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讲建设美丽中国

2023-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二十二讲建设美丽中国

第二十二讲 建设美丽中国

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位置,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这一目标载入国家根本法,进一步凸显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保障。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能盲目地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

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对此,他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据我国史料记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实践证明,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这个道理要铭记于心、落实于行。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世纪80年代初,保护环境已成为基本国策。进入21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总书记反复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二、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有人说,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发展要宁慢勿快,否则得不偿失;也有人说,为了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发展,付出一些生态环境代价也是难免的、必须的。这两种观点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了。

总书记很早就用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比喻,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又相对贫困,更要通过改革创新,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人类要过上更好的生活,需要发展经济。过去认为生产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活动才是经济活动,才是发展。但是人类除了对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有需求外,还需要生态产品,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舒适的环境。过去之所以没有将这些生态产品定义为产品,没有将提供生态产品的活动定义为发展,是因为在工业文明之前以及工业文明的早期,生态产品是无限供给的,是不需要付费就可以自然而然得到的。现在,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越来越成为稀缺的产品。比如,生产农产品需要耕地,提供生态产品也需要“耕地”。生态产品的“耕地”就是森林、草原、湿地、湖泊、海洋等生态空间,只有保护好这些生态空间,才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应有的内涵,为人民提供更多蓝天净水。

自然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理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方式,探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具体路径。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总书记反复强调,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改善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大踏步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三、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源头抓起,采取扎扎实实的举措,形成内生动力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谋求更佳质量效益,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重点是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要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

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面向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用绿色技术改造形成绿色经济。要推进空间结构绿色转型,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优化空间结构,形成主要集聚经济和人口的城市化地区、主要提供农产品的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提供生态产品的生态功能区,对不同主体功能区要分别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策略。要促进能源绿色转型,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要推动消费方式绿色转型,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使绿色消费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做起,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

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归根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对待自然、用什么样的方式保护修复自然的问题。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等,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需要把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保护修复的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应更多地顺应自然,少一些建设,多一些保护;少一些工程干预,多借用一些自然力。历史经验证明,过度的大规模工程措施对遏制生态退化的作用往往难达预期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而一些依靠自然本身的修复能力,辅以少量人工措施的做法,往往能取得更好效果。通

过划定生态圈保护区域,通过减少人类活动促进自然修复,使被割裂的生态系统逐渐连接起来,使原有的自然生态廊道恢复起来。对自然恢复也要有历史耐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需要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立全国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依据。针对我国缺林少绿的国情,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集中连片建设森林,继续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为国土增添绿装,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国土的生态功能。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础上,针对耕地退化问题,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使超载的耕地休养生息。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

五、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总书记反复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总书记主持审定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以八项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等问题。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制度,着力解决因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的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

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构建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着力解决资源使用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着力解决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偏低、生产开发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保护生态得不到合理回报等问题。构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

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着力解决污染防治能力弱、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一致、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构建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发育滞后、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构建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解决发展绩效评价不全面、责任落实不到位、损害责任追究缺失等问题。

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一些重大生态环境事件背后,都有领导干部不负责任不作为的问题,都有一些地方环保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的问题,都有环保有关部门执法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强制力不够的问题。这就需要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认真贯彻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针对决策、执行、监管中的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己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最关键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和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各尽其责、形成合力、追责到底,决不能让制度规定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

第2篇:第二十二讲: 汽车制动系统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制动系工作原理;了解制动器的结构和分类 授课时数 2 教学重点

了解制动系工作原理;了解制动器的结构和分类 教学内容及过程 1 概述

车轮制动时的受力分析

一、如何改变汽车的行驶速度 加速:加大发动机输出功率

减速:中断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利用路面摩擦衰减速度

利用制动系对车轮施加阻力,降低车速。

二、车辆的行驶受力情况分析 1.受力分析图

发动机的牵引力(矩) 路面的驱动反力(同向附着力)、 制动系统的制动力(矩) 路面的制动阻力(反向附着力) 路面的滚动摩擦阻力 2.受力分析

匀速行驶:发动机的牵引力(矩)通过驱动车轮给路面一个向后的力量,路面即给车轮一个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称之为驱动反力。驱动车轮在受驱动反力作用向前滚动的同时,所有车轮也受到路面的摩擦阻力(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反),驱动反力和摩擦阻力相平衡,车辆匀速行驶。 加速行驶:驱动反力大于摩擦阻力,车辆合力方向向前,车辆加速行驶。

注意:路面的驱动反力与发动机的牵引力(矩)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此要使驱动反力增大,发动机的牵引力(矩)必须增大。——解释了为什么加速时要踩下加速踏板。

但路面所能提供的最大驱动反力是受驱动轮压力和接触面摩擦系数(即路面状况)共同决定的,故当发动机牵引力(矩)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超过了当时路面的最大驱动反力,驱动轮将发生空转。——解释了赛车在急加速起步状态下驱动轮容易发生空转,或者是车辆驱动轮陷入泥泞后,驱动轮发生空转,车辆无法行进的现象。

减速行驶:驱动反力小于摩擦阻力,车辆合力方向向后,车辆减速行驶。

第一种情况:中断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利用路面滚动摩擦阻力降低车速——高速溜车。 第二种情况:利用制动系对车轮施加制动力(矩),限制车轮相对于路面转动。车轮给路面一个向前的力量,同时车轮获得路面的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制动阻力,加上车轮的滚动阻力,促使车辆减速。由于制动阻力较大,减速效果很明显,俗称“刹车力”。

注意:路面的制动阻力与制动系施加的制动力(矩)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此要获得大的制动阻力,制动力(矩)就要大——解释了为什么急刹车时要用力踩下制动踏板。

但路面所能提供的最大制动阻力是受车轮压力和接触面摩擦系数(即路面状况)共同决定的,故当制动力(矩)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超过了当时路面所能提供的最大制动阻力,出现车轮抱死,车胎在路面拖滑的现象。这样不仅不能迅速降低车速,还将引发一系列危害行驶安全的情况,例如失去转向能力、甩尾、侧滑现象。故目前较先进的车辆采用了电子控制制动防抱死系统,俗称“ABS”。 制动器概述

一、功用:根据需要使汽车减速、在最短时间内停车或驻车,以保证下坡速度的稳定性和行车的安全。

二、制动装置的组成和类型 1. 组成

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器

2、分类:

1 1)按作用不同分:

行车制动系统:用以使行驶中的汽车降低速度甚至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行车制动系统; 驻车制动系统、用以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的制动系统则称为驻车制动系统;

第二制动系统: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保证汽车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应急制动系统;

辅助制动系统:在行车过程中,辅助行车制动系统降低车速或保持车速稳定,但不能将车辆紧急制停的制动系统称为辅助制动系统。

上述各制动系统中,行车制动系统和驻车制动系统是每一辆汽车都必须具备的。 2)按制动的动力源分:

人力式:依靠人力作用于制动踏板或手柄作为制动力。分为液压和机械。

动力式:利用发动机动力作为制动力,并受驾驶员控制,分为气压式、真空液压式、空气液压式。

三、工作原理(画图简单讲解)

四、对制动器的要求

1.具备良好的制动性能:制动距离短;制动减速度大; 2.制动平顺性:制动力能平稳的增加无突变,能迅速解除。

3.制动的稳定性:各轮制动力分配合理,不抱死、不跑偏,不甩尾。 4.制动的抗衰退性:在高温、湿润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制动性能。 5.操纵轻便,反应灵敏:操纵力不应过大,制动行程不应过长。

完善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力调节分配装置、故障报警装置、压力保护装置和防抱死装置等。 2 制动器 车轮制动器

根据制动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分类:鼓式制动器和钳盘式制动器

一、鼓式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基本特点:摩擦副和接触部件:制动鼓,内张双蹄, 制动蹄固定和内张装置:支撑销和制动轮缸、蹄复位装置:拉伸弹簧 根据制动时两制动蹄对制动鼓作用的径向力是否平衡,可分三种: 1.简单非平衡式制动器

领从蹄式制动器:在制动鼓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时,都有一个领蹄和一个从蹄的制动器称为领从蹄式制动器。

制动蹄的支承形式 制动助势和制动减势 2.平衡式制动器

双领蹄式制动器:在制动鼓前进旋转时,两蹄均为领蹄的制动器称为双领蹄式制动器。

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无论是前进制动还是倒车制动,两制动蹄都是领蹄的制动器称为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

双从蹄式制动器:前进制动时两制动蹄均为从蹄的制动器称为双从蹄式制动器, 小结:制动器的分类和结构 第二十三讲: 汽车制动系统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钳盘式制动器和凸轮式制动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授课时数 2 教学重点

了解钳盘式制动器和凸轮式制动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及过程 制动器

自动增力式制动器。也是属于平衡式

2 1)单向自增力式制动器 2)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

制动的促动装置:液压制动轮缸或者促动凸轮,或楔形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小结

就制动效能而言,在基本结构参数和轮缸工作压力相同的条件下,自增力式制动器由于对摩擦助势作用利用得最为充分而居首位,以下依次为双领蹄式、领从蹄式、双从蹄式。但蹄鼓之间的摩擦系数本身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随制动鼓和摩擦片的材料、温度和表面状况(如是否沾水、沾油,是否有烧结现象等)的不同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自增力式制动器的效能对摩擦系数的依赖性最大,因而其效能的热稳定性最差。

在制动过程中,自增力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增长在某些情况下显得过于急速。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多用于轿车后轮,原因之一是便于兼充驻车制动器。单向自增力式制动器只用于中、轻型汽车的前轮,因倒车制动时对前轮制动器效能的要求不高。双从蹄式制动器的制动效能虽然最低,但却具有最良好的效能稳定性,因而还是有少数华贵轿车为保证制动可靠性而采用(例如英国女王牌轿车)。领从蹄制动器发展较早,其效能及效能稳定性均居于中游,且有结构较简单等优点,故目前仍相当广泛地用于各种汽车。

2、凸轮式车轮制动器(领从蹄式) 1) 构造

在简单讲解各零件的结构特点

2) 画图讲解凸轮张开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3) 制动器间隙的调整装置

局部调整:调制动调整臂改变凸轮轴的初始角位置 全部调整:

(1)上端间隙:调整臂体下腔的蜗轮蜗杆机构来改变制动凸轮的原始位置 (2)下端间隙:调整偏心支撑销

二、钳盘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是以端面工作的金属圆盘,被称为制动盘。

其固定元件则有着多种结构型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面积不大的摩擦块与其金属背板组成的制动块,每个制动器中有2~4个。这些制动块及其促动装置都装在横跨制动盘两侧的夹钳形支架中,总称为制动钳。这种由制动盘和制动钳组成的制动器称为钳盘式制动器。另一类固定元件的金属背板和摩擦片也呈圆盘形,制动盘的全部工作面可同时与摩擦片接触,这种制动器称为全盘式制动器。

钳盘式制动器过去只用作中央制动器,但目前则愈来愈多地被各级轿车和货车用作车轮制动器。全盘式制动器只有少数汽车(主要是重型汽车)采用为车轮制动器。钳盘式制动器又可分为定钳盘式和浮钳盘式两类。 1.固定式制动钳 画图讲解

2.浮动式制动钳 画图讲解

3、制动块磨损报警装置 4.盘式制动器的特点

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相比,有以下优点:

1)一般无摩擦助势作用,因而制动器效能受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即效能较稳定; 浸水后效能降低较少,而且只须经一两次制动即可恢复正常; 2)在输出制动力矩相同的情况下,尺寸和质量一般较小;

3 3)制动盘沿厚度方向的热膨胀量极小,不会象制动鼓的热膨胀那样使制动器间隙明显增加而导致制动踏板行程过大;

4)较容易实现间隙自动调整,其他保养修理作业也较简便。

5)对于钳盘式制动器而言,因为制动盘外露,还有散热良好的优点。 盘式制动器不足之处是:

1)一般无摩擦助势作用,效能较低,故用于液压制动系统时所需制动促动管路压力较高,一般要用伺服装置。

2)防污性能差,制动块摩擦面积小,磨损较快

目前,盘式制动器已广泛应用于轿车,但除了在一些高性能轿车上用于全部车轮以外,大都只用作前轮制动器,而与后轮的鼓式制动器配合,以期汽车有较高的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在货车上,盘式制动器也有采用,但离普及还有相当距离。 小结: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和特点 第二十四讲: 汽车制动器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驻车制动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授课时数 2 教学重点 了解驻车制动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三、驻车制动器

功用:停驶后防止滑溜

坡道起步

行车制动失效后进行紧急制动 类型:

1)中央制动器:制动器安装在传动轴上,通过传动部件抑制车轮转动,称为中央制动器; 2)车轮式制动器(复合式制动器):行车制动装置的车轮制动器共用一套制动器,结构简单紧凑,已在轿车上得到普遍应用。

一、蹄鼓式中央制动器

1、自动增力式中央制动器 1)构造

拆装时讲解其结构特点 2) 工作原理

画图讲解自动增力式中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凸轮张开式中央制动器

1)画图讲解凸轮张开式中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制动器间隙的调整:不制动,调拉杆上的调整螺母,拧进变小,反之增大。

二、车轮式制动器驻车制动器

1、凸轮促动式驻车制动装置

画图讲解凸轮促动式驻车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钢球式促动式驻车制动装置

画图讲解钢球式促动式驻车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小结:

1、复习

2、蹄鼓式中央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3、车轮式制动器驻车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第二十五讲:制动供能、控制和传动机构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液压制动传动装置组成:了解液压制动传动装置各组成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4 授课时数 2 教学重点

液压制动传动装置各组成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及过程

3 制动供能、控制和传动机构

一、人力制动系

1、人力机械式制动系

2、人力液压式制动系

1)液压制动传动装置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画图讲解其动力传递路线

特点:利用彼此独立的双腔制动主缸,分别控制两桥的制动器,其中一套管路失效时,另一套依然起作用。

液压双管路的布置形式

(1)两桥制动器彼此独立方案——适用于前后桥载荷分布均匀,制动时轴菏转移量小,且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车辆。

(2)一个制动器两个轮缸彼此独立方案——适用于具有车轮制动器上有两个轮缸的车辆。 (3)前后轮制动器对角彼此独立方案——广泛适用于单轮缸车辆。 2)主要部件的结构 (1)制动主缸

作用:将踏板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 工作情况: 分6种情况

不制动时

制动时

维持制动时

缓慢放松制动时

迅速放松制动时

放松制动踏板后

复合式单向阀的结构形式——具有回油和出油的双向功能 典型的双腔制动主缸结构和工作情况——串联式 构造:画图讲解 工作情况: 正常状态制动时

若前桥管路损坏漏油时 若后桥管路损坏漏油时

其它典型双腔制动主缸的结构特点介绍 1)具有矩形可动密封圈的双腔主缸 2)在前活塞上装置阀门的结构 (2)制动轮缸

结构特点:单活塞式和双活塞式

3、制动液

(1)制动液使用要求 (2)制动液的标准 (3)制动液的选用 小结:

1、复习

2、液压制动传动装置的基本原理

3、典型的双腔制动主缸液压制动传动装置的基本原理 第二十六讲:制动供能、控制和传动机构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组成:了解气压制动传动装置各组成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授课时数 2 教学重点

气压制动传动装置各组成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及过程

3 制动供能、控制和传动机构

三、动力制动系(气压动力制动传动装置)

以发动机的动力驱动空气压缩机作为制动器制动的唯一能源,而驾驶员的体力仅作为控制能源的制动系统称之为气压制动系统。一般装载质量在8000kg以上的载货汽车和大客车都使用这种制动装置。 工作原理:利用压缩气体作力源的动力制动装置,驾驶员只须控制制动踏板的行程,可控制制动气压的大小来获得所需要的制动力。

1、气压制动系统 1)气压制动回路

(1)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基本组成

气源部分和控制部分 画图讲解

(2)典型双管路气压制动装置的组成和管路布置

特点:利用一个双腔(或三腔)制动控制阀,二到三个储气筒,组成两套或三套彼此独立的管路,分别控制两桥或三桥的制动器。 CA1920型气压制动传动装置 画图讲解

2)气压制动传动装置中主要总成的结构和工作情况 (1)空压机

多为空冷往复活塞式,由发动机通过皮带或齿轮来驱动 结构和工作原理画图讲解 补充内容:

1、防冻泵

作用:避免水蒸气结冰

画图讲解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双管路保险阀

作用:保证多管路充气系统中某一管路损坏时,其他管路仍能继续充气,使汽车能长时间的低速安全行驶

画图讲解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小结:

1、 复习

2、 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 气压制动传动装置中主要总成的结构和工作情况 第二十七讲:制动供能、控制和传动机构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调压器、制动控制阀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授课时数 2 教学重点

调压器、制动控制阀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6 教学内容及过程

3制动供能、控制和传动机构 调压器

作用:调节供气管路中压缩气体的压力,使之保持在规定的压力范围内

1) 与储气筒并联的调压器 画图讲解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 与储气筒串联的组合式调压器 画图讲解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制动控制阀

作用:控制储气筒进入制动气室和挂车制动控制阀的压缩空气量 单管路单腔式制动控制阀 画图讲解其结构特点 工作原理: A、制动时 B、维持制动时 C、继续踩踏板时 D、稍松踏板时 E、踏板踩到底时 F、放松制动时

制动控制阀的调整内容和部位 A、制动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

过大时,有效行程减小,制动迟缓;反之,制动解除时间过长。调整螺钉2来调整。 B、最大工作气压的调整

过小时,制动效果差;反之使车轮过早抱死。调整螺钉3来调整。 C、最低工作气压的调整

不能过大,引起初压力过高,制动粗暴。调平衡弹簧的预紧力 双管路双腔串联式制动控制阀 画图讲解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制动控制阀的调整内容和部位:上活塞芯管与上阀门间的排气间隙,调整螺钉17来调整。 并联膜片式制动控制阀

画图讲解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制动控制阀的调整内容和部位:上活塞芯管与上阀门间的排气间隙,调整螺钉17来调整。 小结:

1、 复习

2、 调压器工作原理

3、 制动控制阀结构和工作情况

第二十八讲:制动供能、控制和传动机构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制动气室、气顶液制动系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授课时数 2 教学重点 制动气室、气顶液制动系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及过程 制动气室

作用:将压缩空气的压力转变为转动制动凸轮的机械力 类型:机械式和膜片式

7 1) 膜片式

画图讲解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特点:推杆的有效行程较小,当大于40毫米时需及时调小踢鼓间隙 2)机械式

画图讲解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点:活塞行程大,推力不变,寿命较长。但当外壳碰撞变形时,活塞易卡住。

1、 行车制动继动阀(加速阀或快放阀) 作用:缩短制动时充气和放气的时间 画图讲解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 驻车制动继动阀

画图讲解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3、 双通单向阀

画图讲解其特点和工作原理 小结:制动气室工作原理

第二十九讲:制动供能、控制和传动机构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授课时数 2 教学重点

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及过程

4 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

一、最佳制动状况

1、 同步滑移条件

前后轮制动力之比等于前后轮对路面的垂直载荷之比

2、 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力分配 画图讲解

二、限压阀和比例阀

1、限压阀

特点:串联在制动主缸和后轮制动器的管路之间。 作用:防止后轮抱死。

8 结构

2、比例阀

画图讲解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三、感载阀

液压式感载比例阀

特点:作用于活塞的轴向力是可变的,汽车可利用轴载的变化使车身与车桥的距离变化来改变弹簧的预紧力。

画图讲解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四、惯性阀

1、惯性限压阀

画图讲解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惯性比例阀

画图讲解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3、组合阀

节流、报警、比例分配三功能复合阀 1.节流阀=滞后阀

作用、构造、工作情况 2.报警阀=压差阀 构造、工作情况 3.比例阀

构造、工作情况

小结:各种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十讲:司服制动系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司服制动系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授课时数 2 教学重点 司服制动系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及过程

二、司服制动系

作用:兼用人体和发动机作为制动能源,在正常情况下,制动能量大部分由动力司服制动系统提供,可以减轻驾驶员施加在制动踏板上的力,增加车轮制动力,使操纵轻便、制动可靠,在司服制动系统失效时,司服制动系变成人力制动系。 类型:增压式和助力式

1、真空增压液压制动传动装置 1)组成:

辅助缸:把低压油变成高压油

真空加力器室:把进气管(真空筒)产生的真空度与大气压力的压力差变成机械推力 控制阀:控制加力器室起作用的随动控制机构 2)构造

画图讲解其结构特点 3) 工作原理

画图讲解其工作原理 真空助力器的工作特性

指真空助力器的推力随踏板力成正比的变化 检验真空助力器的办法:发动机熄火时,将踏板 9 踩到低,启动发动机,踏板有下降感,助力器良好,如连续踩踏板几次,踏板有上升感,说明主缸良好。

2、真空助力器液压制动传动装置

就下图简单讲解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小结:司服制动系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3篇:第二十二讲 文言文阅读古文阅读

第二十二讲 文言文阅读古文阅读一、提示

古文阅读考查的要点如下:

1、选文的出处、作者。

2、解释实词、常见虚词的意义。

3、文句的停顿。

4、句意的理解。

5、层次的划分。

6、文章(或文段)主要内容的理解。

7、写作方法的分析。

8、作者思想感情的倾向。

二、试题精讲

(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列各句中,加线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死亡。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秋天。

C、恢弘志士之气恢:恢复。

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臧否:表扬(善的)、批评(恶的)。

2、作者在文中认为:该“刑”的是________的人,该“赏”的是_________的人。(填文中词语)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对选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是一项是:( )

A、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引用比喻失去了本义,以致堵塞了臣民们竭诚进谏的道路。

B、不适宜妄图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来堵塞臣民们竭诚进谏的道路。

C、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臣民们竭诚进谏的道路。

D、不适宜随便看轻自己,说话失去了本义,以致堵塞臣民们竭诚进谏的道路。

5、两段选文中各包含了作者对“陛下”所提的一条建议。

第一段话中作者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

第二段话中作者的建议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不得用原文)。

(二)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__________。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___________。吾_________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__________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对文中两个加线的“食”字意思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食’都是“饲养”的意思

B、两个“食”都是“吃”的意思

C、前一个“食”是“饲养”的意思,后一个“食”是“吃”的意思

D、前一个“食”是“吃”的意思,后一个“食”是“饲养”的意思

2、对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久已病矣 病:生重病

B、殚其地之出 殚:都拿出去

C、犯寒暑 犯:冒犯

D、以尽吾齿齿:牙齿

3、对下列句中加线虚词意义或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B、积于今六十岁矣(到)

C、竭其庐之入(他们的)

D、时而献焉(表转折关系)

4、依次填入上文空格处的句子或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死则徙尔虽鸡狗不得宁焉恂恂弛然

B、虽鸡狗不得宁焉非死则徙尔弛然恂恂

C、非死则徙尔虽鸡狗不得宁焉弛然恂恂

D、虽鸡狗不得宁焉非死则徙尔恂恂弛然

5、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A、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B、而吾以捕蛇独存。

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D、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6、对这段文字所表达的蒋氏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悲愤难忍B、痛不欲生

C、愤怒控诉D、哀而不伤

(三)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下列各句中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庆历:宋仁宗年号

B、薄如钱唇 钱唇:铜钱的边缘

C、有奇字素无备者奇字:笔画复杂的字

D、文理有疏密 文理:纹理、质地

2、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满铁范为一板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不以木为之者则以纸帖之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3、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的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升)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指铁板)

C、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指铁框)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指先设的铁板 )

4、对“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A、只要印成百上千本,那就十分方便、快速。

B、只有印成百上千本,才算得上十分快速。

C、你印几十本乃至上百上千本,就十分方便、快速。

D、如果印几十本乃至上百上千本,就十分快速。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活版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版四大工序。

B、文段交代了活版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版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火炀”。

三、思考题

(一)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③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指出加线字词在句中的意思或作用。

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

⑵朝而往:___________________

⑶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____

⑷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

2、将“风霜高洁”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①句中“日出而林霏开”写的是“晦”,“云归而岩穴暝”写的是“明”。

B、②句依春、夏、秋、冬之序抓住四季富有代表性的景象加以描写。

C、这段文字具体描写了醉翁亭周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D、这段文字融情于景,以“乐亦无穷”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边对加线字的解释哪一项有错误?()

A、予尝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心

B、或异(不同)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C、居(居住)庙堂(指朝廷)之高

D、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担忧)

2、“二者”指哪两种心情?(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退”指的“”。

4、用现代汉语翻译“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本文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冶性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

译:非清淡无欲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B、淫漫则不能励精

译:欲望过多,做事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

C、年以时驰,意以日去

译:年龄随着时间增长,意志与时间一起消磨。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悲苦地守着自己的陋室,那时后悔怎么来得及!

4、能够阐明“俭以养德”的观点的一句是:()

A、非学无以广才B、非志无以成学

C、淫漫则不能励精D、险躁则不能冶性

(四)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⑴:“子之哭也,壹(的确)似重(chóng)有忧者!”曰⑵:“然。昔者吾舅(公公)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⑶:“何为不去也?”曰⑷:“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1、文中加线的字“为”“识”正确的读音是:()

A、wéi shí B、wèi shí

C、wéi zhì D、wèi zhì

2、文中通假字“式”字的本字是()

A、试B、轼C、拭D、视

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子之哭也”中的“之”子不同的一句是( )

A、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B、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C、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悍吏之来吾乡

4、“壹似重有忧者”正确的译文是( )

A、的确像是有很重的悲伤。

B、的确像是悲伤很重。

C、的确好象又重新勾起了你的忧愁。

D、的确像有一桩接一桩的忧愁似的。

5、文中“曰⑴”“曰⑵”“曰⑶”“曰⑷”的说话人依次是:( )

A、孔子 子路 子路 妇女

B、子路 妇女 孔子 妇女

C、妇女 子路 孔子 妇女

D、子路 妇女 孔子 子路

6、这段话的出处是:()

A、《论语》B、《礼记》

C、《大学》C、《中庸》

第4篇: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二十二禁

一.名词解释

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其相同的特征和资金性质、业务特点、经营管理和

核算要求进行科学分类而确立的会计核算项目。 借贷记账法:以会计科目为主体,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录和反映资金增减变化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银行为存款人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 会计凭证: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办理业务和记账的依据。

空白重要凭证:无面额,经银行或单位填写金额并签章后即具有支付款项功能的空白凭证。 权限卡:业务人员在办理时所必须持有的,表明、控制其业务处理权限范围的磁卡。 可疑支付交易:是指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用途、性质等有异常情形的人民币支付交易。 活期储蓄存款:不规定存期,储户随时可以存取,每次存取金额不限的一种储蓄形式。 整存整取定期储蓄:约定存期、本金一次存入到期凭存单支取本息的储蓄种类。

定期一本通:一种综合性、多币种的定期整存整取储蓄账户。存款人在一个账户中,可以存入多笔本外币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

教育储蓄:以储蓄存款方式,为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全日制高中、大中专、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积储资金,是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的一种。

牡丹灵通卡:将同一客户的定期、活期,本币、外币,存款、贷款,股票、债券和基金等独立的单一账户汇集在一起,具有存款、贷款、外汇买卖、其他投资(股票,基金、债券等)、结算、转账、消费和查询等多种功能的个人综合业务品种。

理财金账户:将同一客户的定期、活期,本币、外币,存款、贷款,股票、债券和基金等独立的单一账户汇集在一起,具有存款、透支、贷款、外汇买卖、其他投资(股票,基金、债券等)、结算、转账、消费和查询等多种理财功能的无纸化账户。

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个人在金融机构开立存款账户办理储蓄存款时,应当出示本人法定身份证件,使用身份证上的姓名。

二.是非题、单选、多选

会计业务基础知识:

现金业务基础知识:

储蓄业务基础知识:

工行简介:

银行从业人员职业操守:

中国工商银行员工行为守则:

残缺无损人民币兑换办法:

1. 能辨别面额,票面剩余四分之三(含四分之三以上),其图案、文字能按原样连接的残缺、污损人民币,原面额全额兑换

2. 能辨别面额,票面剩余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以下,其图案、文字能按原样连接的残缺、污损人民币,原面额的一半兑换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有关规定:

主要功能:存取现金,转账结算,异地汇款,代理业务

转账规定:1.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与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之间可以转账

2.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与同一户名,相同证件号的或其储蓄账户之间,可以转账

3.同一客户,相同证件号的储蓄账户之间可以转账

4.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与单位银行结算户之间可以转账

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

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必须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要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不 错漏、不潦草、防止涂改。

1.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柒 捌 玖 拾 佰 仟 万 亿 元 角 分 零 整

2.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

3.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表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 4. “0”的规范填写

Eg. ¥1,409.50 人民币壹仟肆佰零玖元伍角

¥6,007.14 人民币陆仟零柒元壹角肆分 ¥1,680.32 人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叁角贰分 ¥107,000.53 人民币壹拾万柒仟元伍角叁分 ¥16,409.02 人民币壹万陆仟肆佰零玖元零贰分

5. 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前,填写人民币符号¥ 6. 票据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

7. 银行不受理票据出票日期使用小写填写的

真假人民币的四种简易鉴别方法: 1. 真币对照法 2. 手感触摸法 3. 水印观察法 4. 工具检测法

柜面十项服务行为:1.准备充分,不拒客户

2.首次服务,温馨提示

3.高效服务,讲求方法

4.中途暂停,无忘提示

5.安全交易,保障利益

6.细节服务,重在体验

7.先外后内,以客为尊

8.诚信为本,谨守商誉

9.投诉咨询,及时响应

10.多份关注,感受用心

相关交易代码:1100 签到

1101 签退

1132 领用钱箱

1121 清点钱箱

1136 领入现金

1325 查询会计要素柜

员登记簿

1141 查询钱箱明细

1137 上缴(大于2W) 1311 零售空白重要凭证

1146 柜员现金日结单

1133 上缴钱箱

1280 柜员轧账

1338 柜员轧账

7646 核查身份证

2723 开户

2726 一本通续存

2724 存单全额支取

2727 定期一本通全额支取

2722 部提

2713 汇款

2920 转账

7632 补打凭证

1117 辅币兑换单

三.简答题

中国工商银行营业网点规范化服务标准(八要、九不、十做到)

一要尊重客户。不怠慢、顶撞、刁难客户。做到使用文明用语,来有迎声,答有问声,走有 送声。

二要方便客户。不拒兑残币、拒收辅币。做到为客户提供必须用具(笔、墨、老花镜、验钞 机具等)。

三要恪守信誉。不无理拒付、压单、压票。做到维护客户正当利益,为客户保守存款和经营 秘密。做到结算及时,计付利息准确。

四要优质高校。不违章操作。做到办理业务先外后内,快捷准确,缩短客户等候时间。 五要按时营业。不延时开门、提前关门,不在营业时间内拒办业务。做到满时点服务。 六要仪表庄重。男性不蓄胡须、留长发;女性不化浓妆、戴夸张首饰。做到着装得体,举止 端庄,持工号牌上岗。

七要保持整洁。不堆放私人物品。做到各种告示宣传牌设置范围,内容准确,更换及时。做 到各类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八要养护机具。做到维修及时,提高机具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行率。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二十二禁 一.严禁库款箱单锁及单人保管钥匙。

二.严禁未经双人复核库款,或未严格办理交接手续即上交库款箱。 三.严禁营业终了库款箱未上交前当班人员离开网点。 四.严禁外出办理存取款业务。

五.严禁柜员未按规定办理现金、空白重要凭证、有价单证及业务用章交接手续,即自行离岗下班。

六.严禁柜员泄露权限卡密码或与他人交换使用权限卡。 七.严禁柜员临时离柜不签退终端画面。

八.严禁柜员离柜未锁现金、空白重要凭证、公私印章、已用凭证及未收本人权限卡。 九.严禁柜员跳号使用空白重要凭证和有价单证。

十.严禁涂改计算机打印的存单、存折(汉字库中不存在的生僻字除外)。 十一. 严禁手工签发机用存单(折)。

十二. 严禁预先在空白重要凭证及有价单证上盖章。

十三. 严禁私自保管或使用已停用的空白重要凭证、有价单证及业务公章。 十四. 严禁进行与交易无关的操作。

十五. 严禁未按规定程序调阅客户资料或进行超业务范围的查询。 十六. 严禁柜员为本人办理任何业务及采取任何形式虚增业务量。 十七. 严禁私自为客户保管存单(折、卡、有价单证)。 十八. 严禁在营业时间内擅自离开营业网点。

十九. 营业终了必须实行净所制度,集体离开网点,严禁任何人员借故在网点内滞留。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加班时,必须报管辖行批准。严禁单人加班。 二十. 严禁单人保管和使用营业网点大门钥匙及布防密码。 二十一. 严禁单人装入或取出ATM现钞。 二十二. 严禁单人清点CDM现钞箱。

记账规则

1. 数据输入必须由有权人办理,非有权人不得输入任何数据。

2. 数据输入必须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办理,做到数字准确,摘要齐全、处理及时。调整账户信息必须根据业务主管签章的“操作任务书或特殊业务凭证”办理。支付款项不得超过存款余额、贷款限额或拨款(经费)限额、法人账户透支限额。

3. 现金收入先收款后记账,现金付出先记账后付款,抵现业务先记付款账后收款;转账业务先借后贷,先记账后签回单;代收他行票据,收妥入账。柜员记账必须打印记账信息。

4. 柜员自制凭证上机处理,必须经业务主管签批。

假币收缴流程

柜员收点现金过程中发现假币,应立即向存款人声明,并马上报告业务主管(主办),在客户视线及监控视线范围内,经业务主管(主办)对该假币复核无误后,由双人会同当存款人面开具《假币收缴凭证》,经客户在收缴凭证上签名确认后,收缴假币。《假币收缴凭证》上签名盖章的经办员,复核员必须持有《反假币上岗资格证书》。在客户联留下收缴单位联系电话后,将客户一联交持币客户,并告知持有人有权在三个工作日内向人行上海分行或就近人行授权鉴定机构申请鉴定。

营业前的准备工作流程 1. 仪容仪表 2. 取出钢箱

3. 领取封包(携带私章,签章确认) 4. 机具调试

5. 柜员签到 1100 (权限卡有效期:15天,每周一修改)

6. 领用钱箱 1132

7. 清点钱箱 1121 (查询钱箱余额,与现金封包金额核对) 8. 领入现金 1136

9. 清点空白重要凭证 1325 (种类一致,数量一致,编号一致) 10. 更换业务印章日期 11. 物品摆放定位

柜面业务操作规范

“一核”严格贯彻“三见面、三核对”的复账要求。 “二平”按实物还原,自复平衡。

“三定”操作定型、配款定型、钞券、凭证放置定位。 “四准”坚持“卡、点、卡”,钞券点清。 “五清”处理业务笔笔清。

发现差错及时分析查找及时三立定一(立即清查、立即分析原因、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定期总结经验)。

现金收款业务处理流程 1. 询问客户。(“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2. 复述业务。(确认客户需要办理的业务,复述存款种类、金额) 3. 收取单证,现金。(根据不同业务需求收取存折、存单、卡、及现金,开户或大额收取身份证,注意轻拿轻放。) 4. 审核单证。(a. 检查身份证是否真实有效,使用7646公民身份信息查询;

b. 检查存折、存单或卡的真实性)

5. 选用凭证 {a. 个人业务凭证(普通):活期、定期存款续存

b. 个人业务凭证(专用):卡类} 6. 签记金额(在凭证金额栏内签记客户口述金额)

7. 清点现金(a. 在客户视线范围内和监控范围内清点现金,做到一笔一清,与凭证金额栏内的金额核对相符

b. 现金清点券别从大到小先整后零。整把券取下封条在验钞机被正反翻滚两遍后扎把。散把券验钞机正反两遍,手工清点一遍。大额存款须柜员会同有权人办理。

c. 发现长短款须再次清点,确认后应立即向有权人汇报,并向客户声明。经双人复核确认为长短款后,将差错单交客户签名确认并请客户补齐钱款或退给客户多余钱款。若发现假币须填写假币没收单,报告有权人后双人复核,并经客户确认)

8. 录入操作(272

3一本通续存2726 根据系统提示输入币种、钞汇标志、现转标志、存款金额登相关要素。随后按要求分票面按大小依次清点现金,然后电脑记账)

9. 权限控制(大额或超过权限卡级别的存款,须经有权人审核授权) 10. 打印凭证(交易成功,根据电脑提示打印相关凭证)

11. 核对凭证(审核打印的各项内容与凭证上填写的内容是否一致,对户名、币种、金额等内容要点审核)

12. 客户确认(将凭证递交客户,并提示客户:“您好,请您在这里签字确认。”)

13. 核对签名(审核凭证上的客户签名。若客户签名有涂改,须使用7632进行补打凭证,并请客户重新签名。原凭证须加盖“附件”章或手写“附件”,作为补打凭证附件)

14. 加盖印章(在记账凭证上加盖“核算用章”,在存单、存折上加盖“核算用章”)

15. 票据、现金复位(将记账凭证和现金放入票隔箱。现金按券别依次放好。桌面恢复到收款前状态,做到一笔一清)

16. 递交客户(将存单、存折、客户身份证件、银行卡、银行凭证客户联等交还客户) 17. 道别客户(询问客户:“请问您还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吗?”若不需要,微笑道别:“再见,请慢走!”)

现金付款业务处理流程 1. 询问客户 2. 复述业务

3. 收取单证(大额,提前收取身份证在) 4. 审核单证 5. 选用凭证 6. 签记金额

7. 录入操作(存单全额 2724

存折全额 2727

部提 2722)

8. 验证密码 9. 权限控制 10. 券别登记 11. 打印凭证 12. 核对凭证 13. 客户确认 14. 核对签名 15. 加盖印章 16. 票据复位 17. 递交客户 18. 道别客户

汇款业务处理流程 1. 询问客户 2. 复述业务

3. 收取单证 (大于1W;4. 审核单证 5. 清点现金

6. 录入操作(2713) 7. 验证密码 8. 权限控制 9. 打印凭证 10. 核对凭证 11. 客户确认 12. 核对签名 13. 加盖印章

14. 票据、现金复位 15. 递交客户 16. 道别客户

转账业务处理流程 1. 询问客户 2. 收取单证 3. 审核单证 4. 选用凭证 5. 复述业务 6. 签记金额

7. 录入操作(2920) 8. 验证密码 9. 权限控制 10. 打印凭证 11. 核对凭证 12. 客户确认 13. 核对签名 14. 加盖印章 15. 票据复位

现金汇款收取身份证)

16. 递交客户 17. 道别客户

第5篇: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三、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五、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

●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力条件。 2.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研究公有制或私有制,要回答两个问题:

一是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是效率问题。 二是与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际上是公平问题。

关键要从理论上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公有制不如私有制效率高? 对所有制效率的不同分析思路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思路:

一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

二是从所有制与人们经济利益关系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思路:

一是从市场竞争关系来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

二是从产权关系是否清晰来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更好地承担决策风险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 按照马克思的分析思路:

①根据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历史上出现过的不同所有制曾经都是高效率的所有制。 ②所有制效率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一种所有制的高效率总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才能够成立。

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其一,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对于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单个资本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资本社会化才能适应发展。资本形式变化趋势是社会资本取代单个资本,股份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资本社会性质正在不断强化,其中包含的“公有”成分也不断增加。所以公有制比私有制具有更高效率的结论。

其二,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平等,从根本上消除了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对立。由此导致的其他经济矛盾也不存在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根本上不符合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必然被公有制所取代。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结论:

其一,竞争是动力的源泉,竞争的必要条件是使每一个经济主体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在私有制的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他个人的经济利益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得到实现,私有制具有内在的竞争力,也具有充分的动力。

其二,在私有产权条件下,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在公有产权条件下,任何决策或选择的费用较少地由选择者全部承担,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不很密切。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看,公有制意味着较低的效率。 ●公有制的时代变化

公有制变化:传统公有制——现代公有制 变化的基本特征:

(1)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自身经济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公有制企业具有越来越多“个体独立性”,具有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地位。

(2)资本的组织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公有制主要不再是单一公有的形式,更多的是采取混合经济的形式。实现形式是共同的,对不同的所有制没有差别。公司法是适合一切所有制形式的。

(3)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公有制企业与自身的利益、职工的利益都已经直接挂钩,并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实现。竞争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企业将对经营决策的结果承担全部的责任。这些特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公有制经济的弱点。 现代公有制的基本特征:

(1)总的趋势:公有制的利益分散化在加强,个体独立性在增加。

(2)实现形式:股份制、公司制是共同的实现形式。这一点与私有制没有区别。公司制这一形式使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直接混合、融合,可以成为同一个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分析的基本结论: 结论之一:公有制和私有制哪一种具有更高的效率,不能简单化做出结论。脱离条件的约束,简单化的结论都是片面的。现实中的情况是复杂的,所有制只是影响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不能以现实中某些现象为依据得出单一的结论。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高效率,也可以低效率。

结论之二:公有制和私有制都有自身的优势,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在一些领域,特别是社会公共领域,公有制更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这些领域的范围越大,公有制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大。另外,在协调社会经济利益方面,公有制更能够使社会形成一个和谐的利益关系。 结论之三:以公有制为主体,既有经济发展的因素,更有社会价值目标的因素。选择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们价值目标决定的。公有制能够为实现人与人之间形成经济利益上的平等关系奠定制度基础。利益关系的和谐更能够调动大多数人的生产积极性,从整体上使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更充分的动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 首先,要处理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效率和公平关系,在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同时,依法保障合法的按要素分配收入。 ● 其次,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更加重视公平问题,要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作用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按照这一理论来完善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比较多的是讲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公有制经济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要进一步完善这一体制,不仅要使公有制经济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也要使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要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双向结合,不仅公有制经济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市场经济也要与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结合。 一是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建设公有制企业。把公有制企业建设成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微观主体,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公有制公司企业或公有资本控股的公司企业不受政府的直接干预,以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参与市场活动。

二是按公有制经济要求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靠谁来建设,这个建设者只能由政府来承担。

解决好政府宏观调控的问题;

解决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的问题; 解决好分配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解决好地区和城乡差距问题。

(四)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所谓共同富裕,是指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富裕,使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他还将社会主义本质,表述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践证明,走共同富裕道路,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我们党一贯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追求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一个基本要求,特别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就郑重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基本前提与制度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之后,我们党反复强调,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经济体制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正确处理先富、后富和共富的关系,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城乡居民拥有财富不断增加,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保障标准逐步提高。

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符合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市场与政府关系、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完善。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1.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国家安全,以及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核心价值体系,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动摇。理论的逻辑和历史的经验都充分证明,否定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然会造成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经济发展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催生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毁于一旦,最终将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还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多个层面提出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在功能定位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产权保护上,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在政策待遇上,强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我们国家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识过程

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②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辅助性作用”; ③1992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④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⑤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⑥201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 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

凡是依靠巿场机制能够带来较高效率和效益,并且不会损害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都要交给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都不要干预。各个巿场主体在遵从市场规则的前提下,根据市场价格信号,通过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优胜劣汰。但是,巿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又是一条“无情的鞭子”,在使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同时,也会由于其自发性、盲目性带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来发挥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3.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途径 ①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机制

②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制度 ④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机制

(三)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①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②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③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

(四) 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1.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

①第一阶段,放权让利。大致覆盖从1978年至1993年的15年时间。所谓“放权”,是指政府放权。在当时,政府能够且真正放出的“权”,主要是财税上的管理权。所谓“让利”,也是指政府让利。在当时,政府能够且真正让出的“利”,主要是税收和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也就是减少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所占的份额。正是通过财税上的“放权让利”并以此铺路搭桥,我们才能从分配领域入手,实现各项改革举措的顺利出台和整体改革的平稳推进。

②第二阶段,制度创新。大致可以覆盖从1994年至2013年的20年时间。从放权让利迈上制度创新轨道的转折点是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其基本着眼点就在于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为突破口和主线索,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支撑。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由于打下了1994年财税改革的制度创新基础,才有了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持续20年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③第三阶段,全面深化。就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为契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开的以全面深化为基本特点的新一轮改革。这一轮改革全面覆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党的建设制度等所有领域。于是,在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定位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背景下,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财政自然要继续充当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匹配国家治理体系,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税体制基本框架到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战略实现了重大转型。把改革蓝图一一落到实处,我国财税体制建设就会迈上一个新的更高平台,更好地对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2.财税体制改革的背景

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运行20来年,有效缓解了中央财政困境,但随着时间推移,时代的发展,现行财税体制的弊病逐渐显露,对地方财政运转的不良影响也日益明显,衍生出很多乱象。 同时,预算体制也存在着收入不统一不完整、行政公务开支比例高、公共服务支出比例低、预算粗略不透明、转移支付不科学和不公开、隐性债务规模大等问题。现行财税体制的一系列弊病,已间接阻碍了国富民强的步伐。 3.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

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

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持续的现代财政制度。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4.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 二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分配、促进结构优化的职能作用;

三是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在保持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大体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权力和责任、办事和花钱相统一,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三、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1.何谓经济新常态?

①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经济可持续稳增长,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 ②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③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

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

2.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①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2014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②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③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④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2014年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⑤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2014年以后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⑥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2014以后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⑦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2014以后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⑧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⑨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内容。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见内涵

联系表现两个方面: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和最终目标。 2.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途径和办法。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

●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投资消费失衡:

二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以信息化促进我国经济从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 (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

受到依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影响,造成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按支出法计算,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62.3%下降到2007年的48.8%,相应地,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7.9%和51.1%。 (2)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的突出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其仍滞后于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第一产业不稳、第二产业不强、第三产业不足。按不变价格计算,第三产业总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虽由2000年2.9%上升到2007年5.1%,但相应年份,第二产业总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却由5.1%上升到6.5%。

(3)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任务艰巨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水、土地、能源、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2009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美国的2.9倍、日本的4.9倍、欧盟的4.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消费的铁矿石、粗钢、氧化铝和水泥分别达到8.7亿吨、5.67亿吨、2600万吨和16亿吨,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4%、43%、34%和52%。为了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能源资源进口越来越多,2009年石油、铁矿石等资源的进口依存度都超过了50%。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限制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我国已具备了自主创新的基本条件。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51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5433亿元,居世界第四位;国际科学论文数从2005年世界第五位跃升至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世界第四位,技术交易市场规模达到3039亿元,同比增长14%。但我国的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缺乏核心技术,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1)完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应继续加快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之中的比重。一方面,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模式。另一方面,应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扶持低收入群体和提高农村民收入,保障居民财产性收入稳步增加的长效机制,同时,依据经济形势和物价变化,建立动态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2)依据产业的特性,采取差异的产业投资政策。

投资政策一直是作为世界各国引导产业资本流向的重要手段。为此,政府应依据产业特性制定细化的投资政策,——对于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可适当放宽投资政策约束,——对于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可设立限制投资的政策和法律,增强制度对产业发展的约束。——对于需要鼓励发展的第三产业,应设立行业之间更为相对有效的投资优惠刺激政策。

同时,但凡法律未明确规定禁入的行业领域,都应向社会资本公开、透明开放,且依据内外资同等国民待遇的原则,第三产业向外资开放的行业领域,都要同等向内资开放,以引导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向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 (3)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健全资源和环境价格制度。

资源和环境价格制度是价格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设计长效的资源和环境价格机制推进社会的节能减排。一方面,要建立资源和环境价格的形成机制,资源和环境定价应综合考虑资源开发和使用以及环境代价;另一方面,要制定环境污染的价格补偿机制,对向环境排放污染的要提高收费标准,提高行业或企业投资的环境标准进入门槛,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

(4)注重对自主创新激励制度的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自主创新激励制度的核心构成,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创新,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依据行业或生产环节对知识产权的敏感程度不同,适时地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另一方面,应增强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惩罚水平,提高知识产权侵权的成本。

此外,对于自主创新的必要环节,还应建立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划分与使用保障,创新人员的激励和管理以及自主创新产品的投融资和采购等制度。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基本内涵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基本内涵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十六大:党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

十七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十七届五中全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1.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3.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4.进一步扩大科技合作。

(四) 强化经济金融风险防控 ①一是处理好增长和转变的关系,在保证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有步骤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避免经济过度失速可能造成的失业及社会问题。 ②二是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强化金融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抑制金融投机和虚拟经济泡沫。

③三是建立和规范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特别是要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④四是改革和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增进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机制,降低跨境金融风险的冲击力。

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二)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3.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

4.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针对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扶持政策重点。

5.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重点突破,健全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三)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1)重视人的因素。 强调人口城镇化,更加注重人的发展需求,即“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首要问题。

(2)节约、集约使用资源,尤其是要集约、节约配置土地资源。 (3)注重环境友好发展。 (4)坚持“统筹发展”。

(5)突出城镇“内在发展质量”。

2.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措施

(1)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决定》明确的我国城镇化基本方略。

(2)坚持科学、统筹规划。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发展一定要坚持战略谋划、蓝图引领、统筹长远、分步实施,切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盲目、无序乱为。 (3)坚持资源节约、集约。节约资源是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上狠下功夫,十分重视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型社会建设。

(4)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城镇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是人口城镇化的承载力和可持续能力的重要体现。

(5)保护环境,建设优美城市(镇)。有效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3.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1)创造稳定就业的条件。

(2)强化公共服务、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3)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4)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4.坚持建管并重,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1)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2)推进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 (3)提升城市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4)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网络化。

(四)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1.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产业格局。 2.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利益格局。 3.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4.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管理体系。

五、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配置,推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相互联系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范围的各类生产要素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和更为合理的配置,使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得到更加充分的涌流。

2.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任何国家和民族只有自觉参与进去,才可能获得发展的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推进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具有较大优势,在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上明显领先,在制定和维护国际经济行为规则和制度上占有主导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仍处于不利地位。 4.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也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

(二)全面提升开放性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 1.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

2.深化“引进来”战略。引进来战略是指将国外的先进科技人才和领先的管理理念引进来。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有选择的不破坏国内经济环境的招引科技人才和项目资金。

3.加快“走出去”战略。

4.探索多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三)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1.何谓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为什么要创立一带一路?

实现全球化再平衡。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