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教学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课程设计教学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阐述了当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从端正学习态度、考核方式、合理控制设计进度及提高指导老师自身水平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供同行参考。

第一篇:课程设计教学论文

融入“课程思政”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摘 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课程本身教学特点,依托国内外机械技术发展史的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提出了通过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现状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责任感、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的课程教学设计策略;以及通过重构知识结构梳理思政元素、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课程教学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设计方法。以此为依据,阐述典型项目的教学过程设计案例,开展“课程思政”融入《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 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设计 设计案例

The Teaching Desig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into the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

Zhou Qi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 instructional design, design case

1 引言

2019年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实现全方位育人,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进,做到德育与智育并重。《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机电类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培养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该课程内容的应用几乎涵盖国民经济制造类的所有领域,为推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领;能够较好提升学生的判断、选择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课程本身的教学特点,开展融入“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探讨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2 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2.1 历史与现实对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讲解机械技术的发展史和工业技术革命等内容,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机械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作用,体会到科学技术进步对美好生活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对课程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2]。具体实践时如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技术,联系课程知识结构中典型机构的运动和设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技术,联系课程知识结构中电动机的选型设计;以自动控制为主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引出现代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对社会生产生活的积极推动作用;针对当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结合课程向学生讲授计算机仿真、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让学生熟悉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新技术和新流程。

2.2 国内与国外对比,强化学生家国情怀

众所周知,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一穷二白”现状面前,为追赶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许许多多爱国科学家所付出的无私奉献,以及近些年我国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创新成果,以上这些都是《机械设计基础》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素材。因此,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结合讲述我国自行研制的万吨液压机、五轴联动机床和先进战斗机等典型的自力更生案例,风力发电技术、高铁技术和的量子技术等典型的创新案例,以及穿插讲述美国等针对我国发动机和芯片制造技术的封锁,激励学生为了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学习。同时,配合适当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發展结合起来,专业能力培养与社会技术进步结合起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爱国热情。

3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设计

3.1 转变教学观念,开展课程育人

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首要的是转变专业教学观念,授课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思想教育,实现全员育人[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发挥积极主动性,由传统以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为主,转变为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政教育并行的模式;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育人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并与专业知识一起传输给学生,实现专业课的德育功能。

以课程中的常用机构任务单元为例,课前专业教师通过学习通课程网络平台推送学习任务,学生观看我国运-20、歼-20和相控阵雷达等国家优秀科技成果视频,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和专业热情;课中结合视频资源分析飞机起落架和雷达运动机构的机构类型,学习构件的类型及对应图形符号,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开展相关的讨论活动[3],强化学生对典型常用机构的认知和思政教育的效果,激发学生的责任使命感;课后通过在学习通布置拓展任务开展主题讨论,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重点,查阅典型机构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

3.2 重构教学内容,梳理思政元素

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重新分析和梳理课程知识内容结构,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以冲床执行机构和传动系统的常规设计流程为主线安排项目任务,挖掘与任务内容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找准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切入点,采用各种方式使之巧妙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做到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以常用机构任务单元为例,引导学生完成飞机起落架的机构分析和运动简图的绘制,帮助学生熟悉机构的工作原理,针对先进飞机设计制造技术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死点”现象正确看待事物的利与弊,使学生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能够全面看待问题,善于抓住问题的重点和主流。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从家庭常见的铝合金窗户铰链机构入手,判定机构类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培养学生探究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4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的设计案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爱国情怀和道德修养,实现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

以课程中的项目任务——常用机构为例,具体阐述融入思政教育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4.1 教学设计思路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常用机构作为机械的执行部分通常包括铰链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两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将其作为冲床冲压机构和送料机构设计的项目任务,安排在冲床机械传动设计之前,符合机械产品设计的常规流程。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机构的类型、结构、运动特点及应用等,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多而广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今后生产岗位的实践与创新。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确立本项目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等三个维度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悉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和演化形式,凸轮机构的分类、特点及应用;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杆件制作简易的铰链四杆机构、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凸轮机构则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从动件位移曲线图,绘制平面凸轮外轮廓曲线;情感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将所学融入生活、改善生活的创新意识,以及文明操作设施设备,善于保养的维护意识。

教学实施中针对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采用“积极教育”理念将尊重与关爱学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平等交流、配合融洽的教学生态,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针对项目中大量静态简图来表达动态机械传动、抽象难理解的问题,优选应用实例,简图配以动画,使抽象转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针对本项目内容知识量大、概念多而零散的问题,结合教学目标挖掘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做到“嘴巴说出来、脑子动起来、双手做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针对当前产业转型升级、专业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道德素养问题,教学设计时适当拓展延伸,尝试深入学习,理论联系实例,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4.2 课堂教学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常用机构的项目内容分为认识运动副和构件、判定平面四杆机构类型和熟悉凸轮机构的类型与运动等三个任务,共6课时。具体课堂教学设计安排如下:

任务1:认识运动副和构件(1课时)

首先,利用微课直观易懂、画面感强、整体而高效、以及形成系统认知的优势,导入机构的相关概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区别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高副,以及运动副的载荷承受情况、是否容易磨损等特点;针对微课存在的闪电式记忆、容易遗忘的不足之处,辅助以flash小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总结运动副间的接触特点以加深印象。其次,以门合页、铝合金窗铰链和淋浴房移门滚轮等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说出这些机构中的运动副类别、应用特点和注意事项,并拓展分享这些机构的维护保养小常识;同时在网络课程资源学习通中创设交流平台,要求学生展示生活经验,发现自我优势,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融入文明操作设施设备,爱家护校的思政教育。最后,为便于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通过PPT列出常见平面机构运动副的基本符号,让学生分批认知、积少聚多,辅助后续机构简图的读图分析。

任务2:判定平面四杆机构类型(3课时)

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及类型判断是本项目任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常规动画展示,机构类型判定的方法简单易懂,只需简要分析讲解即可达成。但对应到生活生产实际,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学生很难通过观察发现机构实现怎样的运动规律?哪个是主动件,哪些是从动件?哪个是曲柄?哪个是摇杆?需要结合生活实例加以引导,使之能够逐步区分、判定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首先,是课前必要知识准备。要求学生掌握判定平面四杆机构类型的方法,完成相关基础知识的预习。教师由飞机起落架和雷达的实例导入四杆机构的认识学习,拓展讲解我国运-20、歼-20和相控阵雷达技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结合这两个案例分析机构中的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学习构件的几种类型及对应的图形符号,要求学生在表格里尝试画一画图形符号,学生从画过到熟悉,从熟悉到接受,从接受到理解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后续机构简图传动分析扫除心理排斥的障碍。

其次,分组制作铰链四杆机构并判定其类型。学生自由选择一组准备好的自制教具杆件,由教师指定机架杆,要求各组制作不同尺寸的铰链四杆机构,并判断其类型。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很多的小麻烦,诸如六角螺母不好拧,羊角螺母转动碍事,螺母放松还是转不起来,机架抓不稳、转不灵,机构难以实现整周转动等问题。默契的配合成就人,骨感的现实考验人,“实践出真知”,懂不懂,会不会,做了才知道,教师巡视时给学生打气,鼓励组员积极参与机构的制作与类型判定,各组通过制作机构的展示汇报阐述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分享经验。

最后,以生活实例入手,了解并区分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类型。含有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可以看作是不同类型的铰链四杆机构演化而来的,利用图表列出其演化对应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概念。各演化类型的命名拗口,各教材命名法则不一致,学生难以区分。针对这一教学难点,对照滑块的运动特点整理成小口决“滑块不能动——定块机构、滑块只能摇——摇块机构、滑块只能移——滑块机构、滑块能转又能移——导杆机构”,以此简化机构名称,辅助学生迅速区分。

为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结合生活中的铝合金窗户铰链机构照片及尺寸,让学生小试牛刀绘制机构简图并判定机构类型,即学即用,检验口诀判定的可靠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为化简分析难点,教师可示范将机构的运动简图绘制展示给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得出以下结论:(1)口诀区分法简单实用;(2)生产生活中往往是多种机构类型的综合应用。

任务3:熟悉凸轮机构的类型与运动(2课时)

该环节首先通过微课学习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及应用,配合动画分析从动件“升—停—降—停”的运动循环过程,利用图表列出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图。对比明显,刚柔性冲击一目了然。其次,组织学生尝试绘制凸轮外轮廓曲线,传统画法利用量角器和直尺平分角度、度量位移较为繁琐且不精确,学生经常画错,不停的擦除,内心拒绝,成为了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改为利用CAD软件绘图,衔接前置课程,化繁为简,高效快捷;让学生学有所用,体验到设计的乐趣,突破教学难点。最后,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对凸轮传力特性的影响,书中表述比较抽象难懂,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推力靠近或远离从动件速度方向来概括表述压力角图示含义,扫除读图障碍,培养学生的概括学习能力。

4.3 教学设计反思

本项目的教学设计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法、问题导向法、分组法,配以微课、动画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制的机构教学模型,让学生手脑并用,促进课堂知识点的转化吸收;通过提炼小口诀帮助学生区分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类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压力角对传动特性的影响,用软件绘图实现快捷设计,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道德素养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意识[5]。

5 结语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在保证专业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强化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使得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道德修养和创新精神,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為国家、社会培养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思政元素的挖掘还仅限于机械技术发展史,进一步深度挖掘的空间较大,课程教师也需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的提升,探索更好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改革举措,努力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组织能力,将教书育人的内涵真正落实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积极教育视域下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途径研究(课题批准文号B-b/2020/03/45)。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朱丽颖,张梦迪.“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0):121-125.

[3]陈宇燕,吴慧芳.课程思政在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中的实践探索[J].轻工科技,2020(11):179-180.

[4]孙志雄,谢海霞,钟鹏飞.理工类课程融人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探索——以《EDA技术与应用》为例[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0(10):125-128.

[5]丁继斌.基于课程思政的“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教学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71-73.

作者:周琦

第二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摘 要]在大学课堂中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所有课程进行思政方面的教学设计。本文对《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全面的挖掘和梳理,探索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模式,试图在课堂中巧妙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力求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思政元素;教学设计;市场营销策划

[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Teaching design;Marketing planning

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都在经受着各种考验,多元文化的冲击常常让学生不知所措,各种诱惑层出不穷,加上学生心理素质堪忧,很多学生走上弯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对做好高校的思政工作提出了全面要求,他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本阶段进行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所有各类课程的思政建设,落实习总书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全面要求,在大学课堂中把思政元素渗透进每一个角落,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

课程思政建设前期,深入学习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文件和科研论文,把握课程思政的核心与精髓,以强化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为前提,充分挖掘和运用该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贯穿课程的全过程。

二、思政育人目标

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市场营销的核心价值观——以“顾客”为中心出发,树立“诚信经营”、“公平交易”、“顾客至上”等积极正确的营销价值观;塑造良好的市场营销策划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如良好的沟通能力、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冷静思考、谨慎行事、处理人际关系等;具备社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成为真正合格的市场营销策划人员;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的价值,通过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的创新进步做出贡献;掌握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相关策划方案;具有社会公德,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用大局意识,指导营销策划工作,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具有文化自信;具有支持国货、支持中国制造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三、课程思政元素

人文精神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鲜明的辨别力。”所以他把“人文学科”推荐给我们。可见当代大学生必须把对美和道德的辨别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融合。

本课程中所要传播的“人文精神”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习国外最先进的营销策划理论和经典的营销案例;二是把中国文化中最独特、个性化的东西融入到策划之中,让中国文化散发魅力。比如进入短视频时代,新的营销方式大张旗鼓的展开,抖音、快手纷纷成为年轻人的最爱,李子柒的视频火遍全球,虽然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渗透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

(二)文化自信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这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是我们课堂中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比如,为促进经济复苏,“地摊经济”成为新浪潮,中国的五千年悠久历史是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往今来的各种历史与传统器物,在经典案例中感知中国文化。

(三)创新精神与“中國梦”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怀揣梦想的创业者。

选取典型的创新创业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成功创业者人格魅力的启迪:华为手机的崛起史就是创新史、董明珠问鼎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之首、小米创始人雷军开挂的人生经历等。

布置调研与实践任务并纳入课程考核体系。高质量的市场营销策划应该从市场调研开始。引导学生从社会热点和痛点出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在实践中获得经验,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审美的策划案。

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大赛。营销策划的真谛是创新。积极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中结合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营销策划能力去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帮助农民销售滞销农产品,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四)营销伦理与社会责任

对营销环境的关注。客户关系管理是市场营销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不断的开发新客户,维系老客户,企业才能长远发展,这涉及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运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观点,同时,市场营销环境在进行讲解时让学生知道企业的生存发展不是孤立的,要用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和对环境、消费者和社会的贡献。市场营销策划中企业使命与愿景的知识点可融入此思政要素。比如,疫情期间,在汽车行业集体助力抗击疫情的行动中,以吉利、比亚迪、长城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车企快速响应、大力投入,展现出中国民营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民族团结意识与大局观

新媒体营销策划知识点可融入直播带货相关内容,全社会携手通过网络平台花样带货,助力抗疫、精准扶贫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保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六)中国制造与大国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全社会创新创业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提出并强调工匠精神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20年疫情当前,建筑工人火速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7天如期交付,凝聚着成千上万名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这是强大的工匠精神,更是社会主义社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制度优势体现。

品牌策划、新产品策划知识点非常契合中国制造和大国工匠的思政要素,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生产每一个环节,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七)树立市场营销核心价值观

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核心被称为“STP营销”,通过对STP模块的学习,使当代大学生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顾客为中心,树立“诚信经营”、“公平交易”、“顧客至上”等积极正确的营销价值观,真正把顾客的需求放在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吕琳.“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52.

[3]段琪,等.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2019(11):67—68.

[4]缪小莉 ,等.浅议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0):116.

[责任编辑 李 帆]

作者:席亚楠

第三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摘要:阐述了当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从端正学习态度、考核方式、合理控制设计进度及提高指导老师自身水平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闫存富(1972-),男,河南安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副教授,工程师;孔令云(1966-),男,河南安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教授。(河南 郑州 45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21PYEZX179)、郑州地方高校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编号:ZZJG-C6022)、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豫教高[2012]186号)的研究成果。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设计是在学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是使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题目和要求,通过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结构设计、理论计算、绘制相关图纸并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基本技能为目的。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要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还需提高他们的工程设计及创新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一、当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当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中主要存在的几方面问题。

1.学生先修课程基础较差,课程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在课程设计中,要涉及到工程力学、工程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及机械原理等先修课程的知识,由于这些课程学习时是分开单独学习的,在设计中则需要综合应用,此时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了。该方面问题在图纸上表现特别突出,主要表现为制图时不知道先画中心线、标题栏位置不对、图中箭头画法和一些零件的简化画法错误等,其他如正确标注装配图和零件图中的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错误,图上的技术要求临时凑上一些内容等问题;工程力学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应用工程力学知识去对轴、轴承及其他零件进行强度校核,有些学生在设计计算时不知道什么是截面法等;机械原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对有些常用机构的特点不清楚,如有的学生在设计时将蜗轮设计为主动件去带动蜗杆转动,根本就不知道蜗轮蜗杆传动具有自锁性。另外说明书书写不规范,有些图、表和相关符号标注不符合相关规定等问题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上述问题常见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先修课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学生反映说是在学习时有些知识点老师没有讲或没有重点讲,再去问老师,老师则说课时太少,没时间讲,此类问题就需要指导老师在设计前给学生补充讲解一下。

2.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缺少思考,盲目照抄现象严重

目前我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题都采用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指导老师给出已知数据,由学生完成拟定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计算相关参数、设计主要零件、绘制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及编写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的题目单一,设计过程大同小异。虽然在课程设计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设计任务,但学生大多是机械式的模仿设计,缺乏主动思考。加上多数学校都是将课程设计集中安排在2~3周内完成,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设计,没有经验,在时间安排上不重视,到后面真正去做时才发现很多问题。如果老师又催得紧,这时候有些学生就会去拷贝、复制别人的东西。有些学生还会有选择地作一些轻微改动,而有些学生则干脆完全照搬过来,只改纸上的姓名、学号,其他数据计算和结构设计都相同,抄袭现象特别严重。

3.学生对课程设计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重视课程设计。他们认为反正自己将来不从事这个专业,所以就没必要下功夫去做,只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次大作业。而且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这种设计型任务,在刚开始设计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时间安排上很松散,效率不高。而等学生慢慢入门以后,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以至于在最后几天加班加点,随便抄袭别人或一些书中的现有设计来应付交差。有些老师把关不严,使得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这种做法就会影响到下一届的学生,造成恶性循环。

4.课程设计学生多,指导教师偏少,影响课程设计质量

随着招生规模的增大,学生人数比以前增加了许多。而在设计过程中负责指导的专业课教师有限,经常是一名教师指导一个班或两个班的学生,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设计时也就很难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直到课程设计结束,交图纸和说明书时才发现问题。而有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懂装懂,老师不催,他们也懒得做,直到最后老师催缴课程设计时,才匆匆整理一下,凑出一个设计交上来。这样的课程设计,其质量可想而知,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课程设计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

二、课程设计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1.加强与前修课任课教师沟通,夯实基础,保证课程设计质量

通过与前修课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将课程设计中发现的专业课问题适当提出来,在上课时作为重点来讲,提前为课程设计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在课程设计开始前要将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的部分给学生提前强调一下,将错误消除在萌芽状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学生的进度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督促学生改正。

2.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杜绝抄袭现象

数十年来,课程设计的选题大同小异,都以减速器或皮带机为设计题目,每届学生都重复同样的设计内容,会影响教师的创新精神。而有的学校在制图课的测绘练习时也选择减速器,使得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重复。所以指导老师最好能深入现场发掘新的题目,给学生提供多个题目,尽量避免设计题目的重复,从源头上杜绝抄袭。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指导老师专业水平

课程设计实际上是学生第一次独立的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一次演练,在此之前学生对实际工程设计了解很少,作为指导老师自身应该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一定的设计经验,这样在给学生指导时才能直奔主题,使学生少走弯路。而现实中由于近几年学校扩招,有工作经验的老师相对较少,所以有些学校就只有让一些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去带学生的课程设计。而这些教师自己就对实践设计知之甚少,只有跟着前辈们“依葫芦画瓢”,可以想象这样的老师能带出什么样的课程设计效果。即便是凑合着带着学生做出来了,课程设计的质量又如何得到保证。

4.严格设计进度,保证设计质量

另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包括大量的计算、设计、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需要查阅有关设计手册和资料,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设计进度过快,在设计过程中就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出现不求甚解的现象,难以保证设计质量;若设计进度过慢,就会出现前松后紧现象,到后期会出现抄袭现象,同样也无法保证课程设计质量。所以应由教师提出一个设计进度计划,明确设计过程中各阶段应完成的内容,要求学生基本上按着该进度计划进行设计。

5.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进考核方式

那些认为反正自己将来不从事这个专业,所以就没必要下功夫去做,不重视课程设计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解释课程设计不仅仅是让他们完成一次设计任务,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做事的能力;同时通过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独挡一面的能力,为学生的将来奠定基础。由此提醒学生,那种将课程设计仅仅看成是一次大作业的看法是极端错误的。

由于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当前各个学校采取的考核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大部分学校采用指导老师一人说了算的考核方式,而有些老师平时又对各个环节把关不严,在最后验收时又没有详细审查设计内容就匆忙给个成绩了事。这样致使比较努力的学生得不到好成绩,而有些完全照抄过来的学生却能得到好的成绩,造成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不认真做最后也能合格。所以笔者建议对课程设计的考核采用分段给分制,即可将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成果的质量和答辩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考勤及设计过程中与设计的计划进度的符合程度,成果的质量包括设计说明书和绘图,答辩成绩即最后由答辩评委给出的成绩。

三、结束语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采用何种方法和手段,但目标是统一的。学生先修课程基础差、在课程设计中缺少思考、对课程设计不重视、参与课程设计的学生多、指导教师偏少等是影响课程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提高先修课程的上课质量、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提高指导老师专业水平、严格设计进度、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及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等措施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易传佩.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融人课堂教学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20-22.

[2]高路,陈民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38-39.

[3]郝秀红,邱雪松,王琼,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教学研究,2011,(5):51-54.

[4]尹延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存在问题与改革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107-108.

[5]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6]王旭,王积森,周先军,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意琴)

作者:闫存富?孔令云?张崇杰

第四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类学生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提高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的融合、题目的选择、计算机辅助设计、分组与考核方式、与机械创新大赛接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课程设计;机械设计;教学改革

[

0 引言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类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以及《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等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机械设计的能力和机械设计的技能,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现代控制科学等与机械科学不断交叉融合,使传统的机械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机械的概念和机械设计过程相对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工程设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存在很多问题,还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无法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工程设计人员。因此,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

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与课程设计脱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的第一次比较正规而全面的设计,由于其涉及课程多,知识面广,且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大的工作量,因此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以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后续,是在将机械设计课程完全授完之后再进行课程设计。一方面这样使得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中某些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产生了断续:另一方面,由于单纯针对授课,学生对课程设计与实际工程中很重要的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从而使课程设计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不必要的复习上。同时,由于课程的断续,在课程设计开始阶段,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题目从最开始进行重复式的机械设计基本计算,又花费了一般2~3天的时间。加上事先对设计题目没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思考,学生自身又有一定的惰性,临时抱佛脚,缺乏系统思维,乱抄乱设计。这都使得设计过程时断时续,时间紧张,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影响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社会工作,给学生和社会造成了很不必要的浪费与困扰。

1.2设计题目单一化

传统的课程设计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题目和给定数据多年不变,只需要按设计任务中给定的数据、方案及规定的设计方法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即可,形成相互抄袭的后果“’。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缺乏新思维,师生同受其害。同时,传统课程设计题目与专业、毕业设计相关度不大,使得学生所学专业课程无用武之地,缺乏学习兴趣,设计与专业课程学习不同步,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充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3计算机绘图欠普及

传统机械课程设计,手工绘图贯穿始终,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加上空间想象力不足和缺乏工程设计经验,学生面对二维设计图纸难以想象出机器的整体结构,导致学生对设计缺乏全面认识,似懂非懂,极大地影响了设计的积极性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技术及Solid—work、Pro/Engineer三维设计软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使机械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与设计手段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面向新世纪的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1.4协作与团队意识差,缺乏创新意识

以往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每个学生一个题目,题目类似而参数不同。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各自为政,互不往来,缺乏沟通与交流,虽然能够巩固单个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却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协作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现实生产中,任何一个机械设备不可能单靠一个人就设计完成,也不可能单靠某一个人的设计方法就能完善所需要的功能,必须集思广益、广泛讨论。因此,必须在学生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使其逐步与社会接轨。

以往的课程设计由于时间紧张,工作量大,老师往往忽略或不明显鼓励学生的创新设计,从而局限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单一的、互不协作的课程设计,时间紧张,思维狭窄而受限,就更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即便是学生有好的想法,也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考虑,没有老师的认真点拨和严密的思考论证而流产。

创新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动力,现代企业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去推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类学生第一次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设计训练,必须充分利用其契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1.5考核制度不完善

传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分二、三、四周三种模式,所布置设计任务根据时间不同稍有区别。在这几周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都很认真,能够脚踏实地地进行设计,因此对自己最后辛苦所得的成绩也比较在意。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图面成绩50%(包含草图和抄正图成绩)、平时成绩30%和答辩成绩20%。但图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成绩,老师们各凭印象标准,自行决断,并不能像正式考试那样给出一个让学生一目了然、欣然接受的成绩,考核缺乏标准性和透明度。这既有可能造成学生成绩评定的不公,又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答辩成绩学生相对心里有数,但倘若老师们在答辩过程中所问问题难易有所偏颇,也极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毕业设计产生不好的影响。

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2.1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过程相融合

改变课程设计与教学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在机械设计课程开始阶段将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使课程设计与教学相同步,把课程设计分部、分阶段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分步完成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带着设计任务听课,既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思索自己设计任务中的若干问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与老师交流、沟通,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逐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宽广的空间。

在最近两年的机械设计课程中,将课程设计与教学相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课程的学

作者:郝秀红 邱雪松 王琼 白文普

第五篇:思考新课程教学设计 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是围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面进行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课程 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已经在中学基本站稳脚跟,如何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规范信息技术教学行为仍然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的。在学习了李冬梅老师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后很受启发。这里结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经验,对信息技术新课程设计的原则进行一些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最基础的工作。要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思路,而教学思路必须遵循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原则,这样才能把知识、教材和学生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才能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搞好课程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实践的蓝本,要搞好教学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与传统文化课程的差异

传统文化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更新,但就总的知识体系而言始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知识系统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教学设计模式也就难有根本性的突破。无论怎么思考,知识的量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都是相对稳定的。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普及现代科技的学科,有它建立的基础体系,但这个系统是不需要普通信息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普通信息技术人员重在对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我们原来选用的广东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就侧重了前者,而我们现在选用的人教版的教材就着重体现了后者,因此我们感觉到人教版的教材更适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和学。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色,不能把信息技术设计成理论课,它的特点就是应用。如果一堂信息技术课走进了传统文化课的设计思路,既失去了课程开设的意义,也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是对现代教学设备的浪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跳出传统教学设计的思维范畴。

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基本目的应该就是在中学阶段普及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传授基本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由此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基本信息理论的介绍,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指导学生对基本信息工具的应用。注重体现“学习——理解——应用——创新”的基本教学设计思路。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喜爱QQ聊天,喜爱玩游戏等等,就是体现在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的兴趣。学生对教师按计划准备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就是还没有深入到教师所设计的环境。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喜爱接受的形式,还要进一步的思考。同时教学设计还要能体现允许学生接受知识的差异,体现学生吸收知识的兴趣。

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本课程的发展特色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最大的特色,就是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发展和突破的学科。到现在为止还不能说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完善,也许今天传授的信息技术知识明天就要被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所取代,就会成为历史。就连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理论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存有生命力的只是信息技术的原理,这点现实已经证明了,很多过去的信息技术知识就已经淘汰。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性,要体现指导学生思考原理,而不要过分强调学生对已有信息技术知识的死记硬背。要注意引导学生设想知识的延展性,这同时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中学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结合中学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组织。首先是要充分考虑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基础条件,一个脱离了基本硬件条件的教学设计,只能是一种传统文化课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很好落实的。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样是中学,城市和农村就存在极大的差异,同样是农村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教学大纲有要求,但落实起来同样要因地制宜,不能按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去要求学生。

五、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灵活的评价方式

我曾经参与了湖南省省级教育规划课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分层评价的研究》的工作,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了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评价。围绕信息技术水平评价的方式、维度、策略及意义进行了一些探索,常德市已经利用网络系统进行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网考,用以考查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水平,我曾围绕信息技术课程考查的实践进行了思考,写出了相应的体会文章。现在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评价问题仍然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探索。有的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某方面的知识进行技术设计,有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应用上有他的特色,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而有的学生在程序应用方面有先天的吸收能力,能编辑出应用程序,而有的学生对绘图工具有偏爱能绘出好的美术效果图,你如何评定其信息技术水平呢?你说这些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能力好还是不好呢?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中就要能体现对这些学生的评价,要肯定他们的信息意识和成绩。信息技术的考查形式也要跳出传统考查的思维定势,要灵活多样。要真正注重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这就是我对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

作者:周子春

上一篇:听说教学法论文下一篇:翻译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