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局关于农村工作

2023-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牧局关于农村工作

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A县来说意义重大。首先,有利于改变农牧区落后面貌,树立A旅游大县新形象。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A城相对繁荣、农牧区相对落后,特别是边远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县城落差明显,与某省旅游大县的地

位极不相称。只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不断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其次,有利于突破全面小康建设难点,确保实现历史发展新目标。A要实现全面小康,重点、难点都在农村,任务十分艰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第三,有利于拓展县域发展空间,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A经济总量目前还主要集中在

二、三产业,要持续提升全县的整体实力,

一、

二、三次产业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广阔地域、丰富资源,吸纳农村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A县经济跨越发展。第四,有利于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牧民,实现城乡关系的新和谐。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较少,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淡化城乡界限,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从A县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出发,“十一五”期间,要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字要求,立足当前,从县情出发,着力解决好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力争全县农牧业总产值年均递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全县==以上的农牧村达到示范村标准。

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植农村优势产业,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是发展。解决农村所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从A县总体情况来看,要在确保粮食自给有余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首先,要加快现代畜牧业进程,突出发展养牛业。“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三大基地”建设:一是以***、***乡家庭牧场和养殖小区为中心,发展**牛和某省*牛,建立优质肉牛养殖基地;二是以城镇郊区为中心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农牧区,以**牛为主要品种,建立优质奶牛基地;三是以旅游沿线乡村为重点,建设以农畜产品加工、家禽、冷水鱼养殖为主的旅游副食品供应基地。到====年,牛的饲养量占到全县牲畜总量的==,农区畜牧业在全县畜牧业中的比重达到==。其次,要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巩固大豆优势产业地位。大力发展优质大豆生产,以大豆产业化示范县项目为载体,坚持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路子,力争用=到==年时间,使全县大豆种植规模达到==万亩,建成全疆的优质大豆生产基地。第三,要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业。围绕旅游市场需求,依托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在旅游沿线乡村,扩大林果、甜玉米等特色经济作物规模和比重,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在城镇郊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积极探索推广温室蔬菜大棚技术,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加快发展农家乐、牧家乐和渔家乐项目,努力实现农牧民收入的多元增长。第四,要努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扶持**大豆加工厂等大豆加工、储运和流通企业,到====年,将其建成年生产能力达到=万吨,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成为B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企业。依托***旅游业提供的强大客源市场基础,重点抓好奶源基地和乳品厂建设,积极推进肉(乳)制品加工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精加工项目,形成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二、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发挥旅游富民优势,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

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从这几年我县农村发展情况来看,农牧业虽然是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受旅游业的强势拉动,农牧民来自

二、三产业的收入不断增加。“十五”期间,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次,农牧民非农收入年均增加===元以上,农牧民人均实现非农收入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以上,非农产业已经成为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主导性因素。一是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引导农牧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当地水利建设、乡村道路等项目建设和从事建筑、建材、运输、餐饮等行业。“十一五”期间,要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有计划地对农牧民进行“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输送”,每年要完成农牧民科技培训=万人次,劳动力技能培训=.=万人次。二是要组织引导农牧民参与旅游开发增收。尤其是要组织好旅游沿线的农牧民参与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旅游经营,通过马匹租赁、房屋出租、牛羊育肥等方式增加收入。

三是要围绕旅游副食品供应,强化农畜产品销售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的作用,进一步畅通农畜产品流通渠道,最终形成“农牧民 经纪人(经合组织) 市场(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力争到====年,全县每个村都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立起行业协会,全面提升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结合扶贫开发“整村推

进”工作,加大各项扶贫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增强农牧民“造血”机能。今年,要着力解决===户、===名农村低收入贫因人口的脱贫问题。====年,使全县在册的==的低收入农牧民脱贫致富。

三、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倡导农村新风尚,提升农村文明水平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提高农牧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要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地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大力实施农牧民教育培训工程。把加强现代农牧民教育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争使每个走出去的农民工都得到过一次政府组织的培训,掌握一门以上的务工技能。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使==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掌握一门以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提高致富本领。加大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工作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为乡土人才施展能力创造良好的平台;通过加强集中培训,提高乡土人才综合素质,增强典型示范能力和带头致富能力。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研究、制定和落实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满足农牧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阵地。加强乡村图书馆、文化站和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年完成全县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使==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标准文化活动室。继续实施农村电影“====”工程,到====年争取实现每年为每个乡镇放映===场电影的目标。加快农村通讯设施建设,到====年,农村电话入户率达到==以上,“村村通”覆盖率达到==。三是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全面开展乡抓“十无”、村抓“十增”、户争“十重”的“三个十”文明之星创评活动,推动全县农村文明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牧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

四、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抓好重点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新农村建设想要迅速凝聚人心、调动群众的热情,必须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让群众得到真真切切的好处,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既解决了群众的盼点,又找到了干部的干点,同时还抓住了问题的焦点。因此,要把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通过环境整治,先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一环扣一环,把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开展下去。今后,凡被列为示范村和整治村的行政村,在治理村容村貌中,必须首先达到“街直、路平、树绿、院落整洁”==字标准。“街直”就是要按照各自的规划,对各农牧户的院墙、大门进行修建和改造;“路平”就是要依托“通油通达”工程,对行政村主要道路进行改造,或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进行砂石路面改造,彻底改变春季化雪、秋季多雨造成农牧民无法正常通行的问题;“树绿”就是要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组织动员村民在每个村的道路两旁、院落四周栽植林木,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率;“院落整洁”就是要实现人、畜生活区相对隔离,进一步提高卫生水平,杜绝各类疾病的传染。同时,深入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应用沼气、秸秆气化等新型能源,加快家居取暖清洁化步伐;基本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农村环境和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以健全机制为抓手,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其本质是让广大农牧民当家作主。我们将坚持制度、阵地和组织建设相结合,党的领导与民主法治相结合,依法管理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建立农村管理新架构,健全农村管理新机制。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年,我县已经顺利完成了第六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产生了新一届两委成员===人,平均年龄==.=岁,中专、大专以上文化占==,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我们要以“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党员富民强村的本领。严格执行《农村“两委”班子规范化管理办法》,加强村级班子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切实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年试点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群众满意率要达到==以上。力争到====年,全县“五个好”乡镇党委达到===,“五个好”村党支部达到==以上。二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赋予农牧民在决定农村重大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广泛吸取农牧民意见,使重大决策都建立在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上。完善和加强农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强村民自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全面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即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群众监督)制度,落实好“村财乡管村用”、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保障群众的监督权,要确保群众对“两公开、一监督”的满意率达到==以上。三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矛盾纠纷排查的调处机制、治安防范的应对机制,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挥广大农牧民的主力军作用,同时还要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成立由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决策新农村建设行动的重大事宜,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具体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制定阶段性目标,建立考核制度,落实分解工作任务。加强各部门协作,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同时,实行县领导包乡包村责任制,并抽调部分年富力强的副科级后备干部,长期驻扎在试点村镇,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问题有人解决的良好创建局面。

二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层层制定县、乡、村及各相关部门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一年至五年的奋斗目标,做到规划到乡、到村,点面结合、分步实施,与小康村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与“十一五”规划相结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规划的制定,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落靠、落到位,为向上争取和项目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在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全面展开的原则,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三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通过会议、报刊、专栏、广播、电视等多种有效形式,全面动员,广泛发动。近期全县还要召开新农村建设推进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通过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定期进行新农村建设工作交流和学习,真正树立起乡镇的主导意识、农牧民的主体意识,各部门的帮扶意识、社会各界的参与意识,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通过典型引路,挖掘推广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让农牧民真正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以点带面,激发农牧民的积极性,使农牧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开展新农村建设营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是加大扶持,强化投入。资金问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径问题,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强有关政策的学习,抢抓各种机遇,加大对上联系密度,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地区的支持和扶持。二是加强与帮建单位的联系,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同时,发动全县各方面力量,筹措建立专项基金,对试点村实施以奖代投。今后,县财政每年都将拿出不少于当年财政增收的==的资金,集中用于试点村镇建设。三是抓住我县被列入国家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的机遇,统筹涉农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四是做好“一事一议”工作,真正发挥农牧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切实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立足县情,扎实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2篇:县农牧局关于一季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暨二季度工作计划解读[精选]

县农牧局关于一季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暨 二季度工作计划的报告 市农业局: 今年一季度,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及省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标 准化生产为重点,以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保障群众安全消费为目标,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 施,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农产品消费安全。现将我县一季度农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暨二季度工作计划的报告如下:

一、一季度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新年伊始,我局就组织召 开了全县农业工作会议,会议邀请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参 加。会上对 20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 部署,对 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 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并与各监管单位签订了 《 2012年农产 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 ,将监管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同时, 我们还制定了《 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及 《 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计划》 ,力争做到农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

(二完善监管体系 。按照农业部和省、市农业部门的 要求,今年所有涉农乡镇必须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机构。去年我县各镇(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架子 已经全部搭起,配备了工作人员,但还存在着工作制度、运 行机制还不尽完善,工作尚不能有效开展的问题。今年,我 们按照“有职能、有人员、有手段、能工作”的要求,完善 乡镇监管站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落实办公地点,确保乡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顺利开展业务工作。 1— 3月份已完 善乡镇监管站建设任务 4个。

(三认真做好元旦、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管工作。 为做好 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管工作,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我局提早动手,周密安 排,成立了局长任组长,主管局长任副组长的彬县农牧局元 旦、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下发了《彬县农

牧局关于做元旦、春 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 严格按照省、市 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工作部署要求及市、 县关于做好 “双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对农产品销售 市场进行专项检查 3次,抽检豇豆、豆角、芹菜、韭菜等蔬 菜样品 36个。重点检查了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农产品质量 安全监管制度、索票索证制度、检测结果公示制度的执行情 况及购货、销货台帐记录情况。确保了我县人民群众农产品 消费安全。

(四扎实开展“三品一标”专项检查情况。 按照市局

安排, 3月 16-22日,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县无公 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我们采取听汇 报、 看资料、 查现场的方式进行, 逐基地、 逐市场全面检查。 重点检查各农产品销售单位、获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 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无公害标志使用是否规范, 有无滥用、 乱用、套用无公害标志的现象,有无转让或买卖无公害农产 品标志的情况。共检查蔬菜、西甜瓜无公害认证产地 2个, 认证产品 2个,蔬菜批发市场 1个,超市 3个,农贸市场 1个。通过检查发现,我县各农产品销售经营没有出现假冒无 公害农产品和乱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情况;各基地、各专 业合作社都建有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和使用制度,标志设 有专人管理,没有滥用、转让或买卖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现 象和行为。

(五加强农资监管,确保投入品安全使用。 一季度, 春耕生产即将开始,我局及时组织执法人员对县内农资经营 网点进行排查, 严厉打击非法生产、 添加违禁高毒农药行为, 检查甲胺磷等高毒禁用农药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问题及农 药标签不规范、擅自使用未经登记核准的种子、农药、化肥 等问题,检查中未发现违规经营、使用种子、农药、化肥的 情况。

(六 认真开展监督抽查。 严格按照监督抽查程序要求, 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督抽查,县上举办大型活动、重要节假日前要随机进行 抽检。一季度共检测农产品样品 182个,抽检样品合格率达 到 98%以上。

(七 加大宣传力度。 为进一步加大 《食品安全法》 、 《农 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安全生产、安全消 费意识,我们结合“科技宣传月”活动、 “ 3• 15国际消费者 权益保护日”活动,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 方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知识, 扩大宣传覆盖面,强化宣传效果。 1— 3月份,共开展农产品 质量安全专题宣传 3期,发放宣传资料 5000余份,接受咨 询群众 300余人次。

二、二季度工作计划 (一大力实施项目建设。

去年,省发改委、农业厅将我县列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 测站建设项目县。我们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做好项目实施 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 二季度,我们将继续按照 “有职能、有人员、有手段、能工作”的要求,完善 4个乡 镇监管站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落实办公地点,确保乡镇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顺利开展业务工作。

(三强化日常监管工作。 以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 认证农产品基地为重点,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为主体,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生产 过程和产品销售记录档案。对认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无公 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百 亩以上规模化生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台账,实行动态化 监管,做好农产品上市前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 安全上市。进一步完善新市街蔬菜批发市场、三个超市农产 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农产品市场准入各项制度和措 施。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及结果公示制度,经常性 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四加强监督抽查工作。 要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 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县上举办大 型活动、重要节假日前要随机进行抽检,二季度计划检测农 产品样品 500个以上。

(五积极进行人员培训。 二季度,我们将安排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专业人员 5人以上脱离工作岗位,参加省市举 办的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并对乡镇和村级监管员进行培训,计划培训人员 200名。 (六抓点带面,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示范点。 建设 5个农产品质量监管示范点, 2个农产品销售市场示范点, 2个乡镇监管站示范点, 5个村级监管员示范点。树立样板, 以点带面,促进面上工作。

第3篇:县农牧局关于一季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暨二季度工作计划的报告

县农牧局关于一季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暨

二季度工作计划的报告

市农业局:

今年一季度,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省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以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保障群众安全消费为目标,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农产品消费安全。现将我县一季度农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暨二季度工作计划的报告如下:

一、一季度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新年伊始,我局就组织召开了全县农业工作会议,会议邀请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参加。会上对20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对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并与各监管单位签订了《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将监管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同时,我们还制定了《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及《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计划》,力争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

(二)完善监管体系。按照农业部和省、市农业部门的要求,今年所有涉农乡镇必须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机构。去年我县各镇(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架子已经全部搭起,配备了工作人员,但还存在着工作制度、运行机制还不尽完善,工作尚不能有效开展的问题。今年,我们按照“有职能、有人员、有手段、能工作”的要求,完善乡镇监管站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落实办公地点,确保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顺利开展业务工作。1—3月份已完善乡镇监管站建设任务4个。

(三)认真做好元旦、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为做好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我局提早动手,周密安排,成立了局长任组长,主管局长任副组长的彬县农牧局元旦、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下发了《彬县农牧局关于做元旦、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严格按照省、市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工作部署要求及市、县关于做好“双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对农产品销售市场进行专项检查3次,抽检豇豆、豆角、芹菜、韭菜等蔬菜样品36个。重点检查了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索票索证制度、检测结果公示制度的执行情况及购货、销货台帐记录情况。确保了我县人民群众农产品消费安全。

(四)扎实开展“三品一标”专项检查情况。按照市局

安排,3月16-22日,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县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我们采取听汇报、看资料、查现场的方式进行,逐基地、逐市场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各农产品销售单位、获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无公害标志使用是否规范,有无滥用、乱用、套用无公害标志的现象,有无转让或买卖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情况。共检查蔬菜、西甜瓜无公害认证产地2个,认证产品2个,蔬菜批发市场1个,超市3个,农贸市场1个。通过检查发现,我县各农产品销售经营没有出现假冒无公害农产品和乱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情况;各基地、各专业合作社都建有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和使用制度,标志设有专人管理,没有滥用、转让或买卖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现象和行为。

(五)加强农资监管,确保投入品安全使用。一季度,春耕生产即将开始,我局及时组织执法人员对县内农资经营网点进行排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添加违禁高毒农药行为,检查甲胺磷等高毒禁用农药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问题及农药标签不规范、擅自使用未经登记核准的种子、农药、化肥等问题,检查中未发现违规经营、使用种子、农药、化肥的情况。

(六)认真开展监督抽查。严格按照监督抽查程序要求,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督抽查,县上举办大型活动、重要节假日前要随机进行抽检。一季度共检测农产品样品182个,抽检样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七)加大宣传力度。为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安全生产、安全消费意识,我们结合“科技宣传月”活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强化宣传效果。1—3月份,共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宣传3期,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咨询群众300余人次。

二、二季度工作计划

(一)大力实施项目建设。

去年,省发改委、农业厅将我县列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县。我们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二季度,我们将继续按照“有职能、有人员、有手段、能工作”的要求,完善4个乡镇监管站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落实办公地点,确保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顺利开展业务工作。

(三)强化日常监管工作。以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基地为重点,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为主体,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记录档案。对认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百亩以上规模化生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台账,实行动态化监管,做好农产品上市前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安全上市。进一步完善新市街蔬菜批发市场、三个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农产品市场准入各项制度和措施。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及结果公示制度,经常性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四)加强监督抽查工作。要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县上举办大型活动、重要节假日前要随机进行抽检,二季度计划检测农产品样品500个以上。

(五)积极进行人员培训。二季度,我们将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业人员5人以上脱离工作岗位,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并对乡镇和村级监管员进行培训,计划培训人员200名。

(六)抓点带面,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示范点。建设5个农产品质量监管示范点,2个农产品销售市场示范点,2个乡镇监管站示范点,5个村级监管员示范点。树立样板,以点带面,促进面上工作。

第4篇:农牧渔业局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工落实情况

根据第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xxxx年工作任务分工,现将我局部分任务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畜牧产业任务落实:

xxxx年,x县畜牧工作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区市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中央x号文件精神,以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及x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将畜牧业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把畜牧业提质增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现代畜牧业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大政策扶持和科技服务,使全县畜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就政府工作任务分工将畜牧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畜牧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畜牧站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开展以下工作,共完成畜牧业基础配套设施投资xxxx万元。一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依托“xxxx年奶牛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展现新局面。目前全县xx个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xxx%,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xxx%,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xx.x%,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二是依法关闭禁养区内养殖场。依法搬迁关闭x县禁养区内x家养殖场(x家奶牛场、x家肉牛场)。

二、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一是扎实推行节本增效技术。xxxx年我县建立节本增效示范点xx个,由x名畜牧技术人员包点开展技术服务,已开展技术服务xx场(次)。二是做好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扎实做好肉牛基础母牛“见犊补母”补贴项目,进一步完善养殖场(户)及所饲养的基础母牛档案,目前已繁育犊牛xxxx余头。三是强化优质牧草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优质牧草种植,保证我县饲草料生产能力与草畜产业发展相平衡。截至目前,全县种植多年生牧草x.x万亩,冬牧xx黑麦草x.x万亩、专用青贮玉米x.x万亩,目前完成苜蓿第三茬收割工作,平均亩产达到xxxkg以上,冬牧xx黑麦草完成收贮。四是积极推进生鲜牛奶价格保险试点工作。xxxx年争取生鲜乳价格保险项目资金xxx万元,x月x日组织各奶牛场开生鲜乳价格保险座谈会,签订了xxxx年奶价保险合同,xxxx年奶价保险已开始实施。目前正在进行xxxx生鲜牛奶价格保险生鲜乳价格测算,待测算完成后交保险公司进行理赔。

适水产业任务落实:

1、深入实施百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沃土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治理盐碱地x万亩,改造中低产田x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x万亩,改善灌溉面积xx万亩。以渔治碱项目是百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的一部分,xxxx年实施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场点xx个,面积xxxxx亩,其中xxxx年新增xxxx亩。x月份做好日常养殖管理、水质检测、做好养殖记录,x月下旬正在验收以渔治碱项目。

2、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

xxxx年新建低碳高效流水池塘xx口,集装箱x个,目前,xx口已经建成.x口投产,x个集装箱正在安装中;新建工厂化车间xxxx平米,其中xxxx平米已经建成投产养殖南美白对虾,其余xxxx平米基本建成,正在最后安装调试设备,清理完善,改造提升xxxxx平米,xxxx平米改造完成,xxxxx平米正覆膜加水;示范推广南美白对虾、小龙虾、斑点叉尾鮰、丁桂等名特优新品种xxxx亩,全部完成,正在养殖管理;计划标准化池塘改造xxxx亩,目前实际改造xxxx亩;积极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严格规范渔业投入品的使用,随时入户监督检查,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种植业任务落实:

3、完成农业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落实情况:

新建设施农业项目:计划新建设施农业总面积xxxx.x亩,其中新建二代日光温室xxx亩,主要包括:x村;新建大跨度全钢架拱棚xxx.x亩,主要包括x村。新建中拱棚xx亩,主要包括x村。目前共完成xxx.x亩,日光温室完成xx栋,xx.x亩 ;大跨度全钢架拱棚建设完成xxx栋,xxx.x亩。日光温室为:x村x县佳润丰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xx栋、xx.x亩;大跨度拱棚分别为:x村xx亩、x村xx亩。

4、x村蔬菜创新驱动科技园建设项目落实情况:

一是蔬菜创新驱动高科技农业园。建设地点位于x村,由x天缘种业有限公司实施,计划投资xxxx万元,利用x年时间(xxxx年x月—xxxx年xx月)在x县x镇金星三队建设千亩蔬菜科技园暨x县国家级创新驱动蔬菜科技示范园,园区总占地面积xxxx亩,其中建设用地xx亩。园区建设全面开工,已完成园区拱棚建设、园区绿化、露地蔬菜定植等工作,正在进行温室覆膜定植、办公楼、冷库建设。二是高新优蔬菜品种示范园。建设地点位于x村,由x巨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筹建。xxxx年计划投资xxxx万元,主要新建日光温室xx栋、桥式大棚xx栋、三连栋大拱棚xx栋;建立露地新品种展示及试验区xxx亩;建设集田间培训学校,会议办公、仓储加工、冷链包装场地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x个占地xx亩;建设集特色蔬菜、家庭园艺、创意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及生态旅游、电商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综合观光园xxx亩。目前已完成露地、设施展示基地建设,且已成功举办xxxx年西北(x)瓜菜新品种博览会。

5、xxxx年银北百万亩盐碱地农艺改良项目落实:

因农时季节因素,上半年实施的有机肥和绿肥还田工作为xxxx项目的延续实施,试验示范、综合示范区建设、整乡推进、盐碱地水盐动态调查工作为xxxx项目内容。

一是完成x.xxxx万亩的商品有机肥发放和实施。根据单位行政办公会议研究,实施发放商品有机肥原则:以中度和重度盐碱地集中连片区域为主,辐射推广轻度盐碱地集中区域;农民分散经营的盐碱地采取整社(队)示范推广,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经营的盐碱地以示范为主;实施区域负责人对盐碱地改良相关措施积极性高;发放标准为每亩xx公斤;实施地点由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以《x县盐碱地分布图》为依据安排实施。x月下旬—x月上旬,在上年招标采购的基础上,中标的x家企业集中供肥,x月上中旬由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集中发放,x月上旬—x月上旬各实施主体(包括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实施到田。各乡镇共计发放商品有机肥xxxx.x吨,实施面积xxxxx亩,其中:x乡xxxxx亩xxx.x吨(生物有机肥),x镇xxxxx亩xxxx.x吨(含腐植酸有机肥),x镇xxxx亩xxx.x吨(含腐植酸有机肥),xx镇xxxx亩xxx吨(生物有机肥),x镇xxxx亩xxx吨(生物有机肥)。各乡镇有机肥施用作物以水稻为主(其中x镇主要为玉米)。

二是绿肥还田。x月下旬—x月上旬,冬牧xx绿肥翻压还田工作全面开展。上年秋季和今年春季,x县盐碱地区域共计种植冬牧xx绿肥面积xxxx亩(实际验收面积),其中秋季种植xxxx多亩,大多以饲草为主,于x月上旬收割后留xx厘米低茬还田,亩还田量xxx公斤左右;春季种植xxxx多亩,于x月下旬—x月上旬全部粉碎翻压还田,亩还田量xxx公斤左右。冬牧xx作为绿肥直接还田可减少化肥施用x—x公斤/亩。

三是技术攻关示范区。在上年综合示范区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在x区域实施盐碱地农艺改良综合技术攻关示范区,示范面积xxxx亩。技术攻关内容包括:不同有机肥试验示范、不同土壤调理剂试验示范、盐碱地改良不同企业展示、水稻耐盐品种试验、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磷石膏示范、绿肥还田示范、生物菌肥技术示范等共计xx项内容。示范区综合措施涵盖机械深翻、秸秆配肥改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含腐植酸或生物有机肥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量)示范等措施。

四是盐碱地农艺改良整乡推进示范。在x镇盐碱较重、面积较大、集中连片的乡(镇)实施整乡推进示范,集成各项农艺改良培肥技术措施,集中连片建设盐碱地农艺改良培肥整乡推进示范区x个,示范面积x.xx万亩,其中x乡x.xx万亩,x镇x.xx万亩。示范区轻度盐碱地春季实施绿肥还田xxxx亩、有机肥应用xxxx亩,秋季实施绿肥种植、秸秆培肥改良、机械深松深翻等措施;中重度盐碱地春季综合实施绿肥还田xxxx亩、有机肥应用xxxxx亩、以渔治碱xxxx亩,秋季实施秸秆培肥还田、机械深松深翻、绿肥种植等综合措施。

五是实施盐渍化水盐动态调查点xx个。在上年盐碱地固定调查点的基础上,x月上中旬,实施不同盐渍化程度耕地土壤盐分动态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土壤pH与碱化度、土壤全盐与分盐、CEC、土壤养分等,以检测盐碱地农艺改良的水盐动态变化。

六是实施盐碱地农艺改良田间试验x个。在红星三道湖盐碱地农艺改良技术攻关示范区开展不同的盐碱地农艺改良技术措施大田试验x个,包括不同有机肥试验、不同土壤调理剂试验、水稻耐盐不同品种试验、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生物菌肥试验。主要研究增施不同商品有机肥、不同土壤调理剂、生物菌肥等在盐碱地上对作物出苗、长势、田间表现、收获产量、土壤有机质、ph值和土壤盐分的影响等,以及耐盐水稻品种、减少化肥用量等,为多种技术措施的实施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七是宣传培训农民xxxx人次。结合项目涉及的各项工作的实施,县农技中心印制了《银北百万亩盐碱地农艺改良项目x县技术指导宣传单》(宣传单包含盐碱地农艺改良综合技术措施),到项目区村社开展农民培训,并发放宣传单。项目实施中期,举办全县农民现场观摩会x场次;项目综合技术培训班x场次。上半年共计培训农民xxxx 人次,发放“宣传单”xxxx份。培训农民新型经营主体xx个,培训农业技术人员xx人次,培训科技示范户xx人次。

八是开展建库上图、挂图作战。在上年的基础上,对x县不同程度盐碱地分布现状、不同改良措施应用区域和规模、盐碱地农艺改良整乡推进示范区和集成技术攻关示范区,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建库上图和数据更新,实现盐碱地改良技术应用田间有落实,图上有显示。

九是开展减少化肥施用量示范引导。在盐碱地农艺改良技术攻关区红星村、“整乡推进”示范区于祥村等示范区域,结合农业面源污染、x市农业“三减”核心示范区建设,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培肥改良、绿肥还田等综合技术,亩减少化肥施用量xx%以上(综合示范区亩增施有机肥xxx公斤,亩减少化肥(纯量)施用量xx%左右),开展化肥减量宣传引导,以深入贯彻x县绿色农业发展行动、农业面源污染及“三减”工作,切实推进我县绿色农业发展战略。

1、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工作落实情况: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正在大面积实施。小麦耕播一体化示范、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稻麦精量穴播、麦后免耕复种大豆技术、冬牧xx后复种水稻或青贮玉米、麦后复种、蔬菜育苗覆膜移栽技术等。

2、实施农业品牌计划,培育广银有机大米特色农产品品牌工作落实情况:

正在实施,广银有机水稻今年种植xxxx亩,辐射带动生瑞米业等企业。

3、“一控两减三基本”工作落实情况:

小麦:由县农技中心组织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通过招标确定有资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采用大型防治机械,对列入xxxx年小麦高产示范方和集中连片xxx亩以上的重点小麦种植村社进行集中统防统治。在实施前经乡镇场上报确认签字并在政府网站公示。示范面积x.x万亩。

水稻:该项工作经过乡镇集中上报审核及农技中心认真筛选,确定列入自治区个粮食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精量穴播示范区水稻稻瘟病病统防统治全覆盖,xxx亩以上的种植大户、部分沿河条播水稻密度较高且易发生病害区域水稻稻瘟病病进行统防统治。完成防治面积x.xx万亩。正在逐步减少用量,通过控释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冬牧xx还田等减少化肥用量;统防统治-飞防提高了防治效果,减少了农药用量。

经过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确认上报及县农技中心认真审核,确定列入农业三减核心示范区集中连片种植xxx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及合作社,以及典农河两侧xxx亩以上的种植大户。

?集中连片种植xxx亩以上种植大户及合作社,按上报种植面积的xx%列入示范点,计划补助面积 x万亩。

?常信乡典农河两侧xxx亩以上的种植大户x户列入示范点,面积xxxx亩。

?水稻生物制剂绿色防控飞防示范,完成示范面积x.x万亩。x村盐碱地改良示范攻关区种植大户x户列入该示范点,面积xxx亩。每亩补助药剂xx%唑酮·乙蒜素xxml,合计价值x.xx元/亩。以上各项目均已按计划顺利实施,补助的农药已全部发放到位。

第5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

——镇党政办公室

贾晓光

随着中央对农村关注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经济也迎来了自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以来的第二个春天,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素质教育、农村及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等农村基础工程建设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农牧民增收。在农村经济建设工作中,基层政权起到了组织、领导和坚强的保障作用,切实推动着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造成农村基层组织活力不足,能力有限,严重制约了基层政权在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制约了农牧民增收步伐。此外,由于集体资产而引发的农村矛盾纠纷,造成群众越级上访,影响到上级党政机关的正常秩序,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和完善一条良好的发展模式和监督机制,已成为农村经济及农牧民增收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要加强对集体公有制资产的监管。在农村集体荒山、林地、机动地等资产的使用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变相增送、暗箱操作、程序不合法等造成资产流失的现象,集体资产甚至成为部分干部买卖人情、拉扰选票的礼品,给集体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壮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使用的监管。一是在集体资产的使用权转让、买卖中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程序,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坚决杜绝暗箱操作;二是镇级政府加强对村级资产的评估和监督,在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上,实行请示报告制度,审计制度、司法监督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将涉及农村、农民关注的热点事项公开,方便群众的监督,从体制上制止村级集体资产的低价流失;三是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村级事务的决策中去,使其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逐步引导群众依法施行村民自治,逐步树立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要加强对现有集体资产的开发利用,推广特色产业,实现集体资产的增值增效。农村集体经济要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掘最大的经济效益。找技术支撑点、找增收渠道,找新兴产业,在突破中寻发展,在发展中获效益。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敢打、敢拼、敢闯、敢试、敢担风险、敢于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立足招商,引资引智,开发新兴产业,是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必要出路。集体以资源的形式参股,由企业、个人自主经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长效机制,用产业的健康发展来实现集体资产的增值增益,从而壮大集体经济。

第三、从远处着眼,短效增收。农村集体资源有限,在个别农村存在着干部上任尹始便兜售荒山、拍卖林地,动哲三十年、五十年,执行着不折不扣的“三光”政策,即:卖光所有财产、花光所有积蓄、吃光子孙饭。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集体利益,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农村集体在经济建设工作中的活力和主动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干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意识,在集体经济建设中能够循序渐进;二是加强对集体建设项目的调研,充分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加强引导和指导,找准切入点,避免项目建设的盲目性和不必要性,决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三是是通过群众监督,政府干预及时发现和制止类似的现象发生,对造成村级资产流失,给集体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的干部要依据有关法律给予严肃处理。四是发挥农村集体经济船小好调头的灵活优势,始终掌握集体资产使用中的主动权,努力实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群众满意的发展目标。

第四,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向广大群众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倾听基层群众的呼声,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历史使命,也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中肩负着决策、执行的角色。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推动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集体的正当利益,有着重要意义。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一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干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二是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组织干部通过自学、参加培训、外出参观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丰富市场经济头脑,提高抢抓机遇,把握市场的能力;三是建立监督机制,实现党支部对村委会的正确领导和村委会对党支部的有效监督,增强班子团结,形成合力和战斗力;四是执行干部考核制度,坚持日常考核同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干部“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实现奖优惩劣。

第五、要继续开展撤并嘎查村工作。随着国家税费改革工作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全面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工作已从原来以“催粮、要税”为主的行政管理转变到指导和服务农民生产建设上来,从“量”转到“质”上来,不再需要人数众多的村级干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而是需要能服务、懂技术、有能力、在带领群众增产增收上有办法的高素质、少而精的复合型村干部,因而坚持地域调整及群众自愿的原则撤掉一些地缘偏远、集体经济实力薄弱的嘎查村,不但可以减少干部职数,减轻农牧民负担,还可以进一步整合村级集体人力、物力及集体自然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开发产业项目,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从而提升村级集体的经济实力,激活村级集体在组织、领导农民发展经济工作中的活力。

总之,只要坚持克己奉公、执政为民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完善防控体系和监督机制,提高干部防腐拒变的能力,减少并杜绝在集体经济建设中损公肥私,造成资产流失,集体受损的现象发生,维护集体利益。立足地域、资源特点,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找准项目,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自主与招商相结合,开发特色产业,必将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农牧民稳步增收。

第6篇:关于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业产业化的调研

自治区政协农牧业委员会

按照自治区政协2008年调研工作安排,5月12日至20日,自治区政协农牧业委员会牵头,自治区农牧业厅、林业厅、水利厅、扶贫办相关人员参与的调研组,深入通辽市扎鲁特旗、奈曼旗、科左中旗、科尔沁区和赤峰市敖汉旗、松山区等地开展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10个产业化基地,20多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听取了两市及有关旗县的工作汇报,就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业产业化问题,提出仅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一、农牧业基本情况

通辽、赤峰两市现有耕地3020万亩,草原13729万亩,林地面积8259.4万亩,水资源总量68.73亿立方米。截止2007年底,通辽市粮食总产量达到43.5亿公斤,牲畜存栏达到1420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49万吨,牛奶总产量达到56.5万吨,禽蛋产量达到

5.3万吨。赤峰市2007年粮食总产达到61亿斤,牧业牲畜存栏达到1731.8万头只,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57.68万吨、49.5万吨、58.32万吨,为全区农牧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采取的有效措施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辽、赤峰两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牧业,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发展这一核心目标,进一步调整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两地农牧业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成效显著。

(一)以水利为中心,加强农田草牧场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两市通过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农牧业机械化进程等有效措施,使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截止2007年底,两市累计兴建水库、塘坝337座,排灌站113座,截潜流工程96处,机电井14.29万眼,各类渠道工程425处,修筑灌溉渠道2.7万公里,配置地埋灌溉管网1.48万公里。发展农田草牧场灌溉面积1827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58万亩,草牧场灌溉面积269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876万亩。基本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蓄、引、提相补充的农牧业水利灌溉工程体系。

(二)大力发展防灾避灾农牧业,提高和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通辽市把畜牧业作为强市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以草业开发和饲草料基地建设为前提,加大推进棚舍窖(池)建设、畜种改良和设施畜牧业的建设力度,全市畜牧养殖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2007年底,该市牛存栏167万头,羊存栏823万只,生猪存栏370万口,鹅饲养量达到2090万只。赤峰市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切入点全力推进。到目前,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36万亩,占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的60%,增加值达到21.2亿元,占种植业增加值的39%。全市农牧民人均从设施农业中获得收入570元,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15.5%。

(三)重视抓好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两市紧紧围绕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牧民收入,重点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经走在全区前列。调研组重点对通辽和赤峰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两市通过扶持这些龙头企业,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呈现出产业集聚、

产业延伸、产业升级的发展态势,为当地的农牧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2007年末,两市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牧业加工企业达到795家,实现销售收入380.9亿元,约占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的25%。辐射带动农牧户达到87.7万户,占农牧民总户数的60%,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获得的纯收入达到2200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0%,农牧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四)突出主导产业,实施重点产业专项推进。通辽市主抓领军型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玉米、肉牛、生猪、肉羊、白鹅、蓖麻等优势主导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强辐射带动力。赤峰市大力实施菜、肉、草、乳等重点产业专项推进,做到一个产业、一套规划、一支队伍、一抓到底,推进重点产业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严重不足。通辽、赤峰两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局面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水利灌溉设施总量不足,基础保障能力不强,加之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发挥较差。因此,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亟待加强,节水灌溉建设任务繁重。在通辽、赤峰两市,农牧业灌溉占到总用水量的86%以上,但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两市节水灌溉面积仅占灌溉面积的43%,而且现有节水灌溉工程有77%是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建设标准较低,田间工程配套差,只解决了输水过程的节水,田间灌溉浪费水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产业链条短。调研发现,通辽、赤峰两市还缺少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已有的龙头企业也存在辐射带动能力弱的现象,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户之间利益联结不够紧密,集约化程度较低,市场风险依然很大。同时,两地产业化投入严重不足,也制约着产业化发展进程。

(三)农牧民收入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赤峰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68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59元,比全区平均水平低272元。而且农牧民增收主要还是依靠农牧业,工资性收入比重较小,远远低于全国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三分之一以上的水平。

(四)林业产业化水平较低。通辽、赤峰两市林业产值虽然增长较快,但林业产业总量不高,林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质量不高,单位面积产出量低;由于营林产值中生态林比重大,商品林比重较小,导致原材料供需矛盾突出;缺乏林业产业化带动企业,现有的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化市场体制不完善,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林业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不健全,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优势。

四、几点建议

(一)建议自治区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继续把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专项推进此项工作。一是政府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要加强项目督查、审计力度,保证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二是协调信贷部门加大信贷发放力度,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加快贷款投放速度;降低门槛,放宽农村牧区信用贷款机构准入条件,大力发展农村信贷机构,缓解农牧民贷款难问题。三是出台扶持补贴政策,减少农牧民生产投入,降低经营风险。四是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差异和实际情况,因地制策、施策,不搞“一刀切”。

(二)建议自治区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投资额度。近几年,自治区不断加大产业化资金投入,每年安排财政资金8000万元,但就全区而言,安排的资金额度是不够的,每年安排到通辽、赤峰的仅有500—600万元。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一是推进行业整合,做大做强加工企业。推进产业集聚,打造优势企业集群,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基地建设,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地,不断提高我区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三是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培育一批有一定市场基础和品牌优势的农畜产品品牌和产品,使之

成为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四是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乳、肉、绒、玉米等产品的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加工档次,增加品种,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加工增值提效。五是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为农牧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和进入市场提供中介服务。六是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安排、落实好扶持项目和投资计划,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与有关金融机构的业务对接,做好项目推介工作。

(三)加强对通辽、赤峰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建议各级政府继续加强对林业产业的领导和机构建设,在信贷、税收方面积极制定扶持发展林业产业的优惠政策,支持林业产业经营者使用好各种贷款,财政部门给予贴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结合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有特色的产业基地,把发展效益林业作为工作的重点,坚持把培育高质量森林资源作为基础来抓,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林业产业建设。搞好林业产业化服务,提高林业产业化发展的管理水平。

(四)把节水灌溉作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来实施。建议将节水与节能减排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列入各级党政班子实绩考核内容。通辽市、赤峰市等水资源相对贫乏地区必须转变传统的依靠大规模开发水资源增加水浇地的思路和做法,要结合特色农牧业产业布局,把节水灌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采用微滴灌、喷灌、管灌等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坚持用现代水利设施装备农牧业,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农牧业,以水利现代化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带动农牧业现代化,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在投资方向上把节水灌溉作为水利投资的重点,争取较短时间内将两市节水灌溉面积增加到较高水平。

(五)实施农牧业水利设施完善配套改造工程。建议针对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突出问题,将水利工程的完善配套作为强化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来抓,尽快实施水利设施完善配套改造工程。摸清现有水利工程现状,制定水利设施完善配套改造工程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通过挖潜改造,恢复和改善老化失修水利工程的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水利工程对农牧业的支持作用。

(六)尽快建立水利投入保障新机制。急需尽快研究探索水利投入保障新机制,建立国家、地方、群众三者合理分担和社会参与的水利投入机制。首先,国家要研究制定扶持民族地区水利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固定的水利专项投资渠道和合理的投资分担机制和财政配比机制,以缓解地方财政困难,调动地方和群众投资和参与信心。其次,各级地方政府要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加大对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度,保证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到位。从自治区来讲,要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农牧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政府资金来源可通过新增预算内财政收入、水利建设基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等渠道解决。第三,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发挥主体作用,力所能及地筹资投劳。第四,要进行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发展用水合作组织,吸纳社会资金,拓宽投资渠道。主题词:农牧业调研建议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