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发电技术

2022-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垃圾发电技术

关于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思考

【摘 要】本文阐述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特点,分析探讨了垃圾焚烧发电中常见污染问题及对策,提出了推进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思考

在我国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国内部分城市中已经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垃圾焚烧发电站,不但有效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而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中仍然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能对相关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管,将严重阻碍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在我国加快垃圾焚烧发电站建设步伐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入研究,积极改进和完善相关技术措施,从而促进产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1.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特点

当前,在我国的垃圾处理中,生活垃圾所占的比例最大,国内每年堆积的生活垃圾总量约为1.4亿吨。在国内传统的垃圾处理中,普遍采取填埋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和弊端较多。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国政府、环保和能源部门提出了垃圾处理的新原则,即减量化、无害化、利用化和安定化,其根本目的是在避免垃圾形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加强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目前,垃圾焚烧发电是国内外常见的垃圾再利用技术之一,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有效提升了区域的资源供应能力。

目前,在国内各省市、地区相继建设了一些具有较大规模的垃圾焚烧发电站,成为区域环境治理和能源供应的新途径之一。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适用条件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于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在各地区拟定垃圾焚烧发电站的建设时,必须对各类垃圾的低位发热值、可燃质含量与含水率等进行鉴定。一般情况下,生活垃圾的低位发热值要在6280kJ/kg以上,可燃质含量在35%左右,含水率在50%以下,这是应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基本条件。

1.2技术类型与特点

1.2.1回转炉技术

回转炉技术是最为常见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之一,其主要是应用回转窑焚烧炉进行垃圾的处理、焚烧和发电。回转窑焚烧炉的窑身通常设置为一微倾斜的形式,垃圾从高端送入低速回转的圆筒内,在筒内经过翻转、燃烧等环节后,燃烬的灰渣从圆筒下端排出。目前,国内使用的回转窑焚烧炉以水冷壁式、耐火砖衬式为主,具体选用何种形式的回转窑焚烧炉要综合考虑地区生活垃圾的性质、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

1.2.2流化床技术

垃圾焚烧发电中流化床技术的主要原理为:各种物料悬浮于流化床焚烧炉的内部,以保证垃圾与空气的充分接触,从而提高炉内的燃烧和烟气排放效果。同时,流化床技术采用分级燃烧的方式,有利于降低各类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和低成本脱硫,燃烧后产生的灰渣也易于综合利用,是较为环保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之一。但是受到煤炭资源价格上涨,飞灰量较大等原因的影响,流化床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1.2.3层燃炉技术

层燃炉技术是较为简单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形式,无需对垃圾进行严格的预处理,利用活动炉排较为良好的机械运动能,实现对于各类垃圾的搅动、混合,从而防止了垃圾在进入炉内后遇高温出现表面固化的问题。同时,应用层燃炉技术实现了垃圾的干燥、着火、燃烧与燃烬等流程均在炉排上进行,节省了技术应用中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

2.垃圾焚烧发电中常见污染问题及对策

在垃圾焚烧发电中,实现了各类垃圾的“三化”处理,但是在垃圾燃烧过程中有可能向外界排放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或灰尘,从而造成了二次污染的问题。据我国环保部门统计:在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二恶英的排放量较大的毒性有机化合物之一,其主要分布于垃圾焚烧炉产生的飞灰中。一般情况下,二恶英主要来源于各种原生垃圾中,或者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同时,重金属也是垃圾焚烧发电中常见的污染物,主要有铅、铜、汞、铬、镉等,在焚烧过程结束后,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分布干飞灰、烟气与底渣中。

在垃圾焚烧发电的污染治理中,要注意对于焚烧温度的控制,一般要保持在850℃以上,气体在炉内的停留时间要在2s以上,而且要保证烟气中的含氧量在6%-10%之间。二噁英虽不能在线监测,但运营过程中可以找出一些与二噁英生成有关的参数,比如CO的排放。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编制的《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导则》规定,焚烧厂烟气中CO的含量不大于60mg/m3,炉渣热灼减率不大于3%。垃圾燃烧完全,能够有效控制二噁英的产生。在垃圾焚烧过程中,要尽量控制CuO、HC1、CuCl2的排放量,以防止对于大气的污染。同时,在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各种重金属污染物残留于底渣中,既减轻了重金属直接排出炉外的技术难度,也有效避免了重金属污染物对于二恶英的催化作用。

3.推进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的策略

目前,在我国各地区形成了发展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热潮,但是由于准入机制和相关监管制度的不健全,而导致大量不符合技术标准和环保要求的垃圾焚烧发电站存在,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形成了区域内新的污染源,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发展中,必须要综合分析和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加强对垃圾焚烧发电站建设流程的审批,并且重视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实践,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垃圾焚烧发电产业。

3.1技术政策的完善

在垃圾焚烧发电站的建设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从自身职责的角度出发,加强技术政策的完善。例如:在垃圾焚烧发电的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藝流程与运行管理等方面,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外国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制定严格的技术规范与专业准则,特别要注重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实践,从而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提供必须的技术基础。

3.2加强产业结构政策

在我国中央及各级地区政府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应将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列入其中,在提高产业整体社会地位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对于产业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扶持力度,从而构建完善的产业结构政策,为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3污染物排放指标应与国际接轨

在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发展中,污染物排放超标的现象日趋严峻,这是今后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日本、美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达国家,均制定了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并且配备了相应的监管机制。但是我国垃圾焚烧发电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尚要求不高,低于欧盟标准较多,所以,我国要积极参照其他国家的标准,在国内实现垃圾焚烧发电污染物排放指标的统一化,同时加强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吴珂,刘勇,冯其林.CDM项目下的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2,(06).

[2]刘景岳,徐文龙,黄文雄,刘畅.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在我国的实践[J].中国环保产业,2011,(10).

[3]房镇,李如燕,王金华.运用清洁发展机制促进垃圾填埋气的减排利用[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04).

[4]沈吉敏,张宪生,厉伟,解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的二恶英污染[J].江苏环境科技,2009,(03).

[5]刘亭亭,季鸣童.垃圾焚烧发电的技术特点及问题分析[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04).

[6]聂永丰,刘富强,王进军.我国城市垃圾焚烧技术发展方向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2010,(03).

作者:孙晓钟

第2篇: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的动态演化分析

摘要:基于2006-2015年的垃圾发电技术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中的整体网、行动者位置和合作伙伴关系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呈现出无标度网络特征,少数核心组织拥有较多的连接;大部分的核心组织是专利合作网络中的先行者并控制着网络中的技术路径;合作伙伴关系正朝着高强度和高技术距离的方向发展。总体而言,网络演化特征反映出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处于创生阶段。最后,基于社会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对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的良性发展和知识的有效扩散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专利合作网络;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演化机理;社会网络分析法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2.0005

城市固废的处理是当今各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也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需应对的突出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逐年增长的城市固废处理缺口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居民健康隐患[1],另一方面我国处理城市固废的主流方式还是卫生填埋和堆肥,而具有比较优势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应用仅局限于东部大中型城市[2]。相对于传统卫生填埋和堆肥,垃圾焚烧发电不会受制于用地紧缺、二次污染、处理时长和分类困难,因而具有显著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优势,并符合国家环保产业发展的大战略。然而,垃圾焚烧发电的广泛应用却受到来自技术和资本两个方面的制约:其中技术制约主要体现于生活垃圾较低的热值和尾气处理技术的不成熟;资本制约反映于较高的初始资本门槛和较差的财务生存能力。这种需求和利用现状的矛盾也说明垃圾发电产业的发展需依托于环保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和市政基础建设部门的共同努力,其技术的突破依赖于垃圾发电产业上、下、中游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协同创新。由此,垃圾发电技术合作创新网络在近十年来应运而生。

对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分析具有特殊的意义:第一,垃圾發电产业具有高技术产业的共同特征如较高技术、资本密集性和战略地位,还具有其他高技术产业不同的特征如高垄断性、收益机制复杂性、产业空间广阔性、产业链交互性和学习曲线的强效应[2],这种产业阶段和创新特征将会带来垃圾发电产业创新合作和结网过程的差异性,因此对其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分析有利于差异性的挖掘;第二,垃圾发电产业作为“十二五规划”中的先进环保产业方向与其他的低碳能源技术产业具有集聚、结网和合作创新过程上的相似性,而现有文献对低碳能源技术合作创新网络的定性和定量研究都较少涉及,因此对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研究可以对其它低碳能源技术合作创新网络的研究提供积极借鉴意义。

基于此,本文借鉴Abino等[3]的研究,运用国际绿色专利(IPC Green Inventory)分类明确垃圾发电专利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共同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其合作网络,从网络整体特征、行动者位置和合作伙伴关系三个典型社会网络特征定性和定量刻画网络,归纳和总结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的特征与演化规律,以期对丰富垃圾发电技术乃至其他朝阳新能源产业的合作创新网络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 文献综述

对于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研究主要涵盖演化动因和演化形态两类分析,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专利文献计量、动态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的可视化分析。对于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动因, 刘晓燕等[4]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将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生阶段、扩张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指出相应的演化动力是获取互补性资源、提升社会资本、保障组织协同和实现组织创新,并通过IBM专利合作网络的数据挖掘进行了验证。向希尧和裴云龙[5]从邻近性视角分析我国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的中外企业专利合作网络,结果表明,技术接近性不仅有助于节点之间构筑较短的连接渠道并形成重要的合作关系。

对于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形态,高霞和陈凯华[6]以我国ICT产业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网络以分析网络的动力学机制和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ICT领域的专利合作网络具有明显的小世界性和无标度特征。叶春霞等[7]通过1985到2010年的26 731条企业间合作专利数据构建网络分析了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企业间专利合作网络的小世界性逐渐凸显,但还未突破技术领域或行业的限制,最大子群多呈现星状结构。

总体来看,无论是演化动因或演化形态的研究,大多数研究是对于网络层分析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动力或形态,而对组织自我中心的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规律研究不足。而核心组织对创新网络的演化结构的影响显著,这主要是通过网络位置影响组织的吸收和学习能力,进而影响网络创新速率及绩效[8]。此外,现有研究也较少关注组织间关系的演化特征,而组织间关系层与组织层和网络层都是网络动态演化的表征对象,对网络演化的影响或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从整体网、行动者位置和合作伙伴关系三个维度研究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规律,这分别对应了专利合作网络的网络层、组织层和组织间关系层:整体网分析是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形成对垃圾发电专利合作网络增长和连接机制的认知;行动者位置分析是从节点属性以及变化的视角分析网络连接机制形成的中心性组织,以探索核心组织在网络演化中的主动性;合作伙伴关系的分析则反映了连接机制的内在属性,这结合整体网和行动者位置特征分析构成了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内部动态过程的综合刻画。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专利合作网络的构建一般是基于合作申请、购买、转让或交叉许可专利的数据。联合申请专利数据不仅是对组织合作创新成果全面的、客观的反映,也是现有研究中构建专利合作网络普遍采用的指标,因此,选取联合专利申请数据作为原始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内首家专利电子商务平台佰腾网。佰腾数据库是国家工信部认命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该平台已成为国内应用范围最广、功能最全的专利信息应用品台。选取佰腾数据库进行专利检索具有数据来源的权威性以及检索内容的全面及时性。企业所有制的数据来源于年报或企业网站及其新闻,企业所属行业则从企业网站、新闻,或年报与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信息的对应关系所得。

在对垃圾发电技术IPC代码的确认上,借鉴Albino等[3]的低碳能源技术专利代码表对垃圾发热技术的IPC代码界定,输入佰腾数据库检索,下载包括专利号、名称、申请日期、分类号、申请权人、摘要数据,通过对申请权人字段设置函数处理确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最终获取的垃圾发电技术领域专利数量为30 934,其中联合申请专利数量为2 838。依据现有文献,对初筛的合作专利做进一步样本删除:排除其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两方联合申请专利的条目,仅保留组织与组织间的专利条目 ,如专利申请权人仅包含母子关系组织也予以删除以排除母子机构因业绩需要、成本分担等非创新驱动因素的影响。条件筛选后的垃圾发电领域合作专利数量为191,其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垃圾发电技术合作专利数量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政府对垃圾发电领域的鼓励程度,2011年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垃圾发电产业的相关激励政策,这使合作专利从2011年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而在2015年的下降也可能源于公众对垃圾发电项目频发的抗议事件,这使一些垃圾发电项目搁浅从而对其研发热情带来负面影响。

(二)网络构建

将垃圾发电技术领域的合作专利逐一生成包含所有年份的邻接矩阵,这是以专利号为列、组织名称为行而形成的2模矩阵,即事件/行动者矩阵;2模矩阵再通过如图2所示的转化形成组织/组织的1模矩阵。进一步观察数据得到合作专利的起始年份通常为2006年,将数据区间定为2006至2015年。由于专利合作关系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而国内外相关文献中通常以3~5年为窗口期,考虑到垃圾发电技术的新兴性,整体样本量相对于成熟行业偏少,因此选取5年为时间窗口(t-2年,t-1年,t年,t+1年,t+2年)生成t年的邻接矩阵,这包括对相应年份数据的筛选以及重叠组织的合并;由于2006年和2007年样本数据很少,因此将2006年和2007年数据合并为1年,由此生成2009-2013年的專利合作网络。

(三)方法

基于本文对整体网、行动者位置和合作关系演化特征分析的目的,主要运用UCINET和Netdraw可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UCINET是以矩阵运算和图论为基础对社会网络进行多种量化运算的主要工具,具有菜单驱动和强大矩阵分析的功能,是学者分析网络演化运用的主要方法,因此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具有适用性,而netdraw的可视化分析是社会网络分析的有效辅助工具,针对网络特征的演化提供了直观的分析。

对于整体网络特征的分析,主要参考Watts[9]的做法,运用UCINET计算出聚集系数和平均特征路径长度,并与随机网络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判断;而对无标度网络特征的判断则是基于Barabási和Réka[10]对于无标度网络幂律分布的界定,参考国内学者马艳艳等[11]的研究,通过幂律分布的散点图和OLS回归进行判断。对于行动者位置特征,参考M’Chirgui[12]研究,结合中心性分析和社会网络的可视化化分析,计算度数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排名前5位的组织及其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同时运用网络结构拓扑图对专利合作网络的属性变量(组织性质、组织行业、组织所有制)赋值生成颜色和形状的对应,从而区分网络中不同属性节点的关系模式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作为行动者位置分析的直观呈现;对于合作伙伴关系的分析,首先是通过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对于合作关系的属性变量关系强度的赋值生成线条强度的对应,从而区分网络中不同合作关系属性节点的演化,再通过Jaffer[13]的技术邻近性公式间接计算合作双方的技术距离,并对合作网络逐年的平均技术距离变化趋势加以刻画。技术距离表达如下:

TD ij=1-∑ kF ikF jk/[(∑ kF\+2 ik)(∑ kF\+2 jk)]\+\{1/2\} (1)

其中,TD ij表示企业i与合作伙伴j之间的技术距离;k是技术类别,指代企业i与合作伙伴j在观察年t前四年(t-5至t-1年)内所申请的所有专利IPC代码前4位的技术领域;F ik为企业i在第k类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数量,F jk为合作伙伴j在第k类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数量。TD ij越接近0,表明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技术距离约小,该数值越接近1,表明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技术距离越大。由于存在一个组织与多个组织合作的情况,因此对每个组织计算其平均技术距离。

三、垃圾发电专利合作网络的社会网络结构演化

(一)整体网络特征

表1列出了2009年至2013年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的基本网络属性指标(节点数Nodes、连接数Ties、平均度Avg.D、密度D)以及整体网指标(集聚系数C1、同等规模随机网集聚系数C2、平均特征途径长度Path以及小世界系数C1/Path)。

可以看出,密度和平均度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说明网络变得逐渐密集。从垃圾发电专利合作网络的集聚系数C1与同等规模随机网络的集聚系数C2的比较可以看出,前者普遍大于后者;同时,观察平均特征途径长度Path可得,平均特征途径长度较小。然而,由小世界系数(C1/Path)普遍小于1可以看出,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网络虽具有一定程度的小世界网络特性,但还不能将其判断为小世界网络[14]。这与叶春霞[7]对中国企业间专利合作网络的研究结论一致,说明网络中的最大子群可能具有小世界性特征,但是整体网络结构还存在一些缺陷,限制了网络中信息传递,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的速度。

进一步判断垃圾发电专利合作网络是否具无标度网络特征,这是通过节点中心度的幂分布检验。具体而言,需将节点中心度和其在网络中的排序在双对数坐标下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并结合图形判断系数的显著性和拟合曲线是否符幂律分布[11]。表2显示出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lnX的回归系数均为负,且在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系数t检验,模拟合优度均高于0.8,F值也在1%的水平下显著。

同时,散点图也呈现出幂律分布的特征(图3)。从2009年和2013两年的节点中心度及其排序的双对数回归散点图的对比来看, “厚尾”特征在2013年更加明显,即节点中心度的幂律分布特征逐渐凸显,这表明低碳能源技术专利合作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特征,即网络中少数称之为Hub的节点组织拥有较多的连接,而大多数组织只有很少量的连接。这证实了Savin和Egbetokun[14]的观点,说明新兴行业中研发网络的度分布具有非均匀性,这可以解释为企业在研发网络的初创阶段具有更大的外部知识吸收倾向和更高的研发合作关系流动性,因此限制了网络中具有较大度分布节点的数量。

从网络整体结构的演化特征来看,垃圾发电专利合作网络呈网络规模逐步扩大、密度逐步提高的特征;然而,专利合作网络虽具有一定程度的小世界网络特征,却不能划归为小世界网络,这说明整体网络结构还存在一些缺陷,限制了网络中信息传递和知识溢出的速度;另一方面,节点中心度逐渐趋近于幂律分布,这意味着存在一些核心组织,这些核心组织的行动关系到整个网络的稳定运行、网络连接数量的增加,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或知识流动的速度。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核心组织进行甄别,以便于更好地把握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的关键特征,由此引出对行动者位置特征的分析。

(二)行动者位置特征

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的无标度特征已经说明一些核心节点在网络中扮演关键角色,对合作伙伴乃至整个合作网络的创新绩效施加影响,而中心性分析则对这些关键组织的演化特征进行刻画。

度数中心性反映的是组织合作伙伴的数量,其值越大反映出组织在网络中的焦点地位,而较小的度数中心度则意味着组织在网络中的边缘位置。而中介中心度则是指特定组织位于其他组织捷径上的程度,也反映了组织占据结构洞的程度;中介中心度越高意味着组织对信息传递的控制程度越高。表3列出了垃圾发电技术在2006-2010、2011-2015两个时间窗口所生成的专利合作网络的前五位度数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组织。可以看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银光聚银化工集团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在前、后两个时间段的专利合作网络均属于前5位的度数中心度组织,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在前、后两个时间段的专利合作网络均属于前5位的中介中心度组织。这说明垃圾发电技术研发准入门槛很高,例如仅每吨城市固废发电产能的初始投资额就高达2000万至7500万[2],而且其原材料供应难度大、产业链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国家的补贴政策也缺位,只有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银光聚银化工集团以及中国矿业大学这些最早涉足固废利用研究、且最具实力的国有企业及科研院校才具备领先的合作研发能力并保持持续的优势。特别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两类中心性指标以及不同时间段上均具有领先地位,这揭示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这种大型能源供应行业的央企在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中具有信息控制和资源利用的多重优势,在网络的生成、技术路径的发展和技术边界的推进中扮演关键的角色。这与M’Chirgui[12]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合作研发网络中的先行者倾向于维持网络中的核心地位并对技术发展路径施加重要影响。

对于关键位置行动者及其变化的甄别只反映了这些组织的演化特征,而其属性还需要借助UCINET软件的可视化分析Netdraw,主要是通过对专利合作网络的属性变量(组织性质、组织行业)进行赋值,再对赋值关系进行形状的对应,从而生成不同属性节点的关系模式及其随时间变化趋势的专利合作网络图谱。由图4中(a)和(b)的对比可以看出,垃圾发电研发网络的行业覆盖面中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比例大幅提高,这也符合垃圾发电技术的学科交叉性、强外部效应性、投入风险大、技术复杂性与市场不确定性高的特点;从代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圆圈符号的边框宽度可以看出,高校作为网络中的知识信息枢纽的地位逐渐提升,这与近年来国家对垃圾发电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与产学研合作程度的加强相关;关键行动者由于资本门槛的限制,并没有发生很大程度的更替,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组织具有较大的重合率,而克服产业发展关键瓶颈的技术研发需求使得关键行动者中科研院所占比具有大幅提高。此外,二类中心性组织的重合均是能源开发和供应行业的大型国企,如中国石油化工和神华集团,这类企业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使其持续地位于网络的核心位置。中心度较高的组织在行业分布上发生了变化: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企业比重有所下降,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比重有所上升,这说明能源需求企业、供应商企业和研发企业响应“十二五规划”参与到垃圾发电技术研发网络中,解决诸如二噁英排放、酸性气体和垃圾渗出液处理等关键技术难题。总体而言,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反映出垃圾发电产业的逐渐完善。

(三)合作伙伴关系特征

关系强度和技术邻近性是二元关系中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对于关系强度,参考现有文献用合作次数度量,这反映于图4中的线条强度。可见,2013年的合作网络中线条强度相比2009年的合作网络线条强度呈现出明显的加强,说明合作伙伴关系的强化。对于技术距离,将逐年的平均技术距离变化趋势反映于图5,可看出,合作双方的技术距离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组织随着吸收能力的提高倾向于选择具有更大技术和知识互补性的组织作为合作对象。这验证了刘晓燕等[4]的结论,说明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创生阶段,其演化的动力在于获取互补性资源。

四、结 论

本文对垃圾发电技术专利合作网络的系统描述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其理论意义在于从网络结构、节点位置和合作关系三重视角联合分析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这丰富了现有研究仅从单一视角进行的分析,可以全面揭示网络知识流通效率、中心行动者权力来源和创新协作机制的效果,这为知识有效扩散的预测以及专利合作网络影响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和促进机制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其应用价值在于本文的研究思路提供了分析專利合作网络发展阶段,并揭示合作创新网络有效性提升的方法,这对其它技术领域的相关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垃圾发电专利合作网络整体结构表现为无标度网络的特征,这种网络的典型特征在于同时显现出针对随机故障的鲁棒性和蓄意攻击的脆弱性。这意味着国家要重点培植核心节点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考虑到网络中具有持续性核心地位的组织多为大型央企,这类企业较易受制于创新路径的锁定,也倾向避免对自身权威地位的挑战,因此,需要预防这类企业创新活力的匮乏对垃圾发电技术合作创新网络的负面影响。

第二,行动者中心性的分析甄别了不同中心度指标下的核心组织的变化及其属性,这结合网络整体结构特征的分析,说明对于不同层次的中心行动者需要采取差别化的激励政策:对于度数中心度较大的组织,可以通过提高对于其攻克诸如尾气处理和热值等关键技术的奖励标准,引导更多的国际合作来提高這些具备技术实力企业的引进、吸收和消化能力;对于中间中介度较大的组织,则需加强其作为信息知识枢纽的作用,促成行业协会、战略联盟等平台的构建等来扩大具有中介地位组织的信息知识扩散范围;对于网络的边缘组织,则应考虑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以免于这些具有创新活力和灵活性的组织的创新活动因垃圾发电技术领域所需的高资本门槛而被扼杀于摇篮中。

第三,行动者中心性的分析甄别了不同中心度指标下的核心组织的变化及其属性,这结合网络整体结构特征的分析,说明对于不同层次的中心行动者需要采取差别化的激励政策:对于度数中心度较大的组织,可以通过提高对于其攻克诸如尾气处理和热值等关键技术的奖励标准,引导更多的国际合作来提高这些具备技术实力企业的引进、吸收和消化能力;对于中间中介度较大的组织,则需加强其作为信息知识枢纽的作用,促成行业协会、战略联盟等平台的构建等来扩大具有中介地位组织的信息知识扩散范围;对于网络的边缘组织,则应考虑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以免于这些具有创新活力和灵活性的组织的创新活动因垃圾发电技术领域所需的高资本门槛而被扼杀于摇篮中。

[参考文献]

[1]Zhao X.G., Jiang G.W., Li A., Li Y. Technology, cost, a performance of waste-to-energy incineration industry in China[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6,55:115-130.

[2]Li Y., Zhao X.G., Li Y.B., Li X.Y. Waste incineration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policies in China[J].Waste Management, 2015,46:234-241.

[3]Albino V., Ardito L., Dangelico R.M., Petruzzelli A.M.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low-carbon energy technologies: A patent analysis[J]. Applied Energy, 2014,135:836-854.

[4]刘晓燕,阮平南,李非凡.基于专利的技术创新网络演化动力挖掘[J].中国科技论坛,2014(3):136-141.

[5]向希尧,裴云龙.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技术接近性的调节作用研究[J].管理科学,2015,28(1):111-121.

[6]高 霞,陈凯华.专利合作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的复杂网络分析[J].科研管理,2015,36(6):28-36.

[7]叶春霞,余 翔,李 卫.中国企业间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及小世界性分析: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J].情报科学,2015,33(2):85-90,104.

[8]石乘齐,党兴华.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评述及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7):156-160.

[9]Watts D. Networks, dynamics, and the small-world phenomenon[J]. Economic Science,2006(6):86-96.

[10]Barabási Albert-László, Réka Albert.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 Science,286(5439):509-512.

[11]马艳艳,刘凤朝,孙玉涛.中国大学专利被企业引用网络分析:以清华大学为例[J].科研管理,2012,33(6):92-99.

[12]M’Chirgui, Zouhaer. Dynamics of R&D networked relationships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smart card field[J]. Research Policy,2009,38(9):1453-1467.

[13]Jaffer A.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and spillovers of R&D: evidence from firm’s patents, profits, and market valu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5):984-1001.

[14]Savin I. Egbetokun A. Emergence of innovation networks from R&D cooperation with endogenous absorptive capacity[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16,64:82-103.

(責任编辑 王婷婷)

Dynamic Evolution Mechanism of Waste-to-Energy

Technology Patent Collaboration Networks

YE Jian-mu, MA Ding, ZHANG Ya-rui

(School of Management, WUT,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

Key words:patent collaboration network; WTE technology; evolution mechanism;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作者:叶建木 马玎 张雅蕊

第3篇:垃圾焚烧发电中烟气超低排放改造技术研究

【摘  要】近年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各行各业都应自觉履行义务,实行政府提倡的超低排放政策,垃圾焚烧发电厂亦是如此。论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垃圾焚烧发电厂中烟气处理的现状,着重探讨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处理技术及烟气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烟气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方案,以期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烟气超低排放;垃圾焚烧发电;SCR;改造技术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均取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空气质量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基于此,2014年,我国各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空气环境污染问题,超低排放得到了空前关注。可以说,未来各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便是超低排放,同时,也是重要目标,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和严格控制的地区,地方政府对垃圾焚烧及其他行业的超低排放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面对这种形势,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垃圾焚烧中烟气超低排放改造方案,以期为超低排放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超低排放标准如表1所示。

2 国内外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现状

2.1 国外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现状

相比较而言,国外的发达国家对垃圾焚烧的认识较早,且发达国家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更为严格,这无疑对垃圾焚烧烟气的排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正因为面对这种情况,国外不断涌现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工艺,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例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SCR(催化脱硝技术)在垃圾焚烧设备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在日本,固化焚烧过程中产生飞灰时,有机螯合剂的应用十分广泛;在部分发达国家,对脱酸工艺的应用,可以达到非常令人满意的排放效果,通常会采用湿法工艺处理烟气或者更先进的EDV技术。但是,干法工艺的优势明显,不仅成本更低,而且无废水,干法处理工艺仍在改进和进步,例如,使用细粒石灰和改性石灰,使用更先进的喷雾装置等。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工艺应博采众长,联合多项工艺,如干法+湿法等,多个工艺组合取长补短,可更好地控制烟气排放,使其符合相关标准。

2.2 国内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但烟气处理技术发展不平衡。一些老式的或小型的发电厂的烟气处理工艺相对落后,尽管已对其中的一些进行了整造,但其仍不能保证稳定性且符合排放的标准。近年来,与已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相比,新建的发电厂已大大改善了其烟气处理技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SNCR脱硝+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尘器工艺。为更好地满足环保要求,越来越多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选择了提高自身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加入SCR工艺,有效控制烟气的排放。由于生活垃圾尚未分类,组成复杂,且不同季节的垃圾组成不同,焚烧管理不充分,导致烟气排放过多。同时,当焚烧系统发生故障时,在烟气的初始阶段排放存在管理不当问题,无法避免超标排放问题。因此,需要提高国内有关单位的垃圾焚烧烟气控制能力,以满足公众对其自身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3 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处理技术

3.1 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特性

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主要包含四种无害物质,分别为CO2、O2、N2和H2O,占烟气量的99%。然而,不可否认,垃圾焚烧烟气中还含有约1%的有害污染物,再加上垃圾的成分极其复杂,在实际燃烧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烟气特性与一般燃煤产生的烟气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烟气中水分可达20%~30%;

②烟气中含有Pb、Hg、Cr等多种有毒有害成分;

③烟气的成分很复杂,其不仅包含O2、SO2、CO2、NOx等,而且还包含更多的酸性气体,例如,HCl和HF;

④存在致癌物,如呋喃等;

⑤烟尘粘度高,粒度细,耐冲击,磨蝕性强。

3.2 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处理技术

依据烟气排放标准,严格控制烟气的飞灰、酸性污染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的排放。一般来说,烟气控制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去除烟气中的有害污染物,主要包括干法、半干法、湿法等。每项工艺都有优劣势,必须综合考虑项目的各种因素。第二步是除尘,其中使用袋式除尘器被认为是最佳选择。

3.2.1 脱酸处理工艺

当前阶段,针对脱酸处理工艺,垃圾焚烧发电厂可采用湿法、半干法或者两者结合的工艺。半干法兼具干法和湿法的优点,由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Ca(OH)2的活性会相应增加,因此,要想提高脱酸效率,维持脱酸塔中的相对湿度至关重要。半干法脱酸技术大大提高了脱酸效率,其应用效率与干法相比更高。与湿法相比,其设备结构简单,不仅能耗少,而且投资相对较低。

3.2.2 脱硝处理工艺

垃圾焚烧发电厂中NOx的处理技术主要有两类,即SNCR和SCR。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言,垃圾焚烧发电厂多采用的是前一种处理工艺,即SNCR脱硝技术。资料显示,SNCR工艺的脱硝效率在炉内温度为850~950℃时可达到30%~60%,但其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水冷壁腐蚀、锅炉结垢、脱硝效率低等。

SCR工艺的脱硝效率高,可达80%左右。垃圾焚烧发电厂主要应用的选择性催化脱硝技术(SCR)为低温SCR工艺,该工艺的工作温度为150~180℃,多布置在脱酸和袋式除尘系统之后。为使脱硝效率更高,且更具稳定性,可综合各项因素,考虑采用SNCR/低温SCR联合脱硝工艺,脱硝效果更佳。然而,理论和实践总是存在差距,垃圾的成分复杂,在实际燃烧中经常面临由不确定性因素造成催化剂失效的问题,实践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4 烟气超低排放改造技术

结合上文中提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特性及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处理技术,本文提出可以采取相应改造技术,适用的环保改造技术不仅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1 脱硝技术

低NOx燃烧+SCR催化剂的组合工艺不仅技术成熟,而且运行稳定,可应用在脱硝系统中。与常规电站相比,脱硝系统中烟气的超低排放改造主要在于SCR催化剂的填充层数不同。所以可将原始备份层直接填充在改造项目中,改造后,其可满足超低排放标准,与之前的工艺相比,脱硝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4.2 脱硫技术

脱硫装置出口处的SO2浓度控制与垃圾的硫含量和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密切相关。其中,合理控制垃圾中的硫含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脱硫装置负担,更科学地应对SO2的排放,将其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改造后的装置可以加装吸收塔,系统可满足排放标准。

4.3 除尘技术

长久以来,满足粉尘排放标准一直是发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难点和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实施“协调控制”和“末端处理”的技术路线,采用:①以低温电除尘器为核心的超低排放协同治理技术路线:利用烟气冷却器或烟气加热装置,将静电除尘器入口的烟气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交换系统通常在90℃左右,烟气中的大部分SO3将在烟道气冷却器中凝结并吸附在粉尘表面,极大地改变了粉尘的性质,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并去除了大部分的SO3。②湿式电除尘技术路线:为保证粉尘排放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可加装湿式电除尘装置,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

5 烟气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分析,垃圾焚烧发电厂可采取科学的烟气控制技术,制定合理的改造技术方案,即高温滤袋(金属或陶瓷)+SCR脱硝+温法塔脱酸方案,具体流程示意见图1。

该烟气改造技术方案可降低排烟温度,提高燃料利用效率,具体分析如下:

优势:①锅炉改动小;②可有效改善省煤器的积灰问题,增加长周期运行;③湿法塔运行费用低;④高温除尘,可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

劣势:①烟囱冒白烟;②压损相对较大。

湿式脱酸主要通过碱性溶液吸收酸性气态污染物SO2,HCl等。湿法脱酸效率高,HCl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SOx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并且针对垃圾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也有一定的处理作用,应用效果良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弊端也很明显,湿法脱酸无法避免产生大量废水,也就是说需要配套相应的废水处理设施,且该设备的价格昂贵,对占地面积要求也较高。

垃圾焚烧烟气中含有大量飞灰,烟气具有较高的灰分粘度。如果将催化剂布置不当,则很容易堵塞,并且垃圾焚烧烟气中的HCl和SO2很容易造成催化剂失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湿法脱硫和湿法电除尘之后,烟气温度较低,烟气湿度较高,低温催化剂的效用很难真正地发挥出来,其应用效果会大打折扣。

6 结语

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超低排放已经是对各个企业的共同要求和期望,各个行业均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效采取应对措施,积极落实政府政策,推进超低排放。超低排放相关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垃圾的成分复杂,使得其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也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在控制烟气排放方面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提出了一条符合当前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即高温滤袋(金属或陶瓷)+SCR脱硝+温度法塔脱酸方案。

垃圾焚烧超低排放技术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从源头处理,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以减少重金属和含氯废物在炉中焚化,控制污染物产生;②为了减少后续的湿法废水排放,应尽量提高半干式脱酸工艺的效率;③当前的低温催化剂价格昂贵,且系统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研究高效且经济的低温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曾曜,范长健.垃圾焚烧发电烟气排放标准及提高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7,37(02):68-72.

【2】宋吉钊.现代焚烧发电工程中的PM2.5及其控制技术[C].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环保专业委员会.贯彻“十二五”环保规划,创新火电环保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论文集.张家界:中国动力工程学会,2011:145-152.

【3】卢海宇.PPP模式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决策流程优化的思考[J].价值工程,2020,39(19):24-25.

【4】杨春琳.垃圾焚烧发电超低排放烟气处理工艺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21):151-152.

【5】王飞.SCR烟气脱硝技术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应用进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5):140+144.

【6】刘守盎.垃圾焚烧发电中的烟气排放在线连续监测系统设计选型[J].有色冶金节能,2016,32(06):58-61.

【7】龚燊,赵联淼.SCR脱硝技术在中国生活垃圾焚烧厂的运用及发展分析[C].《环境工程》编委会,工业建筑杂志社有限公司.《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北京:《工业建筑》杂志社有限公司,2019:656-660.

【8】孙晶晶.厦门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灰渣的特性及重金属分布规律的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9.

作者:喻兵

第4篇:日本最先进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

日本最先进的垃圾分类及焚烧发电技术介绍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0-12-10 22:12:51

在日本,对垃圾投放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餐厨垃圾每天最早投放,其余的垃圾也规定了每周固定的投放时间,必须严格遵守。垃圾中转运输站等机构每年年初都会给责任区内的每一个家庭发放垃圾挂历,每天收运什么垃圾,在挂历上都有文字图案标明,一目了然。居民们每天只管按图行事,就轻松做到了科学分类回收。

资源、可燃、不燃、粗大、有害,日本人把垃圾分成这几大类,每一类的“终点”都有着明晰的路径——可燃垃圾直接送往垃圾焚烧厂,烧完的残渣被运到垃圾填埋场填埋;不燃垃圾经中转站,被送往不燃垃圾处理厂,经拆解利用制成再生品,剩余物送往填埋场;粗大垃圾先经专门的破碎处理,可利用成分进行回收,可燃部分送往焚烧厂,剩余部分送往填埋场;资源类则送往再生设施,进行加工利用,生产出再生品;危险类垃圾被送往危险类专门处理的机构。

在东京台场附近的一家垃圾焚烧厂,接待室播放的厂区介绍片,实际上讲的就是日本垃圾的生命历程——居民把分好的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由垃圾车运往垃圾收集站,经过人工分选、压缩后再送往大型转运站。大型垃圾转运站实际上也是一个资源回收中心,在这里通过机械与人工分选的方式,垃圾量进一步减少。下一步,在大型综合处理厂,分选预处理后的垃圾进入最后的处理阶段,要么直接焚烧发电,或者制成RDF(垃圾燃料棒)焚烧发电,最终的残渣被送去填埋。

既然还是要烧,为什么还要把垃圾变成燃料棒?燃料棒工厂的负责人介绍,与普通的垃圾焚烧厂不同,RDF生产实际上是个物理过程,由于温度的控制较低、操作相对简单,所以管理比较容易,可靠性相对要高,对环境的影响小,因而受到了一些地区的欢迎。据当地环保资源部门的负责人介绍,原先这些地区也建立了一些垃圾焚烧厂,目前垃圾处理技术的多元化让他们有了更多选择。

在鹿岛共同资源化中心,我们看到了RDF的“后半生”。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设立垃圾综合处理厂,因为附近是个化工产业基地,化工厂、金属冶炼厂产生的废油在经过处理后可以成为发电厂的助燃剂,RDF与可燃建筑垃圾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垃圾一起作为燃料用于发电,发出的电又可以回供工厂。

东京、横滨、广岛等多个地区的垃圾处理设施,各种与垃圾相关的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是政府与企业组成利益共同体,要么是政府单独投资——政府的力量一直贯穿其中。“我们都是公务员。”一位焚烧厂的领导告诉记者,日本的垃圾处理设施大部分员工都是公务人员,这不仅有利于监管,而且也明确地告诉公众,这些设施的运营是以政府的信用做担保的。

横滨金泽垃圾焚烧厂的建设方JFE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在日本没有通行的环境标准,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垃圾焚烧厂不仅直接控制百姓最关注的二恶英的排放,而且与二恶英生成紧密相关的氮氧化物也被当作最为严格的控制指标。我国国内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一般是400毫克/标立方,而在日本的控制值都在100毫克以下。大阪为了申办奥运,对它的垃圾焚烧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氮氧化物的限制设计值为30毫克/标立方,业主方额外要求采用湿法烟气净化系统加触媒脱硝,投资额为此甚至增加了一倍。

碳贷通:节能项目贷款,免抵押、零首付、二周内资金全额到账 碳险通:节能项目保险,节能能力全责保险、项目收益权保险 节能技术方案保险机构、银行机构认可认证 电话:0755-82722776 82727533

第5篇:垃圾焚烧发电厂锅炉参数技术的选用

- 摘要:垃圾焚烧锅炉的蒸汽参数直接影响到余热锅炉的热效率和焚烧厂的经济收益,为此,分析了中温中压和中温次高压技术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热效率的影响,比较了两种技术在实际运行中的差异,并提出了防止高温腐蚀的措施。

关键词:中温中压;中温次高压;高温腐蚀;热效率

在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垃圾焚烧锅炉的蒸汽参数主要选用中温中压工况(4.0MPa,400℃),中温次高压工况(6.5MPa,450℃)则很少采用;广州李坑垃圾焚烧发电一厂在国内首次采用中温次高压工况(6.5MPa,450℃)技术。蒸汽参数直接影响到余热锅炉的制造成本、运行成本、热效率和焚烧厂的经济收益。

1蒸汽参数对发电厂热效率的影响

采用纯冷凝机组时,发电厂的热效率取决于余热锅炉热效率、凝汽轮机组热效率、发电机效率和线损率。

1.1余热锅炉热效率

余热锅炉热效率与垃圾热值和成分、热源加热燃烧空气和温度、余热锅炉选用的过量空气系数、余热锅炉排烟温度和灰渣含碳量都有密切关系。目前,采用国外先进技术的、在建的较大规模垃圾焚烧电厂余热锅炉的热效率为78%~80%,随着国内垃圾热值的逐年提高和国内垃圾焚烧余热锅炉设计制造水平的提高,国产余热锅炉最终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2凝汽轮机组热效率

汽轮机热效率与汽轮机容量和进汽参数成正比。由于垃圾成分和焚烧特点,进汽温度和压力都不宜过高,主蒸汽温度不宜超过400℃,蒸汽压力不宜超过4.9~5.9MPa。适用于垃圾焚烧的凝汽轮机必须进行适应参数的改进和改型,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热效率,国产常规中低压、中压和次高压凝汽轮机热效率见表1。

表1国产常规中低压、中压和次高压凝汽轮机热效率

1.3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热效率

目前,我国建造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热效率范围见表2。

表2垃圾焚烧发电厂热效率范围

由此可见,提高垃圾焚烧发电厂热效率的主要途径有:增大垃圾焚烧厂处理规模;提高余热锅炉热效率;提高汽轮机进汽参数;降低线损率。

2中温中压和中温次高压工况蒸汽参数和实际运行情况比较中温中压和中温次高压蒸汽参数与实际运行情况的比较见表3。

表3中温中压、中温次高压两种工况比较

3中温中压、中温次高压工况耐腐蚀情况

中温中压、中温次高压工况耐腐蚀情况比较见表4。

表4中温中压和中温次高压工况的腐蚀性情况比较

图1表示了焚烧炉中受热面管壁温度与腐蚀速度的关系。从表4和图1可看出,当管擘温度达到450℃以上时,锅炉受热面高温腐蚀呈现加剧的现象,在650℃附近高温腐蚀达到最大值。同样材料在中温次高压下使用寿命比中温中压工况要减少一半以上。

上述两种工况的比较是在一定外部条件下的粗略估算。条件不同,上述比率会有不同,但对比的趋势是相近的。在发电量和售电收入方面,次高温高压方案有利,但锅炉设备成本费用及运营维修费用较高。由于中温次高压技术提高了蒸汽参数,其不利因素包括:

图1锅炉受热面管壁温度与腐蚀速度的关系

a)对过热器材料要求高,管壁厚度增加,导致总投资和成本上升(约增加4000万元投资);

b)对过热器的腐蚀高,导致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频率高,增加维护成本(每次更换约500万元);

c)无法控制每年维护时间,在运营中必须注意监测过热器寿命,并保证在焚烧炉检修期问完成过热器的更换。

综合比较25年运行情况,两种工况的经济效果基本相当。实际上,国内外已建成的垃圾焚烧厂中,其余热锅炉约90%以上采用中温中压参数。近年来,由于使用了优质耐腐蚀材料(如高镍合金钢的应用),延长了过热器的寿命,虽然一次性投资较高,但综合经济效益较好。因此,随着优质耐腐蚀材料价格降低和运营管理水平提高,中温次高压次高温参数的应用有增加趋势。 (来源:互联网) 本篇文章来源于 环卫科技网(http://-hw.net/html/27/201004/14358.html 4垃圾焚烧发电厂实际运行情况比较

由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在地域、气候、垃圾组分、垃圾热值等方面都较为接近,特选取深圳平湖垃圾焚烧发电一厂(中温中压技术)、中山中心组团垃圾发电厂(中温中压技术)和李坑一厂(中温次高压技术)2006~2007年的生产运营平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列出台湾中鼎工程公司(中温中压技术)2006年的运行参数进行比较,见表5。由此可见,提高蒸汽参数、采用中温次高压并非是提高发电量的唯一途径。影响垃圾焚烧发电厂单位发电量的重要因素还有垃圾热值、运营水平、垃圾焚烧厂处理规模、汽轮发电机组的效率和余热锅炉热效率等。

中温中压和中温次高压参数运营情况分析说明:

a)中温中压和中温次高压参数的垃圾焚烧余热锅炉,主要差别是受热面的材质,特别是过热器,一般认为蒸汽温度450℃是垃圾焚烧锅炉过热器选用材质的分界线,且两种材质的价格相差较大。

表5垃圾焚烧发电厂实际运行情况比较

b)从表5可以看出,中温次高压技术的优势并未能很好地体现,增加的效益与初期投资的增加比率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垃圾实际热值达不到设计要求所引起的。垃圾焚烧炉热值设计点的选择是着眼于整个建设-运行-移交(BOT)周期,在项目投产前期,垃圾热值必然是无法达到设计点的要求,这也就是对中温次高压技术的效率优势不能很好体现的根本原因。

c)由于我国现有的垃圾焚烧发电设备成熟技术都集中在中温中压技术上,又有一套成熟的中温中压运行管理经验,而中温次高压技术在我国才刚起步,运行维护经验不足,将使蒸汽参数提高带来的收益低于预期。由于中温次高压技术的设备初投资高,投资回收年限将增长,增大了投资风险,降低了投资回报率。

d)截至目前全国单台处理能力最大的垃圾焚烧炉(800t/(炉•d))采用的是中温中压技术,另外,国内尚未有一个BOT形式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中温次高压技术,由此可见在现阶段,中温次高压的垃圾焚烧发电系统对于BOT投资人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

e)从我国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制造水平的提高、耐腐蚀材料价格的下降以及垃圾分类收集的进一步完善,使得锅炉过热器耐腐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成为可能,因主蒸汽参数的提高带来的发电收益将会提高,对于大容量焚烧炉尤为明显,中温次高压技术在我国大容量垃圾焚烧炉上应用是一个发展趋势。

5减缓高温腐蚀的对策

a)为了避免炉内形成还原性气氛,在垃圾焚烧炉内通常采用较高的过量空气系数,一般为1.8~2.2。研究表明,造成垃圾焚烧锅炉高温腐蚀的重要原因是烟气中的各种氯化物对金属管壁的侵蚀;在这些腐蚀发生的条件中,除了温度及烟气中的氯、硫等组分的原因外,烟气中的含氧量是相当重要的因素。金属中的铁与烟气中的氯在氧化性气氛中生成氧化铁(Fe2O3)。Fe2O3是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可阻止Cl2与管壁金属进一步反应和腐蚀。当焚烧炉内为含氧量较低的还原性气氛时,FeCl2在金属表面形成,由于它的气化点很低,生成后迅速挥发,使管壁直接暴露在高温烟气中进一步腐蚀。

b)在设计高参数的锅炉时采用耐高温腐蚀的镍基金属(如INCONEL625)作为过热器高温段材料,以提高过热器的使用寿命。

c)采用有效的除灰装置,如卧式过热器采用振打式除灰器,省煤器采用蒸汽吹灰等。

d)优化锅炉过热器布置,适当增加处于腐蚀温度区的管壁温度,也可减轻高温腐蚀、延长受热面的寿命。

参考文献:

[1]赵有才.生活垃圾资源化原理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程平.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J].中国环卫科技,2007(4):18-22.

[3]卞俊,王柯.垃圾焚烧炉的腐蚀问题及其对策[C]//2004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2005.(来源:互联网)

本篇文章来源于 环卫科技网(http://-hw.net/html/27/201004/14358_2.html

第6篇: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分析及经济效益

加入时间:2011-1-11

一、技术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二十世纪以来,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急剧增加,造成的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芽土地占用、自然景观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固体废弃物分为工业垃圾和城市垃圾两种,城市垃圾的产量是惊人的,据统计,中国1990年城市垃圾总产量为6900万吨,北京市每年的城市权产量超过200万吨。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城市垃圾,使之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即"三化"),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课题。

对城市垃圾的常用处理方法有填埋、堆肥,制沼气、填海、焚烧和流化床制燃气等,其中以焚烧、流化床制燃气的处理方法为佳,符合“三化”的要求。由于流化床制燃气的方法投资大、工艺设备复杂,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城市垃圾焚烧技术在美国一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己得到初步应用,并产主了良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焚烧垃圾、回收能源的办法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二、国外垃圾焚烧发电概况

1.国外垃圾发电

国外最早进行垃圾焚烧技术研究开发的是德国,随即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也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德国目前己有五十余座从垃圾中提取能量的装置及十多家垃圾发电厂,并且用于热电联产,以便有效地对城市进行采暖或提供工业用汽,1965年联邦德国垃圾焚烧炉只有7台,年处理垃圾71.8万吨,可供总人口4.1%的居民用电。至1985年,焚烧炉已增至46台,年处理垃圾800万吨以上,占垃圾总数的30%,可供总人口34%的居民用电,柏林、汉堡、慕尼黑等大型城市中,民用电的

10、7%来自垃圾焚烧。1995年德国垃圾焚烧炉达67台,受益人口的比率从34%增加到50%。法国共有垃圾焚烧炉约300台,可将城市垃圾的40%以上处理掉。巴黎有4个垃圾焚烧厂,年处理量170万吨,占全市垃圾总量的90%,口收的能量相当于20万吨石油,供蒸汽量占巴黎市供热公司总量的三分之一。美国从80年代起,政府投资70亿美元,兴建90座焚烧厂,年总处理能力3000万吨。目前最大的垃圾发电厂已经在底特律市建造,日处理垃圾量4000吨,发电量65MWe。瑞典、丹麦等国也有类似的焚烧发电厂。

2.国外垃圾焚烧设备

垃圾锅炉是垃圾热电站台的主要设备,亦是发展垃圾热电站的关键所在。由于垃圾燃料是具有一定腐蚀性、水分大、热值不稳定的垃圾,因而垃圾锅炉及其燃烧设备在设计上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垃圾发热值低,且水份含量较高,因此,性能优良的燃烧设备是垃圾锅炉的关键之处。国外已投入运行的垃圾锅炉燃烧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多级阶梯链条炉排垃圾在炉排上由高到低逐级流动,逐级燃烧至燃尽。

(2)倾斜往复式炉排是间隙动作的逆向倾斜往复炉排,与我国一般燃煤的间隙动作顺向倾斜往复式炉排不一样。这种炉排的优点是:

①火种与主垃圾混合性好,易干燥,着火快。

②垃圾层间搅拌充分,利用完全燃烧:

③干燥、着火、燃烧、燃尽一系列过程都在炉排上进行,故而处理效率极高

④垃圾层均匀,燃烧稳定,炉温及锅炉蒸发量变动很小。

(3)流化床燃烧方式流化床燃烧对燃料的适应性好,能完全燃烧各类城市垃圾或有机的工业垃圾等。

(4)旋转式燃烧旋转式燃烧是KWU/SIEMNS公司在Uim一Wibligen试验成功的新的工业流程。该工艺是将垃圾在缓慢旋转的简体内450℃进行无氧碳化,产主沼气和固态残留物。固态残留物中用机械方法去除非可燃物(如金属、石块、玻璃等),余下部分为碳化物,其热值达到与褐煤相仿。这部分碳化物与产生的煤气共同在1300℃下燃烧。

(5)等离子弧燃烧方式该方法是通过在垃圾堆中设一条通道,将等离子弧及冷却剂和气体经通道输入垃圾中,这时火种将垃圾熔化蒸发,使之变成无害的玻璃状熔渣。燃烧火焰温度可高达8000℃,释放的气体引入燃料电池发电。

目前,国外垃圾焚烧锅炉的容量一般在10t/h~100t/h,蒸汽压力为1.4Mpa~4.7Mpa,蒸汽温度多为饱满和温度,一般是在400.C左右。

三、中国迫切需要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技术

1.我国垃圾产量及成份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主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接近9%。虽然我国城市居民人均日产垃圾不足1kg,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但其总产量却相当高,见表1。预计到2000年我国城市垃圾产量将达到19000万吨左右,我国城市垃圾的特点是无机物含量高于有机物含量,不可燃成分高于可燃成分。但不同类别城市之间差别较大,中小城市垃圾的有机质含量多为2%左右,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市的垃圾有机质含量可高达8%以上。有机成分中,以生物质(即生物与厨房垃圾)所占比例为大,纸张较少,而国外垃圾中纸张所占比例较大:无机成分中,以灰土砖石为主,玻璃、金属等含量很低。垃圾组成成分不同,决定了我国垃圾处理应走自己的路、而且不同城市之间也采取不同的处理,不能简单地仿效国外。

2.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大有可为

一般认为,当垃圾的发热值大于3349kJ/kg时,就可以由自然方式直接燃烧。我国垃圾的发热值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中等以上城市的垃圾低位发热量一般在2512~4605kJ/kg范围内,北京地区较高,可达到349~65605kJ/kg。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北京市1997年以后天然气营道接通后城市燃煤气率将有突破性增加,垃圾的发热值还会不断增加。显然,燃煤气化的发展对保证垃圾可烯是很重要的一步。

燃用煤气地区的城市垃圾中有机物的含量相当高,一般超过50%,高的达80%以上。大量的有机垃圾是极宝贵的资源,它既可提炼有用的物质,亦是垃圾中主要的可燃成分。

发展城市垃圾热电站与城市人口数量亦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电站的主产是连续性的,需要有厄够数量的垃圾才能保证连续运行。同时,还要考虑垃圾数量与质量会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按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每天产主垃圾量约为1kg(发达国家稍多)计算,城市人口太于100万以上·则每日产主城市垃圾在1000吨以上,就可以保证稳定发电。

3.开发适合我日垃圾的国产焚烧锅炉

国外目前比较成熟的垃圾焚烧设备多为马丁炉排链条炉。对于热值较高的城市垃圾而言,这种选择无疑具有其科学性,但在处理热值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大的我国城市垃圾时,必然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难,甚至影响整个垃圾焚烧厂运行。深圳卫主处理厂引进的日本焚烧炉就已经遇到了这一情况,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引进一套(两台)日处理量600吨垃圾(发电功率为2x3Mwe)的焚烧发电处理厂需要投资约4.5亿人民币,对于处于发展时期的我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若能开发研制符合中国国情的国产化垃圾焚烧炉,将具有广阔和应用前景。在固体废弃物的焚烧处理方面,我国科研工作者做过大量的工作,主要采用鼓泡流化床或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对于热值及成分多变的垃圾,流化床燃烧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的,这己为国外学者所公认。尤其是在污染物控制方面,流化床同时解决了燃烧与脱污染物过程,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的初投资,减小系统的复杂性,因此采用流化床焚烧方式,开发研制符合中国国情的国产化垃圾焚烧炉将是一条合理的技术路线。从工艺角度看。垃圾焚烧技术的核心是燃烧问题,只有保证锅炉能稳定、充分清洁地燃烧,才可能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和降容化。为了组织好燃烧;需要开发一套成熟的能把成分复杂、大小不一的原始垃圾顺利送入燃烧装置,并把灰渣及不可燃物质(如石砖等)从燃烧设备顺利排出的技术和装置,焚烧后垃圾减量程度可达90%。为了保证垃圾焚烧后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需要发展相关的污染控制技术,一方面要靠合理、有效地组织燃烧过程以控制Nox和二恶英、吹哺类的污染物产生量,另一方面要有效地去除或防止HCI、Sox和重金属的污染,为了减少投资和提高效率,需要有效地回收燃烧产物:烟气中的热能。烧掉垃圾,只是满足环保的需要,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降容化。垃圾焚烧炉的热利用,亦即进一步运用余热锅炉,充分利用焚烧热,实现蒸汽发电、供热,是垃圾的资源化。此外,还可对焚烧后的灰渣进行制砖等综合利用。概括他说,垃圾焚烧综合利用技术需要解决燃烧、污染控制和进料、排渣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通常的燃烧组成稳定的燃料时是可以解决的,但由于作为燃料的垃圾的复杂成分需要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

四、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利用技术

1.垃圾进料装置

国内的城市生活垃圾没有分类,而分选、破碎的设备不仅十分复杂,而且可靠性差,因此不能走国外的流化床焚烧炉把垃圾破碎到一定粒度(如1~10mm)的路线,必须开发出能原始垃圾(尽管其中可能含有木头、金属和砖石等不规则物体)顺利送入炉膛的进料装置,清吩学根据几十年煤燃烧技术科研与工程的经验和对国内外有关装置的比较、研究,选用炉排进料、流化床燃烧的方式,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2.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专门针对低热值燃料而开发的,流化床焚烧低热值的垃圾有较高的效率,燃烧效率可高达95%以上,而且对燃料成分变化不敏感:热值不足以维持热平衡时投入辅助燃料(煤)助燃。通过实验运行,己解决了焚烧的充分性、可靠性,而且由于流化床独特的燃烧方式,其气体有害物的排放量少于其它焚烧方式。清华大学对垃圾焚烧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己为垃圾焚烧炉的设计提供了必需的设计依据。

3.流化床床上排渣技术

由于垃圾成分及形状复杂,灰渣的颗粒大泞、形状也不尽一致,不同子一般流化床的排料条件,需采用特殊的排渣技术。清华大学通过研究、采用床上定向排渣技术可以解决排渣问题。

4、受热面防腐技术垃圾焚烧时由于其原始组成中含有大量的塑料,会生成具有很强腐蚀能力的HC1:为降低氮的氧化物生成,需要分级燃烧,炉膛内形成还原气氛。应研究还原区的高温腐蚀。此项技术正在研究中。

5.污染物脱除技术

一般地,利用流化床可实现炉内脱硫、除HCI等,并有效地降低氮的氧化物Nox的生成。为经济、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应研究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开发可靠的脱除污染物技术。目前清华大学已具有实用的炉内脱硫、除HCI技术,其它污染物的脱除技术正在研究中。根据清华大学已有日处理10吨垃圾的热态实验装置上试验的结果,HCL<50ppm,NOX<500ppm,S0X<1500ppm,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由于采用流化床焚烧技术,有机物充分燃尽,几乎不存在二恶英、呋喃排放问题。

6.灰渣综合利用技术

对流化床排出的灰渣经磁选除去金属(回收)后,进行简单破碎,即可成为水泥、砖等的原料之一,需要时焚烧后的灰渣成分、特性及其它原料的配比进行研究。

五、产业化条件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利用可逐步产业化,不仅可将以后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全部焚烧发电降容处理。而且可能部分的消化以前多年遗留下未处理的垃圾。除发电外,还可以为垃圾焚饶处理厂附近的企事业单位或居民提供热源如冬委供暖、工业用汽,焚烧后的灰渣可以制成建筑材料或作为筑路材料。焚烧后垃圾体积下降90%,焚烧降容后填埋占用土地面积大大下降。其效益是多方面的。一台蒸发量为20t/h的焚烧锅炉每天可处理垃圾约300吨左右,按每年运行300天计,一年可处理城市垃圾计9万吨,这相当于30万城市居民一年的垃圾排放量。焚烧炉的各项排放指标均可以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或供热、制冷,发电功率为3000kWe,可保证垃圾焚烧厂在经济上不仅可自我维持,节省了垃圾处理费用,甚至还略有盈余。

一我国近五百个大中小城市,每年垃圾产量可达七千多万吨,市场是极为广阔的。据统计分析,我国大中城市垃圾中无机物平均含量较大,有机可燃物含量较小。除局部地区热值可达6500kJ/kg外、大部分垃圾的热值不足4000kJ/Kg,而国外的垃圾焚烧设备主要适用于处理较高热值的垃圾(一般热值应大于6500kJ/kg),此外,我国垃圾没有分拣,成分远比国外的生活垃圾复杂。由于不同热值、、不同成分燃料的燃烧特性差异很大,因此,从技术上说,照搬国外的技术、设备是不能很好地解决我国的垃圾焚烧问题的。

二从经济上说,国外的12Mwe垃圾发电机组的初投资可达0.5亿美元,是其常规火力电站投资的二倍以上,而比国内同等规模的常规火力电站的初投资(约1亿人民币)大四倍多。运行费用高30~50%以上。因此,大规模引进国外机组建设垃圾焚烧厂是不可能的,在中国是没有经济可行性的。

六、科研开发条件

清华大学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流化床燃烧技术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先后研制出4~220t/h蒸发量多种类型的燃煤国产化循环流化床锅炉,现正在主持国家九五攻关项目“125Mwe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研制”工作。

1993年,向台湾出售一台75t/h(12Mwe)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燃料的焚烧炉整套技术图纸。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方面,清华大学己作了大量工作,利用自筹资金建设了热态实验台和冷态实验台,开展一些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申请两项国家专利,其一是“燃用多成分低热值的流化床锅炉及其运行方法”,是主要针对大中城市研制的大型流化床焚烧炉,单炉处理量150一500t/d,其二是“燃用固体废弃物的快装流化床焚烧炉”,是针对小区、车站、机场、码头的设计的快装型流化床焚烧炉,单炉处理量50一150t/d。前面所述的进料技术、流化床焚烧技术、排渣技术和污染物脱除技术包含在这两个专利之中。此外,还有多项技术,有害物经济脱除技术等正在研究中,拟研究成功后申请相应的国家专利。

七、商业化垃圾电站投资及效益分析

根据清华大学目前研究和热态实验的基本数据,参照国内常规小型热电站投资、收费标准,以每天处理900吨垃圾的焚烧发电厂为例,说明完全国产化的垃圾电站的投资运行费用概算。

1.建设规模与内容

垃圾处理量900t/d,占地面积2500m2,建筑面积18000m2,全厂包括垃圾收集上料系统、垃圾焚饶锅炉、汽轮发电机系统、三废处理系统及辅助工程系统等。拟采用三机四炉,即三套汽轮发电机,四台垃圾焚烧锅炉(三开一备)。

2.主要设计参数

(1)单炉垃圾处理量300t/d

(2)焚烧锅炉台数4台

(3)年运行时间>7000小时

(4)垃圾低位发热量5000kJ/kg(4180~6500kJ/kg)

(5)垃圾水分20~45%

(6)垃圾焚烧温度800~950’C

(7)过量空气系数1.5~1.7

(8)汽轮发电机出力3000kw/台

(9)轮发电机台数3台

(10)有害物排放浓度烟尘<30mg/m3,HCI<50mg/m3,N0x<500mg/m3,SOx<200mg/m3,CO<60mg/m33.

3.效益分析

三台汽轮发电机总发电功率为9000kw,自用电为2000kw,外供7000kw,全年运行7000小时,共外供7000x7000=4.9X107kw.h,每度电售价按0.3元考虑,则年售电收入1470万元,如果锅炉产生蒸汽不仅发电,而且进行供热,效益会更好。回收的废金属可外售,焚烧后的灰渣可作建筑原料,也可有少量收入。此外,工程建成后,每年减少垃圾填埋量约26万吨,每吨填埋费按25元计,每年可节省填埋费650万元,同时可减少用于填埋的占地约30亩,又可节省一笔土地征用费,并节约了土地资源。

桑榆选自

中国节能产业网 2011-1-11

第7篇:垃圾发电厂考察报告

我们前段时间去广州东莞等地考察了人家的垃圾发电厂,确实在其中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回来的也各自写了点考察学习观感,这一篇是我们汇总各自观点及不同角度的考察报告.上传共享

垃圾焚烧电厂学习报告

为促进公司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同时尽量使之与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协调与同步,完善和改进现有的垃圾焚烧技术及生产体系,为此,积极响应集团公司的要求,运行管理公司组织抽调本公司、工程公司、下属子公司部分人员组成学习小组赴广东、宁波、桐乡等地垃圾焚烧发电厂学习和借鉴兄弟厂家的先进生产工艺和管理理念。

本次组织学习的有三种技术流派的典型炉型,即浙大技术的CFB锅炉(南通锅炉厂生产制造)、中科技术带外置式换热器的CFB锅炉(四川锅炉厂生产制造)、国外技术马丁式炉排炉(比利时全套进口)。

现将各种炉型的设备与运行情况简述如下:

一、以浙大技术为代表的CFB垃圾焚烧炉 (东莞市科伟环保电力有限公司:4台蒸发量55T/H锅炉,设计单炉处理垃圾400T/D,三用一备;3台12MW纯凝汽轮机机组。2005年7月份投运,10月23日全部投入运行)

1、垃圾预处理及输送系统:

采用苏州赛威公司的设备,预处理两用一备,每条线

辅助工人每班8人,采用承包方式运作,人身保险、

劳保等全由承包者负责。

辅助工人主要是分捡垃圾、打扫卫生及简单的结构件

(如小滚轮)加油等工作,工作机制是三班三倒,每

班运行4-5小时,其余时间为清理及维护设备;减速机等重要设备的设备维护由电厂检修负责。

每条线的设计能力为40T/H,目前未达到最大出力。

垃圾行车为上海启帆设备,采用液压式抓斗,整套设

备为120万元,其中抓斗为35万元。 至目前为止,垃圾破碎机的运行效果很不理想。 垃圾热值平时基本上在1300-1700Kcal/Kg之间,其

中06年10月份做了一次垃圾分析热值为1480Kcal/K

g。

2、锅炉本体系统:

垃圾落料口离标高在10米左右,离布风板4-4.5米

左右;在落料斗的中上部设置有手动式闸板门,采用

不锈钢材料,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主要用于热备用停炉时、锅炉冷炉启动时、垃圾系统故障锅炉纯燃煤状态时避免大量的冷风吸入造成的锅炉效率下降,值得我们借鉴。

锅炉高温分离器中心筒变形、过热器腐蚀及磨损、空

预器管件的腐蚀严重,目前考虑结构的调整与材料的

改进。

尾部竖井烟道内原积灰与挂焦很严重,采用蒸汽吹灰

方式效果不理想,后来采用脉冲式吹灰方式,设备选

用的是哈尔冰现代公司的,每台锅炉现装16只,安装于尾部各受热面的后墙,共投资30万元,一个月的运行费用为1万元左右,投运至今吹灰效果良好。 在运行方式方面,每台锅炉的运行周期为35-45天,

拟订停炉时间与检修具体方案。每天锅炉的焚烧时间

为20小时,余留时间进行运行调整及设备维护。 在运行控制方面,床层温度控制在780-850℃之间、

风室风压7200-8500Pa之间、烟气含氧量6-8%、一次

风风量40000m3/h左右、二次风风量20000m3/h左右(上层关小、中层全开、下层封闭)。

辅助燃料:锅炉投运以来烧无烟煤,设计为烟煤,主

要考虑经济性,无烟煤的低位发热量为4800-5600Kcal/Kg左右、V=6%左右、C=60%左右、含S量=0.45%左右(越南煤450-470元/吨)。

补沙系统:锅炉未设计补沙系统,运行方式是冷炉升

炉时将床层一次性加厚,这相对延长了点火时间与提

高了点火成本,但对绝热式的炉墙是有利的。 辅机系统:一次风机及引风机采用广东中兴的液力耦

合器,对机组的整体启动具有一定的节能作用,能使

全厂厂用电率下降1-2%。

冷渣系统:每台锅炉配两台冷渣机,每台冷渣机设计

冷渣量为0-10T,因筒体内钢丝缠绕过多无法保证设备

的正常运行,所以没有运行,现定时排放红渣运行,这对安全、环保、热量回收不佳。

3、除尘脱硫系统:

脱硫:脱硫原料为碳酸钙晶体制品,纯度为99.9%,

与给煤的比例是1%左右(原煤含硫量较低),成本是500元/吨,与给煤混合一起进入炉膛,炉内脱硫形式有利于钙的二次利用。

除尘:每台锅炉的布袋过滤面积为4050m,设计烟气

量为130000m3/h,实际运行烟气量为128000m3/h,布

袋的进、出口差压为1000-1100Pa之间。 空压系统:目前有4台复盛牌罗杆式空压机,开

1台运行,其他作为备用;运行方式是运行5000-7000

小时换油一次。

4、全厂综合情况:

发电标煤耗:280-300g/Kw.h;供电标煤耗:330g/K

w.h左右;发电原煤耗:380-410g/Kw.h左右;厂用电率在13-14%左右(注:目前计量系统不是十分准确,但大致上相近),垃圾与煤的掺烧比为20-24%。 全厂设备检修及维护成本占发电收入的比例:0.03

5元/每千瓦.时。 员工待遇:检修员工2800-3000元/月、班长3000-3500元/月,锅炉运行岗位略高些。 电价全省统一价0.55元/Kw.h,垃圾政府补贴30元/

吨,准备扩建1500吨/天的二期工程,占地170余亩。

全厂运行人员在80人左右,加上行政管理及辅助人

员在125人左右。

5、CFB炉共性的及该公司存在的问题:

空预器管子腐蚀严重,尤其是冷风进口侧两排管子。

(共性)

成品库顶部腐蚀烂通。(共性)

中心筒支撑装置拉杆断裂、变形。(共性) 垃圾破碎机应用效果差。(共性) 汽包膨胀指示异常。

返料器内的风帽与设计材质不符。

采用混合式减温器,未设置水处理二级除盐,对汽轮

机运行有威胁。 运行周期较长时,主汽温度过低。

6、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方面:

3整体布局良好,主要体现在设置原生垃圾库与成品垃

圾库、锅炉运转层、锅炉下集箱距0米的标高等方面。

有备用设备,设备全年有计划的检修,保障垃圾营运

机制及设备的连续、安全、经济运行,主要体现在焚

烧锅炉、空压机、垃圾预处理、垃圾抓斗等方面。 严格的生产管理及贯彻各种制度的落实,体现在奖赏

分明的力度、设备台帐建立很完善、全年每月各分场

的培训计划及执行等方面。

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例如垃圾行车液压

式抓斗、脉冲式吹灰器、风机液力耦合器等方面,均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选择辅助燃料方面可以使用价格低廉但收到良好运

行效果的煤炭,不一定要设计煤种,以尽力发挥CFB

炉的优势。

垃圾落料斗密封翻板门的设计。

垃圾焚烧时间可以定在20小时左右,留出一定的清

理和维护设备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设备的运转率。

加强团队建设及凝聚力,组织和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及

各种竞赛,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职工养成“以厂为家”的思想理念。

二、以中科技术为代表的CFB垃圾焚烧炉(东莞中科环保电力有限公司:3台蒸发量55T/H的垃圾焚烧炉,单台日处理能力为400吨,配两台15MW汽轮发电机组,于2006年5月初开始试运,6月份正式投运,8月份1#、2#炉进入72小时,

11、12月份完成环保验收)

1、基本情况:电价全省统一价0.55元/Kw.h,垃圾政府补贴22元/吨,占地80余亩,考虑扩建。

2、垃圾系统:垃圾未设计预处理系统,就一个垃圾储存库,垃圾处理靠一个瑞士进口的破碎机完成,所以垃圾一般需经过两次抓吊才能进入炉前的输送、给料系统。如破碎机故障或其他情况就处理原生垃圾。破碎机的切割刀片亦需经常性堆焊维护,一般每次在一个星期左右。炉前设两条链板式输送机加上一个大拨轮给料机,在第二条链板线上设2名人工分选。

3、锅炉系统:

垃圾落料斗:在两台给煤机之间设一个内径为800mm

的管段,中部有金属膨胀节及环行布风密封及吹扫系

统,给垃圾量靠控制链板机转速来调节。 给煤系统:采用两条皮带称重式给煤。

二次风布置:二次风通过前、后墙共12根φ159×

10mm的风管进入炉膛,对固体颗粒的搅合和加强炉内扰

动具有重要意义。

灰仓系统的设置:点火时所需物料可以直接向床内添加,大大减轻人工铺底料的劳动强度;燃料品质或粒

径发生大的变化时,灰仓中的灰可以起到跟踪负荷的作;另分离器效率下降时投运时,可降低飞灰含碳。提高燃烧效率。

外置式换热器:目前该装置虽然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

改进,如增设了风压计、风量表、温度监控装置,但

在启动时还受到飞灰储存的影响,对主蒸汽温度达到发电的要求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因此比普通的CFB炉较迟缓;运行控制要求较高,根据运行日志来看,还是容易发生瞬间冲击导致“压死”床层的现象;三是返料温度较低,在750℃左右。 出渣系统:每台炉配一台水冷滚筒式冷渣机,经冷却

后的渣以机械方式集中输送至渣库。

4、脱硫除尘系统:空预器出口设脱硫塔与布袋除尘器。(与嘉兴步云类似)

5、全厂综合情况:

垃圾与煤的掺烧比为20-25%,最好发生在1月份,

为16%;煤炭采用越南无烟煤及部分烟煤,相对降低生产成本。

每天上网电量为50-55万千瓦时。

发电标煤耗06年从调试至10月29日累计为475.2

5g/Kw.h,供电煤耗为584.38 g/Kw.h ;10月份几张报表显示发电标煤耗为250-330g/Kw.h。

厂用电率06年从调试至10月29日累计为18.84%,

一般正常运行的厂用电率为15%左右。

垃圾焚烧量06年从调试至10月29日累计为47716.32吨。 全厂运行人员在80人左右,加上行政管理及辅助人

员在130人左右。

6、值得学习及借鉴的方面:

垃圾落料斗的布置形式:能减少漏风量提高锅炉效

率,另密封相对容易,三是腾出很大的空间易布置二次风系统。

二次风的设计:目前CFB炉的布风系统是一个矩形的

水冷板,常规的二次风是左、右墙布置,根据相关资

料显示,在冷态下,二次风的出口风速需在70m/s的速度才能使左右的射程符合燃烧要求,如射程不够,很难加强物料的扰动及提高炉膛中上的燃烧份额,另燃烧完全可以降低二次污染物的排放,如Nox、Co等指标。

三、浙大炉与中科炉的比较分析

1、设备方面:

区别之一:外置式换热器与常规的“J”形返料装置。

区别之二:烟气脱硫与炉内脱硫。

区别之三:有无设置垃圾前处理及设原生垃圾库方

面。

区别之四:排渣口的设计及排渣形式方面。 区别之五:垃圾落料斗的设计。 区别之六:二次风的设计。 区别之七:辅助燃料的选择

2、设计方面:

区别之一:厂房的整体布局 区别之二:布袋除尘的布置 区别之三:集中控制室的布置

区别之四:煤库及垃圾库之间有机结合的设计

3、设备上的差异及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

1、针对区别一:

中科技术的外置式换热器是目前与浙大技术区别最大的标志之一。其中步云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完善,主要补灰系统与过多灰量防止炉内冲击设置放灰冷却回收装置。优点是:大大减短了升炉时间,节约了生产成本;二是弥补垃圾输送系统故障时能维持较高的飞灰浓度及锅炉蒸发量;三是飞灰的含碳成份能得到二次利用。

在优化系统的基础上目前仍存在的缺点是:高、低过受热面由于锅炉结构的高度及考虑到传热的影响,现仍以全部浸在高温飞灰里面为主,该结构如果锅炉遇到多次的压火热备用,则受热面管子还是容易高温炭化(所以目前的运行方式是压火前将该部分飞灰吹冷至550℃以下方可停运);二是返料温度经过受热面换热后,只有650-700℃之间,如果可控对调节床温有利,但对煤的掺烧比大大不利。

浙大技术用的是传统的“J”型非机械阀,优点是:由于其整个装置为绝热式结构,又因松动与输送风量较小,因此对飞灰温度没有降低,反而在分离器内部经过二次燃烧后比炉膛出口温度要高50-80℃,对煤的掺烧比有利;二是结构相对简单;三是易操作,容易控制;缺点是:膨胀与密封要求严格,如果设计与施工时稍不当,则会发生烧穿或内部浇注料脱落的可能。

2、区别之二:

中科技术没有炉内脱硫设施,尾部设有方型的脱酸塔(步云在环保检测时是通过临时在给煤机向炉内加石灰石的)。烟气脱硫在原煤含硫量本身很小的情况是可以的,但需要一定的粒径的石灰及良好的喷射装置来完成。

浙大技术至目前为止也没有在炉前增设专门的脱硫装置,在东莞运行的电厂是在煤场里将石灰晶体与原煤混合后再由给煤机进炉然后在炉内完成脱硫过程,在炉内脱硫对炉膛中部的温度有一定的影响,但经过高温分离的时候能提高钙的二次利用率。

3、区别之三:

中科炉采用专门的大件垃圾破碎装置,如果故障或检修时则以烧原生垃圾为主,但根据焚烧量比较,经破碎的垃圾可以在单炉上多烧垃圾100吨左右。其在炉前设置两条链板机和两个拨料机,在目前运行的情况看来,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唯一不足要处理好返回零碎垃圾的清理与收集。因基本上烧原生垃圾为主,所以其只设一个垃圾库,相对减少了原始投资及降低了生产、检修成本。

浙大炉目前保留了垃圾前处理装置,设两个垃圾库,即原生库(我公司目前没有)及成品库。垃圾处理装置对锅炉焚烧的稳定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除去很大一部分铁器及玻璃制品;两个库的设置对提高垃圾热值及设备故障起到较大的缓冲作用。缺点是要较庞大的设备及较多的人员配套,另设备的维修、运行成本较高。

4、区别之四:

中科炉目前采用的是方型排渣口,该排渣管材质选购、穿过水冷板及风室时膨胀、密封处理良好的情况下,具有很强的排渣能力,对垃圾炉来说是有利的。排渣方式是连续性的,经水冷滚筒式冷渣机出口后由振动式筛分器后刮至集中输送带运往总渣库。这个体系设计是比较合理的,不足系统较复杂及维修工作量较大。

浙大炉是设计成圆形的排渣口,基本上适应经预处理过的垃圾焚烧,相对处理能力较差些。红渣冷却方式与中科炉一致,但在科伟冷渣机经常性堵塞,没有使用,采用定期排渣方式。

5、区别之五: 中科炉的垃圾落料斗是设计成圆形的,内部φ600mm,外部φ1000mm,膨胀装置很合理,且在斜管上设有环行密封布风装置,对锅炉的内漏或外漏量都起到了很好的密封作用;这个设计是一个很大创新。

浙大炉成方形,虽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尺寸调整,但漏风量仍然很大,对经济燃烧不利,科伟电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小改造,在受料斗的中段设计了一个手动翻板门,对经济运行很有利,很值得我们借鉴,在现有的垃圾焚烧炉上可以实施改进。

6、区别之六:

中科炉因炉前垃圾落料斗很小且对结构进行了很大调整,所以给锅炉前、后墙布置二次风奠定了基础。目前中科炉二次风的布置方式很切合实际,采用对冲形式且射程较短,前后两股风能够在炉内结合,提高炉内的扰动及加强固体颗粒的混合,使垃圾的燃尽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合理布置的分级燃烧方式对二次污染物的排放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这是在垃圾炉上设计的一个亮点。

浙大炉早期设计为煤粉炉型的“假象切圆”性方式,这是理想型的设计,在煤粉炉上呈方形的炉膛是可行的,但在流化床上以矩形炉膛上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在我们早期几个电厂方面应用效果不佳。目前已经改为了对冲,受流场复杂性的影响无法做确切的试验,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仍不如中科现有的设计。

7、区别之七:

中科炉与浙大炉一样,均为CFB炉,要达到一定的掺烧比,需一定热值的辅助燃料,设计均为热值在5000Kcal/kg左右的烟煤。但考虑到经济性,现中科与浙大均选择了无烟煤。从运行情况来看,使用前期要注意运行调整,一旦摸出最佳参数后可以按指定的模式进行;这与我公司目前仍烧烟煤有很大差异。

4、设计对投资、运行的影响分析

1、区别之一:

主厂区的整体布局中科炉设计很紧凑(宁波中科绿色电力),且空间的利用率较高,消防、通道设置等相对比浙大炉的设计完美,且占地面积较小,可以降低原始投资,突破了传统的常规电厂设计模式。

2、区别之二:

科伟电力采用的是诸暨菲达的除尘设备,从系统上来看比浙大蓝天简单不少,且收到同样的效果。而中科通用公司目前的除尘更追求简单实用,如宁波中科其除尘器下部没有复杂的系统(流化斜槽、加热器、输灰绞龙、星形给料机等),这就大大降低设备故障率及检修成本。

3、区别之三:

所学习的电厂均为机、电、炉集中控制,其中中科炉场景监视系统及实时数据检测为前方大型电子显示屏显示,直观而大气的同时也提升企业形象。集中控制的方式有利于各岗位间信息的及时传达,同时值长指挥事故处理等突发事件时起到很大作用。

4、区别之四:

中科集团的输煤方式均为大倾角裙边皮带,皮带设在锅炉房的侧面,这可以大大降低初始投资。另借鉴宁波中科绿色电力的设计,垃圾进库前设大弧线运输栈桥,我们在设计时可以将锅炉房留出扩建炉,在留足扩建炉的侧面设煤场,煤场与垃圾运输栈桥可以贴近,这样运输煤炭与垃圾在同一条道上进行,一提高了栈桥利用率,二是原煤在一个较高的地方斜煤,节约了铲车的运行成本及加快了卸煤速度。

5、总体感想:

炉型的选择方面:浙大技术在现有的基础上对细节部

位进行完善完全可以应用的,主要要有备用炉。中科炉按目前的炉型来说,也可以使用,还需要持续的改

进过程,例如如何避免过热器过热、返料温度的提高、返料装置对主汽温度的影响控制等。如果以上两种技术可以互补,则更优,例如浙大炉亦可以采用补灰装置、分离器锥体段加设人孔等。

浙大炉比中科炉在整体高度上面要高1-2米,但结构

相对简单;中科炉系统布置相对复杂,如点火系统、

冷灰系统等。

对燃料的适应性均一致,如燃料热值与成份发生较大

变化时。 全厂厂用电率均一致,在15%左右。

附:科伟电力07年

1、2月报及3月5日报表。

运行管理公司 07.3.21 附:以国外技术为代表的炉排垃圾焚烧炉(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南山垃圾焚烧发电厂:2台蒸发量35T/h的锅炉,单台日处理垃圾量400吨;配一台12MW的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至今运行3年多)

1、 全厂基本情况:由深圳能源集团投资总金额4亿元人民币兴建,占地面积不到70亩,全厂在编正式员工28人,辅助员工6人。因效益良好及国家政策鼓励,目前考虑扩建。

2、 全厂整体布局:外观很漂亮,像一个体育馆或展览馆,具有一定的流线形美感。二次污染排放物的各项指标以大型电子显示屏的形式设置在厂房与行政楼一体大门的进口墙上,显示着实时运行数据及国标数据,以便比较对照。烟囱呈方形,上方设置有大型时钟,下方“深能环保”四字格外醒目;垃圾入库以高架形式从厂房后面进入垃圾库。整体布局很紧凑而实用;集中控制室布置在3楼,垃圾行车控制室设在6楼,有电梯上下,很现代也很方便,同时参观通道也很合理。

3、 锅炉本体系统:锅炉岛整套设备由比利时进口,主要是焚烧系统、控制系统等,两套共计人民币3000万元。炉排呈阶梯式往后墙推移,燃烧情况良好。在前拱区域有烟气再循环对垃圾进行预烘干。

4、 排渣与垃圾给料系统:排渣系统是水封式固态链板机排渣,不存在任何堵塞现象,往复式链板机将渣刮至一个长方形渣库,然后由行车装车运走;垃圾进库后一般堆放2-3天,让渗滤液基本上析出出后,抓到炉前受料斗然后由液压式推料机进入燃烧室。垃圾行车1台,德国原装进口,使用效果良好,故障率极低。在原生垃圾库还设有大件垃圾双锤破碎装置,垃圾水份在15-20%,Q低≤1200Kcal/kg。

5、 运行实际工况:主蒸汽压力3.80Mpa、流量37T/H、温度430℃;炉膛下部温度670-830℃、炉膛出口烟温1130℃;排烟温度210℃、经脱硫塔后在布袋进口为160-170℃;送风温度120℃。锅炉效率在80%左右,厂用电率15%。

6、 经营状况:上网电价0.55元/Kw.h,垃圾政府补贴148元/吨,全年现现金流在6000万左右,其中运行成本(如活性碳、石灰、点火燃油、职工待遇等)全年合计为1000万元左右。

缺点:

(1)炉渣无法燃烧的不是很完全,且需要添埋处置。

(2)垃圾渗滤液较多,目前沉于垃圾库的中间,没有处理设施。 优点:

(1)不掺煤燃烧,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2)锅炉受热面没有较大的磨损现象,无需计划停炉检修。 (3)启、停炉容易。

(4)占地面积小,大大降低原始投资。

(5)按照原始投资3亿元的话,一般5年内可以收回投资。

(6)适应目前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

第8篇:香港建垃圾发电厂

香港拟郊区建电厂引深圳市民担忧 传释放致癌物百灵网2008-02-26 10:12:00推荐给好友进入百灵社区

关键词: 香港 电厂

南方网2月26日报道 屯门曾咀,一个深圳人很少听闻,但实际距离蛇口仅数公里的香港偏僻滨海荒地,有可能会建起一座大型垃圾发电厂。如果此方案落实,后海湾片区将会聚集两座垃圾发电厂。此类发电厂由于广收垃圾焚烧发电,并在燃烧过程中可能会释放“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居民一直闻之色变。在港府的“二选一”选址方案中,“曾咀”方案因附近无主要民居,又方便电厂建设和垃圾运输,目前已被列为最优方案。屯门区议员表示,曾咀与深圳蛇口的直线距离,和西部通道长度相若,大概有5公里远,“如果打破边境,这个发电厂与南山的距离要近过屯门市中心。”屯门区议员表示,目前屯门区议员和中心居民已对港府这个规划表示强烈反对。记者昨日前往蛇口采访,这里的居民对香港邻居的这个计划,多不知情。听到本报记者介绍,海对面拟建垃圾发电厂,不少蛇口

居民感到心惊。

目前已在香港屯门区域引起强烈抗议的垃圾发电厂计划,是香港政府上月公布的。港府递交给香港立法会的一份选址报告中称,该计划的目的主要以焚化为核心,首阶段每日处理3000吨都市固体废物。港府未公布是否会有第二阶段或

者更大规模的远期计划。

选址屯门因离民居远

据了解,该计划在港府已经经过一轮筛选,在总共8个备选地点中,已有6个地点因靠近居民区、妨碍旅游发展、不利于鱼类繁殖等原因被剔除。香港环境保护署上月公布,目前已经确定了两个备选地址,一个是位于后海湾外侧的屯门曾咀,另外一个则是大屿山南端的石鼓洲。据了解,目前港府正委托顾问进行空

气质量影响进行研究,焚化炉计划于2010年中期投入使用。

港府提供的资料显示,这两个备选方案各有优劣之处。石鼓洲靠近香港岛,有利于收集港岛居民区产生的垃圾,但工程建设需要填海,而且还可能影响附近区域的景观;曾咀方案则无需填海,由于此地附近已经建有一个发电厂,垃圾发

电厂选址此处有利于电能并网。

两个方案得以最后保留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石鼓洲只有200名香港居民,曾咀也没有主要的民居。报告称,两个选址都不会给当地居民产生视觉影响,空

气质量的变化也不会对民众产生大的影响。

香港环境保护署在报告的总结处称,相比两方案,曾咀的综合得分较高。有

议员表示,按报告的分析,未来垃圾发电厂选址屯门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屯门市民议员强烈反对

此报告一出,立刻引起屯门市民和区议员的强烈抗议。区议员指责香港政府,此前已经把发电厂、青洲英坭厂、航空煤油库等厌恶性设施“安置”在屯门区,要屯门居民承担健康、安全等风险,现在再兴建一个超级“焚化炉”,情况等同歧视屯门居民。连日来,屯门各界一直通过不同渠道向港府表达自己的不满,而香港立法

会昨日也专门召开会议,就垃圾发电厂计划进行讨论。

为了平息附近居民的不满,香港环境局局长邱腾华本月18日曾亲自前往屯

门,向区议员解释选址原因。

据了解,香港目前每日会产生近9300吨都市固体废物,但以目前的运往堆填区的处理方法,香港3个堆填区将于2011至2015年逐步填满。特区环境局局长邱腾华接受采访时表示,香港在废物处理的问题上“刻不容缓”,但以堆填的单一

模式来处理垃圾,做法“落后”。

屯门区议员表示,港府官员的这种说法,表示垃圾发电厂修建计划势在必行,

问题只是选在何处修建。

南山反应

将把消息传递到南山两会

南山区人大代表工作站联络员敖建南表示,希望组织蛇口居民赴港咨询从地图来看,如果那个电厂选址曾咀,香港那头的临近区域可能没有住宅区,但从直观来看,这个电厂距离深圳可是非常近,可能电厂对蛇口的影响,要远大于对香港住宅区的影响。香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际大都会,应该考虑深圳人的诉求。———南山区人大代表工作站联络员、南头半岛环保联络小组副组长敖建南“香港那边也要建垃圾发电厂?”南山区人大代表工作站联络员敖建南拿着香港报章的消息,看了老半天。“这可是件大事,明天南山开两会,我得赶紧把这个信息传递上去。”敖建南立刻给区人大代表打了个电话,表示这个内容值得会议讨论。

电厂可能影响深圳多过香港

敖建南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南头半岛环保联络小组副组长。这个由多个环保人士组成的民间机构,主要负责对南山垃圾发电厂、妈湾电厂等多个高排放

工厂进行监督。

据了解,即将于今日召开的南山区两会上,一名人大代表将会提交有关“南山

垃圾发电厂二期建设选址”的议案。但就在南山区人大代表还在为二期工程选址问题进行博弈时,许多人都还不知道,在靠近蛇口的香港曾咀,香港政府也正在计划修建一座日垃圾处理量达3000吨的垃圾发电厂。与这个项目比较,日处理量

达800吨的南山垃圾发电厂,还只是一个小型项目。

敖建南听闻消息后表示,南头半岛目前已密布数个发电厂和大型工厂。由于工厂密集排放各类废气,附近居民一直都颇有意见。自去年来,深圳市政府采取了大量有效措施,通过电厂减排、工厂搬迁等多项治理措施,使得南头半岛的空

气质量刚有明显改善。

“但是那个发电厂要建在香港,我们能怎么办呢?投诉、抗议的门路更少。”蛇口一带着名的环保热心人士敖建南看着香港地图,对着那个可能修建电厂的地

点,发愁。

他告诉记者说,一直到现在,南山一带受污染所困的居民,都还习惯于把眼光放在跟前,当空气质量不好时,都习惯于把怨气发泄到住宅附近的几个发电厂。“但实际情况是,大气环境完全不是局部问题,而是区域性的问题。”敖建南说,打破边境线,其实后海湾一带都应该是一个整体,无论是深圳建污染型工厂,还是

香港建污染型工厂,都会对对方的居民造成影响。

“从地图来看,如果那个电厂选址曾咀,香港那头的临近区域可能没有住宅区,但从直观来看,这个电厂距离深圳可是非常近,可能电厂对蛇口的影响,要远大于对香港住宅区的影响。”敖建南说,香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际大都会,应该考

虑深圳人的诉求。

第9篇:垃圾发电厂生产运行总结

回顾2009年,电厂安全生产运行都创造了良好的成绩。公司和集团给我们下达的发电量,上网电量,垃圾焚烧量等等各项任务指标都能够优秀的完成。这跟我们全体的运行人员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全体运行人员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心监盘,细心操作,密切注视各项运行参数的变化,时刻留意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一刻也没有放松。认真执行落实电厂给我们的交接班,定期切换,班中努力巡视检查。同时我们运行人员,脑子里时刻都是紧紧的绷着一根弦,不论发生任何一点小小的事故绝对会精心处理,防止事故的扩大化。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没有发生任何误操作的现象,每一次事故的发生我们都能够迅速限制事故发展,消除事故根源,并解除对人身或设备的威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生事故时,首先注意厂用电系统,设法确保厂用电源的正常。在不损坏设备及危及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使设备继续运行。在事故已被限制并趋于正常稳定状态时,应尽快设法将运行方式调整为系统的合理运行方式,使其恢复正常。

同时,我们运行值班人员能够迅速有效的消除事故,发生事故时头脑时时刻刻都能保持清醒,并认真努力的做到每一个细微之处。

1、如发现对人身及设备有威胁时,应立即解除威胁,在必要时立即停止设备运行。

2、根据DCS显示、继电保护信号及故障记录动作情况和设备的外部现象,了解事故的全面情况。

3、迅速进行全面的检查,判明事故性质、地点及其范围,并设法消除故障点。

4、接到处理事故命令时,都会向发令人复诵一次,如命令不清楚或意图不明,都会详细的询问清楚,执行后立即向发令人回报。

5、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已停电的重要设备和厂用电的供电,并恢复正常运行方式。

6、将故障设备停电,并进行必要的测试,通知检修人员修复。

7、对无故障现象,属于保护装置误动作或限时后备保护越级动作而跳闸的设备,进行试送电或做零起升压试验。

8、对有关设备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现象及处理过程。

在上班期间都会努力的认真监视各个汽水工况的流程,时时刻刻关注各个参数的变化情况。设备各个工况下运行参数的变化,及时有效的进行调整。在调整的具体操作中必须把握住一个提前量的控制,对各种运行参数都必须有超前超前意识。这样才能调整的稳,不会剧烈的波动。

所有运行人员通过实践工作,经过不断的积累和交流学习,对锅炉、汽机、电气等各设备和专业的参数调整方法,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可行好,效果明显的思想认识和科学方法。从而实现了对锅炉、汽机、电气各设备参数的良好运行和有效调整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锅炉在正常的运行期间应经常监视汽包的水位在-10mm左右,同时保证省煤器进口水温,保证锅炉进水温度120℃以上,以防省煤器低温腐蚀。

2、监视锅炉汽包压力在4.6Mpa到4.85Mpa之间.通过及时的调整焚烧炉的燃烧工况,改变焚烧炉一,二次风量等手段来进行控制。由于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热值不稳定,且换季和换区的影响较大。运行方面首先加强垃圾池的管理,科学堆放,保证进料区和投料区的正常,保证沥滤液及时排除,加强混料,尽量保证进炉垃圾松散,热值均匀;其次,加强燃烧调整,做好预判,垃圾热值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进行提前调节,做好燃料分析,做到司炉人员心中有数;最后积极配合检修人员,保证设备运行良好,为燃烧调节创造好的条件。

3、应经常注意主汽温度的变化,控制在380到400℃之间。通过及时调整减温水流量使之与锅炉主汽压相匹配,有效的保证过热器内蒸汽的质量流速。防止了汽温有大幅度的升降及管壁超温现象的发生。有时减温水的调整跟主汽温的变化之间,跟踪迟缓,马上进行人工干预。

4、垃圾焚烧系统投入后,应及时检查焚烧炉内的燃烧工况。必须保证燃烧烟气温度必须在850℃以上,且滞留时间超过2秒,这样才能保证垃圾焚烧过程中使有机物得到彻底的解决,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特别是二噁英),从而减少后道工序的处理负荷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另外,炉膛中未燃烬成份不得大于3%,炉膛内保持负压,一般控制在-50~-30Pa。锅炉负荷变化应及时调整一,二风量,当负荷在80%~100%时,氧量控制在6%左右。调整给料炉排、焚烧炉排的驱动速度,幅度不可过大,正常时每次增、减幅度不宜超过±10%,且调整间隙不宜太过频繁,等燃烧工况稳定后再作下一次调整。同时,垃圾在焚烧炉应该进行相当充分的燃烧,让竖直烟道的烟温能够到850℃停留2秒,减少二噁英的排放。还可以避免造成没充分燃烧的烟气在尾部烟道进行二次燃烧或冒黑烟等情况的发生。控制炉内烟气氧量在6%左右,基本应该可以说明已经燃烧充分。在垃圾燃烧调整的过程当中,努力做到勤看火,勤思考,最后通过精心调整来达到理想的工况,使烟气环保和锅炉负荷各项指标都能达到一个理想的范围。

5、炉膛是否结灰使炉膛热负荷升高,受热面的结焦情况是否加剧,目前影响停炉的主要原因就是锅炉受热面因结焦严重而不得不停下来清焦。及时的投入水平烟道振打和声波吹灰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缓解了水平烟道的结焦情况。

在做好运行调整的同时,我们还做好几下几方面的工作

安全文明 在过去的一年里,运行的五个值,认真负责的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安全规定和运行规程,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法,实现了安全文明生产的无人员伤亡,无重大事故的要求. 运行周期 经过运行人员的仔细研究,认真讨论,形成一套可行的科学的认识和方法,并通过对司炉的燃烧调整的培训,使各司炉人员的技术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燃烧调整能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创造了单炉连续运行192天的记录,实现了锅炉长周期运行的可行,保证了机组的稳定,减轻了工作数量和程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现场巡检 提高巡检质量,落实好每班规定的现场设备巡检记录表的填写,真正做到测量好现场设备的真实数据,与前几次数据进行对比,看运行状态有无改变;与设定值相对比分析,看是否偏离设计值,并分析原因及改进措施,尽早把设备存在的潜在缺陷反映出来,及时联系相关人员处理,保证设备的连续稳定运行。

规程改进 由于巡查时的认真观察,操作时的调整改进,再经过对实际中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经过大家的讨论,发现现行规程的各种问题和缺点,并记录下来,形成专题,然后经过大家不断的实践操作和科学的论证,根据国家法规和公司规定,逐步的修改规程中不完善不合理的条款和规则,使规程日益完善,合理,科学,符合实际工作情况和需要,保证了机组的各项操作有则可守,有条可依,行之有效,行之见效。进一步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稳定、经济的运行,同时为运行规程的完善发展和科学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

技术学习 运行人员,在作好工作的同时,不忘班余时间进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学习。技术问答、技术培训,安全培训,事故预想等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工作有声有色的进行,丰富了运行人员的理论知识,增长了运行人员的技术认识,提高了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提高大家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储备了技术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员工培训 在学习班中,定期进行锅炉、汽机、电气等各项知识面、技术点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了大家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了大家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反应速度。老员工对新来的员工进行认真地教育和指导,加强现场操作和远方操作的培训,使新进员工在短期内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促使他们快步容入实际工作中,快速上手。

09年是我宝安厂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所有生产运行人员在厂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努力,精诚合作,与维护检修人员的紧密配合,携手作业。在过去的一年里,按质按量的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任务和要求,并力所能及的为兄弟厂部分担了应有的责任,为公司和集团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明年即将来临,我们运行人员会以饱满的热情,踏实肯干的作风,做好本职工作,力争明年的运行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篇:车位租赁合同个人下一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