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元素在新媒体视觉设计中的教学应用——以壮锦元素为例

2022-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目前西方的设计元素和审美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年轻人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使他们忽略了传统文化。

本文从教学手段、信息来源以及设计教学方法三方面, 对新媒体视觉设计进行综合分析, 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挖掘民族元素, 把民族元素应用于我们的新媒体视觉设计教学, 促进对设计理念的系统理解与思考, 以实用为目的、技术为手段, 促进学生对民族元素的灵活运用。

一、广西优秀民族文化元素分析

广西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艺术资源, 包括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在内的十二个民族, 这些民族为广西的文化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是广西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所谓民族元素,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是指坊间的民俗文化以及手工艺、绝活、歌舞、器乐、绘画、木雕等;从微观的角度来说, 民族元素是指坊间民俗文化中延展和剥离出来的概念、声音、符号。广西本地的众多民族元素中有壮锦、瑶锦、花山岩画、绣球、铜鼓、芦笙、风雨桥、刘三姐等等。本课题选用广西民族元素特别是壮锦图腾微观元素作为教学的素材。使学生在使用壮锦图腾微观元素进行视觉设计的过程中领悟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使用过程中加深对视觉设计概念的理解, 同时, 在设计过程中了解传统的优秀文化, 并探讨如何在视觉设计中发挥他们的优势。

二、广西民族优秀文化元素的教学内容设置

广西的独有的壮锦, 其本身有着十分显着的文化特, 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在寓意, 其图纹活灵活现, 结构严谨有序, 色泽斑斓多彩, 热烈而开朗, 有象征龙的传人的莽龙纹, 有象征尊贵、长寿的万寿纹, 象征有福长寿的四福捧花纹, 有象征吉祥富贵的龙凤纹等等。壮锦纹路很多, 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因此, 以这些纹路来进行视觉设计的教学内容设置非常合适, 既锻炼了学生的构图设计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图1~图4所示)

三、广西优秀民族文化元素新媒体应用

壮锦纹样的色彩搭配与壮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种具有鲜明的域性的审美在新媒体视觉设计中传达出强烈的民族色彩。在一般的设计中, 红配绿会显得非常俗气, 而在壮锦纹样中, 这种强烈对比的色彩搭配, 却产生了艳丽、喜庆的视觉感受, 应用在新媒体视觉设计中轻易造就出具有浓厚地域气息的喜庆界面, 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APP图标是手机首页中放置的手机应用图标, 它相当于商业视觉设计中的Logo, 是手机应用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壮锦纹样是取材于大自然的形象并通过进一步的抽象提炼出符合人类审美的图像元素。想要APP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对壮锦纹样的提炼和应用是个很好的选择。精美的壮锦纹样可以提升地域特点, 彰显民族特色, 富有文化内涵。因此, 可以借助于新媒体, 让这些民族文化元素换发新的活力, 可以更好的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 也可以让新媒体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助力下, 更好更快的发展, 而且设计出来的东西很有自己的特色和内涵。

四、总结

新媒体视觉设计的教学改革的培养优秀的设计师, 同时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挖掘者和传承者, 在挖掘民族文化, 学习设计方法的过程中, 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设计作品。在教授新媒体设计课程中, 介绍西方优秀设计文化的同时, 还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设计元素融合其中, 令学生在培养独立审美判断力的同时还能培养民族和社会责任感。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 视觉设计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大应用范围, 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也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挖掘、传承和发展, 本文从新媒体视觉设计课程的教学需要出发, 从教学手段、广西民族优秀文化的元素化设计以及设计教学方法三方面, 结合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 探讨民族优秀文化在新媒体视觉设计课程中如何进行教学的内容设置, 更新教学手段和民族优秀文化的元素化设计, 把民族元素应用于我们的新媒体视觉设计教学中, 促进学生对设计理念的系统深入理解与思考, 促进学生对民族元素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民族文化,新媒体,视觉设计,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Eric Freeman.Elisabeth Robson著.Head First HTML5 Programming.2016.

[2] 郝时远, 任一飞著.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丛书.民族出版社, 2008.

[3] 戴光禄主编.壮族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7.

[4] 范宏贵著.壮族历史与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7.

[5] (美国) 杰弗里.巴洛著;金丽等翻译.壮族:他们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性.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1.

[6]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布洛陀经诗:壮族创世史诗,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6.

上一篇: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在博物馆宣传上的转型与思考下一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既有居住小区绿化改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