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集团企业如何做好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价

2022-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该制度要求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2010年, 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一套控制规范被称为中国的“萨班斯法案”, 自正式实施之日起, 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 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对于集团企业来说, 如何才能推动企业内控自评工作更好地开展, 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提升企业内部管控能力, 是一直在探索、完善的过程。

一、领导高度重视, 统一部署, 提升内控自评工作层级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为企业经营管理、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经营效率与效果、发展战略提供合理保证。如何做好集团企业内控有效性的自我评价, 企业领导首先要对内控自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 要高度重视自评组织开展, 自上而下统一部署, 深入覆盖至下属各单位或分支机构各部门, 强化自评工作职能, 确保自评工作质量。

二、内控设计要合理, 防止内控建设走过场

如何处理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其他经营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内部控制的最终效果至关重要。财政部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中特别对此做出说明:内部控制不是在现有管理制度之外, 再另设置一套制度, 它是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各种资源, 以业务流程为导向, 按照构建内控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控制措施、搭建信息系统和沟通机制、进行监督的方法体系进行管理的制度, 因此内部控制本质上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 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 与其他管理体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内控的关键在人, 企业员工是内控的建设者和业务流程的执行者, 而不是内控的被动接受者。如何确保内控流程的设计有效, 如何进行管理, 需要掌握平衡的艺术, 即在内部控制实施成本和可接受的风险程度之间进行平衡。如果控制不足可能会造成财产损失、不佳的商业决策、流程无法执行、损害公众利益等, 过度控制则可能会导致官僚作风增加、降低生产效率、增加不必要的复杂性和无效劳动等。因此, 内控设计合理是保证内控执行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

三、全面自评与专题自评相结合, 加强穿透力度

企业开展自评工作应重点关注集团企业、下属各单位或分支机构战略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 把中央巡视、国家审计、专项监督检查、内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等风险纳入自评工作内容, 自评工作内容范围要覆盖企业主要领域风险。针对风险涉及的领域范围, 在保证涉及单位、部门和样本类型的全面覆盖的同时, 针对重要领域和关键控制环节的风险控制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自评进行补充, 加强穿透力度, 提高定位精度, 推动自评工作成为企业内部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基石。

四、深入现场检查督导, 增强内控意识、提升自评质量

集团企业各专业部门可根据本专业自评特点单独下发文件指导自评工作开展, 对本专业的自评工作内容进行细化要求, 强化专业人员对本专业规章制度和内控要求的认识, 提高专业人员风险防控的责任意识。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内控评价工作团队深入自评现场进行检查, 一方面了解各单位自评承接情况, 对风险点派发覆盖面和填写情况进行检查, 督促自评进度和质量管理, 确保风险不瞒报、不漏报、不错报。一方面评价工作团队各专业专家加强所属专业的业务指导, 指出业务关键点, 传达相关制度文件, 指出薄弱环节, 共同分析风险成因, 逐项定计划、拿措施、抓落实, 帮助做好后续整改工作。

五、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确保自评工作有效, 落实自评成果运用

制定内部控制评价考核管理办法, 每年末内控评价工作团队均对本年度内控自评工作情况予以通报, 对自评实施情况及自评组织实施较好的部门和单位予以表彰, 对自评工作后进的部门和单位予以通报, 并对自评工作质量较差和走过场的单位提出问责建议, 通过真查、真评、真整改确保自评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自我评价, 坚持标本兼顾的原则, 查找问题、分析成因, 促进管理。

六、结语

综上所述, 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评工作, 要做到如下“四到位”, 统筹协调自评全过程管控, 促进管理水平提升。一是认识到位, 增强风险意识和自评站位, 以“横向比较、纵向延伸”视角开展风险点检查, 强化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二是组织到位, 各级内控评价工作团队把握自评节奏、质量和覆盖面。一方面构建信息通报机制, 定期通报自评工作阶段性进展和要求, 一方面构建沟通交流机制, 形成专业的上下沟通渠道, 提供专业的制度解读和指导;三是检查到位, 通过自评人员在线检查和检查组现场核查, 保障自评结论评估有效;四是整改到位, 坚持边评边改, 源头整改, 建立整改销号制度落实缺陷的整改, 提高自评成果应用水平。

摘要:执行内部控制规范, 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披露年度自我评估报告。本文就如何推动集团企业内控自评工作更好地开展, 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将内控自评工作打造成为提升企业内部管控能力, 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 进行了经验汇总。

关键词:集团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 陈汉文黄轩昊.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逻辑、构建与验证[J].审计研究, 2019 (1) .

[2] 吴溪杨育龙陈旭霞.“非清洁”内控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充分吗[J].审计研究, 2016 (1) .

[3] 黄京菁.完善内控应对“换季”[J].财务与会计, 2011 (11) .

上一篇: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究下一篇:新网络媒体条件下的微博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