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高墙悲歌有感

2022-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观看高墙悲歌有感

观看警示教育片《高墙悲歌》有感

——XX煤矿 XXX 2016年X月X日,矿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观看了警示教育片《高墙悲歌》,片中分三段分别揭示了云南省景洪市交警支队原治安科科长周新、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滇东北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薛翼、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原县委书记杨国瞿的堕落轨迹。他们三人的“事迹”也完美的诠释了一个人从一念之差到本性迷失、再到胆大包天最终走上不归路的3个主要阶段。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一念之差,十年苦果——薛翼

薛翼在接受采访时说到:一定要坚持自己原有的想法,不能有一念之差,一旦有,必将导致走向犯罪的深渊。

每个贪赃枉法的官员都会经过这一步,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他们最初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要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或者说平庸一点的,为养家糊口,为实现自我价值,但绝不会是贪图享受、奢靡成风、以权谋私。因为有了一念之差,尝到了禁果的滋味,才滋生了他们的私欲,让他们偏离了既定的人生目标,并且越走越远。也可以说一念之差是一个人走向堕落的最关键因素。

如何避免这一念之差的发生?我认为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努力提高个人修养、树立道德底线。要深入持久的开展以学习“三严三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理论学习、警示教育等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从内心深处对违法违纪行为实现由敬畏、避而远之到不耻、互相监督劝勉的转变。不徇私、不枉法、不与人攀比、不吃拿卡要、不施小恩小惠、不搞山头主义、不行一念之差之事,凡事按章办理,凡事按制度执行,坚守住心中的一泓清泉,并以此为荣。

二、本性迷失,终入铁窗——周新

在对周新进行狱中采访时,她说到,自己也曾感到良心不安,但总是心存侥幸,抵制不了金钱和奢靡生活的诱惑,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谋取不义之财达49万元之多,终获牢狱之灾。

这不禁让我想起《长江七号》中那句反复出现的台词: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教育孩子的话,但是多少大人“只是”用它来教育孩子。周新的堕落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无疑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腐变。片中说到刚到交警队的周新是一名工作努力、业绩突出的标兵、模范,但随着一念之差的发生——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办证并从中获利,让她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钱权交易的世界,并迷失在那个世界中。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了一句口号,努力表现也成了谋权换利的噱头,所有的理想、目标都定格在了“钱”上,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语有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人生观、价值观的腐变是一个过程,就像周新说的也曾感到良心不安,一个人也不会一下子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混蛋。对于那些已经在路上的人,如何阻止他们越走越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强矿风建设,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科队一把手要带好头,生活上不搞特权、工作中不开绿灯、私下里不搞团伙,以身作则,肃清一切不正之风,用环境去影响人。这就好比置身于一间干净明亮的大厅,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人们将那些“不拘小节”的陋习都收起来。二是要用好纪律检查这把利剑,反腐仅靠自觉、靠环境影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真枪实弹严查严惩。要切实加强纪律检查队伍建设,配齐人员、完善制度,全方位、高频次的开展纪律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行政处分、经济处罚、诫勉谈话等多种手段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其重新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色胆包天,法理难容——杨国瞿

片中没有对杨国瞿进行采访,只描述了在给他上手铐、脚镣时他愣了三十几秒的一个细节。他没说话,也许走到他这一步,再多的忏悔都已显得苍白无力,他是无话可说,或者是不知从何说起。

杨国瞿在一次下乡调研时遇到了许春梅,并将其发展为情妇,后利用其县委书记的权利,将其调至县一中任职,与其生子后,迫于其逼婚将其杀害并分尸,试图逃过法律的制裁。这只是杨国瞿案发伏法的主要罪行,至于他的一念之差、观念腐变过程等等已无需深究。虽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但到了这个阶段的人,往往都已经是罪痕累累了,他们不愿意回头,不愿意对自己犯下的罪行买单,于是,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他们胆大包天,做下了惊天动地之举,也使自己真正走上了不归路。

自古以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结下了恶果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那么对于这个阶段的人,如何防止其种下恶果呢?我认为也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查处,对社会造成强烈不良影响、对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矿井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或对他人生命安全造成巨大伤害等情节特别恶劣的,一律重处重罚,绝不姑息。同时结合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从心里上对违法违纪人员进行威慑。二是广泛宣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理念,鼓励已经有了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主动收手或在接受调查时主动供认罪行,争取从轻发落,这也是有效避免这些人走上不归路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腐败可耻、害国害企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府的垮台都跟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腐败害国毋庸置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腐败同样是制约其安全、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一些安全员、质量员贪图蝇头小利纵容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施工方偷工减料,最终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再比如一些企业管理人员错把手中权力当成宝,履行职责时推诿扯皮耍太极,行使职权却吃拿卡要显官威,直接导致基层办事难、业务效率低;更有甚者,一些企业领导胆大妄为,大量提拔任用亲属朋友,肆意挥霍公司财产,最终导致企业没落。在煤炭经济持续下行的今天,煤矿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重大挑战,如何在这场战争中活下来,省吃俭用、精简人员、优化工艺、加强管理等固然重要,但纪律检查工作也应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而且要真抓实干、严查严惩,坚决杜绝腐败行为,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保障企业持续安全、健康、高效发展。

第2篇:看《高墙悲歌》后有感

为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筑牢三环分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及职工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以案施教,深化警示教育,三环电视台在反腐倡廉宣传周,播放了《高墙悲歌》、《英雄泪》等警示教育片。

在这些警示教育片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是《高墙悲歌》,这是一部反映我们云南省三个真实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昔日受人尊敬的原保山市昌宁县县委书记杨国瞿,因包养情妇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昔日头顶国徽,身穿警服,在领导和同志们眼中的骄骄者——原景洪市交警支队治安科科长周新,因私设小金库、贪污公款而走进了高墙铁网;昔日的国有企业老总——原昭通市鲁甸县滇东北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薛翼,没有使企业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反而堕落成企业的蛀虫。影片通过纪实手法从事发过程、起始原因、后果及教训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揭示了几名腐败分子从领导干部蜕变为犯罪分子的人生轨迹,使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中腐败现象的真实性及反腐工作的严峻性,从中受到了深刻的警示教育。

《高墙悲歌》中,犯罪分子声泪俱下的忏悔,使我受到了较强的心灵震撼。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确实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私欲膨胀,背弃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宗旨,造成了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方向,道德观念也失去了应有的平衡,把国家和人民赋予他们的神圣权力,当成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取私利的工具,政治上丧失信念、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最终踏上了不归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用他们声俱泪下的忏悔,用他们痛悔莫及的警醒,给我们实实在在地敲响了警钟。

“智者,以别人的惨痛代价警醒自己;愚者,用自己的惨痛代价警醒别人”。观看了这一警示教育片后,我需要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虽然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企业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但我是一名中共党员,我决不会忘记自己是劳动人民中的普通一员,我决不会忘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是人民大众的公仆。在思想上,我需要建立牢固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利益观;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增强党性修养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恪尽职守,铸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时刻警惕腐败堕落思想的侵蚀。

反腐倡廉,不仅是党员干部的事,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职责。我们要从警示教育片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充分认识到腐败行为的危害性,真正从内心深处提高自觉防止侵蚀、抵制腐败的免疫力,虽然我们的工作平凡,无贪难腐,但也要做反行贿的坚强战士。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腐败的土壤,才能达到真正的廉洁自律。

水处理厂----朱琥

第3篇:高墙内的忏悔观看体会

观看《高墙内的忏悔》学习体会

纪录片《高墙内的忏悔》中的涉及案例,这些犯罪人员被逮捕前也都是身边的战友,同志,曾有好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甚至有些人员曾经在岗位上做出过突出的工作成绩、深受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但他们却最终没有经得住金钱利益的诱惑、讲哥们义气,终因法律意识淡薄迈出了罪恶的一步,把自己送入了地狱之门。他们辜负了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也让自己陷入了心灵的泥潭,悔已晚矣。他们因违法行为给国家军队造成的损失而要面对漫长的刑期。高墙隔开的是自由,是一片美丽的蓝天;电网拦住的是一颗颗已经失去自由的心,是被禁锢的身体,使自己真切体会到了监狱高墙与现实的反差,一幕幕、一出出,触目惊心;一声声、一句句,发人深思,受益非浅,感慨良多,极大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贪婪走向深渊

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加上愚蠢、愚昧、贪婪,终将是悲惨的一生,当你的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或职务上的便利时,当你面临各种诱惑和考验时,如果你的思想道德防线不牢,你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其后果不但危害国家、社会,也危害了家庭,更是害了自己。因此,只有充分认识拒腐防变的重要性,努力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你手中的权力才能为民造福,自己在事业上才会有所建树。

一失足成千古恨

放松了学习,法制观念淡薄,理想、观念产生了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没有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占了上风,最终就会成为人民的罪人。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关键处只有几步,做官与坐牢仅一步之遥,好人与坏人也是一步之遥。”一念之差,可将自己毁于一旦。为官者,不能忘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耐得住清贫,顶得住歪风,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到取财有道、淡泊名利、安分守己,就能立于不败之

地。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望着铁窗外自由飞翔的小鸟,听着树枝上杜鹃相思的啼叫。布谷鸟催种的号音,使我渴望铁窗外自由的生活。假如我能像过去那样勤奋工作,持之以恒,严于律己;假如我能牢记入党誓言,加强学习,坚定信念;假如我能甘守清贫,也许时至今日,我仍然在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继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我的亲人都会继续生活在快乐之中,不会因我而痛苦和悲伤。”“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他们发自肺腑的忏悔,一定会让更多的党员、干部深刻体会到腐败的代价。一个党员干部一旦被拜金主义所左右,必定滋生私欲与贪婪,最终会走上背叛党和人民的不归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一定要记住: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通过这次法制教育,纪录片中几位现身说法者用他们声俱泪下的忏悔,用他们痛悔莫及的警醒,用他们对自由和生活的渴望,给我们实实在在地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军人,我要居安思危,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能力。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做到:

一是要加强学习。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学习能使思想进步,能力提高,学习能使思想得到改造,否则,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二是坚定信念。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物欲横流的今天,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讲好自己的原则。

三是要以案为鉴。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件的剖析,他们声俱泪下的忏悔,他们痛悔莫及的警醒,他们对自由和生活的渴望,给我们实实在在地敲响了警钟。通过学习对照,既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了教训,从点点滴滴处严格要求自己。

第4篇:爱的悲歌——读《小王子》有感

~-4-6

“这就象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象开着花。”

第一次读《小王子》,是在高中的时候,一下子就被他那清新的文笔和单纯的世界所吸引。六年后的现在,再读《小王子》,不禁一次次地流泪,为小王子那慑人心魂的忧伤而心悸,为他纯洁而执着的爱所感动,也为自己那逐渐泯灭的童心而哀悼。正象作者圣-埃克絮佩利在序言里面说的,他把这个童话“献给雷昂·维尔特,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

这是一个属于成人的童话,属于曾经有过童心的成年人的童话,孩子们是无法体会小王子彻骨的忧伤和爱的沉重的。他们也不应该过早地体会这些,他们应该在阳光明媚的世界里享受着快乐的时光。这与其说是一个童话,不如说是一个悲剧。童话里的主人公总是像白雪公主或灰姑娘一样,幸福美满地生活。而忧伤的小王子却在发见爱的真谛后死在沙漠里。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主要是从“我”的角度讲述小王子的游历过程。因为一朵美丽而娇气的玫瑰,小王子离开了一直平静地生活着的b-612小游星,他先后游历了六个星球,在这些星球上,他遇到一些他觉得很不可理逾的大人,狂妄自大的国王,财迷心窍的商人、迂腐的点灯人……于是他不断的感慨,“大人的世界确实奇怪。”在这里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这些大人们的空虚、盲目和愚妄,也道出了成人的孤独寂寞、无可适从的处境。

最后他来到了地球。在这里他遇到了一只狐狸,这只狐狸给他解决了那朵娇气的小玫瑰给他带来的对爱的疑惑,使他明白,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慈悲,有了爱(广义的爱)生活里的一切才有了意义。狐狸告诉他:“对于你使之驯顺的东西,你永远有责任。你要对你的玫瑰尽责。”“如果你使我驯顺了,我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欢快起来。我将会听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你有着一头金发,于是,一旦你使我驯顺了,这将变得妙不可言!金色的小麦将使我回想起你来。于是我就会爱上穿行麦浪的风声……”爱使人懂得了忧伤和痛苦,同时使人摆脱了孤独寂寞,使生活变得有充满情趣和意义。正象小王子对“我”说的:“这就象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象开着花。”于是作者明白,这世界上,一只小绵羊吃掉一朵花儿,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对于小王子来说,“那就如同所有的星星顷刻间都熄灭。”

最后,小王子在离开他的星球一周年之际,让毒蛇咬死了他,这样他可以“摆脱躯体的重量”,回到他的b-612小游星,回到他的骄傲而脆弱的玫瑰身边。小王子走了,就象买火柴的小姑娘飞向与奶奶在一起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世界一样,他奔向他永恒的爱。留给这世界的只是金色的麦田和一园子无关紧要的玫瑰花。还有我们在徒劳地哭泣。而我们就象渴望被驯顺的狐狸一样,对着麦田思念着小王子金色的头发。因为小王子,我相信沙漠里确实藏着水井,因为小王子他听到辘轳在风中的声音,并饮了那令荒漠变得美丽的甘泉。

第5篇:读《无欲的悲歌》有感2500字

原创: 17德专 周颖

《无欲的悲歌》是我接触到Peter Handke的第一部作品,在此之前我对这名被誉为“活着的经典”的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并不了解,但是从关于他的各方面评论不难发现——汉德克是一位极富争议的人。一方面,他特立独行,为了抗议德国对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地区的轰炸退回了毕希纳文学奖,坚持想用文学创作的方式唤醒人们的良知。另一方面,德国的文学批评家对他的作品的评价也存在着分歧,甚至可以算是两极的看法。但是他独具风格的创作不仅引来了持久的争论,更确立了他令人仰慕的地位。他的早期作品如《无欲的悲歌》、《大黄蜂》等,在德国高中的德语课上早就有了固定的地位。

彼得·汉德克被奉为奥地利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但是我却觉得他的作品并没有达到大众的地步,研读他作品的更多是日耳曼文学的研究员和专业的批评家,这让我有些困惑。在我读过《无欲的悲歌》后关于小说本身的困惑更甚。后来我了解到,这两种困惑其实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一些作品虽然时期不同,但是却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所以要想读懂一部作品,可能读者运用到另一部作品,以便理解其中的影射和暗指。作品被大众理解的难度大。另一方面汉德克的作品的不断转变也增加了读者理解其作品连贯性的难度。他的作品曾受到奥地利文学文化史上的语言实验文学影响,在语言实验风靡的六十年代,他严厉批评墨守于创痛描写的文学创作,在这一现象改变的七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形式又回到了传统叙事形式上,他的作品也受到影响,其中《无欲的悲歌》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这部作品的独特性也正体现于此——在此之前汉德克注重语言实验,他作品所用的词汇无法流露出人情味,甚至有些冷酷,而这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描述了母亲逐渐失去自我的一生,他的叙述伴着细腻的情感,关于“羞臊”、“悲伤”等情绪的表述真挚得异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情绪——正是因为处于作品设定的时代背景,这些情绪显得怪异却真实。

《无欲的悲歌》概括起来很简单:一位51岁的家庭妇女自杀了,叙述者“我”兼儿子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文章,并讲述了她的一生。因为这部作品有着很强的自传色彩,所以即使“我”想以尽可能客观的态度来叙述这件事,但是“我一开始还是从事实出发,寻找适合她的词句。随后,我意识到自己在寻找词句的过程中已经离事实越来越远。”[1]——“我”越来越偏离最初的客观叙事态度,并且渐渐将自己的情感加入对母亲的回忆,卷入了回忆母亲压抑的、扭曲的一生的痛苦之中。

在我看来,母亲的一生是被渐渐压抑到失去自我的过程,她出生在一个保守并贫穷的家庭,这种环境对一个女人来说是致命的,因为“毫无机会,一切都注定了”,“就连当地女孩们常玩的一个游戏也是这样:累了/倦了/病了/病重了/死了”[2],她的父亲一直采用压抑个人欲求的方式积攒钱财,并且希望子女也可以继承这种骇人的无欲无求,但是母亲却有着对上学的欲望,在欲望被抑制后她选择离家,追求自由的生活,这时的母亲虽然在反抗,但是一段时间后还是回到乡村,这种反抗微不足道并且最终以失败告终,她也渐渐地养成了自我克制的习惯,不断告诉自己要理性,于是活泼的母亲就渐渐压抑成一个不管发生什么,都只是目瞪口呆地立在一旁,连一根手指偷偷地、羞怯地抽动一下,母亲都要用另一只手将它盖起来……她已经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情绪,即使不小心有些身体所不能控制的情绪流露出来,母亲会羞愧,然后掩饰过去。母亲嫁给一个同自己不相爱的德国士官,即使一直遭受丈夫的家暴,也是一直处于克制的状态,她有过躲闪,但是渐渐地,她会“配合”丈夫——说出一些话好让丈夫找到理由家暴自己,她没有过反抗,她从来都不跑开。她过上了那种不断重复的日子,“今天是昨天,昨天是一切依旧。又挺过一天,又过了一个星期,新年快乐。”[3]她过着那种“一切都注定”的生活,但是所有的一切都看不到结束的时候,这就是一种“无欲”的生活。

母亲的自杀仿佛是注定的,“我”在得知母亲死讯后坐飞机去奥地利,期间没有任何悲伤的情绪流露,而是不断重复一个想法——“结束了。结束了。结束了。很好。很好。很好。”[4]并且因为她的自杀陷入一种忘我的骄傲和狂喜之中。因为在“我”看来这对母亲来说是一种解脱,母亲在生前长时间忍受病痛的折磨,健忘、失忆、身体不受控制。她不能再担任“家庭主妇”的角色——一个维持这个家庭,维持和丈夫、子女关系的角色。丈夫并不把她当成自己的妻子,而是自己孩子的母亲,是照顾孩子和料理家务事的母亲,她也需要这个角色来换取丈夫经济上的支持。这段关系的双方都是被压迫的一方:母亲被繁重的家务活压迫着,同时她也在“压迫”着丈夫,为了一家的生机,她要逼迫丈夫去劳动,贪婪地计算着丈夫可以劳动的时间。两个形成了一种相互压迫的关系,而不是互助互爱的夫妻关系。在这种关系所维持的家庭生活中的母亲在心理方面,对生活的热情消耗殆尽,并且从开始的天性活泼到后来丢弃个性。母亲带着“我”去往柏林找丈夫时,为了尽力融入集体,她会努力学习当地人说的俗语,她想将自己隐藏入集体,()这样或许能带给她一些安全感,但是却将自己的个性抹灭,这体现了母亲在心理上受到的摧残。母亲在生理上也受到了残害:繁重的家务活让她的背疼痛,双手受到极热和极冷的双重挑战……身体的病痛配合心理的创伤最终使母亲不堪一击走向自杀的结局。

关于母亲的自杀过程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她自杀前做了充足准备——生理裤、纸尿裤、两条裤子、一条头巾。表面上看,她是想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保持体面,但是真的只是这样吗?此时的母亲早已不复年少时的活泼,她是一个经历了战争和家庭生活摧残,已经变得“无欲”的女人,她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定还是在告诫自己:不能流露出自己的情绪。在活着并有意识的时候,她可以克制自己的身体,但是如果生命逝去呢?所以这些准备是为了能在自己死去后也尽力掩藏自己,不让自己不受控制的身体将自己的情感透露出去。这首“无欲的悲歌”果真是从母亲生命的开始延续到结束。

彼得·汉德克曾表达自己对“第九王国”的理解:“只要我还在写作,一定就有另外一个空间在起作用。我讨厌乌托邦这样的概念,比如第九王国,它不是一个可以丈量的事物,它无处不在,不是时间也不是空间,不是具体的时间或者地点。如果我没有对另外一种空间的梦想,也就不会有我的文学作品。但并不是每部作品里都有‘第九王国’,我写的《无欲的悲歌》里就没有,它是关于我母亲的不幸。”这部作品中的母亲不是个例,结局是悲伤的,但是作为这部作品的姊妹篇《左撇子女人》却将理想化的结局赋予女主,或许这也是作者为母亲建立的“第九王国”。

[1]节选自《无欲的悲歌》P29

[2]节选自《无欲的悲歌》P10

[3]节选自《无欲的悲歌》P43

[4]节选自《无欲的悲歌》P63

撰稿:17德专 周颖

第6篇:贪婪的代价,读《高墙铁窗内的忏悔》有感

贪婪的代价

——读《高墙铁窗内的忏悔》有感

王运清

看了《高墙铁窗内的忏悔》一书后,看到了书中的89个案例中的被判刑者,个个都是后悔莫及,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多数都在自叹一句话:“在恶梦中惊醒”,总感到自己对不起组织,对不起领导,甚感羞悔,难于面对家人和人民群众。而东窗事发后,后悔、怨天还有什么用呢?有许多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案件,有不少领导干部贪赃枉法,玩忽职守等犯罪的深刻教训,难道他们不知道吗?作为一个党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我想他们都应该知道,应该说学习也学习了,教训也应该感受到了,那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呢?这不是付出代价后才清醒吗?“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这些人走上违纪违法道路,主要根源在于放松了思想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热情下降,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价值观扭曲,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公平正义感丧失殆尽。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丧失了立身之本,在面对权色利诱的时候,就可能贪图钱财,滥用职权,腐化变质。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世界 1

观的改造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吸取教训,担任领导职务时间越长,越要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这是摆在每一位领导干部面前现实而严肃的政治课题。

这让我想了一个故事:一群聪明的猴子喜欢偷吃农民的大米,为此,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制服它们:用装着镇静剂的枪射击,用陷阱捕捉……都无济于事,因为它们反应太快,动作太敏捷。后来,一个动物学家找到了捕捉猴子的方法:将一只窄口的透明玻璃瓶在树干上固定好,放入大米。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伸手去抓大米(这瓶子的妙处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好能伸进去),等它抓起一把大米后,由于拳头紧抓着大米,爪子怎么也抽不出来。贪婪的猴子始终不愿放下已到手的大米。第二天,人们抓住它时,它依然不愿放手……

为了一把米,猴子失去了自由,这是聪明的猴子怎么也明白不过来的道理。它将手伸进瓶子时,满脑子只想着怎么将米吃进嘴,是大米迷惑了它的思维,以致危险来了它依然“咬定青山不放松”,非要将这把致命的大米送进嘴才安心。 人固然比猴聪明,但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也往往缺乏理智。明明知道是圈套,却又经不住诱惑,总以为既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又能进退自如。岂不知在伸手的瞬间,贪婪的欲

望就使他注定落入他人设好的圈套,注定了被设圈套的人牵着走。从此身不由己,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轻则弄得狼狈不堪,重则身败名裂,身陷囹圄,悔之晚矣。如慕绥新之流,他们不是败给自己的聪明,而是败给自己的贪欲。这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没有谁会无所求地奉上鲜花、美酒来博你一乐,没有谁会平白无故地陪着笑脸,唱赞美的歌……其实很多时候,多想几个为什么,就不至于利欲熏心,为糖衣炮弹所迷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笑看风卷云舒。“无欲则刚”,摒弃不该有的欲望,心就能亮堂堂,照得见自己也照得见他人。 由此可见,人活着,仅有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善于理性思考,用理智驾驭自己的欲望,明辨是非,认清潜在的危险,不贪非分之利。

89个案例中的贪官,他们都有过事业的辉煌、幸福的人生,又都跌入万丈深渊。一高一低,见证了他们人生的轨迹;一荣一辱,考量出他们扭曲的灵魂。非分之想,表面上看是心态问题,实际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事关人生的根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对党员干部来说不断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高墙铁窗内的忏悔》中的这些人,或为名所累,或为利而忧,或享乐至上,或以丑为美,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足,关键就是没有将人生的总方向把握好。每个党员

干部都应当正确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得意不忘形,落魄不沉沦。宠辱不惊,静看花开花落;得失无意,漫随云卷云舒,这才是应有的境界和胸怀。

上一篇:物业客服面试技巧下一篇:乡镇领导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