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艺术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 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像凤头, 美妙精彩, 引人入胜, 还会给人带来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境。它不仅可以避免呆板、千篇一律的导言, 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先声夺人, 激发学生兴趣, 开启思维, 集中注意力, 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学生一上课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带着疑问去探究性地学习。因此, 能有妙趣横生、别出心裁的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对地理课堂导入艺术进行设计和探讨, 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地理教学中, 针对不同内容, 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艺术。

1 情境创设, 动之以情

为了使学生更好、更真切的感受课文原意, 动之以情, 有意地创设一些气氛或环境, 然后揭示课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朗诵、歌唱、演讲等等都能创设出学习氛围。比如, 在流行歌曲中有不少与地理课本相关的优秀歌曲, 用它来开头, 无论是引吭高歌还是深情的朗读, 都可以有声有色, 形式活而生动。如讲授“长江”时, 就可以播放CD或MTV《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又如, 讲授“黄河”时播放《黄河黄》这首歌, 其中的歌词里唱到:“黄河的水千年年的淌, 黄河的水怎就这么黄, 老祖宗用它洗过脸, 留给咱一样样的面庞, 一样样的心肠。”再如, 讲授“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 播放周杰伦演唱的《牛仔很忙》。用这样的开头, 情境交融, 主题鲜明。

2 故事引入, 巧设悬念

故事喜闻乐见, 生动形象, 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悬念, 指悬而未决的问题。俗话说:“好奇之心, 人皆有之。”

利用和地理有关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探险故事、爱情故事等为线索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 ”中的“地方时和区时”内容时, 可这样导入:“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寻找大航海家麦哲伦丢掉的一天。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后, 回到西班牙, 船员们惊奇地发现航海日记上明明写着这一天是1522年9月5日, 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9月6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产生悬念) ……又如, 讲授“洋流”一节时可以这样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英国及其盟军在直布罗陀海峡戒备森严, 但德军的潜艇还是关闭了发动机, 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了严密设防的海峡, 袭击英舰, 给英军以沉重打击。德军潜艇是怎样通过海峡的呢? (产生悬念) ……这样一来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使其可因势利导, 顺水推舟, 进入教材内容的学习, 并使学生最终得到解释。当然, 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学生才会思维敏捷、积极思考老师所提出问题, 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3 典型事例, 设疑问难

地理教学内容多以书本知识为主, 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 因此教师可通过一些有典型意义的事例 (如自然灾害、生活经验、科学报道、英雄事迹、探险经历等) , 巧妙人为地设疑问难, 有意识地将知识性、趣味性、思维的广阔性融为一体, 便于开启学生思维, 让学生去推测、想象和分析。使教材上的知识具体化、抽象的道理通俗化。如讲授“全球气候变化”时, 可这样导入:“据报道, 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 到底是什么因素在作怪呢?经过科学家的考察终于弄清了原因, 原来南极的平均温度近50年来升高了2.5度, 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 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 导致企鹅数量剧减。又如, 讲授“气候资源与建筑”时, 可这样导入:本市的商品房价格最高的在江滨地带, 别墅区较多地出现在一些丘陵缓坡地带, 同时房屋面向东南。为什么本市高价商品房出现在江滨地带?为什么本市房屋面向东南好, 而不是坐北朝南?同学们会七嘴八舌, 可请几位学生单独回答, 老师再根据情况总结。因为:江滨地带的房子有河流流经, 不仅风景优美, 是饭后散步的好去处, 而且空气湿度增大, 调节气候, 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别墅面向东南, 能充分利用阳光, 上午半天, 房前日照, 下午半天, 房后日照。如果房屋面向正南方, 则南面日照时间长, 光热充足, 而北面日照条件差, 冬季阴冷。再如, 讲授“大陆漂移假说”时, 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也发现了只有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何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的地区, 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

4 诗词引入, 先入为主

诗词是我国悠久文化传统中的一朵美丽的奇葩, 其语言精练、优美, 含义隽永。恰当地用诗词导人新课, 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 将学生带入一种如画般的优美境界, 从而提高学生兴趣, 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 使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我国文学宝库中有众多的优秀的诗词歌赋, 其中不乏许多描写山川风情、揭示自然地理规律的佳句, 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为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诗词导入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讲授“地球的运动”一节时, 可以借用毛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天河”为导言, 讲清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既点明了课题, 又培养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又如, 在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时, 可引用“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和“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畔处处蛙”等诗句来导入对新课的学习。再如:讲授“水循环”一节时, 先朗读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流, 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紧接着提出问题:黄河之水究竟是不是天上来的?是不是奔流到海就一去不复回?为何地球上江河水流不尽、大海水填不满呢?然后讲水循环。一堂课下来,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最后的疑点都会迎刃而解:从水循环来看, 黄河之水的确是从天上来 (大气降水) , 但奔流到海要复回, 由于进行了水循环, 地球大陆上的江河水流之不尽, 大海里的水也永远填不满。这样前后呼应, 浑然一体, 课堂结构也严谨得多。此外,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地理规律, 把它作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节的开头, 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讲“天气与气候”时, 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当学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时, 教师提问这两句诗是描述天气还是气候, 引入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又如在讲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内蒙古高原时, 首先朗诵《敕勒歌》:“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窿, 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一段诗词, 创造一种情境, 一种气氛的方法, 可以集中学生注意, 激发他们的情感, 收到奇特的效果。

5 谚语谜语, 情趣之中

谚语是短小精悍而富有哲理和科学性的一种艺术形式, 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经验、知识的总结。谚语中有许多涉及到中学地理教学方面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用“早穿棉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引入西北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学习, 说明了此地温差大的特点。用“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却有情”的谚语来引入高山气候的学习。这些谚语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启迪其思维。

谜语, 在我国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它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是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讲中国的疆域时, 运用这样的谜语导入:“蓝色星球浮太空, 一只雄鸡在其中, 南北两边它在北, 东西二分它居东, 头指世界最大洋, 尾靠全球最大陆。”这是什么呢?通过猜谜语进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顿时充满激情。

6 漫画导入, 引人深思

漫画具有幽默风趣、形象生动、针对性强等特点, 在适当的时候用漫画来导入新课, 新颖而独到, 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积极性, 并令人经久难忘。如讲授“地下水的类型”时, 可以引入“挖井找水”的那幅漫画, 引出地下水有两种类型:一为潜水 (埋藏浅, 水质差, 季节变化大) , 二为承压水 (埋藏深, 水质好, 流量较稳定) 。又如, 讲授“世界的人口问题”时, 可展示“苦难的母亲”这幅漫画, 讲含义, 引出世界的人口问题。再如, 讲“森林资源”时, 以漫画“大难临头”和“小鸟的悲哀”来导入, 学生立刻被漫画中的人物和小鸟吸引, 教师及时提问:“小鸟为什么要飞走呢?学生回答:因为森林被砍光了”, 教师及时提出“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这个主题……用漫画导入, 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思维学习, 使课堂要表达的问题更加深刻。

7 新闻时政, 扣人心弦

国际和国内的地理事件新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用国际、国内的时事新闻导入新课, 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密切联系当前的社会形势, 而且可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 特别是各种自然灾害地理的发生。开课前, 先列举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地理事件或时事地理, 后围绕这一事件说开来, 让其成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一条主线。如讲授“地震, 火山与泥石流”知识点时, 可以列举新华社新闻报道:2011年3月11日, 在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 并引发约10米高的海啸, 引发核电站爆炸。震后, 宫城县仙台市发生大规模停电, 市内多处发生燃气泄漏, 仙台机场全部航班停止起降。千叶县JFE钢铁东日本炼铁厂因燃气管道破损发生爆炸, 火焰冲上数十米高, 生产被迫中断。据统计, 震后日本由于燃气泄漏等原因, 共有84处地点发生火灾。宫城县地方消防部门则称, 利府町购物中心的天花板坍塌, 有多人被掩埋。NHK电视台报道说, 目击者称有“数人受伤”。这样就使得学生全神贯注, 加深了对自然灾害性地理的认识, 然后会有针对性地去了解地震的发生、震级、烈度等震线以及地震的前兆及监测预报等知识, 前后连贯, 一气呵成。又如, 在讲述“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时, 可利用我国2013年6月“神州十号”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时事资料导入到这一课的学习。既可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心, 又可自然地引入到新课的学习。

8 国旗国徽, 生动直观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可以体现出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宗教传统等。更为重要的是国旗、国徽图案反映出的许多地理信息对学习国家地理是很有帮助的。如学习“美国”时, 教师指导学生看美国的国旗彩色图案, 然后提问:“图中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50颗白色星和星区外的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分别代表什么含意?”接着再指导学生读图了解美国的领土组成, 这样学生对美国的领土组成就印象比较深刻了。再如, 学习“巴西”时, 巴西的国旗图案是横向长方形, 图案中有一个黄色的菱形。这些颜色和图形就能反映出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绿颜色代表巴西亚马孙平原上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说明巴西森林资源非常丰富, 黄颜色代表巴西丰富的矿产资源, 铁、锰储量大, 质量好。可见, 借助巴西国旗图案的引人, 能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总之, 地理课的导入设计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目的性, 要贴题而行, 方法可千变万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都应该在符合教学目的的前提下, 根据不同的内容, 设计要巧妙、新奇、有艺术, 且简洁明快, 启发性要强, 这样的导入才能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并自主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摘要: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妙趣横生、别出心裁的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本人常用的方法:情境创设, 动之以情;故事引入, 巧设悬念;典型事例, 设疑问难……总之, 地理课的导入设计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目的性, 要贴题而行, 根据不同的内容, 设计要巧妙、新奇、有艺术, 且简洁明快, 启发性要强, 这样的导入才能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关键词:情境创设,巧设悬念,设疑问难

参考文献

[1] 罗晓, 孙晓燕.教育基础知识.成都:成都出版社, 2009.

[2] 裴娣娜.现代教学论.山西:山西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3] 李朝辉.教学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 王群.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新课的常用方法.新课程学习, 2010.

[5] 吴新河.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巧用.地理教学, 2003 (04) .

上一篇:高职高专中医基础实验课程教学体会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农村发展的现状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