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策略

2022-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的原因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 党组织对加强共青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基层团支部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具体落实点, 团支部的活力关系到工作执行的效率。然而, 近些年来, 各大高校对于基层团支部的建设中尚且存在问题, 从而导致基层团支部的活力不足。而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团支部功能不断弱化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式来看, 主要是将班集体作为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 而也正是由于这种明确的定位, 导致团支部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班级。除此之外, 在我国高校中, 普遍存在学生的干部队伍和团委的相关管理人员相互重叠, 这种人员的混乱导致高校的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对于团支部的建设过程中缺乏较为专业的指导。其次, 由于高校的学分制以及各种网络文化的影响, 高校学生普遍缺乏集体意识以及政治意识。这些都是导致高校的基层团组织架构混乱、日常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一方面团内政治事务流于形式, 另一方面还存在团内事务不公开、不透明的严重问题。总而言之,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团支部功能在不断的弱化, 这也是导致基层团组织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教育方式没有与时俱进

一般来说, 高校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已成为共青团员, 并且入团的门槛较低。由于团员并没有经过层层选拔, 其教育工作尚不到位, 大部分团员对国家历史、团员使命等缺乏深刻的认识, 也从而导致团组织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 进入大学后的共青团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教育工作。对于共青团员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单向的灌输, 一方面这种落伍的教育形式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传递的信息有待更新。教育方式没有与时俱进, 导致了共青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并没有充分发挥, 此外, 还容易造成团内成员集体意识薄弱、认同感不足等问题, 也就间接造成了基层团支部活力的丧失。

(三) 团内互动不畅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当代青年的交流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并且对于青年学生来说, 利用互联网进行即时的互动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在基层团组织中, 团内依然采取的是从上至下的单向信息传递。尽管这种规范化、秩序化的交流方式可以保证团内交流的明晰, 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团内互动不足的现状。单向化的团组织交流形式主要是布置任务、信息传递以及反馈三方面, 这并不能较好地适应青年学生的交流方式以及交流习惯, 也就因此容易造成上级团组织与团员之间交流受阻等问题。互动不畅导致团组织无法获取青年团员的真实需求以及真实想法, 从而造成了整体活力不足。

(四) 团支部工作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

在高校的基层团支部中, 主要依靠举办主题活动激发组织内部活力, 但是当今团支部工作大多存在主题与内容不够突出, 无法真正做到将创新与活动主题相互融合。一般来说, 高校团委会对每期的活动主题有相关的要求, 但是这类主题的侧重点主要针对政治事件等政治色彩较为浓厚的活动, 对于大部分高校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够。除此之外, 团员干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吸引团员的参与度, 往往会将团支部活动和班级活动混为一谈, 在组织主题的选择等多方面较为保守, 整体来说并没有完全突出团支部活动的重要作用, 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团支部的活力。

二、新时代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的具体策略

针对于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的问题, 各方要采取积极的处理策略, 以激发团员的参与积极性, 从而保证共青团的健康良好发展。

(一)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对于大一、大二团员来说, 外部刺激对他们的活力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校优秀共青团员榜样的示范作用, 身边人的引领对其有着更大的感染力。尤其对于刚刚进入高校的学生来说, 他们尚处于适应以及探索阶段, 因此在鼓励高年级争做优秀榜样的同时也能与低年级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局面, 这也是共青团员之间加强互动交流的桥梁之一。除此之外, 通过鼓励低年级共青团员参与高年级团支部的多种组织活动, 一方面可以加强活动的组织活力, 另一方面也能提供给低年级观摩高年级实践的机会, 从而更好地发挥榜样的作用。

对于高校基层团支部来说, 加强团员的思想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而传统的单向灌输形式并不能高效率地完成, 相反, 通过发挥榜样的作用, 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低年级团员, 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同时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团支部内部的活力。

(二) 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的队伍建设

针对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的原因, 相关团员干部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可能是在团支部中没有获得所期望的自我成长。因此, 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的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基层团支部的教育功能就有着极大的意义。对于高校基层团支部来说, 一方面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符合大学生发展需求的培养机制, 另一方面加大其对于大学生培养作用的宣传。与此同时, 对于高校基层团支部来说, 还需要给予学生在组织内部的足够的成长空间, 通过培养其兴趣不断提高其互动的积极性。总而言之, 高校基层团支部加强其队伍建设, 才能保证其吸引力持续存在, 也能防止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恶化。

此外, 高校基层团支部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加强团干部的素质。团员干部作为团组织活动的组织者, 其思想意识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共青团员, 完善对团员干部的选拔机制, 不断提高对团员干部的相关要求, 将会有助于团支部的队伍建设。

(三) 创新团员思想教育途径

新媒体的发展为激发基层团支部提供了一个很好地途径。借助于新媒体平台, 不断丰富团员教育的内容。

首先, 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思想教育内容, 基层团支部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定位。一方面, 基层团支部需要站在团员青年的角度进行社会热点以及创新事业的传播, 并且保证传递内容的客观真实, 但要去除官方生硬的口吻。其次, 新媒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要保证其先进性。比如, 可以将教育内容深入青年的生活中, 通过调研青年的实际生活, 以此将青年生活的问题、现象等融入思想教育。除此之外, 在思想教育的途径上, 还可以以音乐、电影、漫画等多种形式为传播载体, 一方面能够吸引眼球, 另一方面还能保证内容传播的通俗性。再者, 在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上, 还可以重视榜样教育, 通过在新媒体平台中开展多种活动, 比如说先进事迹报告、评选投票活动等, 通过互联网平台激发青年的参与积极性, 并且还能有效地引领其成长成才。

(四) 加强基层团支部内外部的交流互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单向传播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因此高校基层团支部需要不断地加强内外部的交流互动, 尤其是线上互动平台的利用。首先, 高校基层团支部应当建立其线上的微信群、QQ群等互动平台, 打破班级、年纪等多方面的交流障碍, 从而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团组织。并且, 对于团员干部的日常工作, 也可以将其适当地迁移到网络平台, 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沟通的及时性。其次, 基层团支部还可以通过制造热点话题等方式邀请青年学生参与互动, 表达个人看法。而通过这种方式, 团组织也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共青团员的真实想法与需求, 提高信息反馈的效率。再者, 对于团组织活动的宣传工作, 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 并且还可以在线上对此进行及时的展示,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总而言之, 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提升有赖于其内外部交流互动, 只有充分的交流, 才能确保其活力。

三、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 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其中的主要矛盾是团支部建设的理念与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这也是团支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之处。因此, 对于高校基层团支部来说, 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探索, 在不断满足青年学生思想发展需求的同时, 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的活力。

摘要: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其职责之一就是团结广大青年。但是, 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 我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而这也会对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的原因, 探究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具体策略, 希望为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 缪菁.依托团属新媒体促进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J].新媒体研究, 2019, 5 (5) :48-49+59.

[2] 李倩.遵循大学生阶段性成长特征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 (11) :111-112.

[3] 陈壮艳.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尝试——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 2018 (13) :167-168.

[4] 贾媛媛.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职能建设与活力提升[J].东方企业文化, 2015 (5) :298.

上一篇:甲醇精馏系统模拟与优化研究下一篇: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