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品读

2022-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平凡的世界品读

平凡世界的爱情

5. 早晨从中午开始。

我们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要干什么?所经历的一切到底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什么是平凡?什么是不平凡?这些问题,孙少安都没有时间思考,他一直承受着生活的磨难,从13岁起,为了弟弟妹妹能够有学上,为了帮父亲勉强支撑着面临崩溃的家庭,他放弃上学,下地干农活。

改革开放之后,他从拉砖的运输工,干成了开砖窑的砖厂“厂长”。成功后他不忘本,为村民翻新学校,带领村民致富。

孙少安的弟弟孙少平在高中毕业后,历经曲折成为一名煤矿工人。虽说孙少平挣上了令农村人羡慕的工资,可是他在煤矿上,白天下井干活不偷懒,晚上回宿舍后还坚持看书、读报、写作。

无论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还是田润叶、李向前夫妇,甚至金波、郝红梅,都是个顶个的拼搏者。

孙少安与田润叶青梅竹马,却只能娶不要彩禮的山西媳妇贺秀莲;孙少平追求同学郝红梅不得,倒遇上了率真果敢的姑娘田晓霞;一心琢磨“嫁得好”却辛酸过活的寡妇郝红梅,意外收获了田润生的相持相守;一场车祸,让润叶猛然觉醒,感受到了李向前深沉的爱,两人携手前行……

贫瘠的黄土之上,磨盘旋转推进,斗转星移、生生不息,人物的命运也被历史的滚滚车轮碾过,它磨砺着一个人所有的梦想,考量着一个人的良心和坚忍。可即便沉重如斯,日子也得过啊。成年人早把情绪调成了“静音模式”。人的一生有三道坎:接受自己父母不行,自己精神上就独立了;接受自己不行,精神上就成熟了;接受自家娃不行,人生烦恼就去了一大半。想起蒋捷的词《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又想起《白轮船》中吉尔吉斯人的那首古歌:“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耐塞……”

在《平凡的世界》中,劳动是一个关键词,不管是孙少安还是孙少平,劳动都是他们存在的唯一确证。但对兄弟二人来说,这种存在却有不同。在孙少安那里,劳动的主要价值是吃饱饭,过上好日子;而在孙少平那里,劳动不仅仅是活着的主要形式,还成了灵魂自我磨炼、净化和成长的途径。孙少平读的书不少,可他永远怀疑自己,因为出身卑微而自我贬低。在他看来,身世和背景就是人生的意义。

孙少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路遥都经历过。对路遥来说,在文学编辑部上班的日子,晚上熬夜看书或写作几乎是他的家常便饭。有时半夜一两点,有时熬个通宵。熟悉路遥的人,都知道他嗜烟如命,除了吃饭和睡觉,一般烟不离手。他还有一个爱好是喝咖啡。只要睁开眼睛从床上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点一支烟,再冲一杯咖啡。这两样东西,一样也不能少,坚持了几十年。路遥曾说:“像我们这样出身的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需要一种格外的张扬来抵消格外的自卑。”

航宇曾用疼痛的文字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路遥:“这是路遥最后的时光——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光芒背后,是一个雄心万丈的作家的沉重与无奈:经济拮据、婚姻破裂、身患重病、兄弟失和……”

路遥在煤矿体验生活,外界对此不认可,质疑声就像一盆凉水,兜头泼到了路遥的头上。他愤怒,他无奈,他怒吼:“难道托尔斯泰、曹雪芹、柳青等等一夜之间就变成这些小子的学生了吗?”贾平凹回忆,那个时间段的路遥,曾向他发泄说:“狗日的,一满(陕西话:“全都”的意思)都不懂文学!”但路遥似乎仍不改初心,对自己的书是自信的。路遥后来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当别人用西式的餐具吃中国这道菜的时候,我并不为自己仍然拿着筷子吃饭而害臊。”但这仍旧影响了他的心绪。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研讨会上,大多数的专家对这部小说都持否定态度。

开始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之前,他再次来到了柳青的墓前。路遥在墓前转了好久,猛地跪在墓前,放声大哭。在外界都持否定态度的状况下,路遥仍需要把这部书完成,这需要过人的定力。这次痛哭,似乎是释放委屈、寻找力量。

他的信条是:只要没有倒下,就该继续出发。之后,随着《平凡的世界》广播和电视剧的开播,路遥的声名也飞遍了全国。作家王安忆去陕北,路遥给她写了一个“路条”,就被路遥的朋友们用小车一站送一站,接力赛似的,“他们说,我们不管你是谁,只知道是路遥的朋友。”似乎,幸福都会赶在一起来。两年多后,《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以下简称《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提到他看中医的经历,很有意思。让我们从一个作家的眼中和就医经历中,来看看老一代的中医看病的方式和功力。

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写道:身体软弱得像一摊泥。最痛苦的是每吸进一口气都特别艰难,要动员身体全部残存的力量。在任何地方,只要坐一下,就睡着了。有时去门房取报或在院子里晒太阳就鼾声如雷地睡了过去。坐在沙发上一边喝水一边打盹,脸被水杯碰开一道血口子。

我不知自己患了什么病。其实,后来我才知道,如果一个人三天不吃饭一直在火车站扛麻袋,谁都可能得这种病。这是无节制的拼命工作所导致的自然结果。

开始求医看病。中医认为是“虚”,听起来很有道理。虚症要补。于是,人参、蛤蚧、黄芪等等名贵补药都用上了。

三伏天的西安,气温常常在摄氏三十五度以上,天热得像火炉一般,但我还要在工作间插起电炉子熬中药。身上的汗水像流水一样。

几十副药吃下去,非但不顶事,结果喉咙肿得连水也咽不下去。胸腔里憋了无数的痰却连一丝也吐不出来。一天二十四小时痛苦得无法入睡,既吸不进去气,又吐不出来痰,有时折磨得在地上滚来滚去而无一点办法。

内心产生了某种惊慌。根据过去的经验,我对极度身体疲劳总是掉以轻心。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每写完一部较长的作品,就像害了一场大病;不过,彻底休息一段时间也就恢复了。原想这次也一样,一两个月以后,我就可以投入第三部的工作。

现在看来,情况相当不妙。

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医生的身上。过去很少去医院看病,即使重感冒也不常吃药,主要靠自身的力量抵抗。现在不敢再耍二杆子,全神贯注地熬药、吃药,就像全神贯注地写作一样。

过去重视医药,现在却对医药产生了一种迷信,不管顶事不顶事,喝下去一碗汤药,心里就得到一种安慰;然后闭目想象吃进去的药在体内怎样开始和疾病搏斗。

但是,药越吃病越重。

一个更大的疑惑占据了心间:是否得了不治之症?

我第一次严肃地想到了死亡。我看见,死亡的阴影正从天边铺过。我怀着无限惊讶凝视着这一片阴云。我从未意识到生命在这种时候就可能结束。

迄今为止,我已经有过几次死亡的体验,但那却是在十分早远的年间,基本像一个恍恍的梦境一般被蓬勃成长的生命抹去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死亡!当它真正君临人头顶的时候,人才会非常逼近地思考这个问题。这时候,所有的人都可能變成哲学家和诗人——诗人在伤感地吟唱生命的恋歌,哲学家却理智地说,这是自然法则的胜利。

但是,我对命运的无情只有悲伤和感叹。是的,这是命运。在那些苟延残喘的日子里,我坐在门房老头的那把破椅子里,为吸进去每一口气而拼命挣扎,动不动就睡得不省人事,嘴角上像老年人一样吊着肮脏的涎水。有的熟人用好笑的目光打量着我,并且正确地指出,写作是绝不能拼命的。而生人听说这就是路遥,不免为这副不雅相大惑不解:作家就是这个样子?

作家往往就是这个样子。这是一种并不潇洒的职业。它熬费人的心血,使人累得东倒西歪,甚至像个白痴。

痛苦。不仅是肉体上的,主要是精神上的。

我曾悲哀地想过,在中国,企图完成长卷作品的作家,往往都死不瞑目。伟大的曹雪芹不用说,我的前辈和导师柳青也是如此。记得临终之前,这位坚强的人曾央求医生延缓他的生命,让他完成《创业史》。

……本来,我对自己的身体一直是很自信的,好像身体并不存在。现在,它却像大山一样压得我抬不起头来。

心越急,病越重。心想这的确是命运。人是强大的,也是脆弱的。说行,什么都行;说不行,立刻就不行了。人是无法抗拒命运裁决的——也可以解释为无法抗拒自然规律的制约。

但是,多么不甘心!我甚至已经望见了我要到达的那个目的地。

出于使命感,也出于本能,在内心升腾起一种与之抗争的渴望。一年中,我曾有过多次健康危机,从未想到要束手就擒,为什么现在坐在这把破椅子里毫无反抗就准备缴械投降?

不能迷信大城市的医院。据说故乡榆林地区的中医有名,为什么不去那里?这里三伏天热就能把人热死,到陕北最起码要凉爽一些。到那里病治好了,万幸;治不好,也可就地埋在故乡的黄土里——这是最好的归宿。

带着绝望的心情离开西安,向故乡沙漠里的榆林城走去。

几年来,第一次赤手空拳旅行。那些材料、资料、稿件、书籍和各种写作用具都从身上卸掉了。

但是,心理上的负担却无比沉重。

故乡,又回到了你的怀抱!每次走近你,就是走近母亲。

……黄沙包围的榆林城令人温暖地接纳了奄奄一息的我。无数关怀的乡音围拢过来,无数热心肠的人在为我的病而四处奔跑。当时的地委书记和行署专员亲自出面为我作了周到安排。

我立刻被带到著名老中医张鹏举先生面前。

张老当时已七十高龄,是省政协委员,在本省中医界很有名气。

老人开始细心地询问我的感觉和先前的治疗情况,然后号脉,观舌。

他笑了笑,指着对面的镜子说:“你去看看你的舌头。”

我面对镜子张开嘴巴,不由大惊失色,我看见自己的舌头像焦炭一般成了黑的。

“这是恶热所致。”张老说,“先解决这问题,然后再调理整个身体。你身体体质很好,不宜大补,再说,天又这么热,不能迷信补药。俗话说,人参吃死人无罪,黄连治好病无功。”

学问精深,佩服至极。

我从张老的神态上判断他有能力诊治我的病。于是,希望大增。张老很自信地开了药方子。我拿过来一看,又是一惊。药方上只有两味药:生地五十克,硼砂零点五克,总共才两毛几分钱药费。但是,光这个不同凡响的药方就使我相信终于找到了高手。

果然,第一副药下肚,带绿的黑痰就一堆又一堆吐出来了。我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甚至非常粗俗不堪地将一口痰吐在马路边一根水泥电杆上,三天以后还专门去视察了那堆脏物。

第一个痰的问题解决后,张老开始调理我的整个身体,我像牲口吃草料一般吞咽了他的一百多副汤药和一百多副丸药,身体开始渐渐有所复元。

《平凡的世界》完稿前后,我突然听说张鹏举先生去世了。

英雄未必常佩剑,济世不凭武功高。名中医张鹏举在治疗作家路遥疑难杂症时,确实技高一筹,内功深厚。张鹏举(1916—1988),榆林县城人。1936年考入榆林职业中学,后因病辍学,遂萌学医之念。早年投师于塞北名医张鸿儒,熟读岐黄,临证详诊细察,辨证精当。凡病主张辨证论治,溯本求源,故疗效卓著。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工作。后到陕西省中医师资班深造,随山东中医学院院长、全国著名中医刘惠明临症学习,得其真传。他潜心钻研中医理论,处方谨严,唯患者至上,投药注重实效,不用贵品,对患者精神上宽慰而不危言。50年代县政协为了普及中医知识,举办中医学习班。他欣然应聘,义务施教。他还多次为各县中医、中药学习班讲学,为培养中医人才不遗余力。他曾在国内各种医学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20多篇。其名载入《当代中国中医名志》中。

根据路遥的原文描写,他自述症状是:体力在迅速下降,身体极度疲劳,眼睛发炎,抽烟太多,胸脯隐隐作痛。身体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不用照镜子也知道苍老了许多。走路的速度力不从心,饭量也减少了不少。右边的眼睛仍然在发炎,难受得令人发狂。

先前看过的医生(大城市大医院里面的中医)认为是“虚”,听起来很有道理。虚症要补。于是,人参、蛤蚧、黄芪等等。

时间:三伏天。

效果:几十副药吃下去,非但不顶事,喉咙也肿得连水也咽不下去。胸腔里憋了无数的痰,却连一丝也吐不出来。一天二十四小时痛苦得无法入睡,既吸不进去气,又吐不出来痰,有时折磨得在地上滚来滚去而无一点办法。

后来他认为不能迷信大城市的医院,听说故乡榆林地区的中医有名,遂找到著名老中医张鹏举先生。

路遥印象:张鹏举先生开始细心地询问我的感觉和先前的治疗情况,然后号脉,观舌。他笑了笑,指着对面的镜子说:“你去看看你的舌头。”学问精深,佩服至极。又一次体会,任何行业都有水平线以上的大师。眼前这位老人历经一生磨炼,他的行道无疑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我从张老的神态上判断他有能力诊治我的病。于是,希望大增。

中医分析:“这是恶热所致。”“先解决这问题,然后再调理整个身体。你身体体质很好,不宜大补,再说,天又这么热,不能迷信补药。俗话说,人参吃死人无罪,黄连治好病无功。”

处方:生地50克,硼砂0.5克。

费用:总共才两毛几分钱。

效果:第一副药下肚,带绿的黑痰就一堆又一堆吐出来了。

善后:第一个病解决后,张老开始调理路遥的整个身体。路遥像牲口吃草料一般吞咽了他的一百多副汤药和一百多副丸药,身体开始渐渐复元。

百病皆由痰作祟。很多慢性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不知道排痰的重要性,也不知道积累在呼吸道内的粘痰如果不排出到底对身体有多大的危害。殊不知,呼吸道感染大多数由于气道慢性炎症所引发。呼吸道一旦感染,会使支气管发生炎性水肿,致使管壁变厚、管腔变细,同时会大量分泌痰液,而痰液聚集造成炎症持续发展,最终导致气道狭窄、阻塞,使得呼吸阻力加大,形成喘憋。吸氧量不足,二氧化碳排不出去,后期容易形成肺气肿、肺大泡等肺部疾病。长期炎症会使气道严重阻塞,导致气管壁负责排痰的纤毛倒伏、脱落,痰液排出非常困难,使肺功能不断下降,久治不愈,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其实,这跟垃圾道的清理是一样的道理。垃圾道又脏又堵,要想彻底清理,必须把垃圾先都清走,再撒清洁剂或消毒液才可以。慢性呼吸道疾病(气管炎、哮喘、支扩、肺气肿、肺大泡、纤维化、尘肺、肺炎)等患者痰液阻塞气道,也必须先排除痰液尤其是深部小气道的痰液,气道才能逐渐恢复正常。一句话,气道通了,就不再咳、喘、憋了。人体是站立的,如果有痰,应该是先会堵塞在下呼吸道呢,还是上呼吸道?答案肯定是下呼吸道。所以很多呼吸道疾病患者说他没有痰,甚至干咳,其实是下呼吸道有痰难以咯出来。

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随地吐痰”,但有的小孩子却理解成“不要吐痰”。“痰”是因为人吸入空气中异物,诱发呼吸道炎性反应,产生黏液。黏液被纤毛从支气管拨动到咽喉时,刺激机体产生咳嗽动作而吐出来的脏东西。而“鼻涕”由鼻粘膜的杯状细胞分泌,功能在于保护呼吸道。它们大部分用来湿润鼻腔,还有一部分附在鼻腔黏膜上保护黏膜。虽然“鼻涕”和“痰”都是由我们的呼吸道不同位置的黏膜杯状细胞产生的一种黏性液体,但是产生的位置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说,痰是从内往外出的,而大部分健康清洁的鼻涕是从外往里入的(注意是清洁的鼻涕,生病时的浓鼻涕还是往外出的)。所以,不能把二者混淆。虽然很多人有吐痰的习惯,但是其实痰也不一定都要吐。多数情况下,把痰咽下去也无妨。痰最主要的成分是脓性分泌物,也就是白细胞的“尸体”,虽然痰里细菌或病毒的含量也不少,但并非主要成分。而且痰液中的细菌到了胃肠道,绝大多数也会被胃酸干掉。因此对于健康人来说,吞痰也没啥。

但路遥当时的问题是:“痰”黏稠,一直粘在喉咙深处,咳嗽的时候怎么都咯不出来。医学上有个名词,叫有效咯痰。说的是,感觉有痰却又咯不出。痰液咯不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什么呢?一是因为长时间不能有效排痰会导致痰液淤积,而痰液中含有病菌,一旦爆发,病菌可能会借此机会大肆繁殖,引起肺部感染;另一方面,痰液堵塞了气道,若抢救不及时,患者可能会窒息。

在中医里,有一句俗语,叫“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非常娇气,过凉了不行,过热了不行,我们怎么来保护它呢?首先不要吃太热的东西、太辣的东西、易上火的东西,也不要吃太凉的东西、太寒的东西,“形寒饮冷则伤肺”。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环境的问题,生活方式的问题。

排痰是门技术活儿。一些浓痰,咯出来一坨,又生出来一坨,关键问题:不是如何咯出来,是怎么让它不生。既有痰,必要灭其根源方能完好。如果病人体力不足、中气不够,身体又有痰浊、积热,这时单纯地攻,他气不够,不足以运药;单纯地补,他身体痰实得厉害,也很难补得进去。这就是涉及到虚实夹杂的用药思路,既要补又要消。这种情况下,医生常用补气消积法,这个思路取法于张锡纯的“十全育真汤”,你看张锡纯用这个汤方,用到了黄芪、人参,大补体虚,同时配合三棱、莪术攻积消瘀。张锡纯说,无论何病,凡服药后饮食渐增者容易治,饮食渐减者难治。三棱、莪术,以人参、黄芪、白术,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补虚消积,有经验的医生屡用屡效。原来,张锡纯用补药配合消瘀药,这样有瘀滞可以慢慢消,通道可以慢慢打开;而没有瘀滞的,也可以借助这流通之药来行补药之滞,从而使补药的功力更大。所以病人如果有痰积瘀热,又有气虚不足的一面,就可以一边补气升阳,一边除湿降浊。究竟是三补七消,还是五补五消,这就要看你的辨证,跟病人实际情况的需要。这是张仲景行之有效的理法。

张仲景治疗虚人腹胀,用朴姜半草人参汤,三补七消。大家看,在朴姜半草人参汤中,有人参、甘草补其虚,有半夏、生姜、厚朴降其浊,除其胀。当病人中土亏虚得补、腹中胀满得消,那么病症自除,不然你單去补它,它胀得更厉害;单去消它,它体虚不运药,消受不了。中医量体裁衣、辨证论治,才能开出最适合病人当下的方子来。

这正是张鹏举先生的高明之处。

一个人的舌头,如果有齿痕,这反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脾虚,一个是肝郁。脾虚要多运动,肝郁要少郁在狭小的居室,应当多到大自然中运动四肢、仰天长啸,疏肝解郁。气机畅达,就能够把局部的湿“搬运”走,局部的湿一旦“流通”,这个人舌头上的齿痕就会慢慢退掉。人挪活,树挪死,要多运动。有医生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病人舌头有齿痕,这是从脾虚的角度来论治;也有医生用逍遥散治疗舌头有齿痕,这是从肝郁的角度来论治。

我们通过农人“刮锅底垢,可以减少柴火浪费”这个现象,可以领悟到把肠道壁上的积垢,通过消食化积药引导下来,那你五脏六腑就更能够快速地吸取到水谷精微。

所以欲补先消。消的是什么?消的是你六腑的积垢。

还有,在烧柴过程中,我们发现湿柴不容易烧出火来,故有“湿柴不火论”。病人肠道有湿,人身体就没有火力,没有阳刚之气。这时你就用桂附地黄丸,加上些风药,把他肠道中的寒湿一风干,一温化,就像柴干了,火自然大。你看,在烧火的过程中,想要烧得快反而慢。你把灶下的炉子塞满柴,火反而灭了;你塞到半满,火力是最大的。同样道理,人吃饭吃到满满的,反而疲倦没力、脑中缺氧、腿脚沉重、口中喘气、老是容易犯困;相反你吃到半饱、六成饱,肚子里头有足够的空间,就像柴灶里头有足够的空间给空气对流一样,那火势会越来越旺,身体精力也越来越足。养生就是这样,懂得养生之道的,他往往只吃到六七成饱;胡吃海塞,不是往身体塞营养,而是塞病。

治疗中医内证方面的疾病,因人而异,每个人领悟不同,所用中医的思路也不同。就像一般人只懂得用汗法来治疗外感表证,如果体悟深的中医,他可以用汗法来治疗皮肤病,用汗法来治疗抑郁症,以及各类疑难杂症。这里面你如果有修炼体证的话,你从一个“汗”字入手,就可以体证出许多养生大道。每天保持“微汗、小汗”就容易身心轻安、腿脚不沉、思维灵活。从中可以看出古人说的“诸症当先解表”的道理。解表,不单是在治疗表证,同时把里证也治了,因为人是一个整体嘛。这里头的奥妙,只有你经常打坐跑步,或者耕田种地,才能体会得出来。所以学中医你不练练武,不参参禅,不学学书法,不种种地,有很多医理大道,你都很难体证到根结上。

相互谦让,知足常乐,不仅仅让出美德,还让出健康。通过观察生活,我们体证到七分饱胜调脾剂的道理,故而很多小孩子找医生看病,他们表面上看是体弱乏力。医生反而教他们少吃。刚开始他们父母不理解,说怎么吃都吃不胖,你还让娃子少吃,那不更瘦?殊不知,饭吃七分饱,孩子更健康、更少病。适当的肥料对农作物来说是补益,过量的肥料就是毒药,会烧根。很多孩子上课打哈欠、脑子不灵光,原来上面的气血都被“踹”到肠子里来消化食物了。你说孩子能聪明吗?并不是先天不聪明,而是你后天喂养过度,把他撑坏了。医生就给他开几剂保和丸,帮他把肠道中的积滞消一消,随后他精神就起来了,上课就不犯困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把塞满灶炉中的柴草,挪出一部分来,让灶炉的火有个燃烧空间,它就越烧越旺。人在六七分饱的状态下讲课、写文章,脑子是最灵光的。说饿它又不饿,说饱它又不饱,轻轻松松,最有耐力。老百姓说“清茶淡饭”养人。什么叫“清茶淡饭”?“清茶淡饭”就是用良好的饮食习惯来养生的典范,“大味为淡,最美味的、最营养的,正是清淡的茶水与饭菜。”清茶淡饭,也正代表了生命的底色。

所以,要多到生活中去悟,你领悟出一个道理,那么很多病都会治了。有个儿科老中医,他就用一首保和丸,治疗二十八种平常病或疑难病。为什么呢?因为他领悟到:不饱,为“却病方”的道理。而保和丸就是让你肠道不要处于飽和状态,这才能够保证身体五脏安和。通过调理肠道积滞,从而让周身能够禀胃肠水谷之气,而生生不息。

你如果能够顿顿吃七分饱,一顿也不吃胀、不吃满,不出十天半个月,你身体整个气质都会为之一变。

《伤寒论》上说:“各随其所欲而治之。”当身体有自救反应时,自己都很想吃一种东西,或者做一种举动来平衡身心,比如生病时想喝稀粥;郁闷时想到外面走走;上火时想吃些苦的下火凉茶;疼痛时想用些药酒去疏通经络;热势亢盛时,想睡在地板上退退热等,这些举动都是人体本能的反应。你可千万别小看身体,身体的很多反应比你用思维去想还更智慧。

中医治病,不是用药物去治,不是去提纯药物,而是用阴阳之理去治病。明白这点,那么你就可以用药而不拘泥于药。就像阳亢的咽痛,用阴寒的“地板”把热退了。这刚好达到阴阳调和折中的效果。一个人热火咽痛,你可以选山豆根,也可以用射干、马勃,更可以用锦灯笼、板蓝根、银花或连翘,关键是你要辨出热毒来,然后要用凉降之药,药证相符,如同拔刺雪污,效如桴鼓。有时病人不方便煎药,只要是热毒性咽炎,你叫他去买黄连上清片或三黄片、黄连解毒片,里面虽然没有用山豆根,但他们用药都是向下苦寒降浊火,照样有效。有病则病受嘛。

为什么刘邦跟项羽争天下,最后胜出的是刘邦?项羽不能用好谋士范增,没有重用武将韩信,而让韩信去守门,最后这两个人他都留不住。而刘邦将各路人才都囊括,攻必克,战必胜,有韩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张良;计谋多端,有陈平;供应粮草,源源不断,且安抚百姓,有萧何。

用好了这四员有能耐的大将,就把天下撑了起来。这四员有能耐的大将,就相当于药中四维:大黄、石膏、附子和人参。大黄通肠,石膏清热,附子补阳,人参补气。

身体升降的四个大关,都把握住了,其他的药物不过就在这四味药里头变化,只是药效的程度各有差别而已。所以古人说,用不好这四味药,很难起沉疴、疗顽疾。这四味药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可是四种理法,代表的是四个药象。石膏降肺金,主大热在胸膈;大黄通肠腑,主积热在六腑,这两味药是降浊的;人参补五脏之气;附子补五脏之阳。阳气能往上走,这两味药是给五脏加把劲的。所以六腑积滞实证,用大黄、石膏;五脏不足、虚证,用人参、附子。

中医认为,五畜归五脏:猪肉入肾,羊肉入心,牛肉入脾,鸡肉入肝,马肉入肺。羊肉有膻味,在五行里对应的是心。心脏乃人身之太阳也,心脏源源不断地鼓动气血,带动气血流转。所以强大心脏的药物,大都可以袪除风邪、通畅气血、打开痹阻。白鲜皮就可以治疗风湿痹症。

再好的方子都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就像买鞋买衣服一样,不是说鞋好、衣服好就去买,只有合脚合身,才是好鞋子、好衣服。所以裁缝要量体裁衣,医生要辨证论治。就连一个小小的胸闷都是这样。胸闷你要看是什么堵在胸中,常见的莫过于气、血、水三大原因。

有个妇人一生气就胸闷,一开心胸就不闷了,几年都是这样,她问医生该怎么办。医生跟她说:不生气就是了。生气就是把病往自己身上搬,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医生叫她买几瓶逍遥丸放在家里,平时吃吃,胸中之气一顺开就好了。人生本逍遥,不为病烦恼。有什么事情能大过身体的呢?想到这里真的没啥好气的。

还有一个妇人,两眉之间有很深的悬针纹,经常眉头紧蹙,呈皱眉状态,一看就知道心胸因堵塞而狭窄,不能开展,碰到事情容易纠结。医生便问她,你是不是特容易生气呢?她点头说,是的,大大小小的事看了都烦,晚上也睡不好。她也吃过逍遥散,效果不理想。医生跟她说,你嘴唇乌暗,病已经不在气的层面上,而是在血的层面上。你身体有瘀血,血脉涩滞不通。你的脉管狭窄,会引起你心胸不开。

物质决定精神,精神会反过来影响物质。所以血管狭窄的病人,心胸中比较容易纠结,而那些爱计较蝇头小利的病人,计较久了,操心久了,血管也会变得狭窄,打吊瓶都很难找到血管,摸脉的话也很沉很细。如此,身体的疾病就会接二连三。所以说,心态非常重要,心胸一不开,百病自然来。然后医生给她开了血府逐瘀汤,为什么呢?因为王清任《医林改错》上说“心中有小事不能开展,血府逐瘀汤主之”。那些严重的人,到后来心脏还要搭桥,因为梗塞、堵塞严重。你如果早期知道这个道理,就要敞开胸怀,面对是非得失。你开心了,你周围的事情也就顺了。如果不开心,脉管都狭窄,即使好事你也会担忧烦恼,坏事就更加两眉不能展,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结果,她吃了五付血府逐瘀汤,最大的反应就是以前老容易头痛,现在不痛了;心胸中在晚上容易憋闷,现在也不憋闷了。王清任说得好,“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留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胸闷,有气跟血瘀滞引起的胸闷,还有痰水堵塞、津液不流通引起的胸闷。这种病人每逢到天气变化,心胸就随着闷胀。为什么?从“取类比象”的角度来看,心胸法象天空,当天空乌云密布,心胸津液运行就会阻塞。很多中老年人天气一阴沉,心绞痛就发作,晚上阳气不够,胸闷就厉害,喘不过气来。在治疗上,医生就要用“制阳光消阴翳”、扶正气去痰水的大思路。凡身体阳气所到之处,断无生病之理;凡胸中浊阴痰阻能肃降,断无闷胀之病。

所以这类病人,医生常用“瓜蒌薤白”洗涤胸膈中痰垢,用“半夏生姜”打开胃中痰浊下行的通道,用“枳壳厚朴”通降整条胸腹气机。这六味药就像给胸中的乌云(这天空)下一场大雨,雨过自然天晴。古人说,譬如阴晦,非雨不晴。你不把胸中浊阴降下来,你心胸就没有开朗的晴天。天如果不出太阳,很多中老年人的脸色就阴沉得像乌云,所以趁天气好的时候,一定要多晒太阳、多锻炼,储备阳气资本,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作为医生,你只是给病人“降雨”还不够,还要“出太阳”,所以在上述六味药(瓜蒌、薤白、半夏、生姜、枳壳、厚朴)基础上,医生通常还加进桂枝汤来“制造”阳光。这样以来,可以强大心脏,使心脉畅通无阻,阳光热量从心脏源源不断播散到四肢百骸。那么闷阻之感,就像千年暗室,得获一灯烛照一样,阴暗自消。桂枝汤,就是点心灯的一张良方。

当然,還有其他原因会引起胸闷。大家不要被胸闷的表象给迷惑了。就像电灯泡不亮了,你要去想:是电灯出问题,还是灯座坏了?还是电线被老鼠咬了?还是开关失灵了?如果都不是,那会不会是停电了呢?

治病到不到位,凭的是你分析认证的功夫。比方说,白血病,这是一个世界难题,碰到这样的问题,人生真的很无奈。但既来之则安之,首先要有一颗随遇而安的心,不焦急不抱怨。广州有个白血病病人,他是在五十多岁时得的,他已经有很高的身家,能够享受到最好的医疗。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愤愤不平地说: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偏偏是我呢?他接受不了,事业做到顶峰,却飞来横病,他觉得老天对他不公。在半年的抱怨愤怒、抑郁之中,离世。一方面是因为这病确实可怕,另一方面却是他对病情的恐惧、抱怨、愤怒,无形中加快了它的发展。在中医看来,白血病,还有一些其他的疑难病,都属于虚劳范畴。虚劳就像国库空虚,这时一旦遭遇外敌入侵,你也不能倾巢而出跟它打斗。打不赢时就要守,保存有生力量,带病延年,这也是治疗很多晚期重症的最好出路。如同你的城中尽是老弱残兵,粮草又不足,外面又大敌压境,这时剑拔弩张,视死如归非为上策。如果懂得“守”的话,用一分的兵力,可以守住对方十分的攻势。在饥荒年代,你想想那些能够存活过来的人们,靠什么?一靠意志力,就一股念头:我要活下去!没有抱怨,没有是非,没有恐惧,因为任何不良的起心动念,都会加大你身体精血的暗耗,让你更加饥荒难耐。故俗话说,饥莫走,寒莫动,饥寒不妄动。不仅不要妄动身体,更不要妄动心念。

不妨考虑把中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用药来治病,第二个层次是用修炼来圆满自己精气神。第一个层次的巅峰代表作是《伤寒论》。第二个层次的巅峰代表作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不单教你治病,更教你修炼,“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当一个人不幸遭遇大病、重病时,你就算“起一个妄念”都会加重病痛,所以最好以病为药、熄灭心中的任何不良念头,进入一种淡泊无为、忘我清静的状态,这样有助于身心往好的方面发展。所以古代有位高人说过,“凡沉疴在身,而人力能自为支持者,一曰以静制动,一曰以志帅气”。这是说凡是重大疾病来临时,你不用怨天尤人,也不要完全把身体交给医生,更不要把希望全都寄托给灵丹妙药,要想想你自己能够尽点什么力。

“以静制动”,其实也是尽人事,这对疾病恢复有帮助。很多癌症为什么扩散那么快?因为病人很难“以静制动”。越得病,身体越烦越躁,气血越妄动不安,家人也越焦虑,这样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相反,另外有一种人,他将自己的身心彻底放开,不怨天不尤人,接受它,然后该干啥继续干啥,在思想上没有负担,心是平静的,反而能够带病延年。所以,农村有个很奇怪的说法,说,不想死的死了,想死的死不了。看破生死的,心无挂碍,反而多活了很多年。越是重大的疾病,越考验个人的心性,普通的小病你可以凭借药物迅速地把它拿下。如果是疑难重症,比如癌瘤(癌瘤老谋深算、诡计多端),都是将帅级的人物在较量。高手过招,成败就在心念上。心性有一分跟不上,就有一分被动。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泰山崩于前而不乱,麋鹿跑于侧而不慌,这是高手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要常人做到真的很难,要一个病人做到更难。很多疑难重病折煞了不少人,他们不是输在医药上,而是输在心理上。有多少人能够像《黄帝内经》那样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呢?他们一有病都巴不得外求,不单他自己,整个家族都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苏东坡说,对于最难治的病,“安心之外无妙方”。所以,我们从小就要训练应敌应病的心理素质,而不是等到大病现时才心慌、腿软。现在绝大部分人,不是被病给压垮,而是被检查报告单吓倒。

不能因为一有病就惊慌失措,要努力地接受它、改变它。这就是以静制动,用平静的心去坦然接受动荡不安的疾病。

心无杂念,力往一处使,这叫用志不分、乃宁于神。

人分心了,连吃饭都吃不好,喝水都会呛到。一个人心不静,不要说是白血病这样的疑难重症,就算是小小的感冒,也缠绵难愈。所以大家要懂得:如何以静制动,如何以志帅气,如何去接受疾病、带病延年。小到感冒发烧,大到白血病骨癌、心肌梗塞,这些疾病不是在要你的命,而是要你及时去反省,去过一种平静专一的生活,过一种简单不乱的人生。

疾病是要你去换一种心性,换一种正能量过活。物质身体可以影响精神心理,精神心理也完全可以反过来影响物质(身体)。很多疾病之象,就是你心理问题的一种反应,精神上的阴影,是心理精神折射在身体的表象。所以说“心安神定”的人,总是少病。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上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神不安志不定,你怎么去治病呢?一个统帅意志不坚,行为不果断,怎么打赢一场仗?大家可以通过疾病来检讨自己,以病为镜,可以修健康。寻常药物难以达到的地方,却往往是转变疾病,能够令人柳暗花明的一条通幽捷径。

暴病多属实,久病多属虚。大家要好好参透这句话,很多急性炎症初起,邪正交争厉害的,大多是实证;而那些慢性炎症,缠绵不愈,表面上看来,还有热毒发炎,实际上是里气已虚,不能够托毒达表。这时,问题的关键都不是去消炎、杀毒,而是要提高正气,提高我方战斗力,才可以把炎症、毒邪赶出去。比方说,有人患中耳炎,经过治疗,不彻底,迁延到现在,偶尔还发炎化脓,说明你正气一直没有处在充足强大的状态,正气强大的话,身体是不会让邪气脓浊长时间留在体内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的“固表金钟罩”破了,长期熬夜,导致体力不支,平时运动又少,气血不畅通,所以瘀腐在局部,容易成炎、成脓。疾病缠绵不去,是因为你正气一直没有起来。

曾经有个病人说,他体虚、气不足,中耳炎老是不好,反反复复。医生跟他说,先别管中耳炎,把正气提起来再说。不要熬夜了,先吃几付中药看看。于是给他用仙方活命饮,加上陈实功《外科正宗》的透脓散(黄芪、当归、川芎、穿破石、皂角刺)。病人吃了效果好得很,没想到把中耳炎当成疮疡来治,居然误打误撞有效果。为何医生会选用治疗疮疡的方子呢?这里头的医理是这样的:我们看耳朵流脓水、发生炎症,西医认为是真菌感染,中医不看他是什么真菌感染,就看这团脓水。脓水就是津液停留在局部瘀腐不去,就像鼻窦炎流脓鼻涕、肺炎咯浓痰一样。它们同出而异名,同样是身体的脓浊、浊阴,只是从不同的孔窍流出来而已。从耳朵流出来的叫中耳炎,从鼻子流出来的叫鼻窦炎,从嘴巴流出来的叫肺炎。

你如果跟着病名转,都转晕了。你如果一下子看到疾病的本质,就是那团脓水。所谓“流水不腐,腐水不流”,这就是身体瘀积的一团死水、腐水。大家想想,你想把一池的腐水,换为清水,该怎么办?很简单,要把沟渠挖通,把新鲜的泉水引进来。这样旧水排去,新水自生,这样细菌、病毒、苍蝇、蚊虫就举家搬迁了。

中医不是在治一团死水里的蚊虫、苍蝇,不是用灭蚊杀虫剂,而是从大处着手,从整体着眼,看到的是这团臭水死水、这潭浓浊、这些真菌病毒繁衍的大环境。中医治的是一个大整体、大环境,小细菌要服从大环境。思路一理順,治的就不是病菌,而是环境;治的不是疾病,而是疾病的来源。

如果大家用这种思路去分析仙方活命饮,你就可以会心一笑,明白古人为什么把此方作为阳毒开手第一方。此方能把气血引导脓疮处、把浓浊透出来、败下来,令身体气血对流,用新鲜的气血去取代陈腐的浓浊,这样瘀去新生、推陈出新、脓疮自愈。

所以当我们碰到最顽固的青春痘,挤一下都出脓水的,也可以用这方子,效果很好。你能不能够把顽固的青春痘也当成疮疡、中耳炎来治呢?可以。《黄帝内经》上说,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我们要看到疾病的共同本质,医生治的正是这个共同本质。如此,各类病象都会随着瓦解,这就是为何一个方可以同时治疗那么多种疾病的道理。

有经验的医生用仙方活命饮配合透脓散,里面就有补益正气的黄芪,把源头活水制造出来。黄芪是各种慢性炎症久不愈的良药。《神农本草经》上说它能够治痈疽、败疮。当然,不单是凭黄芪去制造新鲜气血,还有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流通气血,让气血上下内外对流,局部的腐浊不停留在那里,自然就消散了。古人说,周身气血一转,疾病乃散。我们要善于用这句话,你把沟渠一挖开,浊阴就下来。所以要配合穿破石、皂角刺、白芷,这些透脓穿破之药,作为“先锋”疏通沟渠,那么败浊的脓水炎症、病理产物,就有一个出路。

中医是讲究哲学的,一方面把正气提起来,一方面把身体气血理通,然后打开浊阴外排的通道。像皂角刺、穿破石、白芷都极具往外穿、往外透、往外刺的功能,它一进到身体就有这个性、有这种霸气,要找个地方透出去。它们就像将军,给病理产物清开一条道路,给邪以出路,把它们赶出体外。

治疗慢性炎症疮痈,为什么要扶正托脓?你如果领悟了“扶正托脓”这四个字,那么不单能得到治慢性中耳炎的心法,慢性鼻炎、顽固痤疮成脓的、还有白带异常发黄发臭的,以及皮肤疮痈、瘀腐、成脓的,只要是津液瘀滞成痰浊,留在身体排不出去的,都可以当成疮疡来治。

别小看一个疮科医生,他表面在治疮,其实很多内科杂病他都通了。这些肠痈成脓也是痰浊,怪病多痰,各种疾病病名虽不同,他如果是痰浊在不同的部位上堆积的话,那么你用药都是这个思路,都有效。所以要回归到中医的整体观上来。中医治的是环境、治的是周身气血津液的状态。

气血“贵流通不贵滞塞”,不管气血瘀腐成脓出现在那里,都要让它浊去、新生,要给“脓”一个出路,让身体正气恢复。有的患者,一边治病,一边沉迷于网络熬夜,一边房劳过度手淫,他都不让身体休息、不让它精血充满,这样的话哪有力量把炎症脓浊排出去呢?

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自己长期过用身体、透支身体,长期处在疲劳工作、疲劳学习、疲劳应酬上。马路杀手是什么?是酒,还是不懂得驾车,还是超速?其实最大的隐患还是疲劳。人一疲劳,全身机能都降低,抵抗力都减退,反应也下降,走路都容易崴脚。人生病也是这样,真正的健康杀手是长期慢性疲劳。我们看很多慢性炎症,都不是什么热毒炎火,而是一派虚劳之象。生病首先不是要你马上吃药,而是要你好好让身体缓口气,歇一歇,好好休息一下。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长期无形的气机瘀滞,不能得到疏泄条达,就会长成有形的包块。一个癌症的成长,不是那么容易的。它是一个慢性渐变的过程,是一个由各种因缘不断由量变,最后到质变的结果。想要截断这种变化,你需要在它无形气机瘀滞还没有长成有形包块结节时、就要懂得去疏散。《黄帝内经》上说,各种气机郁闭皆属于肺。这就告诉我们肺部容易长癌症。长期气机郁闭,就瘀成结,就瘀成块。别小看这气机瘀滞,瘀滞一时是小问题,可长期瘀滞就是大问题。瘀滞在肺就会咳嗽、长包块;瘀滞在肝容易长囊肿;瘀滞在胆容易结石;瘀滞在心容易梗塞;瘀滞在肠道容易长息肉;瘀滞在皮肉容易长脂肪瘤;瘀滞在脸部容易长痤疮、暗斑。

外行看热闹,行内看门道。病人一般看到癌瘤這个实体就担忧,看着它慢慢长大而恐惧。你没有进行深层次地思考:“癌瘤”这个实体的营养能量是从哪来的?是从你的负面情绪、从你的气机瘀滞上来的。人的身体很奇怪,你如果存善念、正念,你的营养气血就供给正常细胞;如果存恶念、老是生气抑郁,那么你的营养气血就助长包块。人们生一场气,几天都恢复不过来,而你快乐地在田间劳动,干得很累,身体都恢复得很快,反而更强壮,饮食吸收得更充分彻底。从这里就可以证明:为什么负面情绪的病人,身上经常这边不舒服,那边不舒服,这里治好了,那里又出问题。原来就是气机瘀滞“这条藤”你没有斩掉,所以到处才结各种疾病的瓜瓜果果。有个病人,子宫肌瘤刚切了,又有卵巢囊肿、盆腔炎症,随着乳腺增生、咽喉梅核气也来了。她愤愤不平地说,为啥疾病老降临在我的身上,为什么这疾病像杂草一样拔不完呢?其实不是拔不完,是你没有拔到根上。你用刀切除的只是疾病的枝叶和瓜果,如果不拔除气机瘀滞的病根,那么这条根藤还会在另外一个地方结出新的病种瓜果来。你切除的速度快,它随后给你长出来的速度更快。所以,不管什么病痛,都要保持气机条达,不能让自己气机郁闭。因为各类肿瘤包块,都是气机郁结的产物,只是郁结在不同地方而已。你看那些得了大病重病甚至癌症都能够挺过来、活得绘声绘色的人,没有哪个不是心胸开朗、生活充满阳光的。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虚留积,包块乃成。所以你不要刻意去关注包块,要关注你的正气。中医也是这样,不是要关注疾病,而是要关注健康。你正气慢慢充足,包块就会像纯阳融雪那样,慢慢被化成水。有个人身上长包块,医生叫他切除,他说我没有钱啊。然后就没有动手术。保健医生对他说,你这个要常常去运动,通过“汗出”把包块蒸化。结果他就经常去运动、劳作,也不过度,就像我们前面讲的,慢火煲靓汤。大家看,人的运动像不像锅里用慢火来炖肉呢?你看锅中慢慢地生出蒸汽,就像人体慢慢地蒸出汗水,锅中的骨头在文火的慢慢蒸煮下都变烂了,很容易被消化吸收。人体的肝气郁结、乳腺增生、盆腔积液、卵巢囊肿、脂肪肝、梅核气,甚至一些肿瘤包块,都会在你慢性持久的耐力运动下,通过源源不断地蒸发汗水,把体内这些杂质、病理物质,煮烂蒸化,从而被自己身体吸收、排掉。人们往往低估了运动给身体健康带来的重要作用,他们忽略了微微出汗这种活动给身体健康带来的莫大帮助。有个病人就说,这样微微运动,就像文火煲骨头汤一样,会不会把身体的正常细胞组织也煲化呢?医生笑着跟他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你看用慢火去煲汤,电饭锅会不会把自己的锅给煲化呢?它煲的不是锅本身,而是外来的食材。所以,人运动出汗,蒸化的不是脏腑组织,而是疾病,因为病非人体固有之物。这个包块不是身体本来就有,就像骨头不是电饭锅本来就带来的。在里面存在,它就能够被“煲化”。他听了哈哈大笑说,讲得太好了。我也知道运动的重要,但以前没听你这样解释,不知道如何去运动。以前我老是剧烈运动,追求刺激,常把脚崴了、腿扭了,得不偿失,就像你说的用武火煲汤、火力太快,水都煲干了,骨头还没烂。这样剧烈运动、伤身体,反而不如不动。原来你说的微微运动,微微出汗,才是中庸之道,才是健康的运动方式。

医生跟他说,没错,不紧不慢才好,你可以几个小时去运动,但又不累。你可以坚持的,就像老阿婆拔草,就像老阿公劈柴,就像阿姨割草,这些小活常做,就是让自己身体进入文火、微火状态。不要说是痰饮、瘀血、气滞可以被你身体蒸化、煲烂,就算是结石、乳腺增生、盆腔积液,也可以因此被气化而排出体外。

为什么那么多人长包块、长积滞,大家看我们这个时代是不是脑力劳动大量增加、体力劳动急剧减少呢?现在人用大脑承担的东西比古人多了数十倍,而身体上劳作、活动、干活的量,又比古人少了数十倍,很多劳作都让洗衣机、车辆、电梯代替了,代替到最后你手脚就乏力,脏腑就空虚,所以要健康还是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去劳其筋骨。

现在不是因为疾病越来越多,而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多地荒废了运动、锻炼。田地久不耕耘,杂草丛生;人体久不运动出汗,病理物质到处丢、堆积丛生。与其靠药物去铲除它,不如靠自身的努力去修炼它、蒸化它。

天鼎地炉,人居其中。人生来就是要锻炼,真正的天人合一,就是你的心要像太阳那样在中间不动,你的身体要像地球那样经常活动,这样心静身动,气血循环,百病难生。

中医治发热,也要辨明是虚还是实。如果属于实火的话,服几剂清热解毒药就降下来了。但药中病所即可,慎勿过之。过则寒凉伤脾胃,脾胃气血不能上供于脑,容易昏沉、疲倦。

有个病人,经常喝凉茶,拿王老吉当开水喝,口中泛清水了还不知道,后来经常头晕眼花,觉得睡眠质量差,没有体力。医生跟他说,先把凉茶戒了。你身上都冷冰冰的,没有火气了,就应该远离寒凉。随后他把喝凉茶的习惯戒掉,在医生的建议下,喝了两剂补中益气汤,很快就把他两边太阳穴头晕、以及全身疲乏的症状都解除了。他这才相信:凉茶喝过度了,也会寒凉伤阳,还好,及时用了补中益气汤,把损伤的脾阳补了过来。

如果患者是虚热的话,就不能仅用清热解毒药了,为什么呢?因为阴虚会发热。大家看,车里的水箱如果没水了,车就会发热;同样道理,人体阴液耗干了,也容易上火、发烧。

一个人熬夜,忘记喝水,以及心事比较重,暗耗阴血比较凶,很容易上火。这类上火是身体提醒你:阴分不足了,需要去滋养,而不是凉降。为什么有的中年妇人在绝经期前后容易发潮热、骨蒸劳热,感到热从骨头里蒸发出来?这是津水亏少过后,脏腑失去濡养,阴不涵养,亢阳为患,故而发烧不已。有个五十七岁的妇人,从绝经以后,一直发潮热没有退下来,她在农村听说热者寒之,就用草药来降火,吃了很多草药。结果,身体既怕凉也怕热。后来医生跟她用半夏泻心汤,把脾胃寒热调过来后,再用百合知母汤、甘麦大枣汤养她的阴分,把脏腑的真阴保住,五脏就不干燥了,骨头不蒸热了。所以,不要看到热就轻易去泻火,见热莫攻热,见痰休治痰,明得此中趣,方得医中杰。这就是“治病求本”的思想。

至于孩子癫痫,现在也是一个大问题。有些是先天带来的,有些是后天被惊吓导致气机逆乱病发的。怪病多由痰作祟。这类小孩脑袋里大都有痰濁,浊阴不降,阻碍在那里,脑袋就缺乏阳气,就是说缺氧。西方医学说,这是脑部异常放电所致,为什么会异常?缺氧、缺气。为什么会缺氧、缺气?浊阴占据清窍的位置,使清阳上不来。大家看癫痫发作的孩子,他们口吐白沫、四肢抽搐。这样的孩子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有余的肝气容易生风、动风,不足的脾胃容易化痰生痰,风痰上扰,癫痫容易发作。故治疗癫痫的大思路是健脾、消痰。吃饭要七分饱,不要吃撑了,吃撑会导致痰饮丛生,加重癫痫。同时还要疏肝平肝,以熄风治其标。当然,具体的治疗要辨证论治。

有个患者问医生:“我有口臭、鼻臭。口水是死老鼠一般的臭味,还有反流性胃炎、鼻涕反流、鼻子冒热气,怎么治疗呢?”医生告诉他:这个叫“浊阴不降”,又叫“浊阴上泛”。不管是口臭、鼻臭、口中泛酸水,还是反流性胃炎、食道炎,在中医看来都是整条消化道“通降”功能不好,要问问:为什么浊阴上泛?

有些人口臭,他就想通过喷清新剂、嚼口香糖来掩盖,结果还是掩盖不了,为什么?因为臭气不是通过口腔发出来的,而是从肠胃下面冲上来的,所以古人说,脾胃开窍于口。口中浊气重,是因为胃中“通降”功能不行了。胃中通降功能为什么不行?因为下面肠子堵得严严实实。这就像下水道堵住了,马桶都冲不下水,还拼命往上泛臭气、臭浊。你不通开下水道,浊阴永远降不下去。中医要学会刨根问底、上病下取,要一直追问下去,直到把病根寻出来。

有个老板,他有胆汁反流性胃炎,吃完饭后经常打嗝、泛酸、口臭,甚至胃痛。医生跟他说,你本身胃肠通降功能就不好,吃完饭后要少开车、少看电视,给脾胃半个小时,让脾胃好好消化、受纳。然后,给他开了五剂温胆汤合小柴胡汤。因为他睡醒后,经常口苦咽喉干,所以医生给他开柴胡温胆汤,吃完后胃中就很少泛酸,口中的臭气减少了。医生跟他说,你如果不吃太饱,吃饭不着急,细嚼慢咽,保护好胃的通降功能,那臭气再也泛不上来。

现在不少人着急,什么都贪多求快,吃到撑、吃到反逆都不知道自制。长期的饮食不节,就吃出大量的胆胃不降的病人。可以说,绝大部分消化系统疾病都是饮食不节制来的。清淡饮食七分饱,吃饭缓慢,不着急,少看电视,少说话,胃肠通降自然安。

与其关注疾病,不如关注健康。

中医认为心藏神,肾藏精。所以高明的医生不是见病治病,而是治精气神。古人说,采药者,采身中之大药也。身中之大药者,精气神是也。现在很多人之所以多病,不是因为疾病传染得快,而是因为精气神守得不好。长一分精神,就退一分疾病;退一分精神,就长一分疾病。

《黄帝内经》说,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醉以入房,不知道节制欲望,务快其心,最后年半百动作就衰了。一个人,如果既患胆囊炎,又患前列腺炎,那么,你要明白:这些疾病的根源,是他身体长期“过用”的表现。《黄帝内经》说,生病起于过用。疾病不可怕,长期透支精血最可怕。会踩油门的不是高手,真正懂得及时刹车的才是高手。当一个人的身体有了前列腺炎、尿分叉,这已经提示你要刹刹车,暂停一下,再不给车子加油,它就跑不动了。暂停,给身体的精气神充充电。疾病是提醒你精气神不足了,而不是提醒你身体缺乏吃药。吃药,只是辅助治病。自己保养精气神、节制房劳,才是根本出路。

有智慧的人,生病时,一边向外寻找医药,一边向内寻找哪里透支了精气神。现在很多人都把眼睛往外观,很少往内省。有个庙宇的门背上写着“莫向外求”四个字,一关门就看得到,每天都给修行者当头棒喝。现在很多人都是拼命地往外追名逐利,身体的精血都往外面抛,你不留点精气神守护内脏,就像打仗不留点兵力来守城,倾巢而出,结果敌方进来一小分队,就把你老巢给端了。

精气存内,邪不可干。与其关注外在的病菌,不如关注内在精神的正气。哪个地方亏损了、过用了,自己要去检修。自己的疮疤自己最知道,你比医生还了解你自己。你不去检修,别人真的无法代劳啊。精气神恢复了,病痛就恢复了。

你看自然界,一般生命力比较强的植被,它祛邪的功力就比较强。比如仙人掌,能退热火上攻;芦荟能够通肝热、治便秘;水蛭、地龙能够打通瘀血管道。还有,各种山里的藤类植物,如鸡屎藤、海风藤、络石藤,长得满山都是,你砍都砍不绝,生命力相当强悍,它们都善于疏通经络、祛除风湿的。而像人参这些补益力胜于攻逐力的药,它就没那么好繁殖。

《黄帝内经》说:“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有的人,患头痛耳鸣,也容易发生鼻炎、口腔溃疡,或者前列腺问题。这些都是孔窍,也即九窍的问题。肠胃一旦不好,九窍就跟着受累,所以当我们碰到九窍方面的疾患,必先从肠胃思考。特别是在广东、海南这些地方,肠胃问题引起九窍不利的患者很多,所以,应该把握住大方向,给肠胃降浊阴,帮助中焦脾“健运升清”。这样,脾和胃肠就像太极升降的两个阴阳鱼一样,来回盘旋,整个气机转起来,一些不适之感就会慢慢消失。主要问题是,你不要再折腾自己肠胃了,每顿都吃得饱胀,饱食就是伤肠胃;肠胃运化不好,就会生湿热;湿热由中焦泛溢到九窍去,就会不舒服。所以,九窍问题,回归肠胃。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好逸恶劳,脾胃乃损。

好吃懒动,这个劣习如果不改,医生也很为难。一边吃得多,一边体力活动干得少,这样一来一去,再加上思虑过度,脾胃功能就大受影响。古人说,“疾病以减食为汤药”“人体勤劳于形,百病不能成”。故而对于复杂难缠的疾病,医生总是先建议养生保健打头阵,服药是辅助。先管好自己,然后再请医生辨证用药,这样效果就更好。现代人普遍比古人懒,比如,抄书,现在人肯定不想干。可你知道么,抄一遍书,比读十遍更能令人深刻。以前古人在蜡烛、青灯底下,抄着黄卷,他们想读一本书都只能靠借、靠抄,印刷术不发达的古代,反而造就了更多意志力坚强、求知若渴的学子。

一般人只认为石韦有清热利尿之功,能够治疗尿路感染结石,而对石韦治疗肺热咳嗽就知之甚少。其实石韦除了利尿通淋、治膀胱炎及尿道炎外,它同百部、鱼腥草一起连用,治疗肺热咳喘,效果也是很好的。

为什么呢?肺与膀胱别通,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为水之下游。石韦这味药能够从源到流,降本流末,使肺部热甚、咳嗽气急之症,随着水热下行膀胱而撤走。中医就是这样,给邪以出路,不跟邪热恋战。石韦还有第三大功用,凉血止血。所以血热妄行、尿血、咳吐血,也常用它。但石韦的最主要功用还是利尿通淋,《神农本草经》上说:“石韦主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石韦除了通过利水道、治结石,我们还能够灵活运用它来降五脏浊热。比如肝有热,我们通过用清肝的茵陈、栀子配上石韦,可以加快脏邪还腑,令脏毒从小便出。又比如说,心经有热,我们用黄连、竹叶、通草,再配石韦,或者导赤散加石韦,可以帮助打通心和膀胱之间的水热通道。这样有助于让心经的烦热,从水道下撤走。

一个中医,并不是一个对抗邪气的高手,而是一个搬运邪气的高手。就像太极一样,四两拨千斤,对邪气的攻势,采取一拨一让,就化解掉了。你要非常懂得脏腑是如何升降出入的,那么你治病思路就很清晰。这样给邪以出路,就达到《黄帝内经》上说的“邪去则正安”。

说到咳嗽,中医认为“日咳三焦火,夜咳肺间寒”。如果你断定是肺寒咳嗽,那用温药就立杆见效。这也体现阴阳寒热对立制约的中醫基础理论,甚至有些懂点中医按摩手法的,帮患者推拿脊背,一般的咳嗽也会好。如果用药不对证,不管用中药西药,非但快不了,有时还反而伤到正气,变得更慢了。所以要提高分析病症的能力,而不是提高去找特效药的能力。你寒热阴阳分析得透彻,每味药都是特效药。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风寒之邪束表,身体不适、昏沉、酸胀,这就像你家里的窗被关闭上了。人体脏腑有八万四千个毛孔(窗户),这些窗户通通都被风寒关闭掉,该有多么不舒服啊!甚至有人还因此而发高烧,因为脏腑闷热,不能通过窗户跟天地沟通。故《黄帝内经》说:“体若燔炭,汗出乃散。”说来说去,还是要解表、出汗,这就好办了:生姜辛温解表,葱有通中发汗之功,葱管本身就是管道,善于通达表里气机,再配上点红糖,能够养胃养血,使你往外发散之余,脾胃有底气接续。就像将军骁勇善战,把敌人赶到边外,将军的后方一定要有充足的粮草供应。为何解表的汤方,通常要放点生姜、大枣或红糖,目的是给解表的“风药将军”一个后力支撑、粮草补给。

别小看简单的民间小偏方,里头也有攻有守,有动有静,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已。以“闻鸡起舞”留名青史的刘琨在给侄儿的信中说:“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通过喝姜葱茶小发汗来治风寒感冒初起,你如果懂养生,连风寒感冒都可以避除。每天你坚持微运动,让自己身体微微出汗半小时,一整天都神清气爽,你想得病都难,这是保养身体的心得。所以最大的解表药不是葱姜、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而是每天微汗半小时。现在很多人都不出汗了,而且还用空调来加大汗孔闭塞,尽干些塞烟囱、关窗口的傻事,把汗酸病气留住,身体怎么会舒服?他们根本不知道中医“给邪以出路”,不是生病时再来发汗解表,而是在未病之时,每天都微汗解表。这样寒邪还来不及深入肌肉血脉,就被你赶出去了。常年坚持这个好习惯,你想生病都难。

大家看中医“八纲八法”里头,排第一的是什么法?是汗法。《伤寒论》最厉害的是什么法?是汗法。《黄帝内经》最赞叹的是什么法?是汗法。善治者治皮毛。治皮毛就是“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你用葱姜是发汗,我用导引、吐纳、晒太阳、爬山也一样是出汗。所以张仲景说,一个人四肢才觉得重滞,被风寒所束,别急着一吃药,就用导引吐纳,使气血对流,自然微汗而解。张仲景也没有建议大家才有小病就马上吃药,而是通过自己运动练功、休息康复,微汗治疗。现在很多人都不懂得生病时休息、生病时导引吐纳了,对疾病才有越来越多的恐惧。

有的人很容易扁桃体发炎,医生给他用连翘、野菊花,热毒性的治以寒药,效果都比较好,风热感冒也可以用这思路。大家知道葱姜汤治风寒,知道银花、连翘、野菊花治风热。

透过这个思路,你又可以学到桂枝汤、麻黄汤治风寒,学到用银翘散、桑菊饮治风热。调寒热,就是调阴阳;调阴阳,就像调方向盘的左右,开车开到后来,就是一个左右,不是左就是右。调病调到后来,也是调一个左右、一个寒热。《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对身体来说非常重要,阳气易损而难复,失去的想再找回来并不容易。因此,夏天一定要少吃冷饮,只有保护好人体的阳气,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至于尿路感染、膀胱炎,用石韦、车前草,这些在农村可以随手采到。当地病,当地草药治,最为简验。

人体有百分之七十是水,这些水正常运行就是津液,一旦不正常了就会变成湿邪,湿邪停积日久,会形成痰饮。湿邪停留在局部、不通畅,就会郁而化热,成为湿热。就像农村沤肥草一样,稻草在水田里沤久会发热,湿邪流通不畅、阻滞就会让人烦热。总体而言,湿热之邪,具有粘滞、不爽之感,病人汗都比较粘,头上容易流油,舌苔黄厚腻,胸中痞闷,食欲不开。小便偏黄偏赤,甚至淋漓不畅,大便排不干净,通而不畅。如果湿热熏蒸,会导致皮肤湿疹、头部困重、四肢酸疼。湿热下注,会导致腿脚沉重、腰酸、阴囊潮湿,总而言之,湿热之邪,无处不到,其性粘滞。所以脉象常表现为濡缓数。整个人有沉重困重之感,容易疲乏。

至于虚证,那就是更明显了,有力无力辨虚实,脉象沉取无力,大都为虚。大家要分清虚中夹实之症,大部分疾病都是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很少是纯虚、纯实的。虚实先分清后,才有助于去学习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病症,究竟是虚几分、实几分。这些基本特点把握好,将来你去分析,再复杂的疑难病,用的都是这些最基础的理论。一个行业里头,最基础的原理原则往往是最深奥的,大家莫以为粗浅而轻视之。

脾胃,上开窍于口,下开窍于肛门。所以脾胃又积滞或湿热,则上面口腔容易溃疡、口臭、胃口不开,而下面大便或秘结或通而不畅。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那如何釜底抽薪呢?疾病以减食为汤药,减少饮食,不给肠胃增加负担,给肠胃腾空,就像给炉子下面清空煤球跟柴薪一样,火自然就收下来了。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有一个8岁的女孩子,她老爱感冒,老爱口腔溃疡,这样反反复复,她母亲问这是为何?医生说,你女儿两三天才一次大便,平时给她吃太多了,你试着给她吃到七成饱,平时不要吃水果、零食。他母亲照做了。刚开始很难坚持,想不到一旦坚持下来,几个月过去,孩子都没有感冒。不药而愈,真是养生胜于治病。她母亲就很奇怪地问,为什么以前吃得饱饱的,两三天才一次大便,现在吃到七成饱反而一天一次大便,按道理吃多应该拉多,应该每天一次的呀。医生笑着跟她说,吃到七成饱,大肠最畅快。你看你的车子如果超载了,爬坡是不是很慢,反而走不快。人的肚子超载了,一日三餐还加零食宵夜,大便当然被浓缩;肠子负担重,蠕动不起来,搁在那儿,发酸发臭,向上熏蒸咽喉和口,就变成炎症;向下不肯排泄,寸步难行,就变成便秘积滞,千呼万唤它也不肯出来。你看车子,本身不够力,加上严重超载,它动得了吗?所以很多便秘并不是因为吃得少、没东西拉,相反是因为吃得多。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肠胃动不起来了,才搁在那里,排不出去。所以赶紧给车子卸卸载,给肠子减减负,从嘴巴上开始减,记住零食养病不养命,宵夜只会加重脾胃负担。人呐,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缺吃缺穿,不是因为身体营养不够。人真正需要的不多,只是想要的太多。七分飽胜调脾剂,食不言乃养心方。

一般急性扁桃体发炎的病人,他的右寸肺脉大都偏大,显示病势有继续前进发展的态势。咽喉为肺之门户,所以肺热容易表现为咽炎,在少商穴位放血,是治疗急性咽炎的一个好招法,通过肺经的穴位来疏泄。中医认为,血实宜决之。你血脉充实有力、热邪亢盛,就像洪水充满江河,这时要找个口来泄洪,所以中医的刺血疗法,最有利于把急性热病、血热沸腾之象,通过泄洪口,让它软下来、缓下来。别小看一个指头放血,它连的可是你的脏腑啊!十指连心,它能够把你血脉里面的热势给疏泄开来。用得好,常常立杆见效。放血后咽喉还有一些痒,或者本身有些人咽炎咽喉部就有些痒。这是因为咽喉为风邪所伤,风盛则痒,痒为泻风。

上工治未病,这是传统医学才有的高瞻远瞩目光。不谋天下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食不言,孔子在《论语》中就开始讲了。

中医是怎么认识疾病的,是从升降的角度去认识各类疾病的。人吃饭应该把食物往胃里往肠里纳,往下送,应该让气血集中地聚在胃肠上,默默地消化。但是现在很多人边吃饭边聊天,都把气血调到大脑上来,调到嘴巴上来,这样脾胃势必就会因缺血而拘挛,也会因为缺乏气血的热量,而不能够把食物暖热。大家可以看,吃饭说话最容易呛到,为什么?因为吃饭是食物往下走,说话是把气血往上提,这样上下相互冲撞,你究竟是要让食道往下顺,去送食物,还是要它往上走,去提供语言思想所需要的能量呢?食道不知道听谁的,就升降失司,堵在那里,上上不了,下下不了,这样局部的咽炎、食道炎、胃炎就出现了。其实这些炎症,说白了就是升降紊乱、局部瘀滞的产物,是气血在局部打结、撞车形成的。在吃饭时说话,你不单用嘴巴来讲,还用大脑来想工作,所有气血并走于上焦,食物想下都下不了,你就容易饱胀、消化不好。所以说“食不言”这三个字,是让食物顺利下达的“保镖”。

大家想,肝是什么?肝是厥阴风木之脏,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其主疏泄。也就是说,肝喜欢通达,喜欢快意,不喜欢被拘束郁结。为什么这个时代那么多抑郁的病人,因为一方面外在的空调把肌表给闭住了,坐办公室、住高楼大厦,在钢筋水泥里头,就像居住在一个大铁笼里。大家想想,人被金属包裹着,金克什么?金克木啊!有个报道说,城市绿化好的,犯罪率会低。这话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中医两句话就解释了:春天肝木主升发,秋天肺金主肃杀。经常接触绿草树木之人,升发条达之气足;经常跟钢筋水泥打交道的人,肃杀之气强。人被高楼大厦“捆”在那里,就像一个“金克木之象”,情绪容易郁结。

生完小孩后,做母亲的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精血大亏,亟待恢复;另外一个是小孩子晚上容易哭闹,让新手妈妈没法安睡。有个新手妈妈,奶水来不了,怎么催奶都催不来。

后来医生建议她把孩子给父母带一下,让她好好睡几天觉,不看电视。同时吃一些合欢皮、夜交藤、枣仁之类的安神药,让肾精放松。想不到睡觉好了,身体气色也变了个样,奶水就来了。

很多时候,奶水的问题,不一定是乳房的问题,而是心脏的问题。你心脏躁扰难安,那么生完小孩后,杂症也会出来。所以新手妈妈要有任劳任怨的精神,不要稍有挫折困难,就抱怨叹气,就烦躁郁闷。所以大家以后要知道,见乳不治乳,必须要看到奶水产生的根源,一定要心平气和,睡眠良好,奶水质量才高。

中医说,人晚上睡觉时,血归于肝,精藏于肾,这是身体造化奶水最佳的时候,如果反复被闹醒,反复睡不着觉,或者因为怕体虚而拼命地吃,容易导致胃不和、卧不安。这样奶水就瘀堵得更厉害了,也变得更浓稠了。生完小孩的调理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个是睡眠,第二个是饮食。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一天不睡,十天不醒。熬几个夜,被折腾几下,你身体用再多补药,也难补回来。所以,医生通常建议,新手妈妈,不要看电视,不要玩手机消耗气血,你大量地用心脑,必定会导致乳汁减少、体虚不耐劳。如果有多余时间,要多干活。你看以前的乡村妇女,哪有那么多营养吃,生完小孩照样操持家务,干活干活越干越活,会让你气血通畅起来。同时也不要认为虚就拼命补。有人生完小孩后,猛胖,就是因为坐月子期间,太急于进补,把两三个月吃的通通都花在一个月里头了。悠着点,把调补身体的时间延长一点、放缓一点,不要操之过急。好事不在急中求。这样你身体慢慢地恢复,反而更好。

久坐伤肉。血肉相连,脉管闭塞,不通畅就会麻木或痹痛。所以在办公室里,有条件站立的就不要坐。白天并不是坐卧的时候,白天尽量要站,看起来站比较容易累人,站习惯了可以引气血下行。现在人都荒弃了两条腿,出入必车马,升降必电梯。所以双腿气脉不通畅,冬天容易发凉。并不是你气血不够,而是你锻炼太少。总而言之,就是各个筋骨点都要打通,那么你不单睡觉能一觉到天亮,而且质量也极高。我在農村住的时候,一见到太阳,就会到田地里赤脚走一个小时、野蛮体魄。你把身体各处气脉通开,让毛孔打开,血管变大,局部没有瘀塞堵车,那么你的精神就不容易有瘀滞。晚上睡觉也不容易因为有阻滞而醒过来。现在很多半夜醒来的病人,他都是身体某个地方瘀滞、堵车、过不去的表现。所以医生在治疗失眠的病人时,通常会用行气活血的药,配合病人练功,这样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人们最大的病,不是肿瘤癌症,而是好逸恶劳。你白天没有劳作出汗,晚上怎么可能有个香喷喷的安稳觉?现在很多疑难杂病,胃口不开,睡觉不好,就是在身体上缺乏锻炼折磨。现在很多人不是野蛮其体魄,而是用安逸的身体,去折腾心性,这样心性越乱,身体越差。如果身体气脉不通,疑难杂病,能不纷纷来光临吗?俗话说,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杠板归这味药又叫犁头草,它的叶片呈三角形,叶子尖尖的,又像犁头。在广东岭南地区比较多。有个皮肤科医生,他经常用这种新鲜的犁头草打汁,治疗皮肤病外用。这种草,身上带刺,叶边有刺皆消肿,所以对于疮痈肿痛可以用它。

写到这里,在手机上看到“旧闻”:著名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去世,年仅33岁;央视主持人王欢因患乳腺癌去世,年仅41岁;著名节目主持人肖晓琳因直肠癌转移不幸离世,年仅55岁;前央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栏目主持人方静,胃癌转肝癌去世,年仅44岁;央视主持人罗京因淋巴癌去世,年仅48岁……从此人间成绝响。每一个人名人的去世,都令众人痛惜。

余生很长,余生也很短。生命无法排练,祝福大家都健康平安。

其实,我们站在同一条生命起跑线上,有的人笑着挺到最后,有的人中途就被罚下,而开出罚单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工作压力大,超负荷的透支才是对身体的最大伤害,如果经常性透支,人体的免疫能力就大大降低。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该怎样度过呢?我们大多数都不愿平庸,然而当我们付出十倍努力去追求卓越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过分透支,熬夜,不吃早饭,生活不规律导致了我们身材变形,肥胖,精神恍惚。人生苦短,单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也不一定要过分强求,幸福快乐才是美满的人生。

生病起于过用,健康源于保养。上工治未病,就是在你大量消耗精血之后,懂得及时给自己充电。一个常常透支自己身体却不以为然的人,他很快就命途多舛。如果懂得及时给自己充电,那么,人就能从身染沉疴的萎靡中走出来,身体就能逐渐得到康复,心灵受到洗礼,人生得到淬炼。

幸福是要靠劳动创造的。可是,劳动也要适度,不能过劳。余世存在《非常道》中说,“路遥常说:‘靠写小说挣稿费赚钱,就和靠卖血赚钱一样。’”

高建群在《路遥写两部大作的一些情况》中回忆道:“路遥在延安宾馆写作《平凡的世界》时,我去看他。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脸病容。他愁苦地望着我说:‘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

记得他给宾馆的墙上画了许多的道道。他说,每天写5千字,然后画一个道道。说完,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一个道一个道地数,看写到多少万字了。

心灵鸡汤里常说,健康是1,财富是0。人生无涯,健康有价。路遥显然没功夫理会这些“心灵鸡汤”。结婚以后,路遥写作的时间大大加长,每天都熬夜到凌晨。路遥显然疏忽了自己的健康。譬如他时常不吃早餐,“早晨从中午开始”。又譬如不少纪念文章提及,“让他带有肝病的身体不断向小说最后冲刺,日夜突围的,唯有咖啡和香烟”。路遥的好友白描曾这样评价路遥:“要强的心性成全了他,也毁了他。”

罗曼·罗兰曾说:“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对于路遥来说,这句话更像是他一生的缩影。

苦日子总算熬出头了,本来应该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然而,路遥却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2岁。读者多么希望路遥在最美的年华里涅槃重生,迎来人生曙光。如果路遥不是那么早离开我们,他肯定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酷夏夜半,暑热消退,清风徐来,万籁无声。我在灯下,重读《平凡的世界》。

毫无疑问,《平凡的世界》是几十年来最出色的励志小说。路遥是一位有着远大梦想的伟大作家,几十年来,他用殉道式的写作方式,“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创作精神,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创作出一部部精品力作。

路遥,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脚下的土地。

美编 敏子 编辑 饶丹华

作者:西门杏庵

第2篇: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一个时代折射出一代人的命运,那么,70年代初到80年代,经历了上山下乡的知青们的命运,又是怎样与命运进行抗争,是怎样的人生观赢得了喝彩。让我们从《平凡的世界》找答案吧。

——题记

最近读完了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感触颇深。

这部书所描写的大背景是70年代初到80年代,离我的生活比较遥远,很想了解一下过去,曾经问过妈妈、姥姥,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姥姥则用一句话概括:"文化大革命后,一切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不是很理解这句话,看完这部书,我了解了,那种从潜移默化的变化,忽然变得十分快速,转眼间,80年代的中国与昔日有了巨大的变化。

全书主人公有许多,首先是孙少安,一个气血方刚的男子汉,文革后在村中首个开办工厂的人,他创办的砖厂,快速盈利,可因为在扩张后用人不当,烧的砖均用不成,断的断、烂的烂,砖厂,倒闭了,贷的款,还不起,他曾经灰心丧气,但却又敢于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勇敢、坚强,这是不可言说的。妻子贺秀莲也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一再的鼓励支持丈夫孙少安,给了他莫大的勇气。可是,命运总是对人不公,事情,看似顺利,可又不顺,妻子,却因过度劳累而患上了肺炎,后发展成了肺癌,看着身边奄奄一息的妻子,不难理解孙少安的心情,痛苦、悲伤!

其次是孙少平,也是一个不怕吃苦敢于挑战逆境的男子汉,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他积极向上,乐观善良,浑身充满正能量,最初是一名初中教师,却因学校的解散,被迫离开,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去了黄原县城打工,最初背麻袋,肩膀、脊背被一次次磨烂,疼痛,他却咬着牙,坚持下去。每月赚的钱,他却毫不吝啬的取出大半给正在读大学的妹妹。后来他到大牙湾煤矿打工,每天在漆黑的环境中工作,他却丝毫不嫌弃,他坚持着、努力着,最终因出色成为了班长。田晓霞被他的坚强打动,很是爱慕他,田晓霞,一名正义大胆的记者,一位地委书记田福军的女儿,就在与孙少平约定好去见面之前,因为一场大水灾,她去采访,为了就一个小女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边阅读,一边在想:为什么田晓霞不让做官的父亲把孙少平调出大牙弯?或许愿意很简单:"她不愿麻烦自己的父亲,那个时候做官的人都较清正廉洁的,不会以权谋私罢了。"孙少平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上苍无情的带走了田晓霞,留下的只有田福军给他的三本日记,他读着,仿佛看到有着男孩子般性格的田晓霞,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时光不会因为多灾的人而停留,一次次的灾难,像潮水一般扑过来,而孙少平,硬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忍着剧痛走了下来。

当然还有田润叶,一个朴素平凡的女孩,她与孙少安从小青梅竹马,但却因为种种原因,孙少安与贺秀莲结婚,她是怎般的无奈与悲痛,自从与李向前结婚后,变得沉默不语,她恨她的二爸,她绝望过,后悔过,原以为在黄原县城工作,见不到李向前,就可以摆脱这婚姻的痛苦,可是事不由人,李向前的车祸,夺取了他的双腿,她忽然转变了态度,变得十分和善,最终回到了他的身边。她的一生,是当时时代的反射,一生的悲剧,却又有一个好的结局。她,一个平凡的女人,却因经历了困难和磨折,变得憔悴了,但却成熟了。

读完这部书,我最大感受便是:他们生于平凡而贫困的村庄,不平凡而充满历史悲剧的年代,做着平凡的事情,却显出不平凡来。他们的一生,是那个年代人的缩写,坎坷的命运,不圆满的结局,但他们却始终笑着,走了下来,他们悲痛过,痛苦过,后悔过,愤怒过,但却无力改变了,只得顺从,他们咬着牙,让那接踵而来的困难如同巨浪打在他们瘦弱的身体上,他们坚持了,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想罢就是他们的代名词了。他们的坚持,到头来缺是一无所获,并不能说是一无所获,他们获得了,却又丢失了,失去的远比获得的要珍贵的多。我曾想不明白:他们明知道会失去,为什么还要坚持?或许是因为不坚持,不努力,就会失去更多吧!而他们那不畏艰难,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是我们现在需要的,也是整个社会需要的,现在的社会,虽然生活比那个时代富裕了,但是每个人却无比的浮躁、复杂,不敢去面对困难,任凭困难的巨浪把自己淹没,与那时相比,又是怎般的懦弱!

我想,读完这部书,我们应该学习少平,少安他们不畏艰难,敢于抗争命运的品质了,不论结局如何,拼搏是唯一的方法,唯一的捷径是必须坚持才能冲出巨浪的!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却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残酷、冷酷来,却映出了一个个道理:赢在心态,笑对困难,坚持走下来,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高新一中初中校区2018届C1 李禹佳

名家点评:

著名作家,文化人,渭北人家。读过李禹佳同学"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点评:知道她现在仅仅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这让我有些吃惊。一个在父母身边、在现代化城市里长大的中学生,能读出《平凡的世界》里除故事情节以外的感悟,这着实让我佩服。文中她从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分析各个主人翁的必然经历,又从人性方面分析出爱情悲剧发生的主观因素,最后她又总结到:赢在心态,笑对困难,一路坚持才是平凡中的不平凡。这不就是我们每个现代人应该品尝的心灵鸡汤吗。由此可见,李禹佳同学在读书,在写作方面的功力已经远远超出同龄人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她的心灵,她的思想高度。我想只要她能按照感悟得那样,一路坚持下去,她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蔡辉主任 小李同学带着感情读懂了平凡的世界,对主人翁及其他主要角色的认知到位,对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予以高度评价,自己思考深入,悟出人生之道:赢在心态,笑对困难,坚持走下来,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为小李点赞!

著名企业家,作家余兴涛小李同学所写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人的思想境界。她认真严肃,才思敏捷,层次清晰,对主要角色认知到位,对时代精神领悟深刻,尤其是最后几句悟出人生之哲理:"赢在心态,笑对困难,坚持走下来,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确实令人惊讶,让很多成年人汗颜!如果有机会,带孩子去陕北路遥生活成长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如此甚好!

高新一中初中校区2018届侯蓁老师,乃李禹佳同学班主任兼指导老师 小李同学"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点评:小李同学才思敏捷,文笔流畅,层次清晰,尤其是透过具象悟出的人生哲理,令人惊讶,不似豆蒄少女之笔力,倒像体味过相似人生之感悟,真是后生可畏!为我的学生点赞!

高新一中初中校区2018届赵娟平老师 李禹佳同学是个特别善于思考的孩子,文笔清秀,对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捕捉很是灵敏。《平凡的世界》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禹佳同学能在读完作品后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实在是难得。贫困,饥饿,精神的被摧残等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孩子所不曾经历的人生感受。在和禹佳面谈此部作品时,从她对人物命运的或同情,或感慨,或痛惜,或赞美中亦能看出作为一名七年级学生独特的思考。其实,一部伟大的作品所呈现的魅力,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因为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唤醒人内心最柔软,最良善,最本真,最宝贵的东西,而这也正是其作品之所以熠熠生辉,让众多读者仰头以视的原因。禹佳同学是一个善良而聪明的孩子,希望在以后的文学阅读,创作中能保持这份心灵的质朴,用端庄的文字去理解生活,阐释人生。

著名文化人,高新区李朝阳老师 小李同学书读的很用心,主、次人物的心理分析、性格分析很到位;对情节的描述说明是看入进去了,不是为写感想。第二段,与母、祖对,言变之语,在文中有呼无应; 稚子真言,看到少安少平的奋斗、不懈不馁,一种精神贯穿始终。既是书评,是否在此之外,应剖其奋斗不懈的动力所在,予以为求变是其本。

高新一中初中校区2018届段研君老师 小李同学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最让我赞叹的是以她十二三岁的小小年纪,从小说中感受到的生命的苦难与幸福,人生的起伏和社会的关系,实在是一个爱思考、有内涵的孩子。同年龄的孩子在这样的长篇小说中往往只被错综复杂的情节吸引,而忽视了作者在人物命运中所寄予的思考。在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外表下,藏着一个思考者的灵魂,真好!思考者是幸福的

高新一中初中刘淑琴老师 内容概括和人物分析都很精彩,感悟略有不足,结尾段稍空泛!

高新一中初中校区段研君老师 小李同学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最让我赞叹的是以她十二三岁的小小年纪,从小说中感受到的生命的苦难与幸福,人生的起伏和社会的关系,实在是一个爱思考、有内涵的孩子。同年龄的孩子在这样的长篇小说中往往只被错综复杂的情节吸引,而忽视了作者在人物命运中所寄予的思考。在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外表下,藏着一个思考者的灵魂,真好!思考者是幸福的

第3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文/任汝汝

《平凡的世界》,是英年早逝的乡土作家路遥的一部长篇小说,全景再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生活。乍听这个名字,简单而平淡,与缤纷奇异的吸睛书名相比,它就像一杯寡淡无奇的白开水,好似静默无言,却又一语中的:眼前的世界就是平凡的,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拥有一段平凡的人生。

这部小说是一页规模宏大的画卷,着力刻画了耳熟能详的典型形象:

孙少安——孙家长子

生于一个破败不堪的家,与年迈的老父亲共同迎接这个家庭的每一场风雨,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意亲人委屈流泪。在我眼中,他如同一棵国槐,在接连不断的苦难与折磨中汲取向上的力量,竭尽全力伸展所有的枝干,长成繁茂而阔大的植株,庇佑着全家老弱,疼惜着每一个人,唯独忘记了自己。他疼爱卧床多病的奶奶,为年迈的父母解忧愁,怜惜婚姻不幸的姐姐,为正在求学的弟妹筹钱,心疼与自己并肩的妻子,爱护一双娇小的儿女。黄土滋养着这个后生,少安也将自己的脊梁与这厚重的土地紧紧地贴合着,从未离开,因为这里有需要他守护的血脉亲人。

孙少平——孙家次子

虽然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让这个青春少年一度陷入自卑,然而书籍带给他的精神的充盈和灵魂的自由却抵过一时的饥饿和寒酸。当他结束高中生活回到生养他的土地教书和务农,看书和读报是他与外界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所以他没有像哥哥一样留在双水村,而是随着自己的精神翅膀飞到他的向往。

即使明白一无所靠的自己要用脊背上石头的勒痕来挣取填饱肚子的食粮,他也非常乐意通过这种真实的苦痛来懂得自己有的是力气,是一条汉子。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他之所以飞离故土来到城市,是因为这里有他的精神慰藉,他要读书,他要从书中汲取力量,抵御身体的疲惫和心灵的空虚,他要从书中获得自由,这自由插了翅膀,让他更快地找寻自身的成长。

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工地做小工,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之后,他不像其他民工,沉沉地睡去,而是在最简陋的工棚里挑灯夜读,吮吸思想文化的乳汁,对生活进行冷静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不让自己的灵魂沉溺于现实的酸楚和世俗的欲望。

这个出身卑微的知识青年,似一株西域白杨,环境的恶劣打不倒内心深处的刚强,依旧健硕而挺拔。颀长的枝干向着文明之光生长,飒飒风中,树影婆娑,摇动的枝叶发出簌簌响声,那是艺术与才华的交响曲,演绎着书籍和文化对一个人精神成长的熏染与影响。

田润叶——与孙少安青梅竹马

她是一个公办教师,善良而温柔地对待每一个人,含蓄也热烈地表达着自己对少安炽烈的爱意,情愿抛下一切世俗和眼光与他组建家庭。然而,阶层的差异注定让她与最爱的人擦肩而过。这是一份纯美的爱恋,却被现实生生做了了断。面对与李向前的婚姻,她抑郁而沉闷,折磨着彼此,痛苦而煎熬着。却在向前截肢之后不顾众人诧异的目光与他成就了一个完满的家。这个素净无华的姑娘,似一株淡雅馨香的兰,历经难熬无助的暗夜,在阳光射进房间的那一瞬,绽放出质朴而高洁的美。

田晓霞——孙少平的精神导师

出生在优裕而民主的家庭氛围中,从小饱读诗书,感触着现代文明,受父亲的影响,对外界事物有着自己独特而别致的思想。她是路遥塑造的一个极为理想的女性形象,周身散发着文明气息,内心流淌着势不可挡的精神洪流。她热情、洒脱,并非传统观念中温婉柔丽的女孩儿,更像一个男孩,敢于冒险,大胆尝试。因为她,孙少平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灵魂滋养,看到了更广阔辽远的世界,感受到更深邃铭心的思想,也体会了超凡脱俗的爱情。

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相信爱情给人创造的力量,我为我的“掏碳丈夫”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的自我更新的的过程。爱情对她“初见端倪”,她却在前线采访时,为了救落水的孩子与这个世界做了永远的告别,在自己的生命印章上镌刻了高尚。这个高尚的生命,像一阵烟火,绚丽夺目,却稍纵即逝。她是一个异彩的存在,热烈而浪漫,似一簇簇的迎春花,肆意成一片鲜艳明丽而活力蓬勃的黄,却仅拥有一季的灿烂。

孙兰香——孙家次女

兰香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本应该享受兄长和父母的无限关爱,然而这个浸满苦难的家庭能够给予她的只有单薄的衣衫,还有父兄拼尽全力提供的读书机会,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这个乖巧懂事的天才少女真实而深刻地懂得了生活的艰难和不易,毫不懈怠地读书学习,考入了闻名全国的北方工业大学,成了一只傲立枝头的寒门凤凰。一路从苦难走向光明的兰香,像一株立于淤泥之中的清莲,默默地从家庭的不堪中铭记了读书改变苦难,安静而纯美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芳香四溢。

《平凡的世界》汇合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和精神成长,它记录着黄土高原上农家汉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描画着传统农村妇女简单而淳朴的生活构想;铺陈着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陕北娃娃们因读书而改变的命运;铭记着冲出农村狭隘意识,摒弃精神饥渴和灵魂空虚,奔走城市的大胆尝试;保存着将自己稳实的脚印、破烂的衣衫和淳厚的灵魂一并都与足下的黄土相连接的记忆;勾勒着炽热而火烈的青春与爱恋;映射着在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中磨砺出来的坦然与淡定;刻画着在生活的苦痛中傲然挺立的背影。

这部小说凝聚着一个时代的光华与浩荡,它映射着中国当代城乡社会10年间的跌宕起伏;交织着芸芸众生与社会大背景千丝万缕的冲突;标记着身处官场政治的复杂纠葛和心理波澜;丈量着平凡小人物在历史更迭中走过的每一步路;重复着勤劳和智慧终会从艰难中开辟一条通往光明路径的真理;宣告:历史终将从蒙昧混沌的泥淖中洗尽铅华重现文明之光!

【作者简介】任汝汝,茌平县茌山学校中学部语文教师。

第4篇: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

高中时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第一次读了《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个英年早逝的作家---路遥先生。后来我又读了他的《人生》等作品,但我最喜欢的仍是《平凡的世界》。每每有时间我都要重新去读,感想好多。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在这本书中路遥先生用深厚的文学基础,不失客观地书写出了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下各种小人物闪烁的人性光芒。其中给我带来最大震撼的,是孙家两兄弟,和他们的恋人,以及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农村与城市双重撞击下的各种美德。

孙少平是有知识的现代青年,属于奋斗型人物, 少平虽家境贫寒, 但从不鄙视自己的家庭出身。他是农民的儿子, 是在苦难和饥饿中长大的。他不怕艰难的社会现实, 并且勇于同苦难作斗争。求学期间饥饿时时折磨着他,褴褛的衣衫使他在女生面前不体面,苦涩、凄楚, 心中郁 结着难言的悲愤,但是他挺过来了, 以清醒的思考,以男子汉的豁达平静地接受着这一切。但是摆脱狭隘的农民意识,追求具有人生价值的精神生活这种崇高的意念却从未在他的心中停止过。他在城市闯荡人生,自觉勇敢地挑战困难。他不贪图和哥哥合办砖窑的收入,而离开温馨的家庭,赤手空拳地闯入陌生城市, 去开辟新的空间。先去黄原当揽工汉,后又去铜川当煤矿工人,种种炼狱般的生活锻造出了他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不但主动承受苦难,而且勇于抗争苦难和超越苦难,从而使他的人格和操守在苦难的铁钻上得到最坚实的考验, 获得崇高与自豪的心理感受。其间孙少平尝尽生活的艰辛,饱受命运、生存环境之苦。然而他却从未屈服,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正是他这种深深的苦难意识,给了他富足的精神家园,使他具有了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让人深刻体会到一个平凡世界里的不平凡人生! 孙少安则是一个心地善良、情操高尚、善于思考、勇于奋斗的农村先进青年的典型, 是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孙少安的发展立足于他的现实性和农村实践的基础上。他是结合了农村的现实情况后求发展的,他没有空想,他身上同样具有同苦难抗争的奋斗精神。孙少安是农村青年中扬弃了传统意识和道德标准, 对生活采取现实态度较为典型的奋斗者形象。他只想通过自己拼 命的劳动改变自身贫困的事实, 无论他搞分担包产,亦或是后来的办砖厂无一不是为了摆脱苦难, 一家人能过上安适幸福的生活。孙少安坚强地承受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磨难的品格以及令人荡气回肠的道德情操都是值得我们赞美的。

生活的平凡而个性气质的不平凡,使得两兄弟深受女性的崇敬。在高中读书期间, 少平不凡的气质就受到出身高级干部家庭的田晓霞的青睐。晓霞从小爱读书、善思考,对事物常有超出年龄的不凡见解和独立分析判断能力,长大后逐渐养成了豪爽、洒脱的男孩 子性格。后来碰到打工的孙少平,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到仍是衣服破烂的孙少平没有被生活同化,言谈举止间都表明他已经是一个对生活有独到见解的人, 随着交往建立起了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超凡脱俗的爱情。但在他们爱的最绚烂得时候,晓霞在抢险中殉职了。他们的爱情消失了,也许只有在这样心灵压迫下才能真正感受爱情的难能可贵,他没有消沉也没有放荡不羁,而是去刻意改变这种思想方式,把他深埋心中的爱去奉献给身边所有的人,但这绝不是逃避!无论是幸福还是不幸永远也不会定格,记忆在时间的冲击下必然会败给岁月,岁月之美就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那么少安和润叶呢? 恋爱时双方都具有清醒理智的头脑,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婚后具有现实意义的世俗 生活。即使在热恋中,也只是悄声细语进行情感的交 流,他们的爱情就是一幅宁静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 但因为城乡差别、家庭环境的制约、少安性格的压抑,以及少安小农意识的局限, 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相爱的人不能相爱,只能擦肩而过! 后来娶秀莲以后,生活便取代了爱情,一切平淡了,生活便 是真实的生活了。秀莲和少安一起经历了生活的种种 苦与乐,帮少安跨过了生活的一道道坎坷。正当少安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一个晴天霹雳,秀莲因过 度操劳而倒下了,再也不能和少安携手相依直到老去了。

生离,是朦胧的月日。少安和润叶的爱情是让人惋惜的,明明互相爱着彼此,却不能在一起。每当夕阳西下,一切归于平静,他和她是否会安静的仰望着天空,想起曾经在一起时那些美好的时光。生离之思如日月般朦胧...

死别,是憔悴的落花。少平和晓霞,不经意的相识,一点一滴的相知,直到最后如痴如醉的相爱,两颗善良而炽热的心灵交织在一起,多么美好啊。可晓霞却偏偏红颜命薄,只留下少平一个人靠回忆来温暖心灵。死别之念如落花般憔悴...

平凡中自有痛楚与幸福,任何惊涛骇浪在这广阔的世界中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读平凡的世界,使我们感到一颗洋溢着真情的心灵的震撼和悸动,那些人物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 日常生活与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变迁中所经历的 在平凡的世界里, 蒸腾着不平凡的 真情, 一群普通人演绎着奋斗的悲壮人生。虽然有太 多的无奈与遗憾,太多的感伤,但又是如此的真实, 如此的有血有肉。他们默默地承受, 不懈追求,用他们的 倔强与拼搏,演奏着生命的交响乐,让我们感受到光辉的人生意义,从而让我们体会到平凡的世界中的不平凡人生!

看完平凡的世界使自己有了新的生活态度和对世界新的价值观,悲与乐,兴与衰都是生活的基本元素。与主人公的经历比起来,我们是多么渺小,从小学一路走来,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我们称道的是考试失败,感情失落等等,与少安、少平相比较我们又算什么呢?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飞!”“在拼搏中的追求,不单单是结果,还有奋斗的历程.”——这是人本质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铭记终生。也正如史铁生所说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梦想使你迷醉,距离就成了欢乐;追求使你充实,失败和成功都是伴奏;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平凡中自有它的永恒与伟大,只要我们用一颗坚定的心去生活去体会,一切都那么平凡,而又那么令人难以忘却……

第5篇: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题记

刚刚略看了一遍《平凡的世界》,认识这本书有很多偶然,有友的短信、老师的一句话和学校大屏幕流动的字――――不管怎么说,因为这次成绩乐观,妈妈送了我这一套三本的《平凡世界》为生日礼物,我终于抓紧时间略读了这套书。

充满着对这套名书的好奇、期盼甚至崇拜,我读了起来,刚开头的几段就彻底将我洗脑――背景是农村啊。孙玉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少安没有希望了,我的浪漫主义细胞便寄托在少平上。高中生、穷、充满青春与活力,少平会有一番作为的。他与郝红梅那种隐约的情感使我兴奋――但根本不会有结果的,路遥就是路遥,将我的希望一次次的打破。这时少安与田润叶结婚,当然是各过各的了。少安太过懦弱,润叶又太过激情,将李向前抛在一旁。这时我的思想受到了刺激,我很不满意,到这儿为止,路遥没有安排一处令我满意的情节。更加不满意的其实不在后面――少平也没指望了,尽管去了城市,却当了矿工。矿工!一个受过教育的青年做一个有许多人所不能忍受的。我曾气得一度将书扔在一边。但后来 越向下看时,我却越觉得厚重与感动。少安与秀连努力地创业,有赔也有挣,一滴滴的血汗滴入泥土中,少平为了全家的生计承担起了一份责任,边做矿工,边读书,又边帮助其他的人。兰香努力地读书,兰花为王满银这个家撑起一片天。润叶与李向前的和好,晓霞与少平的恋爱,晓霞的死,路遥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生活。平凡的世界呀,世界哪里有那些浪漫小说写的那么美好?这了生活,舍弃了爱却又为了爱而再生活,这是人生,是生活,也是每个人的传奇。当润叶与李和与李向前和好,当少平拒绝金秀,当郝红 润生结婚时,当孙玉厚分家时。。。。。。这就是人生,是平凡的世界。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当孙少平步入城市之时,意识到自己已经能赚钱时,他自豪、却又悲伤。逝去的青春如何才能拾起?少平不比少安,少安太懦弱,少平太理智。他是青春少年,也是成人矿工。青春与生活是无情的,也是美好的。这却是农村少年所无法面对的。也许下次我再见到那些穿矿服的工人时,我不会嘲笑,不会冷眼,困为他们中间也许不知道有多少的少平,他们有抱负、有理想、有爱情、却因为生活而苦苦挣扎,享受着这苦难的世界。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 再不是青春少年。现在的我们,有着和少平一样的花季,一样的心,青春这一首诗过后,就是平凡的世界了,我们现在有着少平好得百倍的条件,又有何不努力的理由?让我们不再是青春少年时回首青春,我们会笑着说:“路遥,谢谢你的《平凡的世界》!”这是成长,更是人生。

平凡的世界,一抹微笑于我心中。

第6篇:平凡的世界的平凡性

题记:每一个平凡的我们注定会有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在那段年代里,文化革命结束了,邓小平上台执政带来了改革开放。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世界就是农民的世界。而路遥,用敏锐的眼光注意到了这点,取材于中国西北部一个普通的农村,然后,在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中展开整个故事情节。用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小世界折射出整个中国,整个人类的平凡的世界。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以史诗般的笔触以78年改革开放开始后的黄土地为背景,讲述以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为代表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奋斗所遭受的无穷尽磨难的故事。文中,你看不到华丽的语言,也没有离奇的镜头,更没有匪夷所思的情节,一切就是两个字“平凡”: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还有平凡的故事。然而纯粹的平实和平凡,一群就像我们一样的平凡人的苦难和宽容,平凡背后伟大的精神却总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总是能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思考:什么是生活?我们为什么生活?我们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

现实的世界,是一个让人不如意的世界,人们总是期待自己的力量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但最终是世界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这个世

界里的我们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是琐碎而非常平凡。在书中路遥借主人公的言语表达着他的期许:人的历史是一部苦难史。 “他(孙少平)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他已经看过一些书,知道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受许多的磨难„„”就像少平写给妹妹的信里说的“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 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 。

孙少安,地道的农民的儿子,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排行老大,光景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烂包,作为长子,他理所当然地早早就担起了家里的重担,小学毕业就跟随父亲出山劳动了。早年的孙少安一天到晚都在地里忙活,在属于他家的那点有限的自留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管一家人拼死拼活,把能用上的力气,能拿出的时间都掷到那块土地上,还是不够糊口,连勉强填饱肚子都说不上。孙少安没有过多的抱怨,他像头牛那样默默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着,不为别的,只是一心一意种好庄稼让父母弟妹不缺吃少穿。就像开头孙少平说的那样,全家大大小小,几乎全靠他哥一个人维持着。少安是为了家人的幸福,放弃了自己的很多幸福,承担了一份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责任。为使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找到了农村脱贫致富的路

子——搞分组承包,却被扣上了资本主义的大帽子。生活的艰辛没有使他退缩,反而造就了他刚强的性格。

孙少安和山西姑娘贺秀莲成家后,凭两位年青人的能力,本能把自己的小家搞得很红火,但善良的少安不愿抛弃父亲的大家,处处以全家为重。为改变全家的贫穷现状,少安干起了他的事业——办起了砖厂,砖厂开始红火了一阵,也使孙少安在双水村红极一时,成了人人仰慕的对象,当他想把砖厂办大一些为村民多做些好事时,却因一位“二把刀”师傅烧坏了砖窑,赔了大把的钱,使他的事业还没有起飞就熄火了。巨大的打击使这个坚强的小伙子倒了。那段痛苦的日子里,他觉得天空一片黑暗,眼前没有任何光明。虽心有不甘,但却无能为力。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反思,在妻子的鼓动下,他那不服输的信念又复苏了。他像一头猎豹,出击了!到外县贷款,重整河山。接受了失败的教训后,他的脚步更坚实、更有力了,生活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他成功了。世上永远不缺向前奔跑的人,我们缺少的是孙少安!

少平的出场,也是伴随着饥饿与贫穷,为了馒头,为了学费,甚至为了尊严,为了生存下去开始的。

我们不会忘记少平在学校吃饭的那一段:他最后一个去取饭,眼睛不由得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羹,被屋檐上的水滴弄得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

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就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样,用勺子把盆底上合着雨水的残汤剩水舀进自己的碗里。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像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下来。这段令人心碎的描写生动地体现了少平自卑的微妙心理和贫困的现实处境。这种自卑到他走进城里揽工也没有完全失去。初到黄原时候,他也不愿意去看最好的朋友金波,怕流浪的样子令双方尴尬,感到难为情。甚至在和田晓霞相爱后,因为各方面的悬殊差异而十分痛苦,这种自卑和虚荣是多么的真实;但是同时,他又有强烈的自尊心,他的灵魂时始终高昂,从不鄙薄自己的出身,觉得这出身给自己带来了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他傲视苦难,痛苦是可以忍受的,它使人们变得更伟大。

当少平中学毕业不得不回乡务农时,他知道如果留在农村,就必须“按照世俗的观点有分寸的表现自己的修养和才能”,他的个人意志和愿望就必须服从家庭的整体意志和愿望。基于这个原因,他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对他父亲说:“我想出去跑一跑„„”“爸爸,这你不要操心。我二十几的人了。自个儿能管得了自个儿,你就让我出上几天门!你年轻时候不是也吆喝牲灵跑过山西吗。我不到外面闯荡一回,一辈子心里平不下来,你就让我走吧!„„”就这样,一个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的他来到了黄原这个城市,在此打工。后来,他又凭这勇气去了铜城挖煤。毋庸置

疑,无论是黄原打工还是在铜城挖煤,少平所表现出的吃苦、忍辱和牺牲精神都是令人惊叹的。

当他第一次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卖”了每天一块五时,竟感觉“浑身像拔去了一层沉重而坚硬的甲壳,胳膊腿充满了柔韧的弹性”,感到春风吹拂到脸上,内心洋溢着快乐——他终于有“工作”了。当“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头,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都直不起来”。这样的劳动如同行使奴役的牛马!尽管孙少平从没受过这样的苦,但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尽管他的手肿胀起来了,背也压烂了,但他丝毫没有感到恼怒,反而很庆幸。刚到煤矿,其他的工人看不起一身穷酸的孙少平。可是,当他们下到漆黑一片的井底时,“所有行进中的工人,都不由惊恐地拉起了手,或者一个牵着一个的一角。”严酷的环境一刹那间便粉碎了那些优越者的清高和孤傲,两个钟头的井下生活,就击碎了横在贫富者之间的那堵大墙。通过劳动,孙少平不仅“掠夺”了那些富人子弟的财富,而且还“占领”了他们的精神。只有一个人对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苦难的意义有深远的理解。才可以真正去面对苦难,享受苦难。少平的世界是不平凡的,因为他有自己内心的力量可以支撑自己闯过一切磨难,也正是这一点,使得他深深地吸引了田晓霞,使这两个地位悬殊的青年男女能走在一起,而且还影响了他的朋友金波,妹妹金香,金秀等人自立自强的意识,使他们在后来的人生历程中,先后受到不同程度的激励。

我曾经不知不觉中把孙少平当成保尔·柯察金。都是出身卑微而贫寒,都是受尽磨难百折不回,同时有男儿的血性与担当。爱情上,孙少平,一个最底层农民的儿子、一个揽工汉,田晓霞,一个县委书记的女儿、省报记者,虽然他们的感情那么纯粹,但是注定了他们即使相爱也不可能走到一起。保尔,一个幼年丧父的底层青年,冬妮亚,一个林业官的女儿,他们注定也是走不到一起。这就是平凡的世界中朴实而真实平凡性。

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平凡的世界》,它的内容如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几十年的时光,在路遥笔下铺展开来,没有一点的矫柔造作,没有一点为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给我们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内蕴丰富的生活图景。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

从孙少平,到孙少安;以及田晓霞,田润叶;少平的师傅以及师娘,少安的山西老婆。还有那个山村里面所有的人际关系,世故的,淳朴的,农村特有的风情和地域色彩。里面包容了路遥太多的写作功底和技巧。他对农村的热爱,对中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赞扬,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显现。他崇尚艰苦奋斗,坚信承受苦难是成功的必然。他不忘记歌颂中国农民那一颗质朴的心,敢于拼搏,敢于吃苦的精神。不忽视属于农民的那种特有的爱情传达方式,以及由于文化差距而引起内在素养不同而造成的爱情悲剧。

最最平凡的人身上一旦汇聚了最最不平凡的气质,人生注定要与众不同轰轰烈类,平凡如他的我们,能拥有他的责任感远见豁达及大气吗?在前进的过程中,只要记得,我们的理想,我们的责任,我们肩上的重担和心里的声音,奋斗我们的青春,理智的选择我们的未来,

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使我们感到一颗流溢着真情的心灵的震颤和悸动。他笔下的人物在平凡的世界里,蒸腾着不平凡的真情;一群普通的人,演绎着悲壮的人生。虽然总有太多的无奈与遗憾,但又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有血有肉的。他们默默承受,不懈追求,用他们的倔强与拼搏,演奏着生命的交响乐,让我们感受到辉煌的人生意义:平凡中拥有着不平凡性。

参考文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平凡的世界

第7篇:平凡的世界 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 真实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书如其名,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物、平凡的笔触。整部作品平淡而又质朴。在路遥的笔下,一个平凡人的生活图景就浸润在这几十年的时光里,普通,但又蕴含着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与坚强。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黄土地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他们在这个荒凉的土地上贡献了一生。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苦难与拼搏,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等这些平凡的元素为我们展现了劳动人民琐碎而坎坷的生活。作者为我们阐释了平凡和苦难,这才是生活的意义,人生就如同一个苦行僧的修行过程,我们要尝尽困苦,才能修习圆满。人性的真善美,人性的丑恶,人情世故都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一一折射出来。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的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最让我赏识的是,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赣台,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

1 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在这片亘古而苍凉的黄土地上见证了这样一个真理。我们平凡,但我们有热情。我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中一切美好而又苦难的品质。我们追求真善美,但面对苦难,我们依然能挺直脊梁,直视它!上苍是公平的,他让我们历经磨难,是锻炼我们的心智与意志。人生的结局都是我们自己精心设计的。纵然英雄们都是百折不挠英勇不催的,浑身都笼罩着一层神圣的光圈。但我们平凡人多了一层朴实,多了一份亲切,有了生活中琐碎的缠绕,无端地让我们的人生真实起来。我们用真诚的心去体验,用真挚的心去生活,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我们才是生活的主宰。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用全副身心去享受,去对待,去珍惜。

上一篇:教育要呵护孩子的心灵下一篇:直属机关工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