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

2023-0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计准则是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标准, 根据市场实际变化情况不断修改修订, 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实施盈余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在当今社会, 盈余管理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企业管理, 且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断改革创新;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信息准确性对其整体经济利益具有决定作用, 会计准则制约、规范企业盈余管理, 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盈余管理概述与简析

盈余管理是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行为, 主要以控制或调整企业对外报告会计收益相关信息的认为构造手段误导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判断决策, 影响相关利益方的决策。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定义盈余管理的实质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有目的的构造对外财务报告从而获取个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大多数企业选择实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盈余管理, 在受限企业中更是盛行。要想获得市场投融资就必须取得资金信任, 决策者通常提前确定收入并在最大限度内推迟处理成本, 控制会计科目实现利益最大化。也有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对利润最小化进行会计科目处理, 其主要目的则是尽量减少外界政治因素影响、减少面临风险的损失。盈余管理直接影响着财务信息质量, 为维持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 避免不合法的财务控制行为, 国家和政府对其提出严格的管理和约束要求, 新会计准则应运而生, 是推动企业盈余健康管理、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基本保障。

二、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

其一, 新时代会计准则极大地限制着企业盈余管理, 对财务报表处理提出新要求。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一般高于企业财务管理中对外公开标准和要求, 修订后的新会计准则为需求者提供的企业财务信息准确性更高。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财务报表自身可靠性及公允性要求更严格, 以最大限度避免会计报表制作失误, 是各行各业企业执行会计处理的行为修正手段。

其二, 新会计准则的强制性特点对企业有震慑作用, 同时为盈余管理提供新机遇。新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处理指导原则, 明确了企业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要求, 且严格要求企业在规定日期对外公开公布自身财务信息, 有一定强制性, 企业则必须按照准则完成财务报表处理。一旦企业有违规行为, 新会计准则中也说明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因此企业依规办事, 也将面临新机遇。

即便会计准则制约、震慑着企业的盈余管理, 其最终目的始终是寻求双方利益最大化。对于部分经济性事件可依据企业内部管理相关制度酌情放宽, 体现了会计准则带来的发展机会。当代经济环境复杂, 企业受到各界外部因素影响较大, 新会计准则应适当为企业盈余管理预留足够的进步空间, 做到与时俱进、符合实际需求。对企业经营者来说, 应当在会计准则规范内结合自身发展进行调整, 因为不同企业会计政策具有一定差异, 决策者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也有所不同。

三、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

我国最早于2007年颁布并实施基本会计准则;于2014年新增三项企业会计准则并引进国际先进标准加以修订;至2017年, 再次结合实际国情和发展需要进行修订, 印发42号企业会计准则, 实现了企业存货、负债、资产等科目会计处理的全面修改。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极大地减少了企业决策者实施盈余管理的范围, 影响如下:

(一) 对企业存货款项的调整影响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 取消原有的存货先进后出原则, 不再以此记账, 这一调整措施减小了会计科目中企业盈余管理可能性。由于当前社会经济通货膨胀现象突出, 企业若采取后进先出记账方式, 存货较多时周转率降低, 可在根本上减少当期成本, 从而增加利润, 但具有短期性;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无法继续通过存货计价实现盈余管理, 获取最大利益受到了极大限制。企业认为调整存货计价空间基本消失, 进而控制率这一方面的盈余管理。

(二) 对企业资产减值的变革影响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明确企业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多项长期资产减值后不能转回, 对房地产行业、汽车制造业等企业盈余管理控制效果突出。新准则下企业不可对已明确的减值资产进行准确计提或转回, 无法实现平滑利润盈余管理, 直接影响了企业自身利益调整。与此同时, 该准则对投资者来说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财务管理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三) 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规定影响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从无形资产入手实现盈余管理的空间加大, 具体内容为将企业内部研发投资划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 分别作为支出费用和支出资本。从本质上来说, 新会计准则难以区分企业无形资产的研究和开发, 将其复杂化。由于缺乏对相关支出用于实现资本与否的定量描述, 从而加大了人为界定研究、开发两个阶段的可能性, 导致企业无形资产方面盈余管理可能性增加。

四、结语

社会经济具有动态性, 持续发展进步, 因而针对市场的会计准则和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也处于不断变化中, 二者博弈关系将持久存在。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下, 企业管理者与会计人员应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认识, 遵循法律和准则规范, 科学合理实施盈余管理, 保障有序的市场环境, 获取企业应有的经济效益。

摘要:盈余管理是现代企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依据会计准则进行财务调整的行为, 主要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或者获得所需投融资。企业的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受会计准则影响, 二者联系密切。本文简要叙述了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 分析了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的内在关联, 据此探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关键词: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娜.新会计准则变迁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J].会计之友, 2016 (19) .

[2] 于悦.会计准则变革、盈余管理迎合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偏误[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 (7) .

上一篇:以“三重”为目标全面推进信息化深化应用下一篇:新时期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