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

2022-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各种技术类产业应运而生, 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高精尖的特点。人才需求结构也相应转变, 不仅需要高级型的研究型人才, 也需要专业型高级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汇总起来共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学术型人才, 以理论研究为主, 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理论的正确性;第二种是技能型人才, 主要是高职学生为主, 着重动手能力及对岗位技能的掌握;第三种是应用型人才, 集学术与多学科技术为一体, 不仅要求动手能力强, 而且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这种背景下, 2014年教育部提出“高教领域革命性调整”的改革, 要求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将转向应用型, 转向职业类型。所谓应用型本科侧重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与学术型大学有相当大的区别, 二者在培养目标、培养定位和培养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相应的转变, 要求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专业核心能力, 直接服务于社会生产实际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了使学校所培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可以直接从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第一线工作, 采用各类保障措施提高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质量体系势在必行。

1 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在办学定位上, 应用型本科高校不能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等方面不明确。应用型本科应区别于传统本科院校, 不能以学术型路子培养应用型人才, 应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其定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工程技术型和技术技能型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核心办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 根植于社会”。这种教育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强调学生具备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 强调学生能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问题和具有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 强调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应走出传统的“精英教育”办学理念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厚专业知识、熟练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 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应用本科旨在培养知识层次较高, 创新能力较强, 熟练掌握新兴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包含了技术型技能、知识型技能、经营管理型技能和复合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主要以社会需要的法律、经济、管理以及工程技术等应用型专业为主。它在人才结构中居于决策层与操作执行层之间,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是社会生产的主力, 社会财富的依托, 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在专业设置上建立以专业知识为主线, 以能力、素质发展为两翼的理论教学体系。专业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理论、专业基础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三大平台, 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3 课程体系:专业定位, 面向应用

应用型本科的课程设置必须体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 课程体系应优化理论课程,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课程结构既不能完全以学科知识为体系, 也不能完全以岗位标准为体系, 而是以行业科技为主要体系标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该是在调查与分析各行业所需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选择与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的, 职业定向特征明显, 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强调实践能力的获取。课程体系除去通识教育外, 还应该由专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实践技能课程组合而成。

4 实践教学:产教结合、校企合作

在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中, 学生应具有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 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 有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同时具备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是让学生从知识结构到能力结构转变的重要环节。应用型本科院校以系统的理论为指导, 通过完善地整体设计, 建立自己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旨在给学生提供系统的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院最好把行业认证标准和技术规范引入教学, 形成紧密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内容上, 主要以企业真正的项目或实际内容作为学生操作的主体, 除此之外, 加强校企合作, 以双赢机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 让学生进入到真正的生产第一线的实习与实训, 通过进行现场实际操作, 培养学生处理现场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及专业的职业能力。

5 师资队伍:“双师教师”与“兼职教师”并存

师资力量是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学应用型院校的师资建设如果和传统研究型大学的师资队伍相类似, 则很难真正地实现其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对师资队伍有其自身特殊的要求。

首先应该转变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 从知识本位到应用能力本位上转变。其次为了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学院必须利用和行业紧密联系的优势, 努力寻求师资培训实训基地, 创造条件, 组织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顶岗挂职,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 以提高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再次积极引进企业技术人才作为专业兼职教师, 承担部分课程、进行专业讲座并指导相关实践活动, 以能满足教学需要。最后要进行合理的学术梯队建设, 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建设培养。

综上所述,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应用为主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以需求为主作为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 课程的体系结构应依托学科体系、面向应用能力, 采用产教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路径, 项目作为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采用能力取向的教学评价理念, 师资作为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保证, 构建正确的应用型本科质量保障体系, 才能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 培养出更加出色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培养面向社会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专业技术岗位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点。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校教育方式, 很多方面还需要分析探讨。本文主要从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对应用本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进行分析。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树杉.立足地方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路子[J].中国高等教育, 2001 (07) .

[2] 董存田, 郭耿玉, 徐晶.我国入世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1) .

[3] 孙勤.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定位的思考[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3 (04) .

[4] 刘国荣, 秦祖泽, 黄俊伟, 俞贵邦, 汪建华.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特性及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12) .

[5] 王方平.开拓应用型本科教育探析[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4 (3) .

[6] 陶岩平.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性质与特征[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 .

上一篇:2004—2011年甘肃省静宁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下一篇:护士的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