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自学实施步骤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 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 学生在校时间的80%都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此, 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主阵地。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 通过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自学

有关研究表明:由外部需要出发所提出的一切教育措施, 能否在学生身上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首先要看教育者是否能够将这种外部的需要, 巧妙地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内部需要, 能够唤起学生的意识状态, 使他们主动接受或积极意识到这种需要, 则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开始。以此为依据, 在教学中首先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所以我设计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习是在上课前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通过预习, 使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具有初步的了解, 上课时就容易跟得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并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预习, 学生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及学习的重点, 上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重点突出。

通常, 预习内容主要是通过学案来显现的。“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 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实质上, 学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沟通学与教的桥梁,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的基本结构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情境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材简析, 让学生了解要学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确立, 使学生清楚自己课堂学习要达到的水平;四是问题化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五是巩固训练, 帮助学生消化理解相关内容;六是自学疑难问题反馈, 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案要个性化, 做到不同课型学案不同。如现代文的教学, 主要以研讨为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自主探究启迪释疑

通过在预习学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 就把学生一下子推到了主体地位上, 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寻求教师的指导。于是, 教学目标变成了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 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 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 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和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此时, 教师还不要讲解, 而是将这些疑难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辨析与讨论, 让各种意见充分解释其根据”。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方式各抒己见,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过程, 让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和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 尽可能互相启发, 解决部分在自学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并进一步理解掌握学习的内容。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的时机。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学就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而课堂气氛是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 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3 通过当堂评价促进内化拓展

经过以上的几个学习步骤, 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教学目标, 但是不一定能达到熟练的地步。此时, 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向学生提供评价性思考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内化、整理、拓展的机会。教师巡视、搜集学生答题信息,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不要讲解分析, 而是让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 并解释其所以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视情况对学生所思考的不到位的问题加以分析、讲解。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精髓应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 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 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 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开展多媒体教学是学习的有力保证。

4 案例分析

下面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

4.1 情境导入

古代青楼中的卖笑女子,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经常出现。对青楼女子的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 众说纷纭。但不管怎样, “自古红颜多祸水”似乎已成了“男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 “自古红颜多薄命”似乎已成了一条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来看看作品中的杜十娘又是一个怎样的青楼女子?作者又给她安排了怎样的结局?

4.2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话本、拟话本的特点。 (2) 准确把握杜十娘的性格特征,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从而认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摧残, 金钱和利益对真情的践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从人性的角度把握人物形象, 通过质疑、探究认识封建社会。 (2) 理清人物关系, 对主要人物进行简单鉴赏, 提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妇女追求自由生活的精神, 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美好品质。学习重点:分析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难点:探究杜十娘悲剧的必然性。

4.3 学习过程

问题一:杜十娘为什么要从良?

问题二:杜十娘为什么要李甲凑足三百两银子?既做了夫妻, 为什么还要将百宝箱瞒着李公子?

问题三:李甲既已大悔痛苦, 杜十娘为何还要怒沉百宝箱?

问题四:杜十娘还有百宝箱, 还可以上下求索, 为什么要自尽?

问题五:杜十娘的反抗为什么会失败?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还是必然?

巩固练习:展开想象, 另为杜十娘设计一个悲剧性的结局。

总之, 教而有法, 但无定法;学而有法, 贵在得法。以上环节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 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取舍。自主性的课堂操作步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 还要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组织能力、要善于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进行点拨、诱导。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经验, 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自学实施步骤为研究对象, 提出通过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自学, 通过自主探究启迪释疑, 通过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和通过当堂评价促进内化拓展的实施步骤,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学

参考文献

[1] 赵晶.浅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5 (4) .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5) .

上一篇:浅谈《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的重要性下一篇:“营改增”对于建筑业税负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