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可研报告

2023-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煤矿可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煤矿可研报告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可研报告

一、概述

1.1项目背景介绍

软件系统名称: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the Cole-Mine Safety Manager lnformation System),其英文缩写CMSMIS。管理信息系统的版本号从1.0.0开始。

本软件项目提出的背景原因: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重点调整和管理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煤矿企业的经济和管理有了很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开始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局域网络的建设以及相关信息系统(财务、人事、供销等)的广泛应用,这为更加全面、系统地实施煤矿的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安全工作始终是煤炭企业面临的最重要、最严峻的问题,特别是近一段时期,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正常发展,也大大损害了煤炭企业的社会形象,这就要求煤炭企业在提高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信息化基础,建立相应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使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煤矿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对于煤炭企业今后的稳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 2定义

1—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CMSMIS:就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上,以人为主导,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数据存储、处理技术,对煤矿的全部安全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和为煤矿安全管理者提供决策为目标的集成化人机互动系统。

2—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

3—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二、 统目标

2.1目标

2.1.1煤矿安全管理目标

煤矿安全管理目标是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指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优化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以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为手段,突出“一通三防”管理,夯实质量标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具体体现如下:

1—杜绝瓦斯、煤尘、水、火、顶板以及三人以上重大事故: 2—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68以下,力争为零; 3—地面多经生产单位消灭重伤以上事故: 4—安全质量标准化达到规划目标;

5—确保完成安技措投入和国补资金项目计划;

6—提高培训质量,完成年度安全培训计划。

2.1.2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目标

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在对煤矿的全部安全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以及国家财产安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三、 统功能

3.1对功能的规定

从系统管理的角度来讲,煤矿企业是一个大型、复杂而又完整的庞大系统。从纵向来看,煤矿企业同其它行业的企业一样,具有稳定组织基础的明显的层次性:煤矿矿长和副矿长是煤矿的决策层,制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科室、工区是负责围绕经营目标而制定的生产任务的管理和监督执行,是企业的执行层;班组、岗位和个人是生产任务的具体执行和操作层次。从横向来看,煤矿企业是围绕煤炭生产而进行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包括安全管理活动、生产管理活动、劳动管理活动、技术管理活动、设备管理活动以及相关的人员管理活动、环境管理(“一通三防”)活动等业务活动。

3.1.1安全管理

概述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煤矿安全管理就是根据煤矿企业经营决策所确定的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意图,即经营目标,计划的要求以及下达的具体生产任务,来保证生产活动的安全。因此,煤矿安全是煤矿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基础。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同煤矿其它的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尤其是同生产管理系统关系更加密切。安全是组织生产活动、实现计划任务、完成经营目标必须具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之一。安全管理是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和生产要素不受以外损害的基本保证,它的产生和存在依赖于生产活动,在煤矿管理系统中与生产管理同处于执行地位,保持着相互依存和配合的关系。煤矿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目标,那么其它的诸如劳动管理活动、技术管理活动、设备管理活动以及相关的人员管理活动、环境管理(“一通三防”)活动等相关的各个管理系统都必须满足安全生产提出的要求,同时安全管理必须及时向各个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并对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的责任指标执行情况综合分析,定期向经营决策层提出建议。

从以上可以说明,在煤矿企业管理系统中,经营决策处于核心地位,安全管理则处于基础地位。

安全管理原则

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前提下,分析研究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各种不安全因素,从组织、技术、管理方面采取措施,消除、控制或防止事故,保护职工的身体安全和健康,保障国家财产安全,保障生产建设的顺利发展。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第一,重在预防”的原则,这既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也是安全管理的原则;

2—“管生产必须先管安全”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安全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了安全生产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各级领导和组织者,在计划、布置、检察、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察、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3—“专管群治,全员管理”的原则。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群众性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贯彻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民主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安全生产大家管理,个个重视,人人自觉,互相监督,制止“三违”,消除隐患;

4—“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安全管理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监督性工作,安全工作是衡量企业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必须放在首位,应具有否决权;

5—“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这项原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

3.1.2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工作属于管理性质的工作,考虑到实际管理中各种不确定因素,流程的设计应当注重灵活性,采取模块化组合。其基本流程单元是一个完整的可以独立运作的系统,一般以一个独立生产单位使用一个单元,各个基本单元间可以相互衔接,组成一套完整的大规模计划系统。

计划的工作流程包括计划的编制、初审、复审、批准、整理以及任务分解等过程。过程内容如下:

计划编制:制定生产管理计划,录入计划条目。每个计划条目包括计划标题、设备、拟定时间、开始时间、完成时间、拟稿人和计划内容等。输入完毕后交付初审。

初审:对生产计划提出初审意见,可以直接修改计划也可以附加批注意见,批注完后选择退还计划编制或者初审通过送达复审。 复审:类似于初审,批注完送达批准。 批准:类似于复审,批准完送达整理。

整理:对于已经批准的计划重新整理格式,形成最终文档,对于不同的文档分别上报上级计划流程或者形成本流程执行计划。

3.1.3劳动管理

劳动保护管理

劳动保护用品领用

劳动保护用品测试 劳动保护用品使用情况

劳动纪律管理

考勤管理

“三违”管理

3.1.4技术管理

技术改造管理

技术培训管理

3.1.5设备管理

设备档案管理

设备技术管理

设备变更管理

设备领用管理

3.1.6人员管理

人员档案管理

人员技术培训

岗位责任制

工作情况

3.1.7环境管理(“一通三防”)

“一通三防”

通风管理

瓦斯管理

防尘管理

防火管理

地质测试管理

四、 技术特点及创新点

a)技术特点

i. 体系结构选择

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客户端朋艮务器(Client/Server结构,简称C/S)模式的,该模式把业务数据处理的任务分别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实现,这种模式常见的结构是两层结构或三层结构。 两层结构模式应用于小型的、数据处理流量小、业务流程简单的系统当中。这种结构模式的特点是:由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对客户请求进行处理并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其优点是程序功能和操作性较强,系统和用户交互性较好。其缺点是由于所有的应用逻辑都在客户端,使得客户端变得很“胖”,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很差,对于拥有大量用户的系统来讲,系统的可维护性非常差。同时两层结构模式在现代广泛使用互联网的环境下兼容性很差,不能够满足大型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层结构模式是是把二层Client/Server结构的事务处理逻辑模块从客户机的任务中分离出来,由单独组成的一层来负担其任务,这样客户机的压力大大减轻了,把负荷均衡地分配给了应用服务器。其优点是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比较好。同时,由于系统的应用逻辑和数据访问的任务是由应用服务器来实现,减少了网络上的数据流量,提高了系统的反映速度,中间应用服务器的存在也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随着WEB技术的迅速普及,出现了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简称B/S)结构。在B/S体系结构系统中,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B/S结构简化了客户机的工作,客户机上只需配置少量的客户端软件。服务器将担负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浏览器发出请求,而其余如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等工作全部由Web Server完成。其优点是解决了C/S结构“胖”客户端的缺点客户端软件仅需安装浏览器,应用界面单一,易于维护和管理,对业务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低。适合于大型企业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的应用。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处理的业务复杂、处理数据量大、并发响应要求高,所以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以适应业务处理以及可维护性的需求。

ii 开发工具选用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前端开发工具采用Sun的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J2EE)平台。

Sun的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J2EE)平台已经成为使用最广泛的Web程序设计技术,最近几年,J2EE Web程序的开发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的关键。

J2EE为多层Web应用系统提供了容器平台。在这里,容器概念实际是指应用服务器提供的特定功能的软件模块,用户所开发的程序构件要在容器内运行,构件和容器的关系有些像计算机插件和主板的关系;程序构件在部署时被安装在容器里,容器是能提供基本功能的底层平台,它们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一般Web程序开发者只要开发出满足其需要的程序构件并能安装在容器中就够了,程序构件的安装过程包括设置各个构件在J2EE应用服务器中的参数以及设置J2EE应用服务器本身。这些设置决定了在底层由J2EE服务器提供的多种服务(譬如安全、交易管理、JNDI查寻和远程调用等)。

J2EE应用框架使同样的程序构件在一个Web程序之内能够根据其部署的方式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同样的Enterprise JavaBean可以采用不同等级的数据库数据存取安全设置,J2EE容器还负责管理某些基本的服务,譬如构件的生命周期、数据库连接资源共享、数据持久性(dara petsistericy)。

图1多层次结构Web程序框架

正如图1所描述的,J2EE 1.4应用平台由以下几种类型的程序容器(containet)组成:Enterprise JavaBeans(EJB)容器负责所有EJB的运行,EJB根据功能可以分为session bean(通常称为会话bean,称之为会话期间bean更确切),entitybean(实体bean),message-drivenbean(消息驱动bean)。这一层主要负责数据处理以及和数据库或其他Java程序的通信,它对应多层结构的业务层和数据访问层,Web容器管理所有JSp,JSTL和servlet等Web构件的运行,这些构件主要负责程序和Web的通信,这一层对应多层结构中的表示层。应用客户端容器负责所有Web程序在客户端构件的运行;Applet容器可以看作特殊的应用客户端容器。它负责在Web浏览器和Java插件(Jgva Plug-in)上运行Java Applet程序(Applet是一种简化并具有安全保护的Java小程序),应用客户端容器和Applet程序容器基本对应多层结构中的用户接口层;每种容器内都使用相关的各种Java Web编程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三类:

J2EE各种不同的应用构件(如Servlet,JSP,EJB),它们构成了应用的主体。

J2EE平台提供的应用服务(如JDBC,JTS,JNDl),这些服务保证并促进构件的良好运行。

J2EE的应用通信技术(如RMI,JMS,JavaMail)在平台底层实现机器和程序之间的信息传递。

iii 数据库选用

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信息系统是提供信息,支持管理和决策的系统,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信息系统可方便、及时、准确的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数据库是企业级应用系统的基础,一个信息系统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组织和数据库设计的优劣。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平台建议采用ORDBMS,目前较好的产品有Oracle EnterpriSe Database 9i。

Oracle Enterprise Database 9i关键技术如下:

1—面向对象的管理功能,与面向对象的设计形成较好的映射关系; 2一Oracle Spatail为CIS空间数据提供了数据存储环境;

3一连续的数据可用性:包括领先的数据保护环境、准确的数据库修复、联机数据演变和自我服务错误更正;

4一三层安全体系结构:包括X.509许可证文件或判别名(DN)的信用代理、对胖JDBC的支持、应用程序用户的连接共享(胖JDBC、瘦JDBC和OCl)和与Oracle Internet Directory的集成。一个可扩展的、安全的应用程序角色可以确保用户只能通过中间层访问数据库。结果是在应用程序的所有层中安全的维护用户身份,将用户和权限管理集中在Oracle Internet Directory。

5一可伸缩的会话状态管理:新的共享内存功能、Jave会话支持的改进、联网和多线程服务器改进大大减少了Oracle 9i上每个用户所需的覆盖区——允许将更多的用户托管在同一个或更大的硬件平台上。

b)创新点

1、采用B/S体系结构实现信息的传递

2、系统考虑到影响安全的人、物以及环境因素

3、系统形成从信息搜集、加工、处理、到分析、决策、再返回到指导生产的闭环管理过程

4、安全分析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的方法

c)本技术在同国内外产品的对比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中型煤炭企业都相继建成了自己的计算机局域网络,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发了财务、计划、人事、供应等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的运行大大提高了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对于煤矿而言,安全工作始终是煤炭企业面对的最重要、最严峻的问题。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频繁发生,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建立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促进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正是为规范安全管理工作、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现代手段和支撑平台。目前,有关煤炭及软件企业已开发了一些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并投入应用,如西安交通大学开发的“交大博通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河南理工大学开发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湖南金智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煤炭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等等。既有基于客户服务器(c/s)结构模式的传统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也有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模式的较先进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本项目开发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基于B/S三层体系结构,J2EE平台和Oracle Enterprise Database9i数据库,利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在对煤矿的全部安全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而为解决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以及国家财产安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提供有利的技术手段。

从技术角度来讲,该系统采用B/S结构,JAVA开发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从而保证了系统最广泛的信息共享性、安全性与可维护性。目前,国内外的同类型产品使用的是ASP开发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从业务的角度来讲,该系统从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出发,改变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从数据收集、加工、分析、再到决策的全过程管理,充分考虑到影响煤矿安全的人、物、环境因素,达到提前预防的目的。目前,国内外的同类型产品业务面窄、分析决策的功能少。

五、 推广应用前景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重点调整和管理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煤矿企业的经济和管理有了很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开始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局域网络的建设以及相关信息系统(财务、人事、供销等)的广泛应用,这为更加全面、系统地实施煤矿的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安全工作始终是煤炭企业面临的最重要、最严峻的问题,特别是近一段时期,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正常发展,也大大损害了煤炭企业的社会形象,这就要求煤炭企业在提高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信息化基础,建立相应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使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煤矿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对于煤炭企业今后的稳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煤炭生产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资料反映,2003年全国煤矿发生死亡事故4344起,死亡6995人,事故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之比一般按1:(2—10),若按照1:4的比例计算,国有煤矿全年重特大事故经济损失在3.47亿元以上,全国煤矿全年重特大事故经济损失近14亿元。

2004年上半年全国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736起,死亡2644人。国际劳工组织曾在一份报告里称“中国的煤炭是带血的煤炭”。

基于本企业开发的CMSMIS(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性与独创性,项目的完成将可以有效改善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方法,加强各级安全监察部门对煤矿日常安全检查、监测的力度,提高安全监察部门的宏观决策指挥的质量与效率,提高在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及其监督等方面效率,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有效防灾;加快事故应急指挥速度,减少事故损失。

因此以煤矿职业安全健康体系为基础,采用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煤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现代化,对有效的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保证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煤矿安全事故、降低事故伤亡,提高矿井安全生产和企业的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优化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以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为手段,突出“一通三防”管理,夯实质量标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煤炭生产的快速发展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技术相对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出煤矿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排除,一些地区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现象。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目前大约占我国能源供应的70%,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煤炭工业的发展,对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加之中国软件产业将面临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政府将在六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软件业的发展。我们相信CMSMIS(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迎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第2篇:***煤矿关于污水处理厂工程 可研报告审查的会议纪要

2018年1月30日,矿总工程师***在矿二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审查事宜。技改办**、**,生产技术科**,生产指挥中心**,安健环科**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汇报《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具体内容,与会人员对方案进行了讨论,提出十三条审查意见,会议纪要如下:

1.同意设计院推荐的方案三,即****。

2.项目名称需按公司规划发展部要求更改为*****。 3.报告第6页中提及“***矿在煤炭生产的同时成立了多种经营公司,下设农场、建材厂、水泥厂、综合加工厂等”,***煤矿不存在成立其他公司现象。

4.报告第9页中提及“根据《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4.2 条款要求”。按要求,本次设计需按照改、扩建生产线采煤废水排放限值执行,其中悬浮物和化学需氧量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为50mg/L,报告中为70mg/L。

5.报告第58页中配电方案按照低压引入设计。 6.报告第86页中提及场区道路建设,该处道路已有,可考虑能剔除。

7.报告第89页中提到的供热热源,目前矿上正在进行供热系统改造,需按照本次供热改造后的供热热源设计。

8.设计新建预沉调节池基础换填费用为21万元,费用过高。

9.新铺广场砖硬化费用3.75万元,该处场平硬化费用已在技改项目主斜井工业场地场平概算中列支,可剔除。

10.设计室外排水管网共1240m,费用15.74万元,按

1

照实际情况,管网工程量过大,需按实际核减。

11.设计室外采暖管网500m,检查井6个,按照实际采暖管网一供一回,约300m,检查井按照50m一个设置,共2个,可缩减费用约7.65万元。

12.室外动照网列有马路灯,建议只在车间内外设置照明,不在工业场地内设置。另外,不需新增水煤气管。

13.推荐方案总概算***万元,需根据本次核减项目重新核对概算。

附:会议签到表。

***煤矿

2018年1月30日

第3篇:可研报告1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xxx一级木材检查站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xxx林业局 1.1.3 项目法人:xxx林业局 1.1.4 项目主管单位:xxxx林业厅 1.1.5 项目性质:新建

1.1.6 基地建设地点:两个一级木材检查站分别在xxx的xx乡、xx北部的xxx。

1.1.7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通过标准化建设,两个木材检查站建设固定站房715平方米、场道硬化700平方米,木材存放场地2500平方米,并完善供水、供电系统,技术装备完成通讯工具、检测设备、档案管理设备,办公家具购置和检查站的绿化美化任务。

1.1.8 建设期限:1年内完成,即2005年。

1.1.9 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两个一级检查站投资总规模12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林业固定资产投资7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50万元。

1.1.10效益评价: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达到有固定场所、设备精良,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树立木材检查站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林业窗口的形象,激励职工提高素质,安居乐业,更好地保护国家森林资源。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⑴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申报2005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

⑵国家林业局《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LY5141—99;

⑶xx县、xxx林业局和检查站提供的基础材料

1.3 研究结论

该项目建设后,可实现我省两个主要木材运输的交通要道得到控制检查,防止非法木材、野生动植物等产品非法运输,为全省其他xx个木材检查站树立标兵,通过硬件建设,彻底解决了木材检查站无自己的固定站房、工作环境差、场地简陋、设备陈旧落后等问题,为加大执法力度、文明执法、科学执法提供了较好的工作条件,大大提高了林业对外形象,可更好地为保护林业资源,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该项目是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促进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基础性建设,不但非常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 木材检查站的作用与地位

2 木材检查站是林政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堵塞木材运输漏洞、阻止木(竹)材、野生动植物和重要林产品非法转移、运输的重要监督前哨,是实现木材凭证采伐、凭证运输、促进植物检疫的关口,是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负责对木材和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运输检查监督的最基层行政执法单位。对保证林业资源有效管理和发展有较好地促进作用。 2.2木材检查站的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林业部门资金紧张,对木材检查站建设投入不够,租用民房作为检查站,造成办公条件环境差,设备十分简陋,检查人员长期风餐露宿,无论酷暑和严冬,都守在工作第一线,工作环境条件差,工资不能照常发放,造成部分人员工作情绪低落。由于先进设备几乎是一片空白,不能利用现代技术促进检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效率较低,执法水平也难以提高。 2.3建设的必要性

为了改变目前这种落后的面貌,从总体上提高检查站的工作条件是非常必要的,限于目前的财力,我省优先选择了洛宁县、杞县两个木材检查站作为样板,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使检查站不但软件上过硬,人的综合执法素质提高,同时也要把基础设施和先进的设备武装起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使每一个工作人员才能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做出更大地贡献。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3.1 自然地理条件 3.2 社会经济条件 3.3检查站的基本条件

第四章 建设方案

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提出的“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加强林政资源管理,科学执法,文明执法,发挥河南优越的区位优势,加强木材检查站的标准化、现代化建设,通过固定站房建设,配置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和监控设备,大力提高检查站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最好地履行木材检查站工作职责,建设成为工作一流、装备一流、业绩一流的国家一级木材检查站,为保护森林资源做出更大地贡献。 4.2 建设原则

――科学规划,尽快实施,突出特色,争创一流;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高起点,严要求,实现现代化;

――站房建设与设备配备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

4 4.3 项目建设目标

检查站的标准化建设为机会,实现结构与功能配套,人员看守与先进设备相结合,通过硬件和制度建设,改善林业的执法条件和环境,树立良好的林业对外形象,通过全面提高,建设成为作风过硬、文明执法、装备一流、业绩一流的全国样板木材检查站,实现管理出经验、出人才、出效益的目标。 4.4 项目建设内容

4.4.1 固定站房及配套设施建设

①站房建设:按照标准,固定站房建设设计为2层小楼,每座小楼建筑面积330平方米,。

②场道和木材存放场地:在院前设立场道,临时停车检查,木材检查站设立场道300平方米,木材存放场地1000平方米;木材检查站设立场道400平方米,木材存放场地1500平方米。

③供水系统:xx属山区,地下水位深,需打深井一眼,在楼上修建水池,通过管道抽到水池内再通过自然压力成为自来水。xxx木材检查站的地下水位较浅,打一眼一般机井,购买一套无塔供水系统就可很好地解决问题,投资较少。

④电力系统:由于木材检查站不临居民区,需要架设一段电力线,xx站需要架设1000米,xx站需要架设1500米。 4.4.2 通讯设备

①移动通讯: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工作人员需配备移动电

5 话,目标是每个检查人员一部,根据需要,余庄站需要购买10部,柿园站需要购买11部。

②公网电话:每个检查站配备公网电话2部。

③传真机:为与相关单位进行快速文字信息交流,每个检查站配备传真机1部。 4.4.3 检测设备

①电子监控设备:安装在道路上,可以向两个方向实施远距离监控,计划购买北京可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4路千眼巨人S1648-4全套设备,每个检查站一套。

②木材检测设备:主要购置木材速测仪器,票证真伪识别设备等,根据需要,每个检查站配备1套。

③植物检疫设备:对于没有出示检疫证明的木材和森林植物产品,就地检疫。为此,为每个检查站配备病虫害检疫设备1套。

4.4.4 档案管理设备

①照相设备: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标准检查站建设的目标之一。为此为每个检查站配备数码相机1部、录像机1部。

②计算机录入系统:为每个检查站配备计算机2部、打印机1部、扫描仪1部。

③档案柜:为每个检查站配备档案专用柜6个。 4.4.5办公家具

6 为规范统一,为每个检查站配备桌椅10套,达到摆放整齐,井然有序。

4.4.6绿化美化:建立整洁文明的标准一流检查站。必须内外统一,美观大方。因此,必须绿化美化,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整洁卫生。

各检查站建设内容详见附表1。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 投资估算依据

⑴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⑵ 《林业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⑶河南省有关定额标准;

⑷设备价格按市场现行价格进行估算。 5.2 项目建设期

1年,即xxx年内完成。 5.3 投资估算

经估算,该建设项目1年内需总投资125.0万元,其中固定站房建设82.70万元,通讯设备建设5.00万元,检测设备建设17.60万元,档案管理设备建设6.20万元,配备办公家具

7 1.00万元,绿化美化5.00万元,不可预见费7.50万元。 5.4 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125.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占60%,县级财政部门配套50.00万元,占40%。各县财政部门已做出了保证资金配套的承诺书,见附件。

第六章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证

各县林业局要成立以一把手为领导建设领导小组,确保项目按要求保质按时完成。实行目标责任制,县林业局不但要向县政府负责,同时,也要向省林业厅负责。 6.2 资金投入保障措施

项目建设资金属于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统筹安排。要制定必要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中央资金到位前,可以先垫付资金建设,县级配套资金要足额到位。 6.3 施工组织保障措施

要按照现代实施管理办法,对于土建工程和设备购置工程,要建立公开招标制。对于有些设备不能全面公开招标的,要实行询价制度,货比三家。要执行工程监理制度,保证把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8 6.4 加强监督检查

省林业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不定期检查,在工程完成后,要组织有关方面进行验收,对工程质量和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第4篇:典当可研报告

一、项目概况

典当有限公司(筹)由××公司、××公司、及×××、×××共同投资组建。

注册资本:人民币XXXX万元。

营业地点设在:。

法定代表人:。

从业人员:人。

经营范围:动产质押典当业务;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房地产(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地产或者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在建工程除外)抵押典当业务;限额内绝当物品的变卖;鉴定评估及咨询服务;商务部依法批准的其他典当业务。

二、市场分析

XXXX省发展典当业前景良好,主要基于三方面分析:一是XXXX省经济几年来持续稳步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迅速成长,社会融资需求旺盛。二是XXXX省典当业原有典当行数量少,虽然几年来有所发展,但与XXXX省经济总量相比还不适应。三是通过几年来典当行的布局调控,典当业在XXXX省形成较为合理的布局,为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市经济发展情况

(从当地经济总量、人口数量方面进行分析。)

(二)市典当行发展情况

(从当地典当行数量、规模、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拟设立典当行的自身优势

(从法人股东经济实力、从事行业等方面分析投资典当行优势。)

三、效益预测

(一)业务收人测算

典当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扣除开办费及装修等费用约20万元外,实余980万元。在暂未向银行借款的情况下,运作资本金的30%用于质押典当,70%用于房地产抵押典当。根据目前市场综合费率计算(利息暂不计算),质押典当月综合费率平均按25‰计,房地产抵押典当平均按20‰计,且业务收入按9折预测,质押典当综合费用收入约80万元;房地产抵押典当综合费用收入约148万元。

各项业务收入预计228万元。

(二)费用及营业税测算:

典当行人数10人,每年人工费用(工资、奖金、福利)约30万元;办公费用每年计20万元;不可预见费每年3万元。营业税按税率5%计约11.4万元。

典当行税费约65万元。

(三)利润测算:

典当行利润总额为163万元,按33%所得税率计算,典当行税后利润约109万元。

资本利润率为10.9%。

四、风险评价

典当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典当行资金要投放到收益较高的资产项目上。但是利润与风险是同向变化的,要获得较高的收益,典当行必须承担更大的风险。为保证典当行稳健经营,应力求降低的典当风险,作为新设立的典当行,目前经营风险主要集中在收当和绝当两个环节上。收当因当物不同而存在不同的风险,贵金属主要有真赝风险和治安风险,房地产典当业务主要有权属风险和估价风险,证券典当主要有政策风险和市场行情风险,交通工具和家用电器主要有流通环节风险。但是这些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的。如强化法律法规意识,严格执行典当程序;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提高鉴定估价水平;加强信用分析,完善典当比例控制目标;建立信息渠道,实时掌握二手市场行情;建立内部控制度,落实岗位责任。总的来说,典当行经营有风险,但只要做到有效的管理,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典当行的风险是可以化解的。

五、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开办典当行,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经济效益良好和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所以设立典当有限公司是可行的。

第5篇:项目可研报告

一、总

项目名称:活性白土项目

建设规模:占地15000㎡。

建设内容: 生产用房和配套设施建设,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

注册资金:300万元

投资总额:500万元

项目法人单位:金昌市坤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法人代表:王亚茹

联系地址:金昌市北京路

1.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本项目由金昌市坤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实施。金昌市坤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从外引进技术、招商进资500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如下:

1、《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发布;

2、《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南京市规划局编;

3、《南京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编;

4、南京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指南;

1.3项目提出的理由

本项目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导向,也符合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1.4项目概况

1.4.1拟建地点

该项目位于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内,园区地处长江之滨、205国道、宁马高速横贯南北,距南京市十公里,距南京绕城公路、三桥、宁芜公路、板桥汽渡均在两公里以内。规划中的沪宁高速铁路以及江底隧道将与江北沿江开发区相连,所有交通设施建成后该地区将形成为一个水陆交通畅通、四通八达的大区域。

1.4.2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4亩,目前场地内的“七通一平”已基本完成。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生产用房及配套设施。拟建生产用房12100平方米,办公及附属配套设施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

1.4.3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1)本项目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

(2)本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500万元,流动资金总额1500万元。

(3)资金来源:部分来源于企业自有,部分贷款。

(4)该项目总投资为6000万元。2006年试生产,产值25000万元,利税2680万元,税收1565万元;2007年生产产值25000万元,利税2680万元,税收1565万元;2008年正式投产,产值50000万元,利税5380万元,税收3150万元。该项目投资利税率为50.65%,投资利润率为34%,投资回收期3.1年。

1.4.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

52% 财务净现值(i=5.85%)(税前)

13276.4万元

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前)

2.8年

动态投资回收期(税前)

2.9年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35% 财务净现值(i=5.5%)(税后)

9667.4万元

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后)

3年

动态投资回收期(税后)

3.1年

投资利润率

34% 投资利税率

50.65% 1.4.5 项目综合研究结论

本项目建设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高附加值环保型产业,符合“低能耗、无污染、高附加值”的特点,投资回收期短,是省市鼓励和支持发展的产业。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批量生产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建设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我市的经济建设,培育有条件的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是非常必要。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2.1建设的必要性:

1、该项目属高新技术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是省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2、项目建设符合雨花台区的建设思路和雨花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3、项目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4、项目建设对改善周围环境和提升开发区整体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三、项目背景

3.1南京市经济发展现状

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自公元229年东吴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为首都,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物遗存,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今天的南京,是中国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的省会,华东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在全国宏观生产力布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南京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占江苏省的6.4%。下辖11区2县,全市总人口640万,其中户籍人口563万。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长江流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在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四大优势,具体表现在:

(1)区位优势: 南京位于我国沿长江、东部沿海“T”型经济发展战略带结合部,是长江三角洲与中西部地区的交接点。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区域西部重要的枢纽城市,紧邻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对该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辅助和支撑点的作用,具有沿江、近海的区位优势和较强的经济辐射能力和吸引力,具有加速经济国际化的有利条件。从区域经济发展看,南京市所处的区域正是东部现代工业经济和西部传统农业经济的交接地带。这种临界性意味着南京是多种类型的经济、技术和信息复杂交汇的地域,这里所蕴涵的区域经济发展机会,将会比南部临近上海的苏锡常地区多。南京的发展也得益于这种自然的和经济上的区位优势,承东起西,形成独具南京特点的发展特色。 (2)交通优势

南京是华东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南京港是远东内河第一大港;津浦、沪宁、宁铜3条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成为连接华中、华东、华北的重要铁路枢纽;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是现代化的大型国际航空港;以沪宁、宁合、宁马、宁连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对外公路四通八达,市区道路形成“经五纬八”路网;南京是中国八大通讯枢纽城市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实现程控化的省会城市,各种现代化通信方式齐全。目前南京已经形成功能齐全、协调互补的现代化综合通讯运输体系。多种通讯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南京市将充分利用不同通讯运输方式之间的合作分工和协作,来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通过规划,未来南京市将形成“十一线两环六通道”的高速公路网、“十线汇集”的华东铁路枢纽、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内河港、华东第二大国际航空港以及鲁宁和沿海两条输油管道。

(3)产业优势 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与周边城市相比一个明显的比较优势就是地方主导产业突出,目前全市已形成以石油化工、车辆制造、电子信息等三大支柱产业为主导、以生物医药、机械装备、钢铁冶炼、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及新型建材六个行业为重点,拥有36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个大类产品的综合性工业体系。电子工业、石化工业生产规模均居中国城市第二位。 南京市以强化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积极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其

一、

二、三产业的比例已由1978年的12.5:67.5:20.0,调整为2004年的4.1:51:44.9.

2004年,南京市经济快速增长,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生产总值为19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835亿元,增长14.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7283元,比上年增长13.1%。财政收入403.65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7.6%;工业增加值达到6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0家,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604.98亿元。 南京目前共吸引70多个国家(地区)7203个项目来宁投资。2004年合同利用外资4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外商直接投资2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除国家各专业银行以外,全国性或地区性商业银行纷纷落户南京,目前拥有银行营业机构1000多家,商业设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现已拥有各类商业服务网点7万多个,各类市场550多个,成为长江流域金融、商贸、流通四大中心之一。

(4)人才和科研优势 南京教育、科研水平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目前拥有各类高等院校37年(不含部队院校),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为首的一批高校的科研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有各类科研机构742家,其中国骨干一流研究中心和实验室100多家,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专业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每年申报重大科技成果800多项,专利申请量1300多件。拥有两院院士65人,各类科研技术人员60万人,在校大学生31.66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为南京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目前,南京科技人才优势已经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

3.2雨花台区经济发展现状

雨花台区座落在六朝古都南京的西南郊,地理坐标为东经118º,北纬32º,是金陵的“南大门”。气候属北亚热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量1033毫米。面积近134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办事处和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18.5万。雨花台区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风景秀丽,故名雨花台;在金陵四十八景之中,雨花台区占有十景。著名的雨花台烈士陵园、菊花台、龙泉寺、渤泥国王墓、将军山位于本区境内。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水、陆、空交通发达,投资环境十分优越。区政府距市中心仅3公里,距长江最大的内河外贸港——新生圩港8公里,距新建的禄口国际机场10公里;北依浩荡长江,南有秦淮新河;宁芜铁路穿区而过;宁芜、宁丹、宁溧、宁马、绕城、中山南路、新机场路、纬八路、纬九路等十条干道贯穿全境;南京地铁总站、长江三桥、赛虹桥立交已全部竣工、规划中的火车南站也即将开工,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穿越我区。全区水、电、气管网发达,供应充足,通村通厂,使用便捷。 近年来,雨花台区以“郊区城市化,经济效益化”作为战略取向,在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上有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4.13亿元,财政收入8.58亿元。工业经济是雨花台区的主导产业。全区拥有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心桥生态科技创业园、宁南高科技研发区等园区。形成了钢铁、汽车制造、能源、科技研发四大支柱产业,其中钢铁年产1200万吨,汽车年产6万辆。经过多年的改制,目前全区工业企业主要以民营和三资企业为主,重点企业主要有:中兴通讯南京研发中心、春兰汽车制造公司等。雨花台区还十分注重加强软环境建设,雨花台区今年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新的工作重心,就是一切工作以营造环境为出发点,塑造“服务型”政府形象,为企业发展、产业集聚创造最佳的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了重点企业实行重点保护、重点服务的政策,每年排出重点纳税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在招商引资上雨花台区组建了以专职招商队伍、招商顾问和经纪人为主的三个层次的招商圈,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项目引荐人进行重奖。同时雨花台区加快审批制度改革,成立了“一站式”服务的招商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增强项目审批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3.3南京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于2000年,位居南京主城西南部,面积28平方公里。北起秦淮新河,南至梅山, 东起宁芜公路,西至长江,与南京新城----河西新区紧密相连,是南京距主城最近的开发区。规划人口35万, 面积60平方公里的板桥新城建设,为雨花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开发区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十分便捷。南京长江三桥、南京公路一环、二环、宁马高速公路、宁芜公路、 宁芜铁路、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穿区而过。是南京对外通往皖北、皖南、苏北等地区的重要门户。 开发区产业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是南京河西新区、板桥新城重要的产业服务基地, 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物流基地。开发区重点建设三大园区: 工业产业区,建设汽车制造、钢铁冶金、电力能源、综合加工四大产业基地; 现代物流园区,引进以信息技术为平台,集“商品交易、产品配送、多式联运、现代仓储”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物流企业;人居森林区,崇尚自然,以人为本,开发建设以旅游度假、休闲娱乐、高档居住为主题的城市生态公园。开发区崇尚"科技、开放、亲商"的开发理念,注重营造投资环境,已建成一期8平方公里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 区内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苏源热电厂、梅山煤气、宝钢梅山钢铁等大型基础材料基地, 为入园项目提供廉价的电、气和钢铁。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是雨花台区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窗口。

3.4 项目背景

本项目依托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一个以不锈钢制品为主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企业建成后满足相关行业不断增加的需求,同时也使企业在发展水平和生产规模上走上一个飞跃发展的新平台,该项目即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四、市场分析

4.1市场预测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是不锈钢制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种不锈钢面板,包括磨砂、镜面、钛金、各式花纹面等多系列多个品种。产品结构精巧、工艺先进、功能齐全、价格合理、装潢考究;产品既吸取国际先进设计理念,又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要求,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食品、医药、化工等多种行业。

二、各种规格的不锈钢板材开平,公司自主开发、研制了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新工艺、新设备,对原材料进行特殊结构加工,能够满足各种行业的不同特殊需求。建成投产后是南京市唯一一家具有此生产能力的企业。

三、不锈钢制槽钢、工字钢、扁钢、角钢的生产。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油田、电厂、造船厂等大型重工业,其中不锈钢制槽钢、工字钢目前完全依赖于进口,价格昂贵。公司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研制了填补国内空白的不锈钢制槽钢、工字钢生产新技术,产品在质量上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而价格低30%以上,建成投产后是国类唯一一家具有此生产能力的企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公司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招聘专业人才,利用科技手段,自主研发,建设一个有较高生产能力,较大生产规模,更具有专业水平的生产流水线的生产企业. 4.2研究工作依据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主要是以市场调查结果为主,结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全面深刻地研究该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五、建设规模

5.1 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4亩,目前场地内的“七通一平”已基本完成。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生产用房及配套设施,拟建生产用房、配套设施13000平方米。

1、征用土地:24亩

240万元

2、生产用房、配套设施:

2460万

(1)生产用房12100平方米

1210万元

(2)办公及生活、附属用房900平方米

90万

(3)道路、绿化及其它

1160万元

3、设备:

1800万

4、流动资金 :

1500万

合计:6000万

六、项目选址

6.1建设地区的选择

该项目厂址的选择符合行业布局和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地处原料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和具有良好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的雨花经济开发区。该园区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是以高科技产业为主,集工业、商贸、仓储、码头运输为一体的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工业园区,是南京西部重点工业园区。该工业园区在绕城公路以外,摆脱了城区规划的制约,又紧连市区,保持着近郊区位的优势,同时具有与其它开发区同等优惠的招商政策,并提供“一站式”的前期服务。园区内土地平坦,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一期已启动面积6000亩,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数亿元,建有日供水能力2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35千伏的变电所两座,总长10多公里的水泥干道两条,4万门程控直拨电话已开通使用。选择在该园区内兴建该项目,在行业政策上是正确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6.2厂址选择

结合该项目的生产工艺,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根据园区的规划要求和企业自身的特点,经过现场勘察,公司决定在雨花经济开发区内征用24亩土地用于兴建该项目的生产基地。该地块地势平坦,只需要稍加平整就可以进场施工,没有要拆迁的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四周均为其他企业的预留用地,周围道路已开通,用水、用电设施正在铺设中。该地块土地购置费用经济合算,无拆迁、场地整治(进场前由开发区负责七通一平)、青苗补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无须另外兴建取水、防洪、排污设施。

七、工程建设方案

7.1项目工程建设方案与项目建设形象进度

根据该项目的投资计划,初步计划在2006年3月完成一期6000平方米生产及配套设施建设, 2006年8月完成二期7000平方米生产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具体计划时间见下表:

项目名称 计划开始时间 计划结束时间 备注

立项申请报告及批复 / /

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及批复 2005年9月初 2005年10月初

总平面布置方案 2005年10月初 2005年10月中旬

场地地质勘察,建筑施工图设计 2005年10月中旬2005年11月中旬

一期建设施工 2005年11月中旬2006年3月底 一期完工

二期建设施工 2006年4月 2006年8月底 二期完工

7.2 项目组成

该项目建设工程主要包括: 生产用房、办公用房、辅助用房,公共设施配套、道路及排水、绿化、配电系统、供水、排水,投资2460万元

7.3总平面布置及布置原则

根据用地规划的要求和生产工艺、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场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让总平面布置达到工艺流程(生产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总平面布置还考虑到了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整个项目总平面布置如下图:

7.4占地面积分析

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根据该项目生产需要,估算占地面积如下表:

以上土地利用系数未考虑厂区内道路及绿化的占地面积。 7.5土建工程、建筑物的 建筑概况

7.6给排水工程

7.6.1给水系统:

水源来自市政给水管网。从室外环状给水管的不同方向引入二根管径k200的进水管。生活、生产用水量约545Ⅱ13/d,生活、生产给水接自一根给水引入管并设水表计量每幢单体的给水引入管设水表计量。 厂房、办公楼生活、生产给水利用市政压力直接供给。

生活间淋浴热水采用分散布置的容积式电热水器供应,容积式电热水器就近设于生活间旁。 茶水间设电开水炉供应开水。

7.6.2排水系统

生活、生产排水量约490IIl3/d。 室内生产、生活污水分流排出,其中生活排水污、废合流,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方式。生产厂房的生产废水、废液须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后再排至室外污水管。每幢单体建筑污水经室外污水管收集后排入市政 屋面雨水有组织排放。室内外雨水量计算根据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设计重现期采用3年。基地雨水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 7.7供电工程

本项目估计用电量为650KW(生产、生活),拟在场地西北角设置10KV变电所,由开发区电网引入。

7.8弱电工程:

7.8.1通信系统

本工程建立完备的通信系统。拟在办公楼设置通信机房,由市电信局,引入通信电缆和光缆,在楼内设一套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在办公室、科研楼、厂房、辅助用房等处设置电话终端。

7.8.2计算机网络系统

建立支持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拟在办公楼设置计算机网络中心。在办公室、厂房等处设置计算机终端,以满足业务、管理需要及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7.8.3综合布线系统

本工程建立支持语音通信、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传输的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建筑群子系统传输线缆采用多模光缆及电话电缆;垂直布线采用多模光缆和非屏蔽大对数铜缆;水平布线均采用超五类四对非屏蔽对绞电缆。设备总机房内设总配线架,办公楼每层设楼层配线架。厂房每单元预留20对通局话缆和八路四芯光缆到每层的配线箱。电话和数据终端均采用RJ45型模块。

7.8.4有线电视系统

有线电视信号由市有线电视台引入,同时,设置卫星接收天线,用于接收相应的电视节目。采用双向网络传输技术,以分配分支方式设计。在办公室、科研楼、厂房等处设置有线电视终端。

7.8.5安全防范系统

7.8.5.1保安监视系统

为加强基地的安全保卫和管理,在基地及各主要出入口、重要房间及电梯轿厢等处安装摄像机进行监控。

7.8.5.2防盗报警系统

在各主要出入口、重要房间(如财务、出纳等)、重要机房等部位设置红外线/微波报警器、门磁报警器、手动报警器等报警装置。当有报警信号时,安保中心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调整相应部位的摄像机摄取该处图像,以便后来取证。 7.8.5.3电子巡更系统

在电梯厅、楼梯、走廊等场所设置巡更记录点,通过保安人员不定时的巡更以保证基地安全。

7.8.5.4门禁—卡通管理系统

在主要出入口、重要房间、机房等处设置门禁系统,采用非接触式智能卡,只有持有已授权智能卡的人员才能打开相应的电子门锁。智能卡同时具有餐饮管理、考勤管理的功能,形成一卡通管理系统。

7.8.5.5公共广播系统

在走廊、大厅、办公室、厂房等场所设扬声器。本系统平日播放有关工作、生活信息及背景音乐,当有火灾及紧急情况时,自动或手动转为播放紧急广播。 7.8.5.6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等级为二级,设置一套控制中心火

第6篇:可研报告格式

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 总体情况

一、目录

各章节段落的标题名称及页码。

二、报告摘要

简述报告的核心内容,项目名称、项目合作各方、合作方式、投资总额、估计回报、项目总体评价等最重要信息。

三、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原因及考虑

1) 项目的来源和提出

2) 项目与集团战略与发展方向的吻合程度

3) 项目与集团及已有业务的配合程度、可否产生协同优势 4) 集团的人才、资金、经验和其他资源对项目的支持程度

四、总论

1) 建议的项目名称、性质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3)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4) 编制指导思想和规划设计的原则 5) 项目构成

6) 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 本研究报告的结论 8) 建议

第二部分 项目外在因素分析

一、行业状况

1) 行业的性质

2) 该行业国内、国外的总体状况、规模 3) 国内、国外前十大行业领导者的状况 4) 行业技术的技术的演变 5) 行业的增长性

二、市场情况与拟建项目的规模

1 1) 具体产品的介绍、产品的特点、产品的选择 2) 产品过往的生产销售情况

3) 未来产品的市场预测、产品的增长性 4) 类似的产品、产品的可取代程度

5) 合作各方在该行业、该产品的经验,特长 6) 目前和潜在的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7) 技术进步对产品前景及市场竞争势态的影响 8) 建厂规模的建议

三、政策法规

1) 国家对行业的总体指导方针、发展策略

2) 国家法律和政策对该行业和具体产品的规限、基本要求 3) 产品进口、出口的鼓励或限制措施,关税税率

4) 国家和地方对行业和产品的税费(利得税、增值税、销费税、其他税项)的规定

5) 地方对合资企业的限制和优惠措施、政策,地方政府的书面保证和承诺

6) 国际上对该行业(或相关行业)、该产品(或相关产品)的公约和协定,中国是否参加(签署)了这些公约,作了哪些承诺 7) 环保要求

8) 宗教、民族、国民生活习惯、社会舆论对行业和产品的影响

四、技术来源和支持

1) 国际上现行的主要技术流派、技术的使用者及拥有者

2) 各技术的特点和成本,对人才、原材料、环境的要求和影响,对生产过程、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产品数量的影响 3) 技术的获得程度、难易程度,安全性、可靠性如何保证 4) 如何配合和跟上不断变革的技术发展

5) 国内和国际上对各主要技术的使用有何法律或行政性的限制,国际上有无条约或公约规限这些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中国有无加入或签署这些条约或公约 6) 技术的选择

五、选址与建厂条件

1) 对所在地各种软硬环境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2) 对原材料的要求

3) 对交通运输和通信条件的要求

2 4) 对能源、水等的要求

5) 对经济基础、消费水平的要求 6) 对配套设施的要求 7) 对人员素质的要求

8) 对土地及其他资源的要求 9) 对环境及环保条件的要求 10) 对其他方面的要求

六、厂址的确定

1) 可供选择的厂址的几个方案

2) 各厂址的地理位置、地理概况、人文历史概况

3) 各厂址所在地的经济状况(人口、按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种和区域的人口分布、经济总量、经济的行业分布、前十大行业、前十大税收和盈利大户、经济上的优势和劣势、人均收 入、按行业的人均收入、就业情况、各岗位各工种的工资水平,其他) 4) 各厂址及其所在地的交通状况(与市中心的距离、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与中心城市的交通方式、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的可使用程度、方便程度、收费水平、距离等) 5) 各厂址所在地的资源状况(水源、河流、煤炭、所需的主要原辅材料的生产、供应、价格、质量等) 6) 各厂址及其所在地的土地状况(土地供应量、平均价格、各项相关收费、可使用程度、需投入的整治成本、拟使用的土地的属性(划拨、征用、转让、入股等)、拟使用的土地的权 属、价格、需办理哪些手续、可否办理土地产权证书、可否转让、可使用年限、是否规定了特定用途、周围有无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该区的总体规划、地质状况等等) 7) 各厂址周围的其他情况(通信、商业、供水、供电、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其他相关服务及设施) 8) 各厂址所受到的各种限制(例如楼宇高度、面积、厂区范围、道路、出入口、噪声等) 9) 所在地的鼓励政策(税收、各项费用、贷款、资助、人员流动、人员户口、子女入学、政府对行业和项目的态度、受限制的原辅材料供应、资源和资产作价、人员处理和招聘、各种审批手续的办理、原料和产品的进出口审批或许可证配额的使用、其他) 10) 项目在当地的作用和影响(就业、税赋、产值、利润、相关产品流通、对相关行业的带动力、对资金流转的带动力、对提高当

3 地在全市全省全国的知名度、对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对消耗当地多余或过剩资源的作用等等) 11) 厂址的最后确定(以上各因素的综合结果)

七、总体布局与交通运输

1) 总平面布置(主厂房、辅助厂房、配套生产设施(锅炉房、电厂、变电所、空压站、水泵 房、污水处理站、其他污染物处理场、垃圾处理或堆放场等等)、仓库、道路、绿化、办公楼、生活设施(食堂、浴室、倒班宿舍、职工宿舍等等) 2) 竖向设计 3) 物流走向

4) 交通运输(铁路线、码头、装卸区、货物和车辆缓冲区,车辆进出流向)

八、环境保护

1) 厂区环境基本状况 2) 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3) 国际上通行和国家规定的标准 4) 设计拟采用的标准

5) 控制污染物治理方案及其效果(污水处理、除尘除杂、垃圾处理等) 6) 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7) 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 8) 环境影响分析 9) 环保投资 10) 建议

九、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1) 国外的流行做法及国家的有关规定 2) 主要设计依据

3) 主要危害因素成因及分析 4) 主要防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5) 消防设施及安排 6) 职业安全卫生投资

十、项目潜在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Y)与风险(THREAT)

4 提出和讨论存在和可能出现的机会与风险,包括技术、市场增长性、产品周期、人才、资金、销售方式、产品责任、汇率变化、政策法律、领导人变动、环保、国际公约等因素的影 响。

第三部分 项目内在因素分析 (非量化因素)

一、项目背景资料

1) 拟合作的企业、机构名称、地址、联系人、负责人、以及这些企业和机构的背景、过往业绩介绍

2) 拟合作的企业的股东构成、各股东的基本情况 3) 项目背景及投资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生产工艺与设备选型

1) 生产纲领 2) 生产工艺流程

3) 生产工艺子框图及简述 4) 工艺设备选型

5) 选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在国内国外的使用情况、使用经验 6) 生产定员

7) 技术、工艺、设备的估价或成本 8) 主要工艺技术经济指标

三、辅助设施与公用工程

1) 锅炉房及发电厂 2) 机修车间

3) 给水、排水工程

4) 采暖、通风、除尘、制冷、空压站及热力管道 5) 供电

6) 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 7) 土建工程

8) 辅助设施与公用工程的估价或成本

四、资源综合利用、节能节水

1) 国内国外综合利用的例子与成效 2) 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3) 节能、节水

5 4) 相关的成本与回报估算

五、组织机构与职工定员

1) 企业组织架构 2) 工作制度

3) 员工来源、员工使用和招聘 4) 职工定员

5) 员工工资及福利制度

六、实施计划与人员招聘培训

1) 项目规划与实施时间表(政府审批立项、有关批准证许可证的取得、组建筹建班子、委托聘请设计者、进行和完成详细设计、设计方案的审定和批准、基础建设动工与进度、设备定购制造和交货、设备安装调试、试生产、合格验收等等) 2) 人员培训 3) 项目投产规划

七、质量保证

1) 原辅材料的质量指标 2) 产品的质量指标 3) 包装的质量指标

4) 售前售后服务的质量指标 5) 环境的质量指标

6) 国内外同行业或相类似行业的相关质量指标和保证体系 7) 保证质量的具体措施和体系

八、产品销售

1) 可供选择的多种市场定位、目标对象、定价 2) 经比较确定的市场定位、目标对象、定价 3) 可供选择的多种销售渠道、销售方式 4) 经比较确定的销售渠道、销售方式 5) 品牌的建立与维护

6) 售前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

(量化因素)

九、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6 1) 编制依据 2) 编制方法 3) 投资估算

4) 资金来源与资金筹措(股东现金投入、银行借款、实物投入等)

十、利润预测

1) 每期的销售数量 2) 销售产品的单价 3) 每期的销售收入 4) 每期的销售成本 5) 各项期间费用明细 6) 各项税费 7) 各项汇率损益 8) 总的利润预测

十一、现金流量预测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预测 2) 投资回报产生的现金流量预测 3) 税赋产生的现金流量预测 4)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预测 5)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6) 各期的起止现金余额及现金变化预测

十二、财务分析及经济评估

1) 基础数据(包括前期投入、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注册资本、股东贷款、其他贷款、各项资产明细、各项负债明细;每期的利润预测;每期的现金流量估算) 2) 根据基础数据建立财务模型或数学模型

3) 根据财务模型或数学模型进行财务评价(包括比率分析、回报分析、NPV计算、敏感性分析等) 4) 根据财务评价进行投资估算(VALUATION)并得出评价结论(CONCLUSION)

十三、项目的内在优势(STRENGTH)及弱点(WEAKNESS) 提出和讨论项目存在和可能出现的优势与弱点,包括技术、市场、人才、资金、产品链、竞争、销售网络、品牌、质量、经验、规模、地域、原辅材料、领导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7

第四部分 其他

1) SWOT分析(S:STRENGTH,W:WEAKNESS,O:OPPORTUNITY, T:THREAT),重点讨论如何利用项目面临的机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强项,克服自己的弱点,抵销各项风险,引证项目投资的利弊。

2)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需进行分析或指出的其他问题

第五部分 行动计划

详列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直至项目建成,正式投产这一段时期与项目有关的各项工作内容、进度、时间安排、所需的人力资源、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的配合。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1) 与合资合作伙伴洽谈,达成合资合作协议

2) 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报告,申请立项 3) 与合资合资伙伴正式签订合资合资协议书、公司章程等法律文件 4) 向政府外经管理部门提交所需的文件,申请批准成立独资或合资公司

5) 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所需的文件,申请签发营业执照

6) 按照合资合同及公司章程的规定,根据股东的提名,组建公司董事会,尽快召开第一次董事会会议

7) 按照合资合同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筹组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为主的经营领导班子,由董事会正式任命上任,同时由董事会决定经营管理班子的职权、待遇、工作目标、考评措施、奖罚措施等 8) 由总经理、副总经理为主的经营领导班子组建公司的其他机构,物色和招聘其他人员

9) 确定注册资本到位时间,资金到位后办理验资手续 10) 给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

11) 向税务部门提交有关文件,办理税务登记 12) 向海关提交有关文件,办理海关登记

13) 向质量标准部门提交文件,办理企业标准编码 14) 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文件,办理法人代表登记 15) 向外汇管理部门提交文件,办理外汇登记 16) 向银行提交有关文件,办理开户及借款手续

17) 向劳动、卫生、消防、环保、公安等职能部门提交文件,办理相应部门的登记批准手续

18) 购买、承让、征用或租用土地,向土地管理部门提交有关文件,办理土地使用权证

8 19) 购买、承让或租用建筑物,向房产管理部门提交有关文件,办理房产权证书

20) 向国家专利局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交文件,办理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的过户登记手续

21) 办理水、汽、电、暖、污水、通信等的入网使用手续

22) 视需要向其他各有关部门提交文件,申请办理相关的批准证或特许证书(例如向外经贸委、海关、外汇管理局申请办理进出口权审批手续) 23) 催收股本金

24) 如有实物投入需列出详细清单,先进行资产评估,并进行清点 25) 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商标使用合同等文件,报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26) 委托规划和设计单位,对厂区及各建筑物进行正式规划和设计,报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27) 确定建筑施工队伍,签订建筑施工合同、设备安装合同 28) 办理动工建设厂房或其他建筑的审批手续 29) 建设厂房或其他建筑物

30) 确定供应商和采购办法,采购设备及其他器材

31) 验收厂房等建筑物,安装调试有关设备,办理厂房等新建筑物的产权证书

32) 招聘员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培训员工 33) 制定公司管理大纲、详细的规章制度 34) 采购各种原辅材料 35) 组织生产、组织销售 36) 开展其他经营活动

9

上一篇:写一篇周记300字左右下一篇:潍坊市人民医院通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