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业公开招标困境分析及对策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广州石化公开招标过程中的困境

公开招标过程必然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产生新的风险。石化企业属于高危行业, 一旦招标风险发生, 不但将会对招标项目的工期方面、费用方面造成较大影响, 并对石化企业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以及可能还会面对法律责任。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以及最常见的流标现象分析当前招标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案例一、2015年5月, 由华南招标中心完成了重蜡油增加反冲洗过滤器项目1台蜡油自动反冲洗过滤器的招标。但在签订合同技术附件过程中发现供应商的方案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主要是供应商对设计文件中的“过滤器系统设置不能影响正常处理量”的理解有误差, 而设计文件仅仅强调了不能影响正常处理量, 但没有给出允许的波动范围, 技术要求不够明确。

案例二、以广州分公司轻质油铁路装车系统隐患治理项目的油气回收系统两次招标为例:第一次在复审过程中发现排名第一的供应商资质审查文件中提供的5个销售业绩虽同为油气回收系统, 但使用的工艺技术为膜/冷凝/吸附三效复叠法技术, 这与招标文件要求采用的是吸附+贫油法技术不同, 根据招标文件资质审核评审标准, 应视为无效业绩, 而业绩条款在供应商资质审查条件中为否决条款, 此次投标应视为废标。第二次招标后, 在复审中又发现排名第一的供应商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生产能力等均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予以否决。前后两次招标浪费了四个月的宝贵时间。

案例三、2016年3月收到COD分析仪的采购需求, 技术参数中要求国外原装进口, 招标前初步了解过国内外市场能满足要求的可能不足三家, 但依法还是需要走招标流程。第一次招和第二次招标公告后, 两次都是只有两家买了标书, 等到5月底开标失败, 随后申请走询比价采购。但中间已耽搁了两个月, 造成对项目进度有所拖延。

2016年全年广州石化招标失败率40%, 招标失败率较高。经过走访一些有能力制造但最终未参与开标的厂家进行意见收集, 也还存在以下几种情形:1、常规的市场价比较透明的利润空间有限的物资因单笔总利润低有意向投标厂家很少;2、购买了标书后发现设计以及技术部门对个别设备物资技术条件要求过高;3、交货期过紧;4、要求在石化行业的业绩条件无法满足;还有其它诸如涉及预付款、质保金比例谈不拢等问题。无论是技术复杂的物资, 还是技术条件普通的物资, 都出现了较高比例的流标现象。现场抱怨采购效率低下迟迟不到货对安稳长运行带来风险, 项目管理部门考核采购部门影响工期, 这些都让广州分公司推进公开招标工作进入一个较大的困境。

2 造成招标失败的常见原因及分析

结合以上案例和在日常工作中常见招标失败的一些情况, 笔者搜集项目立项部门、设计部门、工程管理部门和采购部门反馈的信息, 对招标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招标技术文件参数不清晰, 不够精确

由于急功近利的思想, 做一个项目往往是前期准备不够充分, 参与人较少, 仅仅提一个概念或思路, 在图纸上画一个范围, 预估一个预算, 就开始进入项目实施阶段了。很多都是依赖物资供应部门找厂家协助提供订货技术参数, 没有前期细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到了详细设计阶段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这最终反映到设备的采购环节就会出现无法准确提出技术要求。而采购人员对技术的掌握比起技术部门来又相差较远, 提供技术支持的厂家又可能因为订单不一定会落到自家头上, 在提供技术帮助方面难免会留有一些伏笔, 为招标失败埋下一定隐患。

2.2 招标竞争激烈导致供应商资格为了中标出现主观或客观性的不诚实

对供应商来说, 实施最低投标价中标, 就要求其投标报价具有较高的水准, 切忌凭主观意愿、粗制滥造、盲目报价, 它的报价极具挑战性, 为了达到最终中标这个目的, 有些条件不是很满足的供应商通过各种渠道, 比如套用近似业绩、伪造业绩等, 甚至借用资格证书等等来投标。特别一些在公开招标前刚刚获得某些资格的供应商, 需要特别留意, 这些对评标过程来说增加了不少难度, 需要一一甄别其中的不实信息。

2.3 部分项目物资技术要求高、时间要求苛刻, 可满足要求的供应商较少。

比如说有些项目下达后可能会同时下达时间节点, 而由于项目立项后订货技术条件迟迟不能确定, 有时可能需要技术交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确定技术参数, 再加上招标准备时间, 这中间就已经浪费不少时间, 最终为了保证项目的按节点完成, 不得不在招标条件中加上“规定时间内到货”这一条, 这个往往又会将一部分供应商拒之门外。

2.4 石化行业可靠供应商家数仍偏少。

作为高危行业的石化行业, 难以承受新供应商产品质量不稳定带来的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的风险, 有不少产品可信赖的品牌就那么两家或三家, 且不说原本就存在流标风险, 其中任一家放弃也就造成流标。虽然招标法规定少于3家可不通过招标流程, 但由谁来判断“潜在供应商少于3家”, 这个没有明确。有不少招标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两次应标家数不足, 中间走两次招标流程, 严重影响了采购效率, 并且挤压了后续的产品制造周期, 供应商拼力拿下的订单可能会因为时间紧张出现质量瑕疵。

3 提高公开招标成功率的措施

3.1 项目要择优选择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

改变以往设计人员一招吃遍天下, 一图多用的局面, 要选用专业技术过硬、同市场与时俱进、熟悉行业标准的设计人员。那么对我们来说, 要求设计人员提出准确、合理的技术要求, 熟悉行业的最新市场是解决目前这一困境的根本方法。

3.2 技术部门要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训和培养, 多邀请行业领先的厂家技术人员与分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加强技术交流, 重视对技术人员的招标法规的宣贯, 加强招标项目的技术交流和经验总结。

3.3 企业领导牵头建立招标机构, 完善企业招标细则

一个企业领导的理念对推动一个事件和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破解当前石化企业招标面临的困境, 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完成专业的工作。

3.4 通过研究不同类物资的技术特点来完善招投标采购的管理制度

有细致分类才能有实际应用价值。采购人员应当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交流、供应商实地考察等方式, 了解各类物资的技术特点、需求信息和市场供求状况, 正确把握招标范围、程序、评标及中标原则, 才能优化供应商入选机制, 满足企业利益最大化。

3.5 加强对投标供应商的了解

在开标前, 招标人应该在保密规定前提下, 对潜在投标人进行了解, 摸清投标人的资格条件、技术实力、诚信情况等, 有利于在评标阶段对其投标资料快速核实以及对其技术水平有客观的评价, 从而提高招标过程中的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破解当前石化企业公开招标面临的困境, 需要的不只是采购部门对制度的深入理解和坚定不移的执行, 还需要各级部门都要做出持续努力来完善招标细则, 需要推进石化行业标准化进程。石化企业更要做好源头管理, 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 提供合格的招标技术文件给采购部门, 当下公开招标带来的困境, 对采购部门人员是一种挑战, 也是一个加强学习的机遇。

摘要:如何更好的让公开招标的方式为石化企业服务, 怎样存利去弊, 是我们急需深入解决的。本文结合公开招标过程碰到的一些典型案例, 分析公开招标带来的一些困境, 提出了一些提高公开招标成功率的办法, 为后续的招标工作带来积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石化企业,公开招标,困境

上一篇:试析钢琴教与学的心理训练下一篇:抓好关键环节加强年轻干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