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gps定位

2022-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手机gps定位

GPS定位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方面技术能力提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全球定位技术(GPS)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GPS现阶段主要应用在工程变形监测中。全球定位系统具有连续性、实时性、监测准确、工作时间长以及自动化的特点,GPS的应用,对大地测量学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的发展与研究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GPS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对工程变形监测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GPS技术在工程变形监测中的的应用,不断改善GPS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不足,使GPS技术在工程变形监测中能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变形监测;GPS技术;应用

目前,在许多领域,如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等,GPS精密定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它在大地测量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如地球动力学、海洋大地测量、地球物理探测、资源勘探、航空与卫星遥感、工程变形监测、运动目标的测速以及精密时间传递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充分显示了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益。随着社会和生产的飞速发展,各种大型的工程建筑物越来越多,所以其变形监测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若用传统的测量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其精度也很难达到,而GPS定位技术此时在变形监测中以其显示出传统监测技术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就是通過GPS对垃圾处理厂大坝的变形监测为例,说明GPS是一种很有效的监测变形观测的方法。

1 GPS定位技术在变形监测中应用特点

GPS定位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空间定位技术,在变形监测中具有以下优势特点:测站之间无需通视,GPS技术监测只要在保证良好的信号接收基础上,即可灵活选择监测,提高监测精度;全天候检测,GPS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展开GPS定位测量;自动化程度高,GPS接收可以自动接收数据,跟踪卫星信号,结合计算机技术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实现采集、分析、处理、传输长期连续的自动化变形检测;高精度三维定位,GPS技术在变形检测中能同时精确测定大地高和平面位置,一次性获取高精度的三维坐标;抗干扰性能好、隐蔽性强,用户设备只需要单一接收GPS卫星信号即可获取定位信息和导航数据。

2 GPS在工程变形监测中的发展现状

工程变形监测中GPS技术的使用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越来越被重视。目前,GPS技术在工程变形监测应用中观测长度以及测量精确度都有明显的提高。GPS技术在对一些常规的滑坡整体活动变形监测中,通过GPS技术的全方位进行检测,能够更加准确的确定滑坡的整体活动情况,从而掌握滑坡的发育情况以及滑坡变形的程度、变形规律。在进行大型建筑的位移检测中,GPS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快速的进行监测,不会过多受到外界影响,同时确保准确度,而且,对于大型建筑进行的各个被测点的三维移动变化能够确保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测,快速准确的发现大型建筑物的三维位移规律,从而提高大型建筑物的安全程度,监测的数据对大型建筑物的保养以及修复提供支持。在进行水库大坝的变形监测中,对于地面,盖层以及海上都可以依靠GPS技术很好的完成工作,确保大坝的安全。在现阶段的工程变形监测中,对于测量方法的精准度,工作时间以及工作的范围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测量方法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工程变形监测工作。GPS技术在工程变形监测中很好的满足了对于测量方法的需求,在进行的建筑物的变形检测中,工作人员只需将GPS接收机安装在监测站以及基准站,GPS就会进行自动、连续的监测,同时进行定时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传送的技术性,实时检测数据被数据处理中心所接受,自动进行数据检测与分析。GPS技术影响着工程变形监测工作的发展以及之后的工作效率,只有不断提高GPS的使用技术,才能更好的促进工程变形监测的发展。

3 GPS在工程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3.1运用小波分析

GPS监测手段应当能够用来完成小波分析。近些年以来,针对较大规模的水利设施以及大型建筑如果要实现全方位的精确监测,那么不能缺少小波分析作为保障。受到噪声以及其他外在要素的影响,传统模式下的监测结论很有可能并不足够精确,在这之中涉及到混合的多波段信息,进而带来了严重干扰。为了改进现状,可以把小波分析适用于变形监测。具体而言,小波分析密切结合了频率以及时间的两类分辨率,上述二者分别适用于频率较高以及频率较低的变形监测部分。

3.2图形结构强度设计

对于图形结构的强度设计,主要就在工程变形监测中监测点之间、配置基准点与变形点之间的设计,还有连接方式与独立机选的数目在检测网中的确认。首先是对图像的选择,对于基准点、有效控制变形点的确认以及对于基准点之间进行的相互检验情况,最后是对于模型识别与参数识别进行的设计,它们的设计会起到一个对于变形模型的保护作用,能够提高对于变形引发原因的监测,从而及时进行有效的解决与预防。

3.3构建集成系统

针对GPS监测手段如果不加改进,那么将会呈现较窄的信号覆盖区,同时也将呈现多样化的噪声干扰以及较低的垂直监测密度。为了改进现状,针对GPS涉及到的各类局限性都要致力于全面消除。通过运用3S的全新监测技术,就可以构建集成式的监测体系,从而紧密结合了多样化的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措施。近些年以来,已有学者正在尝试结合INSAR以及GPS的两类监测手段,运用四维形变的方式给出精确度更高的整体性监测结论。此外,如果有必要测定公路采空区的真实状况,则可以选择3S作为必需的监测手段。

3.4基准设计情况

基准设计主要有两种,位置基准和内外部尺度基准。传统的测量方法在进行工程变形监测的工作中,环境、地形、设备仪器等因素会影响到变形监测的结果的准确性,监测网基准点与变形的监测区域之间的距离不能确保精确,同时传统测量方法本身变形因素受到限制,监测后的数据不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反映。工程变形监测的结果的准确度主要依靠基准设计来保障,GPS技术应用的都是精准度较高的高科技技术,对于监测网基准点位置的确认能够保障准确度,完成速度快,很好的解决了因为传统测量技术导致的监测网基准点位置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工程中变形监测的工作效率。

4结语

GPS技术在变形监测方面的应用,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不受环境条件影响等优点。通过GPS的数据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坐标的变化,对于大坝的变形有一定的预测作用。GPS接收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自动观测。这对于实现大型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正林.有关GPS在桥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

[2]邹秀芳.GPS变形监测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3):85.

[3]刘振宇,高雪峰,袁欣华等.GP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06):140-143.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作者:李宁

第2篇:工程测绘中GPS定位测量技术的重要作用

摘 要: 伴随我国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测量应用也越加广泛。GPS 技术作为工程测量的重要技术之一,在严重遵循GPS 技术规范的基础上,要求相关单位在工程测量中,必须重视GPS 技术作业模式,对其性能进行全面把握,进一步研究GPS 技术,对其应用方法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工程测量的精度与效率,才能为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 工程测绘;GPS定位测量技术;特点

一、GPS定位系统的特点

GPS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及定时功能,能将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及时间提供给各类用户。遵循算法模型,设计了多个作业模式,如静态、快速静态与RTK等。地壳变形观测、国家大地测量等高精度测量主要选用静态作业模式;一般工程测量主要选用快速静态测量模式;GPS接收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手薄与配套设备是RTK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的特点为操作简单、实时性强、精度高等,可以对采集数据与工程放样等需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

1、定位精度高

目前GPS测量基线的精度已经由过去的10 提高到1O~,而GPS静态相对定位的精度也提高到了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尤其是高程精度也达到了毫米级。GPS实时动态定位精度也有显着性的突破,可以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可以满足各种工程测量的要求。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监测,在采用特殊的观测措施、精密星历和适当的数据处理模型和软件后,平面精度可达亚毫米级,高程精度可稳定在lmm左右。

2、观测时间短

GPS 技术定位耗时较短 ,实时动态定位模式自用几秒时间就可完成流动站 1 分钟 ~5 分钟才能完成的观测 ,大大提高了測绘效率。并且 ,运用 GPS 技术的观测站间不需要通视 ,只要求观测站 15°以上空间开阔性 ,这就大大降低了观测环境与通视条件方面的限制 ,不仅缩减了测量时间及经费 ,而且使测量选点更具灵活性?

3、自动化水平高

目前我国 GPS 接收机已经趋向操作简单化、体积小型化,观测人员只要将天线整半、对中即可实现自动观测,再通过数据处理软什对数据进行即时处理并获得测点三维坐标,其他观测工作如捕获卫星、观测跟踪等都可由机器自动化完成。

4、全球全天候定位

GPS 卫星的数目较多,且分布均匀,保证了全球地面被连续覆盖,使得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在任何时间至少可以同时观测到 4 颗 GPS 卫星,能有效保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连续观测,并不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

二、GPS 作业模式

1、快速静态测量。选取该测量模式,要求在每个用户站上GPS接收机能够进行静止观测。在观测应用中,与接收到的基准站同步观测数据进行整周未知数、用户站三维坐标的实时解算。当解算结果变化较为稳定,精度符合设计规定,即可完成观测。

2、动态测量。在观测工作开始前,要求流动站接收机在某个起始点进行静止观测,以此为整周未知数快速解算提供便利。初始化工作中,在各个观测站上流动接收机可对基准站同步观测数据、三维坐标等进行测量。

3、动态观测。动态测量模式需要先在某个起始点进行几分钟静止观测,以此为初始化工作提供便利。根据预定采样时间运动接收机可间隔自动观测,并对基准站同步观测数据进行同时观测,实时对采样点空间位置进行确定。该测量模式,在观测应用中,必须对观测卫星进行不间断跟踪。如出现失锁情况,必须进行几分钟静止观测,为重新初始化提供便利。

三、工程测量中GPS 技术的应用

1、工程控制网建立

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与维护的前提,工程控制网的网型、精度必须与工程项目性质、规模相符,通常情况下,工程控制网具有较小的覆盖面积及较大的点位密度,一般都会选取边角网作为其常规方式。选取GPS定位方式进行工程控制网的建立,其内容包含:工程首级控制网、变形监测控制网、工程施工控制网等,其优点为点位选择限制小、作业时间短及成本低。为达到毫米级精度,可选用载波相位静态差分技术进行控制网的建立。

2、RTK的碎部测量与放样

RTK技术是实时处理2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基准站、移动站为RTK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为向用户发送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按照基准站的差分信息用户可求差解算用户的位置坐标。一般都会在地形图、地籍图测绘及平面位置施工放样等方面应用RTK技术。在碎部测量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不需要进行图根控制的建立,可对工作效率进行有效提升。作为测量的一个应用分支,放样要求利用相应方式通过仪器将认为设计好的点位标定于实地。放样施工中,RTK技术必须进行界标点的标定,才能确保测量的精度。

3、像控点测量

作为航空摄影测量外业的主要内容,像控点测量对工程测量至关重要。传统方式应进行大量导线的布设,以此对相应平高点进行测量。通过RTK技术进行测量,需在测区、测区周围高等级控制点进行基准站的架设,流动站可对各像控点平面坐标、高程进行直接测量,如像控点架设难度大,可通过间接方式进行测量。相比传统测绘方式,无需进行控制点逐级布设,相比静态GPS测量,GPS RTK技术可缩短测量工程的时间、提升测量效率。

4、GPS变形监测

桥梁、水库大坝、建筑工程地基沉降、位移等方面的监测都属于变形监测。水准测量方式为常规监测技术,主要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地基位移、整体倾斜监测可选取三角测量方式。选用GPS技术进行地基水平位移监测,有效提升其精度,一般控制在-2毫米到+2毫米之间,高程测量精度则控制于-10毫米到+10毫米的范围,由此可见,变形监测中GPS技术尤为重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GPS技术作为工程测量的主要技术,其测量结果是否准确对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對工程测量质量有了更高地要求。在具体工作中,相关企业必须对GPS技术工程测量工作的原理进行分析,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施工情况,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等情况,规范测量方式,不断提高测量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测量的准确度,才能提高其整体质量,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杰;屠艮;;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年12期

[2]王春华;焦志良;;基于工程背景的RTK技术在城市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0年05期

[3]张杏针,孙建.GPS在面积测量中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与技术,2010(21).

作者:赵阳 王月斌

第3篇:GPS单点定位的工程测量技术探讨

摘 要:目前,在我国对于GPS的使用在各个行业是比较普遍的。GPS之所以在我国大量的使用,是因为我们的GPS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据研究表明,GPS系统中单点定位技术也是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工程测量行业应该充分运用GPS体统解决问题。

关键词:GPS系统 工程测量 单点定位

在我国测量行业中,GPS单点定位测量技术对于测量工作起着很重要的决定性作用。GPS测量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有很多的特点,通过GPS单点定位进行测量使得测量的结果更加精确,而且在紧急的情况下,GPS测量可以方便的完成测量作业,这种快速精确的测量方法使得工作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根据地球卫星的特点,他们发出的信号不是特别强,就应该运用GPS测量方法进行工作,这样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准确可靠的完成图形的结构以及相关的测量作业,根据卫星所发出的可靠信息,有利于增强测量结果的完美度和精确度。

在众多的测绘技术中,GPS单点定位测量模式之所以可以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这种方式的测量可以充分减少测量的相关误差,为测量工作人员能够很快的得到测量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GPS单点定位测量方法可以充分的降低测量工具等相关方面所带来的误差,对于消除卫星钟差也有一定的帮助。现代科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速,同时测量方面的工作也是很稳定的,但是在我国GPS应用领域发展与发达国相比较而言,还是有待于提高的。一些测量公司会认为应用GPS单点定位测量方法,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这将大大增加了测量成本。然而,非常快的速度、高精度的测量结果是被很多国家所认可的。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应该充分应用GPS搜集卫星信息进行单点定位测量作业。

1 GPS在测量行业的应用

1.1 GPS单点定位软件数据的处理

其实至今,全球的GPS单点定位软件的开发是应该进一步提高的。就目前来看,美国、德国和瑞士开发了单点定位软件开发项目,得到广泛使用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发的定位软件在国际的测量行业曾经风靡一时,但是这种软件只是进行科学研究,随后就出现了BERNES软件和德国地学研究中心的单点定位软件,目前来看只有德国开发的GPS单点定位测量软件进行商业上的应用。这些的软件的基本作用过程是差不多相同的,首先是进行把卫星信息的格式进行相应的数据转换,将得到的数据做技术处理消除种差,然后建立误差模型和数据参数的设定等,最后通过对比相关技术指标得出测量结果。

1.2 GPS单点定位的使用提高了精确度

据以前相比,我国的科技发展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GPS系统的应用更是有所提高的。通过数学模拟方式对卫星轨道等测量方面的研究,卫星跟踪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得以完善,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提高了测量作业的精确度。

1.3 GPS单点定位方法的研究

GPS单点定位测量方法是一项可以利用卫星发出信号在看不见的情况下,经过软件处理进行快速灵活的测量定位方法。这样的方法的应用使得技术人员的操作更加的简单,因为拥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所以就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在测量工作开始时,在安排好的地点安装基准站点,同时把流动站接收机安祖昂在杆的中部进行的校正。然后,打开站点进行测量信号的发出工作,通过GPS系统的应用,把回执到计算机上的信息进行相关技术上的处理,与控制点上设置的标准进行比较,汇报准确后对于勘探好的地形进行进一步的测量作业,经过充分的观测与测量在计算机中最终形成考察地区的具体图样以及相关部分的测量数值。通过GPS单点定位测量方法使测量结果更加详细和准确,为了国家的科技发展,测量公司应该给予应用GPS单点定位进行测量工作。

2 测量GPS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讨论

GPS测量过程中它的工作效率极高,应用过程中比较方便,在测量过程中经常用于地形的测量,等各种测量中使用。相应的,在外地的施工过程中没有什么问题是不可能的。当发现问题时,我们也能及时处理好这些。

(1)空间的卫星位置。在一段时间中,卫星可能在太阳升起的最初位置,与地面的夹角很小,测量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测量效果。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比如说经常翻阅一些关于卫星分布的资料,在效率高的工作时间段工作。

(2)在发送数据中存在的问题。测量过程中侧廊的位置不一定是非常好的,可能会有一些房屋等建筑物挡住数据的传播,数据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当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把这些仪器放在最中间的高位置,这样有利于数据的传播。

(3)测量中其它问题。比如说测量中是否准确,是否比较平稳,在测量的过程中会不会受到其它电子设备的不利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在测量中必须考虑的。

3 在单点的位置选择中GPS要考虑的内容

影响单点的位置确定的精密度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它的所在及时差。比较精确的单点位置确定是采用各种相位的观测数据和各种组织提出的星历和时间差来进行单个点的准确位置选择,实现准确度高,在测量的工作中能够达到要求。需要注意的是。

(1)确定位置时用相位和各种观测数据。

(2)在精确方面他要求的标准需要满足。

(3)在时间差方面,要求必须为纳秒级别。

(4)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找到更准确的样本。

4 结论

GPS的测量工作是采用接到信号,及时的去处理,此时就找到了测量的工作点的具体位置。在全球范围可以应用,无论在哪一个角落;它也是在各个时间段都能使用的,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它的精确度很高,工作过程中能抵御住其他的仪器的阻碍,无论他有多么的厉害。在现阶段的观测水平领域,比较精确的单个点的确定位置应用十分广泛,精准确度极高。比较广泛的应用很多,比如说在建筑工作中,资源的开采中等很多方面。在发展过程中,这项技术不断提高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志忠,王雄,刘超.GPS单点定位精度优化方法研究[J].机械与电子,2010(8).

[2]张宝峰,耿丽红.GPS单点测速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0(3).

作者:卓晨成

第4篇:GPS手机定位功能分析

1、 联想ET860手机

2008年4月2日,联想智能导航新品ET860今日在经销商“北京爱玛联想手机专卖店”的最新报价为3180元,相比其上市价大跌了400元,其配件包括:双电、单充、耳机、数据线,另外还随机赠送2G存储卡

一张以及大礼包一个,其中包括座充,车充和车架,可以说相当实惠。

图为:联想ET860手机 手机中国行情报道(2008年4月2日)

手机型号

参考价格

硬件系统

操作系统 联想ET860 3180元 TI OMAP 850,主频 200MHz Windows Mobile 6

屏幕色彩:65K色彩屏 主屏尺寸:2.8英寸 屏幕材质:TFT 主屏参

屏幕

数:240×320像素 触摸屏:支持

摄像头 视频拍摄:有声视频拍摄 拍照功能描述:传感器类型:CMOS 摄像

头像素:200万像素

内存容量

存储卡

无线数据

GPS功能

其它参数 256MB ROM,64MB RAM 支持microSD卡扩展 GPRS、EDGE 双向GPS追踪功能 MSN、金山词霸、移动炒股、Google搜索

我们使用GPS测试软件“BeeLineGPS”来测试两款手机的GPS定位速度。在公司楼下空旷地带,使用两款手机进行卫星定位,结果联想ET860以绝对优势胜出。ET860历时4分57秒成功定位,并搜到10颗以上的可用卫星;而多普达P860用了近6分多钟才定位成功,差距非常明显。

GPS功能:

这款手机采用了德州仪器ARM926T OMAP850处理器,实际频率200MHz,内置SiRF III接收芯片,最多接收卫星的数量可达到12颗,定位误差可以确保在15米之内,其强大的搜索能力更能在60秒内迅速定位。

这款手机内置GPS的不足部分,首先机器处理速度略显迟钝,尤其启动GPS和查询目的地的时候,也许这和天行者6信息资料多有一定关系,但是计算路径时间需要30秒以上确实会让人容易上火。还有定位时间也是这款内置GPS不足的地方,虽然定位速度很快,但是寻星速度却稍显慢,希望以后有待改进。

比肩旗舰P860 多普达GPS强机P660

P660在导航功能的易用性,和软件功能的完善上有较大的提高。因为其中端定位,在处理器、和拍摄功能不是其强项,操作系统也没有采用最新的Windows Mobile 6.1,其他功能都很主流。对GPS应用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关注一下这款功能强大的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上市情况。

P660 详细参数如下:

·操作平台: 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6 Professional

·尺寸: 58.3mm(W)x108mm(L)x15.7mm(T)

·重量: 122g(含电池)

·CPU: TI OMAP 850;201MHz

·内存: 256MB ROM, 128MB RAM

·显示: 2.8” 防眩彩色TFT LCD,带LED背光, QVGA触摸屏

·摄像头: 200万像素CMOS,带微距

·音频输出: 内置扬声器,支持免提

·GPS特性: 内置GPS天线,符合NMEA 0183标准协议

·接口:蓝牙2.0 EDR;MiniUSB;GPS外接天线接口;6针扩展接口

·扩展: 支持MicroSD卡

·电池: 1100mAh

·网络: GSM/GPRS/增强GPRS, 900/1800/1900Mhz

·待机时间: 130小时

·通话时间: 5小时

GPS功能:

天行者功能配置都非常专业,这样一来带给普通用户的使用方面就显得有些困难,易用性要逊色一些。笔者经过测试,启动软件之后,经过不到两分钟左右时间便可以搜索到近10颗卫星,但是定位的时间比较长,大约需要近5分钟。

中端智能导航之王 诺基亚

6110N

图为:诺基亚6110N手机

超级猛 8G版诺基亚N9

58G版诺基亚N95在普通版基础上将屏幕提升至了顶级的2.8英寸,同时500万像素“卡尔蔡司”镜头的表现依旧强劲。另外,完善的多媒体以及强大的GPS导航功能同样值得称道,如今港行4590元的价格已经相当厚道,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

图为:诺基亚N95 8G版 手机中国行情报道(2008年4月2日)

手机型号

最新报价

操作系统 诺基亚N95 8G版 4590元(港行) Symbian OS v9.2操作系统S60平台第3版本

屏幕材质:屏幕色彩:1600万色TFT彩屏,2.8 英寸240x320分

屏幕

辨率

产品尺寸

视频播放 99*53*21mm TV-Out视频输出

高达 500 万像素 (2592 x 1944 像素) 照相/摄像机、卡尔蔡

摄像头

司光学系统

收音机

MP3功能

内存容量

红外接口 FM调频立体声收音机 数字音乐播放器 8GB 支持

支持第 2.0 版蓝牙无线技术

蓝牙接口

内置支持立体声蓝牙耳机(AD2P)的功能

GPS功能 GPS全球卫星定位

第5篇:长春GPS监控GPS定位GPSONE手机GPS

义乌市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挂牌公示和跟踪管理

实 施 细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挂牌督办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2011]158号)文件的要求,及时准确的掌握我市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强化重大危险源的跟踪管理工作,积极防范和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的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

1、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人身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等方面事故的危险源;

2、列入《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文件规定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的危险源;

3、施工现场存在的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定的重大危险源。

第三条 施工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监督手续时,应如实申报拟建工程的重大危险源(申报表见附件1),并提交拟建工程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四条 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和台帐。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除应包括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按规定提供专家论证审查意见、监控措施、应急救援预案和紧急救护措施等方面内容。当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确需修改时,应按原审批程序重新审批。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所列的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除应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外,还应对周边环境、设施开展第三方监测。

第五条 施工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公示施工中不同阶段的重大危险源,并在施工现场设置重大危险源警戒线和警示标记。开工前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详细内容见附件2,推荐尺寸为1.5米高X2.5米宽,材料以施工过程中不得破损为准,背部必须硬实),公示牌应注明重大危险源名称、施工部位、防护措施、责任人、联系电话和施工时间等内容。

第六条 施工单位应按专项施工方案严格进行技术交底,保存书面记录和签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的技术要求。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程应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凡涉及验收的项目,方案编制人员应参加验收,并及时形成验收记录台帐。

第七条 监理单位应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完善重大危险源的公示、监控、整改措施;对重大危险作业进行旁站监理;对旁站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开具监理通知单,问题严重的,应立即停止施工;对整改不力的,应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市安监站。

第八条 施工单位应在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程实施前7天内,将实施的准备情况(特别应注明与开工时申报所不同的情况)告知市安监站(告知单详见附件3)。

第九条 市安监站应建立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台帐,对列入监控范围的重大危险源实施跟踪监控。对检查中发现施工单位未按计划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应立即要求停工;对停工后仍不积极落实整改的工程,上报市建设局。

第十条 市安监站应将本地区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情况通过网站向社会公示,并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或通报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跟踪检查、整改和治理情况。

第十一条 市安监站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及时向承建工程的施工单位下达《建设工程生产安全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通知书》,并公开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 施工单位接到《建设工程生产安全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通知书》后,应立即组织进行整改。确认重大隐患消除后,向市安监站报送整改报告,并提请解除督办。

第十三条 市安监站收到施工单位提出的重大隐患解除督办申请后,应立即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后,解除督办;审查不合格的,继续实施挂牌督办。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不认真执行《建设工程生产安全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通知书》的,市安监站应及时上报市建设局,整改不力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依法从重追究企业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义乌市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二零一二年四月一日开始实施,已开工的工程项目后续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本实施细则,如实申报重大危险源;新开工项目应严格执行本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程序申报重大危险源。

第6篇:“手机定位gps绿色校园,和谐生活”

“绿色校园,和谐生活”

-------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

活动时间:6月3日---6月6日

活动地点:南京大学田家炳楼教工之家、鼓楼校区南园

活动主办方:南京大学环境保护协会

活动支持方: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市环保局、绿石环境行动网络

活动背景:

六·五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莫使旱地变荒漠”。为呼应这一主题,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和行动,同时普及生态安全知识,进行环境警示教育,提高广大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和参与维护生态安全的积极性,环保总局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六·五”期间,国家环保总局除例行发布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外,还将结合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专题发布中国的生态保护,举办“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开展绿色社区与绿色学校主题实践活动。

大学校园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将来的中坚群体。在大学校园进行绿色校园、绿色生活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群体建立环保观念,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在大学校园开展活动,将大学作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试点, 能够摸索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途径,为以后在全社会进行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基础。

活动目的:

1、宣传“绿色校园,和谐生活”的观念,使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共同关注生态安全,逐渐懂得环境友好社会这一概念,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保护环境,为环境出一份力。

2、增强高校、媒体、政府部门、环保团体与公众之间在环保问题上的互动,增强彼此的互信与合作能力

活动内容:

1. “绿色力量——我们共同的环保”环保志愿者座谈会 2. 绿色寝室宣传活动 3. 绿色实验室 4. “环境与生活”征文比赛 5. 环境保护现状通报

6. 邀请人文社科领域专家为我们作环境社会科学领域或者“人与自然和谐”主题讲座

活动分项计划:

1、“绿色力量——我们共同的环保”环保志愿者座谈会

见附件《“绿色力量——我们共同的环保”环保志愿者座谈会策划书》

2、绿色寝室宣传活动

活动形式:海报宣传;现场活动(以室内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为主

题,邀请专业人士开展现场咨询),现场问卷调查

负责部门:外联部、内联部、宣传部、学术部、秘书处

3、绿色实验室

活动意义:大学校园里的实验室,是一个不易为人察觉的污染源,

其排污量大,污染严重。例如:各种有毒有机物、铬酸洗液、转基因微生物等在排入环境后会造成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在实验室中开展“绿色实验室”活动,可以宣传节约药品、减少排污的概念,帮助大家在做实验过程中建立为环境着想的观念,使得实验室更为 “绿色”。

活动形式:海报宣传

负责部门:内联部、宣传部、学术部、秘书处

4、“环境与生活”征文比赛

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的征文比赛,南京大学环境保护协会负责活动的宣传和南京大学学生的参赛报名。

负责部门:外联部、内联部

5、环境保护现状通报

活动意义:通过海报向广大师生展示最近关于环境保护的大事,如

环境污染特大事故、重要环保活动等资讯,使同学了解当前环境保护形势。

活动形式:海报宣传

负责部门:学术部、秘书处

6、专家讲座

拟邀请专家:吴为山(南京大学教授、雕塑家、江苏省环保形象大

使)

(未定)

负责部门:学术部

活动日程:

5月25日

落实座谈会的场地;

5月28日前

绿色寝室海报内容编辑完毕,座谈会场务人员确认;

5月30日前

绿色寝室海报展板制作完毕;

6月1日

座谈会场务人员集中、确认分工、熟悉角色;座谈会的

宣传海报制作完毕并展出;在南京大学小百合bbs上开始开展网络宣传,推介“环境与生活”征文比赛和环保志愿者座谈会;

6月3日

座谈会举行,同时在场外开展“绿色寝室”与“绿色实

验室”宣传活动;

6月3日至10日

“绿色寝室”与“绿色实验室”宣传展板在南京大

学鼓楼本部南园门口内侧长期展出;

6月5日

“绿色寝室”宣传在校内的现场活动与问卷调查;

6月6日

环保主题讲座

6月25日

系列活动总结报告完成

活动预算:

座谈会场地费:

500元×2=1000元(南京市环保局承诺提供费用)

海报:

50元/张×20张=1000元

调查问卷费:

0.15元/张×600张=90元

总计:2090元

南大环协支出:1090元

活动分工:

外联部:有关机构与组织的沟通与协调,人员的接待

秘书处:海报内容编辑、调查问卷的编写,相关材料的印制

学术部:相关专业信息的搜集与编辑,全权负责讲座的组织与后

续宣传工作

宣传部:海报的版式设计,视频的录制

内联部:活动参与人员的联络、组织、协调,网络宣传的组织

财务部:预、决算的编制,资金流向的控制,

监察长:以协会章程为考核准则,对以上各部执行过程实施审查

与监督,听取会员反应,对各部工作提出批评与建议

南京大学环境保护协会

2006年5月24日

第7篇:gpsone手机GPS定位安防公司星控推介转发湖南省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

转发湖南省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湖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总体方案》的通知

各普通高校: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现将《中共湖南省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湖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总体方案>的通知》(湘学组[2010]01号)转发你们,并结合教育系统实际,提出以下贯彻意见,请一并执行。

1、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开展知识竞赛的重要意义。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活动有利于党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全省各高校要按照竞赛总体方案的要求,加强领导,结合本校实际,精心策划制定具体的知识竞赛参赛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务求赛出水平。

2、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切实调动广大教职工党员的参与主动性。全省各普通高校要主动关注纸质媒体知识竞赛、网络知识竞赛、手机学堂、电视知识竞赛等活动承办单位制定的详细方案,及时动员教职员工和学生广泛参与。各高校 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在校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宣传阵地,全方位、多层次报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的情况,动员广大教职工党员积极参与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中来。

3、电视知识竞赛复赛的组织推荐。按照湖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总体方案的有关安排,省委教育工委负责在教育系统内推荐5个以上党组织参加复赛。考虑到临近期末,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较多,经研究,决定不举行全省范围内的选拔赛,而是采用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复赛代表队。其余高校可以以社会报名的方式自行组队报名参赛。

各普通高校要将组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活动的有关情况及时报送我委宣传部。活动结束后,我委对组织工作得力、竞赛成效明显的高校职能部门将择优授予‚湖南省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优胜组织奖‛。联系人:钟大蔚,崔恒源;联系电话:0731-84720593,88834792(传真);邮箱:xcb@hnedu.cn。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湖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总体方案

为扎实推进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大力营造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浓厚氛围,根据省委领导的指示,定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全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联系湖南实际,按照科学理念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学习意识、提升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为迎接建党9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为加快富民强省提供思想力量。

二、总体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策划。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制定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省里成立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路建平;副组长:李湘舟、肖君华;成员:周发源、邹继红、张华立、郝安、刘春鸣、舒斌。省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个竞赛活动的总体策划、组织和宣传工作。

2、统一组织,分级实施。这次知识竞赛全省统一组织,分省直、市州两个层次和机关、高校、企业三大块组织实施。省委宣传部负责全省知识竞赛的整体组织,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分别负责省直机关、高校、企业的知识竞赛的组织;各市州委宣传部负责本地辖区范围内的知识竞赛的组织。

3、形式活泼、内容科学。在竞赛平台的设计上,采取传统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通信媒体等各种形式相结合,扩大知识竞赛的覆盖面;在竞赛内容的设置上,全面囊括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所要求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确保学习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在竞赛方式的选用上,采取笔试答题、网上答题、现场答题、互动答题等形式,增强知识竞赛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省社科联负责设计竞赛知识内容和试题范围;湖南日报负责组织开展纸质媒体征文和知识竞赛;红网负责组织开展网络知识竞赛;湖南广播电视总台负责组织电视知识竞赛;省通信管理局负责组织手机平台知识竞赛和竞赛资讯的短信传播。

4、党员参与、全民互动。对象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延伸到普通群众。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实施,促进党组织内全体党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习的话题能在全社会引起激荡和共鸣,真正发挥竞赛形式传播知识、弘扬文化、凝聚人心的功能,以此检验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和党员干部学习成效。

三、竞赛内容

(1)新思想——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

(2)新知识——主要包括现代化建设和富民强省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

(3)新经验——主要包括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经验;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认识与实践成果。

为把握和规范好竞赛内容,组织编写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100题》,作为各种形式竞赛试题的主要来源。

四、主要活动

(一)纸质媒体知识竞赛(由湖南日报承办,另行制定详细方案)

1、‚学习的力量‛——征文竞赛

(1)省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湖南日报联合组织‚学习的力量‛征文竞赛。

(2)征文内容主要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推介。征文篇幅在1000字左右。

(3)在湖南日报开办‚学习的力量‛专栏,分期刊登优秀文章。

2、‚学习的力量‛——‚三新知识‛竞赛 (1)在湖南日报发布‚三新知识‛竞赛公告。 (2)在湖南日报开辟‚‘三新知识’,每日一题‛专栏,每天刊发一题。同时,每期公布上期题目答案。

(3)专栏发布告一段落时,在湖南日报刊登‚学习的力量——‘三新知识’竞赛‛试卷和答题卡,组织知识竞赛。

(二)网络知识竞赛(由红网承办,另行制定详细方案) 充分利用湖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网络服务平台,依托红网的省直网群、各市州及县级分站共计40余家网站,组织网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省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发文要求全省各级基层党组织登录红网及其相关分站参与竞赛。

竞赛流程:

(1)广泛发动(2010年10月—2010年12月)。以红网论坛为依托,发动网友为组织此次竞赛献计献策,包括如何组织、竞赛内容等等,在竞赛正式启动之前先期营造氛围。该阶段结束时形成详细的赛制方案。

(2)分赛区选拔赛(2011年1月—2011年5月)。在红网各分站启动分赛区的比赛,比赛主要采用网上答题的形式进行。最后各分站产生2名优胜选手,参加由红网总站组织的预决赛。

(3)预决赛(2011年5月—2011年6月)。各分赛区选拔赛产生的优胜选手与红网总站答题直接产生的优胜选手进入预决赛,决出参加总决赛的选手。

(4)总决定(2011年7月1日前后)。于建党90周年前夕,在红网总站组织大规模的决赛。采用现场答题、网上直播的方式进行。邀请省委宣传部及省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领导同志参加,为优胜者颁奖。

(三)手机学堂(由湖南通信管理局承办,另行制定详细方案)

(1)活动时间:2010年11月1日-2011年6月30日。 (2)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由省委宣传部提供,以《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100题》为主题蓝本。

(3)活动形式:利用手机普及、经济、方便、快捷的优势,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开通‚手机学堂‛,使党员学习教育能更随时随地随身。‚手机学堂‛将主要采取党务快读、学习感言、掌上竞答三种学习方式。

A、党务快读:每天以短信的形式发布《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100题》相关内容,便于党员随时随地学习。

B、学习感言: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党员用手机短信的形式来撰写工作心得、学习体会,并上传至‚手机学堂‛,平台与人分享。同时,定期举办优秀学习感言评选活动。

C、掌上竞答:在每期下发的短信内容之后,附带一个有奖竞答题目。答对者可以参加抽奖,并且可以在平台积分,前12名将有机会参与电视知识竞赛。

(四)电视知识竞赛(由湖南电视总台主办,另行制定详细方案)

1、栏目总名称:《先锋问答》

2、栏目定位:游戏益智类互动问答节目

3、栏目形式:类似于央视《开心辞典》、湖南卫视《以一敌百》、湖南经视《超级英雄》。

4、赛程安排:电视知识竞赛分为三个阶段

(1)选拔赛(2011年3月—2011年4月):各市州、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自行组织本地区本系统的选拔赛,并至少推荐5个以上党组织(党委、党组或党支部等)参加全省范围的复赛。对各市州、各系统组织选拔赛的形式不做要求。

(2)复赛(2011年5月—2011年6月):复赛共预计8场,以闯关淘汰赛形式进行。每场安排10个以上代表队顺序参加闯关(每场比赛尽量平均安排各个市州和系统选派的代表队参赛),各代表队以本党组织的名义参赛,同时代表所在的市州和系统。闯关成功的代表队进入总决赛(根据复赛整体情况,共选出8—12支代表队参加决赛)。复赛由湖南都市频道录制,在湖南都市频道或湖南卫生播出。

(3)总决定(2011年7月1日):总决赛面向全面播出,决出冠亚季军代表队,同时评选出最佳个人奖项。总决赛由湖南都市频道录制,在湖南都市频道或湖南卫视播出。

5、节目板块

(1)环节一:党旗作证

参赛代表队站在党旗下,回答一系列关于党的知识的问题,答题得分在规定分数以上的代表队进入下一环节。(题目完全来源于‚三新知识100题‛)

(2)环节二:爱我湖南

这是一个限时期快速问答环节,参赛代表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回答一系列与湖南省情有关的题目。答题数量前3名进入下一个环节。

(3)环节三:人民发问

参赛代表队站在舞台中央,接受台下‚人民群众‛的提问。这些问题可能涉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也可能涉及参赛选手具体工作……所有问题均为主观题,特邀嘉宾对答题作出点评,观众根据选手答题表现启动选择按钮,支持率的高低即为得分。

6、选拔要求:

(1)组织推荐。各市州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在本地本系统内推荐5个以上党组织参赛,各代表队由3—5名队员组成。需提交推荐材料,包括党组织基本情况介绍、参赛选手情况介绍等。要注重选拔一定比例的基层党组织、民营企业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参加;注重推荐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党员个人和基层党组织参加;注重代表队参赛选手的性别、民族、年龄、职务的覆盖面。

(2)定向推荐。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单位推荐部分有社会影响力的党组织和社会知名党员人士所在的党组织参赛;推荐部分‚基层五好党组织‛参赛;推荐部分。全国(省)道德规范或其他先进典型人物所在的党组织参赛。

(3)社会报名。通过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都市频道、湖南日报及各市州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接受省内各级党组织(党委、党组、党支部)自行组队报名参赛。由湖南都市频道组织筛选,选取部分符合条件的代表队参赛。

五、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为知识竞赛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适时开设专版、专栏和专题,紧紧围绕宣传重点,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做好知识竞赛宣传工作。特别要注重发挥好都市类媒体的作用。

第8篇:GPS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GPS数据采集与处理实习报告 实验一:静态GPS观测 实验目的:

1. 熟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Sounth、Trimble、ashtech三种GPS接收机的使用。 2. 掌握GPS网的网形设计并独立设计出校园GPS控制网的布网方案。 3. 熟悉GPS静态测量的步骤。

4. 学会ashtech后处理软件的简单使用。 实习器材:

南方灵锐S86 GPS接收机4台,南方脚架4个。 静态相对定位原理:

GPS静态相对定位也称为差分GPS,采用载波相对定位观测量以及相位观测量的线性组合技术,削弱各类定位误差。作业时用两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同4颗以上GPS卫星,以确定基线端点在WGS-84坐标系下的相对位置。GPS相对定位是通过测量GPS卫星到达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时间,测定站星间的伪距。 方法和步骤

先将4台南方4台GPS接收机调为静态模式,设置卫星高度角为15°和采样间隔为15S。 1. GPS静态相对定位的布网方案

本次实习采用位于校园外三个已知点2803(工业街药店)、2804(良缘)、2801(解放广场)和校内的七个GPS点:G00

3、G00

6、G0

13、G0

12、G00

9、G00

8、G004 。布网如图:

实习时分四组同步观测相同的卫星,采用边连接的方式,第一时段:2803(第一组)—2804(第三组)—G008(第四组)—G012(第二组),第二时段:G008(第四组)—G012(第二组)—G013(第一组)—G009(第三组),第三时段:G013(第一组)—G009(第三组)—G003(第二组)—2800(第四组),第四时段:G003(第二组)—G009(第三组)—G004(第四组)—G006(第一组),第五时段:G006(第一组)—G009(第三组)—G008(第四组)--2804(第二组)。第五时段为补测时段,以消除外围的豁口。观测时由组长组织施测,由班长统一调配。 2.外业观测

1).在校园的GPS点上架设脚架,安置接收机,严格对中整平,记录GPS接收机型号,天线的型号,量取仪器高,记录在外业观测手簿上。等候班长通知开机。

2).开机,在观测手簿上记录开机时间。每一个时段观测45分钟左右。观测过程中不要碰接收机和脚架,观测者离接收机一定的距离,而且不使用干扰卫星信号的通讯设备,比如手机等。

3).关机,记录关机时间,再次量取天线高,和开机前量取的天线高比较,两次误差≤3mm,记录在手簿上,若两次量取的天线高≤3mm,求其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若两次天线高误差超限,查明原因,记录在手簿上。 3.数据处理 1).安装Ashtech solution软件。 2).将接收机与电脑通过电缆连接起来,将数据导入到电脑中。 3).打开Ashtech solution 2.5,选择“Creat a new proect”新建工程,设置工程名后,选择“Coordinate System”,先创建阜新地方独立坐标系,在System中选择local Grid,在local Grid中输入“fuxin80”,点击后面的点号,进入后在Name中再次输入fuxin80,base Grid选择NEW,再点击Base Grid后的点号,进入后在System中输入fuxin80,在zone中选择NEW,再点击zone后的点号,进入后在Name中输入fuxin80,Geodatic中选择NEW,进入,Name中输入fuxin80,Eillpsoid中选择NEW,进入,Name中输入fuxin80,Semi-Major Axis中输入6378140,在Inverse Flattening中输入298.257,之后点击OK,在Zone Definition Dialog对话框中设置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21°30′00.00″E放大比例中输入1,懂坐标假值输入500000m,一直选OK,完成阜新地方坐标系的新建。 4).完成工程新建后,选择“Add raw data from disk”,添加数据,每次添加时将同一时段的数据一起添加,将数据导入到软件中。 5).打开map view,在workbook中改变GPS点号、天线高和天线型号,再将Epochs值小的数据删除。 6).选择“Run”→“Processing”→“All”,map view窗口可以看见GPS点按照观测时段连成网。去除浮点解的记录。选择“Run”→“Adjustment”进行无约束平差,在查看Δx、Δy、Δz的精度情况,在输入控制点2802坐标,进行约束平差,再输入2804点坐标,进行约束平差。 7).点击Report选择Site Position生成报告。报告内容见下页。

注意事项

1.静态测量时要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2.网形布设时应注意外围不能有豁口,至少留一个通视方向。

3.静态观测过程中,即使发现长水准管不居中或者仪器不严格对中了,也不要重新调仪器,观测时不要重新开机,开机关机听从调配。

4.观测时,接收机周围不使用干扰卫星信号的通讯设备,以减弱误差,接收机周围应当视野开阔,削弱多路径误差。

5.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件上,应该备份一份确保观测数据不应人为疏忽丢失。

6.数据处理时,一定要改天线类型、天线高,去除浮点解的记录。 Site Positions kn

Horizontal Coordinate System: fuxin80 Date: 12/27/09 Height System: Ellips. Ht. Projectfile: kn.spr Desired Horizontal Accuracy: 0.020m + 1ppm Desired Vertical Accuracy: 0.040m + 2ppm Confidence Level: 95% Err. Linear Units of Measure: Met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te 95% Fix Position ID Site Descriptor Position Error Status Status 1 G721 East. 513031.888 0.011 Adjusted Nrth. 4653944.564 0.014 Elev. 175.275 0.017

2 G121 East.

3 2804

4 G612 East. Nrth.

5 G111 East.

6 G443 East.

7 G821 East.

8 G912 East.

9 2802 East.

10 G521 East.

Elev. 513054.126 0.008 Adjusted Nrth. 4654243.088 0.009 Elev. 175.671 0.013 East. 513873.869 0.000 Fixed Adjusted Nrth. 4654276.105 0.000 Fixed Elev. 143.102 0.000 Fixed 513154.737 0.009 Adjusted 4653940.897 0.010 Elev. 170.324 0.013 512925.605 0.010 Adjusted 4654147.388 0.011 Elev. 181.078 0.015 513447.343 0.002 Processed 4653821.907 0.004 Elev. 156.874 0.006 513106.686 0.009 Adjusted Nrth. 4654042.582 0.012 Elev. 172.415 0.015 513159.518 0.008 Adjusted Nrth. 4654102.116 0.009 Elev. 170.348 0.012 513417.200 0.000 Fixed Adjusted Nrth. 4654497.701 0.000 Fixed Elev. 161.111 0.000 Fixed 513339.860 0.002 Processed Nrth. 4653870.189 0.004 155.974 0.004 Nrth. Nrth.

11 I211 East. 513005.405 0.010 Adjusted Nrth. 4654045.704 0.010 Elev. 177.349 0.014

12 G604 East. 513155.500 0.002 Processed Nrth. 4653940.881 0.004 Elev. 156.246 0.006

13 G301 East. 513234.587 0.000 Processed Nrth. 4653753.181 0.000 Elev. 156.558 0.000

实验二:动态GPS观测 实验目的

1. 掌握RTK的测量原理和作业流程 2. 学会RTK手簿的使用 实验仪器

南方灵锐S86 GPS双频接收机。 RTK原理

在两台静态型测量仪器间加上一套无线电数据通讯系统(也称数据链),将相对独立的GPS信号接收系统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由流动站和基准站组成。基准站把接收到的所有卫星信息(包括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基准站的一些信息(如基准站的坐标、天线高等)都通过通讯系统传送到流动站。流动站本身在接收卫星数据的同时,也接收基准站传送的卫星数据,在流动站完成初始化后,并将基准站的载波观测信号与本身接收到的载波观测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基线),同时输入相应的坐标,转换参数和投影参数,即可实时求得实用的未知坐标。 方法和步骤

1.基准站和移动站设置 1).基准站的设置。

在已知点上架设脚架,固定基座,严格对中整平后安放基准站接收机,测量仪器高。开机,将接收机调整为基准站模式,设置差分格式为RTCM

3、电台频道为3。观察DX和TX指示灯,TX灯闪表示基准站向外发送数据,DX灯闪表示基准站接收卫星信号。 2).移动站的设置

1.将移动站主机连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上,调节GPS接收机至移动站模式。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RX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3.打开手簿,启动工程之星软件。

4. 设置文件保存路径,新建工程和文件。工程→新建工程(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七参数设置),工程→选择工程,工程→新建文件,工程→选择文件; 5.连接仪器,搜索到移动站对应的接收机号,通过蓝牙将移动站和手簿连接在一起。设置→连接仪器→扫描→(选择主机)连接;

6.电台设置:工具→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3→点击“切换”; 7.设置移动站参数:设置差分格式:RTCM3,设置天线高;

2.校正

基准站架在已知点时,启动“工程之星”,选择“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点击“下一步”,输入基准站架设点的已知坐标及天线高,并且选择天线高形式(斜高),输入完后即可点击“校正”。,检查无误后“确定”校正完毕。 3.目标点测量

当以上步骤设置完毕后,可以按键盘上的A键进行目标点测量,然后按Enter键保存。测量已有的点时,使碳素对中杆的水中气泡对中,将手簿上测得的坐标高程与原有的坐标高程比较。 注意事项

1.在RTK测量时,要按照测量规范,流动站和基准站尽量在5公里范围之内。 2.基准站应架设在视野开阔,视场15°以内没有障碍物的已知点上,若在丘陵山区,基准站尽量架设在高处,使得基准站发射的信号能被流动站接收到。若已知点难以满足作为基准站的需要,可以将基准站架设在位置点上,校正时选择“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找三个已知点进行校正。

3.确保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差分格式和电台频道是相同的。

4.在校园内进行RTK测量时,基准站和流动站间的距离很短,测量目标点的时候要注意随时查看是否是固定解,误差是否足够小,满足精度要求,只保留固定解的记录。

实习总结

通过一周的实习,对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有了深刻的理解,将之前停留在书本知识阶段延伸到了实际操作阶段,实习过程中,不仅对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还在操作中熟练了步骤,整平对中的速度相比以前快很多,掌握了GPS布网的原则和优化,校园内高大树木和建筑物很多,影响GPS精度,在选点尽量避免选择这些点。还学会了对南方GPS仪器的设置,掌握了Ashtech solution GPS后处理软件的简单使用。

实习过程虽然受环境因素限制,天气严寒,但每组组员都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到晚上6点,将五个时段全部观测完,大家协力将整个实习做的很完善,这与老师的指导也是分不开的。

第9篇:GPS定位测试规范(试行)

车载定位终端GPS性能测试试行方案

鉴于车载终端产品在检验检测和产品测试过程中关于GPS定位性能和漂移特性目前还无统一的测试方法,经研发中心讨论,确定以下测试方法:

一、 定位性能的测试

一)、静态测试:(样本3台)

1、在晴朗天气,选择位置相对开阔地,停车摆放好GPS天线位置(建议选择车后挡风玻璃下);

2、测量终端的冷启动定位时间:指标要求(1)平均定位时间要求小于120s+60s=180s;(2)最长定位时间不得超过:1.5*180s=270s;超过270s认定终端定位不合格;

二)、动态测试

1、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在地下车库停车超过8小时的终端;

2、从车辆驶出地下车库起开始计时,行驶路线选择较为开阔的路面;

3、终端的平均定位时间应小于180秒,最大不超过270秒;

4、超过270秒以上定位的终端判定为定位不合格;

二、 漂移性能的测试(测试样本3台):

经过总结,终端发生速度飘移多发生在由不定位到定位的这段区间,由此确定以下速度飘移测试方案:

一) 开阔地带测试:

车辆在开阔路面上行驶,拔掉定位天线,待终端不定位后接上定位天线,观察终端GPS定位速度是否有漂移,反复插拔3次/台以上,做好数据记录。

二) 隧道测试

车辆以正常速度行驶,通过隧道(以星光快速隧道为测试点),查看终端定位是否有漂移现象存在,反复进出隧道6次;

经上述测试无漂移现象,可默认为无漂移。

研发中心

2011年12月5日

上一篇:外来词是什么意思下一篇:毕业生网上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