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班级制度

2022-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竞技场,持续规训着各类主体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等重要作用。那么,制度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联系班级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联系班级制度

中职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与联系的研究

【摘要】中职班级文化是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二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可以科学合理的借鉴优秀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把班级文化建设融入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来。同时,要注意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区别,使班级文化建设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

【关键词】中职班级文化企业文化区别联系

在当今这个重视文化共享和信息交流的時代,文化建设已经深深融入到各行各业之中。在企业中有企业文化,在公司中有公司文化,在校园里有校园文化,在班级有班级文化。那么,什么是班级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二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谈到企业文化,也许会有人感到生疏。其实,企业文化并不是空中楼阁,它由来已久,早在197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H?斯坦莱教授发表的《比较经营——组织文化的展望》中,第一次将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之后,便被众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和认可。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企业文化现象,比如:企业员工统一着装、早上和中午做健身操、企业年终酒会 、评选和奖励先进员工、企业宣传活动与广告等等。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行为规范和发展目标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班级文化,是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它的产生是为了实现管理班级的目标,为班级管理服务。因此,想把班级建设成什么样子,就该建设和完善与管理目标相适应的班级文化。例如,我所带过的12日语班级卫生清扫工作总是做的不彻底。我想让班级有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于是,采取了企业5S管理的方法,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确实班级的卫生清扫有了很大的改善。当我发现我所带的15农机班级缺乏学习氛围和学习习惯,我想在班级形成人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就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了各种校内或校外的征文、演讲、技能比赛,在班级内展示优秀作品,同时组织学生创办独具特色的班级板报。营造出浓厚的竞争学习的氛围。当我想在班级内形成爱国守法、尊师重长、团结同学的作风时,可以组织开展主题班会、郊游活动或主题团日活动,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话题和活动形式。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校运动会,一边喊出响亮的班级口号,一边走出整齐划一的步伐。以上所列举的例子,都是比较常见的建设班级文化、提高学生素养的途径。

那么,具体来说,班级文化的概念又是什么呢?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从二者的概念上来看,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样的。都是信念、价值观、管理制度的总和。所以,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经典案例。例如:为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可以模仿企业搞文体活动和元旦联欢会,设计班歌和个性化的墙报。在学生参与表演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协作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总之,能够促使班级成员的信念和价值观的统一的活动形式,都可以融入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来。

从二者的作用上来看,也有重合之处。两种文化的产生都是为企业或班级的管理和发展所服务的。我们可以模仿企业文化的建设,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模仿企业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模仿企业岗位制度,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

二者的执行主体不同。班级文化的主要建设者和执行者是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未成年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和执行者是员工,他们已经是成年人。我在担任12日语班的班主任期间,想要借鉴公司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来管理班级,在班级里实行起来却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没有工资可领可扣,学生的思想也很单纯,理解不了绩效的概念。于是,老师采取减分制度,每个月最后所剩分数按比例折合成钱,从班费中抽出发给学生作为奖励。

二者所产生的环境不同。班级文化所处的环境是班级、校园。企业文化所产生的环境是企业、公司、工厂。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与企业文化相比,要有学生的特色,要突出成长性、知识性、趣味性。例如,在教室内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扩大班级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二者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不同。班级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人成材;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我们建设班级文化的初衷应该是使学生成人成材。在班级里,我们可以建立荣誉榜: 学生们在课外取得的一些成绩,展示出来给大家,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建立心语心愿: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心愿,制作成卡片粘贴在墙报上,学生每次看到都能激励着自己奋发上进。建立读书驿站:展示学生们读过的文章,书籍,电影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者向大家推荐。建立书画天地:将学生自己满意的字、画、作业展示出来。这些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激励自己,最终达到成材的目标。

总之,由于二者有共通之处,所以,我们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要注意将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合理的加以运用。同时,也不能忽视二者的区别,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材立业而服务。

参考文献

[1]《试论班级文化的建设》 李俊 谢春虎

[2]朱立新;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伍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

作者:赵慧

第2篇: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逻辑架构

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必须制度化。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理论逻辑可以从政党的概念定义、政党政治运作的一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论、党与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等四个角度透视。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实践逻辑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现行制度供需出现了矛盾,制度需求拉动了制度创新;另一方面,现行制度出现了结构性缺陷,弥补这种缺陷需要制度创新。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立论逻辑包含了我们党完成向执政党思维的转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民主政治大发展、我国公民社会快速的成长等基本范畴。 关键词:党联系群众制度;逻辑架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着重指出:必须进一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这就实际上将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来。那么,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逻辑究竟在哪里呢?这里仅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立论逻辑三个方面对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原理进行了如下剖析:作为来自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而要使这种联系是稳定性的、长期性的而不是权宜之计,就必须实现党联系群众工作的制度化;制度化是一种制度集合体和制度体系,而现行的党联系群众制度在体系上是不健全、不完善的,必须由此人手,提升党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要提升党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就必须从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环境形势要求出发,与时俱进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

一、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理论逻辑

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从理论的逻辑上看,主要是应该从基本原理上理清党为什么必须联系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必须使这种联系不断得以巩固保持并与时俱进延续下去的理论渊源问题。在政党政治的结构框架之内,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理论逻辑进行剖析。

(一)从政党的概念定义看党联系群众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观认为:政党是由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代表一定阶级和阶层利益,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力求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权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通过革命斗争夺取国家政权并执掌国家政权的政治组织。因此,首先,党是来自人民的、本身就是人民的一部分;其次,党是代表人民的,无论夺取政权还是执掌政权为了人民利益。既然我们党是来自人民又代表人民的政党,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定义表明: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逻辑上就是完全成立的。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政党的定义也要更贴近时代。我国政党学家周淑真立足当今世界政党政治的改革发展,在综合了中外学者关于政党定义的各种观点之后,为政党下了一个散发着与时俱进时代气息的科学定义:“政党,是一部分政治主张相同的人所结合的,以争取民众或控制政府的活动为手段,以谋促进国家利益、实现共同理想的有目标、有纪律的政治团体。”…这样一个定义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政党是基于人民的意愿结合而成的政治团体。综观世界各国政党政治的发展,各国政党的建立过程,即使存在着时代背景、理想目标、推进过程、结构体系、方式方法、理论指导等方面的差异,但它们都是在符合人民意愿的前提下才得以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如果得不到人民的拥护支持,它们都将无法存续。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来自人民、代表人民的党,努力争取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更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二)从政党政治运作的一般原理看党联系群众的必然性

人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神权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过程,相应地,政治权力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主权在君”、“君权神授”到“主权在民”、“权力民授”的过程。从根本上讲,“主权在民”是对“主权在君”的全面否定,它明确了政治权力的本源在人民,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人民应该也必须当家作主。但是,在现实政治国家,全体人民直接当家作主是不可能的,于是,就出现了卢梭所说的权力让渡,即人民授权。人民授权的形式在经过了一定时期的探索之后,最终选择了代议制民主。代议制民主是孕育政党的母体,最早的政党是在议会中产生的。

政党产生后就在民主政治中扮演双重工具角色。第一,它是民众政治参与的工具。民主政治是参与性政治,但是单靠民众个人的力量去参与政治运作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于是民众求助于政党,政党就成了民众参与政治的工具。第二,它是民众控制政府的工具。在民主政治中,国家是公民授权的产物,其权力比较分散,但由于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力、是大于公民个人权力的,所以国家权力虽然分散但民众个人却无法控制它。那么,怎样将国家分散的权力集中起来又能够保证民众对它的有效控制呢?于是政党就充当了沟通民众与公共权力联系的桥梁,成了民众控制公共权力之手的延展。如此一来,由政党参与和控制的民主政治就成了政党政治。

政党政治是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政党政治有三个基本的构成要素:民众、政党与公共权力。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于:民众的政治参与与政治诉求、民众对公共权力的控制与监督都必须借助政党这一工具来实现。而政党作为民众控制公共权力的工具,必须取得民众授权;要顺利取得民众授权,政党就必须代表民众利益诉求、真实反映民众意愿;要切实反映好民意、表达综合代表好民众利益,政党就必须与民众建立密切联系;而要使这种联系实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就必须建立健全政党联系民众制度。

(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论看党联系群众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真正英雄。由此可以引申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社会的主体、国家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忽视人民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背离的,是要被历史发展潮流所抛弃的。中国共产党是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壮大、取得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党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所以,坚持人民主体论对我们党来讲是毋庸质疑的。坚持人民主体论,从逻辑关系上就预示着党必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四)从党与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看党联系群众的必然性

从作为满足需要的手段看,无论是党还是人民群众都希望加强彼此之间的有效联系沟通。一方

面,党有联系群众的需求。人学理论强调,人是既能够掌握客观规律、又同时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级理性动物,国家和社会的运作实际上都是由人在主导,离开了人,一切都将瘫痪。我们党来自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正是缘于得到人民群众全力以赴的参与、拥护和支持,充分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争取了人心、赢得了民心。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单靠党自身的力量根本夺不了权、掌不了权,更别提保持长期执政的合法性了。所以,人民群众是党的安身立命立之本、长期执政之基、不竭力量之源。正因如此,充分整合社会民众,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就成了党生存发展的长期需求。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也有加强与党联系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领导党和执政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是人民群众表达政治诉求的可靠代言人,不与党坚定地站在一起,就无法共享执政资源、平分执政收益。这种双向的联系沟通愿望,就使得党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再是一厢情愿,而是顺理成章。

二、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实践逻辑

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既要有“驳不倒”的理论逻辑来支撑,更要有“立得住”的实践逻辑充当动力机制。当前提出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不是来自理论层面而是来自实践层面,来自实际工作中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党联系群众效果的制度性问题的迫切需要。所以,把握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实践逻辑能够在价值理性上认清“当前为什么要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

(一)从制度供需矛盾看: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必然性

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必须形成密切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不是一时一事的,必须溶入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党整个的生命历程。这就必然要求实现党联系群众的制度化。因为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的问题,组织和程序要获得稳固必须实现制度化。但制度化的建构不是依赖于哪一单个的制度而是需要借助若干制度进行组合形成的制度系统或日制度体系。亨廷顿对制度化与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政治判断。他指出:制度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组织和程序与其制度化水平成正比;制度化是政治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任何政治体系的制度化程度都可根据它的那些组织和程序所具有的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和内部协调性来衡量。就目前党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来看:现有的制度体系在实际运作中的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和内部协调性实际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一些制度不符合时代要求、党的愿望、群众利益,制度的系统化、体系化、配套化建设更是严重滞后,各种制度间的协调运转机制不畅通,等等,这就大大制约了党联系群众制度化水平的提升。在这样态势下,创新党联系群众的制度,就成了提升党联系群众制度化水平的关键。

(二)从制度结构缺陷看: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必然性

结构功能理论主张: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映结构,功能的发挥都要以一定的结构为前提和基础;功能发挥不到位、功能不适应、功能出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结构不适应或出了问题;为了使系统发挥最大的功能,必须不断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在现行的党群沟通态势中,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由于受到一系列涉及民主、民权、民生问题的影响而面临诸多挑战、考验,这就大大制约了党联系群众功能的发挥。依据结构功能理论,现在一些地方出现的“党脱离群众、群众远离党”的功能发挥不到位问题,主要的不是功能本身造成的,而是这种功能赖以存在和依附的党联系群众的结构体系的问题,是结构性缺陷造成的。这种结构性缺陷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其中首要的是制度结构的缺陷,是由于现有的党联系群众的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因此,健全完善党联系群众的制度,着力建造党联系群众新的制度性结构,就成了必须抓紧研究解决的问题。

三、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的立论逻辑

“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这一命题之所以能够成立并在党内获得普遍共识,总的说来同我们党当前的历史方位、同党执政正在面临的环境形势是有着极为密切关系的,它是党在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新背景之下得以安身立命的重要政治法宝。

(一)完成向执政党思维转变与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 我们党是一个由体制外的革命党通过夺取政权成为体制内执政党的特殊政党。这就使党联系群众的方式可以从纵向上划分为:革命党联系群众的方式与执政党联系群众的方式。由于1949年建国后我们党虽然成为了执政党,但是由于政治惯性的作用,党总体上还是在沿用革命党的思维、利用革命党的经验来解决执政党的问题,直到党的十六大前后才初步完成了革命党思维向执政党思维的转变。在这个漫长的转变过程中,革命党联系群众的传统制度模式就被延续下来。现在随着我们党逐步成长为完全意义上的执政党,创新执政党联系群众的制度模式就成了一个必须直面、必须抓紧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

建国后,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借鉴苏联模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为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党联系群众的方式深深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其典型表现形式是群众性、命令主义式的政治动员、政治运动,民权被党权吸收和掩盖,人民利益与党的利益高度重合在一起。随着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与不断完善,“利益”作为一个被长期掩盖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如何反映和表达,越来越成为党联系群众方式变革的焦点。于是,服务型的党联系群众制度建设问题,也就随之产生。

(三)我国民主政治大发展与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

我国民主政治大发展开始于世纪之交,其基本机制形态是: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就在党内与人民群众两个层面上同时推进了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党内民主发展造就了党员群众、党员干部、党组织的民主性格、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民主习惯,形成了具有理论指导性与实践可操作性双重功能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人民民主发展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民主认知、民主素养和民主认同,使民主观念深入民心。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在党内与民众两个层面的同步推进,就要求党联系群众的原有制度必须随之进行民主化改革,按照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推进制度创新。

(四)我国公民社会成长与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

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所带来的我国公民社会之发育成长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公民社会发展,使人民群众内部出现了结构性分化,群众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量的非政府组织(NGO)、公民的志愿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等民间组织形式不断涌现,“第三部门”活动成为我国政治生态中新的子系统。公民社会背景下,民众自觉参与公共治理成为常态,社会治理越来越需要借助执政党、政府与民众对社会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期望以协商民主的办法达成执政党与民众的政治共识。如此态势下,立足我国传统“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基础上的党联系群众制度模式,自然呈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有的已经完全过时,其自身所承载的功能发挥失灵。这就使得公民社会语境下创新党联系群众制度具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J].人民出版社,2001.6.

编辑:壬劳

作者:张书林

第3篇: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正如弗蘭克尔所说“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最优的”(Jeffrey A.Frankel,1999),联系汇率制度对于香港亦是如此。联系汇率制度消除了港元兑美元的汇率风险,支撑了香港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但牺牲了利用自主利率政策调节内需的功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之前支持香港维系联系汇率制度的条件发生了变化,继续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的成本和风险增加。特别地,2018年以来,香港经济基本面急剧恶化(香港实际GDP同比增速从2018年一季度的4.5%连续下降至2020年一、二季度的-9.1%和-9.0%。尽管三季度降幅收窄且后续有望恢复正增长,但据IMF预测2021年香港经济仍将较2019年下降4.1%)、社会事件发酵,加之中美经贸摩擦加剧、“香港国安法”后美国加大对中国香港的制裁,香港经济前景大幅下滑,金融市场风险增加,资本外流压力加大,港元持续走弱并多次触及弱方兑换保证(以下简称“触弱”),引发市场对联系汇率制度崩溃的担忧。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缓解了香港的货币体制危机,并提供了一个反思联系汇率制度运行条件和发展前景的窗口。

港元汇率波动放大,触弱压力显现

对于香港这样的小型开放经济体,没有持续、稳定地赚外汇的能力,也没有避免货币动荡的能力,除了把货币与主要贸易伙伴挂钩以外别无选择(见沈联涛2016著《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1983年香港转向联系汇率制度,港元汇率固定在7.8港元兑1美元的水平,2005年修正为7.75至7.85港元兑1美元的兑换区间。一方面,港元货币基础的任何变动都必须有美元资产按固定汇率计算的相应变动完全配合。2010年以来,香港外汇储备资产大约是其基础货币总额的2倍,为港元汇率和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了坚强后盾。另一方面,香港金融管理局透过自动利率调节机制及履行兑换保证的坚决承诺,维持港元汇率稳定。当资金大幅流入,港元汇率触及强方兑换保证时,金管局沽出港元、买入美元,港元流动性增加、利率下行,鼓励资本流出,港元汇率回弱;当资金大幅流出,港元汇率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时,金管局买入港元、沽出美元,港元流动性减少、利率上升,吸引资本流入,港元汇率转强。

1984~2007年,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整体运行良好,并成为稳定香港市场信心和金融中心地位的支柱。然而,2008年以来港元汇率波动放大,触弱压力显现。金融危机期间,受全球信贷紧缩、资金调回周转、美港利差回落以及新股上市集资等影响,大量资金流入香港,港元汇率多次触及强方兑换保证。2014~2015年,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但美联储升息预期延后,叠加欧央行负利率政策、美港利差维持低位以及“沪港通”等因素,资金涌入香港,港元需求持续强劲,港元汇率再度触及强方兑换保证。而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中美经贸关系急剧恶化,香港(内地与外界的商业桥梁)受到连带影响,叠加美港利差回升。2018年港元时隔13年之后首次触发弱方兑换保证。2019年在香港修例风波的冲击下港元汇率再次触弱,并在新冠疫情前维持偏弱的状态。2020年,受新冠疫情和油价暴跌冲击,美联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指数持续下行、美港利差回落,叠加股票投资相关的港元需求增加,港元汇率快速转向强方位。但港元并不是唯一走强的货币,不少新兴经济体货币(如人民币、南非兰特、印度卢比及东南亚国家货币等)同期均有明显升值(见图1)。

联系汇率制度稳定运行要求香港的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跟美国基本同步。从表面上看,美港利差和股市相关货币需求变化是导致历次港元汇率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从更深层次看,2007年以来港元汇率的异常波动主要来自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内在冲突的激化。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紧密,但在货币上与美元挂钩,因此货币政策容易出现与经济周期不同步的情况。当中美经济周期同步(2007年之前)时,二者相安无事,联系汇率制度平稳运行。当中美经济周期分化(2012年以来)时,香港的利率政策和经济基本面出现结构性背离,港元汇率走势异常,联系汇率制度遭到质疑。理论上,利率政策和经济基本面存在两种背离情况。一是与实体经济相比长期过度的宽松,刺激金融投机、资产泡沫攀升和通胀高企。二是与实体经济相比过快的货币紧缩,引发金融收缩、内需冷却、社会冲突加剧。前一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而后一种情况在2012年后占据主导。2018~2019年,在中美经济周期分化、香港政治风险上升的背景下,联系汇率制度的内在矛盾愈演愈烈,市场对于香港货币制度的担忧达到高潮。2020年,新冠疫情缓解了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危机,但其内在矛盾并没有消散。后疫情时代,随着中美冲突加剧、内地转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香港对内地经济的依赖进一步上升,香港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裂口可能放大,联系汇率的社会成本和制度风险也将愈加凸显。

联系汇率制度不可持续的风险上升

作为一种硬钉住汇率制度,联系汇率制度的运行有赖于良好的经济、法治和制度条件。经济条件包括:和锚定对象的经济结构和面临冲击类似,以降低汇率维持成本;经济高度开放且贸易部门是重要构成部分,进而锚定主要贸易伙伴;灵活的要素、产品与资产市场,能透过价格、工资和收入变动应对外来冲击;四是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以稳住汇率。法治和制度条件包括:由于最后贷款人能力的缺乏或受限,需要一个健康和监管良好的金融体系;严格的财政纪律,避免过度支出,且服从货币发行局的稳定努力;连贯的法律框架,宪法或法律支持,以提高汇率可信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香港的经济、法治和制度条件发生了变化,使得继续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的风险上升、挑战增加。

中国香港与美国的经济周期出现分化,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的成本增加。从名义GDP增速看,2000~2009年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和美国的相关性分别为0.80和0.58,中国内地与美国经济增速的相关性为0.42;2010~2019年,中国内地与美国的相关性下降至-0.03,此时香港与内地的相关性仍有0.61,而与美国的相关性降至0.22。特别地,2012年以来中国香港与美国经济周期发生了多次背离。2011~2015年期间,美国实际GDP增速上行,而中国香港实际GDP增速下行;2017~2018年,中国香港也早于美国出现经济回落。经济周期的分化,意味着中国香港和美国需要不同的政策应对(见图2)。然而,联系汇率制度使得中国香港被动进口美国的货币政策,政策扭曲加剧了香港经济的下行压力。事实上,中国香港和美国经济周期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地对香港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而中美经济周期出现分化。

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和美国的贸易关系转变,联系汇率制度实施的经济基本面出现偏离。一是随着内地开放程度提高,香港作为内地“转口港”的重要性下降。2012~2017年,香港出口中98.6%为转口,其中内地占比高达60.2%。然而,内地港口快速崛起,对香港贸易产生分流。2018年,上海、深圳、宁波-舟山及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超过香港。二是美国在中国外贸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在中国香港外贸中的地位也有所调整。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呈现缓慢下降态势。这使得香港作为内地对美贸易“转口港”的作用弱化。据香港政府统计处,香港整体出口中对美出口占比从1984年的30%以上降到2013年以后的8%~9%。三是金融危机后香港服务贸易重要性提升。2006~2014年,香港货物贸易差额占GDP比重从14%逐步下降到-8.6%,而服务贸易差额占比从-3.4%上升至10.7%。这主要来自消费品和食品逆差扩大,而旅游顺差快速上升。旅游业是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2012~2018年平均占GDP的4.8%),与餐饮、酒店、零售、航空等行业形成联动。服务业的不可贸易程度更高,且具有地理临近偏好的特征(香港近80%的游客为内地访客),这使得香港与内地的关联增强,而与美国的关联进一步弱化。

香港价格周期受内地因素驱动,使其货币政策容易出现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进而影响联系汇率制度的稳定运行。采用联系汇率制度后,香港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加之财政纪律严明,只能依靠价格、工资和收入变动,吸收宏观冲击、调节经济运行。而在旅游(非居民消费)、转口贸易和金融交易的传导下,香港的价格周期受到内地因素驱动,使得香港的实际利率容易出现不适合当地经济的情况。一方面,当经济上行、价格上涨时,金融市场杠杆率大幅提升,资产价格泡沫风险集聚。金融危机后,中国香港跟随美国采用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2015年贴现窗基本利率长期维持在0.5%),香港通货膨胀快速攀升、实际利率走负,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引发资产价格泡沫。2015年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较2007年提高约2倍,私人写字楼租金指数较2007年提高84.3%。高房价使得香港经济失去活力,社会阶层固化、加剧撕裂。另一方面,当经济下行、价格上涨时,香港底层居民实际福利受损,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2018年香港实际增速下行已非常明显,但其货币政策依然跟随美国加息,实际利率偏高进一步增加经济下行压力。与此同时,食品和住屋通胀压力带动CPI同比增速走高,低增长、高通胀下香港社会冲突加剧,并反过来侵蚀联系汇率制度的运行基础。

香港金融市场中的内地主体增加,同时境外非市场主体对香港金融体系的干预增加,使得货币局制度运行所需要的金融条件扩大化和复杂化。一方面,金融市场构成复杂化,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要求。2004~2008年,中资股占香港股市市值比重从28%快速上升至54.5%;2009年后有所回落,但仍在35%以上。受美国《国外公司问责法案》的影响,近期部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选择回到香港二次上市,使得香港股市构成进一步复杂化,监管难度加大。此外,据香港金管局统计,2018年香港银行业总贷款中43.8%为内地相关贷款,这其中仅6.1%为贸易融资,大部分为非贸易融资的相关贷款。由于企业信贷是非标准化产品,其风险评估须考虑借款人从事行业、贷款用途以及风险缓解措施等方面因素。这不仅对香港金融监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还增加了香港市场对美元流动性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中美关系发生质变的长期背景下,境外非市场主体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干预能力和可能性增加。美欧投资者是香港金融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据香港交易所《现货市场交易研究调查2019》报告,2019年美国和欧洲投资者参与的交易金额比重分别为23.8%和28.6%。此外,在香港双重上市和二次上市的存托股证(ADR)相当部分被美国投资者持有。这意味美欧投资者能够对香港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在中美关系短期恶化、长期质变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增加,包括限制中资企业在美上市、禁止部分投资者持有中国公司的股票等。这些干预行为可能引发香港金融市场出现高强度的卖出行为,导致短期大规模的资本外流,进而对联系汇率制度形成压力。如果美国政府进一步切断美元流动性,香港的外汇储备将难以覆盖巨大的资金缺口,届时香港金融市场将可能陷入更大规模的恐慌和混乱。

香港的法制和社会环境变化可能对联系汇率制度的稳定运行产生负面影响。中国香港扮演着内地与世界独特跳板的角色,其经济的未来发展动力主要来自内地。根据香港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香港经济未来的发展策略主要依靠积极融入国家大发展,善用两制之利。然而,香港延用英美法系,在法制上与内地存在明显差异,且立法和司法受中央控制较小。这使得香港成为内地资本外流和逃犯的避风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地关系的发展。2020年,全国人大通过“香港国安法”,帮助香港恢复社会秩序及安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但这遭到美国等的干預和制裁,同时打击中国香港正成为美国对付中国的手段之一,包括取消香港贸易优惠待遇,制裁香港有关官员,威胁废除《美国-香港政策法》和打击联系汇率制度等。这些因素为香港经济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并可能危及联系汇率制度的稳定运行。

联系汇率制度改革面临困难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已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支持联系汇率制度的条件发生变化,继续维持的成本和风险增加。特别地,打击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可能成为美国对付中国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在中美关系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如果香港自发调整汇率制度,变换货币发行锚,不仅转换的存量金融成本非常高,同时港元的信用也可能急剧下降,甚至招致全球资本做空。当前,全球疫情走势分化为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提供了缓冲时间。但在外部冲击、内部失衡以及社会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下,香港经济的长期前景仍然较为悲观。相反,随着新冠疫苗取得积极进展,美国疫情和经济形势将明显好转,预计2022~2023年美国经济有望恢复,如果通胀快速抬升还可能提前进入加息通道。届时,如果美国加大对香港金融市场的打击力度,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当前有必要提前谋划香港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

文献中关于联系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曾提出港元自由浮动、美元化或人民币化、改变挂钩汇率、变换挂钩货币等替代方案。但这些方案当前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难。第一,浮动汇率对于香港这样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维持成本高且容易出现货币信心危机。第二,美元化或人民币化不仅意味着香港彻底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当前还与香港《基本法》中港元的法定货币安排(至2047年)相冲突。第三,改变挂钩汇率指在不改变联系汇率制度的基础上,一次性调整港元兑美元汇率水平或兑换空间。这一做法能暂时缓解港元压力,但仍未解决内在矛盾,并可能伤及联系汇率制度的公信力。第四,变换挂钩货币包括钉住人民币、除美元和人民币外的其他货币(如欧元)和一篮子货币三种情况。由于香港经济与中美以外的其他经济体关联有限,因此钉住第三国货币不具备可操作性。而钉住一篮子货币面临各种现实困难,钉住人民币则须等待合适的时机。

参考新加坡、钉住一篮子货币并非合适选项。自1981年以来,新加坡采取“监督带调整汇率制度”。这是一种中间汇率制度,即在汇率和货币政策之间寻求“一半稳定性和一半独立性的组合”。与联系汇率制度相比,新加坡的汇率制度具有两方面优点。一是汇率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进而有更大的自由度来调整利率。二是汇率可在政策带内浮动,进而有助于吸收外来冲击,减轻国内经济波动。然而,由于三方面原因,中国香港难以简单复制新加坡的汇率制度。一是这种汇率制度主要钉住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的货币。与新加坡相比,香港的贸易伙伴高度集聚,内地和美国合计占比超过六成。这意味着转向钉住一篮子货币几乎等同于钉住加权后的人民币和美元汇率,并没有实质改善香港汇率制度的困境。二是如果钉住一篮子货币,香港在调整汇率安排时不仅需要港元兑美元汇率市场具有流动性,还需要港元兑人民币汇率市场具有流动性。三是“监督带调整汇率制度”在操作中难以把握,在实践中容易出现变异。特别地,新加坡的金融体系比较灵活、金融风险较低;而香港经济的杠杆率已处于历史高位,金融风险较大,且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攻击和干预。

港元钉住人民币须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转向钉住人民币是关于香港汇率制度备选方案讨论最多的情况之一。然而,当前港元钉住人民币的基础条件还不满足。香港金管局前总裁陈德霖认为,港元重置和重新钉住人民币需要具备四方面基础条件:人民币可完全自由兑换、内地资本账户完全开放、金融市场有足够的深度与广度(让香港的外汇基金能够持有用于支持香港货币基础的资产)、香港与内地经济周期同步。按照实现程度看,第四个条件目前已基本具备,第一个条件正在推进,第二和第三个条件困难最大。对于第一个条件,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已基本能实现双向波动,但仍未完全实现清洁浮动的终极汇改目标。对于第二个条件,根据2017年IMF《中国现代化:投资软基础设施》的评估,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度较之前明显提升,但仍有43个类别存在一定的管制,总体仍相对封闭。第三个条件受到第二个条件的限制。未来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改革仍需等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账户实现开放。

联系汇率制度改革的可行方案

尽管没有十全十美的替代方案,但香港既要为货币体制的长期调整做好准备,也要为外部突发冲击未雨绸缪。从长期来看,香港汇率制度的调整需要与其经济发展方向相匹配。香港的经济增长依赖国家发展大局,随着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落地和深化,香港与内地经济的融合将从商品市场、实际资本市场以及总供给冲击向金融市场和总需求冲击延伸。这意味着香港需要与内地构建更深入的货币合作,以维护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避免在内地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被边缘化。如果香港维持现行汇率制度而不做改变,一方面,在制度和区位红利耗尽后,香港被边缘化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香港经济结构与货币体制的矛盾将会愈加紧张,并将导致金融风险逐步积累,甚至可能突然爆发。

在长期转向钉住人民币的道路上,香港的汇率制度调整存在两种情景。

第一种情景,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香港可维持当前的汇率制度安排,待时机成熟后直接转向钉住人民币,甚至在制度允许的条件下探讨香港和内地货币整合的可能性。这里的时机成熟包括两点:一是待人民币汇率清洁浮动和资本账户开放之后;二是在外汇市场相对平静期,港元既无升值压力又无贬值压力,如果外汇市场几乎没有平静期,次佳时期是资本流入、经常账户顺差、港元面临升值压力的时期。

第二种情景,当外部突发冲击危及联系汇率制度时,港元和美元硬脱钩风险激增。此时,港元要么主动与美元脱钩,要么由于无法维持而被动与美元脱钩。参考国际经验,港元与美元脱钩后,如果还不具备钉住人民币的条件,可先引入港元对人民币或美元汇率的宽幅波动机制。直接转向对人民币汇率的宽幅波动机制,有助于对接后续钉住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但能否实现受制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情况。当然,对于香港这样的小型开放经济体而言,宽幅波动机制只是过渡安排,长期来看港元最终还应转向钉住人民币。

港元汇率宽幅波动机制具备历史经验支持。欧洲汇率机制和人民币汇改经验均表明,宽幅波动机制能够较好地避免汇率波动过大对经济的冲击,同时还兼顾了浮动汇率的部分好处。1992~1993年,芬兰马克、意大利里拉和英国英镑与德国马克脱钩。退出钉住汇率制度转向自由浮动后,各国货币贬值15%~35%,并促使欧洲汇率机制将围绕中心汇率的浮动范围放宽至15%。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價的年度最大波幅从2011~2015年的3%(平均值)扩大至2016~2020年的8%。波幅扩大较好地缓解了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干预的压力。参考这些经验,港元汇率的宽幅波动机制可考虑设置+/-20%的波幅,汇率波动幅度在区间内时由市场决定,触及上下限后香港金管局进场干预。

港元汇率宽幅波动机制具备实际操作可行性。与钉住汇率制度相比,+/-20%的宽幅波动机制,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国际投机的套利空间小。香港外汇储备资产大约是其基础货币总额的2倍,这意味着香港金管局具备足够的市场公信力,正常情况下港元汇率能够维持在限制区间内波动。即使港元汇率在短期出现较大投机压力,需要香港金融管理局入市干预,但港元触及20%的贬值边界后,已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港元贬值压力,届时,金管局再入场稳定汇率,所需的外汇储备资金会少很多。极端情况下,如果香港的外汇储备快速消耗,内地也可给予一定的支持。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正是由于内地的支持,香港才得以幸存于国际投机者的攻击。截至2021年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2万亿美元,是1998年的20倍以上,对国际投机者具有较强的威慑力。此外,应对非市场力量对香港金融市场的恶意攻击,金管局及其他相关机构不必囿于陈规,还可考虑采用资本管制等手段进行干预。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主动脱钩还是被动脱钩以及转换货币锚,必将会给香港经济带来较大的短期损失,但这是避免长期风险积聚和应对外部突发冲击的次优选择。同时,货币大幅贬值也不一定会触发危机,还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情况。从历史上货币大贬值的经验来看,94%的大贬值发生在较高通胀或贸易赤字的背景下。即便在欧洲货币危机时,芬兰、意大利和英国通过贬值和降低利率,经济在1994年就开始复苏。这意味着只要香港经济的基本面尚好,外部冲击引致的货币贬值有望在1~2年内消退。而改善香港经济的基本面,一是要着力解决内部失衡压力,适度增进货币体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如扩宽兑换保证范围、改变港元流动性供应、设立新的政策利率等。二是牢牢把握内地经济发展方向,尽快融入并做大做强人民币金融活动(包括证券市场、债券市场、人民币业务等领域),巩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和资金进出内地的中介角色。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全球视线月度资讯

脱欧后英国申请加入“亚太朋友圈”

2月1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是CPTPP于2018年底生效以来第一个申请加入的新国家,如果成功,将成为该贸易俱乐部中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经济体。

澳洲联储维稳利率,宣布扩大QE

2月2日,澳洲联储发布利率决议,隔夜现金利率和3年期國债收益率目标均维持在0.1%,并宣布当前的量化宽松政策结束时购买1000亿美元的债券。

商务部与中东欧国家对口部门签署经贸合作文件

2月9日,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在京召开。我国商务部与阿尔巴尼亚、捷克、匈牙利、塞尔维亚4国经贸主管部门签署了4份有关建立投资合作与贸易促进机制的合作文件,并被纳入峰会成果清单。

G7追加43亿美元支援全球疫苗接种

2月19日,七国集团(G7)领导人在线上峰会上同意加强合作,以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并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疫苗接种增加资金支持,这标志着全球新冠大流行应对行动取得了重大进展。

美联储发布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

2月20日,美联储发布了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将维持基准利率近零、每月至少1200亿美元的QE量宽购债政策,确保货币政策继续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直到经济复苏完成”。

亚太跨境无纸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

2月21日,《亚洲及太平洋跨境无纸贸易便利化框架协定》正式生效,要求各方通过利用现有或创建新的跨境无纸贸易系统,实现电子形式贸易数据和文件的交换。

中国连续第五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

2月22日,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2020年中国和德国双边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约为2121亿欧元,中国连续第五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

拜登政府拟加强美国芯片制造业的发展

2月25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对半导体芯片、电动汽车大容量电池、稀土矿产和药品的供应链进行为期100天的审查,将寻求立法拨款370亿美元,以加强美国芯片制造业的发展。

作者:崔晓敏 肖立晟

第4篇:班级联系制度

文学院2010届毕业班联系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2010届毕业生的管理,同时确保就业信息的顺利传达,以更好地为即将毕业的同学服务,我院特制订2010届毕业班联系制度。

一、组建院班两级就业工作队伍

成立10年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以院长、副书记、教学副院长、行政副院长、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等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开展全院就业工作。同时成立院就业工作办公室,团委书记任办公室主任,以各年级辅导员为成员,具体负责就业工作,形成党委、行政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协调一致,全院齐抓共管的学生就业的工作机制。明确就业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把责任落实到人,实现层层有人做工作,处处有人负责任。

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全面掌握所联系班级学生情况,确保毕业班级各项事务稳妥、有序的全面开展;

2、指导10届辅导员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

3、协助宣讲有关毕业及就业形式与政策,鼓励引导学生自强、自信、积极向上。

4、积极组织研究并贯彻执行毕业班就业升学工作方案。

5、定期与不定期走访10届学生宿舍,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6、积极收集就业信息,协助就业专职人员做好毕业班推荐工作。

7、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三、就业工作专职人员职责:

1、在2009年暑期核实毕业班学生联系方式,并及时更新。

2、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与飞信群,方便就业信息的及时传达到位。

3、要求学生将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张贴在学院学生工作信息栏内、学生学生宿舍通知。

4、如有紧急招聘信息,则采取电话通知的方式,务必通知到个人,保证有效信息传达的最大化。

5、安排已经推荐免试成为研究生的同学任信息联络员一职,由他们轮流担任毕业班辅导员助理,协助开展就业升学工作。

6、组织10届各班委开展好毕业生文明离校的各项工作。

7、及时向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毕业班情况。

文学院 2009年5月

第5篇:党员联系班级制度

**学院设计艺术系学生党员联系班级制度

1、主要职责

(1)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通报学校各项事业建设发展情况及重要举措。

(2)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习和生活状况。重点关注新主、毕业生、特困生和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努力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或协调解决学生反映的突出问题和需要,为学生排忧解难。

(3)配合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配合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

(4)开展思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注意荣辱观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坚持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2、具体要求

(1)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联系,原则上每个党支部派2名学生党员联系一个班级。

(2)每名学生党员在每学期内参加班级活动1—2次;与所联系班级的班主任交流班级情况不少于2次; 进学生宿舍走访、交谈累计不少于4次。

(3)联系党员如发现重要或者特殊情况应及时向班级所在党支部反馈,及时消除隐患。

(4)党员干部应以自己成长经历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5)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模范的行为带动学生,以出色的工作影响学生,将育人工作贯穿与言传身教之中,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设计艺术系党总支

第6篇:领导蹲点联系班级制度

苍溪县唤马镇小学校 蹲点领导联系班级制度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力度,增强管理的覆盖面、及时性、实效性,切实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细致周密,环环紧扣,科学有序。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二、主要职责

1、每周与所蹲点的班级班主任进行一次以上的交流、座谈,了解、指导班级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汇报并帮助解决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每学期为蹲点包班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2、收集包班蹲点教师提出的意见,梳理一条建设性的建议并向校长汇报。

3、实时监控包班蹲点的教学质量,每月至少到蹲点班级听一节课,并与授课老师交流教学心得,不定时抽查教学常规执行情况。蹲点领导要确定自己分管班级的帮教对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帮教。

4、每月检查一次蹲点包班卫生状况及安全工作,及时予以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每周到蹲点班和学生一起上一次操,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6、每位蹲点领导对自己分管的班级负领导责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责任风险与班主任共同承担、荣誉与班主任共享,同时指导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第7篇:斑竹中小学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细则

(草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师生思想工作,努力为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开展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浓厚氛围,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工作的需要;是引导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良好学风建设的需要。同时,做好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工作,对于加强班级建设,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作职责

领导干部联系班级要围绕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促进育人、多办实事开展工作。

1、宣传新的教育信息,及时通报上级安排情况。

2、加强班主任的工作情况,了解班级管理落实情况和教职工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情况。协助班主任和教师进行时政、法律、行为规范、艰苦奋斗等教育;协助班主任围绕班风、学风建设、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等,定期组织科任教师进行专题学习或研讨。

3、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以及班风学风情况,配合辅导员和导师及时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维护学校的稳定。

4、掌握所联系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与教师共同分析学生的实际困难,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等进行重点关注和个别辅导。

5、帮助学生取得良好成绩。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设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

6、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

7、提出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三、具体要求

1、每月至少参加班级活动1次。

2、每学期为联系班级讲座1-2次。

3、每月至少深入学生宿舍4次,并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经常保持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每月至少与班主任交流和沟通1次,共同搞好班级教育管理工作。

5、每月至少到联系班级听课4次。

6、指导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7、联系班级的领导干部要建立工作日记。每学期向学校提交工作报告1份,内容包括开展工作情况、学生思想动态分析、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随时向学校相关部门反馈关于学生管理与教学实施的有关信息,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四、组织实施

1、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工作在学校统一领导下进行,学校教导处按照要求,认真做好细则的制定、责任班级的确定、组织领导干部进行责任班级确认等工作。

2、学校办公室、要积极教导处做好组织工作,按要求确定备选班级名单,并提供备选班级的有关情况。在工作过程中,各教师及班主任要认真配合领导干部在所属班级开展工作。

3、学校教导处要及时掌握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以及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情况,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

高坪区斑竹中小学

2013年9月3日

第8篇:安宁市鸣矣河小学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

为了更好树立科学管理思想,加大班级管理力度,动员全校各方面力量,提升班级管理整体水平,增强校领导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经学校研究决定,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

一、班级联系点的确立

将全校所有班级按班级划分,实行领导联系包干,每位领导在分管工作的基础上,负责包干所分配的班级。

二、主要任务:

负责联系班级的校领导,要经常深入班级与班主任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定期参加班级的班会;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并负责及时协调解决;征求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要及时记录、反映上报;负责对联系班级学生的相关处理给出意见。

三、具体要求:

1、建立校领导联系班级制度,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是进一步密切校领导与教师、学生关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我校科学管理水平、确保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做好联系班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联系班级督促检查、全程指导,努力把联系班级建成团结、务实、勤奋、开拓的优秀班集体。

2、学校在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负责及时收集校领导联系班级情况,发挥好班级、班主任与校领导之间的纽带作用,真正将此项制度推向实效。

3、班主任要积极配合,主动向负责联系班级的校领导干部汇报情况、取得支持。同时,定期将校领导干部深入班级的情况做好书面总结报学校。

四、具体分工

余兴泽:联系六(1)班、六(2)班 杨承志:联系五(1)班、五(2)班 张小龙:联系三(1)班、

胡明艳:联系四(1)班、四(2)班 苏克强:联系四(3)班、 刘金辉:联系三(2)班

赵开春:联系二(1)班、二(2)班 王丽妮:联系一(1)班、一(2)班

安宁市鸣矣河小学 2017年9月1日

第9篇: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工作汇报

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学校工作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xxx《关于xxx领导干部联系学校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与学校的联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中“领导重视教学”的优良传统,共同推进校风学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逐步实施了领导干部联系学校的工作机制,目前本学期的联系工作告一段落,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与安排,切实加强对全县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监督力度,某校作为xxx定点联系学校。经过一个学期的运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主要工作

联系制度开展以来,领导干部积极响应,周密部署,多次深入到学校指导督促,交流学习、对学生思想辅导等多种形式展开工作。及时了解并解决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为学校排忧解难,目前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一)大力督促学校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帮助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和规范的职业行为。处理好社会关注学校的难点、热点问题,杜绝因老师个人的原因造成不稳定因素的发生,有效维护校园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 1 -

(二)经常深入到所联系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情况,掌握动态,增强了开展联系学校工作的针对性。

(三)关心关注学生开展各种学习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四)通过学生干部以及个别学生进行座谈与交流,了解目前学生学习、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大力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并鼓励学生要好好学习、刻苦钻研、勤学好问,以最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长大后为人民做贡献。

(五)进一步督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全面提高联系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六)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文明校园”活动,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积极督促联系学校组织人员对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实验室等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体育设施、各室电路进行检查,做到维修到位,不留死角,对存在的隐患清理整治,消除所有隐患,努力为全校师生创造安全的学习气氛。重点抓好严重影响师生安全的盗窃、火灾等预防工作,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七)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严禁在校园周边乱摆摊设点,防止发生学生中毒和流行病事故。- 2 -

三、今后工作

联系制度在某校开始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实施过程中赢得了大家的支持和好评。该联系制度将会长期执行,学校将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研究改进工作的方法,今后将继续积累经验,寻找差距,把握学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此项工作。

- 3 -

上一篇:社区计生专干工作总结下一篇:上课怎么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