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养目鉴赏养心——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初探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诗歌伴随着人类的语言而产生, 以其形式的短小精悍、语言的高度概括、意象的丰富多样、思想情感的朦胧多义, 而成为最能体现“文学性”的一种题材。通过对诗歌地阅读与鉴赏,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纯净学生的心灵、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所以, 诗歌教学一直以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研究对象。

1 从分析意象入手, 明确课堂教学思路

叶圣陶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理清楚, 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要想理解诗歌的大意, 首先就要先理清诗歌写作的思路。但是诗歌又不同于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 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语言有跳跃性, 表意比较含蓄。学生在感受上最容易触摸的恐怕只有诗歌中的意象了。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 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 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中, 这首诗写得很美, 分别主要写了“金柳、水草、清潭、星辉”四个意象。接着追问:为什么写得这么美?大家讨论后觉得, 这四种意象代表了徐志摩的一种理想。紧接着让学生比较阅读第一节和第六、七节, 重点思考:“诗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为什么又不能放歌?”通过这些问题的指引, 学生一步步理解了诗人离别康桥时的苍凉与无奈的心情。在此基础上, 还补充了一些诗歌的背景材料,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 也认识了诗人徐志摩。

2 联系社会生活背景, 更好地把握诗歌主题

新课改理念中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那么我们怎样当好课堂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呢?《论语侍坐》中给了我们有力的启迪。那就是孔子让每位学生言志, 于是学生们畅所欲言。现代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强调教学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这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所以, 要让学生对久远的诗歌内容了解的更深入, 教师就必须营造诗歌赏析的氛围, 围绕“让课堂更有活力, 让发展更为全面, 让教学更有创意”的宗旨。在诗歌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联系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与诗人的生平事迹, 这样去理解并赏析诗歌。例如:在教学《短歌行》这首诗时, 在把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后, 笔者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感悟中把握诗歌的主旨。学生联系诗人当时的社会现实, 并联系其它文学作品中曹操的形象来认识曹操。通过这样的活动很快就把握诗歌的主题, 为下面的诗歌鉴赏奠定了基础, 达到了赏析诗歌在理解诗人、理解诗歌的目的, 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印象。

3 紧紧抓住意象, 引导学生深入体味

意象是诗歌表达情感的载体, 是指出现在诗词作品中的那些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物象。意象在诗词作品中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 而许多个个体所联接起来的整体, 那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意境。所以, 我们不妨从诗歌意象角度来作为体悟诗歌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深入分析、仔细体味, 让学生通过联想与想像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进而迅速、准确地进入所构建起的情境中去。例如:在教学李清照词人的《声声慢》时, 笔者就抓住词中的“秋风、过雁、黄花”等的相关的经典意象, 让学生了解词人李清照所受到磨难和内心上的煎熬、挣扎的凄惨心境, 倾吐出词人李清照的哀愁与凄苦、寂寞与悲愤的这一心理感受。此时, 如果教师可以抓住此些意象积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 学生则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值得一提的是, 在平时的高中诗歌教学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逐渐积累一些常用意象所具有的固定式的象征性意义。如“月亮”多表达的是思乡之情或离愁别绪之情, 渲染悲寂的氛围。斜阳则是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

4 拓展思维想象, 体悟诗人的情感

白居易说:“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并不是诗人在无病呻吟, 而是在现实基础内心情感的抒发。例如:在教学《雨霖铃》这首诗时, 由于诗人描绘了一幅远行时与情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场景。因此, 就先引导学生描绘其中的场景, 并进行再创造, 看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当时的情景描绘出来。在清秋暮色中, 江水滔滔而去。长亭边, 相爱的人儿牵着手, 相顾无言。此时此刻, 两个人的内心在想什么呢?内心活动是无法用语言与画面来表达的。在这首词的下半阙中, 作者想象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的情景, 当学生们把这幅画面描绘出后, 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诗人酒醒的时候, 远远的天边还挂着一弯残月, 面对着凉风的吹拂, 诗人看到了岸边摇摆的枝条, 就好像情人在挥动着的手臂, 此时的诗人在想着什么呢?此时此刻, 可曾叹息?可曾流泪?当学生已经不满足这样的画面时, 而去挖掘画面被后诗人的内心活动, 去体会诗人的情感的波澜。此时, 说明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更上了一个台阶。从而说明诗歌教学, 已经初步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总之, 古典诗歌是传统的高雅艺术, 它以丰富的想象和凝练的语言来完善和丰满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必须要重视对自主理解教学的组织,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训练,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要: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内容, 同样也承担着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双重任务。它促进了学生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我们应该肯定诗歌教学的作用, 对如何进行诗歌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朗读,鉴赏

参考文献

[1] 邢成斌.浅谈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 2010 (04) .

[2] 安权虎.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06)

[3] 岳彦珍.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的方法[J].教育教学研究, 2011 (7) .

上一篇:农民工工资保护及其法律完善下一篇:浅谈现代推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