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滩岩小学“城市小学劳动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阶段小结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劳动课程的建构

1.1总体思考

在传承以劳动基地为依托而开展的一系列劳动体验项目的基础上, 结合我校日渐完善的“七彩课程体系”这一丰富的校本课程网络, 劳动课程最终以“实用生活系列”对学生开展生存教育, 以“七彩创客系列”对学生实施生活教育, 以“种植养护系列”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 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力与执行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成全每一位师生的成长”。

1.2课程性质

1) 实践性。学生在劳动课程中通过对工具的使用开展劳动学习, 通过对技能的综合运用进行劳动创造, 通过对问题的发现进行劳动探究,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具体的劳动实践, 是在实践中完成的。

2) 实用性。学生在劳动课程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 拥有的技能, 养成的习惯, 形成的能力, 树立的意识等都将为其生存以及生活服务。

3) 可持续性。劳动课程从基础课程到应用课程, 再到探究课程, 三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学生在拥有了基本技能后对其进行综合运用, 从而实现劳动创造, 这是对单一劳动技能的发展与创新。而在劳动创造的过程中, 学生又会发现新的问题, 并对其开展劳动探究, 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优化劳动过程, 形成新的劳动知识与技能。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和推动课程发展的过程。

4) 人文性。劳动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 即为不同年段的学生量身定做, 以符合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二是包含文化, 这里的文化不但指“七色花开七彩园”的校园文化, 还蕴含自然、生活及社会中的文化, 使学生在丰富的文化氛围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5) 自主性。对于学校而言, 劳动课程是在相关政策背景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利用学校优势资源开设的校本课程。对于承担具体项目的教师而言, 劳动课程是建立在遵循课程大纲的基础上, 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进行开发与实施的。对于学生而言, 劳动课程中的学习项目同“七彩课程超市”中的校本课程一样, 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的。

1.3课程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个性差异。劳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 但在力求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同时又尊重其个体差异与差距, 无论是“实用生活”“七彩创客”和“种植养护”系列中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 还是“基础课程”“应用课程”以及“探究课程”中层次分明的课程类型, 不同维度的劳动课程体系从不同的广度和深度满足不同的学生。

2) 关注自然、生活、社会与文化。劳动课程的三大系列从关注生存、关注生活、关注生命三个不同层次让学生在劳动体验、实践以及尝试的过程中建立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关系, 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进入劳动课程的学习。

3) 注重探究与创新。劳动课程并非机械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已有的劳动知识与技能, 而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进行创新, 通过问题发现开展探究, 从而实现其探究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 给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权利和自由。劳动课程的教学手册并非全由学校统一编写, 而是由课程实施者根据课程纲要, 根据学情和自身兴趣及特长自主开发, 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权利和自由都还给教师才能使课程更具生命力。

5) 在活动中评价。劳动课程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测和评价都是在不同体系和不同类型的课程中的相应活动, 以及与课程配套的“艺术节”“科技月”“体育月”“收获节”的特色活动中完成的。

1.4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学科、校园、社会、家庭中的劳动过程, 掌握劳动技能, 增强劳动感受, 体会劳动艰辛, 分享劳动喜悦, 激发劳动兴趣, 养成劳动习惯和意识,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责任心、意志力, 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在劳动课程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 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5课程内容

1) “实用生活系列”。以“实用生活系列”劳动课程对学生开展生存教育。通过对烹饪、整理、保洁、缝纫等劳动课程的学习与体验, 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必要的、生存所需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劳动体验中提高其劳动素养, 形成其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2) “七彩创客系列”。以“七彩创客系列”劳动课程对学生实施生活教育。通过对设计、制造用工具和材料以及基本技法的学习与实践, 使学生能够在劳动创造中综合运用, 在劳动探究中不断发现。用劳动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 用劳动优化生活, 实现生活品质的提升。在丰富的劳动实践中树立其劳动创造生活的理念, 培养其勇于创新的精神。

3) “种植养护系列”。以“种植养护系列”劳动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对植物种植、动物养护以及对人类护理课程的学习与尝试,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种植养护知识, 拥有基本的养护技能, 并在相关劳动实践活动中, 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珍爱生命, 感悟生命教育的博大, 学会积极生存与健康生活。

1.6课程实施

1) 教学建议。 (1) 课堂教学是劳动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应从高小劳动课程纲要的要求出发, 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课程资源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等。 (2)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 也是学生的辅导者、协助者, 更是陪伴者。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 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 进行或个体或集体的探究。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注意个性的培养, 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 并分享收获的幸福。 (3) 劳动课程不同于单纯的劳动, 是一门具有完整学习体系的课程,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体验与学习, 教师应该竭力在“三系列”项目课程实施中, 在分模块组织中, 将正确的劳动态度、价值观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4) 劳动课程是一门动脑与动手结合的课程, 有很强的实践性, 教师应具有多学科的视野, 拥有跨学科的基本能力, 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同时, 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与综合能力。 (5) “安全第一”为首要原则, 注意劳逸结合, 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2) 教学评价。

(1) 在内容上, 尝试从“单一”向“多元”过渡, 体现综合性。

(2) 在方式上, 尝试从“终结评价”向“表现评价”过渡, 体现过程性。

(3) 在对象上, 尝试从“被动评价”向“主动评价”过渡, 体现选择性。

(4) 在路径上, 尝试从“单向评价”向“互动评价”过渡, 体现交互性。

2劳动课程的实施

2.1主题化实施

劳动课程的主题化实施, 顾名思义是围绕我校“两月两节”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的课程体验与学习。例如, 在本次科技月里, 我们结合年段特征, 开展了集动手、动脑、研究、展示为一体的“点亮科技光星耀七彩园”主题课程, 隶属于“七彩创客”系列课程。设置了涵盖科学、美术、综合实践等跨学科的多元探索项目框架, 再由学部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项目筛选。其中, 低学部的项目是“梦想启航”纸飞机大赛和“自然笔记”绘本大赛;中学部的项目是“原来如此!”科学实验秀;高学部的项目是“速度与激情”动力比拼。我们又将一学月的时间分为四个主题周, 即:创客嘉年华—探秘科技化—玩转妙想场—总评展示周, 各学部学生在每个主题周里, 基于各自选择的项目以或个体或小组的方式, 开展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及科学技能的学习, 并进行动手设计、比试与展示, 促进了学生在探索中智慧成长。而在六一收获节里, 五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学期“实用生活”课程 (蛋挞烘焙、丝网花制作、十字绣) 实践、学习后, 在班主任和数学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进行了营销策划、成本核算、采购制作等有针性的财商课程的延伸体验。活动当天, 在事先有效的宣传攻势下, 售卖平台还没有搭建好, 就早已顾客盈门。小厨房内, 五年级一班的同学有条不紊地进行蛋挞烘焙操作。烤熟后, 揭开烤箱, 顿时一股香气扑面而至, 吸引了一批蛋挞粉丝排队购买。五年级二班的同学除了现场售卖, 还有同学借鉴街上摊贩的经验, 带上花到班上销售。五年级三班同学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展示出来, 就吸引了许多同学。但由于定价稍高, 买的人寥寥无几, 见大家只看不买, 几个销售组的同学忙着和审计组的同学对商品进行重新估价, 打折销售, 很快就赢得了顾客们的青睐。在售卖活动结束后, 各班还进行最佳员工的评比, 并对本次销售活动进行利润核算, 每位同学都得到了若干的分红。通过本次活动, 同学们体验了一把不一样的劳动乐趣, 培养了一定的财商意识, 同时也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儿童节。

与此同时, 我们还积极借助社会公众资源的力量, 与重庆图书馆、重庆科技馆都达成了合作协议, 为孩子们的劳动课程请来了不少专家, 也极大的拓宽了孩子们的展示舞台, 学生在这样的主题课程里, 无疑能获取更多的快乐与良性成长。

2.2系列化课程实施

我校的劳动育人修身课程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系列化实施课程, 她包括了修身微课堂 (午间10分钟的午会) , 修身中课堂 (一节班队会、思品课或综合实践课) , 以及修身大课堂 (修身主题大型活动) 。修身系列课程由于学情、需求的各异, 就整合了“实用生活”“七彩创客”和“种植养护”系列课程的不少项目, 从而使学生在体验、实践、研讨中, 习得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以“种植养护”课程为例, 每个年级主题相同, 内容不同 (符合学情、循序渐进) , 学生在每周的综合实践课中得以学习和实践。每一位学生在校六年时间需完成“十百千万” (“会种养殖10种植物、动物”“认识100种植物”“完成1000字科技论文”“完成10000字观察日记和劳动体验作文”) 的学习和训练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 通过植物识记探究、种养殖技能学习及劳动小课题研究等劳动实践活动, 让学生树立了热爱劳动的意识, 养成主动参加劳动的习惯, 培育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让教师树立了全面的育人观念, 整体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在六年级的种养殖课上, 阙雅丽老师曾让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栽种, 一组种植去皮的大蒜, 一组种植留皮的大蒜, 并在整个大蒜生长期记录成长过程, 经过一季的时间, 大家对比大蒜成长记录数据, 得出两种栽种方式对大蒜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的结论并完成科学小论文。高小孩子们的劳动必修课, 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 既锻炼了学生劳动能力, 又培育了学生创新精神, 优胜者可获得学校“七彩创新星”评价。此外, 服务自我的“今天我当家”家政课程, 服务校园的“今天我值日”园艺护理课程以及服务社会的“今天我当班”的职业体验课程, 更是让孩子们体味到了劳动的喜悦, 责任的分量。

2.3立体化课程实施

立体化课程实施则是将一个主题课程贯穿整个学期, 横跨了多个主题活动的实施方式。她有别与其他实施办法的优势是:主题更为鲜明, 育人效果更为突出。下面, 以上期开展的“Give me five”课程活动为例进行阐述。“Give me five”的命题首先是由美术组提出, 建构的初衷为“伸出你的手, 伸出我的手, 我们手拍手, 创意间奔走;我们手牵手, 卡通中遨游”, 激励孩子们互帮互助创意绘画, 装点校园。而后, 在体育月里, 为了增加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提升, 增加高年级学生的担当, 提升教师、家长的使命感, “Give me five”的主题得以延续, 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即“信任、合作、责任”。在6月毕业季里, 毕业班的孩子们又将自己对母校、老师的真情与感恩都留在了这一张张手印添画里, “Give me five”又从抽象的美好, 幻化为具象的祝福。同一个主题, 却在不同的阶段获得了不同的定义, 引领着高小的学子们创意无限、诗意生活, 受到了师生、家长们的广泛欢迎。

未来, 我们还将秉承“七彩花开七彩园”的教育理想, 努力完成“摸着石头过河”到“造船过河”的蜕变, 引导教师围绕我校的劳动课程纲要开发适宜的教学手册或学习材料, 惠泽每一个高小师生的成长。

上一篇:工业锅炉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应用下一篇:Internet时代的局域网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