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举办

2022-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术会议举办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举办

10月21~24日,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创新生态科学,促进和谐发展”。会议得到了来自我国31个省市区以及港澳台959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参会单位共284个,其中高校155个,科研院所96个、相关出版单位7个、生态环境有关的仪器/咨询公司企业14个、政府机关8个、非政府组织4个。大会共收到论文489篇,其中摘要390篇,全文99篇,布置展位7个、学术墙报32个,会前编印出版了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专辑《生态学报》2011年31卷19、20两期,编印了《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

要集》。

本次大会设主会场2个,分会场11个,在短短2天半的时间里,组织了8个精彩的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343个。出席这次大会开幕式和有关活动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文华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蒋有绪院士、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院士、长安大学李佩成院士,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庄国泰司长、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张希武司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态处于振良处长、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代表颜利民副调研员、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局生态环境处庄绪亮处长、以及中国生态学学会刘世荣理事长、董鸣、傅伯杰、欧阳志云、彭少麟、苏智先、薛建辉、于贵瑞副理事长、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湖南省生态学会理事长王克林研究员,协办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周清明校长,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周先雁校长和国内一些科研院校的有关领导,这次大会还得到了《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湖南日报》、《科学时报》等期刊媒体的积极参与,以及生态环境有关设备仪器公司的支持。

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李文华院士、蒋有绪院士、李佩成院士、中国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魏辅文研究员、中国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华南农业大学骆世明教授、中国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兰州大学副校长安黎哲教授、中国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吕宪国研究员、中国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王克林研究员作了主题报告。从“我国生态学研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到“生态学的现任务”,“水文生态学的创新及其历史使命”、“大熊猫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动态及展望”、“湿地科学研究进展”、“高山冰缘植物适应低温的生理生态机理”、“西南喀斯特区生态过程及其适应性修复研究”等领域作了精彩演讲。特别是三位院士的报告,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生态学发展中存在问题,研究的现状与特点,并高瞻远瞩地指出了我国生态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会议期间,来自不同单位的343位专家学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了分会场报告。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响应、植物生理生态与功能属性、生物多样性保育与自然保护规划、生态修复的机理与技术途径、寒旱区生物土壤结皮生态学研究、生态水文过程与环境适应、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健康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景观规划与景观管理的原理和技术、生态学模型与数学生态学、城市生态管理的机理、模式和技术、可持续农业的原理与途径、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的挑战与对策、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等。大会同期还举行了“自然生态保护科学立法研讨会”和以“生态服务维持的若干热点问题”为主题的青年生态论坛。

本次会议规模大、专题多、内容丰富、参与广泛,充分展示了我国生态学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专题“生态健康企业的科学发展和社会责任”着眼于生态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得企业、公司和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到推动生态学发展和普及生态学的队伍中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次学会年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生态学相关领域的广大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促进了生态学相关领域科研院所、企业、公司、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更加增强了互相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会议期间,还组织召开了八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和八届二次全体理事会,讨论了理事增选、专业委员会增设、2012年学术年会等有关事宜。经研究决定,明年的中国生态学学术年会将于2012年9月在长春举办,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

(中国生态学会)

第2篇:“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1年10月8日,“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发展:国际比较与中国前景”学术创新团队联合主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研究》等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新华文摘杂志社、求是杂志社、政治学研究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等权威期刊的学界同仁共7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熊光清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景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杨海蛟研究员主持。《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政治学编审石本惠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的学术研讨环节共分两节。第一节的研讨主题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历史、现实与前景”。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杨海蛟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施雪华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燕继荣教授、《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石本惠编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熊光清副教授围绕这一主题先后发言。研讨会第二节的主题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战略与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景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杨光斌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刘学军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叶静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王继停博士对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本次研讨会深化了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加强了政治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取得了圆满成功。

(刘娟凤)

作者:刘娟凤

第3篇:金福腾新产品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2013年12月3日,金福腾2014新产品战略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多功能厅成功举办,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彭世琪,水利部农水司处长严家适,中国水利企业协会灌排设备企业分会秘书长许复初,中国灌排水发展中心信息处处长姚彬,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处长刘宝刚,北京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张京开,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新疆农业工程学会水土资源主任委员门旗,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蒋卫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周长吉,教育部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光永,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李红岭,北京市农机鉴定总站刘旺,北京农林科学院王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芸以及在场的100多位来自灌溉行业的同仁共同见证了金福腾新产品的面世。

2001年2月,在北京市林业局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科技人员响应“科技要转化成生产力”的号召,成立了北京金福腾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金福腾人终于发展成为一家集科技研发、科技推广、生产销售、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

智能灌溉施肥机是由农业推广站和北京金福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自动化高科技产品。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工业自动控制技术,无线远程控制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业灌溉施肥进行精确的控制,根据不同作物的种类,生长阶段、生长环境、气候土壤条件实施智能化精细灌溉施肥,并能远程监控系统的运行。该系统采用动态的中文人机运行界面,使用触摸屏进行操作,操作直观简洁,功能强大,智能化程序高,可满足不同灌溉水源及不同灌溉条件的要求。具有节水60%、节肥50%,增产30%、环保、省人力等优点。

智能灌溉施肥系统主要包括四部分:水源、中心控制组件、管网系统和灌水器。其中中心控制组件包括水泵、过滤器、灌溉泵、压力和流量监测设备、压力保护装置、施肥设备和自动化控制设备。管网系统包括各级主支管道,各种口径的管道控制阀门,排污设备,田间枢纽,毛管等。本科技项目主要设计中心控制组件部分,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自动灌溉和智能施肥。

智能灌溉施肥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现场需要进行扩展,最多可以控制200路电磁阀门,及使用200 个灌溉程序对灌溉进行智能化管理。同时可以自由添加各种相关模块,比如气象站管理系统、温室管理系统、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等。

智能灌溉施肥机使用目前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同时远程监控多个区域的农田即智能施肥机系统。工作人员可坐在计算机前,对传上来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手动或自动方式,对不同区域的作物进行灌溉。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查询系统和打印系统,随时记录、查询、打印每台智能施肥机所显示的信息。

智能灌溉施肥机使用模糊PID算法,对配肥施肥过程进行精确控制。由于施肥系统是个实时的、大延迟的、又不确定因素的复杂系统,系统的滞后和惯性都很大,传递函数很难确定,而且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是只有两种工作状态的开罐电磁阀,控制指令只能控制电磁阀的通断,因此本系统选用模糊逻辑控制方法,通过控制每个控制周期内的电磁阀的开关时间来实现对配肥施肥过程的精确控制。

金福腾灌溉施肥机的成功面世,是我国农业灌溉和施肥现代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我国农业加速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

第4篇:举办学术会议流程

对于会议的会前准备、会场组织及会后安排等有一些体会,在此简要介绍以方便于后来者。

一、会前准备

1. 拟定会议计划:①拟定会议主题、名称、地点、规模等(常常由总会在前一年11月份前后征求各分会意见确定),确定特邀嘉宾(含专题讲座专家)和赞助商;②确定会议日期、日程及议程及预备会议内容(如委员会议、换届选举会议等);③排出会议作息时间及注意事项;④做出会议经费预算和筹资方案;⑤成立会务组,明确会务分工。

2. 发出会议通知:①会议征稿(各委员、委员单位、杂志社);②第一轮通知(告知会议具体时间、地点、学术委员会名单、演讲专家及讲题等);③正式通知及回执(包括会址、交通、报道和接站时间、回执时间、住宿要求、返程票预订、是否大会发言、会议壁报准备等等)。

3. 准备会议材料:①会议审稿,确定大会发言名单;②编辑出版论文集(包括投稿论文、讲座论文、会议日程、赞助商致谢、广告等;③确定开幕式议程、开幕词或致词稿代拟稿;④编印会议指南(包括会议日程、代表须知等);⑤准备会议纪要和通讯录。

4. 准备会议标识:①代表证;②会场背景幕布、会标(宾馆门口)、指引标志(会议和就餐)、海报、会议日程(报到处)等;③参展商的展览布置(宣传标语、广告牌、充气拱门等);④壁报。

5. 安排会议生活:①预定交通工具;②预订宾馆,安排住宿、餐饮、会场;③联系安排参观、访问、旅游活动;④确定财务、接待、保卫人员;⑤安排茶歇和娱乐活动。

6. 选定布置会场:①排定会议座次;②布置环境;③检查并配置电化设备;④展台安排。

二、会议接待

1. 会议报到:①接站;②填写报到单;③分发会议材料,安排住宿;④收取代表费用;⑤通知有关事项。

2. 会场组织:①检查会议设备;②接待嘉宾;③保证会议主持人、发言人到位;④调动与会者提问和讨论;⑤会议记录;⑥评选优秀论文或优秀壁报。 3. 会议生活服务:①及时定购代表回程票;②印刷并分发会议代表通讯录;③检查住房设施;④征求膳食意见;⑤保证参观、访问及娱乐活动顺利进行。

三、会后安排

1. 整理会议文件:①整理会议记录;②形成会议决定(简报、纪要);③写总结向上级汇报情况或发布;④将会议材料分类、立卷、归档;⑤向总会和情报信息单位提交论文集。

2. 送别会议代表:①分发回程票;②结清会议费用;③根据返程时间安排车辆;④发放会议学分、照片和通讯录。

3. 会后工作:①结算会议开支费用;②归还会议所借物品。

召开学术会议最重要的环节是征集论文,这是学术会议水平和质量的基本保障。学术论文的征集通知应至少在开会前6个月或更早一些时间发出。国际会议一般要在12个月之前发送通知。通知中要写清楚学术会议的目的意义、会议主题、论文议题、论文选录标准、论文报送时间、论文格式体例,以及开会时间、地点等内容,以便投稿和确定参会否。同时还要根据会议需要,选定一些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学术会议的主体是与会代表,组织好代表是开好会议最重要的环节。我们的会议一般规范较小(因为会议频繁),参会代表并不仅仅局限在入选论文的作者,也可通过厂家或公司特邀一些专业人员参会,尽量保证会场人员。特别是会议选择在风景区,往往开幕式人数不少,闭幕式则寥寥无几,成为典型的虎头蛇尾。

学术会议的顺利召开,往往取决于一些必不可少细节方面的充分准备。如会议地点应尽量选择环境较好,交通便利,接待能力较强或与会议研讨内容相关的地区,最好在当地有依托单位。会场的布置,包括主席台的设置、横幅标语、背景幕布、桌签的摆放、投影设备的安装使用、茶水服务、位置安排等,一定要安排周到。另外,经过充分准备的学术会议,一定要按期召开。会议期间应当就讨论的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学术会议要安排紧凑,紧扣主题,对会上所作的大会报告和宣读的主要论文,要围绕重点议题认真组织评议,通过讨论力求解决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要贯彻“双百”方针,倡导学术民主,提倡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对与会者应一视同仁,努力营造学术自由、平等的气氛。要注意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学术会议的资深专家要注意发现优秀的青年人才,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荐,使优秀人才更好地成长。学术会议期间,除进行学术讨论外,还要根据情况,组织专家针对科学发展问题(如诊疗规范、共识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会议的形式上,也要力求多样化,要灵活采用大会报告、墙报、辩论会、学术沙龙、设问和答辩、自由发言、圆桌座谈、冷餐会、成果展示等多种学术会议形式,营造学术会议的宽松氛围,提高交流成效。

第5篇:国际学术会议举办程序

为规范我院国际会议的申办工作,加强国际会议的归口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和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申办条件

(一)会议主题与内容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属研讨性的国际会议,举办单位能组织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

(三)举办单位具有一定的外事工作经验和接待力量,能妥善安排食、宿、交通及会议场所,做好安全工作;

(四)会议经费有保证。

第二条 申办手续

(一)主办单位向学院国际交流办公室提交申请报告,至少提前 2个月报送国际交流办公室。提交报告应遵循下列规定:

1、申办单位

( 1)单独举办的,由举办单位负责申报;

( 2)几个单位联合举办的,由牵头单位协调后负责申报;

( 3)中外联合举办的,由联办的中方单位负责申报。

2、申办内容

( l)会议名称、举办日期;

( 2)举办会议的背景、主要议题与内容、会议的学术价值和经济、社会意义;( 3)外方协办或联合主办单位的情况;

( 4)会议规模、中外代表人数,筹备委员会成员及主要代表的姓名、身份、国籍;

( 5)会议联系及筹划进展情况;

( 6)会议活动的初步安排;

( 7)邀请上一级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的情况;

( 8)会议经费预算及来源(有外方提供资助的要作具体说明);

( 9)需要请示的带有政策性的涉外问题。

(二)国际交流办公室行文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会议批件下达后,主办单位在会议举行前 40天提交与会外宾及港澳台人员名单(含英文姓名、护照号码/回乡证、台胞证号码),由国际交流办公室行文上级主管部门,办理外宾来华签证手续及港澳台人士入境手续。

第三条 会议总结

(一)会议结束后,主办单位应在一个月内撰写会议总结报送国际交流办公室。

(二)会议总结的内容: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题、主办单位和学术负责人,与会中、外宾实到人数(港澳台学者单列),收到中、外论文数量;

•会议的收获和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与会国内外著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向;

•会议反映出来的我国在相关学科领域内的现有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会议论文集出版情况;

•是否有政治敏感问题出现,解决的情况如何。

第四条 举办海峡两岸及港澳台地区学者参加的学术会议适用本办法。

关于邀请国(境)外人员来我院讲学程序

为规范我院邀请国(境)外人员来我院讲学的申办工作,加强涉外事务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和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申办条件

(一)会议主题与内容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举办单位具有一定的外事工作经验和接待力量,能妥善安排食、宿、交通及会议场所,做好安全工作;

(三)经费有保证。

第二条 申办手续

(一)主办单位向学院国际交流办公室提交申请报告,至少提前 2个月报送国际交流办公室。提交报告应遵循下列规定:

1、申办单位

( 1)单独举办的,由举办单位负责申报;

( 2)几个单位联合举办的,由牵头单位协调后负责申报;

2、申办内容

( l)讲座的名称、举办日期;

( 2)举办讲座的背景、主要议题与内容、讲座的学术价值和经济、社会意义;( 3)外方协办或联合主办单位的情况;

( 4)讲座的规模、与会代表人数,负责筹备讲座人的姓名、职务;

(5)需要请示的带有政策性的涉外问题。

(二)国际交流办公室行文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收到有关单位的申请后,我办向学校领导请示。如有必要,将会行文向我院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会议批件下达后,主办单位在讲座举行前 40天提交国(境)外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及相关职务职称,由国际交流办公室行文上级主管部门,办理外宾来华签证手续及港澳台人士入境手续。

第三条 总结

(一)讲座结束后,主办单位应在15天内撰写讲座总结报送国际交流办公室。

(二)总结的内容:

•讲座名称、时间、地点、主题、主办单位和学术负责人;

•讲座的收获和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是否有政治敏感问题出现,解决的情况如何。

第四条 邀请海峡两岸及港澳台地区学者来我院讲学适用本办法。

第6篇:学术会议举办详细流程

一、会议前期通知

1. 定会议日期,请专家(包括嘉宾和授课专家)。

2. 拟定会议通知红头文件,包括会议介绍,主办、协办单位,会议时间、低点,是否收注册费,学分等,会议联系人等。附会议议程,参会回执。

3. 通知发放四种方式:邮件、微信H5动态网页(带报名功能)、信件、电话。

4. 应有专人通知和统计参会人员,方便会场大小准备、用餐、学分等数量限制。

二、专家联系(专人负责)

1. 联系专家,告知会议时间以及专家授课具体时间。索要专家课件和个人简历。课件用于印刷会议资料,简历用于宣传和主持人介绍。

2. 专家接送:包括往返接送,会场与酒店接送。协商完毕后,告知专家接送事宜。

3. 去酒店查看,是否有早餐等

4. 专家如果提前1天到,会议负责人应去酒店接见。

三、会场前期准备

1. 会议资料:包括讲课PPT,厂家宣传资料,笔记本,笔。会议资料袋、胸牌。 2. 会场横幅,背景墙,展架,指引牌等 3. 根据参会人数,是否准备学分票、餐票等。

4. 会场拍照人员,合影地点(有车占用需提前预定位置)。 5. 会议当天专家就餐地点预定,参会人员就餐(盒饭、自助、围桌)

四、会议前一天准备

1. 会场布置完毕。可准备一些背景音乐。

2. 茶歇食品、盆等,矿泉水,是否准备咖啡、茶等(备茶杯、开水) 3. 调试投影、舞台灯光控制(留工作人员电话,以防现场故障)、PPT(激光笔)、话筒(至少3个,讲者1个,主持1个,提问1个,其中1个无线麦)等。

4. 台签。上主席台的台签要准备2份,主席台1份,第一排1份。 5. 签到表、笔等

6. 人员分组:①签到、注册;②PPT、讲者主持台签更换;③茶歇 7. 嘉宾是否准备讲稿

五、会议当天

1. 报到组:报到、注册,发放资料等,根据报到人数,反馈就餐人数,订饭。

2. 专家接待组:接待专家入场

3. 现场控制组:提前拷贝讲者PPT,主委定好主席台就坐嘉宾,排好台签顺序。 4. 开幕式结束后,集体合影。现场控制组需搬离主席台桌椅,留主持人桌椅,放讲者简介(或提前给主持人)、水等。讲台更换讲者台签。 5. 准备茶歇

六、就餐

1. 如果是盒饭,全部人员坐于原位,工作人发盒饭,避免混乱。 2. 专家围餐需有人引导。

会议结束后刷学分,如果人多,建议全部坐于原位,工作人员一个个走过去刷。

第7篇:XX大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程序,加强管理,保证学校国际学术会议的办会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教外际„2006‟105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规定的国际学术会议是指由XX大学主办或承办,与会者来自3个或3个以上国家和地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年会、例会、研讨会、报告会、论坛等会议以及双边会议和国际合作项目工作会议。

第三条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单位(简称“举办单位”)为我校从事教学或科研的机构,具备较强的学术实力及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所必需的组织能力。

第四条 举办单位是国际学术会议的承办人和责任人,负责会议方案拟定、会议组织、会议预算编制、会务管理、与会专家邀请及接待、突发事件处理、会议学术成果收集及应用、会议宣传报道等工作。

第五条 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合办”)负责学校国际学术会议的申报及审批工作。举办单位须提前5个月将会议计划报送至国合办,由国合办上报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审批。获得批准后,举办单位方可对外宣布或承

–– 1 –– 诺。

(一)举办单位提交申办会议的书面请示文件,内容须包括: 1.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必要性、会议预期目标;

2. 国际学术会议的中、英文全称;会议举办的时间、地点;主办单位、合办单位、协办单位、委托承办单位名称(国外单位应注明中外文全称);会议规模及拟参会外宾人数和名单(中英文姓名、单位、职务及论文题目等);

3. 会议的主题、议题及主要内容; 4. 经费来源及预算;

5. 有关境外国际组织介绍(中英文名称、该组织的章程、组织机构、历次活动、政治背景、对华态度及有无“一中一台”或 “两个中国”问题等)。

6. 报批所需的其它材料

(二)国合办将相关材料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三)会议批件下达后,举办单位须在会议举办前40天向国合办提交拟参会的国外及港澳台代表名单(含中英文姓名、护照、证件号码),国合办协助办理国(境)外代表来华签证及入境手续。

第六条 举办单位须于国际会议举办前2周内,将会议日程安排、与会国外及港澳台代表接待方案等报国合办备案。

第七条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应厉行节约、讲求实效,从严控 –– 2 –– 制经费支出,努力做到以会养会。国际会议的收入、支出等经费管理参照财政部《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经费管理办法》(财行„2015‟371号)及学校财务部门的具体要求执行。

第八条 国际学术会议结束后,举办单位须在1周内向国合办提交会议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题、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学术负责人,与会中、外代表实到名单(港澳台代表单列),收到中、外论文数量;

(二)会议学术水平评价;

(三)与会国内外著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向;

(四)会议反映出来的我国在相关学科领域内的现有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收获和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五)印制或出版的会议论文集;

(六)是否出现意识形态问题以及解决情况。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国合办负责解释。

–– 3 ––

第8篇:举办国际会议申报程序

一、 报学校审批的国际会议

1. 会议性质:一般性学术会议,且不涉及政治敏感问题;

2. 提交时间:主办或承办单位一般应在一年以前提出书面报告交国际处; 3. 会议审批:由国际处主管领导审签后,报主管校长审批; 4. 会议审批时间:自受理后,两周答复;

5. 会前提交资料:国际会议申请表(中文),会议日程,拟参会人员名单,

会议经费预算表;

6. 会后补交材料:实际参会人员名单,会议总结报告(中文)(包括会议

论文清单),以及会议期间形成的一些重要资料;

7. 有关国际会议的重要资料,交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学术交流科立卷,并

交学校档案馆保存。

二、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报上级单位审批的国际会议

1. 会议性质:重大国际会议,会议主题涉及政治敏感问题,或是系列性的

国际组织会议,国际影响大,或中外方参会代表中有重要政界人物; 2. 提交时间:主办或承办单位一般应在一年以前提出书面报告交国际处交

流科;

3. 会议审批:由国际处报教育部,并转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 4. 会议审批时间:自受理后,通常2-3个月答复;

5. 会前提交资料:国际会议申请表(中文),会议日程(中文),拟参会人 员名单(中文),会议经费预算表;

6. 会后补交材料:实际参会人员名单,会议总结报告(中文)(包括会议

论文清单)以及会议期间形成的一些重要资料等;

7. 国际会议期间形成的重要资料,交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学术交流科立

卷,并交学校档案馆保存。

第9篇:举办国际会议报批流程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申报程序

预报:

国际会议包括有三国以上外国代表学术会议和有两国代表参加的双边会议以及合作项目中的工作会议。每年2月和10月,科研处会通知各学院预报当年7-12月和次年1-6月拟举办的国际会议信息。国外代表在30人以下的一般性国际会议不需预报;重大国际会议*(后附说明)必须预报并且要提前一年预报。 申报:

一、举办一般性国际会议,举办单位应在对外承诺前三个月将申请举办会议的报告报学校科研处会签意见。重大国际会议则需要在对外承诺前六个月申报。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国际会议的中英文全称;举办日期、会期、地点;主办单位、合办单位、协办单位、委托承办单位名称(国外单位应注明中外文全称);与会人员范围、会议规模、外宾人数;会议的主题、议题和主要内容;经费来源;举办国际会议的必要性、预期达到的目的;会议主要承办人姓名、单位、电话号码(办公和移动电话)。 国外代表名单(姓名、国籍、单位名称、职称或职务)

二、科研处会签意见后转交国际交流处。国际交流处对报告进行初 审并向会议负责人提出修改意见,负责人将修改后的报告电子版发 给国际交流处经办人。 三.国际交流处起草学校报告报主管校长审批。

四.国际交流处将学校报告上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在审批过程中如有疑问需要解释或需要补充材料时,国际交流处将向学院转达相关意见和要求。

五.教育部将批件寄达国际交流处转学院。

注意事项:

一. 经批准同意对外申办的国际会议,有关机构和个人在举办过程中不得承诺和承担超出授权范围的额外义务。

二. 不宜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易地举办国际会议,如果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单位和机构合办会议,原则上由会议举办地的单位向其上级申报批准。

三. 不得随意使用“峰会”、“国际论坛”、“世界大会”、“全球大会”、“高层会议”、“首届”等称谓;从严限制国际会议形成固定年会或例会的机制。

四. 避免在同一时间或短时间内举办相同主题或类似的国际会议。 五. 原则上不邀请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和参加相关礼仪活动。特殊情况需要领导人与会的,事先需取得领导人原则同意后再逐案报批。

六. 与境外国际组织、机构联合举办国际会议,需要提供该机构的背景资料,要求举办单位事先查看该机构的网站,如果里面涉及“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问题,需要求该机构将网站内容予以整改,并将整改后的网站截图一并上报。

关于重大国际会议的说明:

一. 联合国下属机构和各专门机构的大会与特别会议。

二. 联合国系统以外的政府间和非政府间重要国际组织的大会与特别会议。

三. 事关我核心利益、涉及重大敏感问题以及重要国际问题的国际会议。

四. 外宾人数在100人以上或会议总人数在400人以上的一般性国际会议,以及外宾人数在300人以上或会议总人数在800人以上的自然科学技术专业领域的专业或学术型国际会议。 五. 外国政府正部长及其以上官员或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出席的高级别的国际会议。

六. 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高级别国际会议。

七. 邀请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同志出席的国际会议。

上一篇:七下诗词赏析语文版下一篇:静脉配置输液护理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