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元素在编织的运用

2022-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造型元素

我国少数民族艺术种类极为丰富。器型独特。一般来说, 少数民族的器型主要分为具象形、抽象形、几何形等三大类。

民族元素在编织设计中造型元素的运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只有把民族造型最精美的部分和形态运用到编织作品的创作中, 才可以的使得编织作品更为的传神。例如壮族铜鼓就有丰富多彩蛙的各类造型, 极为传神。为此在一些编织玩具设计上完全可以在保持壮族铜鼓多彩蛙形的造型上, 进行相应的可辨造型便可。侗族银饰造型也不下百种, 而且这些银饰造型精巧玲珑, 点、线、面的装饰元素的穿插与组合非常细致, 为此侗族银饰金属手工创作手法也非常适合于编织工艺造型。还有一些木雕、石刻等造型元素和符号都形神兼备、古朴简练。设计者只需经过适当的取舍、加工、美化, 这些极具美学价值的造型元素便可被运用在现代编织设计, 据此来增添编织产品的民族性[1]。

二、图案元素

与器具造型元素相比, 民族纹饰在编织作品的运用上更为广泛, 尤其是刺绣、织锦等装饰图案更是被经常运用到编织设计之中。民族纹饰常用的图案有龙、凤、鱼梧桐、桂花、花鸟鱼虫等, 与此同时在一些民族纹饰中也多有云雷纹、回形纹、菱形纹、圆圈纹等抽象图案的运用, 这些文史不仅构图严谨, 而且在图案与纹饰的搭配上主次分明, 极具对比性。为此在民族编织的创新上不妨多将这些民族纹饰融入到编织作品的设计之中。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保持原有纹饰图案的大致, 可以通过点线面几何化手法的运用, 使得原有的纹饰作品更为流畅。规整, 然后在进行重新的排序与整合。二是将民族纹饰中的吉祥图案进行提取, 然后通过分解和重组的方法设计出更为简洁的单体素材, 然后再将这些单体素材进行横向或纵向排列, 最后构成二方或四方连续编织纹样。三是对民族纹饰中具有代表性的图案进行二次加工, 根据编织设计作品的内容可以采用夸张、概论等综合手法, 据此设计成或平面或立体的编织纹样。四是把几个形态各异的纹饰元素进行相应的组合, 通过所谓拼接的手法, 构成布局合理, 主次分明的新的编织纹样。上述这些将民族纹样元素运用到编织设计的手段与方法,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这主要看编织作品想要表达的神韵与内涵, 但是不管怎么说将民族纹饰运用到编织作品不仅可以提升编织作品民族性的韵味, 而且也可以使得原有的编织作品俗中生雅, 最大化地展现编织作品的魅力[2]。

三、色彩元素

色彩文化是一个民族极为重要文化组成项目, 对于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地域色彩文化的内涵也有着极大的差异。客观地讲, 色彩文化会随着主流文化的发展而有所变迁, 为此不同民族最终会形成不同的色彩文化与色彩理念, 中国色彩文化主要体现在独具特色的五行上。五行具有的深邃含义, 并将其五行思想和色彩有机的结合起来, 赋予了这五行色彩特殊的含义,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五行观。在这种传统五行观的影响下, “五色”形成了我国人民对色彩最基本的理解, 也是色彩文化的源泉, 在此后漫长的时间里, 无论在政治经济上, 还是民族文化上, 甚至在衣食住行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这种传统五色观的影响。从中国编织设计的历史上看, 其早期并不使用绘彩, 主要是是以材料本色为主。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交融, 单一的原材本色的编织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多元化市场的需求。为此从上个世纪90年代, 为了适应国外市场需求, 中国的编织开始进入彩色编织品阶段。为了而更好展现中国编织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点, 一些设计师们开始在色彩文化上下功夫。作为华夏文明古国, 我国民族色彩文化特色极为鲜明, 可谓是质朴与绚丽共存, 不同民族对于色彩的偏爱也有所差异。例如瑶族就非常喜爱红、橙、黄这些色泽亮丽的暖色。而侗族、苗族就偏爱黑、蓝、白等冷色;基于传统信仰, 白族人民崇尚白色, 认为白色干净、素雅;壮族人对红、黄、蓝、绿等色彩等对强烈的颜色较为偏爱。为此壮锦在设计上一般以红色为主调, 绿色做烘托, 再配以黄、蓝等色, 既典雅富贵, 又具有浓艳粗犷的风格;瑶锦多以大红、桃红、橙黄等暖色为主调, 间以蓝、白、紫等色, 色彩古艳厚重, 斑斓富丽;苗锦则喜黑色做骨架, 配以桃红、粉绿青紫、湖蓝等色, 相间交错, 有满地生辉之感[3]。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知每个民族对于色彩的运用都极为讲究, 颇有心得。这些民族在色彩的运用上有着特定颜色搭配的顺序和规律, 为此我们在编创设计上完全可以将这些民族色彩元素的运用方法融入到编织设计之中, 如此“新鲜出炉”的编织品才可以展现出亦雅亦俗、亦奇亦平、亦庄亦谐的色彩特点, 编织从而使得编织产品更民族风[4]。

四、结论

以上是本人关于民族元素在编织运用的论文论述, 通过上文的分析, 我们可以感知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为编织提供了大量的造型符号和设计要素, 生动别致的形制, 丰丽明艳的色彩, 纯实兼具巧思的纹饰, 精妙绝伦的工艺, 无不隐藏着深层的社会文化意蕴, 显示着高度的文化性和变异性。民族元素所具有的本土、多彩的文化特征已经质朴、原始。多趣的艺术风格运用到编织中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对于艺术编织的多元化需求, 而且这种带有民族韵味的编织品可以更好提升编织设计的品位。为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民族元素在编织中运用的研究, 以便不断开阔设计思路。提升编织工艺, 据此最大化展现中国编织艺术的魅力, 借以促进中国编织的持续、健康的发展[5-6]。

摘要:随着中国编织艺术的发展, 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喜欢并从事编织艺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中国编织在创新与发展上也日益多元化, 但是不可否认又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民族元素在编织设计中的重要性, 为此将民族艺术元素在编织的运用业已成为一种潮流。本文基于此从造型元素。纹饰元素、色彩元素三个方面对民族艺术元素在编织的运用进行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民族元素,编织,运用

参考文献

[1] 袁新林.数码编织艺术在软装饰中的应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12-11 (007) .

[2] 汤伟芳, 王娟.新时期高校传承手工艺术的现代之路——以传承编织技艺实践为例[J].轻工科技, 2017, (12) :

[3] 甘薇薇.编织艺术在现代服饰配件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大众文艺, 2017 (22) :54.

[4] 池广敏.编织光和影的艺术之翼[J].中华少年, 2017 (31) :201-202.

[5] 张蔷.编织艺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 2017.

[6] 王茹.编织工艺在装置艺术作品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7 (10) :29.

上一篇: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下一篇: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