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安全应急措施

2022-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煤气安全应急措施

灾区饮水安全保障及应急措施

摘 要:保障灾区饮水的安全是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灾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文章将会对灾区饮水安全保障及应急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以为灾区饮水安全保障措施的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灾区饮水;饮水安全;保障措施

文献标识码:A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下,建筑物及周围环境会遭到大范围的破坏,对生活饮用水造成污染,使得生活饮用水水质得不到保证,人们在就近取用雨水、坑水、池塘水、河水、游泳池的水饮用后,可能会造成居民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自然灾害发生后,如果不能尽快地选择出符合卫生要求的临时供水水源,又缺少运水工具和足够的净水消毒剂,就无法供应卫生安全的生活饮用水,灾区就会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的安全。因此,保障灾区饮水安全就成了抗灾的重要环节之一。

1 对现场水资源进行快速检测

为了保证灾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的安全,相关部分必须在第一时间对水资源进行控制和检测,以保证灾区饮用水的安全。一般来说,水资源的快速检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验室快速检测,二是现场快速检测。进行实验室快速检测耗时会长一些,而一般来说,灾区的情况往往比较危及,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采用检测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少,对仪器设备等条件的要求不高,而且能够携带到现场(或在线)实施检测的现场检测,就成了灾区饮用水安全防治首先要考虑采取的检测方式。在对水源进行初步的检测后,把受到严重污染的水资源隔离开来,然后再采取其他的检测方式,进一步确定水资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的保证灾区饮用水的安全使用。随着科技和医疗技术条件的不断发展,现代卫生检测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无论是灵敏度、准确性、还是有效性都得到了提高,而且现场快速检测在现代通讯技术下,基本实现了在线化、自动化,现场快速检测的时效性更强了,在灾区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现场快速对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对灾后现场应急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在灾区进行饮用水的现场快检测首先必须保证检测方法的科学性,不能为了“速度而速度”而是要以“质量”为速度的基础。其次,就是讲求速度与安全。在紧急情况下,速度对饮用水的安全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卫生检测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时间概念,在保证使用者和环境安全的情况下,真正实现检测的高速度。

同时,在受灾范围广,卫生技术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卫生技术人员可以向灾区群众讲解最简单、最基本的快速判断水质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看、嗅、尝。看:干净水应该无色、无异物、无漂浮死亡的动物尸体等,否则可能对健康有害;嗅:干净的水没有异味,否则不宜饮用;尝:干净的水没有味道,如果发现有酸、涩、苦、麻、辣、甜等味道则不能饮用。通过对灾区群众进行简单的水质判断方法的介绍与传授,可以适当的减少群众因不了解水质判断的方法而饮用不安全水源而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

2 及时进行水源的卫生防护

在对灾区水资源特别是饮用水资源进行检测,得出具体结论后,有关部门应该及时的对饮用水资源进行防护,防止可以安全饮用的水源被污染。因为,灾区的情况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气候环境都是多变的,很容易对安全水源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汶川大地震中,灾区地处山区,地质情况复杂,而且天气恶劣,水资源很容易被污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水资源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具体措施如下:

选择安全的水源。对水源进行防护和治理的前提是正确的判断安全水源。对还可以供应自来水的地区,应尽可能利用自来水。当然,前提是自来水未受到污染;而对远离城市,需自备水源的地区而言,则以地下水源为首选,然后是流量大、稀释能力强、水质良好的江、河水源或水库水;如选用普通浅井水、人口稠密的开阔水源、不流动的池塘水,以及居民区、工矿企业下游的小河水都应该做好水的清洁消毒处理。总之,对安全水源的选择必须以质量为前提,必须用检水检毒箱检验合格后方能取用。

卫生部门要对集中式给水水源进行防护和治理。集中式给水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在灾区进行饮用水安全防护时,首先要对该区水资源周围的生畜尸体进行清除,并及时的进行消毒,防止病菌的产生和传播。卫生部门要组织专门的小组,对区域内的环境及卫生进行评估,对集中式给水水源进行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防护和治理的更细致更渗入的应对措施。

对分散式给水水源进行防护和治理。根据分散式给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应对分其周围30~50m的范围之内进行跟踪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彻底的清理与消毒。防止不安全用水的在局部范围内的流动和生存,并严格地对局部环境进行漂白粉消毒处理,用砂滤或碳末、明矾混凝过滤、吸附等,去除水中的尸碱和细菌毒素,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建立水源防护专项小组,对水源进行防护和治理。卫生部门除了派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和专家小组,对,水源的状况进行全天候跟踪和检测,制定各种防护和治理方案,相关领导部门必须对对灾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工作进行积极有效的领导,为专项小组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外,还应该积极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水源的防护和治理中来。号召当地居民组成卫生管理小组,由卫生技术专家或者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对水源周边环境卫生进行监督管理。

3 实施集中式应急供水方案

对灾区饮用水的安全性而言,实施实施集中式应急供水方案更有优势,更能保证整个灾区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为此,在对水源进行检测和确定后,卫生部门就应该与水电部门相互合作,积极探索实施集中式应急供水的方案,实现灾区饮用水的系统化和统一化,提升饮用水的安全范围和安全度。

首先,对已经初步确定的水源的对水质进行更渗入、更彻底的综合性化验检测,然后根据所有的检测情况进行分项研究分析,对具体问题进行特殊处理,保证整体与细部水源的安全。而对灾情继续恶化,援助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援助行动受阻,无法及时进行综合检测的地方,则应该对供水采取氯化消毒处理,余氯量应按水源水的要求进行。一般井水消毒的加氯量可按15~2.0mg/L(按有效氯计),加氯半小时后,水中余氯应为0.5~1.0mg/L。而对污染更严重的地面水的加氯量可按3.0~6.0mg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消毒剂的投放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分区或分片进行。

其次,进一步检测集中供水网管修复后的供水。根据以往的水质检测经验,由于受灾地区的供水网管长期处于大面积遭破坏、停用的状态中,即使在修复后,初期的水源污染仍十分严重。因此,水电部门在对灾区的供水管网修复后,在供水前,必须先清洗管线、加大消毒剂量,还

必须使消毒剂在管线中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待余氯量达标以后,才能去除消毒液、冲洗管线,再进行蓄水与供水。

4 净化饮用水

水源水特别是地面水水中粒径较大的悬浮物,可因自身的重力作用,在水流缓慢或静止时,逐步下沉,即为自然沉淀。但自然沉淀耗时长、净化效果差;为使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须对水进行净化处理,使水脱色、澄清,同时去除部分微生物及异臭、异味。饮用水的净化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

混凝沉淀。水浑浊的主要根源,是天然水中的细小悬浮物,特别是胶体微粒。因为它们体积细微,用自然沉淀的方法是很难清除的。所以需加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

首先,要正确处理影响混凝沉淀的不利因素,对水温、水的PH值、水的浑浊度;水中重碳酸盐含量及水中悬浮物的性质;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投加方式、搅拌强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科学的控制和处理。其次,正确设计沉淀池。在沉淀池的设计上,一般以平流式沉淀池、斜板和斜管沉淀池这三种为主。但无论是采用那一种,都要注意把握流速,不能过慢,也不应过快,尽量保持水流平稳而均匀,可以有足够的沉淀时间,能及时而有效地排泥,出水独度一般不大于10度。

过滤。所谓过滤就是指使水通过滤料,去除水中悬浮物和微生物等的净水过程。为了使滤后水的浊度达到水质标准的要求,滤池的位置应该设在沉淀池或澄清池之后。经过滤后的水,可以把残留的细菌、病毒的悬浮物去掉,使其失去保护,以便为过滤后消毒创造条件。因此,在以地面水为水源的饮用水净化中,有时水源情况较好,可省去沉淀或澄清,但是过滤却是必不可缺少一道工序。

常用的滤池型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快滤池。即以平面为方形或圆形,过滤时进水由分配渠流入排水糟,然后均匀地分布于过滤池表面,再通过滤料层和承托层,最后由滤管系统收集后经清水管排出,而在洗砂时清水通过滤管系统由下向上反冲洗,使砂层膨胀浮起,沙粒相会摩擦,洗下污泥净化水质,而污水则由配水、排水槽排到分配渠,再由洗池污水渠排出;二是双层和三层滤科温池,就是指在石英砂层出面再加一层较径较大比重较小的无烟煤滤料。因无烟煤,层的孔隙大,故截泥能力较快。

5 结语

总之,水是生命之源,对灾区群众而言,饮水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灾区饮水安全保障及应急措施的组织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快速有效的建立起一整套保证饮水安全的措施和政策,确实保证灾区人民用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 元.杨晓松地震灾区饮水安全应急检测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6).

[2]鞠茂森.农村饮水安全论文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3]朱党生.中国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方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蒙亚红

第2篇:灾区饮水安全保障及应急措施

摘 要:保障灾区饮水的安全是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灾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文章将会对灾区饮水安全保障及应急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以为灾区饮水安全保障措施的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灾区饮水;饮水安全;保障措施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下,建筑物及周围环境会遭到大范围的破坏,对生活饮用水造成污染,使得生活饮用水水质得不到保证,人们在就近取用雨水、坑水、池塘水、河水、游泳池的水饮用后,可能会造成居民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自然灾害发生后,如果不能尽快地选择出符合卫生要求的临时供水水源,又缺少运水工具和足够的净水消毒剂,就无法供应卫生安全的生活饮用水,灾区就会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的安全。因此,保障灾区饮水安全就成了抗灾的重要环节之一。

1 对现场水资源进行快速检测

为了保证灾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的安全,相关部分必须在第一时间对水资源进行控制和检测,以保证灾区饮用水的安全。一般来说,水资源的快速检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验室快速检测,二是现场快速检测。进行实验室快速检测耗时会长一些,而一般来说,灾区的情况往往比较危及,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采用检测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少,对仪器设备等条件的要求不高,而且能够携带到现场(或在线)实施检测的现场检测,就成了灾区饮用水安全防治首先要考虑采取的检测方式。在对水源进行初步的检测后,把受到严重污染的水资源隔离开来,然后再采取其他的检测方式,进一步确定水资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的保证灾区饮用水的安全使用。随着科技和医疗技术条件的不断发展,现代卫生检测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无论是灵敏度、准确性、还是有效性都得到了提高,而且现场快速检测在现代通讯技术下,基本实现了在线化、自动化,现场快速检测的时效性更强了,在灾区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现场快速对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对灾后现场应急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在灾区进行饮用水的现场快检测首先必须保证检测方法的科学性,不能为了“速度而速度”而是要以“质量”为速度的基础。其次,就是讲求速度与安全。在紧急情况下,速度对饮用水的安全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卫生检测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时间概念,在保证使用者和环境安全的情况下,真正实现检测的高速度。

同时,在受灾范围广,卫生技术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卫生技术人员可以向灾区群众讲解最简单、最基本的快速判断水质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看、嗅、尝。看:干净水应该无色、无异物、无漂浮死亡的动物尸体等,否则可能对健康有害;嗅:干净的水没有异味,否则不宜饮用;尝:干净的水没有味道,如果发现有酸、涩、苦、麻、辣、甜等味道则不能饮用。通过对灾区群众进行简单的水质判断方法的介绍与传授,可以适当的减少群众因不了解水质判断的方法而饮用不安全水源而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

2 及时进行水源的卫生防护

在对灾区水资源特别是饮用水资源进行检测,得出具体结论后,有关部门应该及时的对饮用水资源进行防护,防止可以安全饮用的水源被污染。因为,灾区的情况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气候环境都是多变的,很容易对安全水源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汶川大地震中,灾区地处山区,地质情况复杂,而且天气恶劣,水资源很容易被污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水资源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具体措施如下:

选择安全的水源。对水源进行防护和治理的前提是正确的判断安全水源。对还可以供应自来水的地区,应尽可能利用自来水。当然,前提是自来水未受到污染;而对远离城市,需自备水源的地区而言,则以地下水源为首选,然后是流量大、稀释能力强、水质良好的江、河水源或水库水;如选用普通浅井水、人口稠密的开阔水源、不流动的池塘水,以及居民区、工矿企业下游的小河水都应该做好水的清洁消毒处理。总之,对安全水源的选择必须以质量为前提,必须用检水检毒箱检验合格后方能取用。

卫生部门要对集中式给水水源进行防护和治理。集中式给水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在灾区进行饮用水安全防护时,首先要对该区水资源周围的生畜尸体进行清除,并及时的进行消毒,防止病菌的产生和传播。卫生部门要组织专门的小组,对区域内的环境及卫生进行评估,对集中式给水水源进行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防护和治理的更细致更渗入的应对措施。

对分散式给水水源进行防护和治理。根据分散式给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应对分其周围30~50m的范围之内进行跟踪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彻底的清理与消毒。防止不安全用水的在局部范围内的流动和生存,并严格地对局部环境进行漂白粉消毒处理,用砂滤或碳末、明矾混凝过滤、吸附等,去除水中的尸碱和细菌毒素,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建立水源防护专项小组,对水源进行防护和治理。卫生部门除了派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和专家小组,对水源的状况进行全天候跟踪和检测,制定各种防护和治理方案,相关领导部门必须对对灾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工作进行积极有效的领导,为专项小组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外,还应该积极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水源的防护和治理中来。号召当地居民组成卫生管理小组,由卫生技术专家或者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对水源周边环境卫生进行监督管理。

3 实施集中式应急供水方案

对灾区饮用水的安全性而言,实施实施集中式应急供水方案更有优势,更能保证整个灾区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为此,在对水源进行检测和确定后,卫生部门就应该与水电部门相互合作,积极探索实施集中式应急供水的方案,实现灾区饮用水的系统化和统一化,提升饮用水的安全范围和安全度。

首先,对已经初步确定的水源的对水质进行更渗入、更彻底的综合性化验检测,然后根据所有的检测情况进行分项研究分析,对具体问题进行特殊处理,保证整体与细部水源的安全。而对灾情继续恶化,援助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援助行动受阻,无法及时进行综合检测的地方,则应该对供水采取氯化消毒处理,余氯量应按水源水的要求进行。一般井水消毒的加氯量可按1.5~2.0mg/L(按有效氯计),加氯半小时后,水中余氯应为0.5~1.0mg/L。而对污染更严重的地面水的加氯量可按3.0~6.0mg/L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消毒剂的投放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分区或分片进行。

其次,进一步检测集中供水网管修复后的供水。根据以往的水质检测经验,由于受灾地区的供水网管长期处于大面积遭破坏、停用的状态中,即使在修复后,初期的水源污染仍十分严重。因此,水电部门在对灾区的供水管网修复后,在供水前,必须先清洗管线、加大消毒剂量,还必须使消毒剂在管线中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待余氯量达标以后,才能去除消毒液、冲洗管线,再进行蓄水与供水。

4 净化饮用水

水源水特别是地面水水中粒径较大的悬浮物,可因自身的重力作用,在水流缓慢或静止时,逐步下沉,即为自然沉淀。但自然沉淀耗时长、净化效果差;为使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须对水进行净化处理,使水脱色、澄清,同时去除部分微生物及异臭、异味。饮用水的净化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

混凝沉淀。水浑浊的主要根源,是天然水中的细小悬浮物,特别是胶体微粒。因为它们体积细微,用自然沉淀的方法是很难清除的。所以需加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

首先,要正确处理影响混凝沉淀的不利因素,对水温、水的PH值、水的浑浊度;水中重碳酸盐含量及水中悬浮物的性质;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投加方式、搅拌强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科学的控制和处理。其次,正确设计沉淀池。在沉淀池的设计上,一般以平流式沉淀池、斜板和斜管沉淀池这三种为主。但无论是采用那一种,都要注意把握流速,不能过慢,也不应过快,尽量保持水流平稳而均匀,可以有足够的沉淀时间,能及时而有效地排泥,出水独度一般不大于10度。

过滤。所谓过滤就是指使水通过滤料,去除水中悬浮物和微生物等的净水过程。为了使滤后水的浊度达到水质标准的要求,滤池的位置应该设在沉淀池或澄清池之后。经过滤后的水,可以把残留的细菌、病毒的悬浮物去掉,使其失去保护,以便为过滤后消毒创造条件。因此,在以地面水为水源的饮用水净化中,有时水源情况较好,可省去沉淀或澄清,但是过滤却是必不可缺少一道工序。

常用的滤池型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快滤池。即以平面为方形或圆形,过滤时进水由分配渠流入排水糟,然后均匀地分布于过滤池表面,再通过滤料层和承托层,最后由滤管系统收集后经清水管排出,而在洗砂时清水通过滤管系统由下向上反冲洗,使砂层膨胀浮起,沙粒相会摩擦,洗下污泥净化水质,而污水则由配水、排水槽排到分配渠,再由洗池污水渠排出;二是双层和三层滤科温池,就是指在石英砂层出面再加一层较径较大比重较小的无烟煤滤料。因无烟煤,层的孔隙大,故截泥能力较快。

5 结 语

总之,水是生命之源,对灾区群众而言,饮水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灾区饮水安全保障及应急措施的组织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快速有效的建立起一整套保证饮水安全的措施和政策,确实保证灾区人民用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元,杨晓松.地震灾区饮水安全应急检测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6).

[2] 鞠茂森.农村饮水安全论文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3] 朱党生.中国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方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蒙亚红

第3篇:地铁消防安全隐患及应急处置措施探讨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地铁发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地铁作为城市中一种高速、高效的交通运输工具,具有人员密集、发车密度高、空间封闭、地铁设施设备较复杂等特点,正因为如此,地铁的消防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地铁运行时,乘客处于一个闭合的空间里,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其火灾预防是我国地铁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世界各地的地铁火灾事故频频发生,地铁有关事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地铁消防安全隐患的分析以及应急处置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铁消防;安全隐患;应急处置;措施探讨

引言

地铁的安全运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所以针对地铁的消防安全必须要注重管理,例如乘客在车厢处于密封状态,如果地铁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火灾,疏散人员就成为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严重时就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因此要重点注重对火灾等安全事故的管理与控制。目前世界各地的地铁经常出现火灾,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地铁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希望对地铁消防安全管理有一定作用。

1地铁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1.1地铁设施和电缆设备老化

地铁隧道内的电缆设施老化是导致整个地铁容易发生火灾及其他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在地铁隧道中一些地铁使用电缆价格不同,电压不同,但都会堆放在一起,共同作用于整个地铁隧道使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电缆设施负荷过高,导致电线表皮裸露等情况,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如果其中的一條电缆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个电缆设施,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影响更加严重。另外一方面,地铁隧道内部的一些基础设施,如排风机和空调机以及灯光照明等设备,在经过长期的负荷运转后,很容易产生电压不稳等问题,导致整个地铁运行出站问题,甚至会由于超负荷运转导致地铁隧道内部火灾或者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地铁运行和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1.2地铁工作人员缺乏消防操作技能

在地铁实际运营中,车站的控制室是对地铁火灾进行有效监视和处置的控制中心。控制室内有消防控制柜,用于接收、显示、处理火灾报警信号,控制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相关消防设施、设备。地铁发生火灾时,报警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柜,车站控制室的工作人员是第一个接收到火灾信息的人,只有充分掌握相关消防设施、设备的作用以及操作方法,才能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火灾,为人员疏散赢得时间。但是,目前一些刚开通线路地铁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其消防意识比较淡薄,远远不能满足地铁火灾应急处置的需要。

1.3可燃易燃物

地铁在建设时大都是利用不燃难燃的材料,但是,在地铁实际运营过程中,其设备室、值班房都需有人24小时值班,因此在房间内会放置一些棉被、衣服等可燃易燃物,大大增加了地铁发生火灾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地铁的站厅中或其他地方,会有广告宣传栏、报亭、便利店等,在便利店里一些电器的使用或可燃易燃物的广告材料,也会极大地增大火灾的危险性。

2地铁消防应急处理措施

2.1工作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

并且进行定期培训在进行地铁安全管理工作中,针对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处理,必须要严格按照地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和应急处理措施来进行。在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时,要及时疏散乘客,减少人员密集区,注重对一些老弱病残等乘客的过多关注,工作人员要有选择地进行帮助,优先帮助那些活动不便、烧伤烫伤以及老人幼儿等乘客,对于精神意识良好和活动能力强的乘客加强疏散引导,保证整个人员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工作人员在进行乘客疏导与救助工作中,要及时设计出一个安全通道,让乘客能够越早地逃出地铁隧道,到达地面区域。整个逃生路线的顺序依次是站台、站台楼梯、站厅层、检票口、站厅出口、地面出口。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把自动扶梯进行关闭,加强疏导,保证乘客在六分钟之内逃离到安全地带,然后迅速开启地铁应急照明处理设备和排烟机以及排风设备,保证地铁内部的空气和照明运行良好。同时也要定期对值班人员进行消防技能和意识方面的相关培训,在培训以后进行考核,考核不过关的人员重新学习,保证他们的消防知识的相关技能得到充分的掌握。

2.2其他方面问题

地铁工程中选用的材料多具有阻燃性,但是在地铁运行中需要值班人员进行机房、设备运行控制和维护,而工作人员日常生活所用器物多具有可燃性,乘客携带的物品也多具有可燃性。这些物品也是地铁起火源,却无法切实有效地控制。我国在火灾事故发生原因的分类统计当中主要以点火源进行划分,具体包括吸烟、防火、玩火、雷电、自燃、用火不慎、其他等11种类型,据此表明点火源在整个引发火灾事故的因素当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在地铁站内布设了大量的电气设备、电气系统以及电缆,由于其性能或者是采用的标准存在问题,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消防设施安装不达标,线路接反、端子排接线松动等。另外,消防设施标识、警告标识牌设置不当等。

2.3加强地铁各部门间相互协作

地铁的正常运行,不是靠一个部门来管理,不同的部门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地铁机电中心、控制中心负责地铁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安保部门负责日常消防相关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排除火灾隐患等。因此,部门之间必须建立一个信息互通的平台,以便消防设施、设备相关信息实现共享,及时、全方位的掌握消防设施的实际情况以及维护保养信息,以加强火灾发生时及时、有效处置能力。同时加强消防应急演练,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有效进行处置。

结语:地铁安全的最大威胁就是地铁火灾,做好地铁火灾预防工作尤为必要。地铁有关部门需把建立自动灭火新体系、对点火源、可燃易燃物进行管理、加强消防设施、设备操作培训、加强地铁各部门间相互协作、保证无线传送信息通畅等方面的工作做好,从而消除地铁消防安全隐患,是地铁成为人们安全、快速、绿色、舒适的出行方式。

参考文献:

[1]田珊珊.地铁消防安全隐患研究及应急处置措施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08:38-41.

[2]柳文杰.城市地下空间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

[3]张力,张梅红.地铁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分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03:24-26+23.

(作者单位: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作者:李超

第4篇:煤气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 煤气泄漏

应急程序:岗位工---班长---现场警戒---通知调度(同时就近关闭阀门) 1.1岗位煤气浓度达到400ppm,若持续1分钟以上,当班班长立即通知督察,开启轴流风机通风,协同对岗位进行排查。

1.2发现有明显煤气泄漏点或区域煤气浓度达800ppm以上时,班长安排岗位无关人员撤离,同时上报调度,若3-5分钟内煤气浓度持续偏高(800ppm以上),岗位有人员身体感觉不适,调度应立即按程序上报,启动分厂煤气应急预案。 1.3当班调度主任统一指挥,有序落实相关岗位停止作业应急措施后,立即通知人员撤离至上风向处。

钢包岗位应急:关闭所用气源,停止作业,开启轴流风机,人员携带便携报警器向上风向撤离。

天车岗位应急:若吊运钢水,上钢后,天车脱钩,手柄回零,人员根据风向,向上风处或无煤气区域撤离。

连铸岗位应急:大包工关闭大包,中包工堵流后,人员根据风向,向上风处或无煤气区域撤离。

转炉岗位应急:提枪,按倾动急停按钮,人员根据风向,向上风处或无煤气区域撤离。

1.4救援组、抢险组及相关工段在接到调度通知后,应立即赶赴现场,由生产调度室、设备材料科、安全环保科和相关工段共同协商处理煤气漏点的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予以恢复,减少对生产造成的损失。

2.煤气着火事故

应急程序:岗位工---班长---现场警戒---通知调度(同时就近关闭阀门,大于DN100的阀门逐渐关闭,其他直接关闭)

2.1发生煤气着火后,现进行岗位应急处臵,同时报告工段、当班调度。在岗位无法处臵情况下,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报警,报出着火地点、着火介质、火势情况等,同时生产调度室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到现场灭火,并派专人引导消防车到现场灭火。

2.2如果煤气着火后伤及人身,当班调度人员应迅速通知龙钢医院赶扑现场救人。

2.3火灾现场由安全环保科负责配合消防队设立警戒线,煤气防护组配合查找煤气泄漏来源,事故单位进行灭火过程中险区内人员的撤离、布岗,疏通抢险通道。

2.4由现场指挥根据煤气着火的现场情况和施工抢险方案来决定是否需停煤气处理,并迅速做相应安排。

2.5使用湿草(麻)袋、黄泥、专用灭火器灭火,涉及或危及电器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

2.6若煤气着火导致设备烧红,应逐步喷水降温,切忌大量喷水骤然冷却,以防设备变形,加大恢复难度,遗留后患。

2.7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低于100Pa,严禁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

2.8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轻微着火可用湿麻袋或黄泥堵住火口灭火。

2.9事故发生后,煤气隔断装臵、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安排专人控制操作。

2.10未查明原因前,严禁送煤气恢复正常生产。

3.煤气爆炸事故

3.1煤气爆炸事故发生后的第一任务是救人,事故单位组织清点人数,并及时汇报。

3.2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一般是煤气设备被炸损坏,煤气泄漏可能发生煤气中毒、着火事故或产生二次爆炸,应立即采取措施:立即切断煤气来源,同时立即通知后续工序,并迅速充入氮气、蒸汽等惰性气体把残余煤气处理干净。对出事地点严加警戒,绝对禁止通行。在爆炸地点40m内禁止火源,以防事故的蔓延和重复发生,如果在风向的下风侧,范围应适当扩大和延长。迅速查明爆炸原因,在未查明原因之前,绝不允许送煤气。

3.3如因爆炸引起着火应按着火应急组织处理,如有人员煤气中毒时按煤气中毒组织处理。

3.4根据煤气爆炸的现场情况,设备材料科立即组织相关科室及事故发生工段商讨抢救和修复设备方案,生产调度室安排好生产协调工作,各部门共同协作,积极抢修,争取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地消除危险因素、降低环境污染。

3.5事故现场由生产调度室负责组织临时抢险指挥机构,由现场最高行政负责人担任指挥,指挥机构设在便于观察和指挥的安全区域,以调度室为信息枢纽,始终保持应急抢险内、外通信联系。

3.6事故现场由安全环保科配合事故发生单位设立警戒线,负责危险区域内人员的撤离、布岗,疏通抢险通道。

3.7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煤气隔断装臵、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安排专人控制操作。

4.煤气中毒 4.1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区域的有关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未有防护措施,严禁进入煤气泄漏区域、严禁用纱布口罩或其他不适合防止煤气中毒的器具。

4.2事故报告单位或个人必须报告事发现场详细地点、行车路线及中毒人员的简况。

4.3生产调度室立即成立指挥小组负责现场指挥,指挥机构设在上风侧便于观察和指挥的安全区域,并按程序报告总指挥,通讯联系以调度室为信息枢纽。

4.4中毒区域岗位负责人应及时组织清点本岗位人数,并及时汇报。

4.5现场指挥人员负责组织查明泄漏点及泄漏原因,并对泄漏点进行处理。 4.6中毒人员的抢救

4.6.1煤气岗位因设备泄漏或在煤气容器设备内检修作业时人员,引发人员轻微煤气中毒,中毒者可自行或在他人帮助下先尽快离开室内(容器内)到空气新鲜处,喝热浓茶,促进血液循环。

4.6.2在做好轻度中毒者保护性措施后,其他值班人员应迅速开全轴流风机,排空室内泄漏煤气,然后用便携式CO报警仪确定煤气泄漏部位,通知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安排对设备泄漏点的处理。

4.6.3作业现场发生人员中、重度煤气中毒,由煤气防护成员或作业负责人将中毒人员迅速脱离作业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处,现场先进行现场急救,或在煤气防护站护送下龙钢医院治疗。

4.6.4若因大量煤气泄漏引发煤气中毒事故发生,应急小组对中毒人员抢救的同时还应迅速指挥切断煤气来源,修复泄漏设备,尽可能减少泄漏煤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6.5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同时报告煤气防护站和龙钢医院赶到现场抢救,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下送至龙钢医院,并注意在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能停止人工呼吸等救护手段。

第5篇:煤气中毒爆炸事故应急措施

一、应急救援的组成及职责

〈一〉领导组织

总指挥:白班:厂长;夜班:值班干部

副总指挥:副厂、安全员及三班调度长

组员:各工段及工程师

〈二〉职责

1、总指挥:负责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

2、副总指挥:负责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3、组员: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进行工作,各工段长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职责是:

1.炼钢工长:负责炼钢工段现场指挥工作;

2.精炼工长:负责精炼工段现场指挥工作;

3.连铸工长:负责连铸工段现场指挥工作;

4.机修工长:协助总指挥负责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

5.电修工长:协助总指挥负责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

6.工程师:负责抢险抢修现场的技术指导;

二、应急通讯:

在处理事故时,所有参与抢险抢修人员需保持通讯畅通,若发现信号不稳定或中断时,应立即运用厂内固定电话或手机及时与总指挥取得联系,并明确说明所处位置。

三、事故处理预案:

〈一〉煤气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处理

1.煤气发生泄露造成人员中毒时,监护人要尽快把中毒人员撤离到空气流通区域,并立即汇报救援指挥部领导、煤气站、总调。

2.解开中毒者阻碍呼吸和血液循环的衣、带,将肩部垫高10~15厘米,使头尽量后仰,面部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的畅通。

3.轻微中毒:给予自主吸氧,必要时强制供氧。

4.中度中毒:给予自主吸氧,必要时强制供氧并送医院治疗。

5.重度严重中毒:给予自主吸氧,必要时配合实施体外心脏按摩,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注意事项:

1.如中毒者已脱离煤气危险区域,煤气防护员及抢救仪尚未到达,请将中毒人员移至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直到防护仪器到达现场。

2.患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送往较远的医院,要就近医院治疗。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一直要供氧,并由医务人员监护。

〈二〉煤气着火事故应急预案处理

1.发生煤气着火事故时,生产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汇报救援指挥部领导、煤气站,并通知总调度安排保卫处人员赶赴,对现场进行警戒,疏散现场人员,防止闲人误入,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2.着火较小、火势不大,可直接用黄沙、湿草袋、CO2灭火器灭火,直径小于等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可直接关闭阀门止火。

3.如火势较大,用以上方法难以灭火时,由公司总调联系消防灭火。

4.直径大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应通入大量的蒸汽、氮气,并用消防器材配合灭火,煤气压力不得小于100pa,严禁突然或紧急关闭阀门,以防回火爆炸。

5.火熄灭后,要防止煤气外溢造成煤气中毒。

〈三〉煤气爆炸事故的应急预案处理

1.发生煤气爆炸事故时,当班调度要立即向总调报告,请求指示,同时通知煤气防护站。

2.清点各相关岗位人数,确认损失、伤亡情况。

3.爆炸现场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通入大量蒸汽、氮气以防回火爆炸。并保护好现场。

〈四〉煤气管道损坏、泄露事故的应急预案

1、管道损坏,但煤气没有被点燃。

(2)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通知炼钢与连铸工段关闭钢包、中包烘烤用气点,并通知煤气防护站。

(3)在确认各用气点均已关闭的情况下,煤气设备维修人员应立即关闭总管蝶阀,然后关闭眼镜阀,并打开放散阀。

(4)关闭眼镜阀后,应立即在总管阀门处通入氮气吹扫,在煤气防护站人员的指挥下,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对煤气管道受损点进行电焊等抢修作业。

2、管道损坏,煤气已点燃

(1)发现煤气管道损坏,并且正在燃烧,发现者应立即通知救援指挥部领导,同时紧急疏散周边人员,并在现场做好监护,严禁人员进入此区域。

(2)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通知炼钢与连铸工段关闭钢包、中包烘烤用气点,并通知煤气防护站。

(3)在确认各用气点均已关闭的情况下,煤气设备维修人员应立即打开各放散阀,在确认放散阀都已打开的情况下,在总管上接上氮气进行吹扫,保持管道处于正压状态,并逐渐关闭支管、关闭蝶阀,但不要关死,随着氮气的不断吹扫,着火点会慢慢的熄灭。

(4)在着火点火源熄灭后,慢慢关闭支管蝶阀,然后关闭支管眼镜阀。

(5)关闭支管两阀门后,继续用氮气吹扫十五分钟,在煤气防护站人员的指挥下,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对煤气管道受损点进行电焊等抢修作业。

【范文网】

第6篇:检修有关煤气安全措施

涉及煤气方面的安全措施

煤气是冶金企业的能耗大头,其使用量大而面广。在检修施工过程中是危险因素之一,往往会造成中毒、着火、爆炸等事故。因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措施准备。

1、煤气切断:在检修工程或新老管道设备勾头时常用到煤气切断问题。

煤气切断时不要太信赖阀门的作用。在检修施工中阀门也使用多年,平时运行中几乎不动用,其严密性无从考证,即使是新阀门,现在阀门的质量也值得怀疑。所以需要切断煤气时一定要使用盲板,不要怕麻烦。同时对可靠切断进行确认。

2、煤气置换:煤气置换一定要使用无毒、不具有爆炸特性的气体,并且由甲方人员具体操作,需要我方人员配合时一定要做好交底工作。

第7篇:风口区域煤气泄漏安全防护工作措施

1、炼铁厂要高度重视X高炉风口区域煤气浓度超标期间安全管理,结合岗位作业实际,制订防煤气中毒临时性安全操作规程,指导岗位员工安全作业和正确防护。同时,需充分利用高炉休风有效时机,采取可靠措施,努力减少风口各套间煤气泄漏量,确保岗位作业安全。

2、加强危险区域作业的安全管理,现场需增设部分空气呼吸器及防护器材。

3、X#高炉应立即组织相关岗位作业人员对风口各套间煤气泄漏情况进行排查,摸清各风口煤气泄漏量,并形成记录,便于日常作业中安全防护和高炉休风时消除煤气泄漏方式的选择。

4、X#高炉风口平台需加强岗位通风,现场需增设部分轴流风机进行强制通风。岗位作业和检修作业时,可设置定点强制排风,防止区域煤气聚集,控制煤气危害。

5、风口平台区域各岗位作业人员必须强化煤气中毒防护教育,严格执行煤气区域两人以上作业安全规定。作业时,专职监护人员需佩戴煤气报警仪现场监护,并密切关注风口各设施工作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撤离。

6、临时性故障检修时,高炉必须指定专人落实防煤气中毒的安全措施,落实现场监护人员,强化现场通风。检修人员在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进行检修作业。同时,视现场煤气浓度变化情况,采取佩戴空气呼吸器进行检修作业。

安全处

XXXX年X月XX日

第8篇:山东省冶金煤气安全生产重点措施

(一)煤气安全“十必须”

1、煤气生产、供应和使用单位必须设立煤气防护站(组);煤气从业相关人员必须培训持证上岗。

2、煤气区域必须设置齐全安全警示标志。

3、煤气岗位必须配置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和安全检测报警仪器。

4、任何煤气作业必须制订落实好安全措施。

5、进入煤气区域作业必须2人以上。

6、进入煤气区域作业必须随身佩戴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器。

7、带煤气作业或进入煤气中毒风险场所作业必须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8、高度危险煤气作业必须实行作业许可、办理票证、检测确认制度。

9、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必须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检测合格。

10、煤气作业必须设置现场安全监护人。

(二)煤气安全“十禁止”

1、煤气区域严禁烟火,严禁堆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2、煤气区域严禁设置人员密集的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

3、煤气区域严禁长时间逗留或休息。

4、严禁雷雨天或在厂房内放散煤气。

5、严禁在低气压、大雾、雷雨等恶劣天气及靠近高温热源带煤气危险作业。

6、严禁蒸汽、氮气、水等其他介质管道与煤气管道硬连接,停用时必须断开或堵盲板。

7、严禁盲板、眼睛阀或扇型阀及敞开式插板阀安装在厂房内。

8、严禁煤气设备和管道泄爆装置泄爆口正对建筑物的门窗、安全通道或走梯平台。

9、严禁煤气用户先送煤气后点火;直径大于100mm的煤气管道起火严禁关闭煤气阀门灭火;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使用照明电压严禁超过12V。

10、严禁发生煤气事故后盲目冒险作业、冒险抢救。

(三)煤气检修安全作业“六不干”

1、作业任务不清楚不干。

2、责任分工不明确不干。

3、作业现场无安全交底不干。

4、无安全作业方案不干。

5、无安全确认、无检测不干。

6、无安全监护不干。

备注:煤气检修安全作业方案包括三个方案:一是检修工作方案;二是停气和吹扫方案;三是送气置换方案。方案应包括组织指挥机构,检修内容和涉及范围,检修程序,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等内容;应办理有关作业的许可证,做好安全确认,并进行严格检测并记录,做到统一指挥,令行禁止。

(四)煤气安全实行“五票”

1、煤气盲板作业票

2、煤气设备(区域)动火作业票

3、煤气区域高处作业票

4、煤气设备内部作业票

5、停(送)煤气作业票

备注:

1、煤气盲板作业是高风险带煤气作业行为,必须严格执行煤气盲板作业票制度。作业票应包含作业单位、作业负责人、监护人、作业地点、作业时间、盲板规格尺寸、煤气介质、煤气压力以及安全措施等内容,同时要认真绘制并标明管道名称、位置的草图。

2、煤气管网、设备动火作业为高危险作业,分为带煤气动火作业和停煤气动火作业;动火票应包含动火地点、动火时间、动火类别(分停煤气和带煤气两类)、动火内容、

现场动火负责人及动火执行人(施工单位承担)、现场监护人、煤气压力及压力看守人、动火安全措施等内容,不得缺项和更改,同时要认真绘制动火管网、设备草图。

3、煤气区域高处作业按照国家高处作业安全规定执行;同时要做好防煤气中毒等引起的高处坠落。

4、煤气设备内部作业按照国家缺氧作业以及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执行。

5、停(送)煤气作业票应包含作业单位、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停(送)煤气工艺流程图、作业步骤、安全措施以及检测确认内容。

6、进入煤气电净化设备如电除尘器内部作业实行两票制(必须办理停电作业票和煤气设备内部作业票)。

(五)煤气安全“三项制度”

1、安全确认制度

2、安全检测制度

3、安全监护制度

备注:

1、安全确认制度:在煤气生产作业活动以及高危险作业活动前、中、后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确认制度,履行确认手续,必要情况下留存书面记录。

2、安全检测制度:在有关煤气作业活动中进行相关一氧化碳、氧气等气体含量以及爆炸实验检测,必须留存书面

记录。

3、安全监护制度:在煤气生产作业活动以及高危险作业活动全过程实行专人监护。

第9篇:煤气中毒应急方案.

煤气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发生煤气中毒和大量煤气泄露事故,应立即报告调度室、厂领导、安环部。事故发生后应迅速摸清事故现场情况,设立危险区域、设立岗哨、禁止非抢险人员进入,并积极采取措施,严禁冒险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一、 应急救援的组成及职责

1、组织结构: 指挥:白班:梁材;夜班:当班班长 组员:白班:袁儒炳、郭文瑾、当班班长。

夜班:当班组员

2、职责: 指挥: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

组员: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进行工作救援。

二、应急通讯

在处理事故时,所有参与抢险抢修人员需保持通讯畅通,若发现信号不稳定或中断时,应立即运用厂内固定电话或对讲及时与指挥取得联系,并明确说明所处位置。

三、煤气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处理

1. 煤气发生泄露造成人员中毒时,监护人要尽快把中毒人员撤离到空气流通区域,并立即汇报救援指挥、调度、厂领导、安环部。 2. 解开中毒者阻碍呼吸和血液循环的衣、带,将肩部垫高10~15厘米,使头尽量后仰,面部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的畅通。 3. 轻微中毒:给予自主吸氧,必要时强制供氧。

4. 中度中毒:给予自主吸氧,必要时强制供氧并送医院治疗。 5. 重度严重中毒:给予自主吸氧,必要时配合实施体外心脏按摩,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注意事项:

1.如中毒者已脱离煤气危险区域,煤气防护员及抢救仪器尚未到达,请将中毒人员移至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直到防护仪器到达现场。 2.患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送往较远的医院,要就近送往高压氧仓医院治疗。在送往高压氧仓医院的路上一直要供氧,并由医务人员监护。

炼钢厂电除尘

上一篇:写给帮扶对象的一封信下一篇:安全生产应急处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