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民政局

2023-03-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泽州县民政局

泽州县煤炭工业局

关于举办煤矿班组长培训班的通知 各煤矿企业:

为不断提升煤矿班组长的安全素质,提高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强化煤矿井下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9〕87号)、《关于加强煤矿班组安全生产建设的指导意见》(总工发〔2009〕15号),结合我县煤矿实际,经研究决定举办全县煤矿班组长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全县煤矿企业从事井下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等作业的班组长。

二、培训时间

第一期:3月26日~4月1日

第二期:4月2日~4月8日

第三期:4月21日~4月27日

三、培训内容

.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煤矿有关专业技术知识;. 应急救援知识;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经验交流。

四、培训费用

培训费用按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五、培训地点及联系方式

泽州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中心(凤城路新安巷88号);联系人:刘丽。联系电话:2098442.。

六、培训要求

(一)各煤矿企业接到通知后,根据煤矿生产情况分期派人参加学习培训,每期规定时间的第一天报到,逾期不予办理报到手续。

(二)参加培训人员年龄在18~55周岁,报到时需提供两张一寸免冠相片、身份证及身份证复印件和身体健康证明。

(三)培训期间,参加培训人员要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培训期间无特殊原因一律不准请假。

(四)培训结束,参加培训人员统一参加泽州县煤炭工业局组织的考试,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班组长安全培训合格证书》。

二○一二年月日

第2篇:泽州县节能验收目录

建筑节能资料目录

1、设计文件、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建筑节能设计认定书-----

2、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报审、审批表------

3、技术交底、施工日志----------------------

4、监理单位专项方案的实施细则-------------

5、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出具的专项质量合格文件--------------------------

6、材料出场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进厂检验记录;山西省建筑节能产品 认定书和建筑节能表示;产品备案证明文件- ⑴外墙主要原材料---------------------- ⑵建筑屋面保温隔热材料---------------- ⑶建筑节能门窗及玻璃------------------ ⑷供热采暖及空调制冷材料-------------- ⑸照明工程材料及设备------------------

7、工程报验、见证取样记录和检测报告

⑴主要原材料复试报告------------------- ⑵建筑外窗“三性”报告---------------- ⑶保温板材现场拉拔试验---------------- ⑷低压配电系统的电缆、电线复试-------- ⑸采暖系统管材、散热器复试报告及安装后的调试记录--------------------- ⑹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后的调试记录-------

8、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9、建筑节能专项验收记录表-----------------

第3篇:泽州县绿化委员会文件

2008年,我县以建设全国绿化模范县为目标,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提出了“15441”绿化工程,即:“一河五路四山四十矿百村”绿化工程,力争使全县的造林绿化求得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

“一河”就是建设长河40里绿色长廊。长河40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涉及东沟、川底、周村、下村、大阳等5个乡镇共24个行政村,主要绿化任务是,在长河两侧建设20米宽的绿化带,绿化长度18公里,绿化面积540亩。“五路”就是晋济高速公路、207国道南段、晋长路、碗周路、陵沁路西段的绿化。在完成晋长、晋焦、晋阳高速公路、晋陵一级路、207国道沿线补植补种的基础上,新绿化晋济高速公路、207国道南段、晋长路、碗周路、陵沁路西段5条公路,绿化总长度约40.7公里。晋济高速公路绿化涉及大箕镇,绿化4.3公里,645亩。207国道南段(牛匠--衙道)绿化涉及南村、大箕、犁川、山河4个乡镇,绿化9公里,407.2亩。晋长路绿化只涉及巴公镇,绿化3.45公里,155.3亩。周碗路绿化涉及周村、犁川、李寨、南村、晋庙铺3个乡镇,绿化12.35公里,555.7亩。晋陵路西段绿化涉及大东沟、川底、周村3个乡镇,绿化11.5公里,514.2亩。“四山”就是龙王山南山段、横断山、市区东出口荒山、陵沁路两侧荒山绿化。南山绿化工程面积496亩,植树5.6万株。主要是安排今年的县直单位义务植树活动,绿化共分为6个标段,分别由县直单位八个系统和县煤运公司、6个县营煤矿共同完成。横断山绿化192亩,植树2.1万株。市区东出口荒山绿化399亩,植树4.7万株。沁陵路荒山绿化3500亩,植树38.8万株。“四十矿”是绿化四十座矿山企业。绿化总面积1500亩。“百村”绿化是100个村的生态园林绿化连片建设。高标准完成省里确定的30个村庄绿化任务;结合通道绿化、荒山绿化、太行山绿化工程一并完成市里确定的30个村绿化任务,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完成长河流域24个村的绿化任务,在全县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第4篇:法治泽州纲要

2011年—2015年

“法治泽州”建设实施纲要

为了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泽州”建设进程,根据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省委依法治省领导组《“法治山西”建设实施纲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法治晋城”建议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法治泽州”建设纳入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总体布局,不断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为实现“建设城乡一体化先行县、打造中部地区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总体目标。通过开展“法治泽州”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乡(镇)、村、单位、企业等法治建设进程,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力争使我县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更加适应法治精神要求,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公正司法效果得到社会认可,社会管理手段更加适应依法治理的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教育、预防、监督、奖惩并重的执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1、深入开展宪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开展宪法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民主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突出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公民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核心理念,自觉参与法治实践;突出抓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各项事务,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2、加强对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将普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党校教学内容,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做到与本职工作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改善民生、诚实守信、维护稳定为重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

3、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载体和形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创新法制宣传教育载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推广先进典型,弘扬法治精神,繁荣法治文化,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要将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治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非政府职能向社会和市场的转移,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努力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效精干、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自觉接受监督。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2、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发挥政府法律顾问组织作用,为建设法治政府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

3、严格规范行政行为。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科学规范执法职能,改变多头执法和执法缺位、越位、错位的状况。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对行政执法环节、步骤进行具体规范。细化、量化执法标准,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行为。加强行政复议,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建立行政执法状况考核、绩效评估、奖惩和案件质量评查制度。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政务公开力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四、坚持公正司法,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完善司法程序,规范司法行为。以基层司法部门和热点岗位为重点,深入开展司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符合审判、检察工作规律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办案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管理和法官、检察官业绩考评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办案等行为,依法及时纠正司法过错行为。

2、建立健全司法便民利民举措。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不断深化审判、检务、警务公开,增加司法透明度。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社会求助制度及其互相对接的运行机制。建立法律服务质量监督机制,确保各类社会群体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平等获得司法保护。

3、规范和拓宽法律服务市场。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拓展法律服务领域。积极介入国有企业改制和加强管理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作、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转变服务方式,由单一的诉讼服务向诉讼、非诉讼综合服务转变,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五、全面实施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1、要以“法治泽州”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区域法治建设。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法治创建实施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要进一步健全法治区域建设各项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地方依法治理水平,夯实“法治泽州”建设基础。

2、深入推进行业依法治理。围绕科学发展,加大对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力度,加强执法监督,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卫生、教育、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重点部门和行业要规范执法行为,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3、广泛开展基层依法治理。抓好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健全政务、村务、企务、校务公开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及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

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和完善动态环境下有效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巡防机制,形成网络化布警、全天候监控、整体联动、攻防兼备的社会巡防网络。

2、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暴力恐怖犯罪、邪教组织犯罪的严打态势,依法打击各类新型犯罪,认真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3、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强化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以及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例会、信息研判、情况报告、领导接访、专人包案、协调会办、督查回访、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三调联动”衔接制度,积极探索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信调对接、纪调对接、援调对接等长效机制,形成整体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六级六步”大调解格局。

4、进一步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各乡镇要按规定配备政法综治工作人员,建立集综治、法治、司法、信访、稳定、调解、流动人口管理为一体的政法综治中心,在村建立集综治、警务、治保、调解、社区矫正等功能多位一体的综治(警务)站,完善工作机制,并充分发挥作用。深入开展“平安泽州”系列创建活动。

5、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加强劳动教养和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提高劳教人员、强戒人员教育挽救质量。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推进综治工作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延伸,建立完善具有“两新组织”特点的的综治工作机制。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因灾孤残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服务和救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七、加强经济领域法治建设,创优经济发展环境

1、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规范各类中介机构及其服务市场。强化政府对各类市场的有效监督,完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劳动用工等监管体制,深入开展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国计民生重要产品、食品药品的专项整治活动,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2、推进重点领域依法治理。加大对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的专项依法治理。尤其要把安全生产提升到社会管理的重要层面,强化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推动联合执法、隐患排查治理、危险源监管等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

3、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制度,依法规范用工制度,协调劳动关系,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培育繁荣、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完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

八、健全行政监督机制,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

1、加强法治监督体系建设。全面推行“阳光工程”,建立健全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体制机制;构建以权力机关监督为重点的全方位监督网络,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及党内监督等各种监督手段,形成监督合力。

2、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加强对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确保规范性文件与有关法律、法规不相抵触,加强“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监督,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执法不严和严重违法的行为。各级检察机关要加强对侦查、审判和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惩治司法腐败,增强司法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

3、强化行政监督职能。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监督等层级监督和审计、监察等专项监督,强化对重要部门、重大事项和重要岗位的监督,维护行政法纪,确保依法行政。

4、强化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人民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推进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群众团体的监督作用,健全举报制度和举报网络,保障信访、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健全舆论监督工作制度,积极稳妥地开展舆论监督。

九、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对“法治泽州”建设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由县依法治县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全面负责“法治泽州”建设的组织推进工作。要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目标责任制,根据创建工作的要求,把创建活动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法治泽州”建设以及创建“法治县”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此项工作作为区域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一规划部署,明确目标要求,确保工作落实。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法治泽州”建设是一项宏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要充分发挥各依法治理领导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建立健全整体协调、分工合作、信息互通、共谋发展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强力推进的工作合力。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法治泽州”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3、突出工作重点。围绕创建“法治晋中”的重点任务,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制宣传教育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县、法治乡(镇)、民主法治村、法治建设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为载体的“法治泽州”建设系列创建活动,把法治建设拓宽到各领域、延伸到基层各单位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全县各个层面深入推进法治惠民实事工程,通过办实事显实效,让人民群众实时共享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果。

4、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主导作用,大力宣传依法治国方略和“法治泽州”建设的意义、任务和工作成效,创新法制类专题栏目,扩大和提高宣传效果,使广大干部群众明确“法治泽州”建设的目标任务,形成有利于推进“法治泽州”建设的社会舆论氛围。

5、认真落实保障措施。重视加强“法治泽州”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落实依法治理领导组办公室人员编制、技术装备和经费保障。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队伍的培训,充分发挥好“法治泽州”建设联络员的作用。县依法治县领导组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指导,以创新务实精神推动工作落实,促进法治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法治泽州”建设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上一篇:大班上期班务工作计划下一篇:苏州婚纱购买攻略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