。在此基础之上,工作队设立了2个固定宣传栏,2个周期性宣传栏,并在村里选定了10名具有初中文化的有识青年作为宣传教育活动的帮带队,每名初中毕业生具体负责传帮带对象不得少于8户,在定期不定期对传帮带对象进行宣传教育的基础之上,由工作组成员和10名青年组成致富宣讲队,深入到每户进行致富引领帮带。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目前,文朗村初步形成了赶、超、比、出的良好格局。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德兴乡文朗村正以崭新的姿态逐渐改变“散、脏、乱、差”的局面。相信,在林芝地委、行署的统一部署下,在墨脱县委、县政府和德兴乡党委、政府的鼎立支持下,林芝地区人社局驻村工作队一定会再接再厉,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工作措施,力争使驻村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推动文朗村取得更好更大的发展!

上一篇:节能改革工作计划下一篇:经济学实习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