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测系统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安全监测系统

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升级研究

摘 要:煤矿行业是高危行业,安全是煤矿生产行业的首要前提,保证从事煤矿生产行业的人员的生命安全是煤矿行业最首要的前提。所以煤矿生产行业的安全监控系统必须能跟上煤矿产业的生产节奏,及时进行改造和升级,逐渐完善煤矿安全监视系统。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监视系统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传感器方面,传感器性能不佳,供电不稳定,传感器线路也容易受到其它信号的干扰。本文通过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有针对性的升级改造关键技术,提高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整体应用质量。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关键技术

引言

2015年国家安监总局开展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大大提升了煤矿科技装备、科技强安、科技保安水平。2016年国家煤矿安监局为提升煤矿井下日常安全生产技术保障水平,提高煤矿安全预测预警水平,增强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要求煤矿全面对安全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1、升级改造目标

(1)传感器到分站数据传输实现数字化,使用RS485总线传输技术,通信速率2400bps,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2)升级的分站及传感器通过监控系统及组成设备达到静电抗扰度3级、电磁辐射抗扰度2级、脉冲群抗扰度3级、浪涌抗扰度3级等抗干扰认证,且系统取得抗干扰安标认证,高于国家标准。(3)升级的分站、传感器防护等级均达到IP65,满足在恶劣环境中能正常工作。(4)增设多参数传感器、激光甲烷传感器等先进技术装备。(5)系统软件可设置4级报警,传感器的报警响度达到85dB,声光报警频率可实现4级,用不同频率进行区分。(6)KJ70X系统支持地面、井下的数据融合,软件提供融合接口及协议规范:支持人员定位系统、应急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系统融合,方便实现融合及应急联动,联动参数可设置。(7)设计系统传输平台采用工业以太环网+总线技术,环网切换时间不大于50ms,实现多路数据并行快速传输。(8)智能传感器实现标校提醒及故障诊断功能。(9)软件实现自诊断功能,根据操作系统运行环境、设备布置及监测数据,对系统软件、分站、传感器等异常情况进行诊断,出具诊断报告,以便于系统维护。(10)软件实现双机热备,当主机出现异常时,备机可自动切换为主机进行工作,实现无缝切换。(11)实现了数据分析及应用:传感器标校数据分析、异常数据分析及大数据分析等。(12)数据存储采用RSA加密算法,防止数据被破解篡改。(13)系统性能指标得到大幅提升,巡检周期不超过10s,异地断电时间缩至5s,备用电源断电后正常供电时间提升到8h,双机热备实现自动切换,模拟量传输处理误差不超过0.5%,分站本安电源实现分级管理。

2、升级改造步骤

(1)成立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专项领导小组,任务分解落实,制定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归属。(2)为确保升级改造期间监控系统稳定有效运行,制定《高煤公司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期间应急处置措施》。(3)建设一套千兆工业以太环网用于安全监控系统专业传输。(4)为了不影响老安全监测系统的运行,在地面监控室利用新主备机、服务器等搭建一套新安全监控系统,两套系统并行运行。同时新系统的上传软件,应将数据上传至上级集团公司。(5)分阶段、分主次、分重点进行分站与电源的更换,优先把非重点区域的分站及传感器(如避难硐室)进行更换,接入新系统。(6)安装重点采区的分站和传感器并接入新系统,实现新老系统的平滑过渡。

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关键技术分析

为了保证对整个开采过程进行实时有效的安全监督控制,同时为了保证开采人员自身的人身安全。在现有的安全监控系统基础上,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进行关键技术的改造升级。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种关键技术,实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升级,提高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质量和效果。

3.1新型数字传感技术

通过对现阶段存在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传感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整体稳定性很容易受到影响。导致传感器性能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传感技术比较落后。针对这一现象,该单位在利用激光甲烷传感器的时候,选择通过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光谱技术与其进行有效的配合使用。由于半导体激光器本身的波长具有可调谐的特点,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其可以直接通过对输出电流的具体变化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可一堆气体吸收峰附近的情况进行扫描分析,这样可以从中获取到待检测气体的特征吸收光谱,实现对气体科学合理的测量[3]。激光甲烷传感器在实际应用时,并不会受到气体任何气体的影响,所以即使是在一些粉尘比较大、环境比较潮湿的恶劣条件下,其整体测量效果也比较良好,同时还能够保证测量数据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传感器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RS485、CAN总线对其进行有效的数字传输,除了可以实现对其实时有效的数值检测之外,还可以将传感器的诊断或者是调校数据一并传输。传感器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适当将其整体防护等级进行有效提升,一直将其提升到IP65,同时将其防爆型式提高到ia,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满足工作面对本质安全设备提出的一系列要求。

3.2多系统数据融合技术

多系统数据井下融合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通过对图1中所呈现出的内容进行分析,分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主要是通过ARM处理器的使用来实现多系统数据融合,该处理器具有以太网接口,同时还有RS485、CAN接口,同时能够实现大容量的储存。在针对各种不同系统的传感器、执行器进行处理时,可以直接通过RS485、CAN总线实现与分站相互之间的有效连接,分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其通信链路的有效操作,对各个系统设备的数据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可以直接将这些数据发送到业务单元,各个业务单元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主机的基本要求,实现各项工作的科学合理配置和落实。与此同时,通过主机各项业务相互之间数据的有效配置使用,能夠最大限度实现分站级数据的融合。比如在瓦斯已经超过限定数值的时候,可以通过报警的方式,对关联区域的相关人员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等。分站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通过以太网、RS485等接口的使用,促使各个业务单元数据被真实有效的传输到对应的主机当中。

结束语

安全监控系统经过升级改造,能够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并解决了系统存在的老旧顽症,有效防止了线路接触不良产生的断线或电磁干扰造成的“假数”信号等问题,增强了干扰防护能力,提高了断电性能,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各级监管部门能够及时监督煤矿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此次升级改造提升了煤矿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与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对改善煤矿安全状况和促进煤矿行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亦是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实现煤矿企业安全发展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庞宏.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的探讨[J].煤矿机械,2017,38(09):110-111.

[2]任吉凯,路培超,杨相玉.浅析“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J].山东工业技术,2017(15):47.

[3]张骐.神华集团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状及升级改造[J].工矿自动化,2017,43(05):18-21.

[4]汪从笑 .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及关键技术研究[ J] . 工矿自动化, 2017(02) .

作者:李延刚

第2篇:配电站运行安全监测系统研究

摘要:配电站的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开关跳闸、温度过高、漏水等问题的出现很容易使配电站的电力设备出现故障而影响正常用电,而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安全监测系统还未完善,所以只能通过人工定期巡检的方式逐个检查设备,效率比较低,所以加强对配电站的安全监测系统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配电站;安全监测;系统组成;技术参数;监测方法 文献标识码:A

配电站的安全监测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用来监测10kV线路、高压电力设备、变压器、配电站内部温度、湿度等,便于让电力部门了解配电站的具体情况,并利用安全监测系统来保护电力系统安全。本文通过对配电站安全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分析,提出了一些配电站安全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对配电站的安全监测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1 安全监测系统组成

1.1 10kV高压监测部分

高压监测部分主要是监测断路器、搭接头等易引起故障的位置,包括湿度监测、温度监测、烟雾监测等方面,主要设备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通讯设备、信号接收设备等,通过传感器获得监测数据,将监测数据经过通讯设备传输到中心处理系统,中心处理系统经处理后将指令发送到信号接收设备。

1.2 0.4kV低压监测部分

低压部分可以直接为供电,所以对于低压部分的监测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低压部分相比高压部分的温度会更高,所以对于低压部分的温度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低压部分主要监测断路器、刀闸、电容器温度、外界温度、湿度等。

1.3 变压器监测部分

变压器是配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对于变压器的安全监测要格外关注。变压器部分的监测除了监测内部线路的电压电流以外,还需要关注油温的变化。油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内部线圈的温度,再结合外界温度和变压器的散热装置,可以大概地算出变压器的温度。

2 安全监测实施方案

2.1 电气连接点的监测

2.1.1 监测点的选取。电气连接点的监测点选取断路器、隔离刀闸、电容器等位置。

2.1.2 监测系统安装方式。将传感器的绑带和金属线接触,如图1所示:

2.2 变压器的监测

2.2.1 监测点的选取。低压侧将军帽的套管接线端以及散热板的油温,如图2所示:

2.2.2 安装方式。

2.3 外界环境监测

2.3.1 温度、湿度与烟雾监测。配电站需要安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烟雾浓度报警系统,以全面掌握配电站的环境情况。

2.3.2 安装方式。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可以利用支架支撑将其安装在墙壁上,然后将支架固定好;烟雾浓度报警系统一般是安装在天花板上;渗水检测器一般是安装在容易发生渗水或积水的位置,如图4所示:

2.3.3 移动监测报警法。移动监测报警指的是通过将之前的图像与当前图像进行对比,如果差异过大则视为入侵行为。这种方法只有监测系统处于防御状态,而且开启了这项特殊功能时才可以使用。

2.3.4 监测方法。可以将红外扫描与移动监测报警法相结合,实现对监测区域的有效监测。

将红外扫描探测器安装在视野比较开阔的位置,摄像头朝向监测区域内,一旦有带热辐射的人体进入监测范围内,10秒之后自动开启移动监测系统,并发出报警信号。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系统误判断,提高监测准确度。

2.4 配电箱的设置

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讯装置传输到配电器的接收模块,然后配电器根据需求分配电能。配电箱通常是设置在配电室的墙壁上,由室内220V的正常电源供电。安装效果如图5所示:

2.5 巡检专用手机软件

该软件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工作任务部分、数据采集部分以及用户资料部分,所有任务清单都是根据客户指定的要求发送到任务发布平台,然后由配电站工作人员分配任务,将巡检过后的结果统一发送到后台处理中心。

2.5.1 用户资料部分。用户资料部分是用户通过正确输入账号密码即可登陆软件。该部分会立即显示用户资料,包括姓名、岗位职责、所属部门等。

2.5.2 工作任务部分。工作任务部分是指用户所接到的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度进行分类,分成“已完成任务”“未完成任务”以及包含两者的“全部”三大块。根据工作任务部分的情况可合理安排用户的工作进度和任务完成顺序,有效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2.5.3 数据采集部分。利用热成像技术对巡检现场的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储存,并通过设置调整数据信息的显示方式。

2.6 热成像技术

将热成像技术应用于配电站巡检当中,出现了小型化的红外热成像模块。这种模块占用空间比较少,而且能量消耗也比较低,便于移动。只需要将该模块通过数据线与手机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热成像装置,再结合手机专用的巡检软件,可以有效提高巡检效率,降低巡检人员的工作量。

当前市场上也出现过专业的手持热成像仪,但是手持热成像仪占用的空间比较大,所以移动起来也不太方便,使得巡检人员巡检效率降低。而新型热成像模块可以与手机连接在一起,只需要携带手机和模块以及数据线就可以完成热成像巡检工作,方便快捷,如图6所示:

3 后台处理系统

3.1 后台处理系统的组成

后台处理系统位于中心控制室内,里面包含了整个配电站运行系统的监测数据,利用这些监测数据就可以对配电站每个部分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处理。

温度监测系统可以显示每个监测部位的实时温度数据,并可制作成温度曲线、报表等,具有很好的开放性;数据库内数据储存量十分庞大,可以再次对数据库进行开发。从温度监测系统的界面上可以观察到每个监测点所在的详细位置,并清楚地反映了各个监测点的温度变化状态。

温度监测报表可以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整理,自动生成报表,便于温度数据的储存以及历史记录的

查询。

温度曲线图则可以将各个监测点温度变化趋势直观地表示出来,使得监测人员对配电站各部位的温度变化情况有整体的把握,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温度调整工作。

3.2 间接测温故障诊断技术

间接测温点所测得的温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电路的回路发热功率、测温触头处电阻的热量、外界的温度、电柜的散热等。将间接测温点的温度变化与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研究,利用这种变化规律可以对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因为在设备正常运转状态下,各项参数变化都是很稳定、很规律的,所以温度变化也会相对稳定,如果温度变化规律出现了异常,那么就说明设备某一部分出现了故障。这个变化规律可以通过计算机模型的方式得到。将设备温度场分布情况模拟出来,最后得到各监测点温度升高参数。

故障诊断软件还包括其他部分:通讯部分、数据分析部分、报警部分、故障诊断部分、短信通知部分、系统管理部分、日志记录部分、用户授权部分、安全管理部分、服务中心部分等。

3.3 后台处理系统功能

(1)对配电站内部各项设备、露天电力设备以及设备环境等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2)对于各电气设备的接地设施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3)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安全监测系统当中各计算机之间的正常通信;(4)自动在工作任务发布平台上定时发送工作任务,由巡检人员接受并完成以后,及时检查巡检结果;(5)利用通信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储存到计算机的总数据库内,以便于后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6)可将各个时间段的监测点温度数据调出,制作成温度曲线,通过比较各时间段温度曲线的变化,分析该时间段内设备的运行情况;(7)当监测点的温度超过预定上限、温度上升的速度超过预定最快上升速度时,立即开启自动报警功能,并以短信的方式通知负责该监测点所在区域的负责人,及时进行处理;(8)所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储存到数据库内,可随时查询历史记录;(9)通过比较温度上升参数进行设备的故障诊断;(10)数据报表的生成打印;(11)用户权限管理分级,一共可分为三级。

4 系统技术参数设置

4.1 后台处理系统技术参数

(1)监测点数量的选择:一般是选择512个监测点,如果需要更多,可以设置1024个监测点;(2)系统可靠度参数:遥测不合格率要控制在0.01%以下;(3)系统实时性参数:遥测超越限度和遥信传送之间的时间不能超过5秒,所测数据的刷新时间也不能超过5秒;(4)系统画面的刷新时间也要控制在5秒以内;(5)储存到数据库内的数据信息至少要能保存一年以上。

4.2 数据采集设备技术参数

4.2.1 温度传感器技术参数。(1)准确度:测量误差控制在1℃以内;(2)最小分度值:0.1℃;(3)每次传输数据的间隔一般设置为4分钟;(4)测温范围:0℃~125℃。

4.2.2 电流传感器技术参数。(1)额定工作电压:小于35kV;(2)额定电流:10~1500A不等;(3)温度范围:40℃~110℃;(4)测温准确度:2℃以内。

4.2.3 热成像技术参数。(1)保证测温效果的最佳距离:5m以内;(2)热灵敏度控制:50mK以内。

5 结语

配电站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住户的正常用电,所以其安全控制必不可少。通过对配电站安全监测系统的研究,采取合适的监测设备安装办法,正确选取监测点,对配电站实行实时监测。同时将专业巡检软件应用到巡检当中,使人工巡检与设备监测相结合,提高监测的准确度。利用后台处理系统将所测得的数据收集整理入数据库,并制作成报表和曲线图,便于监测人员对设备运行情况的分析,及时处理故障,使安全监测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芸.配电站安全监控技术应用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1,28(5).

[2] 丁平,张晓光,蒋恒深,仝维仁,石晓妹.井下变电所及配电站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J].矿山机械,2010,38(10).

[3] 杨平,张建.基于VB和ARM的配电站信息显示与故障监控系统[J].煤矿机械,2014,35(8).

[4] 陶燕,王庆华.基于GPRS/CDMA的配电站环境监控系统[J].电子科技,2014,27(6).

作者简介:杨达伟(1985-),男,广东珠海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钱利宏(1986-),男,江西上饶人,供职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研究方向:配网自动化。

(责任编辑:黄银芳)

作者:杨达伟 钱利宏

第3篇:煤矿机电安全监测系统设计方案探究

摘 要: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煤炭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给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加强煤矿机电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建立安全的煤炭生产环境是我国煤炭生产需要解决的直接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介绍了煤矿机电安全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设计的注意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煤矿机电 安全监测系统 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號:TD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煤炭储藏大国,同时也是煤炭开采大国,保证煤矿生产安全是我国煤炭生产的一件大事。加强煤炭机电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科学合理的进行煤矿机电安全监测系统设计方案的制定,是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安全性的重要方面。

1 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要切合实际

煤矿机电安全监测系统是为了保证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而设立的,旨在监控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的一套监测系统。其基本的作用在于监控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注意方案应切合煤矿的实际,不能闭门造车。

1.1 监测系统关键点要切合煤矿实际

煤矿机电安全监测系统的着力点在于煤矿的关键部位,也就是煤矿机电设备易出现问题的部位,这些部位关系到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及良性安全运转。因此,监测系统的关键点在设计时应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和研究,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点位布置,减少漏洞,增强系统的监控作用。关键点位的布置要注意机电设备的设计以及布置位置与整个煤矿的关系,注意其内在的联系,把握煤矿机电设备自身的运行特点与运行规律,保证监测点处于机电设备的关键点位上,避免出现形式上的监控。

1.2 监测系统设备选定应结合煤矿实际

煤矿具有自身的特点,不同的煤矿其内部构造以及岩层结构和煤层构成也各有不同,核定煤矿的一些特定特点,减少煤矿监测系统布置的盲目性,使其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标性,进而提升监控系统的作用。一般而言,煤矿生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制约监测系统的关键。首先,要注意煤矿内部气体的构成,注意监测系统的自我保护;其次,要注意煤炭岩层结构的特点,在进行监测系统设计时应注意实际情况下煤矿监测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

1.3 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应结合煤矿实际

由于煤矿内部环境复杂,各种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保护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准确性,减少数据失真的可能性是煤矿机电监测系统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煤矿机电设备多处于煤矿的复杂部位,因此,在进行煤矿机电安全监测额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煤矿监测系统与煤矿的岩层以及机电设备所处环境的关系,合理布局传输路径和传输线路选择,减少失真,增强其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不断的进行基于煤矿机电设备的调查和研究,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监测系统设计应注意预算情况

2000年~2003年国有煤矿安全资金投入总计124.14亿元,主要用于以“一通三防”为重点的安全技术改造.企业在进行煤矿机电安全监测系统设计时应充分注意设计预算问题,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进行必要的合理化设计,进而提升资金的使用率,减少资金浪费。

2.1 设计费用预算

设计费用一般而言,煤矿都会在进行设计时给予一个合理的约束额度,这一额度的大小取决于煤矿对于这方面的投入量。监测系统在进行设计时应首先对设计费用进行必要的预算,进而减少设计费用方面的浪费,节约成本,使有限的预算费用达到最大的设计效果。

2.2 材料设计预算

材料设计预算指的是在进行煤矿机电安全监测系统设计时应注意材料的市场价格以及与煤矿实际结合下所需要的煤矿材料选定,以及在此选定方案下的预算支出,这一支出的预算应使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减少因材料造成的不可预知性支付。材料选择应本着合适的原则,不盲目选择价格高的材料;以保证安全生产为目标,不盲目选择抵挡材料;以实现有效监控为目标,不选择质量低劣材料。

3注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监测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必要的及时改造和技术革新是对于煤矿机电安全监测系统的一次革命。

3.1 远程监控技术

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实现煤矿机电安全监测系统的矿外监控是近年来煤矿机电安全监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利用此技术可以减少煤矿机电安全监测的时间性限制以及地区性限制,进而实现煤矿机电安全的总体监测和监督,实现事故的早发现以及早处理,可以有效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对煤矿机电安全进行全天候监控,是科技应用于煤矿生产的重大举措。

3.2 信息传导技术

信息传导技术指的是应用现代信息传导手段以及材料进行基于煤矿机电安全监测的数据传输,实现其超强的抗干扰能力。信息传导技术有软件技术以及硬件技术之分,软件技术主要指的是信息传导软件实现传导过程的优化,硬件技术指的是采用现代技术研制的信息传导材料实现信息传导的真实性,减少外界因素对其的影响和干扰。由于煤矿环境复杂,再加之煤矿机电设备的影响较大,因此传输材料的优劣关系到煤矿监测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必要改进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3.3 系统综合分析技术

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技术进行基于煤矿监测数据的有效分析,进而推导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性能的结论,对于有效实现煤矿机电安全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整体监测系统的性能和作用。

4 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时我国煤矿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必要的技术革新,进而提升其内在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引入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是改进其运行机理与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实现煤矿机电安全监测系统方案设计的准确有效必须借助于现代工具,进行调查研究,进而提升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促进煤炭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军.煤炭集团机电设备维修的特点与对策[J].装备制造技术,2009(5).

[2] 王宝琴.煤矿开采中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0(4).

[3] 冯锁魁.浅议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方式[J].科技致富向导,2010(36).

[4] 吕春发.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J].价值工程,2010(36).

[5] 陈玉.煤矿机电设备系统性维修方式分析[J].神华科技,2009(4).

[6] 戴玉霞.我国煤矿机电设备检修管理现状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7] 王东新.综采工作面设备故障分析和诊断[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8] 刘加民.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排查探索[J].科技资讯,2010(24).

作者:邱卫东

第4篇: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探析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传感器

0引言

我国煤炭资源遍布大江南北,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广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经过工程实践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行业标准以及对应的改革方案。广大学者也越来越重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研究。胡森荣等设计了以LoRa与HMM为基础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李爽等研究了煤矿安全态势感知预测系统的部分关键技术;冯波研究了煤矿安全通风智能监测监控系统。虽然广大学者都对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了积极深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都属于设计层面的研究,都相对较深入,很少有学者以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际应用为基础来研究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日常安装、使用、维护中出现的问题,对此本文以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日常安装、使用、维护中出现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优化建议。

1安全监控系统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能够给煤矿生产提供安全保障,主要对煤矿瓦斯、一氧化碳、风速、烟雾等进行监控因素进行检测。同时还对煤矿生产各个环节诸如运输、提升、排水、设备的运行状态等进行监控,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对其进行分析,整合数据,给生产管理者以及业务部分提供可靠的数据,也可以给生产指挥者提供一手资料。同时在对数据分析之后可以为预防灾难事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从而可以采取及时报警以及断电等安全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2安全监控系统在安装、使用、维护中出现的问题

(1)信号传输

目前现行的安全监控系统数据采集流程如下所示:地面中心站;信号传输介质;井下分站;信号传输介质;传感器;参数采集。在进行安装时,通常地面中心站与井下分站之间进行信号输送时选用光纤作为介质,可是安全监控系统新版技术方案规定井下分站之间的信息传输需要采用环网技术,由于井下工况环境比较恶劣,而对于那些经常移动的分站而言,光纤传输维护比较繁琐,主要是由于光纤在井下熔接率比较低,同时由于光纤材质比较硬,不能使用小圈缠绕,且不能大角度地拉扭,当光纤裁剪比较短时,往往失去使用价值,当出现故障之后后期维护工作量比较大。

(2)传感器

在新规中规定传输必须数字化,在能够充分提高整体抗干扰等级的前提现,减少不必要的传感器线缆。在RS485通信协议下,仅仅将电源和信号正负极进行并联,即可允许多个传感器共同使用同一根通信电缆。可是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由于每一个传感器的功率之问存在差异性,同时由于在井下分站以及线缆使用情况比较复杂,电路并联往往导致电流下降,假如传感器生产厂家并未对传感器进行足够的测试,那么可能导致通信电缆上面接入的传感器数量不达标。另外,传感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诸如井下变频器以及无功补偿器干扰传感器的强电磁干扰,因此导致数据失真。当处于强电磁环境中,传感器得到的數据会出现放大、漂负等现象。将系统进行改造,以及升级RS485传输的抗干扰性之后,基本消除数据失真的现象。

当前我国对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要求较高,为此对安全监控系统设置都存在一定的偏向,主要基于简单的网络结构实现对数据与网络的保护。通过分析新规发现,其要求实现多个系统的深度融合,进而对数据传输规范以及相应的网络安全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安全监控系统在维护自身数据正常上传时,还要保证其他系统进行有效的数据融合,这时数据采集与数据上传之间往往会影响网络的稳定性,一般安全监控系统借助主备机增加网卡以及设置多个IP地址等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以及多向采集等。另外,煤矿行业中缺少专业网络安全工作人员,因此在网闸、防火墙以及杀毒软件等方面不能给公司提供建设性的采购意见,从而致使专网与专网、局部与互联网之间产生病毒频发的现象,往往可能出现一个携带病毒的u盘导致公司网络瘫痪的现象。这些安全问题仅仅是网络环境问题,尚未涉及数据格式转换以及数据库端口开放问题等,这都会使得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下降。

3优化建议

鉴于此问题,选用具体的例子,进而提出完善意见。

(1)对于井下分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方面,以IMC-V111ET-TB型1口VDSL2以太网延长器为例,其能够有效地解决以太网距离延长方案,在使用24AWG电缆时能够延长1400m,其中此延长器能够提供一个100 Mb/s的RJ45以太网端口,一个界限端子端口借助VDSL2进行数据传输,工作温度能够适应-40-75℃。虽然此以太网延长器在技术方面不是最先进的,可是能够满足井下组网需要,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光缆布局。即使在采用两线制进行信息传输时,增加铜芯线缆之后带宽会有所衰减,可是对于信息量比较小的设备而言,其在进行组网的过程中,通常表现出比较实用的效果,当前在进行环网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已经采用此设备进行技术研发,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光缆的布局。

(2)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参数传感器在技术方面比较先进。该类型的传感器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的投入,而且能够优化线路的供电情况。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并在抗干扰方面有所改进。

(3)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可以构建小型的局域网,在IP的安全策略建设上,通常可以借助3层交换机实现操作系统的网间互联,实现对各个网段的数据访问。此外,可以在网络后端设置硬件防火墙,从而能够实现3层交换机路由走向的设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信息输送的效率,而且进一步降低成本以及优化网络结构,同时能够极大地提高网络系统抵抗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维护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图1所示为网络的拓扑结构。

由于在矿井下网络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要想能够有效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的水平显得比较困难。当前处于大数据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保护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实现远程监控与数据采集整合等,而且网络安全也将成为煤矿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煤矿行业要想不断提高网络安全管理能力,必须培养网络专业技术人才。

4结束语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系统之一,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和日常安装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掌握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必将有助于人们更科学合理地安装使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更及时高效地处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而更好地保障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安全,连续稳定运行,最终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作者:杨星辉

第5篇: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实践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经常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最重要的原因是,一旦煤矿内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发生很大的伤亡事件,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突发性。因此,加强对煤矿安全问题的管理,是煤矿生产中坚持不懈的长期工作。煤矿安全监测监控问题一直受到煤矿相关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因为其不仅涉及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和人们的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合理配置技术资源,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煤矿管理人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实践

引言

我国是煤矿生产大国,煤矿安全关系到能源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关键内容。煤矿安全监控监测系统是采用网络监控的方式,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且发出预警,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集合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煤矿瓦斯监控系统以及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集一体,能够实现对煤矿生产中的设备、人员和物料的全方位监控,通过联网将监测信息传送到系统,实现远程监控与处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是煤矿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对于我国的煤矿安全以及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安全监控系统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充分确保煤炭资源开采的安全性,其核心任务是对矿下毒害气体、风量和烟雾等风险因素进行监督控制。另外,还能够对煤炭开采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把监控所得信息数据输送到电脑中并加以分析整合,为监管人员、业务人员和指挥工作人员带来优质的参考信息。在对所得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以后还能够为安全事故的防治带来重要依据,在出现问题以后能够尽快发出警报并开启断电等安全行为,有效规避安全事故的出现。

2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实践

2.1提高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

通过煤矿安全监控监测设备中传感器接收到的数据信息通常是稳定不变的。在对信息数据进行传送時,通常仅针对环境中数据信息的变化实施传送处理,如果可以在信息传输到地面主机期间,对信息数据做到模式、压缩等方面的转换,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地面主机的工作量,还可以帮助监测工作者了解矿下的实际情况与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此可以充分提升煤矿安全监控监测设备对信息的传送成效,优化设备性能。

2.2提高解决设备故障的能力

当煤矿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安全监测监控设备随时可能出现故障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提高煤矿解决设备故障的能力。在面对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际故障情况,并对造成故障的具体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将监测的数据内容以及分析的结果及时传递给地面工作人员。便于安全维修人员第一时间对安全监测监控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为井下正常生产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2.3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

井下人员定位主要是采用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识别井下人员和井下设备的无线识别卡,从而了解井下人员的行动路线,及时掌握井下人员和井下设备的活动,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为解救井下人员提供位置信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功能的需求,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需要采用图形监控的方式,了解井下人员以及设备的行动轨迹以及所在位置,同时能够对井下人员开展考勤管理,了解井下人员的下井时间、下井次数以及在矿井中的生产效率。煤矿井下人员的定位系统主要以井下电源箱、人员识别卡、读卡站点以及地面数据中心等部分构成。井下人员工作过程中,通过识别卡将信息传输到定位站点,然后经过网络传输到地面数据中心,以便地上工作人员掌握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具备人员统计、工作人员显示、人机对话等功能,也能够对井下作业人员实现考勤管理。对于井下人员的异常活动、井下人员进入限制区域等立刻展开报警,确保井下相关设备安全,保证井下人员安全生产。

2.4完善机制

安全性与可靠性在能源开采行业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包括煤炭开采也不例外。煤矿行业需要加强对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安全有效和可靠的检测监控系统,并且通过监测监控系统同步的实时数据来确定矿井下发生的实际地下情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地面技术人员下达的指令。除此之外,要充分利用底下的一些特殊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并预测这些数据的发展趋势,对当下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对抗体内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和预测。对于系统的维护和设备的保养上,企业需要一些专业的维护人员和保养人员。在对系统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避免出现一些人为的想当然的操作行为,要增强整体施工队伍的危机意识,同时也要增加员工的积极性,及时发现矿井或者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已经出现的问题,技术人员要迅速开展对问题的研究讨论,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工期的顺利进行。

2.5合理使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电源

现阶段,由于矿下监控设备必须持续不间断的运行,需要耗费大量电能,想要确保系统运行的持续稳定性,煤矿企业必须采用储电量较高的电池,以充分确保监控设备的安全运行。另外,煤矿企业还能够加设电池的数量,以免产生故障后出现断电问题,确保煤矿生产能够获得实时监测。

结语

对煤矿产业具体的安全监测进分析和探索,可以发觉煤矿在我国能源当中仍然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企业安装监测系统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急需解决。在企业发展的时候管理者必须要时刻铭记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也要真正地将安全要素能够放在首要的位置,对于安全监控设备在使用可以引入一些物联网技术,实施全天候的监测,让企业在发展的时候能够更加的安全和稳定。为了能够让监控设备获得更加妥当的管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企业不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瀚超.王晓明.现阶段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探讨[J].煤,2020,29(04):71-72+79.

[2]张宇.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与实践[J].大众标准化,2021(02):157-158.

[3]郭小明.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实践探索[J].低碳世界,2020,10(11):53-54.

[4]于林.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06):136.

作者:李广红 牛军强

第6篇: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架构研究

【摘要】我国的煤矿安全系统现状随着越来越多的煤矿需求而变的越来越严峻,煤矿安全生产中使用现代化的安全监控预警技术一定会对煤矿安全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增加安全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将从监控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技术指标与结构等系统的几个方面对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阐述。

【关键词】煤矿生产;监测监控;架构

随着各种恶性事故的发生,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成为了煤矿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这些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社会各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煤矿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煤矿企业内部所关心的事情,而变成了关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现在我们分析煤矿工作安全事故很高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常事故多发单位或地点都普遍存在对煤矿中的高危因素监测不利或者控制不当的问题。其次各个系统缺乏有效运转和联系也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之一,因为他们彼此缺乏畅通的信息共享。最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发现只要做好对危险源的有效监控和预警工作就能极大的减少和抑制重特大工业事故的发生概率。事实证明:事故出现前通常会有征兆出现,这种征兆就是一种安全状态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被直观观测到,并且信息可控。为了从源头上抑制煤矿安全问题的发生,就要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监控,是隐患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排除,做到从萌芽阶段消灭事故。

1.检测系统的组成

通常由两级或者三级管理计算机集散系统构成煤矿安全生产检测系统,包含检测分站级和中心站。每个测控分站都会负责多路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处理和驱动相应的执行机构。从而实现了采集和控制分散。中心站通常负责处理和存储以及传输传感器所产生的信号,从而将各个传感器信号进行收集和处理。中心站和分站与计算机网络会进行相互通信,传感器会检测到监控分站的数据、监控分站会执行或者控制装置信号的传输,是通过信号的相互交换来实现的。地面中心站和井下工作站以及传输系统会组成一个完善的检测系统。地面中心站由传输接口装置连接若干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系统中配备电源和数据处理装置,内置系统运行软件,存储和打印以及显示相关传感器数据。可以通过机房进行恒温调节来控制机房的温度,使得系统工作在正常状态,也可以配备电源不间断电源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和运行。

井下系统由井下分站和传感器构成。井下分站可以对众多传感器控制信号进行处理,让信号转换成易于传输的信号送到地面中心站。另一方面可以将地面中心站发来的命令和传感器的处理信号传输到相应执行机构,完成处理过程。比如进行报警和断电、控制风扇和各个电动机构的运行。

2.检测系统的种类

检测系统通常由环境检测体系与工况检测体系两部分组成。每个系统又包含相应的子系统。比如瓦斯危险警报系统和顶板检测体系通常是环境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胶带监控和综采监控则是工况系统的组成部分。

对于环境监测系统来说,它的主要功能一般是用来监测煤矿生产各区域之中的各种自然参数,其监测区域包括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主要的,监测数据则包括风速、风量、温度、矿压、负压、地下水、烟雾、粉尘、通风设备等,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浓度为4%以下的低浓度沼气和浓度为4%~100%之间的高浓度沼气等气体,也在其监测范围之内。同时,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环境监测系统不仅要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还应结合不同矿井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相关要求,将必要的报警和执行设备(如灯光、音响等),部署在有关的地点或是工作场所,用以防止煤矿灾害的发生,或是及时预报灾害,以便疏散工作人员,避免人员伤亡。

3.检测系统的技术分析

对于一个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而言,它的技术指标的分析,主要可以通过对组成它的各个子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来进行。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技术指标一般可通过中心站和测控分站两部分来分析。对于中心站来说,它的主要技术指标可分为容量、主机型号及配置、传输速率这三点。容量主要是指系统可以带有的分站数量;主机的型号及配置指的则是主机的cpu型号是什么,内存和硬盘的容量是多大,软驱的数量是多少、规格是什么,以及配置外设的数量规格等等一系列具体数据,此外备用主机的具体数据也应包括在内;至于传输速率,它所表示的是数字信号传输的波特率,其单位是bit/s,一般来说,波特率越高,则系统的传输速率就越快。

相对于中心站,测控分站的主要功能是对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和执行机构的控制,包括与中心站之间的通信功能、对传感器进行自动识别配接的功能、开机自检以及本机初始化的功能、死机自动复位并通知中心站的功能、超限报警以及自动控制的功能等。所以其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容量、检测精度和接配传感器这三方面。容量是指系统的输入输出量的的数量以及类型;检测精度则是测控分站性能如何的主要判断标准,它一般由满量程的相对误差表示,误差越小,精度越高;接配传感器指的则是分站连接的传感器的数量、型号、精度、测量范围等。

4.检测系统的结构

集中式和分布式,这是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两种主要系统结构的类型。

由中心计算机对被控对象进行的直接控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集中式控制系统的主要表现形式。对于集中式控制而言,由地面中心站的计算机直接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以及信道的管理和控制,这是它的主要特点。因此,系统的最关键部分就是中心站计算机,它要进行大规模的数据传输,负担极重,一旦中心站和传输通道出现问题,就会使系统整个瘫痪。星型控制是集中式控制的主要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将多个节点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就可以了,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也方便增加、扩展节点。但弊端在于,这样会使中心节点变得十分重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部分都要由这个中心节点决定。

相对于集中式控制,分布式控制则使用多级计算机来对系统进行综合控制。它的特点是系统由分布在各个不同地点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相互配合协作,以此来对系统进行控制。一般来说,简单的任务会交由配置较低的计算机进行处理,而较复杂、运算量较大的任务则集中交由高档计算机处理。树型结构是分布式系统的主要实现方式。它的特点是易于扩展,适合使用于矿井安装施工。采用树型结构后,只需要地面中心站将一根电缆通入井下,再将各分站并联在电缆上即可。这样一来,就使得分站的连接变得十分灵活,可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且由于各分站之间属于并联,任意一个分站出现故障,都不会对其他分站造成影响,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缺点在于若是首末站距离较远,会使阻抗难以匹配。当然,除了树型结构,星型、环型等结构也可以用于分布式系统,只是通讯过程中数据流的路径和方式会因所用结构不同而有所区别。

5.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也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必须加强对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架构的研究,不断健全和完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产生,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于强.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故障分析与处理[J].中州煤炭, 2013,02(24).

[2]孙继平.现代化矿井通信技术与系统[J].工矿自动化, 2013,03(33).

[3]孟庆顺.煤矿安全管理创新探讨[J].煤炭工程,2013,02(17).

作者:韦晓虎

第7篇:安全监测系统自检报告

蔚州公司兴源矿安全监控系统自检报告

按照《关于迎接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检查的通知》(冀煤规划【2011】10号)文件精神和公司要求,我矿进行了周密组织,进行了认真自检,现将安全监控系统自检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概况

(一)监控设备选型

我矿现装备了KJ65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机)两套,其中一套工作,一套备用。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系统结构简洁,便于安装和维护;

2、有故障闭锁功能,当与控制有关的设备未投入正常运行或故障时,自动切断该监控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设备的电源并闭锁;

3、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自动解锁;对瓦斯、风速、负压、温度、一氧化碳等环境参数实时采集、处理、存储、显示、超限报警和打印;

4、系统操作平台采用Windows XP, 所有功能操作均具有在线帮助,可在中文菜单提示下完成。需要观看图形或信息只要方便地点击,即点即得所需信息。可随时显示监测数据、图形、曲线和报警点及数值;

5、报警点、断电点由软件设定或修改,实现区域内的超限自动断电。传感器超限时有声光报警显示,并在主机屏幕上有醒目的报警条显示,列出报警数值、地点及报警时间;

6、配置不间断电源,系统停电后仍可连续工作2~4h,可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能,并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二)传输设备和器材选型

系统传输电缆采用已取得“MA标志准用证”的矿用信号电缆,型号为MHYUR1*4*7/0.52,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三)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1、回采工作面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①瓦斯探头:A、回采工作面的上遇角上隅角安设瓦斯探头T0,该探头报警

浓度≥1.0%CH4,断电浓度≥1.5%CH4,复电浓度<1.0%CH4,断电范围在该工作面

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型电器设备;B、在工作面回风10米处安设瓦斯探头T1,该探头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5%CH4,复电浓度<1.0%CH4,断电

范围在该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型电器设备;C、回风顺槽内距回风口10-15米处安设瓦斯探头T2,瓦斯探头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0%CH4,复电浓度<1.0%CH4,断电范围为该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②一氧化碳探头、温度探头:在工作面回风顺槽内距回风口10-15米处安设一氧化碳探头及温度探头各一个,温度探头的报警值为30℃,一氧化碳探头的报警浓度为0.0024%CO。

③监测分站及瓦斯探头、一氧化碳探头、温度探头随工作面的采出及时移动。

2、掘进工作面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①瓦斯探头:在距工作面迎头不超过5米远的回风一侧安设瓦斯探头T1一个,随掘随移,该探头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5%CH4,复电浓度<

1.0%CH4,断电范围在该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型电器设备;在掘进工作面内距回

风巷口10-15m的回风流处安设瓦斯探头T2一个,该探头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0%CH4,复电浓度<1.0%CH4,断电范围在本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型电

器设备。

3、其它地点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①瓦斯传感器:在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安设瓦斯传感器:在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道内临时施工的电气设备上风侧安设瓦斯传感器;

②一氧化碳传感器: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各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一个,报警浓度为≥0.0024%CO。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大于300mm,距巷壁不小于200mm,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③风速传感器: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的测风站设置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应设置在巷道前后10m内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当风速低于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④烟雾传感器:四采区各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设置烟雾传感器。

⑤温度传感器:四采区五号煤变电所、西翼变电所、中央变电所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4℃。温度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⑥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内安设风压传感器一个。

4、设备开停、风门开关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主要机电设备配置KGT9型设备开停传感器共14台,为及时监测主要机电设备的工况信息,将开停传感器卡在被控设备的负荷侧电缆上。井下主要联络巷风门共配置KGE12型风门传感器10台,为及时监测风门的开关信息,风门传感器安装在风门处。

(四)总站和分站设置地点、数目和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1、总站、分站位置和数目

系统总站设置在调度室,一套使用一套备用。井下监控分站均吊挂在距底板不小于300mm、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内,井下现有20台。

2、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传输电缆采用已取得“MA标志准用证”的型号为MHYUR1*4*7/0.

52矿用专用信号电缆。传感器设置数量和设置地点是按照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和该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设计中选用的传感器符合国家及行业的标准,并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检测合格的产品。

(五)系统防雷、防毒功能

系统监测干线引入调度中心及下井接口处均设有型号为TVS2TL-60防雷保护器。

系统主机安装有最新版本的正规杀毒软件,并有专门负责网络安全的人员定期升级杀毒,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

二、存在问题

对照《河北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验收标准》,我矿安全监控系统在自检过程中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1、调度室没有录音电话,没有防静电地板。

2、带式输送机下风侧没有CO传感器。

3、掘进工作面风筒没有风筒传感器。

4、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大于3%时不能实现局扇闭锁。

5、没有风门声光报警装置。

针对存在问题,我矿进行了专门的安排部署,限定期限、责任到人。经复查,以上所有问题已于2月25前全部完成整改。

三、结论:

我矿安全监控系统符合《河北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标准(试行)》中的相关规定要求,建设合格,申请上级部门验收。

兴源矿通防区

2011年2月24日

第8篇:货车地面运行安全监测系统

TPDS(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

TPDS运用标准

1.在人机分工作业场,对TPDS预报的运行状态不良一级预报,由现场检车员对车辆进行全面详细检查,无法继续运行的扣车处理;对TPDS预报的踏面损伤

一、二级预报货车,由现场检车员对预报轮位进行检查确认;现场检车工长要对现场检车员认定无损伤或损伤不超限的

一、二级预报货车进行复核。

2.在机检作业场,如前方作业场未安装TPDS,要对TPDS预报的运行状态不良一级预报;踏面损伤

一、二级预报货车,向前方列检作业场预报。

TPDS预报故障处理程序

1.对TPDS踏面损伤

一、二级预报货车,动态检车员要立即将车次、车号、辆序、轮位等情况经动态检车工长向列检值班员报告;由列检值班员通知现场检车员,由现场检车员对预报轮位进行检查确认;对超限车辆办理扣车手续。并向动态检车组进行反馈,由动态检车员录入TPDS。

2.对TPDS货车运行状态不良联网一级预报货车,现场检车员对车辆进行全面详细检查,要重点检查斜楔摩擦副、接触式旁承(非接触式旁承间隙)、承载鞍及接触件、枕簧和心盘螺栓状态;对存在故障的货车按有关规定办理扣车手续,并将检查结果向动态检车组进行反馈,由动态检车员录入TPDS。

3.TPDS预报的运行状态不良联网报警货车,经检查,无法确认能否继续安全运行的,可扣车提前段修。车辆段要及时将扣修车辆的车号和进行段修的检修车间名称报路局车辆处和部货车处,在得到部货车处同意后,可安排提前段修。

4.对TPDS运行状态不良车辆进行段修时,要重点检查斜楔摩擦副、接触式旁承(非接触式旁承间隙)、承载鞍及接触件、枕簧和心盘螺栓状态,测量并记录相关尺寸。所有检测、检修记录按规定保存期限保存。

超偏载预报货车检查处理规定

超偏载检测装置和TPDS系统都能对货车超偏载进行预报,路局车辆运行安全监测中心、车务、车辆等部门各司其责,负责对超偏载货车的监控和处理。以确保超偏载车辆得到有效处理,保证运输安全。

(一)报警等级

1.超偏载检测装置报警等级分为:严重、一般。

2.TPDS系统超偏载报警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3.超偏载检测装置的严重报警对应TPDS系统的一级报警;超偏载检测装置的一般报警对应TPDS系统的二级报警。

(二)监控、预报及处理

1.由车辆运行安全监测中心红外线调度员对超偏载检测装置和TPDS系统检测的货车超偏载信息集中监控。

2.由红外线调度员对超偏载检测装置严重报警、TPDS系统一级报警货车向列车调度员预报:超偏载检测装置严重报警或TPDS系统一级报警时,红外线调度员立即将报警车次、编组、辆序、车型车号、检测站名称、报警时间、预报类别、预报时间通过录音电话通知列车调度员,同时填写“超偏载货车通知卡”(一式二份)送至列车调度员,双方签字后分别留存。

3.由列车调度员安排列车在运行前方站停车,并通知停车车站进行检查。由车站及时将检查结果电话报告列车调度员并作好记录。

中间站检查判断标准:对超重、偏重的车辆检查两端连接车钩中心线高度差不超标(不得大于75mm);对偏载的车辆检查车体倾斜不超标(棚车、敞车车体倾斜不大于75mm,平车装载货物无移位、装载加固无异状)的车辆可放行至前方技术站进行全面检查处理。

经车站检查可以放行的列车,由列车调度员通知列车运行前方技术站货检、列检作全面检查处理。经车站检查无法放行的列车,由列车调度员安排甩车,并通知就近车务段、车辆段派货检、列检人员前往作全面检查处理。

4.货检、列检按规定分别确认货物装载、车辆状态,并及时向车站值班员通报确认处理情况,由车站值班员填写《超偏载货车确认反馈单》。

5.车站值班员应及时将货检、列检确认处理情况(放行、换装整理等)电话反馈列车调度员,并将《超偏载货车确认反馈单》传真反馈红外线调度员。

6.对重新过衡或进行偏载复核的超偏载货车,确认超载、偏载的,由车站按规定换装整理和拍发电报。

(三)全面检查处理条件及标准

1.确认条件:车站应将预报的超偏载货车停放在平直线路上。

2.由货检负责对货物装载按以下标准确认:

(1)货物是否倾斜、移位、窜动、坠落、倒塌和渗漏。

(2)加固材料、装置是否完好无损、加固支柱是否折断。

(3)加固绳索、铁线捆绑拴结是否松动。

(4)超限货物对照检查线是否发生错位。

(5)散堆装货物装载是否平整。

(6)篷布苫盖外观是否凹陷。

(7)篷布苫盖外观无异状时,需解开绳索,查看内货是否倾斜、移位、窜动、坠落、倒塌和渗漏。

(8)货车门、窗、盖、阀是否关闭良好;棚车车门是否脱槽,油罐车上盖是否张开。

(9)使用平车(含专用平车)装集装箱时,箱门是否关闭良好。

(10)罐车是否溢漏。

(11)专用平车装载集装箱是否落槽,普通平车装载集装箱是否按进行加固捆绑。

(12)施封的棚车,应编制普通记录,记明施封号码和拆封原因,在公安人员监控下,拆除并保留施封锁,打开车门,查看内货是否倾斜、移位、窜动、坠落、倒塌和渗漏。

(13)未施封的棚车,打开车门,查看内货是否倾斜、移位、窜动、坠落、倒塌和渗漏。

3.由列检负责对车辆状态按以下标准确认:

(1)按《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规定的检查范围、质量标准和运用限度执行。

(2)检查步骤

① 对车体倾斜、车体外胀、互钩差(车钩高度)、枕簧高度差、旁承(滚子)游间作详细检查并测量记录。

②对车体破损情况、交叉杆及拉(杠)杆各部、车轮各部、承载鞍作重点检查。

③对车辆其它部位作全面检查。

(四)信息管理

1.车站负责:在48小时内将《超偏载货车确认反馈单》传真反馈到路局调度所车辆调度室(车辆运行安全监测中心),原件留存不少于1年。

2.车辆段负责:按月汇总列检确认超偏载货车车辆检查、测量记录,每月初5日前上报路局调度所车辆调度室(车辆运行安全监测中心)和车辆处。

3.路局调度所车辆调度室(车辆运行安全监测中心)负责:

(1)将预报的超偏载货车的车次、辆序、车种车型、车号、预报类别、预报时间、是否换装等情况录入超偏载检测装置和TPDS系统信息反馈子系统;

(2)对超偏载预报及处理情况按日、周、月、半年、年进行统计、分析、上报;

(3)按月、年度分别将严重、一级超偏载确认处理汇总分析报车辆处、货运处;

(4)对超偏载检测装置监测的严重、一般报警数据和TPDS系统监测的一级、二级、三级报警数据及反馈的确认处理信息保存不少于1年。

(五)责任界定

1.红外线调度员未按规定预报的,列红外线调度员责任。

2.列车调度员未按规定通知的,列列车调度员责任。

3.车站未按规定检查处理、未按规定反馈处理结果的,列车站责任。

4.车辆段未按规定检查处理的,列车辆段责任。 TPDS列检复示工作标准

1.动态检车员交接班时应认真填写《货车安全防范系统动态检车组交接班记录薄》;接班人员应确认设备状态良好,向交班人员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及系统网络运行情况,检查记录台帐,交接班人员共同在交接班记录薄上签字。

2.当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要立即向列检值班员报告,由列检值班员通知该班现场检车工长,由现场检车员按技检标准对列车进行人工检查。

3.交班前,当班人员应将设备一班运行情况如实填写到《货车安全防范系统动态检车组交接班记录薄》中,包括系统运用5率数据、典型故障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有计划施工停机时间、故障报修)等。 TPDS复示设备日常维护

1.TPDS列检复示设备实行日检,由列检作业场动态检车员负责,日检内容为:检查计算机主机运行状态、网络传输状态、供电情况、UPS电源、防病毒软件工作状态以及应用软件的工作状态,并填写日检台帐。

2.列检复示设备故障由动态检测车间负责修复。

3.动态检车人员负责监测5T系统运行状态和传输通道,当TPDS系统发生故障时,要将TPDS故障情况及时报告动态检测车间进行处理,并将有关信息如实登记。动态检车人员应关注故障恢复情况,故障停机时间较长的,每班一次电话了解故障处理情况,并记录。 TPDS设备标定

TPDS使用过程中系统垂直力和横向力的测试精度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测试精度和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为保证TPDS探测准确性,应定期对探测站设备进行动态检测和标定。

动态标定每3年1次,由铁路局组织,车辆检测所负责具体实施,运输、机务、计量部门、车辆段和设备厂家共同参与。测试平台状态改变影响探测性能时须重新进行标定。

上一篇:大病统筹下一篇:成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