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固醇检验异常的临床病因分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以及体育锻炼的缺乏、酗酒、精神压力过大的等其他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的影响, 人群中胆固醇异常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同时冠心病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应随着胆固醇异常率的升高而升高,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 我国高血脂的年发病率为563/10万, 患病率为7681/10万[1,2]。因此, 血脂检测具有重大的意义。为通过对该院病人血生化检测中胆固醇的含量水平进行分析, 探讨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临床病因, 现对该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826例血生化检测对象的临床数据分析,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826例血生化检测对象的胆固醇报告单, 其中男性511例 (占61.86%) , 女315例 (占38.14%) , 年龄25~85岁平均 (56.24±15.62) 岁。

1.2血清胆固醇的检测方法

所有参加血清胆固醇检测的研究对象均严格按照空腹半天后再参加检测, 取静脉血, 研究对象的血清离心后于-20℃的冰箱加以保存。采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含量, 检测试剂盒采用原装试剂, 在试剂盒的有效期内内使用。检测设备型号:DXC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结果

收治的826例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患者在的各年龄段构成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性别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在胆固醇测定值异常者198例中, 胆固醇升高178例, 占89.90%, 胆固醇降低20例, 占10.10%。分析胆固醇异常患者临床信息得到胆固醇升高表现为原发性升高和继发性升高, 胆固醇降低的患者也表现为原发性胆固醇降低和继发性胆固醇降低。其中血清胆固醇原发性升高19例, 159例继发性胆固醇增高, 14例为原发性降低, 6例血浆胆固醇继发性减低。

3讨论

胆固醇的结构为环戊烷多氢体, 为不饱和固醇, 是人体最为主要的固醇类化合物。正常人体中每千克体重约含有2 g胆固醇, 在临床胆固醇异常的患者中以胆固醇升高最为常见, 胆固醇降低较为少见, 在本次调查中, 胆固醇测定值异常者198例中, 胆固醇升高178例, 占89.90%, 胆固醇降低20例, 仅占10.10%, 胆固醇在人体生理功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长期低胆固醇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反应迟钝等。胆固醇在个体中的平均变异系数CV) 为8%[3], 脂蛋白检测以总胆固醇含量为参照决定是否需要作进一步的检查。

轻度高胆固醇 (胆固醇浓度6.21~7.49 mmol/L) 常伴有LDL-C清除低下以及LDL-C的输出增高, LDL-C颗粒富含胆固醇酯会使LDL-C与apoB比值增高[4]。重度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浓度>7.51 mmol/L) 表现为:. (1) LDL-C分解代谢降低, LDL-C的产生升高; (2) LDL-apoB代谢产生缺陷, 产生的LDL-C颗粒富含胆固醇酯。重度胆固醇的临床病因还与某些基因的缺陷以及患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目前, 人群中胆固醇含量的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胆固醇异常会对人体的心脑血管产生很大的危害, 为健康埋下隐患[5]。分析胆固醇异常的临床病因, 常常归结为以下因素: (1) 性别:欧美有研究表明, 55岁以内女性的血清胆固醇比同年龄的男性血浆胆固醇含量低, 而女性处于绝经期后胆固醇的含量上升会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在本次检测中25~55岁女性的异常率 (21.61%) 低于相同年龄的男性, 而年龄>55岁的女性异常率 (26.78%) 要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 (24.87%) 。 (2) 年龄:人体中血清胆固醇的含量随年龄的增加会出现升高的趋势。该研究中25~55岁检测者的胆固醇异常率 (24.66%) 低于年龄55岁以上的异常率 (25.78%) (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具有较大的影响。该次研究中患有遗传性疾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家族性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家族性卵磷脂-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缺乏病等) 也会对胆固醇异常产生很大影响。

针对人群中胆固醇水平异常逐渐升高的现状, 应该对但血清胆固醇的认识加以提高, 积极检查预防, 已经发现胆固醇异常, 应该严格控制饮食习惯, 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在食物选择上应避免含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 由于体内脂质的代谢与糖类的代谢相互转化, 还应当控制富含糖类食物的摄入;肥胖人群应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 加大脂肪的消耗, 减轻体重和脂肪;对于经常抽烟、酗酒的人群, 应当戒烟, 尽量少饮酒:精神压力过大的人群, 应当适当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 严重者需要通过一定的心理治疗或者相关药物治疗, 减小精神压力[6];其他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者, 应当采用一定的药物降低血脂的水平, 维持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摘要:目的 通过对该院病人血生化检测中胆固醇的含量水平进行分析, 探讨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临床病因。方法 收集该院826例血生化检测对象的临床数据, 分析胆固醇异常的病因。结果 826例血生化检测对象中胆固醇测定值异常者198例, 占23.97%, 胆固醇测定值异常者198例中, 胆固醇升高178例, 胆固醇降低20例。511例男性检测对象检测值异常例数为135例, 异常率为26.41%, 315例女性检测对象血清胆固醇异常例数为67例, 异常率为21.27%, 25~55岁男性检测对象的血清胆固醇异常率为27.16%, 高于相同年龄的女性检测对象 (21.61%) , 在55岁以上的检测对象中女性的胆固醇检测异常率 (26.78%) 高于相同年龄男性 (24.87%) 。结论 胆固醇异常的检测对象中, 胆固醇升高患者明显高于胆固醇降低患者。胆固醇升高的患者中, 原发性升高明显低于继发性升高;胆固醇水平降低的患者中, 原发性降低明显高于继发性降低。人体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年龄差异, 性别差异都会对胆固醇的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所有的检测对象中, 中年检测对象以及处于绝经期后的女性检测对象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较高。

关键词:血清胆固醇,检验异常,临床,病因分析

参考文献

[1] Braams kamp MJ, Wijburg FA, Wiegman A.Drug therapy of hypercholes terolaem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Drugs, 2012, 72 (6) :759-772.

[2] Ross SM.Red yeast rice: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Monascus pur-pureus yeast, for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a in patients with statinas-sociated myalgias[J].Holist Nurs Pract, 2012, 26 (3) :173-175.

[3] 何爱国.2009年该院健康体检者胆固醇轻度升高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0, 16 (18) :34-35.

[4] 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组.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作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5) :420-427.

[5] 丁玉仙.血清胆固醇异常是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J].大家健康, 2012, 11 (11) :39.

[6] 刘丽.血清胆固醇检验异常的临床病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 9 (28) :53.

上一篇:基层设备精细化管理探讨与应用下一篇:谈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