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上教学计划

2022-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日常工作中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你在拟写计划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理八年级上教学计划》,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地理八年级上教学计划

八年级地理课堂释放学生潜能的学科交叉教学策略分析

摘 要:文章概述了交叉学科教学具有的有利于构建知识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习负担、接轨国际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八年级地理课堂与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的具体交叉,重点对八年级地理课堂释放学生潜能的学科交叉教学面临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资源整合不足以及教师之间欠缺配合等问题进行介绍,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以及加强教师配合的策略,以加强学科交叉教学工作。

关键词:地理课堂;学生潜能;学科交叉

一、 引言

地理不仅是自然学科,同时也属于社会学科,其综合性较强,具有区域性、动态性的特点,此类特点使地理与其他学科产生较深的交叉关系,诸多教师运用交叉教学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获取更好的课堂效果,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 学科交叉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知识联系

以往将各个学科明显地割裂开来使其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较为零碎和片面,而学科交叉的出现将各个学科重新联系起来,使其相互合作,构建了融合知识的桥梁。大部分教师都会应用构建知识联系的方法带领学生梳理知识,只不过传统的知识联系属于学科纵向,而学科交叉则是将横向知识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思想,增强其理解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学科之间过于割裂很容易造成学生发展失衡的现象,对学生整体的知识体系造成影响,经常出现的偏科现象就是学科割裂的恶果,而学科交叉教学则能够打破学科割裂,为学生提供平衡发展的模式,给学生更多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在充分满足其个性发展时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初中学生在面对繁重的考试压力时无法应对多种学科难题,而学科交叉教学则将其学习范围有效扩大,并将学科难度大大降低。尤其是在当前减负的教学号召下,学科交叉教学成为帮助学生有效减轻负担的重要举措之一。

(四)有利于接轨国际教育

学科交叉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当前世界对人才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其对社会的贡献较大,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学科交叉教学恰好能够使国内教育与国际接轨,使中国教育更加国际化,培育的人才也更能够适应世界的需求。

三、 八年级地理课堂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一)政治

政治与地理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即区域性、整体性以及综合性。八年级上册地理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地理,社会发展的主要进程与中国不断发展的政治形态都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在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时往往离不开政治知识。诸多地理知识与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例如,划分行政区、土地人口、自然资源以及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等知识。在进行海洋国土知识教学时,需要学生对东临四海一洋、我国管辖海域面积、岛屿和群岛等知识加以掌握。在介紹钓鱼岛以及南沙群岛等知识时,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领土观念,做到寸土不让、寸海不让。而此类观念都与政治学科息息相关。

(二)历史

历史与地理具有天然联系,诸多历史事件的命名与发生地相关,在八年级的地理课本中比比皆是。因此在地理课堂上引进历史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学习效率有效提高。

(三)生物

初中生物虽然是生物学的起步,其涉及的概念、原理都和地理知识具有一定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地理中交叉生物知识很有必要。在学习“北大仓”时,涉及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一熟,其原理也与生物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的交叉渗透不仅包含政治、历史、生物这三大学科,其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化学等也具有密切的联系,在进行学科交叉教学时,只有明确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才能够确保教学取得理想中的成效。

四、 八年级地理课堂释放学生潜能的学科交叉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的落后与交叉教学的能力不足上。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决定了释放学生潜能的学科交叉教学是否能够落到实处。然而当前大部分地理教师都存在学科交叉教学理念不清晰的情况,导致其教学呈现出与学科交叉教学不同的价值目标。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理解学科交叉教学对地理课堂提出的要求,仍然把自身当作单纯的地理知识讲授人员,那么在地理课堂中,学生将难以获得全面发展与释放潜能的机会,而当教师彻底把握了学科交叉教学的教学要求,则会以不同学科的交叉为中心构建出新的教学体系,在地理课堂中融入各类学科知识,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学科的融合,进而激发其学习潜能。部分地理教师自身的学科交叉能力并不高,导致其在进行地理学科交叉教学的时候缺乏过硬的知识储备,在传授知识时浅尝辄止,在开展学科交叉教学的时候有心无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当前部分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即便应用学科交叉的模式教学,其也往往强迫学生对地理知识死记硬背,教学时仅仅对课件照本宣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缺乏了解,在学科交叉的课堂上无法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其与教学工作的配合度较差,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方法致使地理课堂学科交叉教学效果较差,难以发挥学科交叉课堂的优势,更无法释放学生的潜能。

(三)教学资源整合不足

教学资源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动力,教师对其是否合理运用对最终教学成果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目前,就地理学科交叉课堂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地理教师不懂得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来帮助自己挖掘教育资源,进行学科交叉的教学资源整合,导致其能够使用的学科交叉类型的教学资源较少,课堂上运用的学科交叉知识内容较为枯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地理教师只关注现有的教材资源,对教材外的学科资源极少关注。

(四)教师之间配合欠缺

地理课堂进行学科交叉教学需要各个学科教师达成良好的配合,然而由于学科交叉教学的推行时间较短导致教师之间缺乏配合,教学进度出现偏差,经常是地理课堂上讲到某类交叉内容时,该学科并没有进行该内容的教学,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一头雾水,无法达到豁然开朗的学习状态,交叉教学的效果较差。

五、 八年级地理课堂释放学生潜能的学科交叉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八年级地理课堂上进行学科交叉教学释放学生潜能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更新其教学理念并提高其交叉教学的能力。为了释放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上的潜能,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須做到彻底转变。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交叉教学对地理课堂释放学生潜能的重要性,才能够保证其在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以释放学生学习潜能为主要目的,以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为结果进行学科交叉教学。教师只有在学科交叉的地理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潜能而非只注重其学习结果,才能够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进行学习潜能的激发。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还需要对其学科交叉教学的能力进行提高。如果教师本身对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知之甚少,其势必无法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科交叉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三级行政区”时需要学生对各省的简称了如指掌,而大多数学生难以记住此类知识点,此时教师可以应用历史知识让学生巧记地名。如山东的简称为鲁,缘由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在此建立。贵州的简称为“黔”,缘由为战国时楚国黔中是当今贵州部分区域,秦朝曾经在贵州设立黔中郡,唐朝曾于此地设立黔中道、黔州郡以及黔州都督府。在学习“走科技强农之路”时提到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的增产,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此时涉及的杂交水稻相关知识与生物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杂交水稻的生物原理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记忆。

(二)丰富教学方法

学科交叉教学的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时需要注意教学方法,仅仅依靠口头知识的讲述无法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吸收,因此需要丰富教学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在学科交叉教学的地理课堂上的潜能。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学习省份简称为例,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对抗赛,一组提出省份名称,另一组进行抢答,抢答的同学同时需要使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全班同学记忆该简称,回答错误时该题作废,提问进行到一半时进行问答身份互换,最后统计各组的得分情况,大家投票选出前五个记忆力最深刻的简称解释,给予优胜的小组以及解释最佳的同学适当的物质奖励,例如本子、笔等学习用具。此类游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科交叉学习的兴趣,并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整合教学资源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手段挖掘教育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教育资源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动力,教师对其是否合理运用对最终教学成果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中学教师需要摒弃“过多的学科交叉知识没有必要,只需要用书本上的内容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即可”的想法,尤其是初中地理等交叉性较强的课程,其跨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课程需要较强的理解力,更需要充分结合地理教学的实际需求,利用各类搜索引擎,在数据库中进行全面检索,在信息网络中找到丰富的学科交叉教学资源并进行实时共享。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学科交叉所具备的跨学科优势,将其和丰富有趣的地理知识内容进行完美的结合。获取教学资源之后还需要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获取和整合教学资源的方法较多,教师可以自行在互联网上搜索,也可以在教学资源的平台上互相交流,还可以通过电子图书馆查阅国际上跨学科教学的资料。教学资源的种类并不局限于文字材料,视频、音频、PPT课件等都可以用作教学资源,提升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四)加强教师配合

各个学科的教师应当加强教学配合。在教学开始之前交叉性较强的几门任课教师可以对教学进度进行商议,互相配合学科交叉的教学工作,确保在进行学科交叉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能够相互呼应,避免出现学生对两种或多种学科交叉的知识一头雾水的情况,通过互相教学铺垫以及知识的呼应,将地理课堂的学科交叉教学效果最大化发挥,除此之外,教师的配合还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从各自的教学资源中获取交叉性知识内容能够节约大量备课的时间。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学科交叉教学具有有利于构建知识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习负担、接轨国际教育等重要意义,八年级地理课堂与政治、历史、生物等诸多学科具有交叉关系,虽然八年级地理课堂释放学生潜能的学科交叉教学面临着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资源整合不足以及教师之间配合欠缺的问题,但只要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以及加强教师配合的策略就能够加强学科交叉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小山.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39):62-63.

[2]秦丽丽.浅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9):191-192.

[3]李轩然.地理学学科基础与前沿课程建设及改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8):111-114.

[4]姚振兴.基于比较教学法的地理核心素养培育探索:以沪教版高中地理“中国地域文化”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6):45-47.

作者简介:

黄小军,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灵台县第二中学。

作者:黄小军

第2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新旧教材分析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新旧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及活动系统分别进行比较,分析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此提出教学建议,对教师明确新教材侧重点并转变教学方式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地理教材;改革;比较分析

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地理学科进行了新一轮教材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如何把握教材改革的优点与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怎样转变仍值得人们关注。为探讨以上问题,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后文称旧教材)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后文称新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图像系统、活动系统两大系统上的差异,探索新教材的侧重点。

一、地理图像系统分析

彭晓风对图像系统作了界定:地理图像是指地理教材中所插入的视觉化呈现。本文将图像系统定义为:地理教材中以视觉的形式呈现,直观形象地表述地理信息的各图画的集合。图像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根据杨向东对图像系统的分类方法及本文所研究的教材内容将图像系统分为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表格、漫画、话框,对新旧教材图像系统进行比较分析,详见表1。

1.图像数量多,类型丰富

经统计,旧教材中图片数量为224幅,新教材图片数量为217幅,二者图片数量相差不大且数量多,对图像的运用都很重视。同时,地图、景观图、统计图、示意图、漫画等多种多样的图像形式都在两套教材中使用,只是所占比例不同。丰富多样的图像的直观形象呈现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新教材中还出现了充满人文风格的艺术绘画等,丰富了教材,体现了教材图像的美育功能。

2.新旧教材各类型图像比重存在的差异

新旧教材中地图、地理景观图、示意图比重均較大。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景观图数量显著增多,由表1可知,在旧教材中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分别占图像总量的22%、37%及17%,在新教材中分别占19%、48%及10%。景观图直观生动、真实性强,对于不能亲眼感知真实地理景观的学生来说,其功能作用和表达效果更强。

(1)新旧教材中漫画比重均最小

但新教材的漫画比重增加,在旧教材中漫画占图像总量的1%,在新教材中增加到了3%。漫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话框的数量由25幅减少到12幅,减少了一半。旧教材中话框的内容文字表述较为呆板生硬,实际上是对课文知识的补充,没有增强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新教材减少了话框数量,虽然话框的内容得到简化,但趣味性仍然不强。

(2)统计图数量少,比例低

新旧教材中统计图所占比例均不高,在旧教材中统计图占图像总量的9%,在新教材中占10%。统计图反映地理事物明确具体,科学性与实践性强,使学生能较容易地从中得出所需的信息,能训练学生分析图表及提取信息的能力,统计图的数量过少则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3)图文结合,图像、课文及活动三大系统整体性增强

多图结合,随图设问,引导学生按步骤读图,引导学生揭示图片的内在含义,学会寻找不同图像之间的联系,在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图像与文字叙述并重,采用图文互补的方式来阐述地理知识,地理问题因有图像而变得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图像系统与其他两大系统相互联系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标,使三大系统的整体性增强。

二、地理活动系统分析

根据彭晓风对地理活动的分类方法及所研究的地理教材内容,将活动分为认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操作性活动三个类型,对活动数量的统计得到表,详见表2。

1.新教材活动化繁为简,注重创造力、综合性与兴趣的培养

新教材中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共有83题而旧教材设置了94题。但新教材简化了活动系统,更注重活动效果。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位置”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将旧教材的前两题合并成了一题,活动的目的是读图并比较我国与图示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新教材采用一幅整体的世界地图,而旧教材用的是割裂的国家简图,新教材更利于学生对各国的地理位置的把握且容易对世界形成整体概念。旧教材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活动的分析填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其相对应的新教材第2题要求学生写介绍我国地理位置的小短文。写小短文的综合性远远强于填表,由此可见,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创造及综合能力。

第一章第一节“行政区划”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题量比旧教材题量少,但新教材对学生学习产生的效果更好。旧教材用严肃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找”来熟悉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分布,而新教材更注重图文结合,提供给学生简单易学地记住省级行政区简称及分布的方法。例如“找邻居,沿线路,按方位,顺口溜”这样的活动,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2.问题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

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部分(旧教材为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部分)所设置的活动,旧教材用到大量的文字描述,最后让学生根据描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似在启发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这种方式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过大,问题没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在实际教学中较难实施。新教材则简化了活动的难度,文字部分简短并附有长江干流各河段示意图,直观简洁。活动先让学生填入长江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再根据示意图分析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环境问题之间是否有联系性,最后针对长江不同河段的问题谈谈看法。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此为新教材的进步。

3.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

旧教材认知性活动占总活动的60%,新教材占68%,均超过了活动总数的一半,说明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中读图思考类与阅读思考类活动比例都增加,而问题思考类活动比例减少,旧教材中读图思考类活动、阅读思考类活动及问题思考类活动分别占活动总数的24%、9%及28%,新教材中三者分别占37%、14%及17%,说明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旧教材中问题分析类活动所占比例最大,而此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及综合概括能力较弱,让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进行问题分析,难度过大,活动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新教材在课文系统采用图像能增强教材直观性,在活动系统采用图像能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因此较多地采用图像和阅读材料则避免了旧教材出现的问题。

4.新教材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仍然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过于重视学生认知和理论知识,而轻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轻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操作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体验性活动能让学生在直接感知过程中培养自身情感。旧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24%,新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20%,比例略有下降;老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16%,新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12%,比例略有下降。由此可见,八年级地理新教材在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图像系统设置方面,旧教材的优点在于图文结合,随图设问,图像各具特色且与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图像系统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地图、景观图、示意图比重较大。但统计图比例过低,画框设计仍较传统。新教材传承了旧教材优点,并且增加了景观图比例,从而增加了教材的现实性与直观性。

活动系统设置方面,新教材的优点在于读图思考类活动增加,问题设置简洁化,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对学生的启发性增强。缺点在于与旧教材一样过于重视认知能力发展,而轻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建议

教材编制时,图像系统中应适当增加统计图的数量和比例,画框设计的语言应增强生动性及趣味性。活动系统中应该多设置操作性与体验性活动,问题的设置不要过于严肃与学术化,而应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性认知。

地理教學中,教师应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好奇心。充分运用教材图文结合以及景观图数量多的特点,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呈现图像,指导学生学会看图,避免干瘪的讲述,通过景观图了解不熟知的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通过示意图学习抽象的地理规律及原理,通过统计图学会提取地理信息及分析地理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相互探讨。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进行综合性活动时,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彭晓风.中学地理教材图像系统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杨向东.中学地理新教材图像系统分类与实践应用研究:人教版初中地理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06.

[3]张逢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若干问题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9(19).

[4]刘宏光.浅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文教育功能的体现[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0).

[5]李永治.评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新特点[J].许昌师专学报,1996(4).

编辑 段丽君

作者:周步遥 吕娟 杜星慧

第3篇:八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体育教学面临更多新考验和新问题,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如何切实提高八年级体育课堂教学实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成为当前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法;组织

一、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度追求教学进度,课堂教学往往任务繁重、节奏紧凑,导致许多学生反映上体育课纯粹是“体力活”,渐渐失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体育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身体、心理健康与运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游戏教学法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具体来讲,游戏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1)深受学生喜爱,符合八年级学生心智特点,贴合学生兴趣爱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主动性。(2)较之普通体育项目,体育游戏的运动强度更加温和,操作简单,密度更大,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3)游戏教学法能够与体育竞赛有机結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主题游戏的运用增加了体育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学习的价值。

二、游戏的选择与组织

使用游戏教学法时,游戏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而应该以八年级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紧紧围绕教学任务展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导入部分使用游戏教学环节往往效果显著。例如“绑腿走”“贴膏药”等有助于伸展身体肌肉和关节的小游戏,可作为课前预备活动引入到教学中来,为接下来的课堂训练做好准备。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高度重视游戏环节的引导与组织,游戏开始前宣讲游戏规则及注意事项,对游戏过程中的违规现象及时予以指正,端正学生游戏态度,关注学生运动精神。在游戏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保护措施的相关设置,为课堂游戏教学解决后顾之忧。此外,还应注重游戏设计的技术含量和知识性,符合八年级学生的智力特点。

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情节的基础动作和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游戏活动不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教学以教学为主,教学始终是课堂主线,游戏服从服务于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可以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王剑涛.体育课游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J].运

动,2011(8).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第七中学)

编辑 韩 晓

作者:王吉

第4篇:八年级地理(上)教学计划

滨城区第八中学

教学计划

2017-2018学第二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二学部 孙艺婷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地理学习,三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课标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也不得不承认,在七年级地理的学习中,部分同学仍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不能按时认真完成,上课精力不集中,导致成绩较差。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地理学戏的方法,只靠死记硬背,读图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导致学得太死,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这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必须引起重视。

二、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滨城区第八中学

教学计划

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本章主要内容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学习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了解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理解国家为改变经济地区差异大的现状而实行的有关政策。本章的重难点是工业分布和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四、教学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1.课前准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逻辑,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考虑教法。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情感。

(二)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博采众长,提高水平。通过各种渠道听课,除完成学校规定的听20节课外,还要从教学平台、网络搜集一些优秀课例进行学习,了解最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

(三)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滨城区第八中学

教学计划

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五)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拓展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七)搞好单元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所授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品质。

五、课时安排 每周2课时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2节课 第二节

1节课 第三节

1节课 第四节

1节课 测试

1节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3节课 第二节

3节课 第三节

3节课 复习

1节课 测试

1节课 期中水平检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1节课 第二节

2节课 第三节

1节课 第四节

1节课 测试

1节课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2节课 第二节

2节课 第三节

2节课

第5篇: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高,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内学习成绩差距较大,尤其是三班,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5、充分利用

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网络资源,精选优质教案,提高学地理兴趣,真正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四、教学进度:

一单元:1-5周

二单元:6-10周

三单元:11-14周

四单元:15-17周

复习18-19周

期终考试:20周

第6篇: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x k b 1 . c o m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生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因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从世界看中国,这章内容是本册课本的总领,大体概括了中国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共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后面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总体现状及特征,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学习他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土地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部分。x k b 1. c o m 第四部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交通、农业和工业方面分析,掌握经济状况,铁路干线、农业和工业是重点

(二)教材图文并茂,培养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对地理问题的叙述,文字简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时借助多姿多彩直观生动的插图,针对性强,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和中国政区图,一幅图用不同的颜色重点点出中国的位置,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形象记忆,34个省区也是如此,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相邻的省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形成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三)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学生活动,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并列的双系列结构。同时还穿插课外阅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了积极作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思路(结束八年级上册学习,八下学一章内容)

研究现状:这学期时间短,八上需要学习四章的内容再加上下册一章的内容,内容很基础,侧重于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想想,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理解我国的经济现状,农业分布特色,经济特点。

五、教学措施新课标第一网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一些信息资源,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做到精讲,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5.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6.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2014-8-25

第7篇: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课改精神为指针,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

通过七年级地理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基础地理、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很有一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并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学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教完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中国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技能,对我们所在的国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工业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对一些重要的中国地理信息有着较为详尽的知识掌握。

四、本学期教材重点、难点:

1、中国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中国农业和工业。

五、方法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客观上了 解地理单元的知识。充分利用地图册来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后面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多种教学形式,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关注热点问题生活问题,进行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

六、教学课时与进程:

1、九月 第一章 辽阔的疆域

2、十月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

3、十一月上中旬 复习准备期中考试

下旬 其中质量分析

4、十二月上旬 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

中下旬 第四章中国经济发展

5、元月上中旬综合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第8篇: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至4班地理,时间如白驹过隙,飞速而逝,一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有收获,有遗憾,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反思如下。工作中坚持读书学习,阅读了《透析作业》《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及王局长所做课题报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区级、校级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好二次备课,及时将备课上传至教研平台。积极参与各级听评课活动。本学期听了韩**老师、王**老师同课异构的《地形图的判读》,吕**老师的《气候》,历城区地理名师胡**、胡**老师的同课异构七年级下册《大洲和大洋》,同时自己执教了《地形和地势》。不仅听本学科的,还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虚心吸取老师们的优点,本学期共听课20节,超过了15节的要求。本学期积极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20个变的素质大赛活动。将自

工作中也有不足,比如想的多,做的少,总想记录一下学生的闪光点,但总是因懒得动手而放弃;对待学困生耐心还是不足,总有放弃之心;读书记得多,思的少等。

在今后工作中要多反思,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第9篇: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赵永聪

时间匆匆而过,回顾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有收获,也有教训,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为了更好地做好下学期的工作,现在总结一下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心得:

地理学科在初中来讲是一门非中考的科目,但它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八年级学生,学习的全是中国的地理知识,身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连一点中国地理常识都不熟悉,从这点,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熟悉、理解。故此,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地理,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夯实地理基础,成为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中心任务。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的系统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工作,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遗忘率高,效率低,后进生人数偏多,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其他同学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中等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不强,对技巧性和灵活性大的题目仍难以适应。

一、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爱好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爱好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熟悉把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熟悉把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进行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运输业等方面。

四、在教学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从而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不显著、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在今后的教学我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上一篇:学生会纪检部心得体会下一篇:社团文化周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