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服务总结

2022-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社区志愿者服务总结

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模式总结与机制创新研究

[摘要]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需要。当前,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有效和谐社区建设以社区服务参与模式为主,社区调查参与、社区教育参与以及社区岗位参与模式为辅。考虑到浙江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在激励、保障、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因此有必要从志愿者激励、志愿服务保障和评估等方面健全和创新相应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和谐社区;模式总结;工作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218

1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和谐社区的内涵

高校青年志愿者是指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利用业余时間,无偿地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高校青年,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范围包括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赛会、应急救助、海外服务等(刘雨青,2015)。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具有服务主体的青年性、服务行为的自愿性、服务目的的高尚性以及服务形式的组织性等方面的特点(刘宏涛,2005)。

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非常之多,但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主要集中在探访老人、关怀残障人士、社区儿童学习辅导、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有困难的居民提供帮助、开展社区环境保护活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社区的相关调研活动、到社区挂职、参与社区工作的组织与开展等方面。

2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需求

21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2005),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青年志愿服务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青年志愿者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弘扬正气,善意传递,感化他人,为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2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对个人发展意义重大

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对个人社会化的提升、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个人实践能力的提升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个人社会化的提升表现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大学生职业认同感;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表现在专业化形象的提升、专业化评价的提升以及專业化道德的提升三个方面;而个人实践能力的提升则表现在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以及职业适应能力的提升两个方面。

3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与模式分析

31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笔者于2016年7月1日至9月4日,面向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大学生发放了340份关于浙江高校青年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调查问卷,实际回收340份,有效问卷31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206%,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311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时间

调查显示,浙江省高校大学生有9297%的人参与过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但也存在着703%的大学生没有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这主要以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为主。进一步调查表明,浙江省高校的大学生选择志愿服务的时间集中于课余时间和双休日为主,占被调查人数的6942%和1924%。这部分大学生认为学生还是应以学业为重;还有412%的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很高,认为任何时间都可以参与志愿活动;当然还有少数同学愿意在节假日参加社区志愿活动。

312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频率

调查显示,195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1个月一次,213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1~2个月一次,由此可见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频率是较高的,部分学生(1856%)选择的被调查者选择3~6个月一次,1753%的被调查者选择6个月以上时间参加一次,访谈发现,这一部分的大学生大多在大一、大二时期参加过志愿服务,但到了大三、大四时期对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兴致不高了。

313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

调查显示,“想通过社会实践提高个人能力”的参与动机排在第一位,占2594%;“为志愿活动做贡献,承担社会责任”的参与动机排在第二位,占1913%;“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体验为别人服务的快乐”的服务动机排在第三位,占1770%。此外,也有部分同学是带着“希望以后自己的简历更加充实”“为了完成学院的德育要求”的参与动机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二者的选择次数分别占到1445%和1292%。

314社区志愿服务的收获

高校志愿者期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有很大的收获,调查表明,当问到志愿服务活动的收获时,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期望能增加社会阅历,工作经验,占总选择次数的2357%;在志愿活动中可以结交朋友,扩大朋友圈,占总选择次数的1768%,通过付出劳动来实现个人价值或提高个人能力,分别占总选择次数的1464%和1721%。但是访谈也得知,部分高校青年志愿者并没有达到所预期的收获,这在一定程度极大地打击高校志愿者的积极性。

32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模式分析

参照祝京衢(2010)的分类方法,我们将大学生服务和谐社区的参与模型归纳为社区调查参与模式、社区服务参与模式、社区教育参与模式以及社区岗位参与模式。其中,社区调查参与模式主要是指高校青年志愿者通过社区对社区的发展问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社区以促进社区发展;社区服务参与模式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在实际行动中,直接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为社区提供服务;社区教育参与模式主要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在社区开展义教、贫困助学等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提高学生成绩等;社区岗位参与模式,即高校青年志愿者通过岗位参与辅助社区组织开展活动。统计数据表明,浙江省各高校采取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中,社区的调查参与模式占1679%,社区服务参与模式占被调查人数的3809%,社区教育参与模式占被调查人数2942%,社区的岗位参与模式占1191%。比较发现,高校志愿者社区服务是以区服务参与模式为主,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街道社区居民,尤其是特殊家庭、困难家庭、敬老院或老、病、残、弱的弱势群体。

4促进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对策

41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机制问题

411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能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当大学生当被问道“何种激励方式最能让志愿者满意”时,4121%的被调查者希望获得优先评优机会,3674%的被调查者希望学校可以颁发证书,3514%的被调查者希望获得德育学分。对于“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方式”,2039%的人认为可以给志愿者发放荣誉证书来激励他们;也有不少人同意以发纪念品或货币补贴方式进行物质奖励等。上述回答也是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权利的相应诉求。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激励机制,以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412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需要相应的活动资金和舆论支持。在资金问题上,高校志愿者组织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大多是由所在高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高校共青团和各院系的活动经费有限,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往往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会导致一些志愿者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需要自己支付一些路费、餐费等,这将会大大降低参与者积极性。此外,扩大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社区得形式,能够很好地在社会上传播一种先进、高尚的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但目前这方面的宣传工作还做得不够充分。这表明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413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的管理评估机制不健全

評价考核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服务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对工作进行总结,才能保障工作质量。一般来说,对于社区志愿服务的考评主要以包括志愿者社区的工作态度、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参加活动的次数、时间、出勤等方面作为考核依据。但调查也发现,部分高校并没有对社区志愿服务构建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往往重视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项目的组织和开展,而忽视对服务过程的监督及考评,更不能形成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和评估机制。

42健全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

由于浙江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在激励、保障和管理评估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长效的工作机制,因此有必要创新和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421健全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培训机制

专业技能的培训是保证社区志愿者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基础。做好社区志愿者培训工作是构建社区志愿者发展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社区志愿者的培训主要包括岗前培训、普适性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环节。其中,岗前培训主要是针对新招募的社区志愿者,为了他们能够快速有效地适应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而进行的培训;普适性培训主要是介绍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礼仪文明用语规范、作为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应对应急情况下如何处理问题;专业技能的培训由有关管理机构的优秀老师或者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技能方面的现场教授及讲解。

422健全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激励机制

作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他们凭着无私奉献、利他主义的精神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摒弃了利益的计较,但这并不意味着社区志愿者就不需要一定的激励。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认为:“人的动机是以满足需要为目的。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只有未被满足的需要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基础。”适当的激励是对社区志愿者工作认可、鼓励和监督的重要方法。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热情。对于社区志愿者激励可采用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423健全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评估反馈机制

评估是指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考察和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志愿者的过程。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激励社区志愿者并及时纠正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所谓的反馈是社区志愿者在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向社区志愿管理部门提出相应的工作的建议和改良方法,使社区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中来,调动社区志愿者的积极主动性,提升社區志愿者服务和谐社区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05-06-27(1)

[2] 刘宏涛 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3] 刘雨青共青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建构与完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5

[4] 马娜娜 宁波市社区体育志愿者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3

[5] 邢姝,包玲艳,游嘉慧,等 专业化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证分析[J]. 北京教育:高教,2015(4):62-64

[6] 祝京衢 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模式调查及思考[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1):105-108

[基金项目]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7B06),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编号:ZMZC2016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5YJA630061)。

[作者简介]徐建军,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杨晓伟,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非政府组织管理;唐果,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社会救助。

作者:徐建军 杨晓伟 唐果

第2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医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

摘要:志愿服务在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传达时代新潮流、培养时代新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社会各界应认识到培养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构建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养常态化机制共享力量。

关键词:社区志愿服务;品牌推广;社区基地;组织体系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新时代,在新环境下面临新矛盾、新挑战。人们的需求日益高质化和多样化。单一政府难以有效应对人民群众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功能有限,为志愿服务提供了舞台和机会。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入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当今深化改革的战略要求和时代目标。

一、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医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首先,志愿精神是当代医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的基础。志愿服务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传统道德,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伦理思想和个人修养要求,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传承组织者精神,发扬平等互助、友爱、团结的美德。加强医学生志愿精神,是他们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时代责任的基础。其次,医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连接思想认识和道德行为的桥梁。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可以增强社会正能量的影响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人人为我,我为人”,在提高服务对象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自己的思想境界。实践组织者服务的医学生可以在实践和意识相结合的层面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世界。

2.有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是适应新时代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医学生群体中,部分学生社会化发展缓慢,缺乏未来进入社会的各种能力,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社区志愿服务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医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已成为提前适应社会的有效手段。医学生可以在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中成长为全面的合格人才。一是志愿精神引领医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一方面,医学生的志愿精神强调服务中的主客体之间的深入了解和交流。这一特点要求医学生不断强化角色认同,增强实践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激励他们。服务的热情。另一方面,服务对象也要充分了解志愿者,配合他们的行动。医学生可以在志愿实践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处理社会生活中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加深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其次,志愿服务可以锻炼医学生的实践技能。作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主体,医学生的行为是帮助他人。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在实践社区志愿服务时,应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学生在处理危急情况时可以应对多种情况,从而在危机应对中锻炼自己的拼搏精神和进取精神。

3.帮助医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高尚的行为和大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可以促进医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首先,志愿服务是一种理念,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人道主义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其次,作为一种行为,其基本出发点是帮助弱者,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后,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对于促进人类进步、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终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也是医学生志愿服务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出发点是服务他人,促进社会发展。同时,医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也提升了全社会的慈善文化氛围,培育了友爱互助的文化氛围,是当代医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二、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形成途径

1.志愿服务精神进课堂,形成品牌凝聚力

推进医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建设,需要高校发挥教育主体作用,增强志愿文化凝聚力,吸引更多学生投身志愿事业服务,实现文化教育,将志愿精神内化于学生的信仰中。志愿服务文化是随着志愿服务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志愿文化是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獨特文化现象。优秀的志愿文化教学是激发医学生投身志愿服务的重要精神动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坚持文化教育,积极发挥志愿文化的德育功能,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志愿者文化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中国社会具有志愿精神的文化和道德基础,友谊、互助、理解、尊重、无私奉献等伦理思想贯穿于学生的志愿活动,时刻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文化意识,深化道德意识,践行文明观念。其次,志愿者文化促进了学生志愿者的道德内化。学生内部知识、情感、意义、信仰和行为的辩证运动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发展。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高校应利用志愿文化,鼓励医学生在增强道德意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高校要继续弘扬志愿者文化,充分发挥志愿者文化的德育、道德内化、价值导向等功能,鼓励青年学生提高文化意识,树立正确的服务动机,积极践行服务。在自觉接受志愿者文化影响的基础上。

2.建立优秀社区志愿服务案例库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医学生志愿服务呈现出快速发展、影响广泛的特点,现已成为国家展示国际形象的重要名片。高校要博采众长,建立由国内外经典志愿者案例组成的数据库,为医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提供有益参考。模范文化是一种文化形式,它体现在社会生活的长期实践中,以普通百姓、民间英雄的善行等道德模范为目标,实现特定美德的长期弘扬。楷模文化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崇高道德、传承和凝聚社会公共精神的一种文化存在和文化现象,是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重要力量,是立志立业的精神动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学生提高文化意识的思想基石。高校要建立示范案例库,潜移默化地践行示范文化的道德价值。高校选拔优秀志愿服务人员,发挥优秀志愿者的表率作用,鼓励青年学生向榜样学习。学生在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下,刻苦学习,投身志愿服务,传承服务理念,实现个人价值。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这种具体的榜样文化,挖掘典型志愿者的行为举止,发挥示范和教育作用,深刻影响学生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培养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信念,鼓励年轻学生。从事志愿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模范文化的熏陶下,一批优秀的志愿者行动起来,展现了年轻人的活力,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净化了社会氛围,营造了和谐、互助、平等、友好的社会氛围。

3.加强社区基地建设,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建立品牌社区实践基地,有利于突出高校志愿服务特色和文化内涵,促进青年学生在优质高效服务中健康成长。高校要根据志愿活动的现有经验和学校管理的特点,完善医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调动医学生志愿服务各方力量,推进医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常态化。推进医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化和社会化,促进其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发展学院品牌志愿服务基地,提升学生志愿活动质量和影响力。学校要结合医学生实际,加强高校顶层设计,统筹各部门,积极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提升“品牌”的价值功能.高校要加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交流,定期组织志愿服务交流会,在借鉴学校其他品牌服务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通过展示优质案例,评价优质品牌项目,加强经验交流,进一步提高高校品牌服务项目的社会影响力,突出高校文化底蕴和内在效益。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寻求社会资源,积极与地方政府、社会福利机构和企业合作,打造品牌服务基地。高校要以群众需求和服务需求为驱动,精心开展面向生活的志愿服务项目,打造社会成员高度认可、突出高校专业特色的示范品牌服务基地.一是要坚持高校特色与地方服务相结合。在前期调研中,学校关注社会形势和舆论变化,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围绕法律援助、心理辅导、辅导、培训等服务,建立多元化服务基地。政府工作中的盲区,在促进社会公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多元化基地建设与创新服务形式相结合。新时期,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要顺应时代潮流,依托国家重点战略,建立多元化服务基地,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医学生志愿服务创新发展。例如,高校要以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为抓手,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积极开展基于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一系列服务。

三、结语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不仅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在医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教育与培养上,还存在一定不足。社会各界已经逐渐将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养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如何构建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育常态机制,促进志愿服务意识培育工作的常态化发展,依然是亟待解決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理论学习,2017,(12).

[2]田凯.西方非盈利组织理论述评[J].中国行政管理,2003,(06).

[3]王婕,蒲清平,刘晓云.新时代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逻辑方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05)

.

作者:谢煜

第3篇: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摘要: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之一。为了弥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不足,我们尝试引入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则是这项实践的关键所在。为此,从健全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组织网络、夯实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活动平台、形成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构建

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之一。由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加之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多、范围广,如果单凭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力量,难以实施优质、高效、便捷的教育服务。为此,自2012年以来,我们尝试引入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协同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拟就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构建进行探讨分析。

一、健全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组织网络

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无偿”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志愿者服务行为属于道德的范畴,无明确的权利和义务,也缺乏一定的外在约束力。如果没有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众团体等组织的介入,很多志愿者组织也属于一种松散型组织。为了充分发挥好这一松散型组织的作用,应加强组织网络建设与管理。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建立了“二三四”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管理网络。[1]所谓“二”,是指该组织由两个行政管理部门即卫生局和民政局管理,卫生局进行业务指导,民政局进行行政管理,通过民政和卫生两个行政部门共同协调管理,充分发挥专业志愿服务作用;“三”指的是三个机构,包括街道管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学校,街道管委会是开展社区服务的主要组织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是实施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主要机构,卫生学校是提高志愿者队伍健康服务能力的教育机构;“四”是指四种类型的志愿者队伍、内部机构人员,即社区志愿者、卫校学生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及社区服务中心人员。其中,我们将社区志愿者作为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是将社区服务中心人员作为志愿者队伍的组织者。社区志愿者包括社区相关单位内部志愿者组织、社区群众团体和社区居民自发组织。之所以将社区志愿者作为主力军,因为这批人员既是服务者,又是服务对象,他们隶属于社区,他们对社区其他人群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样有两大优势:一是容易将健康目标转化为群体行为。如果没有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就无法进行,利用这批人,可以让他们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去,同时又可以充分动员社区居民,使社区居民人人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二是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只有确立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确保健康教育信息能够畅通无阻地传递。将社区服务中心人员纳入志愿者服务队伍之中,一方面是由于社区服务中心人员承担着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职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与领导。这样,一个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组织则是由政府、学校、社区居民自治等多种力量融合,形成松散型组织的战斗力。

二、夯实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活动平台

有效的活动平台是社区健康教育志愿服务高质量的基础,同时也是其长效机制的重要载体和基本表现。为此,我们从两个维度打造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活动平台。

一是常规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平台。常规化志愿服务活动,突出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和日常化,将其纳入正常的社区日常事务管理之中。常态化社区健康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包括三大类型:第一大类型为宣传教育平台,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橱窗、板报等阵地,结合季节时令特点,从社区各种人群需求出发,重点开展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儿童免疫规划、地方病、慢性病、职业病、传染病防治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社区健康教育咨询室,安排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或有关专职人员,随时接待个体和群体健康咨询工作。第二大类型为主题活动平台。从社区实际出发,确立宣传主题,在社区内组织开展面对面的大型健康咨询、义诊活动,开展家庭护理操作、家用医疗仪器运用、自我保健锻炼等活动的示范与培训。同时,利用标语、传单、展板、挂图、活页等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不断增进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的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的参与度。第三大类型为现代网络平台。網络是现代最好的知识传播和共享平台,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建立社区健康教育专题网页、社区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比如,我们借助于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网站,利用校园网资源,建立了社区健康教育专栏网页,包括亚健康知识、卫生保健、诊疗指南、安全用药、科研进展、医改动态等栏目。

二是特色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平台。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围绕社区的特色,力求服务项目精品化、品牌化。比如:以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为主体的社区健康服务志愿者,针对空巢、孤寡、贫困老年人群推行社区“百老惠”服务[2]。开展亚健康防治等健康知识宣教活动,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活动安排如下:

——春之颂:拥抱春天

3月 幸福来敲门:结合“五民一线”活动,安排志愿者定期上门连心老人。

4月 一米阳光: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走出去感受温暖阳光。

5月 健康促进:开展社区亚健康、禽流感防治等健康知识宣教。

——夏之韵:活力一夏

6月 科技之家: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带领老年人学习新型家庭电器等生活必需品的使用方法,提高安全意识。

7月 健康一夏:开设护理、营养学等讲座。

8月 “手拉手享幸福”活动,结合社区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老少互动为主要方式,让老人感受到孩子们的活力,让孩子们增强孝敬老人的意识。

——秋之歌:感悟七天

9月 银潮活动:开展趣味运动会,增强老人身体素质。

10月 手工绣:通过开展穿珠、剪纸等活动,丰富生活。

11月 生日不孤独:为辖区孤寡举办集体生日,让她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冬之曲:冬日暖阳

12月 送医到家:针对行动不便身体不适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1月 时光隧道:结合青少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邀请街道知名老人为孩子们讲述往昔岁月,共同感受社会发展等。

2月 欢喜过大年,开展春节慰问、新春座谈、文艺表演等活动。

经过精心打造,社区“百老惠”服务成为当地志愿者服务的一张靓丽名片。

三、形成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

确保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的长效,需要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在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实践中,笔者认为,应包括三个方面的保障。

一是国家政策保障。在我国,尽管有一些地方性志愿者服务条例,但直至2017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才正式公布了《志愿服务条例》,并于2018年起实施。《志愿服务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和活动开展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定,由此而“推进志愿服务活动从道德规范向道德与法律共同规范的转化”[3]。《志愿服务条例》不仅对志愿者从事服务时的人身安全、个人信息等均给予保护,并对志愿者的义务和权利做了说明,同时也是本文所谓的社区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法律支持与政策依据,这将对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志愿服务整体效能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内部制度保障。制度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正常运行,同样需要科学合理的内部制度。对于社区健康教育志愿服务的内部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活动制度。以此规范志愿者的志愿行为,保障志愿活动有序推进。(2)培训制度。社区健康教育是一种专业性志愿服務,因此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十分必要,一般而言,我们既要培养志愿者的志愿意识与服务精神,还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比如,对新招募的社区养老志愿者进行专题培训,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培训方案和课程,以养老护理为核心,采取专题讲座、实践操作训练的方式组织培训,总学36学时。通过培训,志愿者能够较好地完成社区志愿任务。促进社区志愿者专业化、正规化发展。(3)考核制度。志愿者组织需要志愿者的支撑,但同时也要加强对志愿者个人的考核,以不断增强志愿者志愿行动的责任感,提升志愿活动质量与实效。

三是良好环境保障。志愿活动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作支撑。 我们应充分发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基层社区以及相关非盈利性组织的载体作用,特别是各级政府应当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所需资金,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运营管理。还要发挥各级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群众团体的支持作用,以此获得相关服务支持、人员支持和资金支持,不断营造出适合志愿者组织成长的良好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充分总结既有志愿服务经验做法,比如,目前盛行的“时间银行”时间累积制、“爱心储蓄”等机制,着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服务激励机制。认真执行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的相关规定,比如“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实践学分管理”。国家还应当对志愿者的贡献给予适当的嘉许或奖励,如,授予荣誉称号,加强舆论宣传,并将志愿服务情况作为晋级、升学、求职等的依据。

总之,在区域范围内有组织地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活动,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一种创新,要做好这项事业,我们需要解决长效机制构建问题。

参考文献:

[1] 袁俐,朱亚丽,王晓敏.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构建模式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3(9).

[2] 王晓敏,袁俐.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研究报告[R].江苏南通: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通市卫生局.2012.

[3] 谢文静.建立上海市社区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1(4).

责任编辑:陈钱允

作者:于尧华

第4篇:社区志愿者服务总结

> 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推荐度: 社区服务活动总结 推荐度: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推荐度: 社区服务方案 推荐度: 志愿者服务实践心得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第5篇:社区志愿者服务总结

**社区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工作总结

2011年,社区志愿服务站在街道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的指下,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开拓工作领域,以社区志愿服务为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的志愿服务活动正向着持久、规范、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一、注重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为了切实把志愿服务站工作落到实处,把志愿服务意识和回报社会理念深入居民,我社区成立了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及1支志愿者服务队伍,现已注册54人,队伍均由专人负责。先后开展了为老服务、技艺帮扶、科普宣传、法律援助、消防志愿者、禁毒志愿者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社区志愿者的积极响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开展各项活动,确保社区志愿站各项志愿服务正常有序。

队伍在志愿服务建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入贯彻服务居民的理念和意识。社区志愿服务站组织各志愿队每年均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其中以下方面尤为突出:

1、清洁社区,爱护家园。社区志愿者定期开展打扫社区卫生、为居民宣传政策法规安全知识等服务活动,平日里打扫小区的卫生死角,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还居民一个整洁、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当前全民创建全国最清洁城市和全市最清洁社区的号召下,志愿站正在精心策划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及实干活动,为社区清洁全力出击。

2、便民利民。社区志愿站定期开展大型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在今年3月5日学雷锋日和“三八”妇女节之际,社区联同理工学校志愿服务队开展“学习雷锋 志愿服务 回报社会”的学雷锋暨庆三八活动,各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计划生育、修伞、修鞋、修自行车、理发等各种便民服务,同时走进清波敬老院为老人送去欢声笑语。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我社区志愿者再次联同理工学校的志愿者走进清波敬老院,送去温暖和关怀。

3、文体表演。社区志愿站不定期开展各类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组织社区各文艺队伍为居民送上精彩表演,为居民生活增添乐趣于活力。在“纪念60华诞 共庆党的生日”暨七一表彰文艺演出时社区党员志愿者们自编自演自导的一场文艺演出获得了居民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在社区邻居节之际文艺队伍又为居民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不仅为邻居节营造更睦邻、融合、和谐的氛围,也给居民朋友送去了艺术大餐。

4、维护社区治安。社区治安义务巡逻队常年以错时值班形式对社区进行全天治安巡逻,有效维护了社区治安,能将在巡逻过程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或存在的各种隐患及时传达给社区,方便社区对社区治安情况的了解,极大地消除了安全隐患,减少了事故案件的发生率,同时在巡逻过程中,志愿者还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有力维护了小区的文明、安全、稳定。

5、帮困服务。社区志愿站组织各志愿者队成员于节日、不定期对社区低保人员、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进行慰问关怀,平日里经常上门询问生活情况,发现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在春节期间,社区组织帮困志愿者一起上门走访了困难群众,给他们送去了生活必须品。居民生活照料志愿者不定期上门为居民修理电器、照料困难人员、解决生活困难。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大好形势下,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显的尤为突出,如何关心关爱弱势群体,为其开展优质志愿服务,是我社区志愿服务站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重要方面。

6、科普宣传。社区法律服务志愿者、科普宣传志愿者不定期上门为居民传播科学、法律,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社区志愿站利用市民学校平台,组织各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对居民以讲座、座谈等形式进行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与传播。青少年寒暑假期间,文体志愿队还特地组织学生学跳健身操、舞蹈、唱歌等,丰富学生假期生活,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校外文化教育氛围。

7、在社区计生服务方面,志愿者努力为社区育龄妇女提供满意服务,为她们和她们的家庭更多的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和婚育新风的有关知识,计生服务队志愿者为她们提供介绍各种避孕节育方法“计生小信使”服务,向她们介绍紧急避孕方法,并为她们提供避孕药具及对孕情监测的服务,使她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文明、幸福、美满。

2012年,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将一如继往做好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志愿者队伍,增强志愿者服务意识,提高志愿者服务技能,实实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志愿服务。

**社区

2011年12月26日

第6篇: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南厂宅社区近年来积极开展各种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一定贡献。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大力开展包括道德讲堂在内的“精彩生活大讲堂”系列活动,提升居民的公民道德素质。通过道德讲堂活动的开展,净化了社会风气,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和谐了社区人际关系,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其次,积极实施开办好大讲堂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树典型与学模范宣讲结合起来,实现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及先进人物的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是社区通过强强联手,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化、日常化、制度化。

三是深入开展学习雷锋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为弘扬雷锋精神,引导人们用实际行动学习雷锋精神,社区还开展了多次针对环境卫生及环境保护相关的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的常态化开展美化了社区环境,也净化了志愿者的灵魂。

四是开展敬老爱幼的活动,让尊老爱幼深入人心。

第7篇: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总结

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总结

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需求,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这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在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让“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这个中心,以“社区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为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推动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建设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开拓工作领域加强项目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贴近民生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项职责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队伍。在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由上百名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服务队伍,发挥各自职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真正发挥组织机构的功能作用,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二、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社区宣传栏、党员学习日、组长会议以及社区举办的文体活动等活动载体,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和重要意义,提高了居民群众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为社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志愿者,结合社区实际开展活动。

1、充分发挥辖区单位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例如,在学雷锋月与卫生院,共同开展辖区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两次,清运垃圾车,为整治辖区的环境卫生做出了贡献。另在端午节活动中,我社区志愿者同卫生院一起为辖区孤寡老人送去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让辖区孤寡老人、低保人员过上了一个温暖、快乐的节日。

2、积极组织社区志愿者举办知识讲座,与辖区居民进行交流。例如安全消防知识讲座、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卫生健康讲座、环保意义讲座等活动,提高了辖区居民知识水平和加强社区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3、及时了解辖区内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情况,定期到老人们家中打扫卫生,嘘寒问暖,解决他们生活实际困难,成为老人们诉说衷肠、解疑难的好帮手,让社区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4、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在社区内开展“洁美家园行动”,志愿者清理了小区内卫生死角,并且开展文明劝导工作。

这一年我们志愿者工作初具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我们将继续努力。使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发挥其更大作用。

第8篇: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情况总结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新闻 来源:屏山社区

发布日期:2009/11/3 20:08:40 访问次数:11569

一、注重宣传先行,构建社区志愿服务网络

1、抓宣传动员。社区采取上门走访、座谈交流、共建联席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与机关、非公企业、学校、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并通过社区宣传栏、广播、楼组长会、党员学习日、计生入户宣传、综治上门走访,以及社区举办的街头宣传演出、文体活动等各类活动,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和重要意义,提高机关干部、居民群众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为社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抓队伍组建。社区结合本辖区内省直机关单位多、资源丰富的特点,加强与省直机关党工委以及老干部处的联系,积极调动老干部这一支队伍的特有资源。由社区党委牵头,屏山社区组建了10余支志愿者队伍:扶贫助困志愿者、家政服务志愿者、医疗保健志愿者、社区工作志愿者、法律援助志愿者、文体宣传志愿者、生育关怀志愿者、敬老服务志愿者、拥军优属志愿者、科普宣传志愿者等。这10支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单位小区、街巷、新村楼院,特别是经常活跃在省直机关宿舍区开展国家政策和健康知识咨询、护绿种植、综治巡逻、卫生督导、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形成了省直机关小区里的一道风景线。

3、抓网络建设。为了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工作队伍,社区专门成立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共建单位作为主体纳入到成员中,形成了由社区党委牵头、辖区单位主动参与、居民群众自愿加入的良好的志愿服务工作氛围。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使志愿服务的活动更有效。社区还制定并实施了开展社区党员、青年志愿活动的工作方案,使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二、注重机制建立,探索志愿者发展模式

1、做好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安排,社区规范做好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的工作,对内容填写及选择服务项目进行详细说明,为社区广大党员居民进行志愿者服务注册登记提供便利。目前,社区注册的志愿者达到1510人,使广大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从此有了志愿服务的“身份证”。

2、开展志愿者服务互评活动。根据区、街和社区的部署和安排,社区组织志愿者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社区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安排和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在此基础上,开展志愿者服务互评活动,对经常参加活动的在职党员干部、离退休干部、居民群众积极推荐到街道、区参加评先评优。社区也每半年召开一次评比会,对开展志愿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表彰,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3、组建弱势群体“解忧解困小组”。社区党委为有效地解决空巢老人、特困家庭的帮扶问题,成立了“解忧解困小组”,该小组志愿者经常上门服务,成为社区居民诉说衷肠、解疑难的好帮手。如冶山路105号5座303室的空巢老人潘水玉,生活孤单,身体欠佳,社区青年志愿者黄桂仙得知情况后,经常前往老人家中,陪她聊天、看病,帮助解决老人实际生活困难,让老人真正感到“空巢不空,孤老不孤”。

三、注重突出重点,拓展社区志愿服务内涵

1、以“便民”为中心,拓展志愿者服务内涵。屏山社区坚持以“民思我想、民需我为、民困我帮、民求我应”为志愿服务的宗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活动。如以辖区资源为依托,成立卫生保健服务志愿者分队,定期为居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经常为社区老人进行身体保健宣传检查,及时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上门,极大方便了年老、残疾及其他行动不便的群众。

2、以“安民”为保障,拓展志愿者服务内涵。为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以辖区单位为依托,组建青年干部治安巡逻志愿者服务队。这支志愿者服务队与民警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定期、不定期发放治安宣传资料,到居民中讲授相关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措施等行动,积极配合社区民警巡防工作,健全群防群治网络,有效维护社区社会稳定。

3、以“助民”为动力,拓展志愿者服务内涵。社区居民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助学助困活动,并作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良好风尚的举措来落实。根据毗邻就近原则,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以“一助一”、“多助一”形式,对各分属片区内的特困孤寡老人、病人及残疾人和特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例如,在实行“一对一帮扶”制度之后,社区党委及时了解辖区内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情况,组织志愿者定期到老人们家中,嘘寒问暖,解决他们生活实际困难;每逢节假日,给老人们送上慰问金、礼品、组织文艺活动,丰富老人们的节日生活,让社区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为构建平安和谐社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以“乐民”为载体,拓展志愿者服务内涵。为了丰富辖区居民生活,活跃节日气氛,社区利用节假日或中国传统节日,邀请具有文娱特长的居民群众参加文化娱乐表演等活动,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宣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知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御邪教的良好氛围,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注重丰富活动,发挥志愿服务示范效应

1、开展“党心连民心、亲情进万家”活动。社区发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以“一举一动树形象”为主题的“四个一”即“每月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公益活动、找社区居民聊一次天、帮助群众解决一个问题”活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也树立了党员志愿者的榜样形象,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

2、开展“进家门、知家情、解家难”主题活动。以社区成员为带头人、青年志愿者为主力的服务队伍,以“进家门、知家情、解家难、暖家心”为工作标准,以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为己任,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就业再就业、社会救助和福利、医疗卫生、群众维权、计生、幼儿保健、政策法规咨询、治安管理、家政、电讯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使社区居民逐步实现小事不出门、方便在社区,真正实现社区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利益的服务宗旨,构建“顺心、舒心、安心、贴心、欢心”的和谐社区。

3、开展“市民动起来,文明创出来”主题活动。社区积极配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了“文明树起来,市民动起来”主题活动,在鼓屏路街道,在省林业厅、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局等省直机关的宿舍区开展了宣传活动,并定期组织离退体老党员上街开展文明劝导、交通路口卫生督导和文明宣传活动,既发挥老同志的余热,也给展示了老年志愿者的风采。(鼓楼区华大街道屏山社区)

为庆祝“国际志愿者日”,进一步弘扬志愿者精神,公利医院义工服务站于12月4日上午,隆重举行义工服务站成立七周年总结表彰大会暨庆祝“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共有来自周边社区的居民、癌康俱乐部的成员、公司职工,以及在校大学生等150多名义工齐聚一堂,庆祝自己的节日。

公利医院副院长刘江齐、党办主任沈培、团委书记徐燕敏等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活动还邀请了洋泾街道凌四居委书记陈庆华、巨野居委书记金素菊、西镇居委书记毛玉华、栖山居委书记刘萍,以及上海大学、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医药学校等大中专院校负责志愿者工作的老师参加会议。

刘江齐副院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公利医院义工多年来对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并代表院部郑重承诺,医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义工服务站的建设。同时,也希望义工服务站能带好这支优秀的队伍,使公利医院义工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队伍更加壮大。 义工站负责人陈玲作了年度工作总结。她谈到,义工服务站成立七年来,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不断设计贴近实际、贴近医院、贴近病人的服务项目,并得到了广大医患的一致好评。义工服务站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并向纵深发展,加强“院校共建”、“院区共建”、“院企共建”,形成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股重要力量。

会议还评选出了“钻石奖”义工1名,“金奖”义工3名,“银奖”义工2名,“铜奖”义工18名。浦东新区癌康俱乐部和洋泾街道巨野居委这两支义工队伍荣获本年度“最佳团队奖”。“最佳团队奖”代表、“社区义工”代表、“大学生义工”代表,分别就如何做好义工服务进行了交流。大会还为22名义工颁发了中国志愿者证书。

会上,大家还观看了由义工自编自导的宣传片《我在你身边,爱在你身边——公利医院义工服务活动纪实》。宣传片真实呈现了义工服务时的感人场景,得到了在场领导、嘉宾和义工们的一致好评。

大会还穿插进行了义工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一首由30多名义工代表集体表演的配乐诗朗诵——《公利志愿者之歌》,令大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在公利医院,许许多多身穿“红马甲”的义工们,穿梭在医院最需要的岗位,他们没有酬劳,只有付出,却仍乐在其中,因为他们心中充满着爱。这个社会也正是有了这么多无私奉献的人们,它才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经过一段时间社区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后,我们逐渐走入社区进行社区护理学的见习。第一次见习的内容是健康档案管理,地点在望月湖社区。望月湖社区的 钟老师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望月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概况,并给我们介绍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以及相关资料。在老师细致耐心的讲解介绍后,我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结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即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对象是社区比较固定的人群和一部分流动人口,日常工作多是处理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社区医院注重更加注重的是预防疾病。因此,社区医生经常深入群众开展卫生普及的活动,使广大老百姓了解预防医学的意义,并使他们对社区中最普遍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预防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体来说,望月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个比较完善且预防保健工作做得十分到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比较注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服务中心大门前还有专人和设备为社区居民进行基本健康体检,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还有许多健康知识宣传单供居民取阅、学习。此外,服务中心的一生会定期开展针对社区不同人群的健康宣教讲座,如针对老年人的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等,并及时接收居民的反馈以不断改进与进步。

此次见习的另一项内容还有健康档案管理。钟老师给简单地我们介绍了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与建立以及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并告诉我们如何通过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每一位社区一生都需要根据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走访居民,进行家访以手机更多有关社区居民的健康信息,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以及对他们进行一些实时的健康指导。另外,老师也将纸质健康档案给我们传阅,让我们认识更深刻。

这次见习使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工作模式和运行方式有了一定了解,并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了新的理解,同时对健康档案有了更感性的认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间隙让我见到了与医院十分不同的另一种医疗模式,让我对社区医疗机构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社区护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第9篇:国际志愿者日社区服务活动总结

下面关于国际志愿者日活动总结范文的文章由范文大全小编统一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校团委组织成立的志愿者队伍是一支志愿服务意识强的队伍。我校的志愿者每年都要活跃在整个临安市。为临安的志愿服务添加一份无私的奉献。在第22个国际志愿者日期间,我校志愿者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组织开展以“志愿临安,品质生活”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11月下旬,进行了“走进社区,服务社区”的活动,第

二、第三阶段在12月5日和12月6日分别开展了“保护苕溪”活动及“帮孤助残送温暖”活动。现将活动进行总结如下:

一、“走进社区,服务社区”活动

11月下旬,在第22个国际志愿者日即将来临之际,我校团委组织近百名新生志愿者到城北马溪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在社区戴主任的介绍与引领下,我校志愿者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地参加了农贸市场周边的卫生清扫工作。活动中,志愿者们不怕脏、不怕累,充分展现了我校志愿者服务意识。通过检拾白色污染物,清洁绿化带,为临安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尽了一份心,尽了一份力。在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都高兴地说:“虽然好辛苦,但心里真的好开心。”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临安教师进修学校志愿者环保的主人翁姿态。

二、“帮孤助残,送温暖”活动

帮孤助残,走进敬老院送温暖,这一向都是我校志愿者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他们以奉献为快乐,感受着多彩的生活,他们用他们的真情唤起了老人们那颗孤单的心。在12月5日,在这个第22个国际志愿者日,我校综高094班36名志愿者戴着志愿者的红帽子,又一次走进了敬老院,他们用动听的歌声美妙的舞姿表达了对老人们的最真诚的敬爱,他们用心倾听着老人们的心声,为老人们洗头、剪指甲……这次活动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优秀传统。也更深一步推进了志愿者服务意识。

三、“保护苕溪”活动

12月6日,在这个第22个国际志愿者日,我校团委组织55名志愿者参加“保护苕溪”活动,55名“红帽子”沿苕溪河畔开展了清理活动,以纪念这个第22个国际志愿者日的到来。

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团员志愿服务意识,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我校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临安。让这道风景线在城市中更加靓丽。

XXXX学校团委

20XX年12月7日

范文网【】

上一篇: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一篇:保证书如何写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