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F含量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

2022-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2000年喘息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儿童哮喘累积患病率为0.25%~4.63%(平均1.97%)。相较1990年调查累积患病率0.11%~2.03%(平均1.00%)而言,10年内儿童哮喘患病率平均上升了64.8%。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血清IgE增高、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侵润、黏液高分泌和气道高反应为显著特征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性疾病。作为儿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它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2],MIF可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等病理生理过程。它的促炎反应活性常和促进TNF-α、IL-1β、IL-2、IL-6、IL-8、IFN-c、黏附因子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联系在一起。MIF是一种高度多变的蛋白质,它既是一种前炎症因子、神经内分泌激素和酶,同时还可以作为糖皮质激素(GC)生理活动的负反馈调节剂。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抗炎药物中,糖皮质激素又是最为有效的药物。相关研究已经证明糖皮质激素是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进而抑制前炎症介质和有关细胞因子的释放而发挥其抗炎作用的[3]。且有最新研究表明MIF是目前惟一被认为能够负向调节GC的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4],MIF可以减弱GC对IL-1(白介素-1)、IL-6、IL-8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从而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2]。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研究,该研究通过测定外周学MIF的含量,来探讨其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急性期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3.7±2.5)岁。随机抽取53例患者进行随访,指导其规律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其中失访3例,有效随访50例,随访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组中经过规律治疗40 d后仍然有咳嗽和或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复喘息的患儿有12例,作为反复发作组病例;而支气管哮喘患儿组中经过规律治疗40 d后无咳嗽,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反复喘息的患儿有38例,作为未反复发作组病例。

入选标准: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年龄0~14岁,不伴其他感染性及免疫性疾病。且所有急性期患者近4个月内未使用过激素和免疫调节剂。

治疗方案:第1周,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雾化泵吸入3次/d;第2周,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雾化泵吸入,2次/d;第3、4周,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加生理盐水1 mL雾化泵吸入,3次/d;第5、6周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加生理盐水1 mL雾化泵吸入,2次/d,雾化14 d。

1.2 实验方法

1.2.1 标本采集及保存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留取空腹静脉血2 mL,1 500 r/min离心10 min,分别提取上层血清,分装至200μL EP管中,置于-70℃冰箱保存。

1.2.2 测定步骤

MIF检测试剂盒购买于美国R&D System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1)从冰箱内取出待测样品,平衡至室温;(2)取出试剂盒,室温放置30 min。(3)取出酶标板依次编号,并设空白孔和标准品孔。(4)加样:(1)空白孔不加样品,生物素标记的抗MIF抗体,链霉亲和素-HRP,只加显色剂A&B和终止液,其余各步操作相同;(2)标准品孔:加入标准品50 uL,链霉素-HRP 50 uL;(3)待测样品孔:加入样本40 uL,然后加入抗-MIF抗体10 uL、链霉素-HRP 50 uL,盖上封板膜,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60 min。(5)配液:将30倍的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倍稀释后备用。(6)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 s后弃去,如此重复5次,拍干。(7)显色:每孔加入显色剂A50 uL再加入显色剂B 50 uL,轻轻振荡混匀,37℃避光显色10 min。(8)终止:每孔加入终止液50 u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转为黄色)。(9)测定:以空白孔调零,450 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测定在加终止液后10 min内进行。

1.3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描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哮喘患儿反复发作组、未反复发作组均数间比较在正态分布和方差齐同的条件下,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采用q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所有统计学分析采用PASW Statistics 18软件包完成。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反复发作组支气管哮喘患儿(反复发作组)有12例,这12例患儿的MIF含量明显高于未反复发作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MIF含量(F=0.71134,P=0.000,P<0.05)(见表1,图1)。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其最为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是GC。而相关研究已经证实,MIF和GC在细胞表面受体及细胞内两个水平上具有相互作用[5]。MIF作为目前惟一被认为能够负向调节GC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6,7]:(1)抑制了MKP-1(蛋白激酶磷酸酶-1)的表达;(2)激活cPLA(胞浆型磷脂酶A);(3)抑制NF-κB(核因子κB);(4)与COP9信号小体调节IxBa相关;(5)其他作用机制。Roger等[8]研究发现,MIF以自分泌的方式通过对MKP-1诱导表达而负向调节了GC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并指出MIF在巨噬细胞的免疫应答中发挥必须作用。由于MIF对GC的抗炎作用有显著拮抗作用,一部分学者认为MIF与支气管哮喘患者对GC的耐药性有关。国外学者Sabroe等[9]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在激素抵抗型哮喘患者外周血中MIF呈高表达水平,进一步证实了MIF与哮喘患者激素抵抗的发病有相关性。国内学者陈培芬、罗雅玲等[10]对哮喘小鼠研究发现,MIF在气道重塑小鼠肺中高表达,而研究证实气道重构是持续难治性哮喘的显著特征,故气道重塑中MIF的表达可能减弱了GC敏感性,与持续难治性哮喘有关。

该研究结果显示,反复发作组患儿外周血中MIF含量显著高于未反复发作组,提示MIF的存在减弱了GC的敏感性,对GC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有显著影响。且陈培芬等[7]研究发现MIF在气道重塑小鼠肺中高度表达,提示MIF与气道重塑密切相关,而气道重塑是不可逆性的,它是成人持续难治性哮喘的显著特征。该实验中反复发作组患儿外周血中MIF显著增高,进而我们推测此类患儿发生气道重塑可能性大于未反复发作组患儿,他们将来极有可能转为成人哮喘,故外周血MIF可作为判断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指标之一。

摘要: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中的含量的多少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以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MIF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反复发作组患儿急性期外周学MIF明显高于未反复发作组患儿急性期MIF。结论 MIF的存在减弱了GC的敏感性,对GC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儿童,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糖皮质激素

参考文献

[1] 全国儿童哮喘协助组.2000年与1990年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的调查比较[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4(2):112-116.

[2] Clark NM,Goog M,Clork MA,et al.Loog term effects of Asthma eclucation for physicians on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use of health services[J].Eur Respir J,2000(16):15-21.

[3] 崔娜,刘大为.糖皮质激素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4):241-243.

[4] Nishihira J.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its essential-role in the immune system and cell growth[J].J Inteferon Cytokine Res,2000(20):751-762.

[5] Calandra T,Bernhagen J,Metz CN,et al.MIF as a glucocorticoid-induced modulator of cytokine production[J].Nature,1995,377(6544):68-71.

[6] Kobayassh IM,Nasuhaya Y,Kamachi A,et al.Role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in ovalbumin-induced air way inflammation in rats[J].EurRespir J,2006,27(4):726-734.

[7] Mizue Y,Glumi s,Leng L,et al.Role for mae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in asthma[J].Proe Nail Aead Sci USA,2005,102(40):14410-14415.

[8] Roger T,Chanson AL,KnaupReymond M,et al.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promotes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by suppressing glu-cocorticoid-induced express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1[J].Eur J Immunol,2005,35(12):3405-3413.

[9] Sabroe I,Pease JE,Williams TJ.Asthma and MIF:innately Th1and Th2[J].Clin Exp Allergy,2000(30):1194-1196.

[10] 陈培芬,罗雅玲,赖文岩,等.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其的调节[J].广东医学,2009,30(3):338-341.

上一篇: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疗效观察下一篇:VRRP的原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