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剩余活性污泥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探索研究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炼油污水生化处理会副产大量的剩余活性污泥 (EOAS) , 一般作为含油“危固物”被焚烧或填埋[[11]]。EEOOAASS经过炼油污水的长期驯化, 含有丰富的石油降解菌群, 且有机质与总氮含量也会较高, 焚烧或填埋处理会造成极大的能量损耗与资源浪费[2]。环境污染是石油石化工业高速发展的负面产物之一, 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土壤石油污染, 因其具有污染物种类多, 潜伏周期长, 扩散面积广, 环境风险高的特点, 如果现在不能有效控制, 未来可能进一步恶化。针对不断增多的石油污染土壤 (PCS) 案例所带来的环境与健康风险, 修复技术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热解吸、土壤清洗等异位 (ex-situ) 修复因周期短、见效快而被广泛采用, 但异位修复对土壤原有组成、性质及农业生态功能破坏性较大[3]。发展兼具清洁、节能以及生态友好等特性的微生物原位修复 (in-situ) 技术是未来趋势[4]。为此, 本研究拟将EOAS的综合利用与PCS的微生物原位修复相结合, 利用石油降解菌群加速修复, 利用有机质与氮源营养改善土壤性能。探索一种同步生态化修复PCS并生态化利用EOAS的新途径。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样品

EOAS样品取自辽河石化公司污水场的剩余污泥浓缩池。模拟石油污染的土壤样品取自该浓缩池附近区域的表土层, 自然风干碾碎后过筛去除植物根茎和杂草。模拟污染源之一为原油 (辽河油田超稠油) ;污染源之二为0#柴油, 购自北京昌平区某加油站。

1.2 实验方法

将40g土壤、2g原油或柴油、一定量的EOAS、约5m L的荞麦壳、0.386g尿素、0.101g磷酸氢二钾以及10m L蒸馏水混合均匀后置于培养皿内, 在恒温恒湿箱内 (温度30℃、湿度50%) 进行培养。每组修复实验平行开展三次, 在0d至90d内定期取样分析。土壤样品编号C-PCS表示仅添加原油污染源, D-PCS表示仅添加柴油污染源;编号C+1A-PCS表示添加原油污染源以及1m L EOAS, D+1A-PCS表示添加柴油污染源以及1m L EOAS;编号C+10A-PCS表示添加原油污染源以及10m L EOAS, D+10A-PCS表示添加柴油污染源以及10m L EOAS。

2 结果与讨论

2.1 EOAS及土壤基本性质

由表1可知, EOAS样品具有很高的微生物FDA活性, 说明存在活性的微生物群落, 具有降解石油类污染物的潜力;而土壤样品本身的FDA活性则相对要低得多。EOAS中有机质与全氮的含量要远远高于土壤基础值, 具有改良土壤的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污染物也会贡献一部分有机质含量。但是EOAS中的含油量, 以及部分重金属 (CuZn) 含量要远高于土壤基础值, 因此EOAS在PCS修复中的投加量要适度控制。通过含油量与有机质含量数据可以判断, EOAS中的有机质主要由微生物有机体所贡献, 石油类污染物对有机质的贡献率非常低。

2.2 微生物数量与活性变化

EOAS修复PCS过程中微生物数量与FDA活性变化趋势见图1。微生物数量与活性在修复初期出现了暂时下降的现象。随着微生物种群结构逐渐达到平衡并适应环境, 微生物开始加速利用混合土样中的碳源与营养, 使得微生物数量与活性显著增加[5]。微生物数量在10-40d内、FDA活性在15-55d内的修复期内均保持了高位, 通过在PCS中添加EOAS可以增加微生物数量与活性。增大EOAS添加量对于改善原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与活性的程度较小, 但是对于柴油污染土壤环境中微生物与活性改善非常明显, 说明碳源类型对微生物功能的发挥非常重要。

2.3 石油类污染物的变化

EOAS修复PCS过程中的含油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 (见图2) 。作为空白样的C-PCS在90d修复期内含油量由32209mg/kg降至26615mg/kg。可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土壤中的土著菌群在驯化后也可以利用石油类污染物作为碳源实现17.4%的降解率。通过添加不同量的EOAS, C+1A-PCS与C+10A-PCS在90d修复期内对含油量的降解率仅分别提高至19.4%与20.9%。空白样D-PCS在60d修复期内含油量由41236mg/kg降至28637mg/kg, 降解率达到30.5%。在添加EOAS后, D+1A-PCS与D+10A-PCS在60d内的含油量降解率均可提高至43.4%。轻质含油组分是微生物相对容易利用的碳源, 添加少量EOAS就可以实现微生物接种, 利用相对优质的碳源快速生长并实现对轻质含油组分的降解, 通过增加EOAS改善对柴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是没有必要的。

2.4 土壤性质的变化

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 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但由于石油污染物也会贡献有机质, 因此并不表示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性质越好。随着微生物逐步降解石油污染物及其他可利用碳源, PCS中的有机质含量在EOAS修复过程中缓慢下降 (图3) 。由于轻质石油组分可以被微生物较大程度降解, 增加EOAS用量并不影响修复后柴油污染土壤的最终有机质含量。在添加EOAS后, PCS在修复终点的有机质含量要明显高于原始的土壤样品, 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 但其中有小部分比例由含油量所贡献。氮源含量与植物、微生物的生长关系密切。在EOAS修复PCS过程中, 全氮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 (图4) , 恒温恒湿箱内是宏观的好氧环境, 但在培养皿内部存在微观的缺氧环境;因此全氮含量可以在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下有所降低。EOAS投加量对修复后土壤中全氮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相对于初始土壤全氮含量已有了明显的提高。

3 结语

上述实验性探索说明了EOAS具有修复PCS并改善土壤的潜力。在EEOOAASS中石油降解菌群与土壤中本源菌群的共同作用下, 可以降解PPCCSS中的轻质石油组分, 但不能降解PPCCSS中较重的石油组分。在PPCCSS中增大EEOOAASS投加量后, 可以改善轻质石油组分的降解效率, 但对较重石油组分降解的促进效果十分有限。EOAS中丰富的有机质与全氮可为土壤提供适度补充, 但同时也有在PPCCSS中引入外源石油污染物的风险。EEOOAASS修复PPCCSS的最优条件及其负面影响还需要更详细的实验设计进行验证。

摘要:含油剩余活性污泥 (EOAS) 是炼油污水生化过程产生的典型固体废弃物, 但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有机质以及营养物质。石油污染土壤 (PCS) 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但由于缺乏兼具技术与经济性能的修复技术, 使得PCS的规模化修复难以开展。本论文基于“以废治废”的思想, 实验性探索了利用EOAS修复PCS的可行性。研究发现, EOAS中的石油降解菌群发挥了对PCS的修复作用, 降解了>40%的柴油以及>20%的原油;而且可对土壤的有机质与全氮进行补充。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剩余活性污泥,以废治废,修复

参考文献

[1] 郭绍辉, 彭鸽威, 闫光绪, 等.国内外石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08, 28 (3) :36-39.

[2] 赵虎仁, 苏燕京, 叶艳, 等.石油炼厂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初步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3, 32 (6) :396-398.

[3] Faisal I.Khan, Tahir Husain, Ramzi Hejazi.An overviewand analysis of site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4, 71:95-122.

[4] 丁克强, 孙铁珩, 李培军.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J].生态学杂志, 2000, 19 (2) :50-55.

[5] 徐金兰, 黄廷林, 唐智新, 等.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特性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7 (4) :622-628.

上一篇: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校企联合培养招生专业设置的研究下一篇: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