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盛开和谐之花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女教师上课时, 一名学生仰面朝天的坐着, 面前什么都没有, 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看到这样的情景, 放给谁都会很气愤。而这位教师呢, 却轻轻走到他面前, 从他的抽屉里拿出课本, 翻到正学习的这一课, 然后又轻轻拍了拍学生的肩膀, 示意他坐好。再看这位学生呢, 虽心有不爽, 但脸上随之呈现出惭愧的神情, 后来一直坚持认真听课。这位女教师无声胜有声的举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试想, 如果这位女教师采取漠视抑或进行一番讽刺挖苦, 想必后果是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故事给予我很大的启发:我们教师应努力去创设一种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这样教师才能快乐的教, 学生也才能快乐的学。那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盛开和谐之花呢?

1 严格要求是和谐之花盛开的基础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笔者认为, 严格要求是和谐的基础。当然这种“严”, 是在习惯的培养上严格要求学生, 是对学生的高度负责, 并不是严厉。上面提到的这位教师面对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情况没有放任自流, 用行动感化了这名学生, 使他达到了要求, 跟上了同学的步子。虽然这位教师一句话未说, 但她的行动已经是无言的说明了一切。不怒而自威, 她没有放弃这个学生, 这不是一种严的表现吗?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而好习惯的养成必须需要严格的要求来约束。比如, 在作业书写上, 我一直坚持严格要求不放松, 只要书写马虎的作业就一定要重写, 绝不会让任何学生蒙混过关。再如, 背诵的内容学生要人人过关。对于少部分速度较慢的学生, 我采用了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 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 并适当延长背诵时间, 耐心辅导, 直到学生过关为止, 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试想, 如果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 一副东郭先生的样子, 学生的行为不受任何约束, 相信这样的班集体定会像一盘散沙, 则何来和谐之说?由此看来, 严格要求是和谐之花盛开的基础。

2 互敬互爱是和谐之花盛开的养料

古人云:“爱人者, 人恒爱之, 敬人者, 人恒敬之。”是的, 师生间互敬互爱, 是和谐之花盛开的养料。上面提到的女教师面对学生的不可一世, 没有像一般教师那样大发雷霆, 而是用爱心唤起了学生的自尊自爱。为此, 我们应努力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教学中, 始终做到这一点, 就是尊重学生, 真心的关爱每一位学生。比如, 有的学生以笔丢了为由不做作业, 我就会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 老师帮你找一支笔, 希望你下次一定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样做, 看到老师这样的尊重自己, 就会觉得不好意思, 只好乖乖地做作业。在我所任教的班级, 从来没有不认真做作业的学生。我想, 这就是尊重换尊重的结果吧!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 当满足了基本需要, 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互爱的需要, 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 在互敬互爱的学习环境里, 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 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看来, 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 就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 丰富有效给和谐之花盛开增彩

许多老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种理解无疑是片面的。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简单, 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笔者以为丰富教学内容, 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 形成语文能力。教学《马说》时,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哪些伯乐?简单地介绍一下他们的有关故事。学生举例如周文王、齐桓公、萧何、刘备, 当代的如数学家华罗庚等等。然而学生对于这些人的故事并不太了解, 于是我从“姜子牙八十岁遇到贤主周文王讲到齐桓公不计前嫌起用管仲, 从萧河月下追韩信, 又讲到刘备三顾茅庐三请诸葛亮, 最后又讲到当代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景润……”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这样, 既让他们获得了知识, 又让他们受到了教育, 还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这样的课堂哪位学生能说不喜欢呢?可见, 课堂教学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不能拘囿于本本框框, 应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激发对问题的思考, 以使课堂教学内容达到丰富多彩、趣味盎然。

4 合作探究使和谐之花开得更艳

同一篇文章, 同一个人物形象, 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 正如“一千个读者,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需要教师主动为学生搭建的交流、合作与探究的平台,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已近尾声, 我问学生:“学完这一课, 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经分组讨论认为这一课存在很多疑点。比如:秦王是否有必要设计这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政治骗局?一介之使唐雎是否可能轻而易举折服秦王?秦王嬴政, 绝不是懦弱无能的庸主, 怎能如此易于就范……接着我又让他们寻找证据证明这些观点。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纷纷去查找资料。然后交流, 收获很多。学生大胆的向传统名篇发出了挑战,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 而这些收获与学生的合作探究是密不可分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 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 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 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让和谐之花开得更艳。

总之, 严格要求、互敬互爱, 丰富有效, 合作探究, 使语文课堂上盛开出绚丽的和谐之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温馨的环境, 让学生在气氛宽松, 美不胜收的课堂里。诚然, 我们不可能把每堂课都做得尽善尽美, 但是, 如果我们把它当作是一种美的追求, 我们就一定能闻到一路花香, 身心陶醉于其间。

摘要: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是笔者一直的追求, 根据自身经验, 针对相关例子, 下文做了以下总结。

关键词:和谐,负责

上一篇:缬沙坦联合利尿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下一篇:基于产业生态圈理念的产业功能区规划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