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2022-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城乡教育差距广为社会关注。有人说,城市的学校像欧洲,农村的学校像非洲;城市中小学的一间教室相当于农村的一所学校。很显然,这是城乡经济差距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我国当前的城乡经济差距是一个严酷的现实。教育原本应该是缩小这种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现实却是,城乡教育的差距在进一步加大,这首先表现为城乡孩子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不平等,这将直接导致未来城市和乡村居民在知识结构、经济地位和收入方面差距的扩大。这样,义务教育阶段的差距使城乡孩子在人生起跑时就不公平。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农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这是城乡教育差距的主要原因所在,这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仅占GDP比例的2%。这2%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教育中。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经过区、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是微乎其微,有的地区甚至是零。

2.教学设备奇缺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自然会导致教学设备的缺乏。在城市中小学教师都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的情况下,许多农村中小学还在为老师们办公用的笔墨纸张而发愁。当北京一些重点中学拥有学生专用的科学实验大楼,装备了设备先进的各类实验室、现代化的电教中心、汽车模拟驾驶室以及远程教室、行星英语教室、多媒体视听教室、计算机实验室等多种专用教室时,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依然靠自制的直尺、三角板,用一张嘴、一支粉笔向学生传授知识。

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流失严重

江汉大学教授高双桂等人以22省区的47个县为调查样本,调查了解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流失严重、补充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一般来说,从农村流向中心城区重点中小学的教师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而很少有城市地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向农村流动。这种单向流动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水平下降,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

4.教师收入低,职业认同感差

教师工资调查数据表明,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月工资收入在800元至1500元之间的占了多数,月工资收入在1500以上所占的比例很少,在35岁以下的教师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占到了30%以上,甚至还有月工资仅有200元的中学教师。低工资影响着教师的情绪,年龄越小对工资待遇不满意的程度越大。

二、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对策

1.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实力

只有不断提高农村自身的经济实力,夯实农村经济基础,才有可能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教育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农村自身经济的发展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前提。在我国当前城乡差距过大的现实情况下,只有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通过政策的倾斜来扶持农村的发展,才是解决农村教育落后的先决条件。

2.大力推进教育法规建设,积极推动《教育经费投入法》的立法工作

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明显滞后的实际情况,国家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从“扶农到扶教”,要统筹安排彻底解决农村学校负债运行的问题。大力加强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人大、政协必须督促检查地方各级政府全面履行对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的法定责任。

3.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都会有追逐利益的倾向,教师也不例外。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品德高尚,不为金钱、名利所动;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求教师能发挥其效用,实现教师的价值。这对农村教师来说多少有些矛盾,因为农村教师在工资低、教学设备缺乏的情况下,在家庭中对家人无法实现其价值,在学校里对学生也不能发挥其潜能。所以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不能搞农村教师工资的歧视政策。另外,要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实施农村教师提高学历计划,鼓励农村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对于取得高学历或相关证书的教师,要相应提高其工资和福利待遇。

4.建立完善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福利水平

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基本的保险如养老、医疗等虽然和城市教师一样都有,但是因为地处农村,有些福利难以享受或是享受不到。比如一年一次的体检,因为有的农村地处偏僻,使得当地教师如果想享受这个福利,就要花大量时间、路费和精力去城里做体检,这样就可能会觉得不划算而放弃。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只有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给予教师切实的福利,解除农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后顾之忧,才能起到鼓励教师终身从事农村教育事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起清.西部农村初级中学基本问题调查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1).

[2] 李建平.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唐立平

第2篇:整合农村小学资源 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一、改革开放后,农村小学进行了两次调整

“文革”时期,农村小学遍地开花,各个大队不仅建有小学,有的大队还建有初中。改革开放后,农村小学进行了两次调整:一次是撤公社乡改村,随着一些大队的消失小学自然撤销。二次是撤乡建镇,乡镇中学合并,空出的乡中学校址建立小学,自然挤掉一些偏远简陋小学。幸存一些小学,通过村民集资,国家赞助进行修缮、改建,校舍面貌大为改观,但教育教学质量仍然老样,绝大多数学生仍然需要扫盲,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提升农村的教育质量。

二、经济的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农村小学资源须进行大整合

1.现在客观形势要求大整合

(1)生源不足造成师资浪费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农民越来越富有,我国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许许多多农户迁往城镇,城镇中小学一下子生源爆满,农村小学日渐萧条,学生来源越来越少,有的小村一个班级只有几个人或十来个人,就是原来生源较多的完小,一个班也是二三十人。班上学生少,但教师不能少。一个四五人的班级也要一个教师,造成师资极大的浪费,而上级分配教师却按学生数拨给,下面却按班级使用,这就造成了教师编制数量实际短缺的现象。

(2)教师老龄化日趋严重

農村小学教师老龄化是全国普遍现象。据调查,祁东县河洲镇中心学校辖下小学,70%的小学教师超过五十岁,有的小学的教师基本到达退休年龄。如莲花小学三个教师,两个五十九,一个六十;左家小学三个教师,最小的五十三;樟木小学十二位教师,五十岁以下的只有两人。常宁县管岭小学五个教师,五十五岁以上的就是四人,祁阳唐家岭小学七个教师,除了一个三十六岁的,其余都超过不惑之年。教师年龄大,缺乏生机活力,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小学教师年龄大,如不及时补充年轻教师,很多小学就会自然停课,可年轻教师却不乐意扎根偏远小学。

(3)国家投资农村教育吃紧

农村小学大多条件简陋。国家要发展农村教育,势必投资农村小学的硬件建设,但农村小学数量多,所所学校都建好,国家财力够吗?现在国家正处于复兴之时,许多重点工程等待建设,还有多少钱拿来投资农村小学建设?即使有,也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资金遍地开花建小学,哪一所小学也建不好。何况一些小学过几年由于生源不足,年轻教师不愿去而自然消失,建好的校舍马上就会废弃,对国家财产是很大的浪费。为了国家对教育的有效投资及长远投资,应整合农村小学,把校舍建到人口集中、交通方便的地方去。

(4)老百姓呼吁现代化教育

现在,农村有的人花巨资在城镇建造住房,以利孩子城镇读书;有的放弃工作租住城镇,陪伴孩子城镇读书;有的寻找城镇亲戚,让孩子在城镇读书。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农村小学教育落后。农村小学教育落后表现有三方面:①师资配备不合理。因为一个小学两三个教师,不可能胜任各科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规定开设的课不能开设。如小学三年级要开设英语课,由于无师资,只得放弃,就是正常的体育、音乐、美术,由于缺乏师资而成为自习课。②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农村小学教师一般学历不高,年龄老化,教学规律认识不足,新生事物接受缓慢,教改意识不强,大多数教师教学都停留在“我放你收,我讲你听,我写你抄”的满堂灌形式上。他们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给学生探究的时间,整堂课“一言堂”。③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或者有也是摆设。现在城镇小学基本上使用了电化教学,如语文英语有录音朗读,有情境音乐,有幻灯电视图像讲解,科学课演示实验,动漫故事,信息课人手一台电脑。而村小,从这节课到那节课,从这门课到那门课,教师只是一支粉笔,一教室话语。你体验一下,这样的教学有谁喜欢?

2.现在整合农村小学已具备条件

(1)农村交通已方便

近几年,国家采用自筹加补贴的办法大力修建农村公路,彻底改善了农村的交通。现在,不仅县与镇,镇与镇之间通了水泥路,而且镇与村,村与组都通了水泥路。村组道路的硬化、贯通,小货卡、小面包车、三轮车、摩托车迅速增加。这些车辆穿梭在村村落落,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方便了学生上学下学,为农村小学的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农村住户已向公路靠拢

原来农村小学遍地开花有两个原因:一是“文革”时农村人口不流动,农户过度集中,人口膨胀,加之计划生育推行迟缓,上学儿童迅速增加;二是方便儿童上学。方便儿童其实是让儿童少走路,少过危险地段。现在组组通公路,通不了的,也把住房建到了公路两旁,不管你把学校建到哪里,早晨他孩子上车就到学校,下午上车就回到家,就连过去那种过马路,经山塘,爬陡崖总没有了,很能得到家长的欢迎。

三、整合农村小学,能有效地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1.整合农村小学,能集中财力搞好农村小学的硬件建设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他们不仅要求教育内容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育理念更加超前,而且要求教育环境更加优越,教育设施更加现代。所以,国家面临建设现代化学校的艰巨任务。如果农村小学通过整合成了几所大的学校,建设起来相应轻松了。它可以把分散的投资集中分期分批投入,资金便有了保障。有了保障资金,就能建出高质量、使用长久的校舍及教学设施。同时还可以利用被整掉学校的老材料,节省一部分资金。

上世纪八十年代,各乡镇曾对乡镇中学进行了改建扩建。改建扩建的中学场地宽大,各种设施基本齐全,教室多而坚固。九十年中期政府合乡建镇,本镇中乡镇中学合并到镇政府所在地,其他中学改作小学。这些小学地处小区城中心,交通便利,建小学初期,生源充足,教学质量较高,可现在生源不足,班级偏小,很多资源闲置,如果把周边一些小学整合进去,政府只要小量拨款稍加装饰添置一些现代化设施,就能达到现代化标准。

2.整合农村小学,能充分利用师资

整合后的小学,生源足,每个教师所占学生数额大,劳动效率自然提高,教师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整合后的学校大了,教师多了,教师分工就不局限于包班,说唱斗打一人到底,它可以根据教师的特长和爱好分配课程,如果没有特长,由于专职一科,长久的实践和学习,专业能力也会彰显出来,原来不能开设的课就会开起来,原来应付地课就会正规上课。教师用特长爱好专业能力来上课,课一定能上出特色,富有吸引力,显示出成效。教师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整合农村小学,有利于教育教学的严格管理

大学校好建立管理机构。有了管理机构,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的经济使用,财产管理就用人具体负责。这些负责人依据上级精神,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制订制度计划,健全学校的管理,严格规范教师的上课、备课、看作业、辅导、德育教育、学业评估等行为,积极引导教师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思想品质,想法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大的小学,年级齐全,班级集中,易于安排教学活动,比如体育比赛、歌咏比赛、书画比赛、智力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易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测试,从一个侧面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成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整合农村小学,有利于使用现代化手段教学

整合后,几个小学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集中于一所学校,如果上级再配备一些,这些设备就充足了。如电化器材,我镇樟木塘小学,现有两台电视,十台电脑,三台幻灯,三台录音机,一台DVD;黄冲、新冲、落排小学各置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脑,一台幻灯,一部录音机,一台DVD,如果把周边的这几所小学教学设备整合到樟木小学,就有六台电视机,十三台电脑,六台幻灯,六台录音机,四台DVD,如果上级还配发两台DVD,十来台电脑,开六个班,每个班就可以占一套,上电脑课,就可以人人上机操作。当然,上电教课需作很多准备,而且难度大,费时费力,比如录音磁带的制作、幻灯片、课件的制作,但大的学校是不困难的。因为有专职老师,有同年级教师合作。小学生一般形象记忆强。教师充分利用电教器材进行声音、图像的演示,进行动漫、电影形象描摹,能有效提高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成绩。

5.整合农村小学,有利于开展教改教研活动

教师集中,便于讨论问题。特别是遇到教学中疑难问题的教师,便于互相请教。教师集中,同年级班多,教学便有可比性。通过比较,反映优劣,激发教师除了深钻教材,认真备课教学,细心辅导外,还不惜精力探寻新的教法,努力提升学生素质。大的学校教师易于组织,学校可以经常安排老师上公开课、听公开课、评公开课,以利他们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以公开课为契机,引导他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促使他们向现代化教育迈进。

四、整合农村小学应注意的问题

1.当前与长远问题

整合后的小学留哪所撤哪所,怎样建设,既要立足于当前,又要着眼于长远。留的学校要考虑地理位置,尽量要满足三个条件:一、地城的中心;二、通车通路;三、校舍较好。撤的学校要注意眼前的生源,群众的反应。如果生源还较足,群众不愿撤并,可缓一些,等思想通、群众无意见再整合。至于建设,要把规划作远些,标准搞高些,做到二三十年后还不落伍。

2.学生寄宿问题

整合后学校稀少,学生离校远了,学校应考虑联系固定车辆接送,之所以固定,是为了加强责任心。但根本办法是寄宿,它不但能减轻交通压力,增加学生安全,而且能让小孩有更多时间参加集体活动,减少家庭的溺爱,培养他们独立能力。

3.充裕的寄宿时间处理问题

小学课程量少,如果寄宿,时间就会富足有余,但这时间又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做那重复的题,背那长长的课文。小学生好动爱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搞游戏,或者成立兴趣小组,请社会上专业人士指导,以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素质。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河洲镇一中

作者:唐春林

第3篇:浅谈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一、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一)家长思想难以转变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在大部分家长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们评价学生的好坏唯一的标准就是分数的高低。农村的家长大多认为学生到学校里是来学习的,至于其他的事情都是耽误时间的,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所以当要同学们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时,积极响应的寥寥无几,主要就是家长反对。一直以来我都只布置学生很少的作业,一般在学校完全可以完成,另外我要求同学们在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帮父母、爷爷奶奶做家务,培养他们动手、观察的能力,可家长又有意见了,说孩子回家后不务正业,只知道玩,要求老师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

(二)农村教育师资匮乏

虽然进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农村小学教师资源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年龄偏大,虽然他们是教育前辈,权威,但他们奉行的依然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还有一部分,虽然有心加入改革大潮,但毕竟年龄有限,能领悟到素质教育的精髓,但只有理论却无法实践。

同时,农村中小学教育者年龄层面脱节,年轻的有知识有能力的根本不想到这些穷乡僻壤来任教。同时,根据国家的素质教育,学生需要全面发展,所以学校课程设置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还有科学、音乐等课程,所以主课课程的课时比较少。主课课程少,耗时长,往往课程上不完,又要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实在会让老师自相矛盾,长期这样,效果不佳,教师容易产生疲惫感,降低素质教育效果。

(三)配套设施部分到位但使用少

随着国家的发展,农村中小学可以说是教育的最低层,大部分最新设施基本到位,但是很少老师会使用或者经常使用。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但是连自己都不会又如何培养呢?所以到现在,农村的好多学校仍然是老师一支笔进课堂。

综上所述,在农村的实行创新教育还有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推行创新教育又是我们势在必行的,这中间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二、农村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要件,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改变以往家长只是管孩子吃喝,即使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一贯不理的思想。积极鼓励家长多与学生沟通,多与其他家长沟通,相互学习好的教育思想,抓住一切可以教育的机会陪伴孩子。

(二)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新教育,必须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农村小学孩子们很多是留守儿童,多处于爷爷、奶奶的溺爱中,我们必须要从这一现实出发,身兼老师与父母的双重教育责任,要从这两个角度,去鼓励、引导、启迪孩子的求知欲、主动性和创造性,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训斥,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严厉,多一点引导、少一点灌输,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以此为前提,“传道、授业、解惑”,为孩子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扎实基础,使孩子们在德、智、体、艺、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个性发展、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新世纪、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环境。

(三)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升学考试的关系

如何理解并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正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搞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也不是不要升学率,但不能简单、片面地以考试成绩、升学率来评价学校、老师和学生。我们要减的是强化应试、超前超标教学等不合理的负担,对于必要的学习任务,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以确保基本的教育水平。

(四)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爱生重教,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五)要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要优化课堂教学。备课、授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监测与考试都要规范化,使得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标准,特别是要适用于本地方、本校、本班级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做到“三个结合”即: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技能相结合、重视智育与重视德育相结合、重视教法教改与重视学法指导相结合,以强化课堂教学的“精品”意识,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切记走“形式主义”。

总之,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这需要广大教师队伍不懈的努力,还需要结合家长的付出,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才能教育出更好的学生。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教育改革逐步深化,针对文化大革命否定学习文化知识的弊端,强调了加强课堂教學,提出了“加强双基”的口号,即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个人的事业之成败,工作之优劣,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基本素质状况。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基本目的的教育。只有对接受基础的中小学生施以全面的素质教育,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完善“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目标,应当从小学抓起,在基本素质方面为小学生打好基础,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方针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基础性。

作者:梁海清

第4篇: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浅议

素质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界已展开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也存在许多问题。现就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

当前农村小学主要面临着资金短缺、硬件缺乏、师资匮乏、家庭教育缺失和学前教育不足五大教学困境,其中资金短缺、硬件缺乏、师资匮乏三个问题最为突出。

目前,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许多村级小学不仅没钱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缺乏。大部分村级小学用地狭窄,教室破旧,没有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教师宿舍紧缺,厕所条件简陋等问题。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素质教育的宣传还不够,至今仍然有大量未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年在外打工。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30~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紧缺。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以20~3O岁的年轻教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为教学主力军。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两者都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质师资的流失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待遇都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好老师都会争取调到县级以上的学校任教,越优秀的教师从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现在,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因而使得相当多学生的学前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为以后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9O%。“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无法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迫在眉睫,可以采取以下实施途径:

1.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和投入力度

当前,素质教育的内涵、性质及其理论在农村地区未能得到广泛的宣传,许多教师不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的意义有多大。同时,大多数农村教师由于受以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学生的考试、升学为中心,偏离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导致了农村地区学生普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对农村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更好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为更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素质教育中老师是教育的主体,老师要更加注重自己本身素质的培养。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实施素质教育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望,因此,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强化教师培训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在职教师培训进修的规划、组织、领导,落实进修要求,帮助教师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重视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还要重点加强对现代课堂教学基本理论、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帮助教师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从而实现教育思想真正转变,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 设置合理的学校教学课程。

适当减少学科必修课程。在乡镇小学中。应该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不同年级的特点,适当地减少语文课、自习课等;增加心理辅导与教育课、学科活动课、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等内容,能够张扬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特长。

适当开设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可以开设思维训练、语言表达、综合阅读、速算、科技信息、英语口语、礼仪教育、国情教育、法、科技信息、英语口语、礼仪教育、国情教育、法律常识、环境保护与自我保健方法、国际知识、劳动实践等课程。

适当增加活动课程。适当增加活动课程内容和活动时间,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通过特长班和兴趣小组等形式,包容所有学生,在活动时间上予以保证,纳入课表。全员参与,全面开展,全方位启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活动课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涉及文娱、体育、手工制作、绘画、书店、编织、科技活动等各个领域。

总之。农村小学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怎样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但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深信这一伟大而艰巨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5篇:如何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是整个提高国民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够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体现,也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精神是前提,缩小城乡差距是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是关键,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契机,提高教师素质是核心,充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发展是有效方式,优化教育结构是保障。 关键词:素质教育 道德修养 农村教育 优化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特殊价值。

一、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结构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存在的、越来越严重的城乡差异造成的。

(一)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摆脱农村户口、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城市居民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医疗、教育、失业救济,甚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享受各种优惠,而农村人则与此无缘。不仅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农村人即使有钱也无法享受城市人的特殊待遇,比如子女入学、高水平的医疗等。因此,农村的家长和学生都知道,只有好好学习,通过各种考试才能加入到可以享受各种优厚待遇的城市人的行列。哪个校升学率高,哪个学校就好;只要能使孩子考上大学的学校就是好学校;能让孩子考上大学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这是他们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唯—标准,也是他们对教育的唯一追求。因此,越是贫穷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越困难。

(二)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农村青年就业、致富更为困难和艰辛,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少人多,生产力比较落后,工业不发达,因此除了种植和养殖以外很少有其他出路。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手段还十分落后,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较低,资金匮乏,即使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青年,其创业空间也不是很大,而且十分艰辛。大多数农村青年还是要进入城市,并且主要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这就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不太热情,学习成绩较好的,更多地愿意到普通学校学习,希望将来能够升入高等学校;学校成绩较差的,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第1页

(三)城乡居民在社会资本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提高考试分数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这进一步加剧了“应试教育”在农村学校的盛行。和城市学生的家长相比,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社会资本相对较少,在各种机会面前处于不利境地,只有依靠较好的学习成绩,确切地说,只有依靠较好的考试成绩来和城市学生竞争。因此,从家长、学生到老师都非常清楚:只有考试成绩好,才能在竞争中有一些优势。

(四)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更加依靠学生苦学、教师苦教、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办学条件是制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小学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课程资源等方面均较差,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素质教育对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特殊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国内的客观形势对教育的现实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理论及实践自身的发展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的进一步确立,使得素质教育这一普通词语带有了浓厚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点,并且产生了新的丰富的含义。我们今天所说的素质教育具有以下几种含义或特性。

(一)全面性与整体性。全面性就是要求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第2页

当前,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还远没有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地重视智育而轻视其他,尤其是对德育重视不够,而在智育中又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理解不深,特别是没有理解到全面发展的整体性,教育方针把全面发展分为几个来谈是为了更便于说明和理解。

(二)全民性与民主性。素质教育的对象应该包括所有的人,人人都有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当然,由于人的天赋潜能之不同,不能强使所有的人都接受同一的教育,但教育的机会应该是平等的,不能人为地加以限制。

(三)终身性与可持续性。素质教育要及早开始,要在中小学打好基础,但在以后的教育阶段中仍应巩固提高,并且坚持终身。今天之所以强调终身教育,不仅是为了获取新知识及适应职业变动的需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每个人都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四)个性与差异性。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小或大的差异,因此,实行素质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即所谓因材施教。只有把各人不同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算是充分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可见,这里提到的个性与差异性和前面提到的全民性并优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第3页

(五)主动性与创造性。教育是离不开学习者的主体性的,教育功能是否能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于主体性的认识。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主体性的重要,才能派生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者的主体性中,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是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要因素与条件,也不断给予主动性以生长与活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对于解决农村中小学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克服枯燥单调的知识记忆,克服学生厌学具有重要独特价值。素质教育的全民性与民主性对于保障每位儿童特别是农村儿童的学习权利,保证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终身性和持续性,对于农村儿童青少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农村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个性与差异性对于农村中小学进一步尊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要求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要注重儿童的内在需求及其心理、生理发展特点,遵循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学活动生动活泼。

三、全面而科学的素质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奠基各类人才的素质基础,其素质基础,除学生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外,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就是要创设各种教育教学情景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品德、兴趣等方面的良好素质。为此,特提出素质教育质量要求:

第4页

(一)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基础素质,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在无自觉意识努力的条件下,做好每一件事。习惯又是一个长期训练、习得的过程,从小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益无穷,学校要求学生具有四方面的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体育锻炼习惯。

(二)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对学校开设各门课程能达到课程规定的基本要求。例如: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基本知识结构;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基本数学思维及运算知识能力;音乐学科要求具有基本的乐理知识,会试唱,掌握1-2件乐器等。

四、精心组织活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挥特长的平台。吹、拉、弹、唱,各种友谊比赛,制作节目卡片,雕塑、折纸等艺术品,搞小发明、小创造,让学生大胆实践,尽情地表演,尽情地发挥。学生的语言行为、思想道德、知识水平、技能技巧,将会在各种活动中真实地体现出来,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活动时机,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煅炼,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访问文明家庭、科技兴农示范户、饲养专家;调查科技兴农、厂矿开办、劳务输出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慰问单亲老人、残疾人、孤儿。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

充分利用农村学生家庭拥有土地的优势,教给学生科学栽培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方法,让他们亲自试验:营养栽培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竹荪、天麻等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以及果树嫁接、花卉培植等技术。

第5页

成功了,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失败了,再来。为学生将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是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实事求是,特别要正确、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当前,许多地方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要么将素质教育与升学对立起来,认为素质教育不要升学率了,因此导致教师、学生和家长拒斥素质教育;要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开展课外活动,甚至在课外活动方面与城市学校盲目攀比;素质教育是要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是要克服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全部围绕考试进行的做法。

当前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和留级率较高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学校依然要强调升学率,但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是强调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或终身发展、生动活泼学习前提下的升学率。实施素质教育是降低留级率和辍学率,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各种宣传、典型示范、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等,使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了解素质教育的特点,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条件。只有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差距

第6页

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农村教育才能真正摆脱“跳农门”的局面,农村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素质教育才能顺利推进。

(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绩效观,加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校长的能力建设,提高教育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对农村基础教育来说,县级政府是最主要的办学主体,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较大,因此县级政府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发展观和绩效观影响着当地教育的发展,尤其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

(四)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契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新课程从纲要的起草到课程标准的制定,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参照了国际趋势,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新课程在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的实验也表明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新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发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特别是新课程对于解决农村学校长期存在课程文化单

一、课程内容脱离当地实际、教师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辍学率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条

第7页

件,积极支持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农村学校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实施新课程,在课程改革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五)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看,都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较大,不能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再单单是教书匠,而是课程的实施者、创造者,教师要能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现实的课程资源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教师要能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这些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都是新课题、新要求。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抓住这一机会,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师培训机制,开展以新课程为主的新一轮教师培训。

综上所述表明: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把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放在重点上。学校必须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校本教研、创新教育作为长期坚持的重点,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促进新课程的顺利推进,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从而提高我们全民族的素质修养,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而奋斗终生。 参考文献

[1]王娟.农村小学素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M].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3(2).

[2]曹际升.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M].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第8页

(18).

[3]石兰蕊.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10(1).

[4]董学会.浅谈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

第9页

第6篇:农村小学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内容提要】:农村小学受传统思想、师资水平、条件设施等方面的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步履缓慢。能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农村小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农村小学生家长普遍关注的焦点。通过转变思想,加强课程管理,从各个方面入手加强素质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小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很多学校的素质教育获得了成功,但是这些学校的师生素质高,学校各方面的条件较好,而农村的小学跟这些学校相比,素质教育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空白,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应试教育”这一时代产物深刻影响着农村小学的教育。很多教师也以升学要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上或少上。升学有希望的学生就教,没有希望的学生就不教。

二、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存在失衡。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获得的教育经费能投入到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上的也不多。大多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等。即使有也很难利用上。甚至有些学校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体育课形同虚设。同时,学校经济条

件差。学校缺乏书籍,缺乏音乐、体育等器材,一句话,就是缺乏“硬件”。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空间。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负担较重。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从教师来源来看,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向社会新招录的;从学历层次来看,第一学历合格率低;从年龄结构上看,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居多;从学科结构上看,音体美教师奇缺。教师的人数少,同时有才干或其它特长的教师很难留在农村小学。这样素质教育在课堂上难以开展,并且无法对学生进行其它特长的培养。

四、农村小学学生由于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视野狭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狭窄。这样,学生就没有创新的欲望,很难全面发展。

正因为上述的原因,在农村小学更应该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搞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农村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农村学校环境简陋、教学设施短缺,加之有许多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农村教育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掌握素质教育理念,借鉴他人的经验,掌握教改动态,摆脱传统的、陈腐落后的教育观念束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即“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只有理念更新了,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教育观念、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模式必然由灌输式向互动式、参与式转变,师生关系也逐步向

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发展。

二、农村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托拉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应是民主和谐的,激励创新的环境。正像江泽民同志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所谓“内在的自由”就是“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查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能进行独立思考。”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环境不仅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也需要变革教育体制与管理。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个性的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教育模式。倡导人本主义,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三、狠抓课程管理,认真落实各科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国家教育意志和培养目标体现。国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的品德、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课程是从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现实出发,借鉴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课程改革的经验,和为落实我国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

育课程体系”这一任务而设置的。每门课程都具有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课程目标上都有自己的贡献,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课程目标,课程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整体发挥课程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所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要开展素质教育就必须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严格使用国家法定的教科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活动总量。切记让语文、数学等科目挤占其它学科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教育功能,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完成国家教育目标,施行素质教育。

四、加强活动课程的组织、开展。活动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重要手段。活动课是根据学生的爱好、专长组织开展的课程,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课程活动应开展好几方面的活动。首先是少先队的教育活动。然后是兴趣小组的活动。最后是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课程也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加强活动课程的组织开展,农村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 总之,农村小学要开展好素质教育,广大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加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勤于实践、勇于探索,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经验使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素质教育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大力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明确课堂

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21世纪新人的生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学校的实际,在各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情感、意志、创新意识、行为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课堂上注重学生实践,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同时,因地制宜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求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如:农村小学中可以进行植物的嫁接,使学生通过实践懂得科学的重要,以种植方面取得成就的农民为例子。让学生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又如:可以在班里搞“谁的人际关系最和谐”的评比,开展“如何大方地与人交往”的讨论等。总之,可以利用有限的条件,达到提高素质的目标。

总之,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张开想像的翅膀去实践、去体验、去创新、去开拓。只要不违背这个原则,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在农村小学也能搞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石兰蕊 素质教育论坛 2010年01期

2、《农村小学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张苓《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年第7期

3、《农村小学怎样开展素质教育》杜海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S1期

4、《农村素质教育之我见》 陈建平 2008年

5、《农村素质教育改革探讨》 王学军 2005年03期

第7篇:浅谈如何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

实素质教育的提法已经有许多年了,全国各地开展的红红火火、风起云涌。但是由于多年来农村小学教育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许多教师认为在农村小学很难真正开展素质教育。针对如何在农村小学真正开展素质教育略谈我的两点看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首先要解放教育者的思想,农村教师接触面较窄,对新的教学动向接受不及时,加上“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片面认为农村孩子基础差,能力差,对孩子各方面的潜能不善于发现和开发,对素质的定义、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只是初浅的感觉,开展素质教育无非多上几门功课而已。有些老师仍然搞“题海战术”,对技能科敷衍了事,抑制学生能力的发展,假如教育者这种思想观念不改变,主观上就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处理好活动类和学科类课程的关系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各种情趣的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个性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个体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是个体社会化的心理凝结物。个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个性意识的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一是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所以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素质。个性对于人的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其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抓好个性素质,把个性的多样化发展做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因而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在各个科目中渗透爱美、爱科学、爱劳动、爱制作、爱体育、爱想象等情趣的教育。

其次,要解放学生家长的思想。农村学生家长只问子女考试的分数,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分数高就是“龙”,分数低者就是“虫”,考试成绩的高低是衡量老师会不会教、学生会不会学的一把水准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基本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特长不闻不问,对子女好奇发问,好奇举动,动手操作,有些家长进行制止,叫他们整天抱着语数课本转,限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学生家长这种观念不改变,客观上阻碍敢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家长明白当前的教育新动向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发展健康的个性,为今后人生和社会打造基本素质.先天与后天全面开发与发展,明白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全面素质、基本素质、个性素质教育为核心。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只有家长思想解放了,进行家校配合,双管齐下,这样就大大推进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进程。

二、加强学习,使教育者具备各种素质,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农村教师七八十年代师范毕业生占很大比例,年龄基本是四十五岁以上,还有大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亦工亦农”,家庭负担重,家里有责任田可耕,学习钻研的时间较少,教师本身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直接影响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呢?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从结构讲教师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职业思想、知识水平、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职业思想是一个教师应该确立的最为根本的条件,人们普遍认为,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孜孜不倦,燃烧着自己,点燃了别人,他的责任感、事业心和积极性容纳在一起,就是对学生的爱。教师的职业理想就是牢牢地树立起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一个教师缺乏这种职业思想是不能胜任教育工作的;知识水平也是一个教师所具备的条件之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你想有些教师只能承担语、数科教学,对技能科、活动类课程无从下手,对学生的提问答非所问,不求甚解,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具有明显的随意性,所以它要求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过去大家认为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育发展到今天,我认为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须备源源不断的泉水,才能适应素质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教师所应具备的,在素质教育中,他所要求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农村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和师生观。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培养学生自信、自尊和自强的心理,还要钻研教学理论,改进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行为更是教师素质的集中体现,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有效,集中反映了教师素质的总和。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每位教师要努力进取,永不停步,不以现有的知识水平为满足,讲究一专多能,发扬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使自己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轨。学习主要途径可以从教育网站中索取,多观看名师教学实录,订阅有关教育教学杂志,从书本中索取先进的教学范例,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继续教育、自觉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在实践中探寻,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提高自身水平。其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多上公开课、观摩课,制定较有价值的校本研究课题,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还可以到城市、重点小学参观学习,博取他人之长,这样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就能蒸蒸日上,水到渠成。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协调教育的各种功能,把每位教育者的思想、认训和基本素质,有机的统一起来,这样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开展的有声有色。

第8篇: 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研究

一、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实践

一)打造“高效课堂”,抢占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为了让“家常课”变得有滋有味,莘县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在全县开展了“区域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所谓“整体推进”,就是全县各个学段、各个学校都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留空白点;所谓“分步实施”,就是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所谓“重点突破”,就是在大面积普及的基础上进行实质性突破;所谓“全面提升”,就是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新路子,形成“一校一品”的格局。

各学校围绕“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一高效课堂灵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初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新华学校以“三全教育”(全员育人育全员、全体参与全过程、全体发展全面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教学中全方位落实“真正意义的学习”的教学理念,形成了“三核心”(“321”教学模式、主题班会、学科实践活动)、“四配套”(多媒体教学、英语特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家校协同教育)的良好局面。妹冢镇中心初中以“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一位教师愉悦工作”为目标,确立了“三环五步”有效教学模式(三环即“课前、课中、课后”,五步即“预习、自主、互动、拓展、回归”)。莘亭中学以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为办学理念,确立了“构建和谐教育生态,实施优质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实行“5+2”教育管理模式和“135” 教学模式(即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养成为根本;三个平台:搭建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成长的平台,构建师生共勉、真情互动、平等交流的平台,搭建总结反思、丰富完善自我的平台;五个环节: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激情互动、达标检测、拓展应用)。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三个转变”:一是学生的学习由“供应式”向“超市式”转变,学生在学习中有充足的自主选择权,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现状。二是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教师由“注射器”变为“启动器”,由“讲”到“动”,将课堂塑造成“快乐享受的地方”。三是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 ,课堂学习由知识培养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振兴“阅读工程”,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空间”,就是创设一个适合学生阅读的环境。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现在,全县中小学实现了“校校有图书室,班班有图书角”的目标。中外经典、少儿百科、名人传记等上千种图书,遍布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图书角”。为了使书源充足,各学校开展了“捐一本读百本”活动,开展“图书漂流”。

所谓“时间”,就是让师生有时间阅读,能够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各学校把阅读课作为校本课程来开设,每周每班安排一节。语文老师上好六种课型的阅读课,即“比较阅读课”、“名著导读课”、“精读课”、“专题阅读课”、“经典诵读课”、“阅读成果交流课”。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全县中小学开展了“晨读—午诵—暮省”活动。

所谓“活动”,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几年来,我们精心组织“主题读书活动”,使之成为营造全县校园读书氛围的重要载体,我们的口号是“年年都是读书年,月月都是读书月,日日都是读书日。”

所谓“联动”,就是“家校联动”,充分发挥家庭在阅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振兴阅读工程中来;通过评选“书香家庭”,营造读书氛围,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通过提倡“以书压岁”活动,倡导阅读新风尚。

(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夯实素质教育基础

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的管理制度涉及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做到凡事有规范。二是“阶段性原则”,按学段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每学期重点突出几项。三是“双向性原则”,教师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体现“身教胜于言教”,达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之目的。四是“循序渐进原则”,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每天进步一点点,常抓不懈。

采用“三个策略”。一是采取科学有效的办法与途径,“少说教,多训练”。二是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练,注重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教育。三是注重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读懂一个故事、悟出一个道理”开始,提升学生的养成教育知识水平。

强化“八项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建设,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三是抓好学习和宣传,四是建立详实、务实的评估机制,五是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六是抓好“特殊生”的提升,七是抓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八是抓好检查与评比。

目前,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就素质教育工作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多措并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学科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缺编等问题,“名师少、学科带头人少、骨干教师少”的现象仍比较突出,“进不来,留不住”的现实亟待解决,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一是新教师招聘向农村学校倾斜,保障农村学校教师的数量,还要考虑到学科的结构问题。二是完善农村教师培训制度,建立“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自我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新架构,特别是要大力开展“教有困难教师”的培训提升工程。三是建立教师定期轮岗制度,落实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四是建立县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等制度,积极疏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五是建立完善的“农村教师激励关爱机制”,政府可以设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实际,定期调整数额;可以设立“教师农村终身任教奖励基金”,对终身在农村任教的教师,退休时给予一次性奖励。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农村学校的教师“进的来,留得住,成长的快”。

(二)加大投入,强化评估,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合格的办学条件。现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并不达标,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从根本上说,推进素质教育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应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比如,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和仪器设备要达标,学校的操场和体育设施等要符合要求。要强化并完善对各级政府的教育督导评估,将改善办学条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

(三)进一步改革现有中小学教材。一提到“减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减少学生的在校时间”、“减少学生的考试次数”、“不给学生排名次”等等,很少有人对学生用教材提出质疑。实际情况是,教材越来越“胖”,内容越来越多,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根本“消化”不了。对此,提两点建议:一是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审查教材内容,下决心给现有教材“减肥”。二是教材编写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最好能编写几套适合农村学生使用的教材,供大家挑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

(四)抓好“三教网络”的育人体系。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三者要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片面的理解,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就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结果,学校的作业量减轻了,家长布置的作业量加重了;学生在校时间减少了,社会上的辅导学校增加了,学生从一个学校走向另一个“学校”……因而,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才能使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推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它的发展需要政府来谋篇布局、协调运作,需要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二是办好“家长学校”,让学生家长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员。三是教育、妇联、共青团、公安、工商、民政等各部门“联动”,取缔非法办学,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

第9篇:中心小学农村中小学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我乡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做教育的信息化,结合我乡实际,对我乡本学期的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做下述汇报。

一、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填补了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空白,给我乡教育教学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为我乡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既是一个信息量大、质量高、资源全面和便利教育教学的系统工程。把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迅速传递给我们,让我校学生享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高质量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我乡所做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远程教育的组织和管理

1、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成立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我们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现代远程教育的筹划和建设工作,作到了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其次,主抓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室,同时负责电教活动的开展。

2、建立了较完善的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率。

为了规范我乡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提高了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很好地发挥了它的作用。我校相继出台了五项制度:一是微机室管理制度;二是多功能电教室管理制度。这二项制度主要从二室的正确使用及卫生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保室内卫生的清洁和操作的安全。三是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及系统维护管理制度,保障了设备的完好率。四是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登记制度。五是远程教育安全管理制度。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我们专派1位信息技术教师负责远程教育资源接收、下载、处理、刻录及对资源库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防病毒和数据备份及记录工作,负责建立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记录、使用记录和设备维修记录。

3、积极筹集资金,加大对远程教育工作的投入

我乡为了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增添远程教育相关设备。

二、严抓培训,促进使用 1.教师培训

远程教育开通以来,为每位教师都能够很好的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学校把使用远教资源上课纳入学校对老师的量化考核中,信息教师经常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电脑及远程教育知识,主要讲解网络资源共享,如何制作及使用电子表格,如何制作课件等等。通过培训,全校教师基本掌握并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达到熟练水平,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2.学生使用

学生方面,教师利用学生微机课以及其它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观看本年级有关科目中素材影片,动画,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远程教育服务于教育教学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备课和教研活动,将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将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将会促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将会给我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优化课堂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根据教研计划安排,定期开展示范课活动,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自己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室,强化,优化教学手段。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的熟练程度有待于提高。由于我校的远程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因此,经验有所欠缺,这一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教学资源库建设还不完备,教学软件资源还比较缺乏,制约了对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3、对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还不够规范,有待于不断完善和提高。

总之,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今后,我校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和不足,不断探索创新,使我乡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加强管理,深入扎实地搞好资源应用,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

希望小学 2010年元月22日

上一篇:绿色建筑推广下一篇:个人半年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