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坚持

2022-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为什么要坚持

《为什么要萨特》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萨特研究第一人”柳鸣九与萨特“结缘”,为萨特在文化上进入中国代办了“签证”。30年后的今天,萨特在中国的影响依然巨大甚至无所不在。

本书是柳鸣九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有关萨特问题的重要论述的系统结集,带我们一起沿着当年萨特东进中国的历史足印,重温那充满激情的诗意年代。

一句话点评:作者“撩开萨特那些抽象、艰深的概念在他的哲学体系上所组成的厚厚的、难以透视的帷幕”,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接触萨特,重温那场“现代西方哲学精神和中国新的觉醒时代的历史遥合”。

作者:柳鸣九

第2篇:桂龙为什么要卖?

这家三年前筹备上市,在细分市场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公司突然卖掉,让数度接触过它的投资者、甚至公司一线员工都感到措手不及,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本刊独家调查。

“老板签字后,我们才知道公司被卖了。”桂龙药业(以下简称“桂龙”)一位员工说。2013年2月,英国快消领域巨头利洁时(ReckittBenckiser)宣布,正式收购桂龙,双方已就合作意向签订了合同,目前该笔交易金额暂未披露。

不过,2010年时,桂龙公开表示要在3年内将企业规模做到10亿元,且当时已经开始筹备上市相关工作。

这种始料未及不止发生在桂龙内部,熟悉桂龙的多个业内人士都觉得“太突然了”。还有一点颇让业界感到“意外”,接手桂龙的利洁时是一家以日化用品著称的公司。

在国内市场上,大多数人对利洁时这个名字很陌生,但该公司旗下的品牌杜蕾斯、滴露、薇婷、巧手等均有很高的知名度。一个“外行”来收购一家医药企业的案例并不多见。此前,赛诺菲收购太阳石药业、阿斯利康收购广东倍康制药,均属于同行(医药企业)之间的并购。

在整个医药行业,年销售额不到4亿元的桂龙规模尚小,但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桂龙以呼吸系统用药咳喘宁起家,后凭借慢严舒柠在业界声名鹊起。目前,桂龙主打产品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已成为国内慢性咽炎市场的第一品牌,且近几年来桂龙通过渠道管控等手段保证了该产品良好的终端统一价格。

除利洁时外,华润三九等多个企业也对桂龙觊觎多时。据知情人士透露,利洁时约谈桂龙之前,华润三九对桂龙已经有过深入地洽谈收购事宜,当时华润三九已经请了会计事务所来对桂龙进行相关的财务审计,但最终因为价格没谈拢而“流产”。

“利洁时出价最高,又赶上了一个好时机:王秉歧年岁已高,此前所患疾病复发,希望能够早点为公司找一个好归宿。”上述知情人士告诉《E药经理人》。

这位知情人士分析说,桂龙董事长王秉歧自身也更愿意将公司卖给利洁时。“因为利洁时这个外行来收购,能够保证桂龙既有队伍的完整性。”

不过,上述种种原因只能看做是王秉岐卖掉公司的加速剂,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关注和思考。

为什么要卖

半年前,王秉歧就萌生了卖掉公司的想法。这一念头的导火索始于公司内部的管理不畅。

桂龙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式企业。收购前桂龙总经理是王秉岐长子王俊新,王俊新从基层业务员做起,早年负责桂龙当家花旦产品桂龙咳喘宁的市场销售工作,专注于学术推广这一模式使得桂龙咳喘宁大获成功。

身为董事长的王秉岐与长子一方面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父子关系。但在公司具体事务的管理上,由于权责职能界定不清晰,这两种关系混为一谈,王秉岐和王俊新之间便出现意见分歧:“董事长要求总经理按照规定向自己汇报相关工作,但总经理认为既然是家族的公司,没必要拘泥于形式。而且,总经理本人在股票资本市场上小有成就后,渐渐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精力投入也有所减少。”一位接近桂龙的人士说。

据了解,王秉歧还有一次子,曾进入桂龙负责过广告投放方面的工作,后来也因种种原因而出走。次子离开公司后,开了一家独立的广告公司做桂龙相关产品的广告业务,但最终也不了了之。

其实,王秉歧本人早有意去家族化。

2001年左右,王秉歧引进职业经理人做企业的营销变革,开创了备受业界推崇的“合力营销”模式,且逐渐放弃了学术营销路线而全力主攻OTC市场,也因此成就了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的辉煌,2010年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单品销售额达到3亿元。

尽管OTC市场的快速崛起使得桂龙销售额有了快速增长,利润额也大幅上升,但白2005年后,桂龙的销售额就始终在4亿元左右徘徊。放弃学术推广,单腿走OTC路线,这一选择无疑为桂龙后来的发展带来极大硬伤。

雪上加霜的是,2008年,桂龙陷入一场管理层震荡的风波。外聘的总经理以及多位高管离职,王俊新才被推到前台担任总经理。桂龙一位早年离职人员称,桂龙与原总经理最大的分歧在于桂龙的销售费用不断增加,但年销售额不断下降,利润率也随之大幅下滑。随后,桂龙进行了团队重组。

时任桂龙的营销总监戴峰被提拔为副总经理,全面负责营销改革;空降圣元国际(圣元乳业)的尹朝木,任职市场总监,重点负责桂龙的品牌运营;桂龙引进原西藏奇正藏药富有销售管理经验的马承曙任职销售总监。

这次人事调整颇有成效,2009年桂龙的年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创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桂龙重拾学术推广模式,重新组建医院营销网络。但2011年开始,桂龙的销售额再次陷入平静期。

桂龙的努力

一直以来,桂龙都是靠着单品在市场上单打独斗,先是桂龙咳喘宁,后是慢严舒柠。产品线单一,缺乏新品推动,加之老产品增长遭遇瓶颈,桂龙的年销售额很难再有突破。王俊新等一群桂龙元老对此早有共识,并立志改变这一局面,曾表示在2010年上市5~6个新品。

按照3年前桂龙的规划,桂龙着力在母品牌框架下培养子品牌系列产品。主要是慢严舒柠品牌和桂龙品牌,以及治疗抑郁失眠的新产品桂龙复方柴胡安神颗粒等。现在,慢严舒柠品牌下拥有4个子品牌产品,分别是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慢严舒柠好爽糖、慢严舒柠复方青橄榄利咽片、慢严舒柠咽炎片。桂龙品牌下拥有桂龙咳喘宁胶囊和桂龙咳喘宁颗粒。

但是,这些新品的上市并没有改变桂龙年销售额增长无力的困境。

一方面,这些产品本身竞争力不足;另一方面,桂龙的多数产品属于OTC,该类产品完全依靠广告来拉动,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广告实际上是桂龙整个企业销售的命脉和核心。慢严舒柠品牌下的一系列OTC产品销量的提升和增长直接与其广告投放的力度和精准度成正相关。2007年,桂龙广告投放达到峰值为1亿元。

近几年,随着传统媒体广告价位的日渐上涨,桂龙也在有意降低广告投放的成本,其精准度也不断降低。尽管桂龙每年都在调整相关广告投放区域以及策略,但就现在的情形看,仍旧处于试错阶段。

与此同时,桂龙也早早加入到新媒体营销的行列中来,尝试微博、视频广告、网络推广等各种形式的品牌形象宣传。但在整个医药行业,利用新媒体营销仍处于探路阶段,直接借此带来地面产品销量的增长很有限。

另一被外界很不看好的慢严舒柠好爽糖的市场表现也未能达到预期。起初,慢严舒柠好爽糖在四川成都等地做过商超铺货,最终无功而返。“真正购买此产品的消费者看重的是其润喉清嗓的功效,而并非日常的润喉保健,所以其还是回归到了药店渠道。”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此外,该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也并不明显。这从其广告宣传语中可见一斑:“加班熬夜爽一爽;开车提神爽一爽;飙歌护嗓爽一爽。”具有此功效的产品,市场上比比皆是。

至于治疗抑郁失眠的桂龙复方柴胡安神颗粒,产品早在2010年就获得了批文,但迟迟未见产品投放到市场。按照王秉歧的规划,这个产品背后其实是一个宏大的产业版图,即心悦中医心理治疗产业。

为此,王秉歧于2009年专门成立了心悦科技有限公司,并且建立了专业的网站。包括一个天网,叫心悦网,目标就是将来做成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心理救助网站。和专业网站配套的,是准备建立一支强大的地面服务队伍,叫地网。天网传递信息,地网通过建立中医心理治疗连锁机构来提供人力服务。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桂龙复方柴胡安神颗粒可以作为辅导用药。

现实情况是,这一模式很难成行。仅获得开设心理治疗机构的资质本身就有很大困难。现在,搜索当时王秉歧注册的网站域名,显示为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不仅如此,准备于2009年下半年投产的桂龙咳喘宁蜜炼膏,前期已经花费500万元购买了相关设备,至今也未能面世。2011年6月,桂龙位于安徽马鞍山市的医药产业园开始建立,其中功能性食品自动化生产线的布局,则是想要打造类似于慢严舒柠好爽糖的多个大健康类产品,当前也未见有相关产品上市。

利洁时为何出价最高

现在,我们把视角转向买主利洁时。

同样是日化领域的巨头,利洁时在华的知名度以及产品市场占有率要远远落后于宝洁和联合利华。

这是因为,利洁时的主要业务一直在欧洲和北美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利洁时忽略了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和发展。虽然1995年利洁时就来到中国,在广州成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但直到2006年才在中国成立了利洁时家化(中国)这家利洁时全球全资子公司。为了追赶竞争对手,利洁时不断调整中国市场在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并在2012年年中宣布将北亚总部落户北京CBD。

利洁时家化(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及市场战略拓展总监谭奕曾向媒体表示,“利洁时在全球拥有超过100个品牌,大量品牌还没有进入到中国来。我个人预计其实不用到2020年,全局规划一旦开启,利洁时将迅速提升在华业务,与宝洁、联合利华等在中国的业务达到同一规模。”利洁时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则是通过并购、合资、建厂等形式,不断扩大在中国的生产基地。

翻看利洁时的全球发展史,“并购”、“收购”是两大关键词。其旗下产品杜蕾斯便是在2010年通过收购SSI公司所获得。与宝洁和联合利华所不同的是,利洁时是一家更加多元化的公司。在欧洲市场上,利洁时拥有同样是治疗咽喉疼痛的OTC类产品Strepsils(中文译名为使立消,目前在香港地区有销售,淘宝网上可查找到代购产品)系列,使立消自1950年上市以来,剂型从最初的喉咙痛漱口水发展到润喉糖和喷雾剂型。

有分析认为,既然利洁时无法通过日化产品占领更多的中国市场份额,另辟蹊径从OTC领域突击,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位长期从事OTC营销策划的业内人士认为,利洁时此举的最大意图在于将该Strepsils系列产品引进国内市场。自建队伍和渠道无疑成本高昂,关键是渠道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收购一家有着成熟渠道和队伍的企业不失为上策。

近几年来,利洁时更是加大了多元化的扩张力度,尤其在制药领域。2008年,利洁时公司完成收购Adams Respiratory Therapeutics,Inc.,进入美国OTC市场,其产品在Mucinex美国感冒药市场排第一位;2010年,利洁时以326亿卢布(约合人民币67亿元)收购印度制药商ParasPharmaceuticals;去年,利洁时曾斥资14亿美元收购美国维生素企业Schiff NutritionInternational;近日,利洁时获得了百时美施贵宝部分非处方药物在巴西、墨西哥以及拉丁美洲其他地区的分销权。

上述收购给利洁时带来一定利好。2011年利洁时的上市年报显示,其制药业务板块的收入增长率为6%,超过公司总体收入4%的增长速度,且日渐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核心板块。

当前,桂龙企业内部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旧是原有的管理层,原有的生产运营模式。但是,谁也无法保证未来利洁时不会对桂龙“动刀子”。桂龙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产品未来命运又会如何?记者试图联系利洁时和桂龙的相关负责人询问此收购事件的进展时,均被婉拒。这个时候,我们很想知道,依托利洁时这个大鳄,已经跻身为世界500强公司一员的桂龙人心中是何种感想。

作者:卜艳

第3篇:税率为什么要法定

漫画/谢驭飞

今年“两会”中,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就是《立法法》的修改。而围绕着“税率法定”的表达该不该写入修改后的《立法法》,则引发了一场学界、媒体乃至民间的大讨论。有人说这是“惊心动魄的96个小时”。“税率法定”与税收法定原则到底有什么联系?这条原则为什么一定要写入《立法法》呢?

还要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的《立法法》修正案三审稿说明讲起。原本在《立法法》修正案的二审稿中,将税收法定原则表述为“税种、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这意味着全部的税收要素的相关立法,都要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也就是要制定法律。但是,在三审稿中,虽然在条款编排上将税收法定原则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但是这一表述却改变为“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要制定法律。这一变化,大大缩小的税收法定的外延,为今后的行政立法制造了模糊地带,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税收法定原则是一项历史悠久、国际通行的基本法律原则,指导着税收立法、执法和司法,直接规范政府征税权,是保障纳税人权利的核心,堪称税法领域的最高原则。而税种,只是税的名称,不能涵盖纳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税收减免等税收要素,而真正体现纳税人负担的,恰恰不是稅种本身,而是这些更为具体的税收要素。

以税率为例,税率决定了纳税人税负的轻重,现实中很容易被调整。一旦在《立法法》中没有出现税率法定的表述,那么在实践中,行政机关可能擅自提高或降低税率,这对国计民生的影响颇为深远,对于经济下行明显,而税负又如此庞大的当今中国而言,更是如此。

有人对强调税收法定并不以为然。因为中国这么多种税收,竟然只有三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车船税),经过了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这种局面形同羞辱。既然人大这么弱势,又怎么能相信它有能力制衡政府收税的冲动呢?既然人大无力制衡政府,即便在纸面上落实了税收法定原则,又有什么用呢?那些为此大声疾呼的专家学者,难道不是迂腐吗?

但不妨重温一下税收法定原则的命运。从国家的征税权力的安排上来看,人大把征税的权力赋权给国务院,国务院又把征税和财政预算的权力赋权给了财政部。权力的层层下放,致使国家诸多新税的开征,人大反而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只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车船税这三个税种,经过了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可以说,人大通过授权的方式,把很多《立法法》中人大的权力授权给了行政部门,而过度的授权,必然会致使税收法定原则难以落实,对于政府财政收支的外部监督绵软无力。

但是,除了寄希望于人大发挥作用,中国并没有其他途径能够对政府财政收支形成有效制约。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立的核心,不在于分权,而在于制衡。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一例外地把关乎国计民生的财政预算,置于一定的外在权力监督之下。

还记得2011年,修改个人所得税法时。从2010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共同起草,到2011年4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收到8万多网民提出的23万多条意见,直到201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投票通过,历时一年有余,最后将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提升到3500元。能够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正是因为个人所得税本身,属于要经过全国人大立法程序的三个税种之一。可以说,正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存在,大大制约了行政机关征税的随意性。

公民纳税是为了交换政府的公共服务,因而税收法定是一个法治社会最基本的原则。这正是那些看似迂腐的学者专家们据理力争的全部动力。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的努力还是起到了作用,《立法法》修正案中,最终把 “税率的确定”纳入了范围。

(作者为天津财经大学副教授)

作者:任晓兰

第4篇: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坚持学习?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坚持学习?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书无用论”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学霸一对一,坚持一对一教育,只为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该是学习的年纪,就应该坐在学校学习,一旦选择脱离这个适合的群体,人就会变得狭隘,世界变小了视野变小了,未来该拿什么与世界抗衡。

“网红杀鱼弟自杀”的新闻曝光后,消息纷至沓来的同时,有关于“杀鱼弟”的各种情况也纷纷被曝光,事实上我之前并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号人物,看完了新闻报道之后让我感触最深的并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隐藏在这件事件背后的那些东西。

本是年幼懂事的孩子,为家庭为父母分担重担,为何现在却成了这样的情景?大家议论纷纷,没有一个可以一致的答案,也不会有一致的答案。

一个人的眼光决定了他的视野,也决定了他的世界。我们为什么要孩子一直学习,并不是为了孩子非要考多么好的成绩,成为多么伟大的人,而是为了孩子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为自己的生活或者方向做出选择,有做出选择的能力和承担结果的勇气,而不是依靠别人的眼光和世界来觉得自己的未来和选择。

而这些看似简简单单的东西并不是另外一个人两个人告诉孩子就能教会的,也不是简简单单的课本知识能够学到的道理。伴随着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不止是身体在成长,也是人格的成长,在不断的学习和选择中学会一些道理,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想要做的那件事,找到自己想要走的那条路。

最经常听的一句话莫不是:“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作为父母的倾尽全力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都是为了孩子不会在“教育”上吃亏,不会因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历给未来的路途留下绊脚石,就是因为如此更不能让孩子不接受教育,对于想要走出困境的孩子来说,学习是最好的出路。别让孩子辍学,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应该接受的最好的对待,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创造明天的机会和能力。

暑假过半,对于那些面临升学的孩子来说,有些孩子因为考试不理想不想上学,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想要辍学,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负责,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不知道家长也该知道,无论如何也该让孩子走下去,多费些心思让孩子学习。担心孩子的学习问题,想要给孩子辅导功课,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霸一对一有负责和高能力的老师,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教学理念,学霸式的心得体会,良好的沟通交流,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学霸一对一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自信心与成绩,帮你遇见更好的自己,也许下一个学霸就是你。

第5篇: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

3.请用马克思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结合实际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应当如何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答: 实事求是一般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实事求是目的是让人们更了解如何去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做事。说几句冠冕堂皇的话,谁都可以做到。但要论实地去做到所说的却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做到的。实事求是就是要我们不尚空谈,实实在在地做事,少一些虚伪,多一份实在。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实事求是,谁若是做事不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便一定要犯错误。而实际上也是如此, 由于不实事求是带来的恶果,我们中国深有体会。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这些无一例外都是未能实事求是而酿成的大灾难。"实事求是"有着丰富的伦理内涵:1."实事求是"是一种神圣的社会责任感。2."实事求是"是一种勤奋刻苦、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3."实事求是"是一种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4."实事求是"是一种光明磊落、诚实正直的人格操守。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实事求是呢?我们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一方面要以更加宽广的眼光观察当代社会,以与时俱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展开工作,同时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另一方面,不要盲目冒进,富于创造性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而必须把大胆探索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把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结合起来,把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统一起来,扎实有效地把各项学习工作做好。

第6篇: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学院:政法学院

班级:200901111

学号:2009011113

姓名:张华君

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摘要:在全球化发展十分迅速的背景下,我国发展社会主义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在全球政治格局多变、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战略等众多的因素下,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个有力的领导核心,来对其进行领导。从多方面的因素看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这一艰巨的任务,带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事业,坚持,领导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肩负起拯救中国的艰巨使命,在不断的探索和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专属自己的一套理论系,在这套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虽然道路曲折,但仍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更好的生活迈进。

党的宗旨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是党的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性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以马列主义、毛泽思想为指导思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作用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以,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会改变,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党领导现代化建设具有必然性。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是党的领导,所以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必须要有党的领导。

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是真正革命的阶级,但是工人阶级的领导不能依靠其自身直接地、自发地完成,而只能通过工人阶级的政党即共产党来实现。关键在于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它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历史性提高。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维护和增进中国人民利益的历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这是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集团都没有做到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共产党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群众支持拥护的结果。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的艰苦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反复比较和选择的结果。

从中国100多年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得知并明确一点许多革命先驱、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找到国家振兴和民族解放的出路。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给中国的革命带来不一样的气息,在之后的探索和成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为处在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找到了国家振兴和民族富强的正确道路。并在这道路的指引下,团结和领导了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斗争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她抵住了糖衣炮弹的袭击,坚持了她一直秉持自身从成立以来的准则,带领着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神州大地上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且迅速的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人民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尽管在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走了不少弯路,但在建立这一系列的挫折考验之后,党克服了重重困难,继续带领着全国人民不断前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党一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且把建设社会主义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即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该如何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这个理论的提出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并且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蓝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四、社会主义事业是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不可能自发地进行,必须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有组织地进行。

列宁曾经指出:“如果轻视党的领导作用,崇拜自发性,就完全等于抛弃社会主义。”要做成功或完成一件事、一个任务,我们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认清当前的形势,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方针,接着创造一个安定的

环境,并且组织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团队。同样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需具备这些条件,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好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这一切。

五、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战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

从夺取政权到新中国的成立,都是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取得的,是在其他政治派别和政党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凭借自身的优势—正确的路线方针,带领人民取得的历史性胜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使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更加严密、更加富有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在历史的证明下,中国无论是在阶级革命还是革命的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党的领导。

胡锦涛同志强调,“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得根本,就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4]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利益格局从以前的一元化转变成多元化,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及个体之间。这使得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不断加深。中国共产党凭借自身的先进性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从不同的方面缓解或解决着这些问题。而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着保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了能力建设。”

[2]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发展的执政方式。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体现,群众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的。所以在社会利益格局多元化的现阶段,我们党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能过适时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这有利于当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提高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以适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发展要求,带领社会各民族、各阶层的群众共同共同致力于中国现代化事业建设与和平发展伟大战略的实现。[3]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

第一、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 这是的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很显然,这些都是在党的根本纲领、政治路线上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具体体现。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始终保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

第二、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

境。

依据上述所提的观点,我们需明确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在社会的**的情况下现代化建设是决不可能顺利进行的。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才会团结,才会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果取消党的领导,必然会导致社会的混乱,这不利于发展。“文化大革命”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脱离党的领导,否定党的领导,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也给人民带来灾难。我们从这些失误中认识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会具备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与各民主党派结成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的衷心拥护和密切合作与支持;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清楚的区分了不同事件的矛盾,并且在这个条件下及时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把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人民团结起来;党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且目光长远,在自设的执政条件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正确地把握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人员来说,无论从党的政策上还是从理论上,都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使他们心中踏实,更有积极性。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是群众自己的事业,必须最广泛地动员他们参加,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他们最有力的支持。

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能够更好的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并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还可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人民群众组织、带动起来。党发源于群众,根植于群众,要想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办到。

改革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的系统的工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作为一个自身有很多问题且问题有十分复杂,解决起来有很容易触及各方利益的中国来说,这场改革是没有榜样的,同样也没有经验可也去借鉴,这只有靠我们自身去探索、去发现才能找到适合自身建设的道路。可想而知这是多么艰难的一条道路,我们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正好符合要求,她可以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而且能在各方利益格局复杂且有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一些列问题,而又不伤害各方的整体利益。

事实充分证明:党对改革和发展的领导作用,是任何其他组织和团体都不能

代替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积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人民日报》第一版,2005年1月15日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得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页

[3]《中国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李奇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5,5

第7篇: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从2005年2月开始,中央各大新闻媒体联合推出了“永远的丰碑”大型系列宣传报道,先后介绍了党的历史上100多位革命先烈和先进模范人物。看了这个系列报道以后,有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座座„永远的丰碑‟。透过这座座„丰碑‟,我不仅了解了共产党的光辉历史,看到了共产党的英明伟大,认识了共 产党的精神风骨,而且也懂得了共产党„打天下‟与„坐天下‟是多么的不易”。仔细思考一下这位青年学生的话语,重温“永远的丰碑”介绍的英烈事迹,可以说再次印证了这样一个朴实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0多年间,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进行了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期间,先后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政治实体,包括各色各类政党,但最终大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顽强斗争,牺牲了2000多万革命先烈,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把一个贫困交加、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团结统

一、前途光明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确立和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从党的产生和壮大,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和巩固,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莫道人心同此理,雄风今已靡前贤。”这是后来任民革领导人的李济深在1947年3月所作诗中的两句,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包括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戴。正如1949年9月宋庆龄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讲话时所说,中国共产党“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党”。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只有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后,才真正开启了中国驶向现代化的历史航船。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奋斗,我们这条航船不仅开辟了通向现代化的正确航路,而且顺利地完成了一段航程,正向着胜利的彼岸加速前进。那么,今后我们是否还需要中国共产党这个“舵手”掌舵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决定了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企图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实现现代化,是根本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新中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真正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现代化之路。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必须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其次,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需要共产党的领导。翻开我国历史,不难发现,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往往是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时期。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都是这样。相反,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之时,必定导致国力衰弱,人民苦不堪言。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国家里搞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离开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保持长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就无法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共同奋斗,需要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群众的事业。只有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组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像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情况十分复杂的大国,如果没有一个核心力量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实现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当代中国,谁最有资格和能力做到这一点?只有中国共产党。

第四,应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挑战,也需要共产党的领导。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矛盾都比较复杂。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国内来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长期积累的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的选择只有一条,那就是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党更好地成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一书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

民族独立的中流砥柱 伟大复兴的时代先锋

2005年06月30日21:05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图为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这篇著作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

性文献。

·人民日报社论: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4周年

国破家亡关头,谁能凝聚力量?民族复兴之路,由谁开辟引航?

60年前,面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是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60年后,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担当率领中华民族奔向新征程时代使命的,同样是中国共产党人。甲子轮回。从民族独立的中流砥柱到伟大复兴的时代先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引领中华民族破浪前行,源自她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充满着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

新华社发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冲破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行程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左图: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和朱德同志。

右图:长征到达陕北后的周恩来同志。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会议是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中一艘画舫上召开的。这是按当年画舫仿造的画舫,停在南湖上供游人瞻仰。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图为遵义会议

会址。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沿路发表一系列的有关改革开放的重要谈话后,中国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

图为1997年6月30日午夜,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

览中心举行。

图为1999年12月19日午夜,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共和国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

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6月30日,中铁大桥局两名共产党员在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工地高空作业。为确保工程如期完成,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工地的党员建设者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战高温,抢进度,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 新华社记者周衡义摄

6月29日,中铁十一局青藏铁路羊八井铺架现场8名工人宣誓入党。在青藏铁路工地

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众多筑路工人的追求。

青藏铁路开工4年来,全线1142公里的施工现场,处处可以看到共产党员的身

影。 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来源:新华社

第8篇: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5年9月,当中国人民还沉浸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喜悦之中时,内蒙苏尼特右旗冒出一个“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委派,乌兰夫同志带领几名干部“单刀赴会”,经过在苏尼特右旗七天七夜的努力,他们争取了受蒙蔽的当地群众,说服苏蒙联军放弃了对“临时政府”的支持。此后,党中央制定了解决内蒙问题“两步走”的方针:先统一内蒙的自治运动,进而建立由蒙古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当年11月26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1947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成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端。近60年的历程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正确处理我国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方针

绝非偶然的历史选择

1949年9月,在开国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包括各民族代表在内的600多位政协代表共同协商决定,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纲领专门阐述了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应该说,提出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绝非偶然,它是基于我国历史与现实的国情作出的必然选择。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公元前21世纪,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夏以其相对的先进和强大,成为各民族凝聚的核心。从那时起,我国各民族之间,有和平交往也有争战杀伐,有统一也有分离,但几千年的历史一再表明,无论共一民族还是整个中华民族,都是团结则兴、分裂则亡。因而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始终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

纵观我国历史,历代中央政权大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因俗而治”,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保持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汉朝在今中国新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唐朝在这一地区设立安四和北庭两大都护府,都只管理军政要务。清朝对不同民族地区也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西藏则派出驻藏大臣,通过册封**和**两大**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在新疆维吾尔族最集中的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对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实行土司制度。尽管在封建王朝时代,各民族之间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平等关系,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有效治理,不断增进着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缔造了同文同源、生生不息的民族血脉。

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110年间,中国几乎遭受过当时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各族人民共同陷入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境地。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用血肉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为维护国家统

一、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的浴血斗争中,中华各民族儿女深切体会到:伟大祖国是我们的共有家园,各族人民只有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统

一、领土完整;只有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各民族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平等、发展和进步。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一部我国的民族形成和发展史,就是各民族之间彼此交融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命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且主要聚居在广大边疆地区,但在内地所有县级以上行政区域都有居住。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顺利推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积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由此出现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好局面。一位少数民族的著名代表人物曾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诗句,对新旧两个时代的民族关系做了这样的对比:旧时代是“人民五亿不团圆”,新中国是“万方乐奏有于阗”。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组成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应当合理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自治机关所属工作部门的干部中,应当合理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少数民族被看作是“国族”的大小宗支,许多民族得不到承认,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为了逃避民族压迫,被迫隐瞒了自己的民族身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后,曾经遭受歧视和迫害的少数民族纷纷恢复了自己的民族身份。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仅在来京观礼的少数民族代表中,就出现了60多种民族称谓。

从1953年起,我国政府抽调大批专家学者,对各种民族称谓进行科学识别。在第一次人口普查的基础上,初步确认了哈尼、拉祜、撒拉、锡伯等38个民族;在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的基础上,又确认了毛南、阿昌、普米、独龙等15个民族;1965年,识别了珞巴族;1979年,确认基诺族。民族识别为落实民族平等政策、推行民族区域自治铺平了道路。这一中国特色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探索中稳步推进: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

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

1984年5月1日,我国颁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把党和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法律化。2001年2月28日,又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对这一法律进行修改,进一步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地位,使这一制度的发展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

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各民族人民拥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选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同时,各少数民族还通过选出本民族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截至2003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自治条例133个、单行条例384个,民族自治地方根据本地的实际,对婚姻法、继承法、选举法、土地法、草原法等法律作出的变通和补充规定有68件。

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的正常宗教活动。

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到2003年底,我国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28种本民族文字。在我国,无论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

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本制度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坚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新的情况和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

这些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对民族自治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扶贫。优先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帮助发展教育事业,增加社会事业投入,扶持扩大对外开放,组织发达地区开展对口支援,等等。2000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更具有重大的意义。全国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中的27个自治州以及120个自治县(旗)中的83个自治县(旗)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

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各族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

——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10381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1994-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GDP年均增速为9.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2003年,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城市化水平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文化方面,完成了《中国少数民然、《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等5种少数民族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合计403册,达9000多万字。现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都各自有了一部文字记载的简史。

——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有各级各类学校83726所,在校学生2943万人,比1952年增加了5倍13个少数民族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举。它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生命力;它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民族法律意识和遵守执行这部法律的自觉性,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同时,抓紧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具体措施和办法,制定或修订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推进民族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二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善和落实党和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巩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物质基础。

三是要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把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制定周密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四是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把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问题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把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各族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形成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力量,全面开创各民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第9篇:企业管理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魏建华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企业管理为什么要“以人为本”,本文从企业管理的核心基础、心理行为基础、伦理基础、市场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管理 坚持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近年来,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中,新的理念层出不穷,如:科技为本、诚信为本、价值为本、质量为本、客户为本等等,不一而足。那么,企业最核心、最本质的理念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不论是在科学技术、质量管理、诚实守信、经济效益、还是市场拓展等众多要素中,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人是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应该说,只有在人的主观意识作用下,其他诸要素才能充分显现各自的作用。因此,把人的要素放在第一位,即“以人

- 1

性则体现了管理的技术功能。以此为出发点,一般可将企业管理分为二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一种是将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人文系统来进行管理,强调管理的社会功能和企业的人文建设;另一种则是将企业作为一个可控制的技术系统来进行管理,强调企业的技术功能和实施严密的科学管理。前一种叫做“软”管理模式,该模式将整个企业作为一个社会人文系统进行管理,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愿景与团队心理契约基础上、以过程为导向的人文信用型管理模式,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企业文化建设、团队组织建设、竞争力建设、信用与品牌建设等方面;后一种模式称为“硬”管理模式,该模式将整个企业作为一个技术与资源系统进行管理,是一种建立在严格专业分工基础上、以结果为导向的控制型管理模式,管理过程以企业中的“事”为中心,将企业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企业的战略与结构、目标与计划、授权与控制、考核与评价、激励与约束上。现代企业中这两种模式并不是載然分开而是互相渗透的,不管侧重于哪种模式,其中都少不了“人”这种因素。企业首先不是物的堆积,而是人的集合,是由人以赢利为目的而构筑的经济性组织。因此,企业管理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的管理,即调动企业人对物质资源的配臵和赢利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个方面来说,企业管理就必然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

二、以人为本的心理行为基础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动机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像阶梯一样以由低到高的层

- 3

所以,根据多劳多得的原则,通过工资、奖金、住房、奖品、红利、股权等物质形式和获求知识、增长才干、赢得尊重、追求挑战、发挥潜能等精神形式来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之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工作绩效,从精神层面获得情感上的享受,始终具有极其重要的激励作用。当然,对员工需要的满足是有前提的,即要通过达到组织目标来实现。这也就是说,激励员工的动机并不是简单地满足员工的任何需要,而是要设法使他们明了自身需要的满足与实现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之为完成一定的工作绩效而努力工作,最后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获得自身需要的满足。在管理上,激励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激励与积极性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

三、以人为本的伦理基础

心理行为科学关注人的需要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人的关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生产效率。这是从功利的角度看问题,把“以人为本”变成了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多利润的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问题。所以,有必要从伦理学的角度给“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重新定位。“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模式的伦理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尊重每一位员工。要尊重员工的价值、人格尊严和权利。企业要承认与肯定员工的社会价值,不能把被管理者仅仅当作工具。具体讲,管理者不仅要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更要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人格尊严。要公平待

- 5

业组织的关系。从个人与企业的价值关系看,个人与企业或价值个体与价值整体之间构成了基本的价值关系,而且在价值本体上是共同的、统一的和平等的。企业与员工个人本质上是相互统

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企业的总体价值增长,一方面有赖于每个企业员工的价值创造和增值,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的根本价值目标在于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因此,每位企业员工的价值创造既具有为己的性质,也具有为他的性质;既依赖于企业集体,又充实着企业集体。这就要在处理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上体现权利、义务双向统一的原则,即个人既有要求满足自己正当利益的权利,同时又有维护集体利益的义务;企业有要求个人维护企业集体利益的权利,又有尊重个人,满足个人正当利益的义务,这样,个人应以实现企业集体的权利为价值目的,履行个人当尽的义务,体现企业集体利益的实现,而个人在实现对集体的功利价值的同时,就获得了人格的提升,即产生对自己行为价值的内心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确认,反之,集体履行对个人的义务时,就应以实现个人的利益为价值目的,做到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的统一。企业集体与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双向统一,要求二者之间要互为手段、互为目的,这样企业集体才能成为个人的命运共同体,才能造成个人对集体的向心力。

4.“以人为本”要求管理者在实现物的目标的同时实现人的目标。企业目标是企业的全部活动所要追寻的对象和所要达到的境地。它由物的目标和人的目标组成。物的目标是指企业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目

- 7

国内许多企业也创新了一系列以客户为本的新理念,例如:“客户永远是对的”、“客户是上帝”、“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等等,都是以客户为本的新释义,这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形势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许多企业在改革中引入了竞争机制,采取了诸如精简机构、竞争上岗、优化组合、承包经营、拉开分配差距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些员工认为:这些改革措施都涉及并影响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发生了强烈的碰撞,致使许多员工对“以人为本”的含义无法理解,对践行“以人为本”产生了怀疑。其实,“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为本。在市场经济体系日趋完善和加快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残酷无情的竞争环境,每一个企业都不可回避的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挑战,只有不断提高竞争力,企业才有出路。若像有些员工想象的那样,总是希望企业风平浪静,不去顺应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家你好我好,衣食无忧,待遇保证,舒舒服服过日子,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是一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回避现实的思维方法,是不可取的。外部竞争激烈无比,内部相安无事,结果只能使企业危机四伏。所以,企业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目的是为了在内部同样创造竞争和优胜略汰的氛围,让适者生存,才能面对企业外部的不断变化。对于在改革中需要调整和分流的员工,可以通过新的培训重新选择合适的岗位,也可以参加就业培训重新选择新的职业。这才是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从改革发展的

- 910 -

上一篇:统计局综合科工作总结下一篇:教育装备三年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