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2022-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实习结束之后,我们必然有着很多的感受,也许是对于理论知识的升华,也许是对于自身不足的了解,或者获得了某方面的成长,那么这就需要进行实习总结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翻译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翻译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经济新闻翻译实践报告

摘要: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文本选自《经济学人》中有关集装箱航运业的一篇报道。为了能够解决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专业术语的翻译、背景知识不足和长难句的翻译等,笔者在报告中展示了运用词义引申、变被动为主动、变换句式等方法来解决。在翻译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对于此类文本的翻译,译文质量与译者的对经济学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息息相关。

关键词:《经济学人》;翻译难点;方法和技巧

一、引言

当今世界,人们信息获取的途径增多,更多的人想要了解国际形势的变化,获取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事情。本次的实践选取的是经济类文本,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活动与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渴望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翻译经济类文本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利于自身翻译水平的提高。

二、翻译文本分析

本此翻译实践报告选用的文本是从《经济学人》选取的,其网站文章与纸媒杂志同步,可以保证其来源的可靠性。经济类文本与日常用语或口头与不同,首先它将经济类的相关知识和英语语言表达习惯相结合。其次,词汇也有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般会遵循严谨、得体原则,词义明确且清晰。第三,句式上多会采用扩展简单句的方法来尽可能多的展现信息,语言逻辑强。

三、案例分析

(一)词义的引申

奈达曾在2004年版的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一书中提到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时,可先采用“等值对应词汇”(Nida,2004:325),但是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的词并不能完全按照词典给的基本含义来翻译,生搬硬套或逐词死译会使译文生硬,不利于读者阅读。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应根据上下文关系以及行文的逻辑关系,从该词的基本含义出发,加以适当的引申,选择比较恰当的汉语词语来表达,从而消除或降低语言差异给翻译带来的损失,使译文与原文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例1:Container shipping has rarely been as dramatic as it has in 2021.

譯文: 集装箱航运业很少像2021年这样跌宕起伏。

在本句中:“dramatic”原本的意思是“戏剧性的,引人注目的”。若只从字面意思来翻译的话,不能很好的传达这句话的意思,也不符合中文的语言表达习惯,所以此处用“跌宕起伏”一词来描述航运业的现状。更符合语境。

(二)变被动为主动

英语中多使用被动语态,为了避免掺杂过多的个人感情,防止主观臆断。而汉语中则多以人物或事件主题为表述对象,多为主动语态。因而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多通过增加主语、保留主语等方式将英语中的被动语句转换为汉语的主动句。

例2:Some are even reportedly being trucked from China to Europe then shipped across the Atlantic to avoid clogged Chinese ports.

译文:据报道,有些集装箱甚至是先用卡车从中国运到欧洲,然后再海运跨过大西洋,以绕过拥堵的中国港口。

本句中以物为主体,以被动语态的形式出现。基于中英语言的差异,译者化被动为主动,使译文更加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

(三)变长句为短句

英语的有些句子虽然很长,但逻辑关系十分清晰,顺译就可以;而同位语、插入语和介词短语等许多成分穿插在句中的时候,则需要理清句中的逻辑关系,转换修饰成分的位置。分译,是根据行文要求,将一句话译为几句,常见的做法是将原文的某一部分抽出来,单独译成一句。(王治奎,2009:65-67)。运用分译将长句切割为短句并进行调整结构,使之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完成长短句之间的转换。

例3:CMA CGM, the third-largest container- shipping firm in the world, stunned industry watchers on September 9th when it said that it would cap spot rates for ocean freight.

译文:全球第三大集装箱航运公司达飞(CMA CGM)在9月9日表示将对海运即期运费设定上限,此举震惊了行业观察人士。

在本句中,包含了时间状语从句,同位语以及插入语。同位语介绍了主语的身份,时间状语介绍了事件发生的时间。通过复杂的语法将信息紧密的粘合到一起,汉语则需要对信息加以整合。本句将长句化短,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表述方式将句意表述出来。

四、结语

通过本次的翻译实践,译者对自身的翻译水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虽然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如专业背景知识欠缺,中英语言转换等问题,但也收获了很多。首先,译者要对翻译材料所涉及的领域要熟悉,这样既可以保证译文的准确度,又可以提升翻译的效率;其次,译者要学会借助各类翻译工具以及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文本涉及的背景知识。希望在今后的翻译实践过程中,自己能够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思,通过多次的锻炼与实践来提升个人翻译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 Nida, Eugene A.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3] 王治奎.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元琛(1997—),女,汉族,山西运城市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在读

作者:李元琛

第2篇:《赝品》翻译实践报告

摘 要: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是对亨利詹姆斯的中篇小说《赝品》的翻译评述。本文分四个部分,介绍了本次翻译实践的意义和原文文本,而且对原文文本从视角,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赝品》;珍珠;夏洛蒂;性格

作者简介:樊璐(1992.7-),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

[

一、翻译实践意义

《赝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一篇五千八百余词的中篇小说。这篇小说是亨利詹姆斯所有作品中最简明最轻快的一部。故事情节没有跌宕起伏,却因为突出的人物性格产生了鲜明的对比。现实与虚幻交织的情节颇具吸引力,可见作者看待问题独特的视角。本文以一条珍珠项链为主线,以珍珠的真伪为主要矛盾。与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样一部篇幅不长的小故事里,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对于每个人物都有精细的描写。

二、原文文本介绍。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文坛首屈一指的作家,他的文章对于人性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大多数作品都对人的内心活动有极其细致的描写。他擅长通过对比,批判丑恶。他的代表作有《鸽翼》、《金碗》、《使节》、《一位女士的画像》等等。每一部都是传世之作,无论是立意海慧寺写作技巧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aste通常译作《赝品》,也有人译作《假的》。故事中伯母去世,夏洛蒂和她的堂兄阿瑟,也就是伯母的继子一同奔丧。阿瑟在伯母的遗物中发现了一个铁皮盒子,装着些仿制的珠宝,夏洛蒂发现其中的一串珍珠与众不同,推测是伯母当演员时受到的礼物。堂兄却勃然大怒,认为这样的想法是对继母的侮辱,继母绝对不会手下其他男人如此贵重的礼物。机缘巧合,美丽精明的盖伊太太发现了珍珠。而且确定珍珠是真的价值不菲,并劝说夏洛蒂留下珍珠转卖给自己。然而夏洛蒂最终决定将珍珠归还给伯母的继子,堂兄阿瑟。阿瑟依旧一副不听不信的样子。一月之后,再次遇见盖伊太太,脖子上的珍珠格外抢眼。可是堂兄信中说已经把珍珠摔了个粉碎。有一想,其实盖伊夫人早就知道阿瑟的地址。

三、原文文本分析

全文通过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叙述。这样的叙事视角便于作者将故事全方位的显现在读者面前,可以清晰的展示出每个人物的动作神态,不会受到视角的拘泥。同时也便于避开叙述者主观判断和个人感情色彩,进行客观的描述。因为文章中涉及大量夏洛蒂的心理活动,通过第三人称视角也更容易反映出主人公的纠结与挣扎,更全面地体现出人物西乡,也更有利于展现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人物塑造方面,文章中出现了三个显性人物,夏洛蒂,阿瑟,盖伊夫人,一个隐性人物,夏洛蒂的伯母。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可谓别具匠心,下面将对于几个人物一一分析。文中对于夏洛蒂有以下五种称呼分别是:夏洛蒂,姑娘,年轻的女士,年轻的女人,布莱德肖小姐(Charlotte, girl, young lady, young woman, Miss Bradshaw)。在晚宴的那段描写中称呼变为了年轻的女士,这时夏洛蒂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大户人家的管家了,有自己的工作,而且能独当一面。当夏洛蒂拿着项链幻想自己戴上项链的时候又被称作年轻的女人,珠宝对于她还是有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而在堂兄跟盖伊夫人眼里,夏洛蒂又变成了默默无闻的布莱德肖小姐,只是认识的一位没钱没势小姐而已。盖伊夫人也是个性鲜明的人物,同夏洛蒂形成了鲜明的地比。作者用了一大段的笔墨描述这位美貌又精明的女士,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透出女性的魅力,话语中多次出现dear这样的词,口是心非应该是她的强项。珍珠对于她来说极具吸引力,从她对珍珠的着迷不难看出她渗进骨子里的虚荣关于阿瑟的部分主要在全文的开头和结尾,在阿瑟的话语中较多使用drop, awful, cheap gilt, bad, nobody, nothing 等这样情感态度较为强烈,且负面语意的词汇,不难感受到这位堂兄脾气暴躁。

全文在词句的运用方面,多用简单易懂的词汇,没有一丝赘余。对于人物没有大量的形容词和副词的铺设,却又巧妙地反映出人物性格和故事脉络。文章看似词汇易懂,句法简单,每句话却又都是作者的细心安排。真正着手读起来又觉得文章难懂。细细分析揣摩之后,不难发现作者的一番良苦用心。语言质朴又不失铅华。而且文章擅用重复,比如Poor在全文中重复达十次之多。以及clicking the drawer(咔嚓一声,锁上了抽屉),这个动作第一次由夏洛蒂完成,表现了年轻的姑娘纠结中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咔嚓一声关掉了心中的胡思乱想。而第二次则是堂兄发出的动作,表现出了堂兄的冷酷无情。两者相互呼应,又对比鲜明。

四、结语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章客观的分析有利于更好把我文章主旨,了解主人公个性。翻译文本的分析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本次翻译实践对于文本的分析,集中于视角,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希望对其他译者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王跃洪.亨利·詹姆斯作品的艺术特点.西安: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2]方开瑞.论小说翻译中的人物视角问题.北京:中国翻译,2003.

[3]李卉.小说的视角.重庆: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

[4]王华.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标准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北京: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

作者:樊璐

第3篇:商务翻译实践报告

摘要:本次翻译实践的文本选自经济学人中的一篇文章。笔者分别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1)在词汇层面,可以使用增词译法,减词译法,(2)在句子层面,可以使用语序调整法;语态变通法;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能够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为以后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信息文本;经济学人;翻译策略

引言

科技的发展也推动着机器人技术的成熟,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也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文章对机器人的发展及其影响展开了叙述。通过此次翻译实践,希望能够为以后的翻译实践积累经验。

第一章 文本分析

1.1 源文本内容简介

文章主要介绍了机器人的发展及其对工作场所的影响。并且对韩国、日本的例子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在文章的最后引出了观点。

1.2源文文本特点分析

1.2.1词汇特点

文中出现了许多地名,机构名以及人名,通过查阅电子词典,维基百科等,尽量采取约定俗成的译法。

1.2.2句式特点

这类文章的长难句,复合句较多,所以翻譯时要理清句子的内在逻辑关系。此外,文本中还多使用被动句,以此来增强文章的客观性。

第二章 译例分析

2.1词汇翻译

因为中英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是每个英语单词在中文中都能找到对等的词语,所以在处理词汇翻释遇到的困难时,就要灵活选取翻译方法来进行翻译。

2.1.1 增词译法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有不同的使用习惯,所以不增不减任何词就去直接翻译是行不通的。为此,要确保译文结构的完整性和语句的顺畅表达,可以在原意上去适当地增加一些词组或句子[李莉,2019]。所以在翻译中,在适当的地方要进行增词以符合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1:Many industries are facing a shortage of labour—the demand for workers has recovered much faster than expected from the pandemic and some people have left the workforce, particularly in America.

译文:许多行业正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局面--对劳动力的需求从疫情中恢复的速度远远超过其预期,而劳动力市场逐渐萎缩,在美国,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分析:在英文原句子中,是没有“的局面”这三个字的,但是如果按照原句子直接翻译,译文就会是“许多行业正面临着劳动力短缺”,这样读起来就会让人感觉前面的话还没说完,容易给读者造成困惑,所以就增加了“局面”这一范畴词,这样译完之后的句子就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

2.1.2 减词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同, 翻译的过程中一字不漏地照搬会使译文变得累赘, 不符合行文习惯, 适当地运用减词译法可以使译文言简意赅地表达清楚[张薇,2015]。

例2:And yet many people fear that robots will destroy jobs.

译文:然而,许多人担心机器人会对就业造成影响。

分析:英语重形合,句子之间是通过连词,代词连接到一起的,而汉语重意合,句子之间是通过内在逻辑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在翻译这句话时,就省略了 “that”一词,这样一来就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2 句子翻译

2.2.1 语序调整法

英汉思维逻辑不同,所以在语言的表达上也有差异,所以在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语句的顺序。

例3:Warehousing has grown rapidly thanks to the e-commerce boom.

译文: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也导致仓储业迅速发展

分析:英语属于演绎性思维,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而汉语则恰恰相反,在翻译本句话时,就先翻译原因后翻译结果,这样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2.2 语态转换法

例4:In fact, concerns about mass unemployment are overblown.

译文:事实上,人们担心会出现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其实是多虑了。

分析:英语中常用被动,汉语中常用主动。这句话如果直接按被动句翻译,译文就会是“事实上,人们对大规模失业的担忧被夸大了。”这明显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所以把被动句译为了主动句。这样一来,译文就更流畅,可读性就更高。

结语

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我懂得了理解源文是翻译的基础,只有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翻译。翻译并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多的是有关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此外,也要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要不断扩充自身的词汇量,积累各类专业术语,只有具备相关知识,翻译过程才能更加顺畅。好的翻译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只有不断练习,不断积累,自己的翻译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2]傅勇林.科技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4]李莉.论英语笔译中增译法和省译法的意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9):129-131.

[5]叶子南.对翻译中“词性转换”的新认识[J].中国翻译,2007(06):52-53.

[6]张薇.英语笔译中的增译法和省译法[J].现代交际,2015(12):62-63.

作者简介:霍丹阳(2000年2月)女,汉,山西运城人,研究生,西北大学,英语笔译

作者:霍丹阳

第4篇:翻译实习报告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过后,我开始正式的翻译实习工作,负责带我们实习的是教学经验的张现彬和尚军老师,我抽到了一篇关于<中国入世十年启示>的外文资料来翻译。这篇资料包含了一些的经济学专业术语,对于我们学习文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因此,当我翻译的时候,我查阅大量的资料、字典、文献,并且,为了能够把一句话翻译的“信、达、雅”,我也经常和周围同学一起讨论,尽可能把资料翻译实习任务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翻译实习期间,根据老师的安排,我从图书馆翻阅大量到相关的资料。虽然需要很多时间来研究,一天之内要在图书馆泡上很长时间,但是,我觉得值得,也并不觉得辛苦,毕竟是学习到了东西。当自己真正去实践一次的时候,觉得过的非常充实,而且了解了新的商务知识。塌心的翻译工作实习实实在在的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是让我们受益终身的东西。

此次实习中,也使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作用。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都必须随时处于一个团队中,不可能在,我们能够顺利完成此次实习,虽然老师要求我们单人完成翻译实习工作,但毕竟自己的学识有限,所以与同学的交流与协作是分不开的。如果缺少了团队精神,我们将是一团散沙,没有凝聚力,成功的完成翻译实习也就无从谈起。这次翻译实习,我们不仅从个人能力,业务知识上有所提高,也了解到了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的重要性。相信,无论是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甚至是生活,我都会更加清楚,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好;相信,此次翻译实习将是我今后人生的一个良好开端。

实习时为两周,将临毕业季,对于大四的我们也可能是大学的一个尾声,大学的生活即将结束,这次翻译实习必将是难忘的,也是受益匪浅的;同样,也将是我们大学生活的一个圆满实习尾声。最初听说系里前两周要安排实习的消息,我心里还是一阵郁闷,因为英语专业八级的考试,因为毕业论文的紧迫,实习对我们来说无疑又添了一层重担,我心里不禁有嘀咕起来,学校真嫌我们不累啊。但静静地想这不正是对我们负责任的表现么?学校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创办史,了解如何更好地培养我们是和社会的需求,给我们安排的都是有着多年实习指导经验的老师,我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这样一想,又坚定了我认真完成的决心。 通过指导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的实际的情况和一些为翻译理论技巧之后,我开始认真地进行我的翻译实习工作。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我更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之路。

第5篇: 翻译实习报告

许娇娇

外语系对外汉语1班

4110606128

实习时间:2014.12.23-31 指导老师:田正玲、王俊英

实习地点:唐山学院北校区B教学楼604 实习单位:唐山学院外语系

实习目的:通过翻译实习,提高汉英双语运用能力、汉英互译能力,全面地将所学的各项英语知识结合起来,在翻译实践中进一步体会翻译技巧以提高翻译水平。

实习过程概述:这一过程中,首先,老师对翻译标准、基本翻译步骤、基本的翻译方法和评价译文的基本知识给予了介绍,让我们从翻译实习的一开始就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在接下来能更好地将基本理论拓展到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以后正常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翻译是通过语言领会欲说之意而不只是领会语言本身。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经说过,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在表达过程中,即便是同一概念,两种文化中语言表达的形式也是无法用文字来一一对应的。最佳的选择应是遵循本族语人的习惯表达。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一定非常重视对英语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接下来,老师介绍了基本翻译技巧的掌握:增译,减译,转译等等;基本修辞手段的翻译训练:隐喻、提喻,双关等;难句和从句的翻译训练: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以及进行了一些特殊句式和惯用语的翻译训练,从语言篇章的角度训练翻译过程中语篇的连贯和衔接。这次翻译实习,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分工合作。我意识到团队精神team work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只翻译其中的某几页,但是要想翻译,我们必须对范文充分了解,和组员多多交流别的章节的内容。其次,范文中的人名和地名,如果每个人都只按自己的理解翻译,那么翻译的结果将是五花八门,读者读起来将不知所云。简单来说,翻译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即输入→处理→输出。光我自己看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真正了解作品,并把作品用大家易于接受的文字表达出来。最后老师对我们小组的翻译做了系统的点评,让我意识到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虽然说要忠实于原文,但是那些不好的东西我们应该过滤掉。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但是最好不要直接用翻译器。翻译器的水平大家有目共睹,机器翻译是不可取的,那译文只会使人越看越糊涂,而且我们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水平得不到提高。

实习内容:结合翻译理论基础知识,训练英译汉各种翻译技巧,采用技巧讲解→学生实践→集体讨论→范文讲解→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训练汉译英各种翻译技巧,方式步骤同英译汉译。

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不论是表达抑或是思维,翻译最需要的勤学苦练,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在我看来,这是成为一名好翻译,一名不会落伍的翻译的最重要的前提。作为翻译,语言只是一个重要地前提,而博学则可以为翻译工作提供坚实的知识理论的保证。在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接触到各个领域,如果不去进行查找学习,那么在翻译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只翻出了表面,而没有把其中真正的内涵传达到。有时更有甚者,会闹出一些不应该有的笑话。所以在平时多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是对翻译工作的一种知识储备。然而,我的词汇量太匮乏了。几乎每句话里都有我不认识的单词,我没有想过自己去揣摩单词的意思,总是毫不犹豫地用有道翻译。结果,下次再遇到这个单词,我还是不知道它的意思。这是平时学习习惯的问题,当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适合他们自己的方法。我觉得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是个好方法。买本词汇书,纯粹为背单词而背单词,这样也许事倍功半。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也许是实习日子短的关系,但时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基本的理解,丰富了我的运用能力,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在此,我要感谢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领导老师们,感谢你们这么多天的照顾和帮助。通过这次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实习,我们又积累了一次宝贵的经验。虽然翻译一篇小文章只是一件小事情,但是我们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熟悉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但是,换句话说,“要想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熟能生巧”这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第6篇:翻译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

实习报告

翻译是语言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把一种文字翻译成另一种文字,是很有成就感一项工作。对于还没出校门,还没有正式接触到翻译的我们来说,翻译实习就尤为重要,这次翻译实习以笔译为主,是为了检查自己对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熟悉与掌握程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本次翻译实习,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运用所学翻译知识指导翻译实践、在翻译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觉查询资料的能力。

实习为期八周,我把每周都分了任务,以确保能按时完成这次实习。第一周找材料,通读材料,中译英我选的一篇散文《唐朝的桃花》,英译中是一篇论文;第二周理解材料,把握作者的主题,然后每周两段英译中,两段中译英,最后校稿。对最后的终稿,一位译者如是说:“译者在此既要有跳出原文束缚的能力,又不能一蹦三丈远——完全脱离原文内容实质、凭空创造;也就是说,译者还得有将译文“靠”回原文的本领”。所以我的翻译不是逐字对应,而是意思对应。这次实习也遇到了很多难题,但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我的不足,这,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首先,词汇量的不足使我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遇到阻碍,所以充分利用了电脑,词典等工具,查找出我所不能准确描述的关键词句。其次,是对一些句型不熟练,使我在翻译过程中举步维艰。再有,就是对一些专有词汇不熟悉,及一些国外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知识的匮乏,都使我的翻译工作进展的不太顺利。这时,我会向同组的同学请教,充分发掘我们大脑中的知识,团队合作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为期八周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翻译过程中了解到的专业知识;在我们碰到难题的时候,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翻译技巧;给予我相关的翻译的经验,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

翻译不像想象中的的难,也并不像想象中的的简单,要做好翻译,我们还得了解很多的东西,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只会说英语和汉语。在翻译的旅程里我还有更艰辛的路要走,见多识广,走的路长了阅历经验也随之丰满了!翻译需要积累,经过这次翻译实习真的是收获颇多,将所学勇于实践中,更加夯实了基础,许多不太明白的翻译技巧,自然而然的运用了,好像有一束光指引着我在黑暗中前行。

总之通过这次的翻译实习,我大为受益,而且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英语方面的相关知识还远远不足,也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丰富词汇量及语境英语句型的重要性,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第7篇:翻译实习报告

外语系2013级暑期翻译

实 习 报 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我们对于翻译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但我们正式将其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学习是从大三开始的。除了每周笔译课上的翻译学习以及课下的翻译练习,高英课堂上也会偶尔有翻译练习。现在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当然要好好学习并熟练掌握翻译。为了使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实践,为了检验我们大家的学习成果,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为了给教学提出更好的反馈,外语系给我们大家提供了这次宝贵的机会,即进行为期两周的翻译实习。 实习内容:此次实习一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周是xx老师带领我们,第二周是xx老师带领我们。两位老师尽管风格迥异,但是都是十分优秀的,并且在翻译方面有很多经验的。在这两位老师的带领下,短短的十四天我们都受益匪浅。

在xx老师指导我们的第一周里,我们翻译的材料不是很长,但是难度不小。这些材料基本上都是老师自己翻译过的材料,所以让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现在市场需要我们翻译的材料大概都是什么类型的。

首先是英译汉。英译汉涉及游记,俚语翻译,旅游册子,工程类,人权与水,金融类,法律英语。对于这些材料,不可避免的是生词和专有名词比较多。所以翻译之前我们应该首先搜索一些相关背景知识,别犯不该犯的错。然后应该透彻理解原文在说什么,尤其是一些长难句的理解。这一点也是xx老师在课堂讲解中比较注重的,她会强调分析句子的一些技巧和处理方法。分析好句子后,应该在自己心中重组句子,并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来翻译。毕竟文章是给中国人看的,所以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点是—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说人话”。千万不要翻译出来的东西虽然意思对,但是让人读得别扭。

然后是汉译英。其中包括高铁材料,茅台酒的广告招商宣传,手舞姿势讲解,春节,农村合作社的现状发展等。在翻译过程中明显感受到,汉译英的材料都比较贴近实际需要。印象最深刻的是茅台酒的广告招商宣传和手舞姿势讲解两则翻译材料。茅台酒那个还不是单纯地说茅台酒,而且涉及到一些中国文化词汇,比如“帝缘、臣缘、民缘;玉玺、玉佩、方胜”等。翻译的时候很痛苦,查相关词语中文解释都很少,所以对材料大意把握地很不够。而且这则材料的译文还要能突出原文的广告性质,达到宣传的效果。这对我们的英语水平是个更大的考验,但也让我们明白了此类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怎么处理:在翻译更加注重意译,将茅台酒的文化底蕴以及广告的内涵表达出来;同时还要注意译文对仗工整,使广告更有张力。关于手舞姿势讲解的翻译,翻译得也很是头疼。它包含许多中国独有的元素,比如“兰花指、剑指”等,毫无疑问这些元素增加了翻译难度。还有一些关于人的身体部位的名称,比如“指根、指肚”等。平常很是熟悉的名词在翻译的时候却拿捏不准到底应该用哪一个单词,这也间接说明我们这类知识很是匮乏,对英语词汇的把握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不停地思考和与同学老师探讨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从每则翻译材料中学到了很多翻译技巧和一些比较准确的用词,每天都有一点点进步,也算是对得起自己这些日子的翻译。

在xx老师指导我们的第二周里,整个节奏一下子就变了。这一阶段是重在翻译的“量”。平均每天翻译600-1000字不等。因为量大,所以早前分好的小组此刻就大大发挥了其作用。每天小组都会合作翻译,然后讨论并修改自己的译文。这个阶段,xx老师上课就是讲解一些重点部分或者难点部分,不会全部通讲,毕竟时间也是有限的。

xx老师给我们的翻译材料也是类型众多。首先英译汉我们翻译了科技类和金融类的文本,这些文本也各有特点和难点。这两类文本对我们的译文要求很高,语言一定要准确。我们也要翻译对术语,还要注意前后一致,不能一个术语前后好几种译法,这样很不严谨,也会让人怀疑译者的专业素养。

然后汉译英方面,我们翻译了外宣文本,工伤法条例和文学文本。这些文本各有特色,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律文本翻译。我们翻译的时候必须完全忠实于原文,不能多一个字不能少一个字,必须严谨。而且,汉语句子比较长,有时候一句话很多逗号,而这些逗号可能表达了好几层意思,所以我们要自己划分句子意群,下笔前想想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比如中文评论放在后面,但是英文先说感情词,中文先出主语,英文却不一定等等。然后,再动手翻译。翻译后还要自己多读读,从而使译本更加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同时,我们还应该在课下主动多看英文报刊,学习其地道的表达,然后运用到自己的译文中。

此外xx老师还带我们去一个翻译公司参观学习。接待我们并给我们讲解如何使用Trados翻译软件的人算是我们的学长了。学长不仅教我们学习上的东西,还掏心掏肺地讲了一些步入社会工作后的感想,鼓励我们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听完这个后,我的确感慨良多。前方的“译”路还很长,我们的翻译实习才只是刚刚开始。今后的日子里必须要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翻译能力。 实习总结:这次翻译实习,我的总结如下:

第一,两周的实习过后,我发现自己中文英文表达能力水平都还是不够的。在英文方面,要多读英文报刊,学习英美国家地道的表达。英文单词也要多积累,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查单词上。然后,自己多分析一些长难句,先抓住句子主干,然后逐一击破各个修饰成分。在中文方面,多读优秀的文章,让自己的语言不再那么口语化,用词要正式,逻辑要严谨。

第二,此次翻译实习中,除了大作业是用电脑直接写的,其他作业基本上都是手写的,因为我觉得自己手写速度比较快而且思考地比较细。但是事实是,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所以,写得一手好字是应该的,习惯并熟练使用计算机也是我们必须做到的。这一点我在实习期间做的不好。

还是那句话,“译”路漫漫,这才只是刚开始。作为英语专业的人,在学习语言这方面是永远都不能停下前进的步伐的。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牢记此次翻译实习中我所学到的知识和遇到的问题,时刻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第8篇:翻译实习报告

实 习 计 划 书

实习名称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实习

外语系

年级专业

2009级英语专业

实习时间 2012年上学期6月18日-6月22日

拟订人(签名)

肖小艳(0940501389)

邵 阳 学 院

2012年6月16日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单位:

实习目的:通过翻译实习,提高汉英双语运用能力、汉英互译能力,全面地将所学的各项英语知识结合起来,在翻译实践中进一步体会翻译技巧以提高翻译水平。

实习过程概述:这一过程中,首先,老师对翻译标准、基本翻译步骤、基本的翻译方法和评价译文的基本知识给予了介绍,让我们从翻译实习的一开始就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在接下来能更好地将基本理论拓展到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以后正常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翻译是通过语言领会欲说之意而不只是领会语言本身。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经说过,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在表达过程中,即便是同一概念,两种文化中语言表达的形式也是无法用文字来一一对应的。最佳的选择应是遵循本族语人的习惯表达。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一定非常重视对英语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接下来,老师介绍了基本翻译技巧的掌握:增译,减译,转译等等;基本修辞手段的翻译训练:隐喻、提喻,双关等;难句和从句的翻译训练: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以及进行了一些特殊句式和惯用语的翻译训练,从语言篇章的角度训练翻译过程中语篇的连贯和衔接。这次翻译实习,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分工合作。我意识到团队精神team work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只翻译其中的某几页,但是要想翻译,我们必须对范文充分了解,和组员多多交流别的章节的内容。其次,范文中的人名和地名,如果每个人都只按自己的理解翻译,那么翻译的结果将是五花八门,读者读起来将不知所云。简单来说,翻译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即输入→处理→输出。光我自己看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真正了解作品,并把作品用大家易于接受的文字表达出来。最后老师对我们小组的翻译做了系统的点评,让我意识到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虽然说要忠实于原文,但是那些不好的东西我们应该过滤掉。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但是最好不要直接用翻译器。翻译器的水平大家有目共睹,机器翻译是不可取的,那译文只会使人越看越糊涂,而且我们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水平得不到提高。

实习内容:结合翻译理论基础知识,周一周二集中训练英译汉各种翻译技巧,采用技巧讲解→学生实践→集体讨论→范文讲解→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周三周四集中训练汉译英各种翻译技巧,方式步骤同英译汉译,周五进行总结。

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不论是表达抑或是思维,翻译最需要的勤学苦练,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在我看来,这是成为一名好翻译,一名不会落伍的翻译的最重要的前提。作为翻译,语言只是一个重要地前提,而博学则可以为翻译工作提供坚实的知识理论的保证。在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接触到各个领域,如果不去进行查找学习,那么在翻译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只翻出了表面,而没有把其中真正的内涵传达到。有时更有甚者,会闹出一些不应该有的笑话。所以在平时多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是对翻译工作的一种知识储备。然而,我的词汇量太匮乏了。几乎每句话里都有我不认识的单词,我没有想过自己去揣摩单词的意思,总是毫不犹豫地用有道翻译。结果,下次再遇到这个单词,我还是不知道它的意思。这是平时学习习惯的问题,当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适合他们自己的方法。我觉得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是个好方法。买本词汇书,纯粹为背单词而背单词,这样也许事倍功半。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也许是实习日子短的关系,但时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基本的理解,丰富了我的运用能力,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在此,我要感谢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领导老师们,感谢你们这么多天的照顾和帮助。通过这次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实习,我们又积累了一次宝贵的经验。虽然翻译一篇小文章只是一件小事情,但是我们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熟悉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但是,换句话说,“要想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熟能生巧”这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第9篇:俄语翻译实习报告

近几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中俄合作的不断加强,中俄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使得俄语翻译的需求大大增加,甚至出现了俄语人才紧缺,供不应求的状态。此俄语翻译实习报告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完成的。

大学的最后的一个学期,经老师推荐我来了学校的材料学院实习。我的职责是俄语翻译,翻译一些资料。实习的目的是增加社会实践经验,迅速将翻译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并加强使用计算机和翻译工具的能力。

我的翻译生涯就这样开始了,非常激动!都说是十年磨一剑,只为一朝用。虽说我只磨了四年的剑,但我相信我的剑并不会钝。想想之前的翻译纯粹是课堂的内容的一部分,仅能说是锻炼了自己,对自己来说是有价值的;现在却是为别人,为学校的材料学院翻译专业文章,那可不是之前所能够相提并论的,这是真正锻炼了自己的翻译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院创造价值。

我的翻译的材料的标题是“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内燃机,文章大概是介绍内燃机的废气污染和去污净化的问题。刚开始接触原文时就感觉到特别的吃力,一方面是因为大量的专业词汇,另一方面是因为背景知识的缺乏。于是我首先开始了自我充电。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认真地阅读完跟原文相关的书籍,确实有所收获,了解了内燃机的相关构造和废气的净化去污的基本常识。

紧接着我就转入了正式的翻译。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我总结了4种必备的翻译工具:一是灵格斯翻译工具,里面可安装简明俄汉词典、新俄汉词典、大俄汉词典、俄汉实用工业技术词典;二是百度搜索工具;三是Google搜索工具;四是яндех搜索工具 ——专业的俄文搜索工具。翻译的具体步骤可如下:首先可以现在灵格斯里查询不懂的单词或词组,寻找最符合原文的解释。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做法,但是由于缺少专业的科技词典,在灵格斯往往是查询不出所需的单词或语义。于是,求助于Google和яндех则是很有必要的。按照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采取同时在 Google和яндех搜索的做法,并对同种搜索工具搜索结果进行比较。它们有着各自的优缺点。Google的优点是打开俄文页面的同时可以同时打开另外一个翻译页面,即Google可以自动把页面从来源语俄语翻译成汉语,而缺点是经常发生翻译错误,翻译的可信度是50%。яндех的优点是用俄语词组和句子解释俄语词汇,意义更准确,更贴近原文,而缺点就是有时用于释义的词汇过于深奥,过于专业,相当于用更专业的词汇解释专业词汇,即难上加难。所以我认为最后就需要用到百度工具了。结合Google和яндех的参考翻译,用百度搜索翻译过的专业词汇,查看是否有相同或相近的专业用语,之后才确定出最准确的译法。

当译文已经完成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就开始着手校对译文。我把校对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自己校对,然后请材料学院的同学帮忙校对,最后虚心地向本专业的老师和材料学院的老师请教。首先进行的自己去校对。原以为会限于“当局者迷”之说而不懂查看、修改自己的译文。但认真看完一遍译文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眼睛还算是锐利的,检查出不少错误。比如最明显的一处是有一个句子翻译得不通顺,如果是一个没看过原文的人肯定是看不懂得。还有专业术语的译错。但错的最离谱的是编辑排版上的错误。于是我反复对照原文和译文之后,及时把发现的错误都改了过来。之后我找到了材料学院的一个同学,她的专业能力一直都是优异,她无疑是能够帮我校对的好帮手。我让她帮我看我的译文,查找出不符合材料专业方面的词汇或句子,并提出相关问题和相应地译法建议,之后我根据她的意见参照原文,采用

@

了其中可取的建议。最后我就需要找本专业老师的对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了。我把之前摘录在本子上的疑点。难点句一一请教老师,比如应该怎样正确分析句子的结构,何种情况下采用拆分语义翻译,何时应该直译。老师讲得很详细很耐心,似乎想把自身积累下来的翻译经验全部都传授给我了。此行确实受益匪浅,越来越明白到做一个合格的翻译工作者不容易,要想做一个优秀的翻译工作者则是更难了,必须同时具有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和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

经过几个轮回的校对我的译文终于可以交稿了,并得到了材料学院负责人的褒奖。呵呵„是啊,当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具有了价值,为人所用,那么他就应该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回首将近二个月的翻译实践,心里感触良多,收获也颇多,细细梳理了第一次真正的翻译生涯,总结出了几点体会。

1、翻译的工作性质需要我们仔细、认真并且耐心。翻译是一项慢中出细活的工作,要坐得住,稳得住,要一丝不苟地对待,字字斟酌,句句思量,严格遵守“信、雅、达”的翻译标准,力求把译文翻译得通顺准确,忠实原文。

2、俄语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毫无疑问,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工作者,就必须同时具有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和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一次的翻译实践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积累了不少专业的俄语词汇,也逐渐认清科技俄语文章的翻译特点。

3、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尤其是俄语打字的水平。现在翻译文章无不需要借助于电脑,翻译的过程中直接考验了一个人的打字水平,现在我的俄文打字速度已经相当快了,即使没有俄文键盘照样能熟练打字。

4、增加了做一个合格翻译工作者的信心。第一次真正的翻译实践就得到了褒奖,大大增加了我的信心。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翻译生涯充满了热切的期待。也许我不是天才,不能一下子就成为优秀的翻译者,但我愿意先从一个合格的翻译者做起,从合格到优秀,一直努力,一直在进步,这才是我一生所应该追求的梦想。

总而言之,实习是我通向职业之路的踏脚板,翻译助我通往人生的成功之路。最后,非常感谢老师的推荐之意,也非常感谢材料学院为我提供的翻译实践平台!

谢谢!

李某某

2012.12.12

@

上一篇:广播操比赛活动方案下一篇:关于人情消费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